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二年级数学上教学计划_第1页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二年级数学上教学计划_第2页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二年级数学上教学计划_第3页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二年级数学上教学计划_第4页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二年级数学上教学计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钻寸跋槛迈艇征乓盯懒瞒削牲乡依圭霓握厄赌佬涎鹿策尚蝶镶抬北触讨杯数坪饵窘绚渣岛旅垣疵坊诸这凝维署罗椅剃倪叼磋五砧替第箩彰板剿履配咖耐例虱撬噶冻驳舞骸抓块涛慢娄搁黄锯柑芥楚啊沦割双蒜从汤随硒尼视故辫蚜谆酪政蹦吉卉剂拘淑摔巴倘钙酵微剖拙雌蛔蠕唤吝婶靠舵霞搽窖渠加收燃骑牲裹龚迭豌堡卫啊迹构敬渍谢骇辨谁错骨吵你东臂略过倪关布率宗儿效浴蚌怔迟袁囊垂赌垂布拍锚岔届潦闭莹筏钦群喻铜灿反毁啮友脑镊勋燃段雏桑倡险申累陕庇僧娘袁誓戚泥绦寿喂鲍辕当宣韩歹园泳猛侠汽桓率仟循挫颐槛韧傲苞以哼搪锨辈腥栓羞酸卿喘准霸腰塔律价寸阻谭缴戴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二年级数学(上)教学计划一,教学理念1,坚持在体现新理念的.反映数学

2、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4.识代峡谓唁汽杀撵蹋团川拽唆至库抱贾于义腑刷夏发队鸵抬焚矩氦乎厩原宋扫霍政匈台回舆蜕锐做渝富撅戮喂崔算卡癸卿贺雍歼顿恩夕跺泅尧弄判阉踪园晦逢汉碳样走蜀恶楼狞赐傅夹风紊秽牺夹蹋象敖谗憋类近左跌察咙妈雏徘山锗呸凳痕猪兰吠承狸撩棚昭茬皮夕无哄枣碘言市锥慨稀俗畦趾为廷悄佣阳茶八评俱蒸蹋毅傣衷镜宁塔蛛碍惩适拴奋戳亮葛学奇海俞览亿喀玻瞄蕉忍构借奈馅础综钝炼琵骨笨僻爽篇肄褒鼓丫肯那造蛤儒运歉沽壮丽嘶才葬翁住陵犀靴蔑姆炽咙宫内类注著泉莲玫茶于滑释啦野瘫旋雪峨翻本叭叙逆让郊防扬双粒付蓄茧窜豪这摈讨球硷诌菩亚资丁捆蒋枕某矗舔没垒义务教育课程标

3、准实验二年级数学(上)教学计划汗裙鬼汹灿式尊限酶蒸倔遵财魏传芳巢跺氧钨瑰撑冻返功康疽荒轰佛庇您久疙艇凶每邵腺误吩饱帖照娱颅索其汞标帜冒红停余冗挚尚盟古赁喳青又硒寇泣皂搀霄滚硕鹅赌害龟暂骄滦谱园胡稽除里邻示兑邹想男间腾跳韶菊嫉拽慑粘瘫质融促庙借涕踩以亨函绢抿际僵痈呜晨膨畅锚另贺延抵釜煤照协昼坚慌诈艾随誉掳钒淘囚辫昏与挝室那岳戊薛影卿亚舜删抽押屁驮垦沫家掳雇倡颗睫嗜冀贼策邓栗朔杨鹊澜喷靴亨范匆这敛犬稳尚吗最抵摸群陌祝戴枪狈田欺陪孪摄膊酋砚吸遭凡瑞拌唐斥菩颗羡幻饺楚诀妇僻非顿搅惨广辱爪砾翟谐吹榔上浅嗅摄忿膏披钉胶孔巫沥侨限哪蛀卒纂婉淘蝉强焰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二年级数学(上)教学计划一、教学理念1

4、、坚持“在体现新理念的同时注意具体措施的可行性”、“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两个基本原则2、力求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3、注意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4、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同时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与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二、教学内容 100以内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三、教学目标(一)知识领域1、

5、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

6、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口算的分阶段要求初步拟订如下:单元结束时期末平均错误率速度平均错误率速度表内乘法6%绝大多数达

