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的滤过._第1页
肾小球的滤过._第2页
肾小球的滤过._第3页
肾小球的滤过.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学 校:甘肃省卫生学校教研室:基础医学教研室课 程:生理学基础教学内容:肾小球的滤过授课教师:吕香茹授课教材生理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主编:花 先2010.10 第二版授课教师吕香茹教学内容肾小球的滤过授课类型理论课教学时数1学时教具准备500ml饮料瓶 ppt 课件彩色粉笔知识卡片教学方法主要:探究式教学法辅助:病例分析法直观演示法发现式教学法授 课 班 级班级人数授课日期星期节次2011级护理159班762012年5月14日一第1节2011级护理160班642012年5月14日一第3节2011级护理161班642012年5月15日二第1节2011级护理162班672

2、012年5月15日二第3节一、教学目的与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有效滤过压熟悉肾小球滤过的衡量指标一一肾小球滤过率了解肾小球滤过的结构基础滤过膜二、教学重、难点及关键点重点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有效滤过压难点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有效滤过压关键点肾小球滤过的概念三、教学过程与时间分配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激 情 导 入4分钟第八章尿的生成与排放排泄:指机体将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代 谢终产物、体内的过剩物质以及进入体内 的异物或毒物等经血液循环由排泄器官排泄 途径排泄物肾水、无机盐、尿素、尿酸、肌酸、 肌醉、药物、毒物、色素等肺CO2、水、挥发性物质等皮肤 汗腺水、无机盐

3、、少量尿素等消化道胆色素、无机盐、铅、汞、 毒物等排出体外的过程。排泄途径课前检查学生到课情况作出阶段性肯定,给予学生 鼓励.教师讲述“感动中国-2004 年度人物”田世国捐肾救 母的故事。.引发思考:这一举动为何会 震撼人心?肾对人体究竟 有多重要?.结合设置的问题,引导学生 推导呼吸、血液循环和消 化之间的功能联系。第一节尿的生成过程肾 输尿管 膀胱 尿道泌尿系统的组成派肾的微细结构肾单位是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设置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机 体如何处理代谢产物?.结合导入故事由学生得出 结论:谁是最重要的排泄器官.提问:泌尿系统由哪些器官组 成?试述肾的微细结构。.用多媒体展示肾单位结构 图,引

4、导学生逐一指认; 教师对学生答案进行补充 校正。*通过创设问题情 境直接导入肾的生 理功能,开启学生 思维。*强调人体各系统 功能之间的联系, 使学生树立生命整 体观;教给学生逻 辑推理的方法,培 养逻辑思维能力。*引出排泄的概念 及排泄途径。*引出本章节课题 尿的生成过 程。*为新课讲授作知识准备回顾3分钟血管球肾小体-l肾小囊肾单位V近端小管泌尿小管肾小管细段L远端小管教学环节教学内容病例患者,女,18岁,因浮肿、少尿 10天入院。入院前1个月因受凉后咽喉肿痛,至10天前出现颜面及双下肢浮肿,晨起为甚,同时尿少,但无肉眼 血尿及尿频、尿痛、关节痛等症。体检: T37.5 C, P76次/m

5、in , BP150/105mmHg眼睑及双下肢中度浮 肿。化验室检查:血常规:Hb88g/L , WBC11.7X 109/L。 尿常规:蛋白( + + + + ) , WBC25/HP, RBO /HP。 血生化:BUN62.5mmol/L, Scr526.8 科 mol/L。X尿生成三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1.介绍典型病例,引导学生思考:尿常规检验报告单 异常数据为何能提示 肾功能异常?血液在流经肾单位 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 变化?*通过病例引 起学生对本节 内容的关注, 进一步引发学 生思考尿是如 何生成的。讲授新课30 分钟r肾小球的滤过尿的生成过程 J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

6、管的分泌一、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球的滤过:指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也浆中的水和小分子物质通过滤过膜滤入肾小囊形成 肾小球滤液(即原尿)的过程。Na3.33.33.599K+0.20.21.594Cl-3.73.76.099磷酸根0.040.041.567尿酸0.020.020.579肌酊0.010.011.5一氨0.0010.0010.4一葡萄糖1.01.0极微量近100蛋白质68-800.30微量近100水90098096099血浆、原尿、和终尿主要成分的比较成分 血浆(g/L)原尿(g/L)终尿(g/L)重吸收率() +2.多媒体展示尿生成过程示意图引导学生看图分解尿的生成过程简单介绍本课

7、涉及的 名词:原尿、终尿等。师生共同总结出尿生 成三环节,教师板书展示.多媒体演示肾小球滤过动画,指导学生在课 本上勾画出肾小球滤 过的概念。结合动画讲 解概念。.用多媒体展示正常人血 浆、原尿和终尿成分比 较表,引导学生分组讨 论、分析数据,找出血 浆和原尿成分的异同。*强调基本知 识,突出本章 重点*明确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分 组讨论,通过 合作,得出结 论。活动中充 当学生学习伙 伴。关注不善 合作和讨论的 学生并及时给 予帮助和鼓 励,培养这些 学生参与教学 活动的信心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意图(一)滤过膜 础肾小球滤过的结构基图皆小球建过膜示意图.根据上一活动学生找出的差异, 引

