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重组的类型课件_第1页
基因重组的类型课件_第2页
基因重组的类型课件_第3页
基因重组的类型课件_第4页
基因重组的类型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减数分裂形成 时,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上的 的交换。(3)DNA重组技术四分体等位基因2.意义:是 的来源之一,对 也具有重要意义。三、染色体变异生物变异生物的进化染色体变异 数目变异 个别染色体的增减 的增减 结构变异 染色体片段的 、增加、 和易位 染色体组缺失倒位四、常见育种方式1.杂交育种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 通过 集中在一起,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2.诱变育种利用 (如X射线、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 (如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 ,获得新品种的方法。3.单倍体育种常采用 ,再用 处理幼苗得到植株,与正常植株的染色体数目 ,这样的植株自交后

2、代不会发生 。优良性状交配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基因突变花药(花粉)离体培养秋水仙素相同性状分离4.多倍体育种常用且最有效的方法是用 处理 ,得到多倍体植株。多倍体植株的果实、种子都比较 ,糖类和蛋白质等含量都有所 ,但发育延迟,结实率低。五、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1.种群是 和 的基本单位。2. 产生进化的原材料。3.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 改变,决定 。4. 导致新物种的形成。5.共同进化产生生物的多样性。秋水仙素 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大增加生物进化繁殖突变和基因重组定向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六、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形成:生物进化的过程中, 、 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2.层次: 、物种

3、多样性、 。生物与生物 生物与无机环境基因(遗传)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考点一 三种可遗传变异的比较 变异类型比较项目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概念因基因的重新组合而发生的变异 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 染色体结构或数目变化而引起的变异 类型及原理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因非同源染色体重组而重组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因交叉互换而重组 自然状态下发生的自然突变人为条件下发生的诱发突变 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易位、重复、倒位染色体数目变异:个别增减、成倍增减 发生时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交叉互换)及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自由组合) DNA复制时(有丝分裂

4、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及其他DNA复制时) 细胞分裂期适用范围真核生物进行有性生殖产生配子时,在核遗传中发生 任何生物均可发生(包括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及非细胞结构的生物) 真核生物核遗传中发生产生结果 产生结果只改变基因型,未发生基因的改变,既无“质”的变化,也无“量”的变化 产生新的基因,发生基因“种类”的改变或“质”的改变 不产生新的基因,但可引起基因数目或顺序的变化 意义 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对生物进化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对生物进化有一定意义 育种应用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说明 三种可遗传的变异都为生物的进化提

5、供了原材料。基因突变可产生新的基因,为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基因重组的变异频率高,为进化提供了广泛的选择材料,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B.基因突变使一个基因变成它的等位基因C.基因重组只能产生新的基因型,不能产生新的基因, 因此对生物进化没有作用D.基因重组只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解析 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产生等位基因,即产生原来没有的新基因,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因此,可以说:如果没有基因突变,生物也就不可能进化。基因重组虽然也能使生物产生变异,但这些变异只是生物界中已存在的性状重新组合,并不

6、能产生自然界中原来没有的性状,但是由于基因重组可产生多样化的基因组合的子代,可能有一些会含有适应某种变化的、生存所必需的基因组合,因此对生物的进化也有重要意义。答案 C (09广东卷)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了甲、乙 2种变异,甲图中英文字母表示染色体片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甲图中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增加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乙图中出现的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甲、乙两图中的变化只会出现在有丝分裂中甲、乙两图中的变异类型都可以用显微镜观察检验A.B.C.D.解析 甲、乙两图都表示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可用显微镜观察检测。只要有染色体的生物,细胞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就可能发生染色体变异

7、。答案 C 考点二 生物的可遗传变异与育种1.常见育种方式的比较杂交育种 人工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基因工程育种 细胞融合技术 细胞核移植技术 依据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变异 基因重组 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常用方法 杂交自交选种自交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作物空间技术育种 花药的离体培养,然后再诱导,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转基因(DNA重组)技术将目的基因导入生物体内,培育新品种 让不同生物细胞原生质融合 将具备所需性状的体细胞核移植到去核卵细胞中 优点 操作简单,目标性强 可以提高变异的频率,大幅度地改良某些品

