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山西省工业(gngy)生产力布局和承接产业转移指导目录(2013年本) 2013年12月 目 录前 言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376003118 第一章 山西省工业(gngy)生产力布局1 HYPERLINK l _Toc376003119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fzhn)目标 PAGEREF _Toc376003119 h 1 HYPERLINK l _Toc376003123 二、山西省工业产业基础和比较(bjio)优势 PAGEREF _Toc376003123 h 3 HYPERLINK l _Toc376003124 (一)产业基础
2、PAGEREF _Toc376003124 h 3 HYPERLINK l _Toc376003125 (二)比较优势 PAGEREF _Toc376003125 h 3 HYPERLINK l _Toc376003130 三、山西省产业转移思路及总体布局 PAGEREF _Toc376003130 h 5 HYPERLINK l _Toc376003131 (一)一核(产业布局核心圈) PAGEREF _Toc376003131 h 5 HYPERLINK l _Toc376003132 (二)三圈(产业转移圈层形态) PAGEREF _Toc376003132 h 5 HYPERLINK
3、l _Toc376003133 (三)五群(产业转移空间具体形态) PAGEREF _Toc376003133 h 6 HYPERLINK l _Toc376003134 四、山西省承接产业发展方向及规划布局 PAGEREF _Toc376003134 h 9 HYPERLINK l _Toc376003145 第二章 山西省优先承接发展的产业 PAGEREF _Toc376003145 h 20 HYPERLINK l _Toc376003146 一、现代煤化工 PAGEREF _Toc376003146 h 20 HYPERLINK l _Toc376003147 二、装备制造 PAGER
4、EF _Toc376003147 h 20 HYPERLINK l _Toc376003148 三、新材料 PAGEREF _Toc376003148 h 22 HYPERLINK l _Toc376003149 四、特色食品 PAGEREF _Toc376003149 h 22 HYPERLINK l _Toc376003150 五、新能源 PAGEREF _Toc376003150 h 23 HYPERLINK l _Toc376003151 六、节能环保 PAGEREF _Toc376003151 h 23 HYPERLINK l _Toc376003152 七、医药 PAGEREF _
5、Toc376003152 h 23 HYPERLINK l _Toc376003153 八、电子信息 PAGEREF _Toc376003153 h 24 HYPERLINK l _Toc376003154 九、钢铁 PAGEREF _Toc376003154 h 25 HYPERLINK l _Toc376003155 十、有色金属 PAGEREF _Toc376003155 h 25 HYPERLINK l _Toc376003156 十一、轻工 PAGEREF _Toc376003156 h 25 HYPERLINK l _Toc376003157 十二、建材 PAGEREF _Toc3
6、76003157 h 26 HYPERLINK l _Toc376003158 十三、纺织 PAGEREF _Toc376003158 h 27 HYPERLINK l _Toc376003159 十四、生产性服务业 PAGEREF _Toc376003159 h 27 HYPERLINK l _Toc376003160 第三章 山西省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 PAGEREF _Toc376003160 h 28前 言近年来,国家加大区域协调发展布局的力度(ld),各地区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工业在地域空间上的分布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新一轮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正在加速,山西省面临着产业结构
7、升级和产业布局优化的机遇与挑战。为促进山西省工业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顺利推进,合理规划全省工业产业转移区域布局,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全面提升,山西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牵头制定了山西省工业生产力布局和承接产业转移指导目录(2013年本)(以下简称指导目录)。指导目录适用范围是山西省全境,是指导全省今后一个时期工业承接产业转移和区域布局的行动纲领和编制(binzh)相关专项规划的依据。指导目录提出优先承接发展的产业,目的是强化政策对于资金、技术、土地等生产要素流向的导向作用,引导各市和有关部门(bmn)有序承接产业转移。指导目录多数条目未明确提出工艺、规
8、模等建设条件,在项目建设手续办理中,须按照现行产业政策的规定执行。山西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将根据产业发展态势以及承接产业转移工作需要,适时对指导目录进行修订调整。第一章 山西省工业(gngy)生产力布局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产业转移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政策措施,以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为抓手(zhu shu),大力推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省委、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产业转移,一是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研究起草中部崛起战略政策,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43号)精神,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起草贯彻实施意见(y jin);二是进一
