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的本质和过程ppt课件(PPT 43页)_第1页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ppt课件(PPT 43页)_第2页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ppt课件(PPT 43页)_第3页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ppt课件(PPT 43页)_第4页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ppt课件(PPT 43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章实践和认识第一节 认识的发生和本质第二节 认识过程的辩证运动第三节 真理实践认识反映能动反映论认识运动真理.第1页,共43页。参考书人类理智论洛克人类理智研究休谟人类的知识罗素猜想与反驳波普实践论毛泽东灰箱:意识的结构和功能程伟礼.第2页,共43页。问题不可知论对人类认识的影响真理的绝对性就是绝对真理吗?.第3页,共43页。第一节 认识的发生和本质一、认识和实践的相互作用1、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来源于实践还是来源于外部世界?既批判天才论,为何又承认有天才?(比纳、特尔门)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第4页,共43页。(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发展着的实践不断给人

2、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和解决新课题的经验材料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恩格斯实践不断给人们提供新的认识手段和其他物质条件实践锻炼了人的认识能力,促使人的智力不断发展ENGELS.第5页,共43页。(3)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1)人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使实践具有了自觉的能动性(2)认识对实践进行可行性论证,可以避免实践不必要的挫折和浪费(3)通过理论的预见推动实践向纵深发展.第6页,共43页。二、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主客体关系实践关系价值关系价值性认识求善认识关系事实性认识

3、求真审美关系审美性认识求美.第7页,共43页。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反映论(1)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唯物主义反映论:认为认识的对象不依人主观意志为转移,物质世界是认识内容的最终来源;认识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认识从可能性上说是能够正确反映对象的唯心主义先验论:从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出发,认为认识是先于实践、先于经验而产生的孔子的“生而知之”、孟子的“良知良能”、柏拉图的“回忆说”、康德的“时空、因果是感性直观的先天形式”.第8页,共43页。(2)唯物主义反映论同不可知论的对立不可知论及其代表人物:不可知论是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怀疑人类的认识能力,认为世界的本质、本原是无法认识的一种哲学

4、理论皮浪、庄子、休谟、康德唯心主义可知论对不可知论的批判黑格尔强调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第9页,共43页。休谟和康德.第10页,共43页。能动反映论对不可知论的批驳实践是批驳不可知论的有力武器首先,只有实践才能使我们感性知觉的正确性受到确实可靠的检验其次,实践可以创造出人工的认识手段,以弥补人的感官的不足第三,在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类思维,能够从事物的现象中发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个别中认识普遍,从有限中认识无限.第11页,共43页。对这些(不可知论)以及其他一切哲学上的怪论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实践,即实验和工业。既然我们自己能够制造出某一自然过程,按照它的条件把它生产出来,并使它为我们的目的服

5、务,从而证明我们对这一过程的理解是正确的,那么康德的不可捉摸的“自在之物”就完结了。恩格斯.第12页,共43页。2、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能动反映论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也是反映论,但其机械性、被动性、直观性使其与辩证唯物主义的能动反映论有重大差别,具体体现在:(1)是否把反映论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能动反映论:在改造世界中认识世界机械反映论:消极、直观、被动洛克、狄德罗(2)能否将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能动反映论:认识是一充满矛盾的运动过程机械反映论:把复杂的认识过程简单化、凝固化.第13页,共43页。第二节 认识过程的辩证运动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两次飞跃)三、认识过程

6、的多次反复和无限发展(认识运动总规律).第14页,共43页。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1)感性认识是人通过感官对事物表明现象和外部联系的认识认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的三种基本形式 :感觉、知觉、表象 特点:直接性、表面性 .第15页,共43页。( 2)理性认识是人借助于抽象思维对感性认识材料进行加工、整理、概括而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和事物的内部联系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理性认识的三种基本形式: 概念、判断、推理 特点:间接性、抽象性.第16页,共43页。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1) 相互依赖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

7、深化为理性认识。这是由认识的任务决定的。 (2)相互渗透 .第17页,共43页。3、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1)唯理论:否认感性认识的重要性,片面夸大理性认识的作用。在 实践中容易导致教条主义的错误(笛卡儿、斯宾诺莎、莱布尼茨)(2)经验论: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片面夸大感性认识的作用。 在实践中容易导致经验主义的错误(洛克、贝克莱、休谟)唯理论、经验论同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关系.第18页,共43页。4、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1)要有必要的感性材料为基础十分丰富合乎实际(2)要以科学的思维方法来处理感性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第19页,共43页。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1、

8、必要性(1)从实践的角度看,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理性认识向实践的飞跃才能避免实践的盲目性(2)从认识的角度看,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第20页,共43页。2、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 (1)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把一般的理论原则具体化 (2)理论知识必须为群众所掌握,才能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3)理性认识必须借助一定的物质条件,才能实现向实践的飞跃。 .第21页,共43页。三、认识过程的多次反复和无限发展1、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对复杂事物而言 (1)客体因素:认识受事物发展过程和事物本质暴露过程的限制; (2)中介因素:认识受历史条件的限制; (3)主体因素:认识

