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皮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_第1页
南皮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_第2页
南皮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_第3页
南皮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_第4页
南皮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南皮县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为进一步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切实改善水环境质量,全力保障水安全,根据中共沧州市委沧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沧州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沧发201611号)工作部署,结合我县实际,制订本工作方案。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原则,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河北省和沧州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进实施“产业优化、源头控制、攻坚治理、节水利用、饮水安全、监管提升、政策保障、市场导向”等八大工程,促进全县生态文明建设。坚持政府市场协同,注重社会参与;坚持严格执法,注重疏堵结合;坚持落实责任

2、,注重激励考核;坚持科技创新,注重技术落地;逐步建成“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水污染防治新机制。全力开创“依法治水、系统治水、科学治水、全民治水”的新局面,确保全县水环境质量明显提高,全力打造生态文明新南皮。二、主要目标1、总体目标到2020年,全县水环境质量得到总体改善,污染严重水体较大幅度减少,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用水效率明显提高,地下水超采得到严格控制,地下水污染加剧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水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到2030年,法制化、科学化、信息化的水安全现代化管理体系全面建成,全县水环境质量全面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初步恢复。到本世纪中叶,全县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

3、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2、阶段目标第一阶段目标(2015年至2017年):到2017年,全县三条主要河流(南运河、宣惠河、漳卫新河)及支渠基本达到使用功能的水体断面比例较2014年提高30.8个百分点,地下水质量考核点位水质级别保持稳定。建成区黑臭水体控制在30%以内,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类比例为100%。第二阶段目标(2018年至2020年):到2020年,全县三条主要河流及支渠达到使用功能的水体断面比例较2014年提高38.5个百分点以上,基本达到使用功能的水体比例较2014年提高61.5个百分点。地下水质量考核点位水质级别保持稳定。建成区黑臭水体控制在10%以内,城市集中式

4、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类比例为100%,农村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80%以上。第三阶段目标(2021年至2030年):到2030年,全县丧失使用功能(劣于V类)的水体比例基本消除,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类比例总体达到100%。三、重点任务(一)产业优化工程3、严格蓝线管理到2016年底前划定城市蓝线管理范围,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保留一定比例的水域面积,明确生态空间保护和管控范围。新建项目一律不得违规占用河湖管理范围,留足河道、湖库的管理和保护范围,划定岸线保护范围,非法挤占的由县政府于2017年底前制定退出实施方案,2020年前退出。(县国土资源局、县住房

5、和城乡建设局牵头,县发展改革局、县水务局、县环境保护局等参与,县人民政府负责落实。以下均需县人民政府落实,不再列出)4、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全县三条主要河流沿岸,严格控制石油加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医药制造、化学纤维制造、制革、造纸、纺织印染等项目环境风险,合理布局生产装置及危险化学品仓储等设施。2017年底前根据主体功能区划,细化功能分区,确定本区域的产业发展布局,报县发改局备案。(县发展改革局牵头,县水务局、县商务和工业信息化局、县环境保护局、县国土资源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参与)把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做为刚性约束,统筹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建立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监测体系,实行承

6、载能力监测预警。2017年底前我县完成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现状评价,2020年底前完成辖区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现状评价,已超过承载能力的地区编制和实施水资源消耗或水污染物排放消减方案,加快调整发展规划和产业结构。(县水务局牵头,县发展改革局、县商务和工业信息化局、县环境保护局、县国土资源局、县城市管理局等参与)2016年底前,结合化解过剩产能、节能减排和企业兼并重组,出台城市建成区内现有石油化工、原料药制造、化工等污染较重企业搬迁改造或依法关闭实施方案,明确完成时限,推动污染企业有序退出。(县发展改革局牵头,县商务和工业信息化局、县国土资源局、县环境保护局、县财政局等参与)5、严格产业环境

7、准入2017年底前,根据河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结合河流水质目标,编制环境功能区划,明确区域环境准入条件。完善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联动机制。建立新建项目审批与淘汰落后产能、污染减排相结合的机制。(县环境保护局、县发展改革局牵头,县商务和工业信息化局、县水务局等参与)产能过剩产业实行新增产能等量替代、涉水主要污染物同行业倍量替代。对石油化工、原料药制造、印染、电镀、农副食品加工、造纸、氮肥、制革、农药、焦化等“十大”重点行业,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实行新增主要污染物排放倍量替换。(县环境保护局、县水务局牵头,县商务和工业信息化局、县发展改革局等参与)6、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自2016年起,依据部分工业