8、种 可以明显地缩短育种年限 操作简单,能较快获得新类型 打破物种界限,定向改变生物的性状 按照人们的意愿改变细胞内遗传物质或获得细胞产品且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障碍 可改良动物品种或保护濒危物种缺点时间长,需及时发现优良品种 有利变异少,需大量处理实验材料 技术复杂且需与杂交育种配合 所得品种发育延迟,结实率低 有可能引起生态危机 技术难度大 技术要求高 举例 矮秆抗锈病小麦 青霉素高产菌株、太空椒 单倍体育种获得的矮秆抗锈病小麦 三倍体无子西瓜、八倍体小黑麦 产生人胰岛素的大肠杆菌、抗虫棉 白菜甘蓝、番茄马铃薯 克隆羊、鲤鲫移核鱼 提醒 1.诱变育种与杂交育种相比,前者能产生前所未有的新基因,

9、创造变异新类型;后者不能产生新基因,只是实现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2.在所有育种方法中,最简捷、常规的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3.根据不同育种需求选择不同的育种方法(1)将两亲本的两个不同优良性状集中于同一生物体上,可利用杂交育种,亦可利用单倍体育种。(2)要求快速育种,则运用单倍体育种。(3)要求大幅度改良某一品种,使之出现前所未有的性状,可利用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相结合的方法。(4)要求提高品种产量,提高营养物质含量,可运用多倍体育种。4.杂交育种选育的时间是F2,原因是从F2开始发生性状分离;选育后是否连续自交取决于所选优良性状是显性还是隐性。5.杂交育种是通过杂交培育具有优良性状且能稳定遗传(

10、纯合子)的新品种,而杂种优势则是通过杂交获得种子,一般不是纯合子,在杂种后代上表现出多个优良性状,但只能用杂种一代,因为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6.诱变育种尽管提高突变率,但处理材料时仍然是未突变的远远多于突变的个体;突变的不定向性和一般有害的特性决定了在突变的个体中有害的远远多于有利的。 2.动、植物杂交育种的区别 (1)方法:植物杂交育种中纯合子的获得既可以通过测交获得,也可通过逐代自交的方法获得;而动物杂交育种中纯合子的获得一般不通过逐代自交,而通过测交的方法获得。 (2)实例:现有基因型为BBEE和bbee的两种植物或动物,欲培育基因型为BBee的植物或动物品种,育种过程用遗传图解表示如下

11、:3.植物杂交育种的育种年限分析 以培育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纯合子为例,在逐代自交过程中将隐性纯合子去掉。 .Aa . AA Aa . AAAa . AAAa . AAAa由此得出自交n代,杂合子的概率为 ,显性纯合子概率为1- 。当n+,此数值为1,因此自交代数越多,显性纯合的几率越大。但在生产中一般连续自交6代,从公式中算出自交6代显性纯合的几率就可达97%以上,这一概率可认为所得新品种几乎都是纯合子。所以,杂交育种的育种年限至少是6年。 (09上海卷)下列技术中不能获得抗锈病高产小麦新品种的是()A.诱变育种B.细胞融合C.花粉离体培养D.转基因解析 诱变育种遵循了基因突变的原理,可以产生

12、新基因;高产不抗锈病和低产抗锈病小麦品种通过细胞融合、转基因工程均能获得高产抗锈病品种的小麦;通过花粉离体培养得到的是单倍体植株,高度不育,不属于新品种。C (09广东卷)为了快速培育抗某种除草剂的水稻,育种工作者综合应用了多种育种方法,过程如下。请回答问题。(1)从对该种除草剂敏感的二倍体水稻植株上取花药离体培养,诱导成 幼苗。(2)用射线照射上述幼苗,目的是 ;然后用该除草剂喷洒其幼叶,结果大部分叶片变黄,仅有个别幼叶的小片组织保持绿色,表明这部分组织具有 。(3)取该部分绿色组织再进行组织培养,诱导植株再生后,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使染色体,获得纯合 ,移栽到大田后,在苗期喷洒该除草剂鉴定

13、其抗性。(4)对抗性的遗传基础做进一步研究,可以选用抗性植株与 杂交,如果 ,表明抗性是隐性性状。F1自交,若F2的性状分离比为15(敏感):1(抗性),初步推测 。解析 (1)花药中含有受精的生殖细胞,其发育成的个体为单倍体。(2)用 射线照射上述幼苗,幼苗易发生基因突变,可能产生符合生产的新类型;然后用该除草剂喷洒其幼叶,个别幼叶的小片组织保持绿色,表明这部分组织抗除草剂。(3)取该部分绿色组织再进行组织培养,诱导植株再生后,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使染色体加倍,从而获得纯合的抗除草剂植物。(4)对抗性的遗传基础做进一步研究,可以选用抗性植株与敏感性植株杂交,如果后代全部为敏感性植株,表明抗性