9、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国发201028号)和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转移指导目录(2012年本),研究细化山西省承接产业转移指导目录和落实措施,推动山西省承接产业转移工作;三是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设立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批复(发改地区20121341号),大力推进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在新形势下,大力推进山西省工业生产力合理布局和承接产业转移工作,既是山西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全面提高山西经济综合实力,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需要。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全省主体功
10、能区规划为基础,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借鉴国内外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转移发展经验,从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的现状和趋势出发,遵循产业转移和区域布局的一般规律,推动制度创新,坚持“市场运作、政府引导、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方针,坚持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相结合,着力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推动山西有序承接产业转移,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山西转型跨越发展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二)基本(jbn)原则市场主导(zhdo)与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发展的主体;政府在政策、体制、机制等方面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hunjng),为产
11、业发展建立良好的服务平台。有序转移与集聚发展:按照资源优势、发展重点、重大项目、创新载体、延伸潜力的要求,优化区域布局,充分利用中心城市和工业园区的产业基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要素配置,强化专业分工,拓展产业链条,形成资源集约利用、创新成果共享的产业集聚效应。分类指导与重点推进:从各市(县)实际情况出发,立足比较优势,合理确定产业承接发展重点,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引导产业集聚,推动重点地区加快发展。环保优先与持续发展:坚持节能环保,严格行业准入;加强生态建设,注重环境保护,强化污染防治,严禁污染产业和落后生产能力转入;产业政策规定的限制、淘汰类产业不得转入。发展循环
12、经济,推进节能减排,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高产业承载能力。以人为本与改善民生:把承接产业转移与保障改善民生相结合,以承接促发展,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人民群众共享承接产业转移带来的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繁荣和稳定。(三)发展目标优化各地产业和园区的总体布局,推动产业有序转移、集聚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带动城市群发展,形成以太原市为核心,辐射其余10个地级市,错位发展、资源互补、产业关联、梯度发展、点线面相结合的“一核三圈五群”网络状分布的多层次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建成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山西产业竞争力。到2020年,全省产业转移继续朝着深度化、高级化、全面化发展,园区发
13、展与城市化进程相结合,科学合理的区域产业布局基本形成。全省涌现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增长极,大型产业转移工业园作为宜工、宜商、宜居、宜创业、宜创新的城市新区,成为拉动山西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后发地区跃上“跨越加速”的发展快车道,省内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二、山西省工业(gngy)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一)产业(chny)基础山西(shn x)地处黄河以东,太行山以西,简称“晋”。基本地形是中间为盆地,东西两侧为山,被人们称为“表里山河”。全省东西宽约290公里,南北长约550公里,总面积15.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610万人,辖11个地级市、119个县(市、区)。丰富的煤炭资源是山西省的宝贵
