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氧器工作原理(共8页)_第1页
除氧器工作原理(共8页)_第2页
除氧器工作原理(共8页)_第3页
除氧器工作原理(共8页)_第4页
除氧器工作原理(共8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摘 要 除氧器的作用是除去溶于水的含氧,避免锅炉、汽轮机组各系统的金属部件在高温(gown)下发生过度的氧化腐蚀。电厂早期(zoq)使用淋水盘式除氧器,它对进水温度和负荷要求苛刻,其除氧效果较差,淋水盘的小孔易堵塞。后使用喷雾填料式除氧器,其除氧效果(xiogu)比淋水盘式除氧器好,但只能除去水中溶解氧的 80 %90 %。新研制的旋膜式除氧器,进一步强化了传热、传动、传质过程,旋膜式结构保证了“三传”过程的顺利实施,除氧效果较好。关键词 除氧器 除氧效果 传热 传动 传质除氧器功能是:为降低锅炉水中的含氧量,使之达到要求,以保证锅炉、汽轮机组和整个系统的金属部件在高温下不发生过度的氧化腐蚀。

2、国内电厂早期采用淋水盘式除氧器,它对进水温度和负荷要求苛刻,适应能力较差,且淋水盘的小孔易被堵塞。后来很多电厂改用喷雾填料式除氧器。这种除氧器的除氧效果也不理想,溶解氧的合格率一股在 65 %左右。于是,后来又研制出泡沸式和旋膜式除氧器,其中,旋膜式除氧器的除氧效果远高于其他型式的除氧器。各类除氧器的除氧效率如表1所示。1 热除氧原理和条件目前使用的除氧器均采用热除氧法。除氧原理根据享利定律和道尔顿定律,即在定压下,将水加热至饱和状态。如果液面上气相中凝结气体的分压力小于其平衡压力,气体会在不平衡压差(y ch)的作用下由水中离析出来。若及时排出不凝结气体,不断破坏其平衡,保持不平衡压差,气体

3、会不断从水中逸出直至液面上全压力等于水蒸汽压力时,其他气体的分压力趋于0 ,溶于水中的气体全部逸出而除去。因此,热除氧必须具备 2 个条件: (1)快速将水加热到相应压力下饱和温度的传热条件; (2)使气体从水中迅速离析并排走的传动、传质条件,2个条件紧密相连。实践表明:条件(1)较易满足;条件(2)是彻底除氧的关键,也是更新除氧器考虑的主要因素。2 喷雾式除氧器的除氧效果(xiogu)2. 1 喷雾式除氧器的传热(chun r)过程我国目前使用最多的是喷雾式除氧器。在该除氧器中,喷嘴以雾的形式将水喷出,液相雾滴与加热蒸汽接触,因此汽、液相接触面积很大。蒸汽加热雾滴时,属高强度凝结换热,换热系

4、数为 1. 3 1041. 5 104W/ (m2 ) ,瞬间可将雾滴加热到饱和温度。此时雾滴中80 %90 %的溶解气体被离析。2. 2 喷雾式除氧器内动量与质量的传递由于雾滴颗粒小、表面张力大,加之气体在雾滴内、外的不平衡压差变小,使雾滴中的剩余气体逸出受阻,不利于深度除氧。为此,所有喷雾式除氧器的下部都加了1层固体填料层、网栅或淋水盘等,使水再分散成极薄的水膜,减小了表面张力,完成深度除氧。但实际效果往往不理想,如珠江电厂 4 300MW 机组的除氧器,溶解氧的合格率平均在 80 %左右,出水溶氧量波动较大,一般为 1278g/ L ,长期运行对机组危害很大。在喷雾式除氧器中,由于所喷雾

5、滴很小,表面张力大,只能完成初期除氧的任务。残存在雾滴中的少量气体,因不平衡压差很小,虽然雾滴在除氧器的容积空间内不停地运动,但气体分子在雾滴中是相对静止的,只能靠分子扩散的方式渐渐逸出,传动、传质效果差,给深度除氧造成困难.据威尔克提出的非电介质在稀溶液中的扩散关系式,其扩散系数 DAB与水温的关系如图 1 所示。虽然 DAB随 T的升高而增大,但其绝对值很小,如空气在100 的水中,其 DAB为 0. 7 10 - 5cm2/ s。分子扩散通量如(1)式所示:J A = - DABd CAd r(1)式中 J A 扩散(kusn)摩尔通量,kmol/ (m2 s) ;d CA/ d r 摩

6、尔(m r)浓度梯度;CA 扩散组分的摩尔浓度。由于扩散系数 DAB很小,雾滴中空气的浓度梯度d CA/ d r 很小,且越来越小,所以扩散通量小,即通过扩散逸出的气体越来越少。这是影响深度除氧的关键。因此,具有(jyu)较好的传热效果并不是除净溶氧的充分条件。2. 3 喷雾式除氧器的深度除氧层在喷雾除氧器下部往往加 1 层固体填料、网栅或淋水盘作为给水深度除氧的区段,固体填料层可使比表面积(单位(dnwi)体积的表面积)达到 200 m2/ m3左右(zuyu),有利于进一步除氧。喷雾除氧中的深度除氧层起强化传动、传质作用,被除氧的水流经不规则填料层时,处于紊流状态(zhungti),液膜表

