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菌微生物(毒)种或样本、培养物等危险品管理应急预案_第1页
实验室菌微生物(毒)种或样本、培养物等危险品管理应急预案_第2页
实验室菌微生物(毒)种或样本、培养物等危险品管理应急预案_第3页
实验室菌微生物(毒)种或样本、培养物等危险品管理应急预案_第4页
实验室菌微生物(毒)种或样本、培养物等危险品管理应急预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验室菌微生物(毒)种或样本、培养物等危险品管理应急预案加强对危险品、菌毒种或样本、培养物等感染性材料的管理,保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实验室安全。适用于各实验室使用的菌(毒)种或样本、培养物等感染性材料、易燃、易爆品、强腐蚀性物品等危险品的管理。一、菌(毒)种或样本、培养物等感染性材料的管理1、甲类、乙类菌(毒)种或样本、培养物等感染性材料应指定专人负责,并应加锁保存。2、所保管的菌(毒)种应登记造册,在启用或传代及生化、毒力试验过程中均应有详尽的原始记录。3、本单位启用菌(毒)种时要履行审批手续,非致病菌(毒)种由实验室生物安全负责人批准,致病菌(毒)种由中心生物安全负责人批准,外单位购买、使用

2、菌(毒)种,应按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办法和本中心医学微生物菌毒种管理规定(试行)执行。4、保管的甲类菌(毒)种被污染和死亡时,保管者应向实验室生物安全负责人汇报造成的原因,经领导审批,方可注销,销毁时应有两人以上参加,并做好登记。5、运送甲类、乙类菌(毒)种应派两人。菌(毒)种应装入加盖筒内,并垫有带消毒液的棉花或纱布,筒口密封。送菌(毒)种时应有送检单,注明菌(毒)种名称、数量、接种日期及鉴定结果。6、在工作中分离出的菌(毒)种,按国家规定及时上送。因工作需要经同意暂时保存的应按上级规定管理。7、菌毒种应由专人专柜存放保管,双人双锁控制,领用时应符合审批手续,并详细登记领用日期、用量、剩余

3、量、领用人签字备案。8、凡使用高压、电热设备,或者使用易燃、易爆、剧毒药品试剂时,操作人员不得离开岗位。9、对过期、变质、报废的菌毒种进行销毁时,必须经过高压灭菌或指定焚烧炉焚烧,由生物安全监督员监督。10、对易燃、易爆药品、试剂应设专库由专人保管,保管人员要定期检查,确保存放安全;实验人员领用危险品应随领随用,控制实验室内存留数量。实验室突发生物安全事故后,生物安全安全委员会应当立即组织专家对突发事件的下列事项迅速进行综合评估:1.突发事件的类型、性质、等级;2.突发事件发生强度、涉及范围及其发展趋势;3.已经采取的控制措施及其效果;4.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应当采取的控制措施。对

4、可能发展为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社会正常秩序安全的事故,同时成立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并将有关情况报告上级有关部门。二、实验室生物安全紧急事故处理措施:1、意外注射、切割伤或擦伤。受伤人员应当脱下防护服,清洗手部和受伤部位,使用适当的皮肤消毒剂,到急救室进行处理,并通知负责人员受伤原因和相关的微生物。必要时,向医生咨询并按照其建议进行处理。应当保留完整适宜的医疗记录。2、潜在危害性物质的意外食入。应脱下受害人的防护服并送到急救室。告诉医生食入的物质并按照其建议进行处理。应当保留完整适宜的医疗记录。3、潜在危害性气溶胶的释放(在生物安全柜以外)。所有人员必须立即撤离相关区域,任何暴露人员都应

5、接受医学咨询。应当立即通知实验室负责人和生物安全官员。为了使气溶胶排出和使较大的粒子沉降,至少1小时内严禁人员人内。如果实验室没有中央通风系统,则需要推迟至24小时后方可进入。在此期间应当张贴“禁止进入”的标志。过了适当时间后,在生物安全官员的指导下来清除污染。在清除污染工作中应穿戴适当的防护服和呼吸防护用具。4、包括培养物等感染性物质的破碎及溢出。立即用布或纸巾覆盖受感染性物质污染的破碎物品(包括瓶子或容器)以及溢出的感染性物质(包括培养物)。然后在上面倒上消毒剂,至少30分钟后将布、纸巾以及破碎物品清理掉,玻璃碎片用镊子清理。然后再用消毒剂擦拭污染区域。如果用簸箕清理破碎物,应当对它们进行

6、高压灭菌或放在有效的消毒液内浸泡24小时。用于清理的布、纸巾和抹布等应当放在盛放污染性废物的容器内。所有这些操作过程中都应戴手套。如果实验表格或其他打印或手写材料被污染,应将这些信息拷贝到其他载体上,并将原件置于盛放污染性废物的盛器内。5、未装可封闭吊篮的离心机内盛有潜在危害性物质的离心管发生破裂。如果发生破裂或机器正在运行时怀疑发生破裂,应关闭机器电源,让机器密闭静置30分钟。如果机器停止后发现破裂,应立即将盖子盖上,让机器密闭30分钟。发生这两种情况时都应通知生物安全官员。随后的所有操作都应戴结实的手套(如厚橡胶手套),必要时可在外面戴适当的一次性手套。当清理玻璃碎片时应当用镊子或用镊子夹

7、着的棉花进行。所有破碎的离心管、玻璃碎片、吊篮、十字轴和转子都应放在无腐蚀性的消毒剂内浸泡24小时和或高压灭菌,消毒剂应对相关微生物有效。未破损的带盖离心管应放在不同容器内的消毒剂中,60分钟后再取出。离心机内腔应用适当浓度的同种消毒剂擦拭,放置过夜后再擦拭一次,然后用水冲洗并干燥。清理时所使用的所有材料都应按感染性废物处理。6、在可封闭吊篮(安全杯)内离心管的破碎。所有密封离心吊篮都应在生物安全柜内装卸。如果怀疑发生破损,应该打开盖子和松开固定部件,并高压灭菌吊篮。7、火灾、水灾和自然灾害。发生水灾或其他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时,应就实验室建筑内和或附近所潜在的危险向当地或国家紧急服务人员提出警告。只有在受过训练的实验室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