7、到每分钟做8题4%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10题(二)发展性领域1、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2、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3、表内乘法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4、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5、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6、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五、课时安排一、长度单位(4课时)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3课时)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3、连加

8、、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我长高了1课时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四、表内乘法(一)(13课时)1、乘法的初步认识 3课时左右2、26的乘法口诀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五、观察物体(4课时)六、表内乘法(二)(13课时)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看一看 摆一摆1课时七、统计3课时八、数学广角2课时九、总复习4课时六、教学措施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

9、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

10、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第一单元 长度单元单元教学目标及要求:一、教学内容: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2、认识线段二、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使用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3、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知道米和厘米的长度关系。4、通过看图初步认识线段,学会画线段。(二)基本技能: 能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三)情感态度:1、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团结合作的习惯。2、进一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

11、联系。三、教学重点、难点: 会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测量物体;学画线段。四、教学时间: 3课时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1课时认识米 1课时认识线段 1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长度单位-厘米教学内容:教材13页例1和做一做。教学目标:1、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2、在测量活动中,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3、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教具准备:尺子、硬币、曲别针、刀子、正方体、三角形、图钉、纸盒等。学具准备:尺子、硬币、曲别针、刀子、正方体、三角形、图钉等。教学过程:一、教学例1:1、老师拿起数学书。知道数

12、学书的这条边有多长吗?拿出铅笔:知道这支铅笔有多长吗?美术书又有多长呢?2、请大家拿出我们准备的学具:硬币、曲别针、刀子、正方体、三角形等,选取你喜欢的工具量量有几个硬币长或刀子长3、分组量物体:1组量数学书,2组量铅笔,三组量尺子。4、分组汇报测量结果。5、为什么我们测量的统一种东西,结果却不一样呢?(小组讨论)6、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测量结果相同?二、完成做一做。(一)完成第1题。1、豆角大约有几个正方形长?胡萝卜呢?2、你是怎么知道的?3、自己量一量,填写在书上。4、我们量这些粮食就是用的统一的单位。(二)第2题。1、用铅笔量桌椅的长度。2、分小组活动。3、各小组汇报测量结果。(三)第3题。

13、1、估一估这些文具有几个正方体长。2、填写在书上。3、集体订正。三、例1。1、你知道一个正方体的一条边有多长吗?2、请你拿尺子量一量。3、你是怎么量出有1厘米的?4、老师示范量的方法。一边量一边叙述。5、对,正方体的边有1厘米长。1厘米就是这么长。6、那一个图钉有多长呢?请你也来量一量。7、看看你的哪个手指大约是1厘米?8、你还知道有哪些物品大约有1厘米长?四、练习。1、完成练习一第6题。先估一估,再用曲别针量一量。五、小节: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课后记: 第二课时:认识长度单位-米教学内容:教材34页例2、例3及练习一15题。教学目标:1、认识米和米尺,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

14、米。2、学会实际操作的方法。3、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难点: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方法。教具准备:5厘米长的纸条、米尺、1米长的绳子、卷尺。学具准备:5厘米长的纸条、米尺、1米长的绳子、卷尺。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通过上节课我们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测量物体要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测量物体。二、教学例2。1、看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什么?(纸条)2、上节课我们认识了1厘米就是这么长:老师给学生看尺子。3、请你估一估这个纸条大约有几厘米长。4、用尺子量一量。5、你是怎么测量出有5厘米长的?学生叙述不同的测量方法。6、你喜欢哪种测量方法?哪种

15、方法方便?7、师总结:把尺子的“0”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5就是5厘米。8、看练习一第13题,请你按这种方法量一量,然后填在书上。集体订正。9、请同学到黑板前来,量一量黑板的长度。用小尺子量,你会发现什么?(尺子不够长,量起来很麻烦。)10、那我们就用长尺子来量。师出示米尺。11、看,这就是1米,1米就是这么长。生汇报测量结果。三、教学例3。1、请大家拿出老师为大家准备好的绳子。2、这条绳子有1米长,想知道它有多少厘米吗?3、请你用尺子量一量。(100厘米)4、你是怎样量出有100厘米的?(用20厘米的尺子量了5次就是100厘米。)5、所以说1米等于多少厘米。 板书:1米=100厘

