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感恩行为的培养研究_第1页
幼儿感恩行为的培养研究_第2页
幼儿感恩行为的培养研究_第3页
幼儿感恩行为的培养研究_第4页
幼儿感恩行为的培养研究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幼儿感恩行为的培养研究王万琴【内容摘要】感恩作为幼儿亲社会行为之一,对幼儿学会理解他人、帮助他人,奉献爱心等行为都有积极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幼儿感恩行为普遍缺失,主要原因是家庭、幼儿园、社会三方面对幼儿感恩行为的培养不重视,没有营造良好的感恩氛围。为此,应该从家庭、幼儿园、社会三方面着手,做好感恩教育,培养幼儿的感恩行为。【关键词】感恩行为;感恩意识;幼儿;培养 感恩是一个人的优秀品质。有颗感恩的心能够给他人、给社会带来温暖,也让自己的心灵充实、纯洁。感恩作为亲社会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幼儿道德发展水平的一个标准,幼儿期是人生初级阶段,也是培养良好情感,促进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感恩对幼儿良好

2、素质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它能激发幼儿的良好情绪,培养幼儿的乐观性格和良好品德,是幼儿适应未来社会的重要素质之一。一、幼儿感恩的概述 感恩是指个体对自然、社会和他人对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益因素的积极认知和感激之情,并提供相应回报的行为。感恩行为既是一种积极认知,也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更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行为。 幼儿感恩行为是由三个方面结合起来的:知恩报恩施恩。首先在生活中,幼儿感受到了来自家庭、幼儿园、社会各个方面的关爱,这就是知恩的过程;在这个积极认知的基础之上,幼儿产生了一种想要回报他人的意识,进而意识带动行为,就有了报恩;在长期的知恩、报恩过程中,幼儿感受到了以德报德的乐趣,内心油然而

3、生更深层次的想要关怀他人的想法,这就是最高境界的施恩。三个环节紧紧相连、密不可分,构成了幼儿感恩行为。幼儿感恩的对象包括人和物。这也就是说,幼儿不仅要对自己熟识的亲人、老师、伙伴的帮助表示友好与回馈,对于陌生人的援助也心怀感激之情;同时能感受大自然对自己生存环境的重要性,善待自己周围的事物,无论其有无生命。二、影响幼儿感恩的因素 在对幼儿感恩的现状进行调查的研究中,研究者们基本上采用的是文献研究法、问卷法、访谈法和观察法。在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后,研究者们发现:现在的孩子普遍不懂得体谅父母的辛苦的占76%;认为现在的孩子不懂事,不懂得要主动去表示关心的占68%;受到别人的帮助或关心,却不懂得

4、要主动地向别人表示感激或感谢的占58%,这一结果说明现在的幼儿只懂得受恩而不懂得施恩。在幼儿园中幼儿表现出的感恩相对家庭有所提高,但是仅表现为对熟悉的教师打招呼等礼貌行为。在人际关系上,78.35%的幼儿认为帮助自己的人很少,在接受帮助后有部分幼儿知道说“谢谢”,其中女童说谢谢的比例略高于男童。通过分析已有的研究资料发现:幼儿普遍缺乏感恩的心态。(一)家庭方面:1、家庭感恩教育的薄弱大部分的长辈认为为孩子的一切付出,都是应该的,是责任,无需回报的。也有相当多的孩子也不了解父母工作的辛苦,不了解父母面对生活所承受的压力。当他们的要求一旦得不到满足或遇到了不如意的境况时,很多的人就学会开始了抱怨,

5、而不是感恩。所以,我们迫切需要感恩思想伸入他们每个人的心灵深处。而这些都是在家庭教育环境和家长的教育方法产生的。做父母的要警惕自己以及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姥姥爷爷的行为对孩子性格的影响。父母们总是把自己满腔的爱倾注在孩子身上,孩子的衣、食、住、行,没有一样不要父母操心的。然而大多数孩子们认为那是当父母应尽的天职,理所当然的,如果有一点不顺自己的心就会生父母的气,甚至耍横、哭闹、骂人,而家长呢,总觉得孩子还小,还不懂事,把希望寄托在将来,相信“树大自然直”,却没料到没有父母对孩子感恩的教育,树长大后弯曲的更厉害。父母是幼儿出生后接触最频繁,关系最亲密的对象,培养幼儿对父母的感恩是感恩教育的起点和基础

6、,但是唯有树立父母正确的儿童观,父母通过与幼儿对话,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从而才能更好地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和行为。2、家长模范作用不到位人的成长难以离开家庭,家庭成员之间的行为方式彼此存在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家长要严格自律,并以自身的良好行为来影响幼儿,从而为幼儿感恩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提供最好的榜样和环境。(二)幼儿园方面:1、幼儿园感恩教育的薄弱 幼儿园作为人生教育的基础阶段,强调的是体、智、德、美全面发展。但是,在当今的社会中,重智轻德的现象屡见不鲜,特别是在私立幼儿园,为了吸收生源,迎合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幼儿园推出了各种各样的开发智力的学习课程,在传授知识时以“问题答案”逻辑

