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东省招远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年山东省招远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年山东省招远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年山东省招远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年山东省招远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把一条粗金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对这一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B金属

2、线圈内的气体温度升高了C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D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2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而Y不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和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AXYZBXZYCZYXDZXY3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用与代表A、B两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变化B反应前后物质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C反应生成物1个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A2+3B2=2AB34超市出售的“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

3、钠(NaClO),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A+5B+1C+3D-15实验室模拟工业炼铁中,体现了一氧化碳的()A稳定性B氧化性C还原性D酸性6小陈在探究氯化钙的性质,进行图甲所示的实验。 试验后,他向反应后的溶液中逐滴滴加碳酸钠溶液,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甲中实验仪器操作无误B图乙中dm段反应过程中有沉淀产生C图乙中mn段反应过程中有气泡产生D图乙中n 点之后溶液中的溶质有 Na2CO3 和 NaCl7钨是熔点最高的金属,广泛应用于拉制灯丝,有“光明使者”的美誉。我省蕴藏着丰富的钨矿资源冶炼金属钨常用到白钨矿石,其主要成分是钨酸钙(CaWO4),钨酸钙中钨(W)的化

4、合价为A6B+4C+6D+78某硫酸溶液的pH值为3,加入下列一种液体混合后,会使pH小于3的是()A纯净水BpH5的硫酸C氢氧化钠溶液DpH0的硫酸溶液9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能自燃并生成一种红色氧化物。对比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的事实,某同学得出的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自燃的产物不是四氧化三铁B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条件下生成物可能不同C有些物质燃烧时温度不需要达到着火点D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是反应能否发生的因素之一10开封是八朝古都,特产丰富,小吃闻名。下列特产或小吃中富含维生素的是A花生糕B汴梁西瓜C黄焖鱼D炒红薯泥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化学

5、与我们生活、学习息息相关,请用所学化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实验室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其原理是_ ;(2)家用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比使用煤的污染小;(3)人体内缺少微量元素会致病,如缺_(元素名称或符号)会导致贫血。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取50.00g某质量分数浓度的NaOH溶液,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后,再向溶液中逐滴滴入18.25%的盐酸,产生CO2气体的质量(假设反应后CO2完全逸出)与所加的盐酸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保留两位小数)(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l:35.5 )(1)计算原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_(2)求NaOH溶

6、液中通入CO2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及其质量_(保留两位小数)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学好化学能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各种现象,更能合理地解决实际问题。下表列出生活中部分常见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生活中常见问题(1)冰箱、汽车内有异味(2)洗涤油污(3)被蚂蚁、蚊子叮咬解决方法在冰箱、汽车内放活性炭使用洗洁精清洗涂上肥皂水请你用化学知识分别叙述上表中三种解决方法的原理(1)_(2)_(3)_14根据图文回答问题。烹调食物所用燃料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 (填化学式),观察到火焰 呈黄色戒橙色时,需将灶具的空气进风口调_ (填“大”戒“小”)。清蒸鱼富含_(填“油脂”或“蛋白质”。鱼是人体摄入铁

7、元素的 食物来源之一,人体缺铁会引起_。聚乙烯能回收再利用,因为它具有_性。废弃塑料不回收会造成_污染。面料中为“冰蚕丝”的运动服,其主要成分为合成纤维,请利用化学方法鉴别“冰 蚕丝”和羊毛丝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实验室用图所示的装置制取并探究硫化氢气体的性质。发生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实验中收集气体的方法是_;实验中,丙装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丁装置的作用是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反应的实质是_。16化学小组同学在某工厂废水处理池中提取一瓶含有AgNO3、Cu(NO3)2和Al(NO3)3的工业废水样品带回实验室。静置,取上层清液,加入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8、得到滤液甲和滤渣乙。请完成以下探究(不考虑杂质干扰)。滤渣乙是什么?小明认为滤渣乙是银,小东认为滤渣乙是银和铜,小华认为滤渣乙是银、铜和铝,你认为滤渣乙还可能是_。大家经过讨论后,认为小华的猜想错误,理由是_。设计实验探究滤渣乙的成分,请填写下列空白:实验步骤现象结论步骤1:取滤渣乙加入盐酸无气体产生滤渣乙可能是_步骤2:取滤液甲插入打磨过的铁丝无明显现象滤渣乙一定是_(反思交流)通过交流,大家认为此时滤液甲中含有的溶质是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B【解析】A、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蜡烛燃烧产生的热量被金属丝传导出去,致使蜡烛的温度低于着火点,蜡烛熄灭,选项A正确

9、;B、金属丝导热将火焰的热量传递到外面,不是金属线圈内的气体温度升高,选项B错误;C、火焰熄灭是因为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选项C正确;D、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那么金属丝内空气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的时间会延长,蜡烛不会很快熄灭,选项D正确。故选B。点睛: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缺一不可。2、A【解析】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而Y不反应,说明XHY,把Y 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 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说明YAgZ,所以X、Y、Z的活动性为XYZ,观察选项,故选A3、A【解析】本题应从分子的原子构成

