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江苏省苏州市八校联考高考语文三模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8分)1.(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20世纪以来,受西方文学批评的影响,中国文学批评以科学性为价值目标。无可非议,而且科学性也是文学批评应该坚守的价值尺度。但是为了追求科学性而牺牲文学批评应该具备的温度,牺牲文学批评的“情”近现代时期,虽然西方文学对中国文学批评的影响深远,但传统文学批评依然是重要的文学批评体式。深受西方哲学影响的王国维,同时他也有承接中国批评传统的《人间词话》问世。在小说批评领域,有众多批评家采用评点的形式,虽然学院批评一家独大,但在一些文学杂志上仍然可以看到延续传统光辉的文学批评改革开放以来,对话批评成为文学批评中不可忽视的力量。例如,批评家和作家之间的对话、访谈,都是对话批评的有益尝试。然而,真正有效的对话批评,还得从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传统那里寻找滋养。(摘编自周新民《在对话中重新感知文学批评的温度》)材料二: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标志着中国第一篇具有现代意义的文学批评专题论文产生。与小说评点相比,论文批评注重理论的抽象、概括与综合,相关结论尽管内涵和外延都很精确,可以总结作家创作、分析作品细节、指导读者阅读。与那种脱离作品的先验的、空洞的理论和批评大不相同,小说评点注重反复阅读、分析、揣摩、研究、品味,提升审美感受能力。当然,小说评点多从具体着眼当代小说评点继承了古代小说评点形式,如果再将其与现代学术规范相结合,必然可以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中国具有丰富的优秀传统批评资源,就需接续古代传统批评中的精华,阐释新时代的文学现象。当代小说评点不仅将中国传统批评的优长发挥出来,焕发出了新的活力。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及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人们更喜欢阅读一些“短、平、快”的内容,而对那些篇幅较长的小说评论望而却步。在这种相对浮躁的阅读环境下,在学者谭帆看来,“小说评点的传播价值大致表现为内外两端,是指小说评点对小说传播和普及的促进。而就内在形态而言,则表现为评点本身在欣赏层面上对读者的阅读影响和指导作用”。可见,更能在新型文化环境中促进小说作品的传播。(摘编自李雪莉《评点式批评的历史演进及其当代运用》)材料三:王国维于1904年发表的《红楼梦评论》,石破天惊般打开“红学”研究的新局面。他认为,“《红楼梦》是彻头彻尾的悲剧”,被誉为是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开山创始之作”。王国维思想中的悲剧观念和悲情意识,从《红楼梦评论》延续到《人间词话》,既有一脉相承之处,又有动态发展的历程,并开启了中国学术从古典到现代美学转型的发端。王国维对于叔本华悲观主义哲学思想的接受和熔铸,有其个人特定的人生遭际和时代背景。王国维一定是经过自己个人的思考、判断和选择,才会去信奉叔本华人生哲学理论。换句话说,而是经过思考后,与个人的哲学理念、人生价值找到契合点,将佛家的涅槃与道家的出世作为解脱的途径,打通了中西方学术的路子,成为一家之言。王国维对于“红学”的创新之处在于,不是寻找各种“影射”“本事”以及与作者生平的勾连,而是表现生活感性的层面背后人生痛苦的本质。他的悲剧意识强调直面人生之苦痛,才能从俗世中得到升华和超越,这显然是受西方悲剧理论的影响。而王国维从个人的遭际体验出发,其学术研究的目的在于构建了一种对“宇宙人生上之根本问题”的解释的人生哲学,找到了中国现代美学的形而上学的依据。(摘编自沈永英《王国维悲剧思想与悲情意识探源——论<红楼梦评论>对西学、佛学和老庄思想的熔铸》)(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为了促进中国文学批评的发展,我们不能把科学性作为唯一的价值目标,还需保持文学批评应该具备的温度。B.在当下浮躁的阅读环境中,人们只阅读“短、平、快”的内容,评点式批评作品的传播可改变这一不良现状。C.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当代文学批评中所应该关注的评点方式,但是二者的批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侧重。D.在西方悲剧理论的影响下,王国维的悲剧思想与悲情意识强调直面人生苦痛,注重从俗世中获得升华与超越。(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是“西化”的文学批评,但对叔本华的哲学思想并未生搬硬套,而是有所提升。B.论文批评侧重理论的抽象、概括与综合,小说评点注重文本的细读、分析、研究,而后者更能吸引读者。C.与《红楼梦评论》不同,《人间词话》承接了中国的批评传统,但二者都保持文学批评应具备的科学性。D.当代小说评点注重从具体着眼,多以“卷首语”“编辑手记”出现,但普遍存在着理论深度不够等问题。(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传统小说评点的一项是A.开卷即云“风尘怀闺秀”,则知作者本意原为记述当日闺友闺情,并非怨世骂时之书矣。虽一时有涉于世态,但非其本旨耳,阅者切记之。B.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以使闺阁昭传,破人愁闷,不亦宜乎?故曰“贾雨村”云云。C.若云雪芹披阅增删,然则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足见作者之笔,狡猾之甚。后文如此处者不少。这正是作者用画家烟云模糊处,方是巨眼。D.然使无伦理学上之价值以继之,则其于美术上之价值,尚未可知也。今使为宝玉者,或感愤而自杀,或放废以终其身(4)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体现了当代文学批评所倡导的原则,下列选项中不符合的一项是A.既以科学性为价值目标,又不缺乏温度。B.古代小说评点与现代学术规范相互结合。C.批评家对话作家,勾连作品与作者生平。D.批评家个人体验与思想文化、理论融合。(5)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下面这一案例的看法。“老俞闲话”系列直播中,俞敏洪、董宇辉、余华、蔡志忠等嘉宾开启对谈,采用与作品、作者面对面交流的形式,几万册书在相互点评和对话中销售一空,获得众多读者青睐。(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子见南子林语堂剧中人物:孔丘子路(孔子的弟子)南子(卫灵公夫人)雍渠(宦者)南子先生看卫国的风土民情如何?孔丘很好,很好。地美物丰,虽然只算千乘之国,长幼有序,男女有别,兴乐复礼,三月可以化民易俗,三年而王。南子这礼从哪里来的?孔丘昔者帝尧……南子啐!孔丘(暂停,又说,)昔者帝舜……南子啐!……我不是笑先生的话,我是想尧舜是二千年前的人,大概现在骨头已朽了吧!孔丘是的,不过这礼是远述尧舜的遗化,经过夏殷,再由周公制成的。南子我所以问这一层,因为我想要创立一个“六艺研究社”,或是称为“国术讨论会”也行,每朔望一次就在这里开会,茶点一切孔丘好极,好极!