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29/29文言文(古文)期中复习专项练习10篇第一篇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亳,为留守判官,遂知亳县。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徇。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悦。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后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
2、后深衔之。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
3、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B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C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D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2下列
4、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科举考试到明清发展为四个级别,最低一级是乡试。B“归沐”,本意指“回家沐浴”,后指官吏休假,休假天数在各个朝代有所不同,如汉代“五日一休沐”,唐代“旬休”。C“三司”,宋代为了加强对内控制,将财政大权从宰相手中分割出来而设置了“度支、户部、盐铁”三司,长官是三司使。D“社稷”,古代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要到郊外祭祀,即社稷。后来“社稷”被用来借指国家。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迪才华出众,受人赏识。柳开对他写的文章很是赞赏,认为他能堪大任
5、,后来李迪参加科举考试,果然高中,走上仕途,颇有建树。B李迪富有谋略,亲力亲为。就任亳地知县后,他暗中打听察访,然后部署精锐士兵,最终擒获一群洗劫城邑的逃兵,斩首示众。C李迪为人正直,敢于进谏。李迪屡次上疏劝谏,不同意册立章献皇后;因为这件事,他立即遭到了章献皇后的打击报复,贬官衡州。D李迪胆量非凡,富有豪气。元昊攻打延州时,不少守将用其他名义来躲避战争,李迪却主动要求戍守边疆,仁宗皇帝没答应。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时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_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_5“社稷臣”,谓关系国家安危之重臣。文末李迪为什么被称为“社稷臣”,请简要说明。_第二篇文
6、段一褚遂良,字登善。贞观中,累迁起居郎。博涉文史,工隶楷。太宗尝叹曰:“虞世南死,无与论书者。”魏征白见遂良,帝令侍书。帝方博购王羲之故帖,天下争献,然莫能质真伪。遂良独论所出,无舛冒者。迁谏议大夫,兼知起居事。帝曰:“卿记起居,大抵人君得观之否?”对曰:“今之起居,古左右史也,善恶必记,戒人主不为非法,未闻天子自观史也。”帝曰:“朕有不善,卿必记邪?”对曰:“守道不如守官,臣职载笔,君举必书。”帝曰:“朕行有三:一,监前代成败,以为元龟;二,进善人,共成政道;三,斥远群小,有受谗言,朕能守而勿失,亦欲史氏不能书吾恶也。”于时皇子虽幼,皆外任都督、刺史,遂良谏曰:“臣谓皇子未冠者,可且留京师,
7、教以经学,养成德器,审堪临州,然后敦遣。惟陛下省察。”帝嘉纳。帝寝疾,召遂良、长孙无忌曰:“叹武帝寄霍光,刘备托诸葛亮,朕今委卿矣。太子仁孝,其尽城辅之。”谓太子曰:“无忌,遂良在,而毋忧。”因命遂良草诏。高宗即位,封河南县公,进郡公。坐事出为同州刺史,再岁,召拜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监修国史,兼太子宾客。帝将立武昭仗,曰:“罪莫大于绝嗣,皇后无子,今欲立昭仪,谓何?”遂良曰:“皇后本名家,奉事先帝。先帝疾执陛下手语臣曰我儿与妇今付卿且德音在陛下耳可遽忘之皇后无它过,不可废。臣今不敢曲从,上违先帝之命,特愿再三思审。愚臣上忤圣颜,罪合万死,但愿不负先朝厚恩,何顾性命?”帝羞默。遂良因致笏殿
8、阶,叩头流血,曰:“还陛下此笏,乞归田里。”帝大怒,命引出。武氏立,乃左迁遂良潭州都督。显庆二年,徙桂州,未几,贬爱州刺史。岁余,卒,年六十三。(节选自新唐书褚遂良传,有删改)文段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节选自琵琶行并序)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先帝疾/执陛下手