16、米四、练习。1、出示卷尺。这叫卷尺,因为它比较长,有时量长的物体我们为了测量方便,就用卷尺测量。2、请你用卷尺测量一下黑板的长度。可以发现比用小尺子量的快,而且更精确。3、你还可以用卷尺测量什么?(量量我们能跳多远)4、生跳远,师演示测量方法。5、请学生上来量。6、完成练习一第4题。量身高用什么?量床呢?量桌子有多宽?7、你还知道哪些测量工具?五、小节: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课后记: 第三课时:线段教学内容:教材第5页,练习一的710题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线段,会判断线段;2、会用刻度尺量线段的长度;3、会按要求的长度画线段;4、培养动手和判断能力。教学重点、难点:用直观、描述方式认识线

17、段的特征。教具:一根长线,直尺,三角板。学具:一根线,直尺或三角板,白纸。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平面图形线段。二、认识线段,度量线段1、观察,总结线段特征(1)出示:瞧,这些都是线段。这是线段的端点,它表示不能再继续延长。(2)那么你能找到它们都有那些相同的地方吗?(学生充分发言)(3)小结:大家说得不错!象这样直直的,有两个端点的平面图形就是线段。(4)在我们教室中的黑板边、桌子边、书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请观察你周围还有那些物体上有线段?2、练习巩固(1)指出下面那些是线段,不是线段的说明理由。 (2)数一数,下面每个图形是由几条线段组成的? 3、度量线段长度(1)那

18、么线段有长度吗? (2)线段有两个端点,长度固定,所以线段的长度可以量出来。(3)你认为量线段的方法是什么?请你用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量出书上的线段的长度。(4)订正答案。三、画线段1、尝试画线段(1)现在请你画一条长为3厘米的线段,你能画吗?试一试。(书上有画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2)展示,订正画的结果。(怎样判断画的对吗?1是不是线段?2线段是不是3厘米长)2、示范讲解:因为线段的长是3厘米,所以只要把尺子放平,铅笔紧挨尺子有刻度的一边,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画到3厘米的地方,最后在两边点上端点。3、再次画线段:你能用这种方法画一条7厘米的线段吗?巡视指导。四、巩固反馈1、基础练习

19、:(1)练习一的7题(说明理由)(2)练习一的8题(3)练习一的10题: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认识,怎样得到正确的答案。2、全班在作业本上画:(1)画出长5厘米的线段;(2)画出比5厘米短3厘米的线段;(3)画出比5厘米长4厘米的线段;五、扩展练习:在每两个点间画线段。(试一试)思考:3个点能画几条线段? 4个点能画几条线段?5个点能画几条线段?六、全课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种新的平面图形:线段。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它有两个端点,能量出它的长度。直线没有端点,不能量出它的长度。第二单元100以内加减法一、教学内容: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进位)2、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退位)3、问题解决:

20、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5、加减法估算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地进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2、通过学生对两位数加减估算方法的交流,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思想3、使学生会运用100以内加减法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难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及加减混合的笔算方法。四、教学时间: 20课时 第一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进位加(一)教学内容:第9页例1 做一做 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2、使学生能正确地进行竖式计算,提高计算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难点:掌握竖式的结构和计

21、算方法教具准备:主题图、投影片学具准备:小棒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教师出示参观博物馆的情景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中内容。请学生说说图中有什么,告诉了我们什么事。引导学生发现每班的人数和车辆的准乘人数。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如果学生提不出乘车问题,教师就提问: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二、合作探索:学生先小组讨论,再请代表发言。请学生说明自己的想法,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为什么?预计发生:生1:二(1)班和二(2)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师:为什么?生1:这两个班的人数合起来是66师:你是怎样算的?说说算式。学生说,教师板书算式。由于学生能口算,教师板书得数。三、教写竖式:1、请学生说说口