8、导学生进一步探究:为什么血浆与原尿中蛋白质含量差异这 么大?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多媒体展示滤过膜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梳理出滤过膜的构成*引出滤过的结 构基础滤过 膜*形象、生动、简单、易懂;适度拓展学生能力讲授新课30 分 钟1.滤过膜的构成: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内皮下基膜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2.滤过膜的通透性:机械屏障,电学屏力国-有效战过压京意凰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入球端:有效滤过压 =45325+10) =10mmHg 0有滤液生成出球端:有效滤过压 =45335+10) = 0mmHg = 0无滤液生成讲解两个屏障,引导学生分析得 出结论:蛋白质

9、基本不能透过滤过 膜。回顾前述病例,引导学生分析滤 过膜面积和通透性的改变对肾小 球滤过的影响及可能出现的临床 表现。.设疑:为什么肾小球毛细血管内成分会滤出形成原尿?引出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有效滤过压.使用彩色粉笔画图通过箭头方向引导学生分析肾小球滤过的动力与阻力。引导学生总结,写出有效滤过压 的公式。给出数据,让学生参与计算肾小 球入球端和出球端有效滤过压, 并 对比入球端和出球端有效滤过压的差异。得出结论:肾小球毛细血管并非 全段都有滤液生成。有效滤过压下 降为0时,滤过便停止。*培养学生应用 所学解释解决临 床问题的能力。*引出本节课的 重点与难点:滤 过的动力*用鲜

10、亮的色彩 引起学生对内容 的重视。现场画 图使内容一步步 呈现,有效引导 学生。学生参与计算, 加深对知识的认 识突破教学难点 凸显教学重点教学 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意图(三)肾小球滤过率功能 衡量指标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原尿量。正常成人安静时肾小球滤过 率平土匀为125ml/min。24小时原尿量计算:125ml/min x 24h x 60 min =180L/d24小时终尿量:1.5 L/d9.提出问题:如何衡量肾小球的滤过功 能,给出衡量指标肾小球滤过率。分析讲解概念,给出正常值。让学生根据肾小球滤过率正常值计 算每天原尿的生成量,再给出正常人 每天的终尿量

11、。引导学生讨论:将计算所得原尿和终 尿分另1J用500ml饮料瓶盛装,原尿和 终尿分别能装多少瓶?再将原尿和 终尿进行量的对比。设问:终尿仅占原尿量的百分之几? 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99%的原尿究竟到哪儿去了?*学生对体积单位 缺乏感性认识, 将计算所得数据 转换入直观的饮 料瓶中,功效对 比。*通过对比,为下 一内容肾小管 和集合管的重吸 收作好铺垫。小 结 反 馈2 分 钟.排泄的概念.排泄的途径.尿生成二环节.肾小球滤过的概念.肾小球滤过的结构基础.肾小球滤过的动力.肾小球滤过功能衡量指标以板书为依据,采用师生互动的形 式进行小结*回顾课时内容检查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强调重点知识对教学

12、效果进行评价布 置 作业1 分 钟.仔细阅读本节课教材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阅读生理学小故事肾小球 滤过作用的研究历程.安排布置作业.将知识卡片交给学习委员贴于学习 园地。*巩固课时内容培养学习兴趣拓展知识面四、板书设计主板副板尿的生成与排放排泄的概念第一节尿生成的过程L肾小球的滤过尿生成三环节Y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L肾小管和集合管分泌一、肾小球的滤过产;细血管内皮细胞层(内层)滤过的结构基础滤过膜 0有滤液生成出球端:有效滤过压 =45135+10) = 0mmHg = 0无滤液生成五、课后反思.突破 以往,学生对教学重点掌握情况不理想,经过反复尝试,形成本次突破重难点的设 计,取得了良好的

13、教学效果。.创新:巧用常见物品饮料瓶作为教具,适时呈现,使学生一目了然,轻松将体积单位进行 直观转换。.不足与改进:学生的合作意识欠缺,课时有限,在下一轮次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布置合作任 务完成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环节互查作业来进行强化。.特点:倡导探究设疑引导培养能力贴近临床肾小球滤过作用的研究历程附知 识卡片1844年,德国生理学家 C.Ludwig对尿的形成做出假设,认为肾小球的作用可能是机械性过滤,即由于 肾小球中的血液压力高,血中能透过膜的小分子穿过毛细血管壁和肾小囊的壁而进入肾小管。并推测,若能 取得肾小囊中的液体,其成分应与血浆一样,只是没有血细胞和血浆蛋白。但限于当时的条件,此假设未能 得到验证。1920年,A.N.Richards用蛙和蝶蜿做实验,获得了成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