14、财富和重要“基因”,全省依托煤炭资源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近年来,山西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制定实施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加快推进煤炭、焦化、冶金、电力等行业整合重组和技术改造,探索构建和谐煤电关系,推动煤焦、煤化工、煤机一体化发展,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明显提升。经过近几年的煤炭资源整合,山西发挥自身煤炭能源的特长,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比较明显的煤炭及煤化工产业的优势地位。目前,全省煤炭、焦炭、电力、冶金等传统产业竞争优势明显,装备制造、有色金属、化工(包括煤化工)、医药、建材等产业基础良好,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型产业发展势头迅猛,物流商贸、旅游、文化、农产品加工等
15、产业发展前景广阔。这些为山西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拓展产业新空间提供了良好的工业基础。(二)比较优势1、区位优势山西处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内陆经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中部地带,往东越太行山至华北经济重心京、津、唐地区和华北大平原,距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较近,并以其强大的能源和原材料优势支援着东部的发展;山西背负我国大西北,是现代科技、文化、信息、管理等软件资源和商品物质传向西北的枢纽和支撑大西北开发地区的重要后盾,在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总体发展战略中,山西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不可取代的。山西交通十分便利,目前已形成沟通南北、连接东西的公路、铁路、航空立体交通运输网络,成为(chngwi)华
16、北乃至全国的重要交通枢纽,2012年全省铁路(til)营业里程已达3774km,公路(gngl)通车里程13.78万km,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5000 km,与北京、河北、内蒙古、陕西等周边省份实现互联互通,从省城太原到各市实现了3小时通达;全省有4个机场投入运营,其中太原武宿国际机场已成为对外开放的重要通商口岸。2、矿产资源优势山西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在世界上已利用的150多种矿产中,山西已发现114种,其中58种已有探明储量,占全国有探明储量矿种的39.2%,煤炭、铝土矿、铁矿、铀矿、金矿、石膏、石灰石、硫铁矿、耐火粘土(含高铝粘土)、芒硝及镁盐(白钠镁矾)等矿产在山西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
17、位。与全国同类矿产相比,煤炭、铝矾土、沸石、玻璃用砂岩、镁盐、珍珠岩、富钾岩石、玻璃用灰岩与石英岩、铁矿、水泥用砂岩、石墨、芒硝、花岗岩、水泥粘土磷矿、膨润土、石棉、长石、硫铁矿、石膏、水泥石灰岩、油页岩等30余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15位。特别是煤炭、铝土矿物的丰富程度在全国独占鳌头。山西矿产资源主要有以下特点及优势:一是矿产分布广泛,多数矿种层位控制明显;二是重要矿产分布集中性突出;三是矿石类型较全;四是地质条件简单,开采条件较好。3、市场优势山西相对西部省市有较高的消费能力,发展水平高于西部大部省市。2012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06.8亿元,同比增长15.5%,比全国平均增幅高1.2
18、个百分点,市场购买力不断增长,市场饱和程度远低于沿海地区。山西的市场优势还在于,与西部相比,其人口密度和经济密度高。较高的人口密度和经济密度,使得在有效的服务范围内能形成更大的生产能力,从而获得规模经济。4、成本(chngbn)优势山西投资综合成本优势比较明显。山西生产、投资的综合成本较低,电费、水费、地价、劳动力价格等均低于沿海地区。从工业综合效益指数的构成项看,成本费用利润率位次(wi c)在中部地区排名靠前。随着矿山土地复垦及生态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后,有生产力的土地面积不断扩大,能够有效缓解工业发展的土地掣肘。三、山西省产业转移(zhuny)思路及空间布局山西产业转移空间走
19、向要按照点(主要城市与产业园区)、线(铁路、公路等重要交通轴线)、面(块状经济)的空间格局来展开,以太原核心区为中心,通过“三圈”扩散,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在全省形成五个各具特色、相互补充、具有明显集聚效应的块状经济新格局。(一)一核(产业布局核心圈)“一核”即指太原核心区,包括太原市区、晋中市榆次区及娄烦、古交、阳曲、清徐,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太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太原民营经济园区、太原不锈钢产业园区。太原核心区要发挥省会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成为山西产业布局核心圈层,山西经济转型发展的强大引擎和综合配套改革的先行区,中部崛起新的增长极和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地位的重点发展区。(二)三圈(产业转移