8、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及相关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结合本辖区水质改善要求及产业发展情况,制定并实施分年度的涉水落后产能淘汰方案,于每年12月底前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环境保护局备案。(县商务和工业信息化局牵头,县发展改革局、县环境保护局、县财政局等参与)7、推进产业升级转型结合我县实际,推进循环发展和工业企业绿色转型,围绕钢铁、装备制造、石油化工、建材、轻工、食品、纺织服装、医药等行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节能减排水平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实现向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产出的“三低一高”转变,突出节能降耗减排治污,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县商务和工业信息

9、化局牵头,县发展改革局、县财政局等参与)(二)源头控制工程8、严格控制工业污染源排放2016年起,开展全市装备水平低、环保设施差的小型企业排查,制定和实施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型造纸、制革、印染、染料、炼焦、炼砷、炼硫、炼油、电镀、农药等严重污染水环境的生产项目取缔实施方案,于2016年底前全部取缔。(县发展改革局牵头,县环境保护局、县商务和工业信息化局、县国土资源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参与)全面排查石油化工、原料药制造、印染、电镀、农副食品加工、造纸、氮肥、制革、农药、焦化等“十大”重点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情况,2016年6月底前出台全县“十大”重点行业专项治理与清洁化改造方案,明确治理目标、任

10、务和期限。(县环境保护局牵头,县发展改革局、县商务和工业信息化局等参与)9、加强工业集聚区污染集中治理工业集聚区内工业废水必须经预处理达到集中处理标准要求后,方可排入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新建、升级工业集聚区必须同步规划、建设污水、垃圾集中处理等污染治理设施。2016年底前,全县所有工业园区(工业集聚区)全部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并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牵头,县环境保护局、县发展改革局、县城乡与住房建设局、县国土资源局、县商务和工业信息化局等参与)新建“十大”重点行业等重污染工业项目必须入园进区。2016年底前,全面摸底排查园外涉水工业企业,出台园外涉水工业企业入园实施方案,明

11、确园外涉水工业企业入园时间表。确因不具备入园条件需原地保留的涉水工业企业,明确保留条件,实施尾水深度处理,实施最严格的排放标准,否则一律关停。(县环境保护局牵头,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县发展改革局、县商务和工业信息化局等参与)10、提升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出台实施全县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及配套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扩大城镇污水管网覆盖范围,推进新建城区、扩建新区及城乡结合部等污水截留、收集纳管;进一步强化城区支管、毛细管等管网建设,提高污水收集率。推进城镇排水系统雨污分流建设,新建城区、扩建新区、新开发区建设排水管网一律实行雨污分流;加快旧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城市建成区、县城于2020年底前实现雨污

12、分流。强化县城和重点城镇污染管网建设,新建污水处理设施应与配套管网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产。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基本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县城市管理局牵头,县发展改革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环境保护局等参与)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提升污水处理能力。新建城镇污水处理厂一律执行一级A排放标准或国家制定的更严格排放标准要求。合理扩大污水处理规模,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率已达90%以上的,结合实际情况,及时、合理地规划新建污水处理设施。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目前尚未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的污水处理厂,因地制宜进行提标改造,强化脱氮除磷处理功能,于2016年

13、底前全部完成升级改造。推进重点镇污水处理厂建设,40%的重点镇于2017年底前具备污水处理能力。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要求,到2019年,全县所有重点镇具备污水处理能力,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90%。(县城市管理局牵头,县发展改革局、县环境保护局等参与)2016年6月底前,对全县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理处置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对污泥临时堆存场地,逐一排查逐一登记在册,取缔全部非法污泥堆放点。现有污水处理厂完善污泥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设施。2017年底前全部完成达标改造。到2017年,全县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40%;到2020年,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县城市管理局牵

14、头,县发展改革局、县商务和工业信息化局、县农业局、县环境保护局等参与)11、推进农村农业污染防治2016年6月前,完成全县畜禽养殖禁、限养区划定,明确畜禽养殖区、限养区、禁养区范围,合理优化养殖布局,科学确定养殖规模。2016年底前,依法关闭和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自2016年起,新建、改建、扩建规模化养殖场(小区)要实施雨污分流、粪便污水资源化利用。2018年底前,完成列入计划的规模化畜禽养殖治理项目建设。2019年底前全县所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全部配套建设粪便污水贮存、处理、利用设施,完不成的一律予以取缔。散养密集区要实行畜禽粪便污水分户收集、集中处理利用。(

