弧形幕墙的测量放线及安装控制技术施工工法(7页)_第1页
弧形幕墙的测量放线及安装控制技术施工工法(7页)_第2页
弧形幕墙的测量放线及安装控制技术施工工法(7页)_第3页
弧形幕墙的测量放线及安装控制技术施工工法(7页)_第4页
弧形幕墙的测量放线及安装控制技术施工工法(7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弧形幕墙的测量放线及安装控制技术施工工法一、前言近年来,幕墙在我国发展相当迅猛,预应力索桁架点支式多面立体弧形组合玻璃幕墙系统新颖、现代、通透,广泛应用与大中型公共建筑的外立面。二、工法特点改进测量放线技术,提高了弧形几何尺寸的准确性;设定弧形幕墙尺寸控制单元和观测点,采用梯级张拉法,实现了弧形幕墙的形状和应力的动态控制。三、适用范围弧形幕墙的施工。四、工艺原理幕墙测量放线对整体及局部进行控制,确保整体和每块玻璃尺寸及弧度的准确。幕墙拉索张拉参照预应力混凝土规范,每根拉索预应力值严格控制在设计值的5%以内。幕墙每根拉索预应力值均进行测试,均得到有效控制。五、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5.1工艺流程

2、测量放线空间定位尺寸精度控制单元的确定连接耳板固定撑杆安装前后受力索安装调整承重索安装调整索内力检测调整定位水平索安装定位驳接系统安装玻璃安装调整打胶收口成品保护清理卫生交验。5.2操作要点5.2.1测量放线计算圆弧的矢高放线(已知弧半径为R,利用电脑测量弦为AB)见下图:1、根据图纸和现场建筑结构,利用现场结构轴线,确定出AB两点;2、将弦AB分中找出中眯N,利用经纬仪弦AB的垂线ON;3、将AB弦平分成几等分(nE=EF=FG=GH=HI=IJ=JB),利用已测放好的垂线ON作为控制线,从各平分点作出弦AB的垂线;4、通过电脑量出EE、FF、GG、HH、IIJJ的矢高值,找出E、F、G、H

3、、I、J等点的位置。5、最后将各点连线进行划弧。矢高放线示意图5.2.2空间尺寸定位由于采用的是点支式连接,玻璃是靠边缘的四个孔通过连接装置与索桁架连接,这就对预应力索桁架的安装尺寸精度有着极高的要求,按可调整度确定索桁架上的每个支撑定位点误差必须控制在1.5mm以内,因此我们采用了三维空间坐标定位的方法。对每一个支撑点进行尺寸精度控制,同时设定尺寸控制单元和观测点,防止误差积累,对整体几何尺寸控制。每一个尺寸控制单元水平和竖向误差控制在3mm以内,对角线误差控制在5mm以内。 5.2.3索桁架预应力值的确定主受力索的预应力值设定考虑的因素有:受最大荷载作用时反向索内力大于零的应力,温度变化应

4、力,保持索桁架刚度的应力(剩余张力)、保持索桁架刚度(50年)松驰应力。经SAP8450和ANSYS5.4电算软件作平面和空间整体计算确定:在合拢温度20-25时,立面幕墙索桁架主受力预拉力P1=25KN,垂直承重索的预拉力值P2=13.7KN。在设定鱼腹式索桁架预应力时要考虑到其自重对索内力的影响。上下两根索在安装过程中内应力是不一致的。按索形和安装过程的荷载变化设定在安装过程中内力变化指标,确定初始预应力。5.2.4施加预应力1、在每榀索桁架内,前受力索和后受力索的预应力值误差要控制在1.5KN以内。各榀索桁架中钢索预应力值误差控制在2.5KN以内。2、用梯级张拉法达到内力平衡预应力张拉步