20、圈层形态)“三圈”是指山西承接产业转移扩散落点时遵循的三个梯度序列。图1.1 山西省工业产业(chny)转移圈层形态第一圈层是太原核心区。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高新技术(o xn j sh)、文化、会展、商务、金融等新型产业及生产性服务业。坚持走“新型化、高端化、园区化、集群化、循环(xnhun)化、绿色化、信息化”的路子,通过打造世界一流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不锈钢和镁铝合金为主的新材料产业集群”、全国一流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构建一流的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太原核心区要发挥对全省产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把传统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或生产环节转移到其他地区。通过引进更高级的产业形
21、态,加大对高附加值产业和产业链高端环节的支持力度,逐步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第二圈层是太原边缘层,呈现“指状”生长的空间结构,以核心区为节点,通过多条发展轴线沿交通干线向外伸展,伸展的方向包括吕梁、晋中、阳泉、忻州等地,该圈层距离太原核心区的通车距离2小时以内,主要承接对区位及交通运输条件要求比较高,且对太原核心区的主导产业具有粘合效应的配套产业(产品)。第三圈层是延伸拓展层,是山西省内围绕太原核心区24小时交通圈,处于第二圈层外围的区域,包括大同、朔州、临汾、运城、长治、晋城等地。该圈层要结合各地自身工业基础与优势,产业发展方向要与区域发展定位、主体功能区规划及本地工业规划进行有效衔接。(三)
22、五群(产业转移空间具体形态)“五群”是指通过全省工业生产力规划布局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推进,形成五个主要经济块状地带的工业产业布局。一是太原核心区。太原地区是国家“十二五”大气污染防治规划的重点控制区,在太原地区产业布局中,应将重污染环节逐步转移,减轻对太原市的环境影响。发展方向是成为探索科学发展模式试验区,深化改革先行区,扩大开放的重要国际门户,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重点布局建设:太原不锈钢深加工基地(太钢在太原现有厂区内不再增加焦化、炼铁、粗钢产能,重点发展不锈钢无缝管、精密带钢、取向硅钢、高等级光亮板、高铁专用钢材等);太原煤机成套装备产业基地(大力发展煤炭深加
23、工成套设备、大功率电牵引采煤机、掘进机等煤矿井下综采综掘设备;大力推进大型矿井成套综合采煤设备和液化、气化成套设备的开发;大力发展煤矿瓦斯报警器、瓦斯传感器、煤矿用监测监控系统等煤矿安全设备等);太原铁路装备产业基地;太原载重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太原新能源产业集群(重点发展光伏产业及其关键设备,推动风电(fn din)产业成套化);太原医药产业集群;太原食醋产业集群;晋中纺机生产基地;晋中液压元件生产基地;晋中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二是中部块,包括晋中、吕梁、阳泉、忻州等区域。发展思路是利用贴近太原的区位(q wi)优势和交通优势,融入太原核心区,发展配套工业,实现“中部(zhn b)
24、崛起”。重点布局建设:吕梁焦化生产基地(重点扶持特大型焦炉和特大型焦化企业,重点发展焦化产业、煤化工产业等);吕梁钢铁基地;吕梁新型材料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玻璃、水泥、粉煤灰、煤矸石综合利用、耐火材料、阻燃材料等);吕梁铝产业集群(发展形成铝矾土氧化铝电解铝铝材产业链);吕梁酒生产基地(重点发展白酒、文化旅游等产业);吕梁食品产业集群(重点发展特色食品产业);交城、文水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轨道交通配件、新能源装备、环保设备制造等);文水、岚县、交口铸造集群;祁县玻璃器皿产业集群;平遥、太谷铸造产业集群;阳泉铝产业基地(发展形成铝矾土氧化铝电解铝铝材产业链);阳泉耐
25、火材料产业基地(高档耐火材料制品和优质不定型耐火材料制品);阳泉电力产业基地;阳泉煤化工产业集群(发展形成煤化工产业链、乙炔化工产业链,发展精细化工产业);阳泉煤机装备制造基地;忻州铝产业集群(发展形成铝矾土氧化铝电解铝铝材产业链);忻州镁产业基地(镁合金及镁合金压铸件);定襄锻造产业集群;原平煤机产业集群(井下综采设备、皮带运输机械系列产品、井下移动变电站、密封件、液压支柱等);忻州特色食品产业集群。三是东南部块,包括长治、晋城两市。发展思路是打造外向型经济,成为出口(ch ku)加工区,推进钢铁企业整合重组。重点(zhngdin)布局建设:长治焦化产业基地;长治钢铁产业基地;长治镁产业基地
26、;长治食品产业集群;晋城电力产业基地(瓦斯、煤层气发电);晋城丝麻纺织产业基地;晋城铸造产业基地;晋东南煤化工产业基地;晋东南煤制油生产基地(以晋煤集团和潞安集团煤制油项目为依托,建设百万吨级煤制油生产基地);晋东南塑料产业基地;晋东南医药产业集群。图1.2 山西省承接(chngji)产业转移空间布局四是南部块,包括临汾、运城两市。发展思路是打造生态经济走廊,建设新型精细化工基地,跨区域合作打造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加强与中西部其他省份的协作发展,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重点布局建设:临汾钢铁产业基地(重点发展不锈钢材、优质板材、装备(zhungbi)制造用材、高强度高性能建筑用材
27、等);临汾焦化产业基地;临汾电力产业基地;临汾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推进煤机装备、机电设备、LED产业的发展,形成一个煤机生产集中区、两个汽车零配件生产集中区、五个铸造生产集中区及环保设备、轻工产品、新型电子产品的生产集中区);洪洞现代煤化工产业基地(以山西焦化和三维集团为依托(ytu)发展焦炉煤气经甲醇制烯烃,大型煤焦油、粗苯深加工的特色炼焦化产品深加工基地);侯马医药产业集群;运城铝产业基地(发展形成氧化铝电解铝铝材产业链);运城镁产业基地(特种镁合金及镁制品深加工);运城装备制造业基地(重卡整车、新能源汽车、汽车零部件、风力发电机、大功率牵引电机、专用机械设备等);运城焦化(jiohu)产业