14、是隐性性状。F1自交,若F2的性状分离比为15(敏感)1(抗性),表明抗性性状由两对基因控制,且两对基因均为隐性纯合时才表现为抗性,其他基因型表现为敏感性。答案 (1)单倍体(2)使幼苗产生突变 抗除草剂能力(3)数目加倍 抗性植株(4)敏感性植株 F1个体全为敏感性植株 该抗性性状由两对基因共同控制,且两对基因均隐性纯合时,植株表现抗性,其余表现敏感性考点三 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相关计算 设N个个体的种群,AA、Aa、aa的个体数分别是n1、n2、n3,A、a的基因频率分别用PA、Pa表示,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用PAA、PAa、Paa表示,则: PA= Pa= 由以上公式可得出

15、下列结论:(1)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3)种群中某基因的频率计算方法有两种通过基因型计算基因频率例如:从某个种群中随机抽出100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AA、Aa和aa的个体分别是30、60和10个。100个个体的基因型为30个AA、60个Aa、10个aa,就这对等位基因来说,每个个体可以看作含2个等位基因,那么100个个体共有200个基因,其中A基因有230+60=120个,a基因有210+60=80个。于是在这个种群中,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120200=60%,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8020

16、0=40%。通过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例如:已知AA%=30%,Aa%=60%,aa%=10%则有:A%=AA%+ Aa%=30%+ 60%=60%a%=aa%+ Aa%=10%+ 60%=40%(或a%=1-A%=1-60%=40%)(4)上述计算方法在理想条件下才能成立,理想条件是指:种群非常大;所有的雌雄个体间都能自由交配并产生后代;没有迁出和迁入;自然选择对A、a没有作用;基因A和a都不产生突变。总之,存在于遗传平衡的种群中。(5)在自然条件下,同时满足上述条件的种群是不存在的,这也从反面说明了自然界中种群的基因频率迟早要发生变化,即种群的进化是必然的。 (09上海卷)某小岛上原有果蝇

17、20 000只,其中基因型VV、Vv和vv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若此时从岛外侵入了2 000只基因型为VV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F1代中V的基因频率约是()A.43%B.48%C.52%D.57%解析 由题意知原种群数量是20 000,则可以得出VV20 00015%=3 000、Vv20 00055%=11 000、vv20 00030%=6 000,后侵入了2 000只基因型为VV的个体,该种群中VV为3 000+2 000=5 000,该种群总数为22 000只,所以该种群中VV占了5/22、Vv占了11/22、vv占了6/22。该种群的个体随机交配,由于没有发生

18、自然选择导致基因的丢失,所以该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变,即V基因的基因频率是5/22+11/221/2=21/44。答案 B (09广东卷)某人群中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19%,一对夫妇中妻子患病,丈夫正常,他们所生的子女患该病的概率是()A.10/19B.9/19C.1/19D.1/2解析 设此致病基因由Aa控制,由题意知,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19%,则隐性纯合子aa的概率为81%,a的基因频率即为90%,A的基因频率则为10%。则该夫妇基因型及基因型频率为:妻子:AA(1/19) 、 Aa(18/19),丈夫:aa。此夫妇所生子女中,正常的概率为:18/191/2=9/19,患

19、病的概率即为1-9/19=10/19。 A例1 苯丙酮尿症是由于苯丙氨酸羟化酶的合成受阻,苯丙氨酸代谢障碍所致,患儿尿中含有大量的苯丙酮酸等代谢产物,使尿有一种特殊的鼠尿臭味。一般情况下,个体基因型为pp时表现为苯酮尿症,但基因型为Pp(杂合子)的个体在一定程度上也会表现出症状。医生让被检测者口服苯丙氨酸溶液,在之后的4 h内测定被检测都血浆中苯丙氨酸含量的变化情况,则下列曲线中正确的是 ( )解析 苯丙酮尿症是先天性代谢疾病的一种,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肝脏中苯丙氨酸羟化酶缺少,进而引起苯丙氨酸代谢障碍。苯丙酮尿症又是一种隐性致病基因引起的单基因遗传病,一些人是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虽然表现型正常,

20、但该隐性致病基因引起的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会有所表现。所以当基因型为pp时个体表现为苯丙酮尿症,而基因型为Pp(杂合子)的个体在一定程度上也会表现出症状。 答案 B方法总结 苯丙酮尿症是基因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考生往往认为隐性致病基因引起的单基因遗传病的携带者不会表现出症状,但通过实验和图示曲线可发现,携带者在一定程度上地也表现出相应遗传病的症状。分析题干,获取关键信息,综合运用,即可作答。 例2 下图为四种不同的育种方法,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D方向所示的途径表示杂交育种方式。一般从F2开始选种,这是因为 。(2)若亲本的基因型有以下四种类型两亲本相互杂交,后代表现型为3