7、的方式开展教育活动,并在“奖励惩罚”强化模式下让幼儿学习知识的各种各样隐形规则。幼儿园竭尽全力开发各种各样智育课程,而德育课程却以理想的观念来引导幼儿,却不注重从幼儿实际生活中来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和感恩行为。这种停留在口头说教的感恩教育方式与幼儿以生活经验为主的学习方式相互冲突,从而使幼儿园的感恩教育犹如小鸟虽从天空飞过,却不曾留下任何痕迹。2、教师示范作用不到位人追求真善美的本能是与生俱来的,但在一些特定情况下,也会泯灭。感动能激活人们追求真善美的心理,使人愿意为了美好的理想去做任何事情。要让幼儿学会感恩,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去教育感染幼儿。老师不能以身作

8、则,幼儿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感恩意识与行为都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3、让幼儿践行感恩的机会太少感恩教育不应停留在表面,要落实到幼儿的行动中,让感恩教育在体验中不断内化。幼儿园开展感恩教育,应当重视强化感恩实践。教师要让幼儿知道,并非报大恩大德的大举动才叫报恩,对父母的点滴孝行,对他人看似微不足道的关心,也是一种报恩。要善于帮助幼儿感受到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恩惠,并能从中挖掘出价值。4、幼儿园没有利用好培养幼儿感恩行为的机会当今社会,幼儿园竭尽全力开发各种各样智育课程,而忽视了利用各种机会办感恩主题班会,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培养幼儿感恩行为。(三)社会方面:当前的社会环境缺乏产生感恩意识的土壤。

9、人们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阳光和雨露,却在肆意破坏着朝夕相处的环境;面对父母的哺养之恩,孝心和赡养父母的观念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已大打折扣,甚至很淡漠,只知受惠,不知感恩;享受着别人带给自己的快乐,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惟“我”为中心,人情味淡薄,不能与人为善,只知被爱,不知回报;在祖国的滋养中成长,对国家、社会给予的关爱认为理所当然,只知接受,不知责任“感恩意识”已经淡化到匮乏的程度。加上社会处于转轨换型时期,一些基本的人之常情在道德缺失下遭受挑战。金钱和利益的权衡代替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相助,蚕食了人的良知,感恩意识在现代发展观中被削弱。由于受到社会上追求奢华、虚荣的不良风气的影响,许

10、多孩子认为让自己过上舒适的生活是父母的责任,是天经地义的。因此当父母无法满足其舒适生活的要求时,他们就开始抱怨。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有的孩子甚至做出伤害亲人的事情。因此,社会应该大力弘扬感恩文化,共同发扬知恩、报恩的优良传统,为幼儿的成长创造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世界。三、幼儿感恩行为的培养策略(一)加强家长的模范作用 1、父母应在家中开展感恩教育,培养幼儿感恩意识。父母应成为孩子感恩教育中的启蒙教师,要将家庭视为孩子获得感恩教育的第一个平台。因此,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在家庭中开展感恩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老师要积极地指导家长,在家庭中开展感恩教育。 是在家里开展礼貌教育。要让他们学会感恩,首先要

11、让他们学会尊重家人。老师要指导家长教孩子学习使用礼貌用语打招呼,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都要重视家人的存在,知道长幼之分。要让孩子学会表达“谢谢”。孩子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只要他跟在大人的身边,在接受别人礼物或帮助的时候,都要及时提醒孩子说“谢谢”,让孩子知道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要感谢帮助我们的人,使“感谢”成为孩子的一种日常用语。是要让家长对孩子进行谦让教育。在孩子逐渐有了一定的意识后,教师要提醒家长切忌向孩子灌输自私的观念,让孩子在同伴之间、邻居之间、家人之间学习谦让,让孩子在谦让的氛围中长大是要让家长对孩子进行互助教育。当孩子有了一定的自理能力后,要提醒家长不再给孩子包办代替所有事情

12、,指导家长让他们和孩子之间形成一种互助的关系。家长帮孩子穿衣服,孩子帮家长拿拖鞋,家长帮孩子盛饭,孩子帮家长拿筷子,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使孩子在一种“互相关爱”的环境中长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师要充分利用家庭的教育资源,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使家长成为学前教育机构的合作伙伴。”在开展感恩教育的过程中,要从家庭教育入手,使幼儿形成初步的感恩意识。2、家长要做好榜样示范。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决定了:观察和模仿是孩子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因此,家长有为孩子树立好榜样的责任。家长对工作的热爱、对事业的追求、对朋友的友善、对老人的孝敬、对困难的韧劲、对生活的乐观都将深深地影响着孩子们。这就