28、基地;运城化工产业集群(无机盐、日用化工、煤化工、化肥、炭黑等);运城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运城医药产业集群。五是北部块,包括大同、朔州等区域。发展思路是生态修复治理,建设生态产业,实现“绿色赶超转型”。重点布局建设:日用陶瓷产业基地;大同电力产业基地;大同装备制造业基地;大同煤化工产业基地(重点发展煤制天然气、煤经甲醇制烯烃、TDI、氯丁橡胶、页岩油、活性炭等);大同医药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原料药、抗生素药、中草药制剂和保健食品等);朔州乳制品产业基地;朔州电力产业基地;朔州特色食品产业集群。四、山西省承接产业发展方向及规划布局(一)现代煤化工依托煤炭资源禀赋,以现有煤化工产业为基础,综合考
29、虑煤炭资源、水资源、环境容量、交通运输等支撑条件,在晋东南、晋中、晋北规划建设各具特色的三大现代煤化工产业基地,培育壮大15个具有鲜明循环经济特色的煤化工精品园区。晋东南基地:以潞安集团、晋煤集团、兰花科创等企业为依托,重点建设晋城巴公、高平西部、北留周村、阳城(yn chn)芹池现代煤化工园区、襄垣王桥循环经济园区,利用丰富的无烟煤资源,高硫、高灰、高灰熔点劣质煤和煤层气资源重点发展化肥、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醇醚燃料等产业,打造国内最具竞争力的化肥、液体清洁能源和化工新材料特色煤化工示范基地。晋中基地:以阳煤集团、山西焦煤、山西宏特等企业为依托,重点建设潞城店上、介休义安、交城夏家
30、营、汾阳三泉、孝义梧桐、洪洞赵城、太原清徐化工园区,发展焦炉煤气制甲醇、煤焦油加工、苯加工、乙炔化工等产业,打造国内最大的焦化深加工和化工新材料(cilio)特色基地。晋北基地:以同煤集团、中海油、蓝星化工等企业为依托,重点建设阳高龙泉(ln qun)化工新材料园区和同煤集团煤化工循环经济园区,发展煤制甲醇及深加工、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等产业,加快晋北气体清洁能源和化工新材料特色煤化工基地建设步伐。图1.3 山西省煤化工产业布局(二)装备(zhungbi)制造重点发展煤炭机械、汽车工业、铁路装备、重型机械、新能源和节能环保装备等优势装备制造产业,统筹发展电子信息装备、纺织机械、液压元器件、农业
31、机械等传统装备制造行业,培育在全国具有一定(ydng)影响力的铸件产业集群、锻件产业集群、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铝镁合金压铸件及深加工产业集群、磁性材料及深加工产业集群。图1.4 山西省装备(zhungbi)制造(zhzo)产业布局(三)新材料(cilio)围绕特殊钢及深加工、镁合金及深加工、LED基片外延片芯片封装组件、太阳能薄膜(晶硅)切片组件、高性能钕铁硼及深加工、劣质煤甲醇烯烃工程塑料、粉煤灰白炭黑(氧化铝)、煤焦油针状焦超高功率电极、焦化苯及深加工、矿渣(炉渣、粉煤灰)新型干法水泥(新型墙体材料)等10条产业链条,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图1.5 山西省新材料(cilio)产业布局(bj)
32、(四)特色(ts)食品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特色食品资源优势,食品工业将布局建设以汾阳、太原为中心的白酒生产基地;以清徐、榆次为中心的食醋制造基地;以雁门关生态畜牧区为中心的乳制品加工基地;以东西两山小杂粮资源为依托的小杂粮加工基地;以平遥、长治、永济、文水及清徐为中心的肉类加工基地;以晋北和东西两山特色油料资源为依托的特色食用油加工基地;以吕梁、运城、太原为中心的干鲜果蔬加工基地;以运城和东西两山果蔬资源为依托的饮料制造基地以及以忻州、长治为中心的淀粉制品加工基地。图1.6 山西省特色(ts)食品产业布局(五)新能源以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和煤层气、焦炉煤气、煤基合成油等传统(ch
33、untng)能源新型化为主线,围绕煤层气开采储运(ch yn)新能源汽车、工业和居民消费制造业、服务业;煤炭开采煤制气生产储运新能源汽车、工业和居民消费制造业、服务业;煤炭开采煤制油制造业、服务业;石英砂开采多晶硅生产太阳能电池制造太阳能电站服务业;风机制造风电站服务业五大产业链,依靠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全力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使之成为山西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新型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支撑产业。图1.7 山西省新能源产业布局(六)医药(yyo)依托大同、太原、晋中、运城、晋东南、侯马六大医药产业园区,加强公用工程、交通运输、环保治理(zhl)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聚集医药企业和重点项目,形成六大特色医
34、药产业集群。大同医药产业集群:以发展化学原料药、制剂和促进中药现代化为重点,打造全国最具优势的化学原料药制造(zhzo)基地。太原医药产业集群:以发展生物医药、化学原料药及现代医药物流为重点,巩固太原医药产业集群仿创非专利药、化学原料药和现代医药物流的特色优势地位。晋中医药产业集群:以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中成药和非专利药仿创为重点,着力做大传统经典国药(guyo)品牌。运城医药产业集群:以中药现代化和新药开发为重点(zhngdin),着力打造中药现代化和新药开发品牌,参与国际竞争,着力打造华北最大的注射剂生产基地。晋东南医药产业集群:以现代中药、生物医药和化学原料药为重点,形成全省生物医药和创新
35、药物(yow)基地。侯马医药产业集群:以中药现代化和医药物流配送中心建设为重点,打造新的晋药品牌,形成规范化中药材种植和中成药生产基地。图1.8 山西省医药产业布局(七)钢铁(gngti)以兼并(jinbng)重组、淘汰落后(lu hu)、产能置换、升级改造为基本路径,提高产业集中度并优化产业布局。依托太钢、首钢长钢、海鑫钢铁、立恒钢铁、中阳钢铁等现有大型优势企业,形成太原、长治、运城、临汾、吕梁五大生产基地,重点推进太原不锈钢深加工园区建设。图1.9 山西省钢铁产业布局(八)有色金属依托资源、能源优势及现有产业基础,重点发展铝镁铜三大主导品种,围绕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包装、印刷、建筑装饰、电