15、县农业局牵头,县环境保护局等参与)2016年6月底前,制定实施全县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整治方案。建设高效清洁农田,积极推广保护性耕作、化学农药替代、化肥机械化深施、精准化施肥和水肥一体化等控源减排技术,推进农家肥、畜禽粪便等有机肥料资源的综合利用,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开发整理等标准规范。浅层地下水污染地区优先种植需肥需药量低、环境效益突出的农作物。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及功能为-类的河流、引黄济沧、南水北调沿线等环境敏感区,要利用现有渠道、沟、塘等,配置水生植物群落、格栅和透水坝,建设生态沟渠、污水净化塘、地表径流集蓄池等设施,净化农田排水及地表径流,严禁农田退水直接排放进入地表水体。利用污水

16、灌溉的区域为重点,实施灌溉水质监测,严格控制污水灌溉,严禁不达标污水直接用于农田灌溉。2018年底前,完成省确定的灌溉面积综合治理和水量退减任务。到2019年,全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90%以上,化肥利用率提高3-5个百分点,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0%以上。(县农业局牵头,县发展改革局、县商务和工业信息化局、县国土资源局、县环境保护局、县水务局、县质监局等参与)以分布在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南水北调二级保护区内、有明确水体功能的河流两侧1000米、湖库周边1000米范围内的“傍水”村庄为重点,于2016年6月底前,制定全县“傍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计划,落实“以奖促治

17、”政策,全面实施农村垃圾处置和生活污水治理等农村清洁工程。2017年底前,完成现有沟渠坑塘垃圾等的清理工作,消灭“傍水”农村污水、垃圾直排入河乱象。对城镇周边的村庄,优先选择接入城镇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统一处理;距城镇较远、居住分散的村庄,加快农村生活供排水、旱厕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对生活污水进行相对集中收集,采用适宜方式进行处理。到2020年,全县所有“傍水”建制村完成环境综合整治。(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环境保护局牵头,县委农工部、县水务局、县财政局等参与)(三)攻坚治理工程12、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实施限制纳污红线管理,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开展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核定,明确水域纳污能力分年度控

18、制目标。自2016年起,每两年开展一次水功能达标状况评估。加强入河排污口管理,开展全县入河排污口水质及水量现状调查,2016年底前,完成入河排污口管理数据库更新,制定入河排污口优化和规范化建设方案;2017年底前,开展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并封堵所有非法设置的入河排污口。加强集中污水处理厂的截留纳管建设,逐步减少直接入河排污口。在重污染控制单元的水域不得新建排污口。(县水务局牵头,县城市管理局、县环境保护局等参与)13、全面整治不达标重污染河流落实河北省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相关任务,通过实施流域污染源负荷削减,构建水生态修复保护体系。2016年6月底前逐一排查水质达标状况,制定全县污染河流

19、达标整治方案,对未达到水质目标要求的河流,逐一落实到河流汇水范围内的排污单位,明确防治措施及达标期限。逾期未达标的,实时预警和挂牌督办,必要时采取区域流域限批等措施。到2020年,全县劣类水质河流基本恢复使用功能。逾期未达标的,实时预警和挂牌督办,必要时采取区域流域限批等措施。(县环境保护局牵头,县发展改革局、县水务局、县城市管理局、县农业局等参与)14、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加大城市黑臭水体治理。2016年3月底前,中心城区完成黑臭水体排查,出台黑臭水体整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向社会公布黑臭水体名称、责任人及达标期限,并将有关信息录入“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自2016年起每季度报送工作

20、进展。各地的整治计划和实施方案报市城市管理局、市环境保护局备案,采用“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活水循环、清水补给,水质净化、生态修复”的综合措施消除黑臭水体。自2016年起每半年向社会公布治理情况。2017年底前,中心城区实现水面无大面积漂浮物,河岸无垃圾,无违法排污口,2020年底前完成黑臭水体治理目标。(县城市管理局牵头,县环境保护局、县水务局、县农业局等参与)15、开展河流水网联通工程建设加大水利工程建设力度,推进主要河流水网工程建设。以南水北调工程和引黄工程建设为重点,恢复、维系、增强河流水系连通性,排蓄结合,修复河湖生态系统及其功能,提高水资源调配能力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到2017年,初

21、步建成全县骨干水网,城乡供水保证率显著提高,重要生态目标需水得到基本保障;到2020年,基本建立现代水网体系,主要水系连通等资源配置工程基本完善,城乡供水和重要生态目标需水得到有效保障。(县水务局牵头,县发展改革局、县环境保护局等参与)16、强化河流水量调度和生态用水保障建立健全水资源调度工作协调与协商机制。按“一河(湖)一量”原则科学调度水资源。按照上级统一安排部署,以重要控制断面(点位)为关键节点,在开发利用率较高和污染严重的水体,制定基于水质保障和生态保护需求的重点河湖生态流量标准。制定实施全县水资源配置方案,对地表水资源与地下水资源、本地水资源与调入水资源、常规水资源与非常规水资源实行