7、面不断变换更新,使水中的部分气体分子有机会冲破液膜表面张力而逸出,使给水含氧量不超过7g/ L ,满足超高压机组电厂的除氧指标。3 旋膜式除氧器的除氧效果3. 1 旋膜式除氧器的传热过程旋膜式除氧器由于结构的特点(见图 2) ,除氧效果明显提高。其传热、传质方式与液柱式、雾化式和泡沸式不同。它是将射流、旋转膜和悬挂式泡沸3种传热、传质方式缩化为一体。射流、旋转膜和悬挂式泡沸3种传热、传质方式源于喷射、降膜和泡沸传热、传质方式。不同的是将喷射冷凝扩散管取消;仅利用喷嘴的射流改为飞行冷凝,它不仅具有很大吸热功能,而且有很大的解析能力。将自然降膜改造为强力降膜,增加液膜的更新度,造成液膜沿管壁强力旋

8、转卷吸大量蒸汽,增强传热、传质功能。将相向泡沸改为悬挂式泡沸,提高层中蒸汽流速高时泛点(飞溅) ,并能保持汽(气)体通道,将独立的3 种传热、传质装置缩化为一体,在 1 个单元的部件内完成,具有很高的除氧效率。3. 2 旋膜式除氧器传动、传热、传质的传递过程旋膜式除氧器的除氧效果、稳定性、负荷适应性都比喷雾式除氧器好,且除氧强度大,体积较小。理论分析和运行效果表明:热除氧过程实际上是传动、传热、传质(以下称“三传” ) 3 种过程密切相关的传递过程。如保证了传热条件,传动就是影响传质的主要因素。旋膜除氧器比喷雾和淋水盘式除氧器效率高,主要是其增强了传动、传质的效果。若在旋膜管的中、下部钻有一定

9、数量的切向小孔,部分蒸汽由此喷入,则效果更佳。它能扰动水膜的层流底层,使“三传”递过程进一步强化。从机理看,由于旋膜管能使水形成旋流膜,使流动提前进入紊流状态,水在压力作用下高速旋转向下流动,在垂直于水膜流动方向上面传热、传质主要靠旋涡扰动的混合作用,即紊流扩散。紊流核心的热量与质量传递都很快,越靠近壁面紊流度越小,邻近壁面则基本消失。此时,气体分子主要以分子扩散的方式传质,传递作用弱,因此,传质、传热的阻力产生在靠近壁面的层流底层中。由实验结果,影响传质的主要因素如(2)式所示:KL = f ( u , p , t , DAB , L) (2)式中 KL 传质(chun zh)系数,m/ s

10、 ;L 特性(txng)尺寸;u , t 水膜的流速、密度、动力粘度(zhn d)、温度。可见在定温下定型结构的除氧器中,影响传质系数的主要因素是旋膜的速度和膜中的质量扩散系数 DAB。实质上旋膜除氧就是因为增大了液膜流速,从而使传质系数增大,提高了除氧效果。3. 3 旋膜式除氧器 “三传”过程的数学模型实际上,除氧过程是由3个局部过程组成(z chn),即液相与其界面的对流传质,界面上溶质组分的离析,界面与气相的对流传质。根据传质方程(3) :NA = KL ( CA - CA0) (3)式中 NA 传质(chun zh)摩尔通量,kmol/ (m2 s) ;KL 总传质(chun zh)系

11、数,m/ s ;CA , CA0 在水膜与气相中,不凝结气体的摩尔浓度,kmol/ m3。总传质阻力为 1/ KL ,它包括液相、气相两相中的局部扩散阻力,对于低溶解度的体系,如空气在水中的溶解,它的溶解度系数很小,其值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在这种体系中,传质阻力集中在液相,而气相中的阻力可以忽略不计。显然除去水中溶氧的过程属液相阻力控制体系,强化传质过程必须在减小液相扩散阻力上下功夫。提高液相流速,改变流态是提高液相传质分系数的有效措施和途径。3. 4 旋膜式除氧器的结构与 “三传”的关系旋膜除氧器的结构强化了“三传”效果。在旋膜管中,旋膜速度可高达 3. 03. 5 m/ s。由于离心力的作用

12、,将出现以主流方向为轴的旋速涡流速。由旋膜管中、下部小孔喷入的高速蒸汽,进一步扰动了旋膜,使其迅速过渡到紊流旋涡状态。此时,由于旋涡的卷吸、扰动作用,使旋膜表面不断被内部移来的旋涡更新,旋膜内的任何紊流旋涡都有机会直达液面,取代原来的液体微团在界面的位置。新到达界面上的微团对气相来说,就变成了暴露状态,使得溶于液相中的气体较容易离析出来。由于流速增加,气体分子动能增大,具备了克服液膜表面张力而离析的能力,因而扩散阻力减小。事实上,紊流越强烈,表面更新的置换频率也越快。对给定的紊流度,界面更新的频率 S 是常数。对于随机的界面更新,其传质通量可用(4)式表示:NA = DS ( CA - CA0

13、) (4)只有当界面更新较快时,上述概念才正确,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连续不断地向界面提供新鲜的单元,使液膜中溶剂的气体有更多机会到达液面而离析。将(3)式代入(4)式得:KL = D S (5)该式中的总扩散系数包括了分子扩散系数与紊流质量扩散系数。以上从瞬时微观的角度分析了液膜除氧器中的传动、传热、传质的机理。4 结论(jiln)4. 1 由喷雾除氧改为旋膜除氧,传热的增强不明显。因为在同样出力的条件下,两者都能瞬间将水加热到饱和(boh)温度,其传热能力都很强。4. 2 旋膜除氧器的结构有利于深度除氧。由于溶速高、紊流度大、传动效果强,溶于液膜中的气体分子有较大的动能,增大了克服表面张力(biominzhngl)而逸出的能力;由于旋涡不断地卷吸、扰动,使液膜中任何微团有机会到达液面,有利气体分子的离析;旋膜管是良好的气体通道,有利于逸出气体的排除,因而总传质阻力(zl)减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