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经济学名词解释_第1页
技术经济学名词解释_第2页
技术经济学名词解释_第3页
技术经济学名词解释_第4页
技术经济学名词解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技术经济学名词解释:1、技术的含义:广义的技术泛指包括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的劳动方法和技能的总称,指人们按照预定的目的,实现对物质、材料、能量、信息进行改造、改换、加工的物质手段和方法。2、经济效果:是对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经济上合乎目的性程度的评价。包括社会劳动节约程度、社会需要的满足程度、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有效利用程度。3、资金生产率:是指在生产投入的资产与生产成果的比率。4、投资总收益率:是指新增加的固定资产在使用年限内年收益总额与投资总额之比。5、试算分析法:是:以现行标准方案作对照,对新技术、新方案的经济效益进行预算的一种方法,实际上也是一种预测方法。6、动态比较法:又称为动态数

2、列对比分析法,它是研究农业技术措施、方案或政策实施后经济效果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及其规律性的一种方法,主要包括编制动态数列、计算和运用各种动态分析指标。7、边际分析:当投入的生产资源增加某一数量时,产品的产出量也会随着改变,用两种增量的变化率来研究农业生产中投入产出的变化规律。、,、_t,口,.TPP=二8、边际产量(MPP):是指增加一单位可变资源的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MPP=XX9、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资源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资源的投入数量。10、生产弹性:产品数量变化率与生产资源变化率之比。它反映了产品产量对生产资源变动的敏感程度,是衡量生产

3、资源转化效率的重要指标,即当资源投入量增加1%时,产品产量能增加百分之几。11、等成本线:是在既定的成本和既定的生产资源价格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资源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TC=PX1*Xi+PX2*X212、比例报酬:是指所有生产投入按同一比例增加后产出的变化率。一般有三种情况:固定比例报酬、比例经济和比例不经济。13、农业技术商品寿命:指技术成果在农业生产部门中有效应用的时间。14、狭义的政策:是指管理部门为了使社会或社会中的一个区域与部门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而提出的法令、措施、条例、计划、方案、规划及项目。15、农业技术进步:是一个不断创造新知识、发明新技术,并推广运用于农业生产

4、实践,从而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发展过程。从本质上讲,农业技术进步是一个把知识形态生产力变成物质形态生产力,以不断增加社会财富的历史发展过程。简答题:1、农业生产资源报酬递减及其原因: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当中资源报酬一开始是递增形态,在生产投入资源投入达到一定数量之后则呈现报酬递减形态的规律。原因是:(1)农业生产力是各生产要素的综合作用,其大小不是由最高能力的要素的水平决定的,但人们在投资过程中往往并不知道各种要素的投入比例是否合理,可能会造成盲目投入,那么,某种要素的过剩投入将会出现报酬递减;(2)农作物、畜禽以及土地追加的各种投入都有一定的容纳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会出现报酬递减现象。

5、2、在确定课题项目时,应注意那些原则:(1)选择农业生产中带有关键性的技术项目;(2)优先选择其产品对国计民生有较大影响,并且产品的社会需要量大的项目;(3)优先选择政府和农民最需要解决问题的技术项目;(4)选择难易适当的项目;(5)优先选择成果可以计量,完成时间可以界定,责任可以明确的项目。3、农业生产函数及其特点含义:用数学形式描述农业生产过程中变量与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的数学表达式。特点:(1)反映农业生产的周期性(2)表明的投入产出关系是一种统计相关关系(3)反映的是一般既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的投入产出之间的关系(4)对农业生产过程高度简化的数学模型(5)农业生产函数中变量的纯质性(6)采

6、用连续可导的函数(7)定义域和值域均为正实数,值域具有最大值的特点。4、技术商品寿命各阶段的特征:(1)生长阶段:投产阶段,用于技术培训、配套设施等方面的经费较多,产品生产和销售较少,因此,成本高,效益低。这是技术商品商业寿命的开始阶段。(2)成长阶段:生产效率提高,成本下降;销售量迅速增长,效益提高。(3)成熟阶段:市场销售量饱和,产品销售增长缓慢,为稳定销售,应做好广告宣传工作,做好销售服务。(4)衰退阶段:销售减少,经济效益下降,最终被新技术商品代替。5、农业科技成果经济评价的特点(五点,重点理解)(1)农业科技成果的经济效益是科研、推广、生产各环节共同活动的结果。(2)农业科技成果的经