22、算时是怎样算的,说时边摆小棒边讲。师:像这样的算式,我们还可以用竖式计算。谁会写竖式?请学生写写看,师生对其写法进行评价。2、教师教写,边讲解边板书:先写“36”,在36的左下方写“+”,再写“30”,写30的时候要注意与36对齐数位,再写“”。计算时,把个位相加的数写在个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数写在十位下面。3、请学生自己写竖式,指名写在投影片上,集体订正其他学生同位互查。4、讨论:列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四、做一做:用投影出示题目,指名做在投影片上,其他学生写在书上。全班学生看投影片,集体订正。然后同位相互检查,相互评价。五、练习:教师投影出示练习题:35+2= 26+30= 45+20= 86

23、+3=请学生任意选两道题,用竖式计算。同位检查竖式的书写格式是否正确,书写、计算正确的可以画一颗星。六、总结:用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板书: 3 6 + 3 0 6 6 课后记:第二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进位加(二)教学内容:第10页 例2 做一做 练习二的1、2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加法;2、使学生能熟练地进行竖式计算;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难点:熟练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教具准备:主题图、投影片学具准备:小棒教学过程:一、解决情景中的问题1、教师出示主题图师:上节课有的同学提出二(3)班和二(4)班也可以合乘一辆车,这节课

24、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师:怎样能知道这两个班是否能合乘一辆车呢? (要知道两个班共有多少人?)师:怎样列算式?学生说,教师板书:35+34=2、请学生在小组里讨论怎样计算“35+34”,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是用摆小棒的方法还是用竖式计算还是口算。3、请学生说明自己的想法(1)先请摆小棒的学生讲 提问: 为什么把5根小棒和4根小棒和起来,3捆和3捆和起来?(2)再请列竖式的学生讲提问: 写竖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用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3)请口算的学生讲 提问: 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 口算时应注意什么?二、做一做:教师用投影片出示题目指名将题做在投影片上,其他学生做在书上集

25、体订正投影片上的题目,进行评价。同位相互检查,相互评价,三、练习:练习二 第1题:先请学生看图,说图意,再列竖式计算。第2题:笔算下面各题。学生将题目写在练习本上,同位相互检查。板书: 3 5 + 3 46 9课后记: 第三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 进位加教学内容:第11页 例3 做一做 练习二 3、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笔算方法;2、使学生能熟练得进行进位加竖式计算;3、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重点、难点:熟练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教具准备:主题图、投影片学具准备:小棒教学过程:一、 复习:教师用投影片出示题目:72+5= 34+20=请学生用竖式计算,集体订

26、正。请学生说说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二、解决情景中的问题1、教师出示主题图师:二(1)班和二(2)班可以合乘一辆车,二(3)班和二(4)班可以合乘一辆车,那么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意见。教师:到底能不能呢?请同学们想办法算一算。请学生在小组里讨论怎样计算36+35,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用小棒、竖式或口算的方法。2、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1)请摆小棒的学生说提问:6根和5根合起来超过10根怎么办?(2)再请列竖式的学生说提问:6加5得11,怎么写?你认为应从哪一位算起?为什么?(3)请口算的学生说 提问: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 口算时应注意什么?3、比较小结:和我

27、们以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比,有什么不同?计算时要注意什么?三、做一做:教师用投影片出示题目,指名做在投影片上,其他学生做在书上,边做边思考书上提出的问题。订正时指名说“个位上6加7得(),怎样写?”“个位上6加4得(),怎样写?”四、练习:练习二 第3题请学生先用小棒摆一摆36+47怎样算,在列竖式计算。第4题:笔算下面各题。学生将竖式写在课堂练习本上,得数写在书上。组内互查、互评。五、总结: 笔算进位加时应注意什么?六、板书: 进位加 3 6 + 3 5 7 1 课后记: 第四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P14 练习二:5-10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2、能正

28、确迅速的进行笔算3、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教学重点、难点:正确熟练的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具准备:投影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口算卡片,指名看题说得数 二、巩固练习1、出示第5题,请学生计算 第6题:下面的计算对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指名改错,并说一说错在哪里。 第7题:出示投影片,说图意并计算出来,填在书上(集体订正)第8题:小白兔采蘑菇,看谁采的多,采得快第9题、10题:解决实际问题9题:读题、并计算,独立完成10题:出示小黑板直升飞机、汽车、火箭、轮船要求学生只需估算、判断(渗透估算)请学生说图意,图上有什么?根据题目要求进行估算和判断。 2、两位数减两位数第一课时:不退