9、受主体的实践范围、知识水平、认识能力、情感意志、甚至生理状况等条件的限制。.第22页,共43页。周公摄政成王日,王莽礼贤下士时,假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 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归去来辞.第23页,共43页。2、认识过程的无限发展对整个世界而言(1)原因:世界范围的无限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决定了认识发展的无限性 “人生有涯,而知无涯” 庄子(2)认识运动的总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第24页,共43页。认识运动总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毛泽东把握总规律的意义:达

10、到主观与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避免犯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和左、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第25页,共43页。第三节 真理一、真理及其基本属性1、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理性认识)2、真理的客观性与唯心主义的原则区别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社会实践是客观的真理的社会作用是客观的,可以转化为客观现实.第26页,共43页。但客观性并非真理的本性,其本性在于主客观相符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即在同样的条件下,人们对同一事物的同一本质关系只能有一种认识是正确的,因而只能有一个真理真理多元论是唯心主义的主观真理观.

11、第27页,共43页。3、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1)含义:真理的绝对性:第一,真理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第二,真理作为对事物本质、规律的正确反映,表明人的认识能够不断逼进客观世界,这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真理的相对性:第一,真理只是对有限事物有限方面的正确反映,广度上它有待扩展,因而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第二,真理只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一定程度、层次的正确反映,深度上它有待深化,因而也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第28页,共43页。(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任何真理都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两个方面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片面性4、真理的价值属性(1)价值的含义: 价值是事物

12、对人的需要而言的某种有用性,对个人、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的生活和活动所具有的积极意义。.第29页,共43页。价值不是一种实体,而是主体和客体之间一种特定的关系,即客体以自身属性满足主体需要和主体需要被客体满足的效益关系。人是万物的尺度普罗泰戈拉定义对类主体而言,对长期的、根本的利益而言,是整体的、社会的价值观.第30页,共43页。(2)真理与价值的关系相互区别:真理求真,体现物的尺度;价值求善,体现人的尺度相互渗透:真理包含价值的因素,真理具有价值;价值包含真理的因素,价值的实现过程离不开对真理的运用相互引导:真理指引人们创造价值;价值的追求推动人们揭示真理真理的价值的背离实质上是人们之间、个人和

13、社会之间利益的对立.第31页,共43页。(3)真理的价值属性指真理的有用性,即真理作为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能在人改造事物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承认真理的价值是否会导致实用主义?作为真理属性之一的价值并不是评判真理的标准,人的尺度不能代替物的尺度.第32页,共43页。二、真理的发展途径1、 真理和谬误相斗争而发展(1)谬误:是指主观与客观相违背的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歪曲反映(2)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相互依存: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忽略了真理的条件性、过程性和整体性,就会使真理转化为谬误;恢复了真理适用的范围、条件和整体性,则可让谬误转化为真理.

14、第33页,共43页。2、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的转化(1)含义 相对真理:是人们对具体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实际上也就是一个个具体的真理。 绝对真理:是人类对普遍联系和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把握,实质上也就是无限发展的人类认识的总和。与真理绝对性、相对性的区分.第34页,共43页。(2)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的关系: A 相互渗透:相对真理中有绝对真理的成分和颗粒;绝对真理由相对真理构成 B 相对真理不断向绝对真理转化波普:关于真理、科学的逼真性和逼真度日心说行星三定律万有引力相对论逼真度和可证伪的难易 .第35页,共43页。 (3) 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辩证统一,是同人的认识能力的至上性和非

15、至上性相联系的。每一代人的认识能力都是非至上的,因而得到的只能是具体的、相对的真理无限发展的人类就可能性来说认识能力又是至上的绝对无非是对相对的不断超越,绝对真理无非是一个人类永恒追求的目标.第36页,共43页。三、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1、形形色色的真理标准权威、自己的意见、多数人的意见、思维经济原则、有用、实验2、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的本性主客观相符合实践的特点主观见之于客观,具有客观现实性.第37页,共43页。3、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1)确定性表现在:只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确定的,绝对的人类无限发展的实践最终能对各种认识作出判定(2)不确定性表现在:一定历史

16、条件下的具体实践不足以完全证实或驳倒某项复杂的认识.第38页,共43页。被已往实践证明过的真理性认识还要接受今后实践进一步的验证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非确定性跟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密切相关4、实践标准与逻辑证明(1)逻辑证明的含义:逻辑证明是运用已知的正确认识,对要证明的认识成果进行推理,以确定其逻辑正确性的过程.第39页,共43页。(2)逻辑证明在检验真理中的作用从个别到一般的方法使具体实践检验抽象真理成为可能对涉及无限性的问题,逻辑证明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3)逻辑证明的局限前提来自实践规则来自实践因此,它只是检验真理一个重要的辅助手段,不能另成一个标准.第40页,共43页。第四章 复习要点一、基本概念反映论、先验论、能动反映论、不可知论、唯理论、经验论、真理、谬误、绝对真理、相对真理、价值、逻辑证明洛克、狄德罗、休谟、康德二、基本原理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什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