22、统一调度、统一管理。(县水务局牵头,县国土资源局、县环境保护局等参与) 17、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和修复试点定期调查评估地下水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补给区环境状况。石化生产存贮销售企业和工业园区、垃圾填埋场等区域进行必要的防渗处理。新建、改建、扩建加油站地下油罐一律使用双层油罐。2017年底前,加油站地下油罐全部更新为双层油罐或完成防渗池设置。所有报废钻井、取水井2016年底前全部实施封井回填。开展全县重点区域地下水污染现状调查,依据国家和省公布的地下水污染场地清单,开展修复试点。(县环境保护局牵头,县国土资源局、县城市管理局、县商务和工业信息化局、县水务局等参与)(四)节水利用工程18、严控取用水

23、总量建立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城市总体规划、工业园区规划的编制以及重大建设项目的布局,应充分考虑当地水资源条件和防洪要求;未依法完成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的,审批机关不予批准其规划及建设项目。(县水务局牵头,县发展改革局、县商务和工业信息化局、县城市管理局、县环境保护局等参与)严格建设项目取水许可审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用水要达到行业先进水平,节水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运。2017年前建立用水单位重点监控名录,安装取水计量在线监控。(县水务局牵头,县发展改革局、县商务和工业信息化局、县城市管理局、县农业局等参与)19、遏制地下水超采在地面沉降

24、等地质灾害易发区域开发利用地下水,应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严格实行取水许可和采矿许可。2016年底前,完成全县地下水禁采区、限采区和地面沉降区范围划定工作。(县国土资源局牵头,县水务局、县财政局、县环境保护局、县农业局、县城市管理局等参与)严格控制深层地下水开采,开采地热水和建设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应当进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办理取水许可申请。未经批准的自备水井,于2016 年底前一律予以关闭。南水北调受水区公共供水管覆盖范围内的自备井于2017年底全部关停,实现水源切换。实施土地整治、农业开发、扶贫等农业基础设施项目,不得以配套打井为条件。(县水务局牵头,县财政局、县国土资源局、县环境保护局、

25、县农业局、县城市管理局等参与)实施地下水超采治理工作。(县水务局牵头,县财政局、县国土资源局、县环境保护局、县农业局、县城市管理局等参与)20、不断提高用水效率开展用水效率评估,建立万元国内生产总值水耗指标等用水效率评估体系,把节水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县(市、区)政府政绩考核。到2020年,全县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5年有所下降,实现工业用水零增长,农业用水负增长,节水型社会初步建成。(县水务局牵头,县发展改革局、县商务和工业信息化局、县城市管理局等参与)开展节水诊断、水平衡测试、用水效率评估,严格用水定额管理。加强工业水循环使用,推广先进污水深度处理技术,加强高

26、耗水企业废水再生回用。鼓励节能减排先进企业、工业集聚区用水效率、排污强度等达到更高标准,支持开展清洁生产、节约用水和污染治理等示范。到2020年,石油石化、化工、食品发酵、电力、钢铁、纺织、造纸、制革等高耗水行业用水达到先进定额标准。(县水务局、县商务和工业信息化局牵头,县发展改革局、县财政局等参与)到2017年底前淘汰公共建筑中不符合节水标准的水嘴、便器水箱等生活用水器具。鼓励民用家庭选用节水器具。加快建设生活用水计量设施,2016年完成“一户一表、水表出户”改造。对使用年限超过50年和材质落后的供水管网进行更新改造。到2017年,全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2%以内,到2020年,控制在

27、10%以内。积极推行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建设滞、渗、蓄、用、排相结合的雨水收集利用设施。新建城区硬化地面中,可渗透面积达到40%以上。到2019年,达到国家节水型城市标准要求。(县城市管理局牵头,县发展改革局、县商务和工业信息化局、县水务局、县工商局、县质监局等参与)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微灌、农作物节水抗旱等技术,完善灌溉用水计量设施,推进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大力推广以喷灌为主的节水灌溉工程,蔬菜、果品和经济种植区大力推广微滴灌技术,规模化农场、承包大户积极推广喷灌技术。地上水灌区实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积极推广咸淡混浇与管道一体化灌溉技术。(县农

28、业局牵头,县水务局、县发展改革局、县财政局等参与)21、推进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加快推进城市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工业生产、城市绿化、街道清扫、车辆冲洗、建筑施工以及生态景观用水等,优先使用再生水。推进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处理和利用,2017年底前,所有通车高速公路服务区必须建成运行污水处理和利用设施。具备使用再生水条件但未充分利用再生水的钢铁、火电、化工、造纸、印染等高耗水行业,不得批准其新建取水许可。自2018年起,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新建公共建筑,10万平方米以上集中新建的保障性住房,安装建筑中水设施,积极推动其他新建住房安装建筑中水设施。到2020年,全县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30%以上