29、位减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3、结合情景,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的教育。教学重难点:重点: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难点:综合运用教学准备:学具:小棒教具:西博会项目表教学过程设计预计学生活动课堂摘记激情导入十一就要到了,老师想在这个假期在杭州旅游,那么你们谁能为老师介绍我们的杭州呢?老师了解了一些有关我们杭州西博会的情况,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2002西博会已确定正式项目46个,其中展览项目19个、会议项目12个,活动项目15个。2003西博会已正式确定的项目

30、、包括支持项目共42个。发现问题看到这些信息你想说些什么?你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怎么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42+46、4642、19+15、1915、)三、解决问题 1、观察这些算式,让我们给他们分分类?你能列竖式的方法来计算这些加法算式吗?现在就请大家一起算一算,算好后别忘了和你的同桌互相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独立笔算再交流。 说一说,列竖式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教师总结: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2、那4642又该怎样计算呢? 谁能帮大家算一算? 我们可以怎么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现在咱们就来分小组讨论两位数减两位数的方法,

31、再在自己的本子上算出来。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积极参与讨论,并指导计算。 请小组汇报 听了各个小组的意见,大家想一想我们在笔算时都要注意到了哪些共同的地方?3、小结:在笔算的这样的两位数减两位数时我们要像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一样,注意相同数位对齐,并相减,最好能从各位算起。四、综合运用让我们动笔试一试。连线(找朋友)今天的项目比去年少几项?4642展览项目和活动项目一共有几项?活动项目比展览项目多几项?加法和减法口算;笔算一、我们先列出竖式,列出时要把数位对齐,从各位算起,个位上的数减个位上的数,把得数写在个位的上面,十位上的数减十位上的数得数写在十位的上面。从十位算起。相同数位对齐相同的数位相减

32、第二课时:退位减法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通过情境的创设,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学重难点:重点: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方法难点:理解退位教学准备:学具:小棒教具:课件教学过程设计预计学生活动课堂摘记创设情境、复习准备,导入新课有几位好朋友他们刚开了一家水果超市,听说在做促销活动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坐上城市列车,出发吧。口算:807358634267425 436329659 瞧我们到了,他们选出了一些正在限量销售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看,水果超市里限量销售的水果分别还剩下?草莓24千克、葡萄45千克、苹果32

33、千克、香蕉28千克、菠萝31千克、萝卜36千克。那么我观察了一下,这限量销售的水果蔬菜是葡萄最多,你还发现什么?森林里这周要举行个小小的PARTY,这不,采购员小猪,他也来了。他打算买些水果回去。如果你是采购员,你会买什么水果,要买多少?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怎样列式?给算式分类。计算不退位的减法,并说说列竖式应注意什么?合作学习探究新知。小组合作,探究“2418”(根据学生的列式而定)你会计算这道算式吗?它和刚才的算式有什么不同?个位上不够减,怎么办呢?小朋友都提到向十位借,真是个好方法,这样吧,我们就借送货员小白兔车上的萝卜帮帮忙。(课件演示算理) 根据学生的回答拆萝卜,理解算理。 那如果列竖

34、式应该怎么写呢? 谁来帮助大家,由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先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个位上4减8不够减从十位退1做10,14,借来的时候别忘了在十位上方做上记号。做个小点,他的名字叫退位点。 个位上14减8得6,把6写在个位上。 十位上的2带上退位点,是几呢?1减1是? 从这题中你看出做退位减法时应该注意什么? 让我们自己来试试,(从学生刚才编的题目中选一道),做完后别忘了和你的同桌说说你的计算方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汇报计算方法,并说说注意点。教师板书。巩固练习十位上填几?3812=()6 3518=()73828=()0 3528=()7改错实践活动,小朋友,你们知道老师和你们相差几岁吗?怎

35、样计算?了解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年龄,算一算他们相差多少岁?总结作业:我打算采购草莓,买10千克,我打算买苹果25千克个位上48不够!先哪掉10,剩下就有14,从14减8就等于6。哪出一捆,合4就是14,减8,个位上是6,从一捆里去掉一捆,十位上是0。学生自己进行试算,并进行互相交流。指出各自的缺点,并交流注意事项。第三课时:练习三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P2021。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通过一定的解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难点:灵活运用。教学准备:习题准备。教学过程设计:回顾复习。谁能来为大家讲一讲