南子不过,如果有这个社,我个人一定加入,男女同学。什么男女有别的话,在事实上,我实有点怀疑,在理论上孔丘aw……aw……aw!南子先生你想如何,对不对?孔丘(不得已的,)男女有别,这是三代相传,要请夫人防范才是。南子你又来了。我想饮食男女,就是人生的真义,就是生命之河的活源。男女关系是人生之至情,然后发为诗歌,有诗歌然后有文学。你听见过我们卫国的诗歌么?孔丘听见过的。南子好不好?孔丘很好!南子你知道我们的诗,及鄘的诗何以最好呢?就是因为有桑中之会城隅之盟的不懂礼仪的士女动乎至情而有所感发,所以“六艺研究社”男女同学也不仅尽在饮食衣冠之美而已(停一会。)我们什么时候兜风去,好不好?现在天气正好,乘着马车,到淇水之畔去兜风,乘着夕阳西下,才从顿丘回来孔丘(有点窘,)好吧!这是天命!(外头有人敲门,雍渠趋前启门,见是子路。子路立在门外,请见孔丘。雍渠入。)雍渠子路请见夫子。(孔丘出,两人在门外低语。)子路先生的事如何?孔丘(叹一回气)不济事了,听天由命吧!子路怎么了?孔丘(摇头,)南子思想太新,道不同不相为谋。她要组织“六艺研究社”,早晚总是走的吧!(子路默然良久。忽闻房里音乐悠扬的声音。南子已拿着月琴。孔丘回房中。)南子是子路吗?请他进来!(孔丘出,请子路同进。子路见南子作揖,停止弹琴。)南子我刚才邀夫子一同兜风去听山歌,你可以同来吗?子路(客气地,)夫人命令,荣幸之至南子好!我前天制一个曲,是依卫民的歌词编制的。今天与夫子初次相会,就请奏一曲作为见面礼吧!(南子向孔丘、子路微笑。孔丘沉郁,恍然如有所失。子路神志昏然,点头称善。南子斜躺椅上,手执月琴,形骸略为放浪,弹起《桑中》的调子,嘴里喃喃,潇洒而凄楚。)南子叫歌妓来!(雍渠应声而出。南子重自低声吟唱。子路坐立不安。孔子出神,忽然猛醒,警惕起来。)孔丘(轻声对子路)我决意去卫了。(南子放浪自若,不闻不问。)子路因为道不同吧?孔丘我有所怕。我有所怕。(雍渠与歌妓同入,服装妖艳夺目。孔子、子路抖擞精神。南子坐起,拿着月琴。)南子孔夫子专长于乐,请与以教正!(又弹起《桑中》的调,嘴里唱着,悠扬激越,备极哀艳。歌女随曲舞蹈,时和时止。孔子、子路都目不暇顾,心神向往,但又呈一种郁不安之状。)南子(唱)爱采唐矣,沫之乡矣;歌女(和)云谁之思?美孟姜矣!(合唱)期我乎桑中,送我乎淇之上矣!(歌女舞。南子掷琴给雍渠,解衣起舞,)南子(唱)爱采麦矣,沫之北矣;歌女(和)云谁之思?美孟弋矣!(合唱)期我乎桑中,送我乎淇之上矣!(南子与歌女合舞,雍渠弹琴。)南子(唱)爰采葑矣,沫之东矣;歌女(和)云谁之思?美孟庸矣!(合唱)期我乎桑中,送我乎淇之上矣!(南子与歌女合舞,将孔子,子路包围。舞毕。)子路夫人曲舞都这样的好,真是天才南子哪里!笑话!(忽注目孔丘。孔丘沉思似的。)夫子指教。孔丘(如由梦中惊醒,慢慢地慨叹)想不到乐舞有好到这样的!(恢复原态。)夫人乏了吧!南子不算什么!就这样算作拜夫子门下的礼吧!(笑容可掬,向孔子作揖,)“六艺研究社”可以答应吧!(孔子不对。)不吗?不答应吗?(可爱的声容动了孔子。)孔丘(自言自语的,)行年五十六,到今日才明白艺术与认识人生。是的,真正的礼,真正的乐。别种的雅颂及别种的揖让都是无谓的南子(有喜色,)谬蒙夫子过奖。那末就算答应了。后天兜风去,一定要来!我们先退吧!(南子、雍渠及歌女由帘后退出。子路与孔子相看。南子去后,两人相看。)子路夫子的意思如何,可以留在卫国吧?孔丘(所答非所问的,)如果我不是相信周公,我就要相信南子的。子路那末,夫子可以留吧?孔丘(坚决的,)不!子路因为南子不知礼吗?孔丘南子有南子的礼,不是你们所能懂的!子路那末,为什么不就在这里?孔丘我不知道,我还得想一想……(沉思着,)……如果我听南子的话,她的礼,她的乐……男女无别,自然……(瞬目间现狂喜之色,)……啊……(如发现新世界。)(面忽苍老黯淡而庄严,)不!我走了!子路到哪里去?孔丘不知道。离开卫,非离开卫不可!子路夫子不行道救天下百姓了吗?孔丘我不知道。我先要救我自己。(形容憔悴,慢慢的低头,以手托额,靠手膝上,成一团弯形。)1928年10月30日(有删节)(1)下列对戏剧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戏剧围绕孔子面对是否要留在卫国这一抉择而展开,核心的内在冲突是孔子与南子两人不同“礼乐观”的冲突,一个重礼,其实也是孔子的内心自我冲突。B.“我是想尧舜是二千年前的人,大概现在骨头已朽了吧!”南子这句台词的言外之意是孔子所谓的先王之“礼”是陈旧腐朽的,由前文两个“啐”字也可见她的态度。C.《吕氏春秋》:“郑卫之声,桑间之音,此乱国之所好,因不同于雅乐,常被儒家认为是淫靡之音D.在戏剧中,南子不时询问孔子,而孔子基本上是只答不问,这与他“长幼有序,男女有别”的主张保持一致。(2)下列对戏剧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戏剧通过艺术虚构,将“子见南子”的历史故事结合社会现实予以新的含义,南子的“礼乐观”张扬着反对封建礼教、解放人性等现代思想。B.“不得已的”“有点窘”“叹一回气”“所答非所问的”“坚决的”等舞台说明精练而形象地刻画出孔子的形象,也不时推动着剧情的发展。C.戏剧善于运用对比映衬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如通过弟子子路和卫灵公夫人南子来反衬突出孔子的守正直行,孔子的形象特征由此而更加分明。D.戏剧人物语言文白杂糅,颇具特色,一方面活用文言词句;同时大量运用白话口语,化艰深为通俗(3)南子与歌女合唱合舞一段在剧中有何作用?(4)《史记•孔子世家》载:“居卫月馀,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招摇市过之。孔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于是丑之,去卫,但所述原因各异,这一改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臣前被诏,使采三国异同以注陈寿①《国志》。寿书铨叙可观,事多审正。诚游览之苑囿,近世之嘉史。然失在于略,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其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毕取以补其阙。或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言不附理,则随违矫正,颇以愚意有所论辩。自就撰集,已垂期月。写校始论窃惟绩事以众色成文,蜜蜂以兼采为味,故能使绚素有章,顾惭二物。虽自罄励,分绝藻绩③之敏,又微狂简斐然之作。淹留无成,只秽翰墨,不足以上酬圣旨愧惧之深,若坠渊谷。谨拜表以闻,随用流汗。臣松之诚惶诚恐,死罪谨言。(裴松之②《上三国志注表》)材料二:少期集注《国志》,以广承祚所遗,而喜聚异同,不加刊定,恣其击难,坐长烦芜。观其书成表献,但甘苦不分,难以味同萍实者矣。(刘知几《史通•补注》)材料三:宋元嘉中,裴松之受诏为注,所注杂引诸书,以辨是非;一曰参诸书之说;一曰传所有之事,详其委曲;一曰传所无之事,补其阙佚;一曰传所有之人;一曰传所无之人,附以同类。其中往往嗜奇爱博,如《袁绍传》中之胡母班,本因为董卓使绍而见,事在《搜神记》,语多不载”此类凿空语怪凡十余处悉与本事无关而深于史法有碍殊为瑕颣。然网罗繁富,凡六朝旧籍今所不传者,尚一一见其厓略,不似郦道元《水经注》、李善《文选注》皆剪裁割裂之文,故考证之家,转相引据者,反多于陈寿本书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史部•正史类•三国志》)注释:①陈寿:字承祚。②裴松之:字世期,唐人避李世民讳,改少期。