29、。(县水务局牵头,县城市管理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发展改革局、县商务和工业信息化局、县环境保护局、县交通运输局等参与)(五)饮水安全工程22、科学划定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2017年底前完成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定,2018年底前完成乡镇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定。对已划定了保护区的饮用水水源地,除因饮用水水源功能发生变化、水质不能满足饮用水要求、饮用水水源安全受到威胁等原因确需调整外,不得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县环境保护局牵头,县水务局、县卫计局等参与)23、规范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建设2018年底前,完成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勘界,规范保护区标志和标识,设置界

30、碑、交通警示牌、宣传牌等。实施水源地隔离、水源地综合整治工程,重点在大浪淀和县级以上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实施。2017年底前,对大浪淀饮用水水源地库区实现防护隔离;2019年底前,对已划分保护区的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增加生态隔离防护措施。(县环境保护局牵头,县水务局、县林业局、县国土资源局等参与)24、强化饮用水供水全过程监管供水单位应定期监测、检测和评估本行政区内饮用水水源、供水厂出厂水和用户水龙头(末梢水)水质等饮水安全状况。因地制宜建设供水设施,供水设施的建设与改造要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状况相协调。2018年起向社会公开城市饮水安全状况信息。(县卫计局牵头,县环境保护局、县水务局、县城市管

31、理局等参与)25、做好饮用水水源风险防范2016年起,每年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开展基础调查与评估,将可能影响水源水质安全的风险源全部列入档案,实行“一源一案”,对每个风险源开展隐患排查、整改,编制风险应急预案,形成水源上下游、左右岸环境保护及供水厂处理全过程联防联控应急机制,完善坝体安全鉴别系统。2018年底前,在大浪淀水库建设水质生物毒性预警监测系统和环境风险防控工程。推广供水水厂应急净化技术,储备应急供水专项物资,配置移动式应急净水设备,加强应急抢险专业队伍建设。(县环境保护局牵头,县水务局、县城市管理局、县卫计局等参与)实现不同类型多水源联网供水,增强城乡供水水源保障能力。加强备用水

32、源或满足7天供水需求的应急水源建设。到2020年,城区供水建设备用水源或应急水源,全县城镇集中供水率达到100%。(县城市管理局牵头,县水务局、县卫计局等参与)26、保证农村饮水安全加强水源周边生活污水、垃圾及畜禽养殖废弃物的处理处置,综合防治农药化肥等面源污染。制定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方案,建立日常管理制度,加强规范管理,安排专人对农村饮用水水源地进行管护,鼓励开展“自建、自省、自用、自管”。采用耕地置换或实物补偿方式,合理补偿受水源地保护及保护区影响的行政村或村户。(县环境保护局牵头,县水务局、县农业局、县卫计局等参与)推进农村规模化集中供水。对分散式供水进行提升改造,提高供水保障程度;在

33、南水北调受水区,地下水高氟、高盐和受到污染的农村,建设饮用水水源切换工程。推进城乡统筹区域供水设施建设,实现供水设施共建共享。(县水务局牵头,县农业局、县卫计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参与)2017年起,建立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状况数据库,每两年更新一次。加强农村饮用水供水水质净化及消毒、设备安装及运行管理,通过水源替代、净化处理等方式,统筹解决污染型水源水质改善问题,加强建设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到2020年,全县农村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80%以上(县水务局牵头,县环境保护局、县农业局、县卫计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参与)(六)监管提升工程27、建立水环境监测预警与响应系统推进“智慧

34、环保”。实施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河流和重点湖库以及重要饮用水水源地的管理基础信息系统、污染源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环境立体监测系统建设,形成流域源控响应数据库。开发污染源与断面水质实时响应的综合水环境决策和水质预警信息化预警响应平台,实现污染物排放管理分析系统和断面达标管理评估系统关键数据分析和综合决策动态发布。到2020年,实现覆盖全县的水资源和水环境监测信息采集、传输、储存、处理及应急预警响应系统,实现水资源环境信息动态化、污染源和排污口智能化管理。(县环境保护局牵头,县发展改革局、县商务和工业信息化局、县水务局、县国土资源局等参与)综合利用航空摄影测量、GPS等技术手段,对生态环境治理、

