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表演人才培养:薪火相传 星耀梨园_第1页
戏曲表演人才培养:薪火相传 星耀梨园_第2页
戏曲表演人才培养:薪火相传 星耀梨园_第3页
戏曲表演人才培养:薪火相传 星耀梨园_第4页
戏曲表演人才培养:薪火相传 星耀梨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品戏曲表演人才培养:薪火相传星耀梨中国戏曲学院首届中国京剧流派班毕业演出京剧龙凤呈祥在梅兰芳大剧院举行。大型革命历史题材采茶戏歌舞剧杜鹃哩咯红在北京全国地方戏演出中心举行。【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我国戏曲艺术源远流长,在近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仅有流 传下来的数以万计的优秀剧目,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更有 众多戏曲名家如熠熠星辰,光耀梨园。戏曲是角儿的艺术,人才培养是戏曲传承开展的根本保障。进入新世纪,戏曲艺术在多元文化冲击下陷入开展困境,但戏曲 工作者仍在积极探索,紧紧抓住人才培养这一关键性的环节,在戏校教育之外,从以师带徒、口传心授到名家收徒传艺,从开办研究生班、流派班到多剧种办

2、学多种戏曲人才培养模式殊途同归,在新老艺术家们虔诚的坚守和传承中,戏曲艺术春色满园, 繁花似锦O昆曲、晋剧、越剧、黄梅戏、粤剧、闽剧、黄南藏戏、二人台等34个地方剧种有了大学本科生。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简称青研班)已创办了 6届,共培养了来自全国50余个戏曲院团的229名学员。我国现有348个戏曲剧种。青研班+流派班:开创京剧领军人才培养模式“请问第七届青研班几时开学? ”“本来是春季开学,但因 疫情原因,还未确定具体开学时间。”今年开春以来,中国戏曲 学院院长尹晓东屡次面对这样的提问,虽然回答得颇为无奈,但 却一次次地感受到了学员们急切的心情。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简称青研

3、班)创办于1996年,学制3年,采取“集中学理论、名家传技艺、回团搞实践” 的分段式培养方式,已创办了 6届,涵盖京剧、昆曲、评剧、豫 剧等15个剧种,共培养了来自全国50余个戏曲院团的229名学 员。在全国众多京剧名家的指导下,他们的文化底蕴和表演技巧 飞速提升。他们演出的传统戏,有继承,有创新,堪称新的经典。 新编戏中,他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塑造了属于自己 的新角色,也有了自己的代表作。他们中的一至三届学员已成为 当今京剧舞台上第一梯队的中坚力量,第四、五、六届学员成为 京剧队伍中第二、三梯队的重要力量,在各院团担纲主演,并和 第一梯队形成衔接有序的梯次结构。当今中国京剧界诸多知

4、名中 青年艺术家,基本都是从青研班走出来的,因此众多京剧老艺术 家和理论家都称京剧艺术已经进入了 “青研班时代”。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研究所所长赵景勃教授认为,青研班的贡 献之一是为青年演员的成才搭建了 “天梯”。20多年的努力, 形成了当前京剧舞台上以60后领衔,70后、80后为主体,90 后、00后再接续的结构合理的人才格局。贡献之二是实现了京 剧艺术高标准、抢救性传承。师父和导师的融合,名师和高徒的 对接,学术与技术的并举,学院与剧院的对接,皆是“青研班” 的创新之举。如作为导师的刘长瑜把自己的学生介绍给宋长荣学 红娘,介绍给蒲剧的王秀兰学拷红,打破了 “同行是冤 家”的旧俗,以更开放、更现

5、代的师生关系进行新型的教学。有了青研班的经验,2010年又开办了中国京剧流派艺术研 习班,19个流派的66名学员在学院统筹计划、基地实施教学、 院团排练演出“三位一体”的教学机制下,经过一年的学习,有 了明显的进步。如国家京剧院文武老生田磊,本是第四届青研班 学员,进入流派班学习后,如今可以演麒(周信芳)派名剧宋 士杰、马(连良)派名剧赵氏孤儿、李(少春)派名剧野 猪林、盖(叫天)派名剧七雄聚义,并在新编历史剧北 风紧安国夫人,改编历史剧渭南之战,新编现代京剧 镜海魂战士中都有突出表现。很多院团评价流派班开办是“激活流派,惠及院团”之举。 所谓激活流派,不仅正宗流派的经典剧目得到传承,一些不常

6、见 的剧目,如荀派霍小玉香罗带、言派战北原鼎盛 春秋、尚派汉明妃绿衣女侠等,经过挖掘、整理,也 重新搬上了舞台。这些在教学中的再创造,既夯实了学员的基础, 又使流派传承显现出生机活力和时代精神,也让剧团在演出中焕 发了生机。从“传”字辈到“昆七班”:让600年昆曲活色生香2001年,我国的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 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让在低谷中苦苦挣扎的800名昆曲从业 者精神为之一振。被称为“八百壮士”的昆曲人开始行动起来, 培养后继者。2012年起,原文化部启动了 “名家传戏当代昆曲名家 收徒传艺工程”,此时,成立于1921年的苏州昆剧传习所中44 位“传”字辈艺人已退出历史

