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版)课件:第7章 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4_第1页
《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版)课件:第7章 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4_第2页
《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版)课件:第7章 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4_第3页
《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版)课件:第7章 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4_第4页
《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版)课件:第7章 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自 动 控 制 原 理第七章 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3第七章 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7-4 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 与连续系统类似,要对离散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首先就要对离散系统建立数学模型。描述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有差分方程、脉冲传递函数和离散状态空间等几种,我们只介绍前面二种。 41. 离散系统的数学定义 将输入序列 变换为输出序列 的一种变换关系,称为离散系统。记作线性离散系统;线性定常离散系统;52. 线性常系数差分方程及其解法(1) 差分:两个系统相邻采样点信息之间的差值,即差分,近似于微商的概念。(2) 差分的阶:取差分时,采样点间信号变化率的不同称为差分的阶一阶差分:1)与差分方程

2、有关的几个概念二阶差分:m阶差分:6(3) 差分的方向:设当前采样时刻为n,根据当前时刻的差分与相邻的数据间的依赖关系,可把差分分为前向差分和后向差分。 前向差分:n时刻各阶差分的获得依赖于n时刻及未来时刻n+1,n+2数据二阶前向差分:一阶前向差分:7后向差分:n时刻各阶差分的获得依赖于n时刻及历史时刻n-1,n-2数据一阶后向差分:二阶后向差分: 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由于差分的对象是采样控制系统,具有因果关系,即当前时刻的数据与历史时刻的数据联系密切。因此经常采用的是后向差分,前向差分应用较少。我们讨论的也主要是后向差分。82)差分方程与连续系统的微分方程相类似,离散系统的输入-输出的关系可

3、与采样时刻及历史时刻的输入和输出都有关系,其一般的表达式为:即:如果ai和bi均为常系数,上式为常系数线性差分方程。由于mn,上式称为n阶线性常系数差分方程。它在数学上代表一个线性定常离散系统。93)差分方程的求解 差分方程的求解也有经典法,但用起来十分不便。工程上常用的两种方法:迭代法和z变换法。(1) 迭代法例: 差分方程c(k)=r(k)+5c(k-1)-6c(k-2),初始条件:r(k)=1,c(0)=0,c(1)=1。试用迭代法求出输出序列c(k),k=0,1,210.根据给定的差分方程与输出序列的初始条件,就可以用递推关系,一步一步求出输出序列。该过程可由计算机来完成。10c(0)

4、=0c(2)=r(2)+5c(1)-6c(0)=1+5-0=6c(3)=r(3)+5c(2)-6c(1)=1+5*6-6*1=25c(4)=r(4)+5c(3)-6c(2)=1+5*25-6*6=90c(1)=1 c(5)=r(5)+5c(4)-6c(3)=1+5*90-6*25=301c(6)=r(6)+5c(5)-6c(4)=1+5*301-6*90=966解:c(7)=r(7)+5c(6)-6c(5)=1+5*966-6*301=3025c(8)=r(8)+5c(7)-6c(6)=1+5*3025-6*966=9330c(9)=r(9)+5c(8)-6c(7)=1+5*9330-6*30

5、25=28501c(10)=r(10)+5c(9)-6c(8)=1+5*28501-6*9330=8652611给定差分方程后,先用z变换的实数位移定理对差分方程取z变换,得到z的代数方程,再对代数方程取z反变换,即得脉冲序列c(k)。例:差分方程c(k+2)+3c(k+1)+2c(k)=0,初始条件:c(0)=0,c(1)=1解:对上式两边取拉氏变换:Z变换法求解12 所以上式变为:或133.脉冲传递函数(1) 脉冲传递函数定义: 在离散系统中,在初始条件为零的情况下,系统离散输出信号的z变换与离散输入信号的z变换之比,就是脉冲传递函数。14脉冲传递函数方块图如图: G(s) G(s)R(s

6、)R*(s)s1s1C(s)C*(s)R(s)R*(s)G(z)G(z)C(s)s2s215如果描述线性定常离散系统的差分方程为在零初始条件下,对上式进行 z 变换,可得16例: c(nT)=r(n-k)T,求G(z)解:两边取 z 变换:C(z)=z-kR(z) 所以G(z)=z-k 它代表离散系统中有k个延迟环节,它把输 入序列延迟k个采样周期后输出。 3、脉冲函数的求法 (1)由定义求;(2)求连续部分的传递函数:G(s)g(t)g*(t)zg*(t) G(z),G(z)=zG*(s)=G*(s)|s=(1/T)lnz17例: 已知求脉冲传递函数解:184、开环脉冲传递函数(1)采样拉氏

7、变换的两个重要性质:a.周期性: b. 如果采样函数的拉氏变换 E*(s) 与连续函数的拉氏变换 G(s) 相乘后,再离散化,则 E*(s) 可以从离散信号中提出来:19 (2)有串联环节时的开环系统脉冲传递函数 求串联环节的脉冲传递函数与求连续函数串联环节不完全相同,即使组成离散系统的环节完全相同,但由于采样开关的数目和位置不同,G(z) 也会截然不同。 如果离散系统由二个串联环节组成,由于其采样开关的位置和数目不同,其G(z)不完全相同。 201)串联环节之间有采样开关 G1(s) G2(s)G(z)G1(z)G2(z)r(t)d*(t)r*(t)d(t)C(t) C*(t)D(z)=G1

8、(z)R(z)结论:环节间有采样开关的几个环节串联时,其脉冲传递函数G(z)为各环节脉冲传递函数之积。C(z)=G2(z)D(z)=G1(z)G2(z)R(z)所以 G(z)= C(z)/R(z)= G1(z)G2(z)R(z)D(z)C(z)21由传函定义:G(z)=C(z)/R(z) =zG1(s)G2(s)=G1G2(z)结论:中间没有采样开关的几个环节串联时,其脉冲传递函数为各环节传递函数相乘后积的z变换 G1(z)G2(z)G1G2(z)2) 两个串联环节间无采样开关G1(s)G2(s)r(t)r*(t)C(t)C*(t)G(z)R(z)C(z)22例: 设 G1(s)=1/s ,G

9、2(s)=a/(s+a) 求上述两种情况下的G(z)。解:a:b:可见 G1(z)G2(z)G1G2(z) ,但二者不同之处只表现在零点上,极点却是一样的,这是离散系统的特有现象。23(3)有零阶保持器的开环系统脉冲传递函数 (1-e-Ts)/s G(s)r(t)r*(t)C(t)G(z)24例:设离散系统如图所示,已知Gh(s)为零阶保持器,Gp(s) =1/s(s+1),求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G(z)。解:Gh(z) Gp(s)r(t)r*(t)c(t)C(z)R(z)25上图没有零阶保持器时,可见有无零阶保持器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二者的极点完全相同,只是零点不同。即零阶保持器不影响离散系统脉冲传递函数的极点。这是离散系统的一个特点。26(4) 输入端无采样的情况 G1(s) G2(s)d(t)r(t)d*(t)sC(t)G(z) 因为输入信号不是独立的,故不能写出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只能写出输出信号的z变换形式。275、闭环系统脉冲传递函数 G(s) H(s)r(t)e*(t)e(t)C(t)C*(t)b(t)b*(t)28误差脉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