13、是对孩子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二)强化幼儿园的感恩教育1、重视对幼儿感恩行为的培养。“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最初都拥有爱心,只是在成长过程中,生活的环境和受到的教育不同,人的品行也发生了变化。幼儿时期是孩子个性、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关键是成人怎样正确引导和培养。人们都看过这样一个公益广告:“妈妈,洗脚。”可以看出,孩子是渴望爱心教育的,爱心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幼儿园是孩子生活的大集体,环境的影响和教育对他们极其重要。作为老师要注重日常生活的教育,从孩子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要善于捕捉幼儿生活中有教育意义的生活片段,随机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 2、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关爱幼儿,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

14、。教师是孩子的第二父母,是孩子眼中的偶像和榜样,教师的言行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应该时刻关心幼儿,在接受社会各界帮助时应表达出自己的感谢之情,在幼儿表现出的关爱帮助行为时,应该不吝惜地说声“谢谢”幼儿天性爱模仿,当我们对幼儿时时关爱,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时,会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潜移默化中他们也会做出类似的行为。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幼儿意识到,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值得感谢的人,无形中就培养了他们的感恩意识。3、给幼儿创造践行感恩的机会。对自己需要感谢的人,一定要把感恩之意说出来,把感恩之情表达出来,要让幼儿以行动回报父母、老师、同学、亲人的恩

15、情。如,“三八”妇女节给奶奶、外婆、妈妈送上一碗自己做的元宵,让她们感受自己对她们甜美的爱;父亲节给爸爸送上一张自己亲手做的感恩卡;重阳节给爷爷奶奶唱一首感恩的歌;教师节为教师做一件小事等等。要让幼儿知道,对别人给予自己的哪怕是再微不足道的帮助和关怀,也不要忘了感恩。还可让幼儿每天说一句感谢的话,如:感谢建筑工人让我们坐在温暖的教室里;感谢送水叔叔为我们送来清凉甘甜的水4、抓住节日活动环节培养幼儿感恩行为。中华民族现有许多节日,如春节、清明节、妇女节、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劳动节等等中就包含了“感恩教育”的内容,因此,我们要结合这些节日庆祝活动,积极地开展感恩教育,培养幼儿的感恩心。如国庆节

16、,我们可以组织幼儿到红西路军纪念馆观看革命烈士雕塑像,跟孩子们讲讲他们的革命故事和英雄业绩,对孩子们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让孩子们知道我们今天幸福安宁的生活是革命前辈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让孩子们树立对革命先辈的爱戴和感恩之情。还有“三八”妇女节,我们也可以请来孩子们的妈妈,让她们谈自己的工作,谈谈是怎样含辛茹苦养育孩子的,使孩子们切身体会妈妈对自己的养育之恩和拳拳之情,从而让孩子们心存对父母的养育之恩,进一步感受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人、长辈的关心和呵护。通过这些节日感恩活动的开展,可不断强化孩子们的感恩意识,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感恩的种子,让他们在成长的岁月里潜移默化地将感

17、恩的种子长成一颗感恩的大树,回报家人和社会。另外,可以在教学活动中渗透感恩教育。我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不能仅把眼光放在知识的传授上,还要凭借这教材内容,随机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目前幼儿教材中,有些“爱心”素材就可以作为感恩教育的内容,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在实施感恩教育活动中,可以开展一些专门的感恩励志教育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教学和游戏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会感恩。教师要收集一些与感恩有关的传统故事,如黄香温席、乌鸦反哺、陈毅探母、哭竹生笋、羊羔跪乳等,在晨间谈话、社会课中对幼儿进行春风化雨般的引导,唤醒幼儿心灵深处感恩的善根,使幼儿在故事中受到熏陶,心灵得到净化,促使幼儿感恩心理的形成。(三)创设良好

18、的感恩氛围幼儿感恩心的培养除了家庭、学校外,社会教育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良好的社会氛围是强化幼儿感恩心形成的重要平台。为了让幼儿能真正地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幼儿园还可以组织幼儿开展一些适宜孩子们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爱心捐资捐书、赈灾义演等。老师可以让孩子将他们省下的零用钱或者是压岁钱以及家里旧的书籍捐出来帮助那些因受灾或边远乡村家庭贫困的小孩,让他们去学习主动地关爱和帮助他人。通过社会实践教育,进一步强化培养了幼儿的感恩意识,使孩子真正地学会了关心人、帮助人。总之,培养幼儿感恩行为需要家庭、幼儿园、社会三方面的合作。在正确引导幼儿拥有一颗感恩的心的同时,家长和幼儿园的合作是保证感恩教育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途径。家园合作可使家长和教师很好的交流幼儿德育发展的状况,并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提供相应的策略,可使家长和教师互相理解和支持幼儿感恩教育的各项活动。家长、幼儿园和社会的三方合作,做到三位一体,相互渗透,使幼儿在和谐的社会环境中更好的成长。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如果童年蹉跎了,失去的将无法弥补。孩子若常怀感恩之心,不仅能培养其与人为善、与人为乐、乐于助人的品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