③淮南食时:淮南王刘安有文才,旦受诏,日食时上。(1)材料三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此类凿空A语B怪C凡十余处D悉与本事无关E而深于史法F有碍G殊H为瑕颣(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出入,文中表示约数,与《鸿门宴》中“备他盗之出入”中“出入”的意思不同。B.广,文中指扩充,活用作动词C.刊,文中指删改,修订D.委曲,文中指事情的底细、原委,与成语“委曲求全”中的“委曲”的意思不同。(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裴松之认为陈寿的《三国志》“铨叙可观,事多审正”,但也存在着比较简略、常有脱漏的缺点B.裴松之奉诏为陈寿的《三国志》作注,在撰写完成近一个月后就给皇帝上表,谦虚地表达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态度诚挚。C.裴松之自述的补阙、备异、矫妄、论辩等作注四类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评论的“六端”虽然分法不一,但两者实有共通之处。D.《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裴松之的《三国志注》褒贬相兼,一方面批评其“颇伤芜杂”,另一方面又肯定其提供了更为翔实的史料。(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其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毕取以补其阙。②淹留无成,只秽翰墨,不足以上酬圣旨。(5)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言及“蜜蜂兼采”这个比喻,分别借此表达了怎样的观点?(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送人入蜀李远①蜀客本多愁,君今是胜游。碧藏云外树,红露驿边楼。杜魄呼名语,巴江作字流。不知烟雨夜,何处梦刀州②。[注]①李远,蜀(今四川)人。②《晋书•王浚传》:“浚夜梦悬三刀于卧屋梁上,须臾又益一刀。浚觉,又益一者,明府其临益州乎!’果迁益州刺史。”(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送别诗,首联中的“客”“君”即作者所送入蜀之“人”。B.颔联构思新巧,工于炼字,突出色彩C.颈联对句“巴江作字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巴江蜿蜒曲折的特点。D.诗歌用典贴切,“杜魄呼名语”“梦刀州”都“切地”,切“蜀”。(2)李远《送人入蜀》与李白《蜀道难》两诗均涉及“送人入蜀”,但由此而抒发的感情并不相同,请简要概括。(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苏洵《六国论》中以“”表达对朝廷重蹈六国覆辙的忧虑,其实早在唐代杜牧《阿房宫赋》中就用“”对其中的原因进行揭示了。(2)《燕歌行并序》中,高适饱含着悲悯和礼赞,用“,”描写战士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的情景,说明他们并不是为了取得个人功勋而视死如归。(3)唐代李益在《立秋前一日览镜》中写道:“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在唐宋诗词中,像这样揽镜自照、感慨世事人生的名句还有很多,”。三、语言文字运用(21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1小题,10分)6.(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汉字是文化项之一,与其他文化项具有互证关系,古汉字字形可视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化石。陈寅恪曾说:“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通过汉字溯源,增加文化积淀。《孔雀东南飞》有这样两个句子,“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两句话中的“取”都是“娶亲”之义。今天“娶亲”一词写作“娶”①?稍作字形溯源,这一疑问即可解开。“取”从“又”从“耳”,在古文字中“又”是手的象形,这是对古代狩猎、战争礼仪的映射。古代狩猎获得禽兽、战争俘获敌人,割下左耳,因此“取”的“获取”义带有强行获得的特点。许多由“取”组成的双音词,②,如“争取”“掠取”“索取”“牟取”“攫取”“篡取”“夺取”“强取豪夺”等。“取”的“娶亲”义,是沿着“取”的强行获得这一特点方向上的引申,这又与古代的婚俗有关。古代有抢婚习俗,古人就用“取”字记录“娶亲”义,这样《孔雀东南飞》中的“取”当“娶亲”讲就不难理解了。后来又造了“娶”字专门记录“娶亲”义。由“取”的例子我们看到通过字形溯源释放出的古代文化信息③。(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每处不超过13个字。(2)由“取”的例子我们看到通过字形溯源释放出的古代文化信息有哪些?(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1分)7.(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多少日子以来,他向上,又向上,降低一点,又升得更高。他爬的山太多了。山越来越高,也越来越模糊。他仿佛看到自己,一个小小的人,向前倾侧着身体,在苍青赭赤之间的一条微微的白道上走。低头,又抬头。看看天,又看看路。路像一条长线,无穷无尽地向前面画过去。云过来,他在影子里;云过去,他带它们到远方去。有时一开眼,一只鹰横掠过他的视野。山把所有的变化都留在身上他想:山呀,你们走得越来越快,我可是只能一个劲地这样走。及至走进那个村子,他向上一看,决定上山借宿一宵,再往前没有路了。(1)下列句子中的“仿佛”和“他仿佛看到自己”中的“仿佛”,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B.岁月不饶人,但似乎特别优待他,他的模样还和十年前相仿佛。C.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背后不易被察觉。D.那信恐怕没有被达夫保留,但写那信的心境直到现在都还能仿佛。(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低头看看路,又抬头看看天”(3)文中以第三人称“他”为主,而画波浪线的句子又交替使用了“你们”“我”,请简要分析人称转换的好处。四、写作(60分)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4年“五一”期间,某地旅行社组织高中学生“名校行”系列研学旅游活动。但是,据参与的学生反映,名校资料网上都有,就是出来玩玩研学行变了味,不禁引起人们对研学旅行的深入思考。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受,请写一篇时评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024年江苏省苏州市八校联考高考语文三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8分)1.