7、济效益是一种相对的经济效益。(3)农业科技成果的价值损耗和使用价值的丧失要决定于无形损耗。(4)农业科技成果的经济效益是一种动态的经济效益。(5)对科技成果所做的经济评价,带有估测的性质。6、农业科技成果经济评价评原则:(1)整体效果最佳原则(2)经济效益最大化原则(3)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4)科学、简明、适用原则7、农业技术政策评价的原则:整体性原则、时效性原则、规范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区域性原则、可比性原则。8、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主要内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农业科技研究与技术开发体系,专业队伍与农民科技组织相结合的农业科技推广与服务体系,精于高效的农业科技管理体系,以及强有力的农

8、业科技保障体系。9、农业技术进步路线选择时要考虑的主要因素:(1)农业资源的自然禀赋(2)农业发展目标(3)农业发展所处的阶段(4)农业发展的区域性差异10、技术诀窍与专利的区别:专利名称是公开的,而技术诀窍是秘密的;专利权是一种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技术诀窍是非知识产权,只以合同形式保护;专利有一定保护期限,技术诀窍不存在保护期限)。11、选用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指标遵循的原则:(1)根据评价对象的内容选用指标。(2)根据评价要求选用指标。农业技术措施分为以下三类:不需要追加费用支出就能增产的措施,如及时防治病虫害,适时配种等。需要追加日常性费用才能增产的措施,如增加施肥、增加标准饲料等。除

9、了追加日常性费用外,还需要采取基本建设投资的措施。如兴修农田水利、购置农业机械等(3)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选用指标。判断题:1、技术进步的作用:在经济增长中,硬技术的投入往往以(资金量)的大小表示。而软技术的投入主要以(劳动力数量)表示。2、技术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微观问题和宏观问题3、技术既包括硬技术也包括软技术。4、活劳动只能消耗,不能占用。5、在劳动成果和劳动耗费同时减少的情况下,劳动成果的减少量小于劳动耗费的减少量,则会提高经济效果。6、物质资源中包含有人类活动,所以它具有价值。7、农业生产要素能力值的高低差越大,表明各要素之间越不平衡。8、在确定课题项目时,应选择难易适当的项目。9、

10、优先选择成果可以计量,完成时间可以界定,责任可以明确的项目。10、实验法比调查法更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11、投资效果系数通常大于零而小于1。这个数值越大,表明经济效果越好。12、利润完成率指标属于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目的指标。13、比较分析法属于事后经验总结性比较,试算分析法属于事前经济效益预估和测算。14、在分组比较法中,若按数量标志进行分组,组距不宜过大或过小。15、精确变化率的几何含义是曲线某一点切线的斜率。16、生产弹性是产品产量变化率与生产资源变化率的比率。17、在生产合理阶段,总产量增加的幅度小于投入资源的增加幅度。18、等产量曲线中,离原点越近,产量越小;离原点越远,产量越大。19、

11、在不影响精确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自变量数目简化模型。20、比例经济与比例不经济是否发生,所观察的不仅是产出水平的改变,每项投入都必须与其它投入以同一比例变化。或者: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是否发生,所观察的是产出水平的改变,所有投入不需按比例发生变化。21、虚变量通常取0和1两个数22、独家许可证是指在一定地区、时间内,只有买卖双方有使用权。或者:独占许可证是指在一定地区、时间内,只有买方使用权。23、技术商品交易后,卖方仍掌握技术商品的权利和秘密。24、农业科技成果的评价范围是全周期在农业领域中的一次性直接经济效果。25、农业科技成果的价值损耗和使用价值的丧失要决定于无形损耗。26、一项科研成果

12、不仅有绝对经济效果,还具有相对经济效果时,才有研究和推广的价值。27、技术革命是指技术进步的飞跃和非连续状态;技术革新是技术进步的渐进和连续态。28、土地节约型的技术进步是通过生物、化学技术实现的。29、综合要素生产率指标适宜测算区域农业技术进步。第一章导论1、技术的属性: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多元化属性(有形技术与无形技术)和中介属性。2、农业技术经济学三要素:技术、经济、计量。3、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在性质上是(经济科学),但其结构特征则表现为学科间的相互渗透,有很强的(综合性)。4、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分类:(1)广义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技术、经济、生态、社会以及价值系统的农业技术经济