9、语/臣曰我儿与妇今付卿/且德音在陛下耳/可遽忘之/B先帝疾/执陛下手语臣曰/我儿与妇今付卿/且德音在陛下耳/可遽忘之/C先帝疾/执陛下手语臣曰/我儿与妇今付/卿且德音在/陛下耳可遽忘之/D先帝疾/执陛下手语/臣曰我儿与妇今付/卿且德音在/陛下耳可遽忘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龟,即大龟,古代用于占卜。后来用来借指谋士,或者比喻可资借鉴的往事,本文中即是“谋士”之意。B笏,中国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文武大臣用来记录君命或要对君王上奏的话,以防止遗忘。“还笏”可指致仕,辞官。C司马,官名,殷商时代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
10、,唐代的司马是刺史的属官。D出官,一般指由京官调任为地方官,本文指从京城被贬谪到地方为官。后来宋代选人初次接受差遣也用此称。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褚遂良工于隶书和楷书。当皇帝广泛求购王羲之的法帖时,天下人不辨真伪,惟独褚遂良论断出处时没有错误假冒。B褚遂良尽职尽责。升任谏议大夫,兼掌管记录皇帝言行的工作。因为记载了唐太宗的不当言行,所以当唐太宗想要查看记录时,他拒绝了。C褚遂良深受唐太宗信任。太宗卧病,效仿汉武帝及刘备托孤之举,将太子托付给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希望他们竭尽诚心辅佐。D褚遂良刚正不阿,坚持原则。他强烈反对高宗想立有子的昭仪为后,甚至不惜以辞官来阻止
11、高宗,但是最终高宗并没有听取他的意见。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臣谓皇子未冠者,可且留京师,教以经学,养成德器,审堪临州,然后敦遣。_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_5褚遂良是怎样劝阻唐高宗废黜王皇后的?请简要说明。_第三篇( 一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
12、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
13、及往。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桐城姚鼐记。(姚鼐登泰山记)( 二 )泰山北多巨岩,而灵岩最著。余以乾隆四十年正月四日,自泰安来观之。其状如叠石为城墉,高千余雉,周若环而缺其南面。南则重嶂蔽之,重溪络之。自岩至溪,地有尺寸平者,皆种柏,翳高塞深。灵岩寺在柏中,积雪林下,初日澄彻,寒光动寺壁。寺后凿岩为龛,以居佛像,度其高,当岩之十九,峭不可上,横出斜援乃登。登则周望万山,殊骛而诡趋,帷张而军行。岩尻有泉,皇帝来巡,名之曰“甘露之泉”。僧出器,酌以饮余。回视寺左右立石,多宋以来人刻字,有墁入壁中者
14、,又有取石为砌者,砌上有字,曰“政和”云。余初与朱子颍约来灵岩,值子颍有公事,乃俾泰安人聂剑光偕余。聂君指岩之北谷,溯以东,越一岭,则入于琨瑞之山。盖灵岩谷水西流,合中川水入济;琨瑞山水西北流入济,皆泰山之北谷也。灵岩在长清县东七十里,西近大路,来游者日众。然至琨瑞山,其岩谷幽邃,乃益奇也。余不及往,书以告子颍:子颍他日之来也,循泰山西麓观乎灵岩北至历城复溯朗公谷东南以抵东长城岭下缘泰山东麓以反乎泰安则山之四面尽矣。张峡夜宿,姚鼐记。(节选自姚鼐游灵岩记)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循泰山西麓/观乎灵岩/北至历城/复溯朗公谷东南/以抵东长城岭下/缘泰山东麓/以反乎泰安/
15、B循泰山西麓/观乎灵岩北/至历城/复溯朗公谷东南/以抵东长城/岭下缘泰山/东麓以反乎泰安/C循泰山西麓/观乎灵岩北/至历城/复溯朗公谷/东南以抵东长城/岭下缘泰山东麓/以反乎泰安/D循泰山西麓/观乎灵岩/北至历城/复溯朗公谷东南以抵东/长城岭下缘泰山/东麓以反乎泰安/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烛:照B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居:停留C南则重嶂蔽之,重溪络之 络:脉络D子颍他日之来也 之: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不译3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文中“泰山之阳”就是指泰山的南面,“其阴”指的是泰山的北面。B我国古代的纪
16、年法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乾隆三十九年”用的是年号纪年法。C“戊申晦”的“晦”指的是农历每月三十。古人称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农历十五称为“望”,“既望”通常指农历每月十六。D桐城派是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姚鼐与戴名世、方苞、刘大櫆被尊为桐城派“四祖”,其中姚鼐是桐城派的集大成者。4下列对两篇游记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姚鼐于乾隆四十年春节前登临泰山,春节后正月初四又游览灵岩,分别写下了登泰山记和游灵岩记,这两篇游记散文一般认为是姐妹篇。B登泰山记游灵岩记都是游记,都是姚鼐自京师返乡途中与泰安知府朱子颍同游之后所作,真实再现了亲临胜景之后
