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成像实验训练_第1页
平面镜成像实验训练_第2页
平面镜成像实验训练_第3页
平面镜成像实验训练_第4页
平面镜成像实验训练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于“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探究题1、如图所示,小章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1)不用平面镜而选用玻璃板做实验,是因为玻璃板既能 光,又能 光。(2)为了更清楚的看到玻璃板后面蜡烛所成的像,实验应在较 (填“亮”或“暗”)的环境中进行。(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4)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 。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烛焰的像。(5)小章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蜡烛所成像的大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如图

2、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 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 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 _;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 _。(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

3、哪一项操作?( )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3、如图10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刻度尺,刻度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刻度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 ,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

4、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 ;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4、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试验中(1)如图所示,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 。若用光屏替换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 (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玻璃板前面点燃蜡烛的像。(2)实

5、验数据如下表:实验表明:平面镜所成像是虚像,像与物的大小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5、石林中学的张江同学自备器材,主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其情形如图7所示,他先把一块平板玻璃垂直立在水平桌面上,再准备A、B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蜡烛B的位置,使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1)张江同学在做探究实验时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_。(2)他选择的蜡烛B与蜡烛A的大小、外形完全一样是为了_。(3)如果把蜡烛A向镜面移动一段距离,又移动蜡烛B去与蜡烛A的像比较,会发现蜡烛A像的大小_(选项“变大”、“变小”或“

6、不变”)。(4)如果在蜡烛A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光屏上_承接到像(选项“会”或“不会”),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像(选填“虚”或“实”)。6、一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1)此时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 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图甲)。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 (2)解决上面的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 。 (3)图乙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得出实验结论。 _。(4)他们发现,旁边一

7、组同学是将玻璃板和蜡烛放在方格纸上进行实验的。你认为选择白纸和方格纸哪种做法更好?说出你的理由: _。 7、小明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1)在玻璃板的一侧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在玻璃板的另一侧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A和B的要求是 ,原因 。(2)在寻找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 蜡烛(填“A”或“B”)这一侧观察。小明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它重合,请你猜想原因可能是 。(3)小明还发现实验时,用跳棋代替点燃的蜡烛,但看不清跳棋的 像,于是他用灯光将玻璃板两侧都照亮,他能看见跳棋的像吗?你的改进方法是 。 8、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

8、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

9、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9、小红同学用蜡烛两根、玻璃板、刻度尺等器材做如图所示实验,此实验目的是研究 的规律,两根蜡烛必须要_。通过实验,获得如下数据: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10cm10cm15cm15.1cm25cm25cm(1)该实验中 用平面镜替换玻璃板(填“能”或“不能”)。从这些数据,你可得到的结论是 。(2)第二组数据略有差别,称为误差,这是实验过程中允许的,导致误差的原因可能是(举出一个可能原因) 10、图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此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通过玻璃板找到像。如果有4厚和2厚

10、的两块玻璃板,为提高实验效果,应选择 厚的玻璃板做实验。某同学点燃蜡烛后把它放在玻璃板前的某一位置处,再把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移到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在纸上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用直线把这两个位置连起来,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分别到平面镜的距离。根据这组数据,他得出实验规律:“平面镜成像时物距总是与像距相等”。你认为该同学的做法恰当吗?为什么?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除了测量物距和像距之外,还必须比较 的大小。 11、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

11、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2)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关系。(4)移走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像。(选填“实”或“虚”)(5)小红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2、小刚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用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块玻璃板、刻度尺等器材做实验。(点燃蜡烛A) (1)刻度尺是用来研究_的关系; (2)用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_关系; (3)移去蜡烛B,并在B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_ (

12、填“能”或“不能”)接受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_像。 (4)小刚在实验中取得如下的数据: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15 cm15 cm20 cm20 cm30 cm30 cm(5)经实验探究,你得到的平面镜成像的规律是:_。13、下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我们常用一块玻璃板、一把直尺、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进行实验。(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_;(2)其中选用两根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便于比较_。(3)孙悦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是按如下大致步骤进行的: a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竖直放置的玻璃扳前,如图所示 b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不

13、透过玻璃扳,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c将另一支完全一样的蜡烛点燃放到像的位置 d用直尺测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扳的距离孙悦同学的实验操作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你指出来_。14、在做“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1)小明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对蜡烛A和B的要求是 ,这是为了 。(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 (填“A”或“B”)这一侧观察。小明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蜡烛的像重合,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 (3)小红用跳棋代替点燃的蜡烛进行实验,但看不清跳棋的像。请你帮她想个办法看清跳棋的像: 。15、如图6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4、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

15、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16、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某同学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A和B、刻度尺、白纸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 _;(2)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 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3)在寻找棋子A的像位置时,眼睛应该在棋子_ _(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的棋子B,使它与棋子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4)移动玻璃板后棋子B,但无论怎样移动都不能使它与棋子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5)实验中使用刻度尺,是为了_ _;(6)将棋子

16、逐渐远离玻璃板,棋子像的大小 (变大/变小/不变);(7)移开棋子B,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直接观察白纸,白纸上 (能/不能)接收到棋子A的像,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17、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关系(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关系(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像(填

17、“虚”或“实”)(5)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8、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某同学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A和B、刻度尺、白纸、橡皮泥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_;(2)如果有5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选择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较好;如果选用另外一块,会为:的现象而难于确定像的位置;(3)在寻找棋子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棋子_ (A/B)这一侧观察;(4)移开棋子B,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直接观察白纸,发现白纸上没有像,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参考答案1、(1)反射

18、 折射(透过) (2)暗 (3)大小 (4)重合 不能 (5)不变 2、(1)较黑暗 B蜡烛(2)重合 相等 垂直 相等(3)B 3、(1)较黑暗 ,蜡烛B(2)相同;垂直, 相等。(3)B4、(1)重合 不能 (2)相等 等于 【解析】考查点:平面镜成像。【分析】(1)只有当蜡烛重合时,才便于比较物体与像的大小和物体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蜡烛通过玻璃板所成的像是虚像,因此在玻璃板后面是看不到蜡烛的像的。(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5、(1)看清镜后的情况 (2)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3)不变 (4)不会 虚 6、答案:(1)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1分)(2)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1分)(3)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1分),分别测量两点到镜面的距离(1分)(或将纸沿镜面所在位置对折(1分)判断像与物两点是否重合(1分)说明:不说处理过程,只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