13、问题。一狭义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技术一经济系统的农业技术经济问题。(2)宏观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国际、国家水平的农业技术经济学问题。中观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部门、地区水平的农业技术经济问题。微观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企业、事业单位水平的农业技术经济问题。(3)狭义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分类理论农业技术经济学包括的内容:农业技术经济模型、技术经济方法、技术经济史、技术经济学说史。应用农业技术经济学有:种植业技术经济学、渔业技术经济学、林业技术经济学等。第二章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劳动消耗:包括物化劳动消耗是指农业生产资料的消耗(包括种子、肥料、水、电、农机具、仓库、建筑物等)和活劳动消耗(指掌握一定生产技

14、能或具有一定科学知识的人实际消耗的劳动量);经济效果是经济效益的基础,经济效益是经济效果的延伸和扩展。2、技术效果包括:中间效果和终极效果。(只有自然属性不具有经济属性)评价技术中间效果的指标:研究肥料利用率,全价饲料配合比例,种子发芽率,农机作业合格率。特点是没有劳动产品。评价技术终极效果的指标:。单位肥料增产粮食;全价饲料转化效率。特点是有产品。3、技术效果与经济效果的关系:一致性、矛盾性4、农业经济效果的特点:相关性、持续性、综合性、多样性、不稳定性。5、经济效益临界=(所得一所费)或(产出一投入)兰0(领会)=(所得/所费)或(产出/投入)皂1盈亏点或转6、经济临界点:是标志着经济效益

15、发展变化的极限,是在经济上引起质变的地方,也称折点。7、经济最佳值:是可行性区间内最符合经济目标的某一具体数值,可以是最高产值,最大值,或最大纯收入等,是可行性方案的最佳选择。8、提高经济效果的五种可能:经济效果=劳动效果/劳动耗费。(1)劳动成果和劳动耗费同时增加,劳动成果的增加量大于劳动耗费的增加量;(2)在劳动成果一定的情况下,减少劳动耗费;(3)在劳动耗费一定的情况下,增加劳动成果量;(4)在劳动成果增加的同时,劳动耗费量减少;(5)劳动成果和劳动耗费同时减少,劳动成果的减少量小于劳动耗费的减少量。9、木桶效应:一只木桶的盛水量与组成木桶的最短一块桶板之间的制约关系。即是:一个经济总体

16、的整体功能水平不是决定于总体中最强一部分的能力值,也不是决定于总体各部分的平均能力值,而是决定于最弱一部分的能力值。最弱的这一部分就构成了总体的“最小构成因子”,是“最大限制因素”。10、农业生产资源:自然资源、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识记)11、农业生产资源的性质:可控性与不可控性、贮藏性与流失性、互补性与互代性、再生性与相对性。12、边际:相对意义上的最后一次。并不是指最终停止增加的那一次,而是增加过程中每一次相对于增加前的一次而言。增加量,可以是正数、负数、有时也可能为零。(领会)13、边际成本:投入资源的单价乘以边际投入;边际收益:产品单价乘以边际产量14、农业生产资源报酬变动规律:资源报

17、酬固定形态是指随着某项资源投入的增加,产出相应地成比例增加;资源报酬递增形态是指边际投入一定时,边际产品是不断增加的,是下凹的曲线;资源报酬递减形态是资源边际投入一定时,边际产品是不断减少的,是上凸状的曲线。第三章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的一般程序第一节制定研究计划1、选好课题项目:是衡量农业技术经济研究工作成果是否有推广价值的先决条件。第二节资料的收集和整理1、农业技术经济资料收集的内容:(1)研究对象的劳动消耗方面的资料;(2)研究对象的劳动成果方面的资料(3)研究对象的技术效果方面的资料;(4)研究对象的可行性方面的资料2、农业技术资料收集的方法:(识记)(1)调查法:实地调查(普遍调查、重点