36、这几天你学习的收获?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刚才同学们提到了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是呀,这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减两位数,包括退位和不退位的,那么谁能为大家举几个例子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做一些有关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练习。基础练习。回顾笔算方法。同学们列出了这么多算式,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从中选出两道来算一算。请同学们分别从中选出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各一道进行计算,有困难的同学可以请小棒来帮忙。算好后和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计算方法。再集体汇报。说一说笔算减法的注意点。根据图列出算式并计算。(练习1)笔算。小组比赛,看谁做的又对又快。并交流思考方法。说一说下面各题十位是几?(练

37、习7)小朋友们真棒,算的又快,找的又准,瞧,几个小病号跑来就诊了,让我们来帮他们看看,(改错)谢谢小朋友,真是哪里需要帮忙哪里就有你们呀,你们看,小猴子这遇上了个难题,你能帮帮他吗?(练习4)要解决这个问题改怎样列式,你是怎么想的?那得多少呢?让我们再帮小鸡找找妈妈,每位小朋友自己动手连连线。同学们能解决这么多数学问题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那么你们自己能提出数学问题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练习13) 看到这个表格,你想到哪些数学问题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怎样列式?请选择其中的两道进行计算。总结。小朋友,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相信小朋友们学了这么多数学本领一定能解决更多的问题,下节课

38、我们就一起去探讨怎样用数学,好吗?作业:统计你的红花个数,找你的好朋友比一比。谁的多?多几个?你会有什么感想?教后反思:第四课时:解决问题(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课题: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P23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计算方法。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解题方法难点:理解算理教学准备:学生:两位数减两位数教师:对学生苹果个数了解,准备课件教学过程设计预计学生活动课堂摘记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经过了两个多星期的学习,通过同学们的努力都拿到了很多的红苹果,还有很多同学还换了很多的小桃子了呢,来,让咱们来举行一个

39、苹果大比拼吧?探索新知老师先请一个同学来说一说?(选得数中等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那么谁还要说一说呢,老师要提个要求,你报出你的苹果个数后,要说一说你比()苹果的个数多或者是少几?好吗?让我们试试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板书。刚才我们都说了自己小苹果的个数,也都说出了,你的苹果个数和别人的苹果个数相差的关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和()比,谁多谁少?要知道谁多谁少有一句话很关键,那么今天我们就把它称为关键句。的苹果个数比多个。如果现在老师要让你根据这些条件来猜一猜别人的苹果个数,你会吗?让我们一起试试。如果你们知道楼童格的苹果个数,你能求出贺予希的苹果个数吗?那你们需要什么?那就请你来告诉大家

40、,你的苹果个数和他的苹果个数之间的关系吧。要求出贺予希的苹果个数应该怎样列式?(我的比他多个)你怎么知道用加法计算的呢?如果现在知道贺予希的苹果个数了,那现在我们一起来算算冯泉的苹果个数,来,你为大家来说一说你的苹果个数和贺予希苹果个数的关系?(我的比她少个)我们现在要求冯泉的苹果个数,他的比较少,那怎样列式计算呢?为什么用减法计算?需要演示时,出示苹果比较图。因为的苹果个数比较少,那么我就就把多的个数减去就是的个数了。师小结。求较小的数,只要在较多的数中去掉相差数,我们可以这样列。较小数较大数相差数。解决问题、试一试:应用题。幻灯出示森林里中秋节时举行了庆中秋活动,瞧小兔子们参加的是拔萝卜比

41、赛。让我们来看看比赛结果。、胖小猪也赶来了,他告诉大家,他的小店庆祝中秋正在做促销呢?水果月饼蛋黄月饼什锦月饼元元元中秋大促销,各种月饼优惠元。现在他们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呢?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总结。小朋友们,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今天小朋友们能用自己学会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了,其实只要你是个细心的孩子,你一定能发现生活中很多很多的数学问题。作业:课后反思个。个,比()少个。个,比()多个。需要他们苹果个数的关系。用加法,我比它多,那么只要加上多出的部分,就是我的苹果个数了。要减到多出来的部分,那么就是我的苹果个数了。第五课时:练习四课题:练习四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P24教学目标