17、的所见,今人读来颇受感染。C姚鼐写泰山,生动表现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写灵岩,则侧重渲染灵岩的境界清幽。两篇文章写景各有特色,互为比照,相映成趣。D桐城派作家写文章,要求言辞“雅洁”,即讲究语言的文雅和精炼;而且内容上还重考据。这两大特色在这两篇游记散文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_寺后凿岩为龛,以居佛像,度其高,当岩之十九,峭不可上。_第四篇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麾下,未得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
18、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信拜礼毕,上坐。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因问王曰:“今东乡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汉王曰:“然。
19、”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信再拜曰:“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然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八月,汉王举兵东出陈仓,定三秦。汉二年,出关,收魏、河南,韩、殷王皆降。合齐、赵共击楚。四月,至彭城,汉兵败散而还。信复收兵与汉王会荥阳,复击破楚京、索之间。以故楚兵卒不能西。六月,魏王豹谒归视亲疾,至国,
20、即绝河关反汉,与楚约和。汉王使郦生说豹,不下。其八月,以信为左丞相,击魏。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度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墨瓶渡军袭安邑魏王豹惊引兵迎信信遂虏豹定魏为河东郡。(节选自史记准阴侯列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度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墨瓶渡军/袭安邑魏王豹惊/引兵迎信/信遂虏豹/定魏为河东郡B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度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墨瓶渡军/袭安邑魏王豹惊/引兵迎信/信遂虏豹/定魏为河东郡C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度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墨瓶渡军/袭安邑魏
21、王豹惊/引兵迎信/信遂虏豹/定魏为河东郡D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度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墨瓶渡军/袭安邑魏王豹惊/引兵迎信/信遂虏豹/定魏为河东郡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八书、十表。列传是记述贵族王侯的历史事迹。B古人把太阳照不到的地方叫阴,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淮阴,就是淮河的南岸区域。C布衣,即为布制衣服,为古代庶人之服,这里借指平民。“布衣之交”“布衣出身”这些词语中的“布衣”均为此意。D寡人,古代帝王的自称。表示帝王自称的
22、词语还有“朕”“孤”“不谷”。秦王嬴政称帝前,普通人皆可自称“朕”,嬴政称帝后,“朕”成为皇帝一人的专称。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信出身贫寒,却不甘居人后。先后投奔项梁、项羽都因不受重用而离开;又投奔刘邦,也因不受重用再次离开。B韩信才华出众,深受萧何赏识。萧何在韩信逃离时,毫不犹豫追回了他,又极力请求刘邦礼待重用韩信。C韩信见识独到,颇能看清形势。他冷静分析了刘邦和项羽的优劣形势,指出刘邦夺取天下的关键是任用贤才。D韩信足智多谋,善于带兵打仗。刘邦与齐王、赵王合击楚军却大败,韩信收集溃散的人马与汉王会合摧垮楚军。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王必欲长王
23、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_然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_5韩信见解独到、足智多谋,请结合文本谈谈他认为汉王怎样才能一举平定三秦?_第五篇 (一)宋弘字仲子,京兆长安人也。少而温顺,哀、平间作侍中,王莽时为共工。赤眉入长安,遣使征弘,逼迫不得已,行至渭桥,自投于水,家人救得出,因佯死获免。光武即位,征拜太中大夫。建武二年,代王梁为大司空,封栒邑侯。所得租奉分赡九族,家无资产,以清行致称。徙封宣平侯。帝尝问弘通博之士,弘乃荐沛国桓谭才学洽闻,几能及杨雄、刘向父子。于是召谭拜议郎、给事中。帝每宴,辄令鼓琴,好其繁声。弘闻之不悦,悔于荐举,伺谭内出,
