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血管功能_第1页
第二节血管功能_第2页
第二节血管功能_第3页
第二节血管功能_第4页
第二节血管功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节血管功能第二节 血管功能7/18/20222 概述-血管的功能分类 1.按形态分: 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2.按生理功能分: (1)弹性储器血管:指主动脉、肺动脉。 (2)分配血管: 中动脉。将血液输送至各器官组织。 (3)阻力血管:小动脉和微动脉。管壁平滑肌的舒缩改变血管口径,从而改变血流的阻力。 7/18/20223 (4)交换血管:毛细血管。血液和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5)容量血管:静脉系统。静脉数量多,容量较大,起着血液贮存的作用。 (6)短路血管:动脉-静脉吻合。与体温调节有关。7/18/20224 (一)血压 1.概念:是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

2、常用千帕(kPa)来表示。 (1mmHg于,1 kPa=7.5 mmHg)。 2.血压特点: (1)克服血流阻力、推动血液流动; (2)随心动周期出现周期性波动。 主动脉等大动脉波动最大; 毛细血管、静脉无血压波动。 一、动脉血压和脉搏7/18/20225 (一)动脉血压的正常值 收缩压:在心脏收缩期血压达到最高值。 舒张压:在心舒末期动脉血压的最低值。 脉搏压(脉压):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值。 平均动脉压: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平均值。 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脉压 7/18/20226 通常测量肱动脉压,正常值为: 收缩压:13.316. 0kPa(100120mmHg); 舒张压: 8.

3、010.6 kPa( 60 80mmHg); 脉 压: ( 30 40mmHg); 平均动脉压: 约 (二)动脉血压的形成 前提条件:足够的血液充盈。 决定因素:心脏收缩作功; 缓冲作用:外周阻力和弹性储器血管弹性。 7/18/20227 (三)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1)每搏输出量 意义:收缩压的高低反映心脏每搏输出量的多少。外周阻力和心率不变收缩压升高、脉压增大每搏输出量增加外周阻力和心率不变收缩压降低、脉压减小每搏输出量减少7/18/20228 (2) 心率外周阻力和搏出量不变舒张压升高、脉压减小心率加快外周阻力和搏出量不变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心率减慢7/18/20229 2.外周阻力:

4、心输出量不变,外周阻力加大,舒张压升高。脉压减小。 意义:舒张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 3.大动脉管壁的弹性贮器作用: 动脉管壁硬化,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减弱,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 循环血量减少,使动脉血压降低。 循环血量不变而血管容量增大时,动脉血压下降。7/18/202210 (四)动脉脉搏 概念:周期性的血压变化引起的动脉血管周期性搏动。 意义:可以反映心血管系统的异常状况。 7/18/202211 二、静脉血压 (一)静脉血压 1.中心静脉压: (1)概念:通常将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称为中心静脉压。 (2)影响中心静脉压的因素: 中心静脉压的高低取决于心脏射

5、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之间的相互关系。7/18/202212 心脏射血能力强,中心静脉压就低。 心脏射血能力减弱,中心静脉压就升高。 静脉回流速度加快,中心静脉压升高。 (3)意义:中心静脉压是反映心血管功能的又一指标。 (4)正常变动范围:0.4-1.2kPa(412cmH2O)。 概念:各器官静脉的血压。 正常值:514cmH2O。7/18/202213 1.心肌收缩力: 心脏收缩力量强 心室排空较完全 心舒期心室内压就较低 静脉回心血量增多。反之,则减少。 2.重力和体位: 站立时下肢静脉容纳血量增加,回心血量减少。 3.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肌肉收缩 挤压静脉 静脉血流加快 回心血量增加。

6、(二) 静脉血流及其影响因素 7/18/202214 4、呼吸运动: 吸气时,胸腔容积加大,胸膜腔负压增大, 胸腔内的大静脉和右心房更加扩张,外周静脉内的血液回流入右心房血量增加。 呼气时相反。7/18/202215 四、微循环 概念: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功能:进行血液和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 (一)微循环的组成和血流通路: 由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通血毛细血管(或称直捷通路)、动-静脉吻合支和微静脉等组成。7/18/2022167/18/202217 (1) 迂回通路 途径:血液 后微动脉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真毛细血管 微静脉 特点:通透性好;血流缓慢;

7、与细胞组织接触面积大。 意义:有利于血液与组织进行物质交换。 (2) 直捷通路 途径:血液 微动脉 后微动脉 通血毛细血管 微静脉 特点:经常处于开放状态,血流速度较快,不进行物质交换。 意义:使一部分血液能迅速通过微循环而进入静脉,以满足体循环有足够的静脉回心血量。7/18/202218 (3) 动-静脉短路: 途径:血液 微动脉 微静脉 特点:管壁结构类似微动脉。 意义:不进行物质交换,在体温调节中发挥作用。 (二) 微循环的特点和调节 1.交感神经支配。 交感神经具有一定的紧张活动,维持微循环一定的血液灌注量。7/18/202219 某些毛细血管床关闭,局部缺氧和酸性代谢产物堆积 ,后微

8、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 分闸门开放 ,微循环缺氧改善,代谢产物移走。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该处毛细血管床关闭。 7/18/202220 五、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 概念:存在于组织、细胞的间隙的液体。 特点:极小一部分呈液态,绝大部分呈胶冻状,不能自由流动。 (一)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 形成:血浆滤过毛细血管壁而形成的。 液体通过毛细血管壁的滤过和重吸收取决于四个因素:毛细血管血压 组织液静水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滤过:使液体由毛细血管内向血管外移动。 重吸收:将液体从血管外吸入毛细血管内。7/18/202221组织液的生成及影响因素7/18/202222 有效滤过压

9、:滤过的力量和重吸收的力量之差。 公式:有效滤过压 = 毛细血管血压 + 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 组织液静水压 - 血浆胶体渗透压 有效滤过压为正值时,液体滤出毛细血管; 有效滤过压力为负值,发生重吸收。 回流:组织液中中约90%在静脉端回流入血,约10%进行毛细淋巴管,成为淋巴液。7/18/202223 (二)影响组织液生成和回流的因素 1.毛细血管血压: 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有效滤过压升高 组织液生成增多。 2.血浆胶体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毛细血管有效滤过压升高 组织液生成增多。 3.淋巴回流: 淋巴回流受阻 组织液生成和回流失衡 水肿。 4.毛细血管壁通透性: 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 血浆蛋白渗出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升高 组织液生成增多。7/18/202224 (三)淋巴循环 1. 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 组织间隙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 吻合成网 淋巴管 右淋巴导管和胸导管 静脉 右心房。 毛细淋巴管 特点:管壁薄;管腔内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