10、和反应前后粒子的变化角度入手从模拟图可看出,反应物中共有两种原子,其中每种原子构成一种分子,生成物是一种由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据此逐项分析即可。【详解】A、观察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都有A、B两种原子,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故说法错误; B、反应前后的分子发生了改变,因此化学性质也发生了改变,故说法正确; C、反应后的一个分子由一个A原子和三个B原子构成的,故说法正确; D、反应物的分子分别是由A原子和B原子构成的分子,生成物的分子是由一个A原子和三个B原子构成的,个数比是1:3:2,方程式表示为:A2+3B2=2AB3,故说法正确; 故选项为:A。4、B【解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

11、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已知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O的化合价为-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x+(-2) =0,解得x=+1,故选B。5、C【解析】工业炼铁,体现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故选C。6、D【解析】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选项A不正确。B、由溶液pH 的变化图,dmpH增大,发生的是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dm 断反应过程中有气泡产生,选项B不正确。C、由溶液pH 的变化图,mn pH不变,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反应过程中没有气

12、泡产生,选项C不正确。D、图乙中n 点之后溶液中是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溶质有 Na2CO3 和 NaCl,选项D正确。故选:D。7、C【解析】Ca为+2价,O为-2价,四个氧共-8价。根据整体为零可得W为+6价。8、D【解析】A、硫酸中加入水,酸性减弱,pH升高,故此选项错误。B、pH5的硫酸溶液,能使pH为3溶液的酸性减弱,pH升高,故此选项错误。C、硫酸中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酸性减弱,pH升高,故此选项错误。D、加pH0的硫酸溶,酸性增强,pH变小,故此选项正确。故选:D。9、C【解析】A、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自燃生成一种红色氧化物,四氧化三铁是黑色的固体,纳米铁粉在空气

13、中自燃的产物不是四氧化三铁,正确;B、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能自燃生成氧化铁,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条件下生成物可能不同,正确;C、物质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错误;D、根据“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能自燃并生成一种红色氧化物。对比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的事实”可知,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是反应能否发生的因素之一,正确。故选C。10、B【解析】A、花生糕中富含糖类、蛋白质。A错误;B、西瓜中富含维生素。B正确;C、鱼肉中富含蛋白质。C错误;D、炒红薯泥中富含油脂与糖类。D错误。故选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隔绝氧气(或空气) CH4 铁(或

14、Fe) 【解析】(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需要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物质有可燃性、温度达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充分接触;灭火时只需要破坏一个条件即可。实验室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其原理是隔绝氧气(或空气);(2)家用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不会产生二氧化氮或二氧化硫,比使用煤的污染小;(3)人体内缺少微量元素会致病,如缺铁(或Fe)会导致贫血。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20.00% 溶质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6.63g、10.50g 【解析】(1)由图像可知,反应结束时消耗的盐酸为50.0g,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设原NaOH

15、溶液的溶质的质量为x,则由原子守恒可得 : ,解得x10g,则原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答:原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0.00%;(2)由图像可知产生二氧化碳消耗的盐酸的质量大于没有产生二氧化碳消耗的盐酸的质量,所以溶液中溶质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设:它们的质量分别为x、y,生成的碳酸氢钠为z,则 x6.63g; z5.25g; y=15.75g,原溶液中碳酸氢钠的质量=15.75g-5.25g=10.5g。答:NaOH溶液中通入CO2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质量分别为6.63g、10.50g。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洗洁

16、精对油污起到了乳化作用酸碱中和反应【解析】(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冰箱、汽车中的异味;(2)洗洁精中含有乳化剂,对油污起到了乳化作用,所以餐具上的油污可用洗洁精来洗掉,这是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3)蚂蚁、蚊子的毒液显酸性,而肥皂水显碱性,肥皂水能中和毒液中的酸性物质,起到了缓解症状的目的。14、CH4 大 蛋白质 贫血 热塑 白色 取样品灼烧,若有烧焦羽毛气味为羊毛丝,无烧焦味为冰蚕丝。 【解析】(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为:CH4;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是由于燃气燃烧不充分造成的,此时可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以利于燃气充分燃烧;(2)清蒸鱼富含蛋白质,鱼是人体摄入铁元素的食物

17、来源之一,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3)聚乙烯能制成薄膜,因为它具有热塑性,废弃塑料不回收会造成白色污染。(4)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后有烧焦羽毛的味道,所以鉴别“冰 蚕丝”和羊毛丝的方法取样品灼烧,若有烧焦羽毛气味的为羊毛丝,无烧焦羽毛味的为冰蚕丝。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FeS+H2SO4FeSO4+H2S 向上排空气法 紫色变红色 吸收硫化氢气体,防止污染 H2S+2NaOHNa2S+2H2O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分子 【解析】发生装置中硫化亚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和硫化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S+H2SO4FeSO4+H2S;实验中收集气体的方法

18、是:向上排空气法;硫化氢溶于水形成的氢硫酸,氢硫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实验中,丙装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紫色变红色;丁装置的作用是:吸收硫化氢气体,防止污染;硫化氢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2NaOHNa2S+2H2O;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分子。16、银、铜和锌 锌的活动性比铝弱,锌不会与硝酸铝发生反应 银或银和铜 银和铜 Al(NO3)3、Zn(NO3)2 【解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锌比银和铜活泼,锌没有铝活泼,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会将酸中的氢置换出来,碱会与铜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详解】做出猜想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锌比银和铜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