24、正朝服坐府上,遣吏召之。谭至, 不与席而让之曰:“吾所以荐子者,欲令辅国家以道德也,而今数进郑声以乱雅颂,非忠正者也。能自改邪?将令相举以法乎?”谭顿首辞谢,良久乃遣之。后大会群臣,帝使谭鼓琴,谭见弘,失其常度。帝怪而问之。弘乃离席免冠谢曰:“臣所以荐桓谭者,望能以忠正导主,而今朝廷耽悦郑声,臣之罪也。”帝改容谢,使反服,其后遂不复令谭给事中。弘推进贤士冯翊、桓梁三十余人,或相及为公卿者。弘当宴见,御坐新屏风,图画列女,帝数顾视之。弘正容言曰:“未见好德如好色者。”帝即为彻之。笑谓弘曰:“闻义则服,可乎?”对曰:“陛下进德,臣不胜其喜。”时帝姊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
25、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弘在位五年,坐考上党太守无所据,免归第。数年卒,无子,国除。(节选自后汉书)(二)天下之人不肖者常多而才者常少不肖者如野蒿山枥不培而自长材者如灵芝瑞木举世不一二见。灵芝瑞木之不易得如此,见者苟不爱之,非无目之人,必无识者也,是岂人情哉?自昔国家盛时,才士布列于朝,与其同时者且犹爱之,况今丧乱之余,斯道之不绝者如发,则才之生于此时者尤不易得,其可不加爱乎?余怪世之士为识不宏,见有才者,位尊则忌其蔽吾名,年少则恶其分
26、吾誉,交排竞讦,伤至公之道。(节选自明朝宋濂送会稽金生序)【注释】枥:通“栎”,劣质木材。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之人/不肖者常多/而才者常少/不肖者如野蒿山枥/不培而自长/才者如灵芝瑞木/举世不一二见B天下之人不肖者/常多而才者/常少不肖者/如野蒿山枥/不培而自长/才者如灵芝瑞木/举世不一二见C天下之人不肖者/常多而才者/常少不肖者/如野蒿山枥/不培而自长才者/如灵芝瑞木/举世不一二见D天下之人/不肖者常多/而才者常少/不肖者如野蒿山枥/不培而自长才者/如灵芝瑞木/举世不一二见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共工,官署名。此官所掌有
27、两说,一说为水官,掌水;一说为工官,为百工之长。王莽时期,改少府为共工。B徙,是调职的意思,不表示升官。文中宋弘徙封宣平侯,表示一般的调职。C郑声,原指春秋郑国的音乐,因与孔子等提倡的雅乐不同,受儒家排斥。此后,与雅乐相背的音乐被斥为“郑声”。D免冠,脱去帽子,古时表示谢罪,后来表示敬意,也可表示不惜罢官的决心。文中指宋弘向皇帝致敬。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弘忠贞刚烈,拒绝从贼。赤眉军占领长安后,派人逼迫他做官;无奈之下,他投水自尽,装死避开了赤眉军的征召。B宋弘清廉自守,品行高洁。他虽然身居高位,但不贪恋财物;所获得的租俸都拿出来赡养各大家族的人,家中没有一
28、点积蓄。C宋弘尽职尽责,直言进谏。皇帝多看了几眼新屏风的美女图,宋弘发现后,严肃进言批评;皇帝当即笑着接纳了意见。D宋弘忠于婚姻,不贪富贵。皇帝发现姐姐湖阳公主对宋弘有意,帮忙从中撮合,没想到被宋弘以“糟糠之妻不下堂”为由婉言拒绝。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不与席而让之曰:“吾所以荐子者,欲令辅国家以道德也。”_弘在位五年,坐考上党太守无所据,免归第。_5请综合甲材料中桓谭的故事和乙材料中关于对待人才的论述,谈谈我们该如何对待人才。_第六篇陈汤字子公,山阳瑕丘人也。少好书,博达善属文。家贫丐贷无节,不为州里所称。西至长安求官,得太官献食丞。数岁,富平侯张勃与汤交,高其能。初元二年,元
29、帝诏列侯举茂才,勃举汤。汤待迁,父死不奔丧,司隶奏汤无循行,勃选举故不以实,坐削户二百。会薨,因赐谥曰缪侯。汤下狱论。久之,迁西域副校尉,与甘延寿俱出西域。汤为人沉勇有大虑,多策谋,喜奇功。每过城邑山川,常登望。既领外国,与延寿谋曰:“夷狄畏服大种,其天性也。西域本属匈奴,今郅支单于威名远闻,侵陵乌孙、大宛,常为康居画计,欲降服之。数年之间,城郭诸国危矣。且其人剽悍,好战伐,数取胜,久畜之,必为西域患。郅支单于虽所在绝远,蛮夷无金城强弩之守,如发屯田吏士,驱从乌孙众兵,直指其城下,彼亡则无所之,守则不足自保,千载之功可一朝而成也。”延寿亦以为然,欲奏请之。汤曰:“国家与公卿议,大策非凡所见,事
30、必不从。”延寿犹与不听。会其久病,汤独矫制发城郭诸国兵、车师戊己校尉屯田吏士。延寿闻之,惊起,欲止焉。汤怒,按剑叱延寿曰:“大众已集会,竖子欲沮众邪?”延寿遂从之,部勒行陈,益置扬威、白虎、合骑之校,汉兵、胡兵合四万余人,延寿、汤上疏自劾奏矫制,陈言兵状。即日引军分行,从北道入赤谷,过乌孙,入康居东界,令军不得为寇。间呼其贵人屠墨见之,谕以威信,与饮盟遣去。由是具知郅支情。前至郅支城都赖水上,离城三里,止营傅陈。郅支百余骑驰赴营,营皆张弩持满指之,骑引却。颇遣吏士射城门骑步兵,骑步兵皆入。延寿、汤令军闻鼓音皆薄城下,四周围城,各有所守,穿堑,塞门户,卤楯为前,戟弩为后,昂射城中楼上人,楼上人下