(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20世纪以来,受西方文学批评的影响,中国文学批评以科学性为价值目标。无可非议,而且科学性也是文学批评应该坚守的价值尺度。但是为了追求科学性而牺牲文学批评应该具备的温度,牺牲文学批评的“情”近现代时期,虽然西方文学对中国文学批评的影响深远,但传统文学批评依然是重要的文学批评体式。深受西方哲学影响的王国维,同时他也有承接中国批评传统的《人间词话》问世。在小说批评领域,有众多批评家采用评点的形式,虽然学院批评一家独大,但在一些文学杂志上仍然可以看到延续传统光辉的文学批评改革开放以来,对话批评成为文学批评中不可忽视的力量。例如,批评家和作家之间的对话、访谈,都是对话批评的有益尝试。然而,真正有效的对话批评,还得从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传统那里寻找滋养。(摘编自周新民《在对话中重新感知文学批评的温度》)材料二: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标志着中国第一篇具有现代意义的文学批评专题论文产生。与小说评点相比,论文批评注重理论的抽象、概括与综合,相关结论尽管内涵和外延都很精确,可以总结作家创作、分析作品细节、指导读者阅读。与那种脱离作品的先验的、空洞的理论和批评大不相同,小说评点注重反复阅读、分析、揣摩、研究、品味,提升审美感受能力。当然,小说评点多从具体着眼当代小说评点继承了古代小说评点形式,如果再将其与现代学术规范相结合,必然可以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中国具有丰富的优秀传统批评资源,就需接续古代传统批评中的精华,阐释新时代的文学现象。当代小说评点不仅将中国传统批评的优长发挥出来,焕发出了新的活力。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及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人们更喜欢阅读一些“短、平、快”的内容,而对那些篇幅较长的小说评论望而却步。在这种相对浮躁的阅读环境下,在学者谭帆看来,“小说评点的传播价值大致表现为内外两端,是指小说评点对小说传播和普及的促进。而就内在形态而言,则表现为评点本身在欣赏层面上对读者的阅读影响和指导作用”。可见,更能在新型文化环境中促进小说作品的传播。(摘编自李雪莉《评点式批评的历史演进及其当代运用》)材料三:王国维于1904年发表的《红楼梦评论》,石破天惊般打开“红学”研究的新局面。他认为,“《红楼梦》是彻头彻尾的悲剧”,被誉为是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开山创始之作”。王国维思想中的悲剧观念和悲情意识,从《红楼梦评论》延续到《人间词话》,既有一脉相承之处,又有动态发展的历程,并开启了中国学术从古典到现代美学转型的发端。王国维对于叔本华悲观主义哲学思想的接受和熔铸,有其个人特定的人生遭际和时代背景。王国维一定是经过自己个人的思考、判断和选择,才会去信奉叔本华人生哲学理论。换句话说,而是经过思考后,与个人的哲学理念、人生价值找到契合点,将佛家的涅槃与道家的出世作为解脱的途径,打通了中西方学术的路子,成为一家之言。王国维对于“红学”的创新之处在于,不是寻找各种“影射”“本事”以及与作者生平的勾连,而是表现生活感性的层面背后人生痛苦的本质。他的悲剧意识强调直面人生之苦痛,才能从俗世中得到升华和超越,这显然是受西方悲剧理论的影响。而王国维从个人的遭际体验出发,其学术研究的目的在于构建了一种对“宇宙人生上之根本问题”的解释的人生哲学,找到了中国现代美学的形而上学的依据。(摘编自沈永英《王国维悲剧思想与悲情意识探源——论<红楼梦评论>对西学、佛学和老庄思想的熔铸》)(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为了促进中国文学批评的发展,我们不能把科学性作为唯一的价值目标,还需保持文学批评应该具备的温度。B.在当下浮躁的阅读环境中,人们只阅读“短、平、快”的内容,评点式批评作品的传播可改变这一不良现状。C.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当代文学批评中所应该关注的评点方式,但是二者的批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侧重。D.在西方悲剧理论的影响下,王国维的悲剧思想与悲情意识强调直面人生苦痛,注重从俗世中获得升华与超越。(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A.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是“西化”的文学批评,但对叔本华的哲学思想并未生搬硬套,而是有所提升。B.论文批评侧重理论的抽象、概括与综合,小说评点注重文本的细读、分析、研究,而后者更能吸引读者。C.与《红楼梦评论》不同,《人间词话》承接了中国的批评传统,但二者都保持文学批评应具备的科学性。D.当代小说评点注重从具体着眼,多以“卷首语”“编辑手记”出现,但普遍存在着理论深度不够等问题。(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传统小说评点的一项是DA.开卷即云“风尘怀闺秀”,则知作者本意原为记述当日闺友闺情,并非怨世骂时之书矣。虽一时有涉于世态,但非其本旨耳,阅者切记之。B.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以使闺阁昭传,破人愁闷,不亦宜乎?故曰“贾雨村”云云。C.若云雪芹披阅增删,然则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足见作者之笔,狡猾之甚。后文如此处者不少。这正是作者用画家烟云模糊处,方是巨眼。D.然使无伦理学上之价值以继之,则其于美术上之价值,尚未可知也。今使为宝玉者,或感愤而自杀,或放废以终其身(4)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体现了当代文学批评所倡导的原则,下列选项中不符合的一项是CA.既以科学性为价值目标,又不缺乏温度。B.古代小说评点与现代学术规范相互结合。C.批评家对话作家,勾连作品与作者生平。D.批评家个人体验与思想文化、理论融合。(5)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下面这一案例的看法。“老俞闲话”系列直播中,俞敏洪、董宇辉、余华、蔡志忠等嘉宾开启对谈,采用与作品、作者面对面交流的形式,几万册书在相互点评和对话中销售一空,获得众多读者青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找出与题干相关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结合材料内容,找出符合题干要求的内容,并结合实际进行分析。(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中涉及的段落,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比较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结合材料内容,找出符合题干要求的内容,并进行合理的整合。