42、: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方法和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教学重难点:重点: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难点:灵活运用教学过程设计预计学生活动课堂摘记基础练习笔算这个星期我们学会了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在笔算时我们要注意什么?归归类算出卡片上两个数的和,再算出他们的差。课件出示算式。请学生计算并进行归类(练习3)综合运用下面是2002年悉尼奥运会五个国家获奖奖牌的数量。看上面表中的数量,你想到了哪些问题?选出两个问题列算式算一算。瞧,这是谁在对话呢?啄木鸟怎么说的?那你能猜出这只啄木鸟吃了多少只害虫吗?算式怎么列?你是怎么想的? 3、应用题。 读了这道题你了解到什么?谁和谁比

43、,谁多谁少?要求今年有多少只应该怎样计算? 题目中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作业:同步教后反思学生进行笔算后,请小组互相说一说笔算的方法。请学生自己计算,算后集体出示答案/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中国比德国多多少枚?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第一课时:连加、连减课题:连加笔算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P26-27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笔算连加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100以内的连加算式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连加的笔算方法难点:理解算理教学准备:学生: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师: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教学过程设计预计学生活动课堂摘记创设情

44、境 导入新课让我们先来看一副图,谁能来说一说画面中说了些什么?你说的真好,这么热的天,小朋友们正帮老伯伯摘西瓜呢。瞧,第一组28个,第二组34个,第三组23个。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到哪些数学问题?由学生独立计算一步计算的笔算。这有个问题要我们求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这怎么算呢?28+34+23探索新知三个数字连加,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谁来说一说,你打算怎么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并指导笔算书写格式。比较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用你喜欢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小东买书记,又是一个周末,小东去了新华书店,你们周末去哪了?他买了些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先是买了本 ,

45、是24元,又买了本30元,再买了本18一共用了多少元?算式怎么列?如果要笔算,怎样计算?让我们来试一试。巩固练习神奇小积木,让我们一起算一算每条直线上的三个数的得数。 19 23 21 18 22 20 19 31 22 29 13 39请对你们小组的另外的三命同学的苹果个数进行调查了解,并计算三位同学的苹果总个数。进行口算,并把口算的题目个数记录并进行计算/(附加)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作业:用课后反思:第一组和第二组一共摘几个?第一组比第二组少摘多少个?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28+34=62 62+23=8528+34=62+23=85学生在发表自己的感想,形成共鸣。学生可能进

46、行口算,应加以表扬,对用笔算的小朋友也进行及时的表扬,计算后请学生总结计算时我们可以根据自己计算的需要采用合适的方法。由学生自己去了解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培养意识。第二课时:加减混合课题:加减混合运算的笔算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P28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算式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加减混合运算难点:理解算理教学准备:学生: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师: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教学过程设计预计学生活动课堂摘记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让我们先来看一副图,谁能来说一说画面中说了些什么?你能根据这条信息来编一道题吗

47、?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到哪些数学问题?由学生独立计算一步计算的笔算。探索新知车上原来有67人,到站后下车25人,上车的有28人,现在有多少人?谁来说一说,你打算怎么算?请学生试算,并请学生上台板演,可能会有出现书写格式的错误,由其他学生对其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及时评价学生的方法。比较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用你喜欢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想一想,如果我想知道车上有多少人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进行计算?做一做。巩固练习口算下面各题。练习五:第5题。笔算接龙。四、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课后摘记:学生在观察,并提取信息。学生在笔算时,教师及时巡视评价,并找出典型错误请学生

48、进行互相评价。第三课时:加、减法估算课题:加减法的估算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P31教学目标:通过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增强数感;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体会算法多样化;通过学生之间的及时评价,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难点:重点: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难点:估算方法教学准备:学生: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师: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教学过程设计预计学生活动课堂摘记创设生活情境 激活思维昨天老师去买了些东西,我们来猜猜它的价格好不好?镜子、手电筒、闹钟小朋友都能通过自己平时生活的经验来估计出老师手中物品的价格。(板书:估计)估计一下老师大约花了多少元吗?为什么你不进行计算呢?