31、走。土城外有木城,从木城中射,颇杀伤外人。外人发薪烧木城。夜,数百骑欲出外,迎射杀之。平明四面火起吏士喜大呼乘之钲鼓声动地汉兵纵火吏士争入郅支单于被创死。呼韩邪单于见郅支已诛,且喜且惧,稽首来宾,愿守北藩,累世称臣。初,中书令石显尝欲以姊妻延寿,延寿不取。及丞相、御史亦恶其矫制,皆不与汤。汤素贪,所虏获财物入塞多不法。司隶校尉移书道上,系吏士按验之。汤上疏言:“臣与吏士共诛郅支单于,幸得禽灭,万里振旅,宜有使者迎劳道路。今司隶反逆收系按验,是为郅支报仇也!”上立出吏士,令县道具酒食以过军。既至,论功,拜延寿为长水校尉,汤为射声校尉。(节选自汉书陈汤传,有改动)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
32、确的一项是() A平明四面火起/吏士喜大呼/乘之钲/鼓声动地/汉兵纵火/吏士争入/郅支单于被创死。B平明/四面火起/吏士喜/大呼乘之/钲鼓声动地/汉兵纵火/吏士争入/郅支单于被创死。C平明四面火起/吏士喜/大呼乘之/钲鼓声动地/汉兵纵火/吏士争入郅支/单于被创死。D平明/四面火起/吏士喜大呼/乘之钲/鼓声动地/汉兵纵火/吏士争入郅支/单于被创死。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在文中指被推举,它和“察”一样,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B“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
33、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帝王死称则称“崩”,大夫死曰“卒”,士人死曰“不禄”。C“谥”即“谥号”,是古代对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相对较高的人物,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并给予褒奖赞扬的称号,始于西周。D“夷狄”,古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少数民族,本文中郅支单于领导的匈奴即在此列。类似的称呼还有“蛮、胡、戎”等。3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帝下诏让诸侯举荐茂才,张勃举荐了陈汤。在等待安排职位期间,陈汤的父亲突然去世。做官心切的他没有按惯例奔丧回家,被人检举不守孝道,张勃也受牵连被削夺二百
34、户的食邑。B陈汤沉着勇敢,足智多谋,好立奇功。他冷静分析匈奴局势后,鼓动甘延寿抓住时机当机立断。甘延寿非常认同,与陈汤一起假传圣旨征调城郭各国军队和车师戊己校尉屯田的士卒。C陈汤、甘延寿带领军队分道进发,途经赤谷、乌孙,进入康居后秘密召见康居的贵族屠墨,和他歃血为盟,并通过他详细地了解了郅支单于的情况。D在与匈奴作战过程中,甘延寿、陈汤命令军队听到鼓声都逼近城下,从四面包围城池并各自把守自己的阵地,最终经过勇猛作战,取得胜利,建立了不朽功业。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少好书,博达善属文。家贫丐贷无节,不为州里所称。_臣与吏士共诛郅支单于,幸得禽灭,万里振旅,宜有使者迎劳道路。_5依据
35、文章,简要概括陈汤说服甘延寿对匈奴发兵的理由。_第七篇 陈庆之,字子云,义兴国山人也。幼而随从高祖。高祖性好棋,每从夜达旦不辍,等辈皆倦寐,惟庆之不寝,闻呼即至,甚见亲赏。从高祖东下平建邺,稍为主书(官名,主管文书的官吏),散财聚士,常思效用。大通初,魏北海王元颢以本朝大乱,自拔来降,求立为魏主。高祖纳之,以庆之为假节、飙勇将军,送元颢还北。颢于涣水即魏帝号,授庆之前军大都督,发自铚县,进拔荥城,遂至睢阳。魏将丘大千有众七万,分筑九城以相拒。庆之攻之,自旦至申,陷其三垒,大千乃降。时魏征东将军济阴王元晖业率羽林庶子二万人来救梁、宋,进屯考城,城四面萦水,守备严固。庆之命浮水筑垒,攻陷其城,生擒
36、晖业,获租车七千八百辆。仍趋大梁,望旗归款。魏左仆射杨昱率众,据荥阳拒颢。兵既精强,城又险固,庆之攻未能拔。魏将元天穆大军复将至,先遣其骠骑将军尔朱吐没儿领胡骑五千,援杨昱;又遣右仆射尔朱世隆骑一万,据虎牢。天穆、吐没儿前后继至,旗鼓相望。时荥阳未拔,士众皆恐,庆之乃解鞍秣马,宣喻众曰:“吾以虏骑不可争力平原,及未尽至前,须平其城垒,诸君无假狐疑,自贻屠脍。”一鼓悉使登城,遂克之。俄而魏阵外合,庆之率骑三千背城逆战,大破之。自发铚县至于洛阳十四旬,平三十二城,四十七战,所向无前。大同二年,魏遣将侯景率众七万寇楚州,刺史桓和陷没,景仍进军淮上贻庆之书使降敕遣湘潭侯退右卫夏侯夔笺赴援军至黎浆庆之已
37、击破景时大寒雪景弃辎重走庆之收之以归五年十月,卒,时年五十六。赠散骑常侍、左卫将军,鼓吹一部。谥曰武。庆之性祗慎,衣不纨绮,不好丝竹,射不穿札,马非所便,而善抚军士,能得其死力。(选自梁书陈庆之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景仍进军/淮上贻庆之书使降/敕遣湘潭侯退/右卫夏侯夔等赴/援军至黎浆/庆之已击破景/时大寒雪/景弃辎重走/庆之收之以归/B景仍进军淮上/贻庆之书使降/敕遣湘潭侯退/右卫夏侯夔等赴援/军至黎浆/庆之已击破景/时大寒雪/景弃辎重走/庆之收之以归/C景仍进军淮上/贻庆之书/使降敕遣湘潭侯退/右卫夏侯夔等赴/援军至黎浆/庆之已击破景/时大寒雪/景弃辎重走/
