2020高考地理微专题突破专题过关检测:四天气_第1页
2020高考地理微专题突破专题过关检测:四天气_第2页
2020高考地理微专题突破专题过关检测:四天气_第3页
2020高考地理微专题突破专题过关检测:四天气_第4页
2020高考地理微专题突破专题过关检测:四天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TOC o 1-5 h z 专题过关检测(四)天、选择题(2019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联考 )“回南天”(简称回南)是对我国南方地区一种天气 现象的称呼,通常指每年春天时,气温开始回暖而湿度开始回升的现象。这种天气返潮现象,一般出现在春季的二三月份。据此回答13题。1. “回南天”的产生原理是 ()A.冷空气南下降温,导致空气中的水汽在物体上凝结形成水珠B.暖湿空气北上遇冷空气而降温,导致空气中的水汽大量凝结形成水珠C.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过多,达到过饱和状态,易在一些物体上凝结形成水珠D.冷空气过后,暖湿气流使空气湿度加大,一些冰冷的物体表面遇到暖湿气流后形成 水珠.当“回南天”出现时()A.

2、及时开窗去潮B.衣物更容易晾干C.雨雾蒙蒙D.阳光明媚. “回南天”常出现在春季而不是夏季,决定性因素是()A.气温高低B.水汽多少C.光照充足D.气压变化解析:1.D 2.C 3.A 第1题,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每年春季,从北方南 下的冷空气势力逐渐消退,冷空气走后,从南部海洋吹来的暖湿气流增强,致使气温回升, 空气湿度加大,一些冰冷的物体表面遇到暖湿气流后,容易产生水珠,故选D。第2题,“回南天”出现时空气湿度增大,可能出现雨雾蒙蒙的天气,故选C。第3题,“回南天”是每年春天时,气温开始回暖而出现的现象,出现时往往地表温度较低而空气温度较高,水汽容易凝结。夏季地温和气温普遍较高,则

3、不会出现此类现象。故“回南天”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是气温高低,选 Ao(2019黑龙江哈师大附中模拟)下图为我国某月7日21时某种天气系统向东推进过程中 气温的垂直变化剖面图。天气系统推进速度为110 km/日。据此回答45题。650100U020C西东.与7日比较,8日水库的气温变化情况是 ()A.气温升高,且气温日较差变小B.气温升高,且气温日较差变大C.气温降低,且气温日较差不变D.气温降低,且气温日较差变小.图中城市7日比6日大气污染重,其主要原因是7日()A.空气下沉受到抑制B.空气上升受到抑制C.空气辐散,静风D.空气辐合,静风解析:4.D 5.B第4题,图示天气系统为冷锋,7日水库位

4、于锋前而气温较高,天气晴朗;8日冷锋向东移动,水库位于锋后而多阴雨天气,气温降低,气温日较差变小。故D正确。第5题,由天气系统移动速度可判断,6日该地还没有受到冷锋影响,气温较高而空气对流较强;7日受冷锋影响,出现了逆温层,阻碍了近地面污染物扩散,故大气污染严重。(2019河南郑州一模)2018年9月16日年度最强台风 “山竹”登陆广东,对登陆地区造成了强烈破坏。下图为 2018年9月15日07时超强台风“山竹”的位置与浪高等值线图。读图,完成68题。A.风力:MN ,浪高:MN.风力:MN ,浪高:MNC.风力:MN ,浪高:MND.风力:MN.图中M地的风向为()A.西北风B.西南风C.东

5、北风D.东南风图示台风系统()A.正向西偏北方向移动B.四周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旋转C.正向东偏北方向移动D .中心气压值最低、风力最强解析:6.B 7.C 8.A 第6题,台风的风力分布特点是中心附近(不包括台风眼)风力最大,向外围风力逐渐减小,M地距离中心较近,风力大于N地;从图中的等值线判断,M地的浪高为69 m,而N地的浪高为912 m, M地的浪高低于 N地。第7题,台风为低压系统,中心附近气压最低,向外围气压逐渐升高;M地位于低压中心的北侧,盛行东北风。第8题,图示台风中心位于广东东南,而9月16日台风“山竹”在我国广东登陆, 则其移动方向为由东南向西北,即向西偏北方向移动。下图为世界