36、子家电、军工、新材料等八大领域,发展高精铝板带箔、铝合金压铸件以及管、棒、型、线等六大系列产品,镁合金深加工领域重点发展镁合金汽车、摩托车、高速列车零部件,飞机起落架零部件等产品。以大型骨干企业为主体,联合重组周边企业,推进基地建设。铝基地(jd):依托中铝山西分公司、中电投山西铝业、阳泉兆丰铝业等企业建设运城、原平、兴县、阳泉四个氧化铝生产基地,依托氧化铝基地建设太原、运城、阳泉、原平四个电解铝及铝材加工产业园区。镁基地:依托(ytu)太原同翔镁业、富士康科技集团、广灵精华镁业、运城银光镁业等企业建设太原、运城镁及镁合金深加工生产基地。铜基地(jd):依托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建设中条山铜产业基
37、地。图1.10 山西省有色金属(yus jnsh)产业布局(九)轻工着力打造形成日用玻璃、日用陶瓷两大中国北方生产基地;建设造纸、塑料制品两大产业集群;培育形成室内装饰产业新的增长点,树品牌、拓市场(shchng),全面提升轻工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全省轻工业绿色转型发展。图1.11 山西省轻工产业布局(十)建材(jin ci)由原材料制造业为主向加工制品业为主转变,延伸产业链,积极探索低碳、减排发展模式,进一步推动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绿色建材以及为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配套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制品,推进新型墙体材料、耐火材料、煤系高岭土等优势特色产业规模化,置换落后生产能力,加快产业结
38、构调整,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实力,推动全省建材行业绿色转型发展。图1.12 山西省建材(jin ci)产业布局第二章 山西省优先(yuxin)承接发展的产业 一、现代(xindi)煤化工1.利用(lyng)高硫、高灰、高灰熔点的“三高”劣质煤制合成油2.利用高硫、高灰、高灰熔点煤制天然气3.焦炉煤气制甲醇,并延伸甲醇制烯烃、甲醇制汽油(MTG)和焦炉煤气制天然气4.煤焦油产品清洁高效利用及精深加工5.基础氮、磷、钾复合肥,专用肥,掺混肥,缓释肥和测土配方专业肥等6.甲醇及衍生物7.高附加值耗碱、耗氯产品,精细化、专用化PVC产品8.煤制乙二醇9、精细无机盐及高端日用化工产品二、装
39、备制造1.煤机制造:大型电牵引采煤机、薄煤层采煤机、超重型岩巷掘进机、大型露天矿用挖掘设备等。2.汽车制造:重型汽车、专用汽车;甲醇燃料汽车、煤层气燃料汽车、二甲醚燃料汽车、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中、高级轿车和集装箱、厢式、冷藏、散装、液罐、城市配送等专用运输车辆;机械清扫、喷雾、冲洗等专用车辆;重型汽车变速箱、柴油发电机、涡轮增压器、车桥、离合器、变速器同步器锥环、扭杆、缸体缸盖、汽车前轴、后轴、后桥、制动鼓、制动盘、轮毂、离合器、悬挂零部件、曲轴、汽车安全气囊等零部件。3.轨道交通装备:铁路电力及内燃机车、铁路货车;接触网检测车、轨道检测车等铁路工程机械车辆;动车组车轴、车轮、齿轮箱、轴箱
40、、制动盘、轮对总成;直流电动机、交流牵引电动机、机车和动车组交流传动牵引系统;盾构机等4.重型机械装备(zhungbi):大型冶金铸造起重机、高品质中小起重机、大型锻压成套设备(chn to sh bi)、大型非标特种成套设备、管轧成套(chng to)设备等。5.新能源装备:风力发电机、增速器、主轴、叶片、塔架、法兰等关键部件;2.5MW以上的风电成套机组;核电环吊、核岛用装卸料机、核电常规锻件;1000KW以上的燃气发电机组、垃圾焚烧发电成套设备、变压器、高压电抗器、输电线路、低端换流变压器等智能输变电设备。6.煤层气装备:千米定向钻机、新型抽气设备、随采随抽瓦斯抽采等7.节能环保装备:余
41、热发电成套设备;高炉炉顶余压发电设备;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用洁净煤大型电站锅炉,煤粉锅炉;脱硫脱硝除尘设备,污水处理设备,汽车尾气净化及污染治理设备;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设备;环境保护在线监测仪器。8.资源循环利用装备。9.电子信息装备:光伏电池生产设备;钕铁硼专用生产设备;电子工业模具制造。10.纺织机械:10万转以上的转杯纺纱机、350钳次以上的精梳机、倍捻机、400转数以上的剑杆织机、喷气织机等棉纺机械设备;化纤纺机设备;特种纤维纺机设备。11.液压元器件:高性能液压泵、液压锤、内啮合齿轮泵、大口径油泵、叶片泵、转向助力泵、高压大流量齿轮泵;工程多路阀、柱塞泵、伺服比例阀、电液转向泵。1
42、2.农业机械:农产品精深加工成套设备;灌溉设备;沼气除料设备;农村安全饮水净化设备。13.铸造:重型机械配套铸件、煤矿机械配套铸件、水电和石化用阀门及船用不锈钢铸件、铁道装备配套铸件及配件、风电铸件等产品;发动机缸体、缸盖,汽车制动鼓、轮毂、刹车盘、变速器壳体、汽车车桥等汽车铸件;城市建设精密铸管、井盖、配套井筒,大口径城市地下供水和排水球墨铸管及管件,各种落水和排水系列球墨铸管及管件;发电机气缸体铸件、液压铸件及配件、纺机配套铸件及配件、减速器、柴油机体、机床配件等产品;汽车、摩托车、航空航天、军工等领域用铝镁合金铸件产品。14.锻造:大型不锈钢锻件、耐高压锻件、轧辊等优质锻件;加氢、化工、
43、核电等装置所需重型容器(rngq)锻件;重型汽车前轴、大马力发动机曲轴;石油阀体;不锈钢法兰盘、精密环件、不锈钢管件。三、新材料(cilio)1.特种钢:应用于石化、运输(ynsh)、核电、能源、重型装备制造等领域的不锈钢新品种2.高性能镁铝合金:为航空、航天、汽车、IT等产业配套的镁合金深加工高端产品;汽车镁合金压铸件3.高纯度多晶硅制备、硅锭/硅片、电池片、组件封装4.太阳能电池 5.高性能钕铁硼磁材:高温超导磁悬浮轨道磁钢、核磁共振磁钢、空调压缩电机磁钢、风电电机磁钢;磁力机械(磁力泵、磁性阀);电子通讯器件;微特电机6.替代低档材质的高档耐火材料、不定型耐火材料7.陶瓷材料:电子技术、