38、庆之收之以归/D景仍进军/淮上贻庆之书/使降敕遣湘潭侯退/右卫夏侯夔等赴援/军至黎浆/庆之已击破景/时大寒雪/景弃辎重走/庆之收之以归/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申,十二时辰之一。干支计时中十五时到十七时为申时,也称作“黄昏”。B羽林,皇帝禁卫军。后改名“羽林骑”,取“如羽之疾,如林之多”意。C赠,古代皇帝对故去的官员或其父祖的加封。文中指为陈庆之追封官爵。D鼓吹,即鼓吹乐,古代一种器乐合奏曲,用鼓、钲、箫、笳等乐器合奏。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庆之忠心耿耿,深受高祖赏识。高祖喜欢下棋,常常通宵达旦,其余侍从都因疲倦睡着了,只
39、有陈庆之通宵伺候闻呼即至,得到高祖的亲信、赏识。B陈庆之孤军北上,护送元颢北归。北魏北海王元颢因本朝动乱,便投降梁朝,想借梁朝之力自立;陈庆之在高祖的任命下率军北上,护送元颢北归。C陈庆之能征惯战,屡次摧折强敌。睢阳之战,敌人分筑九个城垒抗拒,陈庆之攻陷其中三个后,敌人终于投降;荥阳之战,陈庆之生擒敌军主帅。D陈庆之善于抚慰,军士愿意效死。陈庆之性格戒慎小心,但善于抚慰将士,将士们都愿意为他效死尽力。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从高祖东下平建邺,稍为主书,散财聚士,常思效用。_及未尽至前,须平其城垒,诸君无假狐疑,自贻屠脍。_5荥阳一战,陈庆之是如何消除将土们的恐惧的?结果如何?_第八
40、篇义宁元年六月甲申,李渊使建成、世民将兵击西河。命太原令太原温大有与之偕行,曰:“吾儿年少,以卿参谋军事,事之成败,当以此行卜之。”时军士新集,咸未阅习,建成、世民与之同甘苦,遇敌则以身先之。近道菜果,非买不食,军士有窃之者,辄求其主偿之,亦不诘窃者,军士及民皆感悦。至西河城下,郡丞高德儒闭城拒守,己丑,攻拔之。执德儒至军门,世民数之曰:“汝指野鸟为鸾,以欺人主,取高官,吾兴义兵,正为诛佞人耳。”遂斩之。自余不戮一人,秋毫无犯,各慰抚使复业,远近闻之大悦。渊喜曰:“以此行兵,虽横行天下可也。”遂定入关之计。壬戌,军贾胡堡,去霍邑五十余里。代王侑遣虎牙郎将宋老生帅精兵二万屯霍邑以拒渊。八月辛巳旦
41、,东南由山足细道趣霍邑。渊恐宋老生不出,李世民曰:“老生勇而无谋,以轻骑挑之,理无不出。脱其固守,则诬以贰于我。彼恐为左右所奏,安敢不出!”渊曰:“汝测之善。老生不能逆战贾胡,吾知其无能为也。”渊与数百骑先至霍邑城东数里以待步兵,世民将数十骑至城下,举鞭指麾,若将围城之状,且诟之。老生怒,引兵三万自东门南门分道而出。渊乃与建成陈于城东,世民陈于城南。渊、建成战小却,世民与军头临淄段志玄自南原引兵驰下,冲老生陈,出其背,世民手杀数十人,两刀皆缺,流血满袖,洒之复战。渊兵复振因传呼曰已获老生矣老生兵大败渊兵先趣其门门闭老生下马投堑刘弘基就斩之僵尸数里日已暮,渊即命登城,时无攻具,将士肉薄而登,遂克
42、之。渊赏霍邑之功,军吏疑奴应募者不得与良人同,渊曰:“矢石之间,不辨贵贱。论勋之际,何有等差?宜并从本勋授。”(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高祖兴唐)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渊兵复振因传/呼曰/已获老生矣/老生兵大败渊兵/先趣其门/门闭/老生下马投堑/刘弘基就斩之/僵尸数里/B渊兵复振/因传呼曰/已获老生矣/老生兵大败/渊兵先趣其门/门闭/老生下马投堑/刘弘基就斩之/僵尸数里/C渊兵复振/因传呼曰/已获老生矣/老生兵大败渊兵/先趣其门/门闭/老生下马投堑/刘弘基就斩之/僵尸数里/D渊兵复振因传/呼曰/已获老生矣/老生兵大败/渊兵先趣其门/门闭/老生下马投堑/刘弘基就斩之/僵尸
43、数里/2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申,古代干支纪日法,以十二天干和十地支两两相配,也可用于纪年纪月。B卜,古人用火灼龟甲,观其裂纹以推测吉凶。后亦指用其他方法预测吉凶。C郡,古代的行政区域名。在春秋以前,县大于郡;到了战国以后,郡大于县。D鸾,传说中凤凰一类的神鸟。常常“鸾凤”合称,喻指贤人俊士、美人、夫妇。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渊派遣李建成和李世民率兵攻打西河,当时士兵是新集结的,没经过训练演习,李建成、李世民与他们同甘共苦。B李世民攻占西河后,只杀了守城官员高德儒,没有侵犯百姓的财物,附近百姓都心悦诚服,于是李世民不再诛杀其他人
44、。C李渊率军攻打霍邑,日暮时分,下令登城,士兵们没有攻城战具,就徒手搏斗,登上城头,攻占了霍邑,大获全胜。D有人认为参军的奴仆不能和平民受同等封赏,李渊却说作战时不分贵贱,行赏之时,也要一视同仁,不能有区别对待。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军士有窃之者,辄求其主偿之,亦不诘窃者,军士及民皆感悦。_脱其固守,则诬以贰于我。彼恐为左右所奏,安敢不出!_5毛泽东曾说“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请以霍邑之战为例,分析李世民的军事才能。_第九篇高阳人郦食其家贫落魄。沛公麾下骑士适食其里中人,食其见,谓曰:“诸侯将过高阳者数十人皆龌龊不能听大度之言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若