(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全文,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B.“评点式批评作品的传播可改变这一不良现状”过于绝对。原文说的是“在这种相对浮躁的阅读环境下,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改变现状。故选B。(2)B.“而后者更能吸引读者”无中生有。原文说的是“小说评点……可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并没有说哪个更吸引读者。C.“但二者都保持文学批评应具备的科学性”强加因果。文中并无说明二者是否都具备科学性。D.“多以……出现,但普遍存在着理论深度不够等问题”强加因果。故选A。(3)根据原文可知,中国传统小说评点可能具备延续体现中国文化的传统,以及小说评点注重反复阅读、揣摩、品味等方面的评点。D.对《红楼梦》从“伦理学”“美术上之价值”等方面进行研究,是用西方的哲学,并不属于中国传统小说评点的方式。故选D。(4)C.“勾连作品与作者生平”不符合。文中指出,不是寻找各种‘影射’‘本事’以及与作者生平的勾连,可见该项是王国维所摒弃的方式。故选C。(5)材料一原文中提到“对话批评”的批评方式,并且说明“真正有效的对话批评、批评家和文学作品之间。而题目案例中,与作品,真正构建了和谐的对话关系,才能收获诸多网友的肯定。材料二原文中提到“在这种相对浮躁的阅读环境下,评点式批评可帮助读者平心静气阅读作品”“当代小说评点除了可以对文学实践发挥批评与指引功能以外。而本案例中、嘉宾对谈等新颖的文学批评方式与传播方式,真正促进了作品的传播。答案:(1)B(2)A(3)D(4)C(5)①俞敏洪、董宇辉、蔡志忠等嘉宾构建了真正和谐的对话关系。②借助网络直播、嘉宾对谈等新文学批评方式和传播方式帮助销售。【点评】阅读社会科学类非连续性复合文本,首先,应梳理文本的结构,辨析清楚文本一共由几部分组成;其次,要根据材料的出处,从标题要素入手,整体把握各则材料的大致内容;最后,聚焦图表中的数据、报告中的结论、评论中的观点等关键信息,多元组合,整体把握非连续性文本的核心要义。有些文段没有明显中心句,必须对几个互有关联的句子进行意义整合,进而明确文本的主要观点。(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子见南子林语堂剧中人物:孔丘子路(孔子的弟子)南子(卫灵公夫人)雍渠(宦者)南子先生看卫国的风土民情如何?孔丘很好,很好。地美物丰,虽然只算千乘之国,长幼有序,男女有别,兴乐复礼,三月可以化民易俗,三年而王。南子这礼从哪里来的?孔丘昔者帝尧……南子啐!孔丘(暂停,又说,)昔者帝舜……南子啐!……我不是笑先生的话,我是想尧舜是二千年前的人,大概现在骨头已朽了吧!孔丘是的,不过这礼是远述尧舜的遗化,经过夏殷,再由周公制成的。南子我所以问这一层,因为我想要创立一个“六艺研究社”,或是称为“国术讨论会”也行,每朔望一次就在这里开会,茶点一切孔丘好极,好极!南子不过,如果有这个社,我个人一定加入,男女同学。什么男女有别的话,在事实上,我实有点怀疑,在理论上孔丘aw……aw……aw!南子先生你想如何,对不对?孔丘(不得已的,)男女有别,这是三代相传,要请夫人防范才是。南子你又来了。我想饮食男女,就是人生的真义,就是生命之河的活源。男女关系是人生之至情,然后发为诗歌,有诗歌然后有文学。你听见过我们卫国的诗歌么?孔丘听见过的。南子好不好?孔丘很好!南子你知道我们的诗,及鄘的诗何以最好呢?就是因为有桑中之会城隅之盟的不懂礼仪的士女动乎至情而有所感发,所以“六艺研究社”男女同学也不仅尽在饮食衣冠之美而已(停一会。)我们什么时候兜风去,好不好?现在天气正好,乘着马车,到淇水之畔去兜风,乘着夕阳西下,才从顿丘回来孔丘(有点窘,)好吧!这是天命!(外头有人敲门,雍渠趋前启门,见是子路。子路立在门外,请见孔丘。雍渠入。)雍渠子路请见夫子。(孔丘出,两人在门外低语。)子路先生的事如何?孔丘(叹一回气)不济事了,听天由命吧!子路怎么了?孔丘(摇头,)南子思想太新,道不同不相为谋。她要组织“六艺研究社”,早晚总是走的吧!(子路默然良久。忽闻房里音乐悠扬的声音。南子已拿着月琴。孔丘回房中。)南子是子路吗?请他进来!(孔丘出,请子路同进。子路见南子作揖,停止弹琴。)南子我刚才邀夫子一同兜风去听山歌,你可以同来吗?子路(客气地,)夫人命令,荣幸之至南子好!我前天制一个曲,是依卫民的歌词编制的。今天与夫子初次相会,就请奏一曲作为见面礼吧!(南子向孔丘、子路微笑。孔丘沉郁,恍然如有所失。子路神志昏然,点头称善。南子斜躺椅上,手执月琴,形骸略为放浪,弹起《桑中》的调子,嘴里喃喃,潇洒而凄楚。)南子叫歌妓来!(雍渠应声而出。南子重自低声吟唱。子路坐立不安。孔子出神,忽然猛醒,警惕起来。)孔丘(轻声对子路)我决意去卫了。(南子放浪自若,不闻不问。)子路因为道不同吧?孔丘我有所怕。我有所怕。(雍渠与歌妓同入,服装妖艳夺目。孔子、子路抖擞精神。南子坐起,拿着月琴。)南子孔夫子专长于乐,请与以教正!(又弹起《桑中》的调,嘴里唱着,悠扬激越,备极哀艳。歌女随曲舞蹈,时和时止。孔子、子路都目不暇顾,心神向往,但又呈一种郁不安之状。)南子(唱)爱采唐矣,沫之乡矣;歌女(和)云谁之思?美孟姜矣!(合唱)期我乎桑中,送我乎淇之上矣!(歌女舞。南子掷琴给雍渠,解衣起舞,)南子(唱)爱采麦矣,沫之北矣;歌女(和)云谁之思?美孟弋矣!(合唱)期我乎桑中,送我乎淇之上矣!(南子与歌女合舞,雍渠弹琴。)南子(唱)爰采葑矣,沫之东矣;歌女(和)云谁之思?美孟庸矣!(合唱)期我乎桑中,送我乎淇之上矣!(南子与歌女合舞,将孔子,子路包围。舞毕。)子路夫人曲舞都这样的好,真是天才南子哪里!笑话!(忽注目孔丘。孔丘沉思似的。)夫子指教。孔丘(如由梦中惊醒,慢慢地慨叹)想不到乐舞有好到这样的!(恢复原态。)夫人乏了吧!南子不算什么!就这样算作拜夫子门下的礼吧!(笑容可掬,向孔子作揖,)“六艺研究社”可以答应吧!(孔子不对。)不吗?不答应吗?(可爱的声容动了孔子。)孔丘(自言自语的,)行年五十六,到今日才明白艺术与认识人生。是的,真正的礼,真正的乐。别种的雅颂及别种的揖让都是无谓的南子(有喜色,)谬蒙夫子过奖。那末就算答应了。后天兜风去,一定要来!我们先退吧!(南子、雍渠及歌女由帘后退出。子路与孔子相看。南子去后,两人相看。)子路夫子的意思如何,可以留在卫国吧?孔丘(所答非所问的,)如果我不是相信周公,我就要相信南子的。子路那末,夫子可以留吧?孔丘(坚决的,)不!子路因为南子不知礼吗?孔丘南子有南子的礼,不是你们所能懂的!子路那末,为什么不就在这里?孔丘我不知道,我还得想一想……(沉思着,)……如果我听南子的话,她的礼,她的乐……男女无别,自然……(瞬目间现狂喜之色,)……啊……(如发现新世界。)(面忽苍老黯淡而庄严,)不!我走了!子路到哪里去?孔丘不知道。离开卫,非离开卫不可!子路夫子不行道救天下百姓了吗?孔丘我不知道。我先要救我自己。(形容憔悴,慢慢的低头,以手托额,靠手膝上,成一团弯形。)1928年10月30日(有删节)(1)下列对戏剧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A.戏剧围绕孔子面对是否要留在卫国这一抉择而展开,核心的内在冲突是孔子与南子两人不同“礼乐观”的冲突,一个重礼,其实也是孔子的内心自我冲突。B.“我是想尧舜是二千年前的人,大概现在骨头已朽了吧!”南子这句台词的言外之意是孔子所谓的先王之“礼”是陈旧腐朽的,由前文两个“啐”字也可见她的态度。C.《吕氏春秋》:“郑卫之声,桑间之音,此乱国之所好,因不同于雅乐,常被儒家认为是淫靡之音D.在戏剧中,南子不时询问孔子,而孔子基本上是只答不问,这与他“长幼有序,男女有别”的主张保持一致。