35、重点河湖、重点水域污染漂浮物和扩散区域等行动计划的进展情况和完成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县环境保护局牵头,县商务和工业信息化局、县水务局、县国土资源局等参与)28、统筹水资源与水环境监测网完善环保、水利、国土、城市管理等部门环境监测网络,统一规划设置监测断面(点位)。提升饮用水水源监测、水生生物监测、地下水环境监测、化学物质监测及环境风险防控技术支撑能力。2017年底前,对具备建站条件的饮用水水源地、国省控河流断面、入海河流控制断面建设水质自动站,实现水质实时监控;到2019年,完成全县具备建站条件的跨县界河流断面水质自动站建设,并实现市、县环保部门联网。到2020年,基本形成全县规范统一、天地

36、一体、上下协调、信息共享的水生态环境监测网。(县环境保护局牵头,县水务局、县国土资源局、县农业局等参与)29、加强环境网格化协同监管健全跨部门、跨区域水环境保护议事协调机制。河流上下游各级政府、各部门之间要加强协调、定期协商,实施联合监测、联合执法、应急联动、信息共享。2016年底前,在全县范围内建立水污染防治联动协作机制。(县环境保护局牵头,县水务局、县农业局、县交通运输局等参与)完善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体系。自2016年起,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实现环境监管的全方位、全覆盖、无缝隙管理。到2017年,环境监测、监察、应急、信息和宣教等能力建设基本达到国家标准化建设要

37、求,按照分级保障原则将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及运行费用纳入财政预算。到2018年,具备条件的乡镇以及工业园区都要配备必要的环境监管力量,积极开展环境监管人员培训,严格落实持证上岗制度。(县环境保护局牵头,县财政局等参与)全面推进河长制。建立入河排污口、河段、重点监控断面全覆盖的县、镇(乡)、村三级“河(段)长制”管理体系。河(段)长由河流(段)所属行政辖区政府主管领导担任,负责牵头组织开展河道水质和污染源现状调查、制定水环境治理实施方案、推动落实重点工程项目、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做好督促检查,确保完成水环境治理目标任务。河(段)长名单及职责通过主要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在河岸显要位置设立河长公示牌,

38、标明河长职责、整治目标和监督电话等内容,接受公众监督。(县环境保护局牵头,县水务局、县农业局、县国土资源局等参与)30、提高环境风险应急和防控能力定期评估饮用水水源地、沿河(库)工业企业、工业集聚区环境和健康风险。按照国家公布的优先控制化学品目录,评估现有化学物质环境和健康风险。2017年底前对高风险化学品生产使用进行严格限制,并逐步淘汰替代。(县环境保护局牵头,县商务和工业信息化局、县卫计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公安局等参与)要制定和完善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落实责任主体,明确预警预报与响应程序、应急处置及保障措施等内容,依法及时公布预警信息。在水源地、跨行政区等敏感水域建设应急防控工程,建立

39、应急物资储备库;重点提升地表水污染、危险化学品泄露等环境事件应急管理、技术支撑和处置救援能力,构建环境事件应急信息及物资共享机制,并定期开展应急处置能力评估。(县环境保护局牵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水务局、县公安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农牧局、县卫计局等参与)31、加大环境执法力度逐一排查企事业单位和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排污情况。城镇污水处理厂全部安装污染物在线监测装置、数据质控或远程执法抽查系统,并与环境保护及污水处理主管部门联网;工业园区(工业集聚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重点监控企业及按照国家和省里要求的全县所有污水直排企事业单位安装污染物在线监控装置,并与环境保护部门联网。利用地下管线探测技术,排

40、查重点污染企业排污管道,防止偷漏排。(县环境保护局牵头,县公安局、县国土资源局、县城市管理局等参与)所有排污单位应采取措施确保稳定达标排放。对超标或超排放总量的排污单位依法限产限排或责令停产整治,并及时通报超标排污企业的名单、超标排污时间等信息,对整治仍不能达到要求且情节严重的排污单位依法停业、关闭,查封、扣押污染物排放的设施、设备;环境监测机构以及环境监测设备和防治污染设施维护、运营机构,在有关环境服务活动中弄虚作假,对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负有责任的,依法追究其连带责任。(县环境保护局牵头,县公安局、县人民检察院、县人民法院等参与)按照环境监督执法机制的要求,强化环保、公安、监察等部门和

41、单位协作,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配合机制,完善案件移送、受理、立案、通报等规定。(县环境保护局牵头,县公安局、县监察局、县人民检察院、县人民法院等参与)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重点打击私设暗管或利用渗井、渗坑排放、倾倒含有毒有害污染物废水、含病原体污水,监测数据弄虚作假,不正常使用水污染物处理设施,或者未经批准拆除、闲置水污染物处理设施等环境违法行为。对造成生态损害的责任者严格落实赔偿制度。对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县环境保护局牵头,县公安局、县人民检察院、县人民法院等参与)(七)政策保障工程32、实施流域和行业特别排放限值对黑龙港运东水系,自2017年起执行河北省分流域污染物特别