5、骤:首先安装受力索和垂直承重索调整到位后安装稳定索。分三步进行:在索布设结束后先进行第一级张拉,按总预应力值的20%控制拉力.经调整达到内力基本平衡,空间定位基本到位后进行第二级张拉,按总预应力值的80%控制拉力。当拉力到位后粗调悬空杆的位置并保持拉力48小时再进行定位尺寸调整。当内力稳定后测量每榀桁架的内力损失情况,内力稳定后将内力加至100%的预应力控制值,经测量调整后使每一榀索桁架的内力均达到预张拉值,将节点固定锁紧并与垂直承重索连接锁紧。5.2.5索桁架检测经预张拉后的索桁架要按尺寸控制单元进行全面的尺寸精度检测确保安装节点的精度。索内预应力值的检测使用索内力测定仪进行100%检测,并

6、记录在案,进行跟踪测量。为确保在玻璃安装后的桁架变形量达到设计要求,必须采用配重检测的玻璃安装前进行。配重的重量按玻璃自重的1.21.5倍观察支撑结构系统的工作性能和抗变形能力。5.2.6驳接件安装1、接驳件等小零部件应先行在地面组装,并保持接驳件清洁。2、将组装好的接驳件按先竖向后水平的顺序安装。3、由于接驳件属于可调构件,一般来讲,安装较容易。但在批量安装前应先试装样品,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早改进。4、驳接件安装时,要保证安装位置公差在1mm内,驳接爪在玻璃重量作用下驳接系统会有位移,可用以下两种方法进行调整。1)如果位移较小,可以通过驳接爪自行适应,则要考虑驳接件有一个适当的位移能力。2

7、)如果位移量较大,可在结构上加上等同于玻璃重量的预加荷载,待钢结构位移后再逐渐安装玻璃。无论在安装时,还是在偶然事故时,都要防止在玻璃重量下,驳接件安装点发生位移,所以驳接件必须能通过高抗张力螺栓、销钉、楔销固定不掉,驳接件固定孔、点和驳接爪间的连接方式不能阻碍两板之间自由移动。5.2.7玻璃的质量控制与安装1玻璃到施工现场后,由专业质检员及监理工程师对玻璃的表面质量、型号数量、尺寸、玻璃的曲率与曲线、驳接孔的施工与位置进行全部验收,同时使用玻璃应力仪对玻璃的钢化情况进行全检,曲面玻璃的弯曲尺寸必须按模板进行弯钢化成型检查,与标准弧线吻合度2.5mm,弦长尺寸公差为2mm。水平孔位和竖向孔位的

8、尺寸公差为0.5mm。2弯钢化玻璃必须进行100%的均质处理(引爆处理)降低钢化玻璃的自爆率保证玻璃幕墙的使用安全性能。3、玻璃的垂直运输使用12P重型真空吸盘吸住待安装玻璃,用履带吊垂直提升到安装平台上进行定位、安装。4、安装时,在玻璃下端底边宽度四分之一处各垫一块长度不小于100mm稍大于缝隙的硬聚氯丁橡胶块,支撑住玻璃,然后在玻璃左右两边均嵌入泡沫条或隔离层垫块。5、玻璃安装的原则是先上后下,先中部后边缘,采取边安装边调整的办法,待全部玻璃安装后进行整体调整,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打胶收口处理。6、调整玻璃表面的平整度,胶隙宽度,使每个控制单元的尺寸误差控制在2mm内,胶缝宽度控制在12mm

9、内,固定玻璃。7、玻璃固定与注胶:1)用“二甲苯”擦净玻璃及钢材需打胶的部位。2)所有需打胶部位应粘贴保护胶纸,注意胶纸与胶缝平行。3)打玻璃胶,先根据胶缝的大小给玻璃胶口切开相应斜口,打胶要保持均匀,操作顺序一般是:先打横向缝后打竖向缝,竖向胶缝宜自上而下进行,胶注满后,应检查里面是否有气泡,空心、断缝,夹杂,若有应及时处理。4)胶注满后,要胶缝里面是否有气泡,若有,应及时处理,消除气泡。5)若有隔日打胶时,胶缝连接处应清理打好的胶头,切除前次打胶的胶尾,以保证两次打胶的连接严密。6)表面修饰好后,迅速将粘贴在玻璃上的美纹纸撕掉。7)待玻璃表面固化后,清洁内外玻璃,做好防护标志。5.2.8劳