45、见沛公,谓曰:臣里中有郦生,人皆谓之狂生,生自谓我非狂生。”骑士从容言如郦生所诫者。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郦生。郦生至,长揖不拜,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郦生。郦生入,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欲率诸侯破秦也?”沛公曰:“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郦生曰:“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于是沛公辍洗,起摄衣,延郦生上坐,谢之。郦生因言六国从横时。沛公喜,问曰:“计将安出?”郦生曰:“足下起纠合之众,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中又多积粟。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令下足下。即不听,足下举兵攻之
46、,臣为内应。”于是遣郦生行,沛公引兵随之,遂下陈留。号郦食其为广野君。楚数侵夺汉甬道,汉军乏食。汉王与郦食其谋桡楚权。食其曰:“昔汤伐桀,封其后于杞;武王伐纣,封其后于宋。今秦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灭其社稷。陛下诚能复立六国之后,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莫不乡风慕义,愿为臣妾。德义已行,陛下南乡称霸,楚必敛衽而朝。”汉王曰:“善。趣刻印,先生因行佩之矣。”食其未行,张良从外来谒,闻言阻之,曰:“楚唯无强,六国立者复桡而从之,陛下焉得而臣之?诚用客之谋,陛下事去矣!”汉王辍食吐哺,骂曰:“竖儒,几败而公事!”令趣销印。(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豪杰灭秦,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
47、一项是() A诸侯将过高阳者数十人/皆龌龊/不能听大度之言/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B诸侯将过高阳者数十人皆龌龊/不能听大度之言/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C诸侯将过高阳者数十人/皆龌龊/不能听大度之言/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D诸侯将过高阳者数十人皆龌龊/不能听大度之言/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揖,即拱手高举过头顶,自上而下行礼,长幼尊卑都可用,但多用于平辈之间。B足下,是对对方的尊称,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与之类似的还有阁
48、下。C社稷是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其中,社指谷神,稷指土神,后多用来代指国家。D通鉴纪事本末是由袁枢编辑的纪事本末体通史,始于“三家分晋”,终于“周世宗之征淮南”。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郦食其前期虽然穷困潦倒,但已经表现出非凡的政治军事才能。在遇到沛公后,聪明才智得以施展。B郦食其寥寥数语使沛公转变了态度,不但对其道歉,而且主动问计并采纳了郦食其夺取陈留县的建议。C郦食其认为,如果汉王能够行使仁义重封六国后裔,就可以削弱楚国的势力,面南称霸。D汉王开始赞同郦食其的建议,并要求他去执行,但听了张良的建议后,又立刻改变了想法。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
49、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_诚用客之谋,陛下事去矣!_5请结合文本概括郦食其是如何引起刘邦的关注的?_第十篇张轨,字士彦,安定乌民人。家世孝廉,以儒学显。轨少明敏好学,有器望。晋惠帝永宁元年正月以散骑常侍张轨为凉州刺史轨以时方多难阴有保据河西之志故求为凉州时州境盗贼纵横鲜卑为寇轨至以宋配为谋主,悉讨破之,威著西土。怀帝永嘉二年春二月,张轨病风,口不能言,使其子茂摄州事。陇西内史晋昌张越,欲逐轨而代之,与其兄酒泉太守镇及西平太守曹祛谋,遣使诣长安告南阳王模,称轨废疾,请以秦州刺史贾龛代之。龛将受之,其兄让龛曰:“张凉州一时名士,威著西州,汝何德以代之!”龛乃止。镇、祛上疏,更请刺史,未报,
50、遂移檄废轨,以军司杜耽摄州事,使耽表越为刺史。轨欲避位归老。长史王融蹋折镇檄,排合入言曰:“晋室多故,明公抚宁西夏。张镇兄弟敢肆凶逆,当鸣鼓诛之!”遂出戒严。会轨长子寔自京师还,乃以寔为中督护,将兵讨镇。遣镇甥太府主簿令狐亚先往说镇,为陈利害。镇流涕曰:“人误我!”乃诣寔归罪,寔南击曹祛,走之。朝廷得镇、祛疏,以侍中袁瑜为凉州刺史。治中杨澹驰诣长安,割耳盘上,诉轨之被诬。南阳王模表请停瑜,武威太守张琠亦上表留轨;诏依模所表,且命诛曹祛。轨于是命寔帅步骑三万讨祛,斩之。张越奔邺,凉州乃定。五月,诏封张轨西平郡公,轨辞不受。时州郡之使莫有至者,轨独遣使贡献,岁时不绝。四年十一月,诏加张轨镇西将军、