42、排放限值。其他流域内所有企业一律执行行业排放标准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制;没有行业标准或行业标准中没有水污染物排放特别限值的,一律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行业标准中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比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中相应控制因子宽松的,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县环境保护局牵头,县发展改革局、县商务和工业信息化局、县国土资源局、县城市管理局、县水务局、县农业局等参与)33、深化污染物总量控制完善污染物统计监测体系。将工业、城镇生活、农业、移动源等各类污染源纳入污染物统计调查范围。按照省级要求,对水环境质量有突出影响的总氮、总磷、重金属等污染物,纳入

43、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约束性指标体系。(县环境保护局牵头,县发展改革委、县商务和工业信息化局、县城市管理局、县水务局、县农业局等参与)34、落实排水排污许可制度落实排水许可证制度。纳入范围的排水户应按照有关规定,实施排水行为。城镇排水设施覆盖范围内的排水户应按照要求申请排水许可证,将符合标准的污水排入城镇排水设施,禁止无证排水或不按许可规定排水。加强日常监管,杜绝超标废水进入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县城市管理局牵头,县环境保护局等参与)实行排污许可制度。排污单位应当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要求排放污染物,禁止无证排污或不按许可证规定排污。2016年底前,完成全市所有纳入发证范围污染源的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

44、构建全县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县环境保护局牵头,县发展改革局、县商务和工业信息化局等参与)35、强化环境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合作交流,在消化吸收基础上进行再创新,全面提升我市水环境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到2020年,建成较为完善的水环境科技研究体系和创新体系,全县环境科技水平、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县科技局牵头,县环境保护局、县水务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等参与)开展节水技术研究。加强优先控制单元及重点控制区域节水减污技术推广与研发。研究开发工业用水循环利用技术和节水型生产工艺;开发灌溉节水、旱作节水与生物节水综合配套技术,突破精量灌溉技术、智能化农业用水管理技术及设备;研发水污染治理及循环利

45、用、城市雨水收集利用、再生水安全回用和工业高盐废水脱盐技术。(县科技局牵头,县环境保护局、县发展改革局、县水务局、县农业局等参与)开展典型行业污染负荷削减关键技术研究。以化工、食品加工及印染等行业为重点,突破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净化处理、回收和综合利用技术,研发生活污水低成本高标准处理、工业高盐废水脱盐技术,开发适用于我县的小型、分散式污水治理技术。(县科技局牵头,县环境保护局、县商务和工业信息化局等参与)开展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研究。开展典型流域农业及城市面源污染负荷核定,建立污染源与受纳水体控制断面水质响应关系,加强农业及城市面源对河流湖库的水质贡献程度与特征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研究,重点开发农业及

46、城市面源污染控制技术。(县科技局牵头,县环境保护局等参与)36、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和服务业规范环保产业市场。对涉及环保市场准入、经营行为规范的法规、规章和规定进行全面梳理,废止可能影响我县环保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推进先进适用的节水、治污、修复技术和装备产业化发展。(县发展改革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县科技局、县商务和工业信息化局、县财政局、县环境保护局、县水务局等参与)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围绕满足水污染治理需求,加大节水减污技术推广与研发力度,促进高浓度难降解工业废水成套处理设备等污染防治设备产业化。(县发展改革局、县环境保护局牵头,县科技局、县商务和工业信息化局、县财政局、县水务局

47、等参与)加快发展环保服务业。明确监管部门、排污企业和环保服务公司的责任和义务,完善风险分担、履约保障等机制。鼓励发展环保服务总承包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等。以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河道治理和工业园区为重点,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有序开展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环境保护规划、环境监测运行、资源环境评估、环境质量信息收集分析、环境保护成果推广等方面公共服务。(县发展改革局、县财政局牵头,县科技局、县商务和工业信息化局、县环境保护局等参与)(八)市场导向工程37、完善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全面启动现有企业排污权初始分配。继续完善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政策管理体系,建立排污权储备管理制度,进一步推进交

48、易管理平台建设。完善排污权出让收入的收缴与管理,优化出让收入使用与支出。开展环保金融创新,推动排污权抵押贷款和租赁,拓展绿色信贷载体。(县环境保护局牵头,县发展改革局、县商务和工业信息化局、县财政局、沧州银监分局南皮办事处等参与)38、完善水资源价格机制加快水价改革。深入推进城镇居民用水阶梯价格改革,对高耗水项目实行超额累进加价。加大工业用水差别水价实施力度,将实行差别水价的范围扩大到所有行业的淘汰类和限制类生产装备用水,适当提高加价标准。稳步推进农业用水价格改革,推行节奖超罚的农业水价模式。制定鼓励使用非常规水价格政策。2016年逐步开展建制镇阶梯水价改革试点。到2020年底前,实行非居民用