18、调查、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通讯调查和报表调查。全面调查:即全面调查是对某项技术经济效果的多方面的表现和各种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范围进行全面的调查。如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技术经济效果进行调查。抽样调查:即根据同等可能性原则,选择研究对象的一部分单位或项目作为样本进行调查,然后据以推断全体。可分为随机抽样、机械抽样、类型抽样、整群抽样等方式。3、总量指标:是说明研究对象所达到的规模和总量水平。是计算平均指标和相对指标的基础。4、平均指标:反映被研究对象的某一数量方面一般水平的综合指标。(P59)第三节综合评价与方案优选1、农业技术经济的评价内容:技术评价、生态评价、经济评价、社会评价2、农业技术方案

19、评价的标准与要求: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生产可行第四章农业技术经济评价指标第一节农业技术经济评价指标作用及设置原则(领会)1、评价指标的设置原则与应注意的问题(1)设置原则:科学、实用;系统、全面;简便、易行(2)应注意问题:复杂问题简单化;缺乏科学态度,存在主观随意性;指标繁琐,主次不分;或零星分散,内容杂乱,缺乏简明适用性;指标含义不明确,计量的内容不一致,尺度不统一。第二节农业技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的分类与构成:掌握指标归属。(识记)(1)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衡量指标:又称主体指标。反映了技术应用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常用指标有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单位产品成本、收益与利润等。(2)

20、农业技术经济效果分析指标:又称辅助指标。反映影响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诸因素的作用及其程度。又可分为:如:土地利用率经济分析指标(水平分析指标:劳动成果指标如产量、产值等;劳动消耗指标如工时消耗、用种量、生产成本等。结构分析指标:作物结构、利润结构)技术效果分析指标:常用指标有农作物品种的抗逆性、种子的发芽率、牲畜的产仔率、造林的成活率、农药的杀虫率。生态效果分析指标:常用指标有森林覆盖率指标、生态环境质量管理指标、土壤肥力和水土流失指标、自然灾害发生率指标和生态资源动态指标等。(3)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目的指标:反映满足社会需要程度的指标。主要有产量(产值、利润)计划完成率、人均占有农产品数量、人均收

21、入水平、农产品商品率、农业劳动力人均供养非农业人口数等。第三节评价指标的含义、计算与应用1、主要农业技术经济评价指标的含义及计算(应用)一一单选(含计算)、判改、名词(1)土地生产率:是反映土地投入量与产品产出量的比例关系。是衡量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2)劳动生产率:反映了产品产量与劳动消耗的比例关系。实际上是指活劳动生产率。公式:劳动生产率=产量或产值/(活劳动时间+物化劳动时间)(3)基建投资效果指标:公式:基本建设投资回收期(年)=基本建设投资总额/年平均利润增加额(或年平均成本节约额)基本建设投资效果系数=年利润增加额(或年成本节约额)/基本建设投资总额投资年利润率=(年平

22、均利润增加额/投资总额)X100%KiK2追加投资回收期=(KiK2)/C2Ci)注:K表示投资总额,C表示成本总额货或利润总额追加投资回收期指标只能用以衡量投资方案的相对经济性,而不能指出投资方案的优劣程度的绝对数,因而追加投资回收期是一个相对的投资效果指标。第五章农业技术经济研究的一般分析方法第一节一般分析方法概述我国研究农业技术经济问题一般主要采用比较分析法、试算分析法、连环代替法、综合评分法等。(1)比较分析法:将不同技术方案的经济效果指标、目的指标或分析指标分列出来,进行对比,从中选出最优方案。(2)试算分析法:对未实施的方案估算它们的经济效果,进行对比选优。(3)连环代替法:从技术

23、方案内部找出影响或制约经济效果的主要因素的方法。(4)综合评分法:是解决多方案、多指标的优选问题的有效方法,是一般分析方法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方法。以上四种分析方法的共同特点是:初等数学。第二节比较分析法1、比较分析方法的原则:劳动对象可比性、资源可比性、技术功能的可比性(如,犁耕、机耕)、消耗费用的可比性、价格指标的可比性、时间的可比性、空间的可比性、特定因素的可比性(领会)2、比较分析方法的应用对象:农业生产的规模、水平、速度、结构和效益等有关指标对比和评价(领会)3、比较分析法的分类:平行比较法分组比较法:按照数量标志分组,组距不宜过大或过小(判断改正)动态比较法:是研究农业技术措施、方案或