51、都督陇右诸军事。太常挚虞遗轨书,告以京师饥匮。轨遣参军杜勋献马五百匹、毯布三万匹。六年三月,凉州主簿马鲂说张轨:“宜命将出师。翼戴帝室。”轨从之,驰檄关中,共尊辅愍帝。且言:“今遣前锋督护宋配帅步骑二万径趋长安,西中郎将寔帅中军三万,武威太守张琠帅胡骑二万,络绎继发。”愍帝建兴二年五月,轨寝疾,遗令文武将佐务安百姓,上思报国,下以宁家。己丑,轨薨,长史张玺等表世子寔摄父位。(选自资治通鉴第八十四卷)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晋惠帝永宁元年正月/以散骑常侍张轨为凉州刺史/轨以时方多难/阴有保据河西之志/故求为凉州/时州境盗贼纵横/鲜卑为寇/轨至/以宋配为谋主B晋惠帝永宁
52、元年正月/以散骑常侍张轨为凉州刺史/轨以时方多难阴/有保据河西之志故/求为凉州/时州境盗贼纵横/鲜卑为寇/轨至/以宋配为谋主C晋惠帝永宁元年正月/以散骑常侍张轨为凉州刺史/轨以时方多难/阴有保据河西之志故/求为凉州/时州境盗贼纵横鲜卑/为寇/轨至/以宋配为谋主D晋惠帝永宁元年正月/以散骑常侍张轨为凉州刺史/轨以时方多难阴/有保据河西之志/故求为凉州/时州境盗贼纵横/鲜卑为寇/轨至/以宋配为谋主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永宁”“永嘉”“建兴”均为年号,年号是我国古代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B刺史,是我国古代官名,“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
53、原为朝廷所派督察地方之官,后来成为地方官职名称,相当于县令。C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旧时“京”字单用也可以指代国都。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的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越兄弟与曹祛图谋不轨,请求让贾龛取代张轨,而贾龛的兄长认为张轨为当时名士,声名远扬,取而代之不妥。B长史王融主持正义,认为晋朝多变故,张轨安抚平定,张镇兄弟却肆意逞凶叛逆,应当讨伐他们,于是他采取了措施。C张镇一方势力的瓦解,离不开他外甥太府主簿令狐亚的劝说,在令狐亚陈说利害关系之后,张镇幡然悔悟,主动认罪。D张轨在凉州深得人心,治中杨澹、南阳王司马模和武威太守张琠都上奏挽留张轨,朝廷依照司马模之意诛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数据应用示范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仅供参考)
- 《质量(重量)的初步认识 -克、千克的认识与计算》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沪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 2024年第十八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职工组主体赛(职业技能竞赛)全国决赛电工赛项业务知识题库
- 小学六年级英语毕业复习计划
- 2025年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考试题库: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方法试题解析与实训
- 农村妇幼保健知识精讲2025年乡村医生考试模拟试题集
- 2 让我们的家更美好(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 2025年潜水教练资格考试模拟试卷:潜水教练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试题
- 2025年人力资源管理师专业技能考核综合测评试卷
- 2025年专升本艺术概论模拟试卷:艺术美学原理与应用经典案例分析题
- GB/T 19466.4-2016塑料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第4部分:比热容的测定
- 2023年漳州龙海市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课件
- 地基基础规范8章
- 从敦煌壁画看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发展演变
- DB12-537-2014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规范
- 建筑工地项目部人员职责划分表
- 工程量确认单表样
-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解析
- 海因环氧树脂的制备及其应用
- 数字化语音存储与回放系统(毕业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