44、大规模集成技术电路需要的压电、铁电和磁性陶瓷;电子计算机记忆系统需要的方形磁滞回线的铁磁体陶瓷;高速硬盘转动系统需要的陶瓷轴承;火箭和导弹发射中的鼻锥和透波陶瓷天线罩;磁流体发电机需要的瓷电极材料;高温燃料电池、高能量蓄电池需要的陶瓷块离子导体隔膜材料等8.新型化工材料:超高分子量聚乙烯、PVC糊树脂、高吸水性树脂、电子/电器用环氧树脂等;功能性膜材料、高端胶粘剂、高端改性塑料等9.新型建筑材料10.高性能新型纤维材料11.纳米材料12.其他新型材料四、特色(ts)食品1.果酒、特色(ts)黄酒、传统保健酒2.醋饮料及醋延伸产业(chny)及产品3.畜、禽、蛋深加工4.巴氏液态奶、发酵乳饮料5
45、.特色果蔬汁、植物蛋白饮料6.玉米、薯类等淀粉深加工7.保健食品、方便食品、焙烤食品8.小杂粮加工9.胡麻油、葵花籽油、玉米油等特色食用油;核桃油、沙棘油、翅果油等小品种食用植物油10.红枣、核桃、山楂等特色果蔬加工,苹果、芦笋等优势资源的深加工五、新能源1.煤层气综合利用2.煤炭清洁利用3.焦炉煤气利用4.煤基新能源清洁利用技术研发平台建设5.风电6.太阳能发电7.生物质能8.垃圾发电六、节能环保1.高效节能产品:高效节能水泵、高效节能风机、高效节能变压器、半导体照明产品、光伏产品及电池产品、高效节能建筑材料等2.先进适用节能技术:“三废”混燃余热回收技术、涡轮机技术、汽轮机汽封改造技术、辊
46、压机粉磨系统节能技术等3.节能、环保装备制造:电动汽车、乏风发电装备、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装备、高效节能锅炉、高效节能电机、低温余热发电装备、煤层气发电装备等4.固废综合利用(znghlyng)七、医药(yyo)1.中药材及中成药:山西省道地、大宗中药材及中药材品种(pnzhng)提取物标准、道地药材超微粉工艺、中草药及其有效生物活性成分的技术开发;中药饮片传统炮制经验继承及炮制工艺与设备;中药指纹图谱、标准物质测定等共性关键技术;防治重大疾病与常见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成药品种2.化学药和制剂:化学原料药生产新工艺、新技术,如膜分离、手性合成、新型结晶、生物转化等原料药新技术,运用基因工程
47、、细胞工程技术构建新菌种或改造抗生素、维生素、氨基酸等产品的生产菌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及国内首次开发药物;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利到期新药品种;缓释、控释、透皮贴剂等新剂型药物;新制剂规模化生产关键技术,如微囊技术、包合化技术、包衣技术、渗透泵技术、定位释放技术;治疗心脑血管病、抗肝炎药物、抗恶性肿瘤药物、神经精神疾病治疗药物、老年性疾病防治药物等;疗效突出的新型化学合成药物、新型抗生素药物3.生物医药:生物新型剂型及一药多剂型产品;口腔黏膜给药、吸入给药、鼻腔给药、透皮控释制剂产品;抗肿瘤、肝炎、流感、血吸虫病等疫苗、基因工程新型疫苗;应用微生物转化法与酶固定化技术发展氨基酸工业和开发甾体激素;
48、血液制品及利用基因工程开发血液替代品;防治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艾滋病以及免疫缺陷等疾病的基因工程抗体药物;生化药物诊断和治疗用放射性药物八、电子信息1.液晶显示模块生产设备、新型元器件生产设备、微电子组装设备、真空设备、电镀设备、清洗设备、光伏电池生产设备、钕铁硼专用设备、电子工业模具制造、电子测量仪器、医疗电子仪器及设备、应用电子仪器2.信息安全防泄漏(xilu)材料、磁性材料、光纤面板、光锥、光纤倒像器等基础材料3.新型片式元器件、频率元器件、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光电子器件、电力(dinl)电子器件、发光二极管芯片等电子元器件4.4G和FTTH建设(jinsh
49、)及“三网融合”所需光纤光缆5.高容量锂离子电池、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熔融碳酸盐及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6.半导体照明产业上游高品质、规模化的外延以及芯片技术,大功率超高亮度LED外延片和芯片,LED关键封装技术和工艺。半导体照明产品应用领域的探索与研究;高光效、高显色、大功率的LED白光照明产品7.智能化特种照明光源和灯具的开发与应用8.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导航、高端音视频等信息技术9.通信系统、网络终端设备、数字接收终端产品及零部件10.电子工业用超薄玻璃、太阳能玻璃11.嵌入式软件、系统集成软件、行业管理系统和公共服务软件九、钢铁1.铁矿资源勘探及开发利用2.石化、运输、核电、能源、重型
50、装备制造等领域用不锈钢新品种3.精料入炉、富氧喷煤、铁水预处理、大型高炉、转炉和超高功率电炉、炉外精炼、连铸、连轧、控轧、控冷等先进工艺技术和装备 4.生产系统采用可编程控制系统(PLC)、集散控制系统(DCS)、总线控制系统(FCS)的技术改造5.以废钢为原料的短流程工艺6.新型建筑结构用钢十、有色金属(yus jnsh)1.铜冶炼(ylin)短流程工艺、共伴生矿高效利用、尾矿和赤泥综合利用深加工产品2.高性能高精度铜、铝深加工产品(chnpn)3.再生金属保持性能深加工产品4.吨铝直流电耗低于12000KWh的电解铝关键工艺5.为航空、航天、汽车、IT等产业配套的镁合金深加工产品6.高性能
51、镁铝合金及深加工产品十一、轻工1.日用玻璃:彩绘、刻花、堆花、描金等高附加值、高艺术鉴赏价值玻璃器皿;手工吹制玻璃器皿2.特色陶瓷:镁质强化瓷、高石英瓷、骨质瓷为主的高级日用细瓷;微晶内墙瓷砖、花片瓷砖和大尺寸、无瑕疵、薄板化、艺术化的高档瓷砖;艺术陶瓷3.塑料制品:汽车用、矿用、农用塑料制品及塑料复合材料;新型塑料管材管件、节能异型材及门窗4.日用化学品:节能、节水、高效的洗涤剂产品及原料;绿色表面活性剂及新型代磷助剂的制备;代磷助剂4A沸石5.包装材料和制品:大型重载机电产品包装箱、钢边活扣式包装箱;新型纸、塑料等包装材料和制品、绿色包装材料和制品6.造纸:高档文化用纸、特种纸、卫生纸、箱