(2)下列对戏剧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CA.戏剧通过艺术虚构,将“子见南子”的历史故事结合社会现实予以新的含义,南子的“礼乐观”张扬着反对封建礼教、解放人性等现代思想。B.“不得已的”“有点窘”“叹一回气”“所答非所问的”“坚决的”等舞台说明精练而形象地刻画出孔子的形象,也不时推动着剧情的发展。C.戏剧善于运用对比映衬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如通过弟子子路和卫灵公夫人南子来反衬突出孔子的守正直行,孔子的形象特征由此而更加分明。D.戏剧人物语言文白杂糅,颇具特色,一方面活用文言词句;同时大量运用白话口语,化艰深为通俗(3)南子与歌女合唱合舞一段在剧中有何作用?(4)《史记•孔子世家》载:“居卫月馀,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招摇市过之。孔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于是丑之,去卫,但所述原因各异,这一改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的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结合题干的选择要求,到底选正确还是选错误;其次,要明确题目的考查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比较。(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结合题干的选择要求,到底选正确还是选错误;其次,要明确题目的考查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比较。(3)本题考查分析故事情节的作用的基本能力。故事情节,是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间关系的一系列事件的发展过程。情节是人物思想性格的发展史,其主要作用就是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性格,从而表现主题思想。(4)本题考查学生探究作品的艺术特色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文本,整体理解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故事情节,理解把握人物形象,了解主要写作手法,领悟主旨,明确探究方向。【解答】(1)D.孔子在与南子的辩论中,节节败退,常有吃惊和支吾之态,孔子见南子。故选D。(2)C.“通过弟子子路和卫灵公夫人南子来反衬”中孔子也更多是一个不敢面对世俗人情。故选C。(3)结合“南子(唱)爱采唐矣,进一步塑造南子能歌善舞,印证了上文她所提出的“饮食男女”礼乐观(自言自语的,到今日才明白艺术与认识人生,这才是真正的诗,真正的乐,虚饰的”等可知,引出下文孔子内心的自我冲突及去留的抉择。(4)①戏剧冲突更多元,激发兴趣。结合“孔丘,)行年五十六。是的,真正的礼。别种的雅颂及别种的揖让都是无谓的,既有孔子和南子的礼乐观冲突。②人物形象更立体,真实生动。结合“孔丘,我还得想一想……(沉思着,受南子的感化,她的乐……男女无别,自然……(瞬目间现狂喜之色。)……不(面忽苍老黯淡而庄严!我走了,孔子在南子“饮食男女”礼乐观的影响下,他对周礼的信仰产生动摇,在故事新说中赋予作品全新的主题。结合“南子。我想饮食男女,就是生命之河的活源,至情动,有诗歌然后有文学?孔丘听见过的”等可知,对孔子行为进行讽刺的喜剧性处理,响应当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张。答案:(1)D(2)C(3)进一步塑造南子能歌善舞、洒脱不羁的形象;进一步把戏剧冲突推向高潮。(4)①戏剧冲突更多元,激发兴趣。既有孔子和南子的礼乐观冲突。②人物形象更立体,真实生动。孔子在南子“饮食男女”礼乐观的影响下,他对周礼的信仰产生动摇,在故事新说中赋予作品全新的主题。剧中将南子塑造成新时代追求个性解放的新女性,具有很强的反对封建礼教的战斗性。【点评】“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臣前被诏,使采三国异同以注陈寿①《国志》。寿书铨叙可观,事多审正。诚游览之苑囿,近世之嘉史。然失在于略,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其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毕取以补其阙。或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言不附理,则随违矫正,颇以愚意有所论辩。自就撰集,已垂期月。写校始论窃惟绩事以众色成文,蜜蜂以兼采为味,故能使绚素有章,顾惭二物。虽自罄励,分绝藻绩③之敏,又微狂简斐然之作。淹留无成,只秽翰墨,不足以上酬圣旨愧惧之深,若坠渊谷。谨拜表以闻,随用流汗。臣松之诚惶诚恐,死罪谨言。(裴松之②《上三国志注表》)材料二:少期集注《国志》,以广承祚所遗,而喜聚异同,不加刊定,恣其击难,坐长烦芜。观其书成表献,但甘苦不分,难以味同萍实者矣。(刘知几《史通•补注》)材料三:宋元嘉中,裴松之受诏为注,所注杂引诸书,以辨是非;一曰参诸书之说;一曰传所有之事,详其委曲;一曰传所无之事,补其阙佚;一曰传所有之人;一曰传所无之人,附以同类。其中往往嗜奇爱博,如《袁绍传》中之胡母班,本因为董卓使绍而见,事在《搜神记》,语多不载”此类凿空语怪凡十余处悉与本事无关而深于史法有碍殊为瑕颣。然网罗繁富,凡六朝旧籍今所不传者,尚一一见其厓略,不似郦道元《水经注》、李善《文选注》皆剪裁割裂之文,故考证之家,转相引据者,反多于陈寿本书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史部•正史类•三国志》)注释:①陈寿:字承祚。②裴松之:字世期,唐人避李世民讳,改少期。③淮南食时:淮南王刘安有文才,旦受诏,日食时上。(1)材料三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此类凿空A语B怪C凡十余处D悉与本事无关E而深于史法F有碍G殊H为瑕颣(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A.出入,文中表示约数,与《鸿门宴》中“备他盗之出入”中“出入”的意思不同。B.广,文中指扩充,活用作动词C.刊,文中指删改,修订D.委曲,文中指事情的底细、原委,与成语“委曲求全”中的“委曲”的意思不同。(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裴松之认为陈寿的《三国志》“铨叙可观,事多审正”,但也存在着比较简略、常有脱漏的缺点B.裴松之奉诏为陈寿的《三国志》作注,在撰写完成近一个月后就给皇帝上表,谦虚地表达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态度诚挚。C.裴松之自述的补阙、备异、矫妄、论辩等作注四类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评论的“六端”虽然分法不一,但两者实有共通之处。D.《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裴松之的《三国志注》褒贬相兼,一方面批评其“颇伤芜杂”,另一方面又肯定其提供了更为翔实的史料。