21、1的杂交组合是 。选乙、丁为亲本,经A、B、C途径可培育出 种纯合的植物。(3)E方法所运用的原理是 。(4)下列经F方法培育而成的新品种是 ()A.太空椒B.无子番茄C.白菜甘蓝D.八倍体小黑麦 解析 准确判断图解中各种育种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亲本AD 新品种是杂交育种,ABC 新品种是单倍体育种,种子或幼苗E 新品种是诱变育种,种子或幼苗F 新品种是多倍体育种。(1)从F2才发生性状分离,开始出现所需要的表现型,所以从F2才能开始选种。(2)要想使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所选的两亲本要具有一对相同的杂合基因,所以可以选择甲和乙。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大大缩短育种年限。(3)诱变育种的原理

22、是基因突变。(4)八倍体小黑麦是异源多倍体,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异,所以培育它的方法是多倍体育种。答案 (1)从F2开始发生性状分离(2)甲乙 4 (3)基因突变 (4)D方法总结 涉及到杂交的育种方式有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第一步杂交的目的是将亲本个体的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个体上,但得到的F1往往不出现符合要求的类型。杂交育种后面的程序简单但需重复,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大大缩短了育种时间,但技术难度大。多倍体育种过程用到的重要试剂是秋水仙素,其在遗传学实验中有两方面的作用: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和诱发基因突变。 1.(09潍坊质检)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错 误的是() A.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

23、提供了原材料,自然选 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B.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意味着新物种的产生 C.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解析 生殖隔离的形成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 B2.如图表示培育高品质小麦的几种方法,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 A.图中涉及的育种方法有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和诱 变育种 B.a过程能提高突变频率,从而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C.a、b过程都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 D.要获得yyRR,b过程需要进行不断自交来提高纯合 率 解析 单倍体育种(a)不能提高突变频率。D3.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和二倍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

24、色体 B.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体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叫 二倍体 C.含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单倍体,单倍体不一定只 含一个染色体组 D.人工诱导多倍体唯一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 的种子或幼苗 解析 一个染色体组是一组非同源染色体,所以不含同源染色体。如果是马铃薯(四倍体)配子形成的单倍体就有两个染色体组。人工诱导多倍体还可以使用低温诱导的方法进行。D4.(09江苏卷)右图是物种形成的 一种模式。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 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的 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在此 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25、A.b和d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B.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 C.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 则b和d是同一物种 D.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c 和d是不同物种解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图示中b和d存在地理隔离,但不一定存在生殖隔离;c和d最后无地理隔离,但之前可能形成了生殖隔离;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但地理隔离后因环境不同,基因频率各自发生定向改变,形成的b和d可能会产生生殖隔离而不再是同一物种;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

26、率不同,但不一定产生生殖隔离,后来因处在同一环境中,形成的c和d仍然没形成生殖隔离,所以c和d可能仍是同一物种。答案 B5.下列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以下说法正确 的是() A.是生物的突变和重组B.是进化C.是自然选择学说D.是物种多样性解析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自然选择等导致了基因频率的改变;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生物的多样性包含三个层次: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因此代表的含义叙述错误。答案 C6.人工选择所以能选育出新品种来,自然选择所以能形成新物种,这两方面共同的选择基础是() A.生物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B.生物普遍存在

27、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C.生物都在进行着生存斗争 D.人和自然界的选择力量B7.对于一个染色体组成为XXY的色觉正常的男孩,其双亲可能有如下两种情况:色盲的母亲和正常的父亲;色盲的父亲和正常的母亲(不携带色盲基因)。则关于以上两种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属于基因突变,且两种情况都发生在精子中B.属于染色体变异,前者发生在卵细胞中,后者发生在 精子中C.属于基因突变,两种情况都发生在卵细胞中D.属于染色体变异,前者发生在精子中,后者发生在精 子或卵细胞中解析 设控制色盲的基因是B、b,则XXY色觉正常的男孩的基因型为XBXBY或XBXbY。色盲的母亲和正常的父亲的基因型分别为XbXb、XB

28、Y,母亲不会有XB,所以XBY都来自父亲,即来自精子,这是产生精子时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X、Y染色体没有分开所致。色盲的父母和正常的母亲(不携带色盲基因)的基因型分别为XbY、XBXB。若该男孩的基因型为XBXBY,则XBXB一定来自母亲,这是产生卵细胞时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X、X染色体没有分开,或者是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X、X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所致;若该男孩的基因型为XBXbY,则XbY一定来自父亲,这是产生精子时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X、Y染色体没有分开所致。这些都是染色体的变化,属于染色体变异。答案 D8.下列关于植物育种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基因工程育种可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