52、板纸、瓦楞原纸;石膏板护面纸等特种工业用纸十二、建材1.水泥及石膏制品:C40及以上高强性能混凝土、预拌水泥混凝土、预拌水泥砂浆、粉煤灰混凝土、泡沫混凝土、水泥混凝土建筑构件和工程预制件等水泥基材料及制品;利用脱硫石膏发展3000万平方米/年及以上纸面石膏板生产线、高性能石膏建材制品等2.平板玻璃制造及技术玻璃制品:低温余热发电技术、浮法玻璃在线表面改性、纯氧燃烧等综合(zngh)节能技术;玻璃深加工工艺装备技术开发与应用;汽车风档玻璃、低辐射玻璃、在线镀膜玻璃、建筑用结构功能一体化玻璃制品3.陶瓷建材:泡沫陶瓷过滤膜和新型蜂窝(fngw)陶瓷,超大尺寸氮化硅陶瓷材料、烧结碳化硅陶瓷材料和太阳
53、能陶瓷材料、石油压裂支撑剂;一次冲洗用水量6升及以下的坐便器、蹲便器、节水型小便器及节水控制设备开发与生产;高档建筑瓷砖4.新型节能墙体及屋面(wmin)材料、绝热隔音材料、纸面石膏板等建筑材料5.不定型耐火材料、轻质隔热耐火材料和无机纤维保温材料等耐火材料6.煤系高岭土、石墨、铸石等非金属矿深加工材料生产及技术装备开发与制造7.以煤矸石、粉煤灰、矿渣、炉渣等工业固体废物及城市生活垃圾等为原料的建材产品8.应急安置房屋开发与生产9.农用田间建设材料技术开发与生产十三、纺织1.新型纤维混纺、纯纺纱线及面料;精梳、定长、无结头纱、无梭布等棉纺织2.大麻纯纺、混纺纱线及面料;丝麻家用纺织品、丝麻服装
54、及内衣等丝麻纺织品3.高性能新型纤维材料4.节能、节水印染面料5.土工布、无纺过滤材料等产业用纺织品十四、生产性服务业1.现代物流业:综合运输物流体系建设,快速物流运输平台和物流信息平台,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物流信息平台和物流园区2.科技(kj)服务业:科技服务基础平台建设,产业创新服务体系,科技服务骨干企业3.信息(xnx)服务业:系统集成、电信服务、计算机网络服务、数据库服务、软件开发等4.商务(shngw)服务业:商务中介组织第三章 山西省承接(chngji)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工业园区具有优化资源配置、共享基础设施、集中治理污染、集约利用土地等优点(yudin),是山西省承接产业转移、
55、加速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主要平台和载体。工业园区承接产业(chny)转移要改变“饥不择食”、“有转必接”的状态,应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要求,因地制宜,与当地资源优势、环境承载能力、产业基础与产业规划相结合,综合考虑国家产业政策,进行有选择地承接,努力实现园区建设的差异性和错位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工业园区的产业设置,要在原有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按照全省经济发展的高度和产业转移空间布局“一核三圈五群”的要求上重新进行研究和调整,我省主要工业园区承接发展产业方向见表3.1。表3.1 山西省主要工业园区承接发展产业方向序号地市园区名称重点承接产业1太原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
56、、电子信息、生物制药2太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煤化工技术研发、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文化创意、医药、新材料3清徐经济开发区食醋、现代物流等4古交科技产业开发园区煤矸石和粉煤灰综合利用5太原民营经济开发区现代物流、节能环保、高端装备、镁合金、高性能磁性材料6太原不锈钢产业园区不锈钢深加工、装备制造和物流贸易7大同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医药产业、食品加工8南郊区塔山工业园区煤电一体化,粉煤灰、煤矸石综合利用和高岭土深加工9阳高化工新材料工业园区煤化工、新材料10大同装备制造产业园区重型汽车及配套、轿车整装及配套、煤机制造序号地市园区名称重点承接产业11阳泉阳泉经济技术开发区装备制造、现代物流、医疗器械12
57、平定龙川工业园区铝型材、陶粒砂材料、装备制造13阳泉市郊区白泉工业园区装备制造14盂县西小坪工业园区耐火材料15山西鑫磊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煤电化建材一体化16盂县苌池循环经济产业园区 蓄电池生产及无害化利用、装备制造17长治长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光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18长治郊区漳泽新型工业园光伏产业、装备制造、生物制药、精密加工、电子信息19长治城南机械建材工业区LED光电、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等20襄垣富阳循环经济工业区煤电化建材、煤气化21黎城新材料工业园区新材料22屯留县康庄工业区医药、特色食品23壶关常平冶金工业园区煤化工、煤电化24武乡蟠洪循环经济工业园区镁合金、甲醇燃料及甲醇发动机25平顺县铸造工业园区精密铸造26长治县工业园区 轻工制造、新型节能建材制造和新能源27襄垣县王桥工业园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微生物检验技师考试重要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投资策略调整与预测试题及答案
- 项目管理质量保证技巧试题及答案
- 面对项目障碍的应对策略试题及答案
- 2024年项目管理人际交往能力提升试题及答案
- 环保分类垃圾桶使用与推广考核试卷
- 建筑安全施工的风险评估与管理考核试卷
- 电玩具用电器件选型与应用考核试卷
- 污泥项目对接方案范本
- 2025年内控标准试题及答案
- 苗木采购投标方案
- 超高频开关电源技术的前沿研究
- 特许经营管理手册范本(餐饮)
- 计算机应用基础-终结性考试试题国开要求
- 《安装条》浙江省建筑设备安装工程提高质量的若干意见
- 光伏支架及组件安装施工方案(最终版)
- 04S520埋地塑料排水管道施工标准图集OSOS
- 220KV输电线路组塔施工方案
- 高中班级读书活动方案
- 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
- 2022-2023学年北京海淀人大附数学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