(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其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毕取以补其阙。②淹留无成,只秽翰墨,不足以上酬圣旨。(5)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言及“蜜蜂兼采”这个比喻,分别借此表达了怎样的观点?【分析】(1)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注意句意,抓好常见的文言虚词这些断句标志和主谓结构。(2)本题考查对词语和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联系语境进行分析。(3)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注意将题干与原文进行对比。(4)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的能力。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同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还要注意一些虚词,一些虚词也有实在意义;再就是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到位。(5)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作答时明确题目要求,筛选正确信息,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解答】(1)句意:像这类凭空编造谈论怪异的情况共有十多处,都与本来的事情无关,实在是瑕疵。“此类凿空语怪凡十余处”,“此类”作主语,“凡十余处”补充说明数量,即涂C处。“悉与本事无关”,意思是“都与本来的事情没有关系”,应在“关”后断开。“而深于史法有碍”,“而”表转折,“深于史法有碍”意思是“对史书的法则有妨碍”,即涂F处。故选:DEG。(2)C.文中“刊”指删改、修订,更改”。故选:C。(3)B.裴松之在文中说“自就撰集,已垂期月”,将近一个月了。故选:B。(4)①重点词语:“其”,那些,陈寿没有记载的,应该保存记录的事情,没有不,全部选取,缺漏,事情应该保存记录的。②重点词语:“淹留”,停留,没有成果,玷污笔墨,报答,只是玷污了笔墨。(5)材料一中,裴松之使用“蜜蜂兼采”这个比喻,力求丰富全面的态度,自己通过多方搜集,以使其更加丰富和完善。材料二中,刘知几用“蜜蜂兼采”这个比喻批评裴松之在作注时不加甄别筛选,导致内容繁杂冗长且良莠不分,但没有对采集来的内容进行整理和删定、杂乱无章的问题。答案:(1)DEG(2)C(3)B(4)①那些陈寿没有记载,事情应该保存记录的。②停留没有成果,只是玷污了笔墨。(5)材料一裴松之借“蜜蜂兼采”表达自己广泛采集资料为《三国志》作注,努力使其丰富完善,致使内容繁杂。参考译文:材料一:臣此前接到诏令。陈寿的书叙述有条理。确实是可供游览的园苑。然而不足之处在于简略。臣遵旨仔细查究。向上搜寻过去的传闻。考查三国虽然经历的年代不算久远、晋。从开头到结尾所涉及的。注释记载纷繁错乱。那些陈寿没有记载,就没有不全部选取来补充他的缺漏的,有的事情的原本就不同,就都抄录进来以备存不同的说法,言论不符合情理,来惩戒其虚妄,也常依据自己的想法有所评论和辩论,将近一个月了,恭敬地封好呈上。私下里思考,蜜蜂是靠兼采来成就美味,甘甜超过了本质,面对这两种事物感到惭愧,远远比不上优美的文采,又没有狂放简略而文采斐然的作品,只是玷污了笔墨,稍微弥补一下过错和责任,如同坠入深渊山谷,随之汗流不止,叩头叩头。材料二:裴松之汇集注释《国志》,却喜欢聚集不同的说法,放纵地进行攻击责难。看他完成书籍上表进献,但甜苦不分。材料三:宋元嘉年间,所做的注释广泛引用各种书籍。综合其大概约有六个方面:一是引用各家的议论;二是参考各种书籍的说法;三是叙述已有的事情;四是叙述没有的事情;五是叙述已有的人;六是叙述没有的人。其中往往因为追求新奇爱好广博,比如《袁绍传》中的胡母班,于是注释说“胡母班曾经见到太山府君和河伯,文字大多没有记载”。像这类凭空编造谈论怪异的情况共有十多处,而且对史书的法则有妨碍。然而搜罗丰富,还能一一看到其大概,不像郦道元的《水经注》,所以考证的学者,相互引用依据的。【点评】掌握正确的文言文阅读方法:第一步,初读文章,整体感知,把握大意。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读懂个大概即可。第二部,细读文章,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读中,要结合选项的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较为简单的题目。第三部,在读文章,加深理解。这一步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进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送人入蜀李远①蜀客本多愁,君今是胜游。碧藏云外树,红露驿边楼。杜魄呼名语,巴江作字流。不知烟雨夜,何处梦刀州②。[注]①李远,蜀(今四川)人。②《晋书•王浚传》:“浚夜梦悬三刀于卧屋梁上,须臾又益一刀。浚觉,又益一者,明府其临益州乎!’果迁益州刺史。”(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这是一首送别诗,首联中的“客”“君”即作者所送入蜀之“人”。B.颔联构思新巧,工于炼字,突出色彩C.颈联对句“巴江作字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巴江蜿蜒曲折的特点。D.诗歌用典贴切,“杜魄呼名语”“梦刀州”都“切地”,切“蜀”。(2)李远《送人入蜀》与李白《蜀道难》两诗均涉及“送人入蜀”,但由此而抒发的感情并不相同,请简要概括。【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答题时要全面理解诗歌,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比较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两首诗歌,结合具体内容进行比较和分析。【解答】(1)D.“‘杜魄呼名语’‘梦刀州’都‘切地’,切‘蜀’”错。故选D。(2)李远《送人入蜀》说“君今是胜游。碧藏云外树。杜魄呼名语,可见是说友人去风景秀美的地方,红色的楼阁,山清水秀,不要思念故地。李白《蜀道难》说“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一夫当关。所守或匪亲。朝避猛虎。磨牙吮血。锦城虽云乐,规劝友人不要去蜀地,更不要羁留蜀地,避免遭到嫉妒小人不测之手。答案:(1)D(2)①本诗表达对友人即将去的蜀地的赞美之情,支持鼓励朋友,欣赏美景。②李白《蜀道难》表达对友人的担心,认为蜀地艰险,早去早回。