10、动力组织需根据工程大小、进度情况而定1、型材下料:6人2、龙骨安装:10人3、玻璃板块制作:8人4、防火、避雷安装:7人5、玻璃板块安装:10人6、打耐候胶:6人六、材料与设备 6.1 铝合金型材下料:切割机、台钻6.2 紧固件安装:电焊机6.3 龙骨安装:吊锤、铆钉机、手提电钻6.4 玻璃板块制作:胶枪、空压机6.5 玻璃板块安装:螺丝刀、手动玻璃吸盘6.6 主要检测仪器:水平仪、靠尺、游标卡尺、测膜仪、对角线检测尺、钢卷尺七、质量标准 7.1 幕墙用金属材料和零附件的品种、规格、色泽应符合规范要求。7.2钢结构安装精度要求符合以下要求:节约空间坐标差5mm;杆件纵向拼装点高差1mm;杆件长

11、度误差1mm。7.3不锈钢爪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要求:项 目允许偏差(mm)不锈钢抓点轴线位移1.0不锈钢抓点标高1.5相邻两抓点高低差1.0相邻两抓点间距1.5不锈钢抓点的平面度1.0相邻三抓点水平度1.07.4玻璃板块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要求:项 目允许偏差(mm)相邻两块玻璃接缝高低差1.0左右两块玻璃接缝水平高低差1.0胶缝宽度(与设计值对比)1.5胶缝垂直度H203.0H20m5.0胶缝水平度L20m2.5L20m4.0玻璃外表面平整度H(L)20m4.0H(L)20m6.07.5 幕墙防火、保温层施工质量标准如下:7.5.1 防火层隔板应采用不小于1.5mm厚的镀锌钢板,防火棉

12、必须采用防潮的铝箔包装严密。防火棉不得与玻璃直接接触。7.5.2保温层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为5mm,防火保温层厚度允许偏差为0.050.10(为防火保温层厚度)7.6 幕墙防雷施工质量标准:7.6.1建筑幕墙应形成自身的自上而下的防雷体系,并应与主体结构的防雷体系可靠连接。接地电阻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7.6.2跨接片铝型材规格应大于25mm4mm,跨接片每端连接螺栓的个数不少于2个。八、安全措施 8.1 安装玻璃幕墙用的施工机具在使用前,应进行严格检验。手电钻等电动工具应作电压试验,手持玻璃吸盘应进行吸附重量和吸附时间试验。8.2 施工人员应配备安全帽、安全带、工具袋等。8.3 在高层

13、玻璃幕墙安装与上部结构施工交叉作业时,结构施工层下方应设防护网;在离地面3m高处,应搭设挑出6m的水平安全网。8.4 现场焊接时,在焊件下方应设接火斗。8.5 严格按照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进行操作。九、环保措施整个施工过程遵守工程所在地环保部门的有关规定,施工现场应保持环境整洁、道路畅通,物品摆放整齐。各种设施、工具保管妥善,垃圾堆放指定地点,做文明施工。施工过程中玻璃幕墙及其构件表面的粘附物应及时用中性清洁剂并用清水冲洗干净。十、效益分析 10.1施工工艺简便、合理、科学,增加室内利用空间。10.2运用该结构体系不仅安全性能提高,而且增加了装饰效果,为企业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十一、应用实例 11.1无锡*综合业务大楼工程,建筑面积34768平方米,2004年9月29日开工,2007年2月6日竣工,主楼幕墙半径为47.573米,总高度1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