6、某区域某日国际标准时间12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据此完成911题。1 000图示时刻()A.北京艳阳高照C.杭州湾吹西北风B .吉林南部阴雨天气D.台湾海峡波涛汹涌.甲气压系统强盛的季节 ()A .巴西高原上草木枯黄北京市物体的影子逐渐变短C.是南极考察黄金时期D .上海市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乙气压系统势力偏弱的年份()A.我国夏季风势力偏强B.长江流域伏旱时间偏长C.华北地区夏季用水紧张D.松花江流域防洪压力大解析:9.B 10.A 11.C 第9题,此图为国际标准时间(中时区区时)12时,对应北京时间为20时,因此此时北京虽在高压控制下,天气晴朗,但此时为夜晚,A项错误。图中吉林南部为低压

7、中心附近,气流上升易形成阴雨天气,B项正确。杭州湾附近等压线呈东北一西南走向,气压东南高、西北低,可以确定风向为偏南风,C项错误。台湾海峡附近等压线由高压中心向外弯曲,为高压脊,因气压高于两侧而气流下沉,风力微弱,波浪小,D项错误。第10题,从图中可知,甲为亚欧大陆内部的低压中心,此时太平洋上为高压中心,因此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区的巴西高原进入干季,草木枯黄,因此项正确;不能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因此B项错误;此时南极处于寒冷时期,因此D项错误。第11题,结合C项错误;北半球昼长夜短,上海市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因此上题可知,乙为西北太平洋海域的副热带高压,其是夏季影响我国的东南

8、季风的发源地,因此当其偏弱时,夏季风会推迟登陆,提前退出,或在南方停留时间增长,在北方停留时间缩短,因此造成华北地区夏季降水减少,用水紧张,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2. (2019聊城*II拟)锋是全球最主要的天气系统之一,在中纬度地区最为常见。读图, 完成下列问题。(1)判断图示天气系统位于北半球还是南半球,并说明判断依据。LX和(2)根据图示信息,从天气系统名称、锋面雨带位置、锋面雨带范围等方面比较LY所示锋面系统的差异。并绘制出两者沿AB 一线的锋面示意图来表现其差异性。(3)如果12小时后,该天气系统中心L移动至B地东部,分析在此期间 B地的天气状况发生了哪些变化。解析:第(1)题,读

9、图,图示为锋面气旋,四周水平方向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运动,即水平方向气流向右偏转,因此位于北半球。第(2)题,图示为北半千锋面气旋,LX位于左侧,LY位于右侧,低纬度高纬度冷气团向暖气团移动,是冷锋,降水在锋后,雨带范围较小。暖气团向冷气团移动,是暖锋,降水在锋前,雨带范围较大。沿AB 一线的锋面移动方向是由A向B。第(3)题,如果12小时后,该天气系统中心 L移动至B地东部,说明在此期间B地从低压中心的东部,位置变为低压中心西部,B地气压先降低,后升高。B地从暖锋锋前移动到冷锋锋后,气温先升高,后降低。降水先增多,后减少。北半球气旋气流呈逆时 针方向辐合,低压中心从 B地西部移动到东部,风向从东

10、南风转变为西北风。(水平方向气流向答案:(1)北半球。判断依据是四周水平方向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运动。右偏转)(2)LXLY天气系统名称冷锋暖锋锋面雨田位直锋后锋前锋面雨带范围较小较大(3)气压变化:从低压中心的东部移动到西部,气压先降低后升高。 气温变化:从暖锋锋前移动到冷锋锋后,气温先升高后降低。降水变化:降水先增多后减少。风向变化:从低压中心的东部移动到西部,风向从东南风转变为西北风。13. (2019郑州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陕北位于我国黄土高原的季风边缘地区,年平均降水量300600 mm,且多暴雨。农作物一年一熟,49月是农作物的生长期。该地区是北方农牧交错带的中心及典型的

11、生态脆弱区,旱灾是对该地区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下图示意16441949年陕北地区旱灾发生的空间差异,下表示意16441949年陕北地区旱灾的季节分布。季节春夏秋冬旱灾/次2957295(1)描述陕北地区旱灾发生的时空分布特点。(2)分析陕北地区夏季易发生旱灾的原因。为减少陕北地区旱灾发生的次数,请提出合理的建议。解析:第(1)题,直接获取图表信息即可得出答案,注意空间事物分布可从分布均衡性、分布差异或趋势角度描述。第(2)题,可从水资源的供需矛盾角度分析,供应包括降水、地表储存水,以及夏季蒸发损失等角度分析;需求可从夏季正是农作物生长期而需水量大等 方面分析。第(3)题,可从农业结构、农作物结构调整、水利工程建设,以及节水措施 滴灌)、生态恢复等角度分析。答案:(1)时空分布不均;东北多,西南少;夏季发生次数最多,冬季发生次数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