29、障碍 B.人工诱变育种是从基因水平改造生物的性状,获得 优良品种 C.杂亲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需要连续自交,不断 选种D.单倍体育种需要将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再 经人工诱导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解析 基因工程育种可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人工诱变的原理是基因突变,从基因水平改造生物的性状。单倍体育种往往需要将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但单倍体植株往往是不育的,所以还要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从而使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然后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继续进行正常的有丝分裂,即可发育成可育的多倍体植株。杂交育种的过程是用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子作亲本杂交获得子一代,子一代自交,获得子二代,从子二代中选

30、择符合要求的表现型个体。如果需要的表现型是隐性性状,育种即可结束;如果需要的表现型是显性性状,则需要再在子二代中选择符合要求的表现型个体进行连续自交,直至获得能稳定遗传的纯合子。答案 C9.日前,科学家在非近交系的小鼠中偶然发现有个别无毛且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的小鼠,此类小鼠被称为裸小鼠,用“nu”表示裸基因。纯合型雌裸小鼠nu/nu受孕率低,乳腺发育不良且有食仔的习惯。将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CMV)经脑内接种于裸小鼠,未导致裸小鼠死亡,仅出现持续的病毒血症。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裸小鼠的出现是基因突变造成的 B.将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CMV)经脑内 接种于裸小鼠体内,

31、未导致裸小鼠死亡,仅出现持续的病 毒血症,这说明裸小鼠淋巴细胞正常,细胞免疫也正常C.生产上一般采用纯合型雄鼠与杂合型雌鼠交配( nu/nu nu/+)可获1/2纯合型子代D.将分泌生长激素的鼠垂体肿瘤细胞培养后接种至裸小鼠体 内,会引起被接种的裸小鼠出现体重持续增加的现象解析 由于裸小鼠是在非近交系的小鼠中偶然出现的,又是个别的,因此可以判断出裸小鼠的出现是基因突变造成的。尽管将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CMV)经脑内接种于裸小鼠体内,未导致裸小鼠死亡,但裸小鼠胸腺先天发育不良,不能正常分化T细胞,缺乏成熟T细胞,因而细胞免疫力低下,故其细胞免疫是不正常的。由于纯合型雌裸小鼠受孕率低,乳

32、腺发育不良且有食仔的习惯,因此生产上一般采用纯合型雄鼠与杂合型雌鼠交配,这样可获得1/2纯合型子代。鼠垂体肿瘤细胞接种至裸小鼠体内能分泌生长激素,生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生长(主要是促进蛋白质合成、骨生长),故会引起被接种的裸小鼠出现体重持续增加的现象。答案 B10.下列关于“生物的变异和人类遗传病与优生”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基因突变都会遗传给后代 染色体变异产生的后代都是不育的 单倍体均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的 先天性疾病都是遗传病 基因突变是单基因遗传病的根本原因A.1个 B.2个 C.3个 D.4个解析 基因突变不一定会遗传给后代(如发生在体细胞中的基因突变);有些生物染色体变异导致

33、染色体数目成倍增加,产生的后代形成了多倍体(如四倍体草莓);由精子直接发育而来的个体也属于单倍体(如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先天性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如由药物引起的部分胎儿畸形);基因突变导致性状改变,从而引起单基因遗传病,所以正确。答案 A11.以HbS代表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致病基因,HbA代表正常的等位基因,有表现正常的夫妇两人,共生了七个孩子,其中两个夭折于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在分析该夫妇的血样时发现,当氧分压降低时,红细胞有收缩呈镰刀状的现象,而正常的纯合子(HbAHbA)的红细胞在同样氧分压时则不变形。请分析回答:(1)该夫妇两人的基因型分别是 和 。(2)存活的五个孩子可能与双亲基

34、因型相同的几率是 。(3)人类产生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 ;他们的部分孩子具有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 的结果。解析 本题考查对遗传定律和基因突变的综合分析能力,属于分析水平题型。根据题意,我们知道,该夫妇二人表现型正常,却生出了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孩子,则这二人为杂合子,即都携带致病基因,所以他们二人的基因型均为HbAHbS。存活的五个孩子表现型正常,那么他们是杂合子的可能性就均是2/3,所以他们与双亲情况相同的几率是2/3。我们知道,人类中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DNA分子中的一个碱基发生了变化,即基因突变。若夫妇二人都携带致病基因,他们的孩子中有发病者是因为这对夫妇的基因在受精卵中进行了重组的结果。答案 (1)HbAHbS HbAHbS (2)2/3(3)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