【点评】诗歌鉴赏选择题解题方法:选择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等,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本题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苏洵《六国论》中以“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表达对朝廷重蹈六国覆辙的忧虑,其实早在唐代杜牧《阿房宫赋》中就用“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对其中的原因进行揭示了。(2)《燕歌行并序》中,高适饱含着悲悯和礼赞,用“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描写战士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的情景,说明他们并不是为了取得个人功勋而视死如归。(3)唐代李益在《立秋前一日览镜》中写道:“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在唐宋诗词中,像这样揽镜自照、感慨世事人生的名句还有很多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识记的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解答】故答案为:(1)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重点字:鉴)(2)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重点字:勋)(3)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重点字:暮)【点评】名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如果不联系“琵琶女本不愿为人弹奏,是千呼万唤的情况下才出来”的具体语境,就会把“始”写成“使”。三、语言文字运用(21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1小题,10分)6.(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汉字是文化项之一,与其他文化项具有互证关系,古汉字字形可视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化石。陈寅恪曾说:“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通过汉字溯源,增加文化积淀。《孔雀东南飞》有这样两个句子,“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两句话中的“取”都是“娶亲”之义。今天“娶亲”一词写作“娶”①?稍作字形溯源,这一疑问即可解开。“取”从“又”从“耳”,在古文字中“又”是手的象形,这是对古代狩猎、战争礼仪的映射。古代狩猎获得禽兽、战争俘获敌人,割下左耳,因此“取”的“获取”义带有强行获得的特点。许多由“取”组成的双音词,②,如“争取”“掠取”“索取”“牟取”“攫取”“篡取”“夺取”“强取豪夺”等。“取”的“娶亲”义,是沿着“取”的强行获得这一特点方向上的引申,这又与古代的婚俗有关。古代有抢婚习俗,古人就用“取”字记录“娶亲”义,这样《孔雀东南飞》中的“取”当“娶亲”讲就不难理解了。后来又造了“娶”字专门记录“娶亲”义。由“取”的例子我们看到通过字形溯源释放出的古代文化信息③。(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每处不超过13个字。(2)由“取”的例子我们看到通过字形溯源释放出的古代文化信息有哪些?【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中的语段,结合句式、内容、修辞、字数等要求,正确补写。(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关键信息能力,筛选信息最便捷的方法是抓住关键词,概括关键词语及其内容关系,即可快速答题。【解答】(1)①这里需要填一个问句,结合后文对问题的解说部分“‘取’的‘娶亲”义,这又与古代的婚俗有关”。②由下文“如”确定空处为总结句,再分析“如”后内容,突出特点。③此处是对整个文段的总结概括,结合上文分析,这里强调文化信息对词语的影响。(2)①由“在古文字中‘又’是手的象形,‘取’的构形以手里拿着耳朵表示‘获取’义、战争礼仪的映射、战争俘获敌人,论数计功”概括出第一点。②由“强行获得这一特点方向上的引申,这又与古代的婚俗有关,抢婚是以强制手段获得女子并成亲。答案:(1)①为什么有“娶亲”之义②都能体现这一特点(2)①古代狩猎获得禽兽、战争俘获敌人,论数计功,抢婚是以强制手段获得女子并成亲。【点评】提取关键词的方法:1.从语段中心话题入手。2.从寻找中心句入手。3.从突破口入手。(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1分)7.(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多少日子以来,他向上,又向上,降低一点,又升得更高。他爬的山太多了。山越来越高,也越来越模糊。他仿佛看到自己,一个小小的人,向前倾侧着身体,在苍青赭赤之间的一条微微的白道上走。低头,又抬头。看看天,又看看路。路像一条长线,无穷无尽地向前面画过去。云过来,他在影子里;云过去,他带它们到远方去。有时一开眼,一只鹰横掠过他的视野。山把所有的变化都留在身上他想:山呀,你们走得越来越快,我可是只能一个劲地这样走。及至走进那个村子,他向上一看,决定上山借宿一宵,再往前没有路了。(1)下列句子中的“仿佛”和“他仿佛看到自己”中的“仿佛”,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B.岁月不饶人,但似乎特别优待他,他的模样还和十年前相仿佛。C.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背后不易被察觉。D.那信恐怕没有被达夫保留,但写那信的心境直到现在都还能仿佛。(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低头看看路,又抬头看看天”(3)文中以第三人称“他”为主,而画波浪线的句子又交替使用了“你们”“我”,请简要分析人称转换的好处。【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词语意义和用法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年山西省忻州市部分学校高考语文三模试卷
- 医疗废物管理课件
- 医患沟通内容5篇范文
- 高二上学期生物学浙科版(2019)期末模拟测试卷B卷(含解析)
- 临期产品协议书最简单三个步骤
- 2025届安徽省濉溪县高考冲刺数学模拟试题含解析
- 离职协议书的效力
- 合同收货确认书范本
- 石灰吟课件教学课件
- 《储罐的安装讲义图》课件
- 公园绿化养护景观绿化维护项目迎接重大节会活动的保障措施
- 调机品管理作业规范
- 流行病学实习指导一答案
- 数据库及数据仓库精要Adhoc报表系统
- 《口腔修复学(一)》教学大纲
- 商业综合体(购物中心)商业运营管理内容及管理手册
- 公路工程决算表格(范本)
- 《口腔修复学》实验教学大纲
- 安全生产费用使用总计划创新
- 实验室内审员资格测验题及答案
- 高三数学考试情况分析及复习建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