24、政策实施后经济效果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及其规律性的一种方法。(单选)(识记)比较优势法第三节试算分析法特点:具有预测的特性;严密的科学性。它是事前的试算、预测。第六章农业生产资源投入的边际分析第一节边际分析的基本概念(识记)1、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1)总产量(TPP):是指在其他投入资源不变的情况下随变动资源(x)投入量变化所能得到的产品总量。TPP=f(X)(2)平均产量(APP):是投入资源在各不同投入水平时单位投入资源所取得的产品量,即总产量TPP与所使用的变动资源投入量之比。APP=TPPXTPP二(3)边际产量(MPP):是指增加一单位可变资源的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MPP=TP

25、P=XX2、生产函数三阶段和生产弹性(重点)(1)生产弹性:产品数量变化率与生产资源变化率之比。(识记)公式:Ep=MPP/APP=边际产量/平均产量(2)生产函数三阶段划分(重点)(领会)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相交,相交点是平均产量的最高点,且边际产量=平均产量。总产量曲线的顶点,边际产量在这个转折点上为零,此后转为负值。第一阶段:是生产的相对不合理阶段。从原点起到平均产量最高点止。特点:边际产量高于平均产量,因而引起平均产量逐渐提高,总产量增加的幅度大于投入资源增加的幅度。第二阶段:是生产的合理阶段。从平均产量的最高点总产量的最高点。特点:边际产量低于平均产量,因而引起平均产量逐渐降低,总

26、产量增加的幅度小于投入资源增加的幅度。边际产量为零。第三阶段:是生产的绝对不合理阶段。在总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以后,也就是边际产量转为负值以后的阶段。第二节单项变动资源投入产出的边际分析1、单项变动资源投入量最佳点确定的原理:边际均衡原理(MR=MC=Px)MPP*PY=PxMPP=Px(资源价格)/PY(产品价格)2、单项变动资源投入量最佳点确定的方法:列表法、作图法、代数法(重点掌握)3、有限资源的合理分配原理:MPPA=MPPB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只要使各个生产单位的资源利用边际产量相等,此时的资源分配时最佳的资源分配。第三节资源组合的边际分析(领会、应用)1、成本最低的资源组合分析(1)等

27、产量线:把同一产量水平下,不同资源组合的各点连接起来,便构成了一条等产量曲线。等产量曲线中,离原点越近,产量越低;离原点越远,产量越高。(2)资源的边际替代率(重点):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资源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资源的投入数量。平均边际替代率:MRS=AXi/AX2几何意义是等产量曲线上某一段切线的斜率。精确边际替代率:MRS=dXi/dX=MPPX2/MPPX(两种资源的边际产量之比)(4)等成本线与成本最低的资源组合(重点)MRS=dXi/dX2=MPPK/MPPX=PX/PX2、扩展线与盈利最大的资源组合扩展线:是一条有序的连接最低成本的连接线。盈利最大的资源

28、组合:不但满足MPPXMPP4MRX/MRX=PX/PX还满足:MRXi/PX=MRX/PX=1原理:边际收益=边际成本(MR=MC=PX)第四节产品组合的边际分析1、生产可能性曲线和产品之间的关系(1)生产可能性曲线:将不同的产量组合绘制成一条曲线。(领会)(2)产品之间的关系:互竞关系、互助关系、互补关系(3)产品的边际替代率:是指当一定量的资源用于生产两种产品时,甲产品的数量变动一单位时,所引起乙产品的改变量,即两产品的增量之比。平均边际替代率:是指生产可能性某一段两种产品增量之比,几何意义为某一段生产可能性曲线切线。精确边际替代率:是指生产可能性曲线某一点的两产品产量的变化率,几何意义

29、为生产可能曲线某一点的切线的斜率根据生产可能性曲线的一阶导数。2、产品组合最佳比例的确定(1)等收益线:当产品价格一定时,总收益相等的两种产品不同数量组合点的连线。总收益越大,等收益曲线离远点越远。(领会)(2)收益最高产品组合点的确定:边际收益均等原理(3)利用有限资源生产两种产品时,取得最大总收益的产品组合的条件是:单位产品的边际收益相等。即,dY1XPYI=dY2XPY2第七章生产函数模型在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中的应用第一节模型特点与选择2、生产函数概念的推广:物质生产函数和价值生产函数、企业生产函数、时间、随机参数、虚变量。3、选择生产函数形式遵循的原则(1)函数形式要符合生产特性。(2)