7、舞台,上海“昆大班” “昆二班”、 江苏“继”字辈、浙江“世”字辈昆曲艺人成为名家传戏主力。“1955年上海戏曲学校成立,第一届昆剧班又叫昆大班, 就是在传字辈老师的悉心传授下,成为新中国一代优秀的昆 曲表演人才,人称七梁八柱。随后传字辈不顾年事已高,又 继续培养昆二班”,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蔡正仁介绍说,自 己就是“昆大班”的。“昆大班”和“昆二班”的艺术家,继承 了 “传”字辈的优良传统,继续培养了 “昆三班”,一直到现在 的“昆七班”。“昆曲的传承最重要的是师承,很少有人自学成才的。”蔡 正仁自己师从“传”字辈的沈传芷先生,并得到昆曲泰斗俞振飞 先生亲授,后来自己也有了弟子。2021年,苏

8、州昆剧院演出全 本昆剧铁冠图,其中撞钟分宫两折就是由沈月泉到 顾传玲、沈传芷,沈传芷到蔡正仁,蔡正仁再传周雪峰,一脉相 承,代代传递,至此再放异彩。“昆曲王子”张军是“昆三班”学员,去年他履新上海戏剧 学院附属戏曲学校校长一职。在他看来,最重要的是练好基本功, 不仅包括“四功五法”,还得让自己浸润在传统文化中。比方他 向蔡正仁老师重新学传统戏太白醉写,当拿起毛笔写字时, 心里突然“咯噎” 了一下一一现在的孩子们都不练毛笔字了。而 戏曲的残酷就在于,如果你没有在传统文化中长时间地浸润,当 你拿起那支毛笔,当你唱、念那些古汉语戏词的时候,就可能找 不到感觉。张军强调说:“对孩子们来说,基本功不够扎

9、实、传 统文化浸润得不够深,就会找不到自信与依靠。”“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昆曲是古老的,因为它有 600多年的历史;昆曲也是年轻的,因为它从未停下与时代同行 的脚步。这不仅表达在一部部经典之作先后被搬上舞台,还表达 在昆曲人永远年轻的心态。是他们的辛勤努力,薪火相传,才使 得古老的昆曲艺术重新焕发生机,姓紫嫣红开遍。多剧种办学:为地方戏曲注入新活力2009年9月,河南省豫剧二团青年演员刘雯卉,怀着兴奋 的心情,来京迈入中国戏曲学院的大门,与其他23名同学一起, 成为国戏首个豫剧班的学员,也成为豫剧历史上第一批本科生。 这一年,中国戏曲学院打破单一剧种(京剧)教学体制,开设表 演系,开始多

10、剧种办学,开启了有计划、有特色地致力于为各地 方剧种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新模式。于是,我国现有的348个 戏曲剧种,尤其是地方剧种(又称地方戏),也有了拥有本科人 才的机会。十多年过去了,昆曲、北京曲剧、豫剧、晋剧、越剧、黄梅 戏、梨园戏、粤剧、闽剧、秦腔、藏剧、吕剧、柳子戏、扬剧、 河南曲剧、吉剧、河北梆子、川居IJ、汉剧、阿宫腔、评剧、越调、 湘剧、花鼓戏、赣剧、陇剧、邕剧、琼剧、潮剧、黔剧、滇剧、 黄南藏戏、淮海戏、二人台34个地方剧种第一次有了大学本科 生。这些拥有本科学位的“黄埔一期”,大大提升了所在剧种的 人才培养层次、专业综合素质和在全国的影响力。“我们今年又新招生了山西蒲剧、上

11、党梆子、青海平弦戏3 个剧种。截至目前,学院培养的地方戏剧种已到达37个,共招 生400余人,涵盖了昆曲、藏戏、粤剧3个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剧种,29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剧种和2个地方新兴剧种。” 尹晓东解释说。“多剧种办学有多种模式”,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主任王绍 军介绍说,其中有订单式的培养,如北京曲剧两届学员班;散进 整出河南模式,如首届豫剧班从全国各地招生,毕业后整建制并 入河南省豫剧院,组建青年团;依托地方的院校培养模式,如河 北梆子、晋剧;对于基层院团濒危剧种高端人才的培养,比方陕 西富平的阿宫腔,在全国200多个“天下第一团”(唯一团)中 树立起这么一个团,起到某种示范作用;大中专台阶式模式培养, 即由附中到大学的模式,如闽西汉剧模式。马金凤、王爱爱、陈智林、申小梅、曾静萍、彭蕙衡等地方 戏名家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