49、水超定额、超计划累进加价制度。(县发展改革局牵头,县财政局、县城市管理局、县水务局、县农业局、县商务和工业信息化局等参与)城镇污水处理费按“补偿成本,合理受益”原则,制定征收标准;稳步提高水资源费、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做到应收尽收。实行差别化排污收费政策,奖优罚劣,建立企业主动治污减排的长效机制。地下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应高于地表水,地下水超采区应高于非超采区。(县发展改革局、县财政局牵头,县环境保护局、县城市管理局、县水务局等参与)39、落实完善信贷政策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行绿色信贷,重点支持循环经济、污水处理、水资源节约、水生态环境保护、清洁及可再生能源利用等领域。自2016年起,分级建

50、立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体系,实行“绿、蓝、黄、红牌”信用等级公布制度,严格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措施。对于达到“绿牌”、“蓝牌”诚信要求的企业,在行政许可、公共采购、项目立项、评先创优、金融支持、资质等级评定中给予支持;对于因超标、超总量等原因实施“黄牌”警示的企业,一律限制生产或停产整治,严格贷款条件;对于整改仍不能达到要求且情节严重的企业予以“红牌”处罚,列入环保违法黑名单,一律停业、关闭。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布。(人民银行南皮县支行牵头,南皮县金融办、沧州银监分局南皮办事处、县商务和工业信息化局、县环境保护局、县水务局等参与)40、完善补偿赔偿机制深化流域生态补偿,按照流域水质控制任务,完善全县河流

51、跨界断面流域补偿制度,建立河流跨界断面水质、流量双控制的上下游奖励和惩罚机制。(县环境保护局牵头,县水务局、县水务局、县财政局等参与)推行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土地征收、租用政策。鼓励河流上下游地区签订跨界水环境保护责任协议,采用资金补助、对口援助、产业转移等方式进行跨界补偿。(县发展改革局牵头,县财政局、县水务局、县环境保护局等参与)推进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探索实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强制投保,对涉重金属、石油化工等高污染和高环境风险企业,以及近3年发生过环境污染事故及位于环境敏感区的企业,实施强制责任保险,加大对未承保企业环境污染事故的处罚力度。建立和完善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制度,发生环境污染事件时,

52、及时启动污染损害鉴定评估,确保赔偿补偿资金及时到位。(县金融办牵头、县环境保护局等参与)41、促进多元融资按照“事权和财权对等”的原则,加大政府财政资金对水环境保护项目的支持力度,县级财政资金向重点和敏感地区倾斜,同时积极争取中央、省、市财政资金支持。重点支持污水处理、污泥处理处置、河道整治、饮用水水源保护、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应急清污等领域。对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及运行费用分级予以必要保障。深化“以奖促防”、“以奖促治”、“以奖代补”等资金支持机制,强化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优先支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县财政局牵头,县发改局、县环境保护局、县城市管理局、县水务局、县农业局等参与)推

53、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设立融资担保基金,推广股权、项目收益权、特许经营权、排污权等质押融资担保,采取环境效益合同服务、授予开发经营权益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加大水环境保护投入。(县发展改革局、县财政局、人民银行南皮县支行牵头,县环境保护局、县城市管理局、沧州银监分局南皮办事处等参与)四、保障措施42、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县政府成立南皮县水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县长任组长,有关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发改、环保、公安、财政、水务、国土、城管、工信、农业、林业、住建、交通、卫生计生、质监、安监、科技、国资、金融等部门和各乡镇人民政府、管委会主要领导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负责研究解

54、决水污染防治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制定考核评估办法并开展考核,指导、协调落实水污染防治责任,统一部署全县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环境保护局,负责水污染防治工作的研判、会商和协调处置,以及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同时加强协作联动,形成部门合力。(县政府办公室牵头,相关部门参与)县人民政府为实施本工作方案的责任主体,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水环境质量负总责,逐年确定分区域、分行业的重点任务和年度目标,逐级分解落实,完善政策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加大资金投入,统筹城乡水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强化监管,确保各项任务全面完成。制定的实施方案向市政府备案,并向社会公开。(县环境保护局牵头,相关部门参与)县直各相关部门要根据自身职责和分工,2016年9月底前研究制定落实方案并抓好实施,实施方案报县水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县直各相关部门牵头)企事业单位要严格落实环保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加强节水治污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