30、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内容来选择和应用生产函数模型。(3)在不影响精确度的前提下,尽量家减少自变量数目,简化模型。第二节比例报酬和齐次生产函数1、规模经济与比例报酬(识记)(1)规模经济是指农业规模扩大导致单位产品成本的下降。(2)比例报酬是指所有生产投入按同一比例增加后产出的变化率。比例报酬三种形式:所有投入要素产出比例报酬增加1%增加1%固定比例报酬1%比例经济1科技成果在科研、推广和使用中所投入的劳动耗费科技成果在使用中产生的经济效益一科技成果在科研、推广和使用中所投入的劳动耗费0(2)相对经济效益:指一项新科研成果或计划项目的经济效益与原有技术或措施方案的经济效益相比较的结果。相对经济效益的

31、经济临界为:新科技成果的经济效益1对照的经济效益1新科技成果的经济效益一对照的经济效益0绝对经济效益是相对经济效益的基础,绝对经济效益大,相对经济效益才可能大。农业科技有无推广使用的价值取决于相对经济效益。2、农业科技成果经济评价的指标(应用)(1)新增总产量:新科研成果所带来的农产品增长量。(2)新增纯收益:主副产值扣除生产成本、科研费用、推广费用之余额。,一、一P(3)科技费用新增收益率(重点):S=仃CnEnMnP为新增纯收益,Cn为新科研成果的科研费用,En新科研成果的推广费用Mn为使用新科研成果新增生产费用。科研费用新增收益率指标推广费用新增收益率指标P CrSc) =x 100%C

32、n(Cr为成果研制单位在新增收益中应占份额系数)P ErSe) =x 100%En(E为新成果推广单位在新增纯收益中应占份额系数) TOC o 1-5 h z PMr一.新增生广费用收益率指标(Sm)=-X100%(Mr为新成果使用单位在新增收益中应占份额系数)Mn3、农业科技成果经济效益的单产增值系数为:0.704、经济效益计算年限:水土保持、大型设施、水利工程等成果的年限为15年;多年栽培林木的成果年限为25-30年。第十章农业技术政策及其经济评价第一节农业技术政策概述1、狭义的政策含义(P213):政策是国家、政党或职能部门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路线、方针、目的、任务而规定的行动纲领和行为准

33、则。2、公共政策的特征及组成:(1)特征:具有阶级性、合法性、功能多样性以及权威性和强制性(2)组成:基本政策、具体政策和元政策(识记)3、农业技术政策表现形式与下达方式(P215):(识记)(1)表现形式:法令、措施、条例、计划、方案、规划或项目(2)下达方式:法律、计划、文件、措施(3)我国农业技术政策普遍采用的下达方式:文件(4)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农业技术政策下达方式:法律4、农业技术政策的基本特征:多产业多层次的整体性特征、综合性特征、地域性特征、适用性特征、战略性特征、公益性特征。(识记)5、影响制定农业技术政策的因素:技术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6、制定农业技术政策应遵循的原则(P2

34、19):(1)有利于先进适用技术的采用(2)有利于技术与经济结合,服务于经济发展(3)有利于发挥当地优势(4)有利于目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5)坚持技术政策的严肃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第二节农业技术政策评价的内容和原则(领会)1、农业技术政策评价的主要内容:生产可行性评价(前提条件)、技术先进性评价(重要内容)、经济合理性评价、社会环境条件适应性评价、政策实施后无害性评价。第二节农业技术政策评价的指标体系1、农业技术政策的目标评价指标(6个)(领会)科学决策率、技术政策目标实现度、技术政策目标变动率、农民得益率、人均主要农产品占有量、优质产品率。2、农业技术政策的效果评价指标(12个)年技术进步速度、技术进步对总产值(净产值或国民收入)增长速度的贡献、科技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综合要素生产率、科技成果年平均增长率、科技成果转化率、推广成效率、老动者平均文化程度、科技人员占农民总数比率、科技人员专业对口率、绝对经济效率指标、相对经济效率指标第四节农业技术政策评价的标准与方法1、农业技术政策评价标准:经济标准(如费用最小、消耗资源最少、利润最大等)、非经济标准(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满足农业技术政策评价)、企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