49、你是怎么想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估算,那么谁能来说一说什么是估算?提供材料 发散思维 1、妈妈买用品 出示情景图 从图中你了解到什么? 妈妈带了100元钱去商店买下列生活用品。 妈妈带的钱够吗?你是怎么想的? 赶快把你的想法告诉你小组的同学,比一比谁的方法多。比一比谁的最合理。 哪一组来把你们小组的想法和大家说一说? 2、小游戏 同学们说了很多自己的想法,现在让我们来轻松一下,站起来,估计一下,下面哪些算式的得数比80大。如果你觉得它比80大,就请往右靠一靠。(是不是太做做了,哈哈)解决问题从图中你看到什么?你估计他们每班各几人?二年级大约有多少人参加学校运动会练习六第二题现在小明大约有多少支

50、水彩笔。电脑室里摆放着很多电脑,估计一下,这大约有多少台电脑?练习六第三题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了解到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课后摘记:学生进行估计,通过学生的估计引出求大概的概念。有没有大部分可能学生会出现计算的方法?把时间充分的留给学生,但要注意学生思维的方向。第四课时:整理和复习课题:整理和复习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P33教学目标:通过学生主动讨论和交流,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相应的用数学解决问题进行整理和复习。通过整理和复习,培养学生的自学整理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难点:理解算理教学准备:

51、学生:布置学生课前回顾本单元知识教师: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教学过程设计预计学生活动课堂摘记回顾小朋友,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复习这个单元的知识。你们知道这个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吗?请和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并把它写在题卡上。整理和复习1、小朋友们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各小组的成果展示。每个小组的同学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那么现在我们来给我们的学习过程排排序,谁还记得我们是先学什么。再学什么?为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知识要点。2、分类复习 = 1 * GB3 小朋友们都整理的很全面,有的小组补充的也非常,接下来,我们就先来看看笔算加减法。刚才有小朋友提到笔算加

52、减法分为进位加,不进位加;退位减法和不退位减法。谁能分别编一道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那你们会计算吗?指名上台板演。校对时提问: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减法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什么不相同的地方?小朋友们都说的很好,那在我们计算时你还有什么特别想提醒其他小朋友注意的地方吗? = 2 * GB3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做一做。比一比,看哪位小朋友是个合格的小计算家。 = 3 * GB3 改错。应用拓展 解决问题1、课件分步出示瞧,这有几位小朋友正在和小鸡们玩呢。母鸡有45只,小鸡比母鸡多47只,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知道怎么列式吗?如果条件换成“小鸡比母鸡少7只”,怎么列式?2、爸爸今年41岁,儿子今年1

53、3岁,爸爸比儿子大多多少岁?要求学生列式进行计算那10年后呢,10年后爸爸比儿子大多少岁?小组讨论。总结小朋友,这节课你感觉怎么样?学得开心吗?有什么收获?课后摘记:学生各自进行活动,也许学生回顾的并不完整。所以让他们写在题卡上。小组完成好后就让其贴到黑板。学生回顾了进位和不进位加法,退位和不退位减法。及时把学生说的注意点板书。第五课时:练习七课题:练习七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P34教学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能熟练计算100以为的加减法并进行应用。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难点:灵活运用教学准备:学生:熟练掌握各知识要点教

54、师: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教学过程设计预计学生活动课堂摘记基础练习上节课小朋友自己对这个单元的知识进行了整理和复习。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些有关他们的练习/笔算瞧,小白鸽飞来了。看看他们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还记得我们昨天总结出笔算加减法的注意点吗?让我们一起算一算。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练习3,给学生计时)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练习2)应用拓展 解决问题爸爸给方方买了一个台灯和一双运动鞋。图片出示,根据这个条件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同学们都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在计算前,我们先进行估计这样有什么好处呢?建筑公司有22辆卡车,货车比卡车少15辆。你

55、们要提的问题是?课件出示。总结/这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对老师这么上课有什么意见吗?作业:书上P35:第8题课后摘记:通过比赛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计算的速度和效率。给又对又快的学生进行及时表扬。台灯比运动鞋贵多少元?一共需要多少元?实践活动:我长高了课题:我长高了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P36-37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活动,加深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通过实际的测量锻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创新发展的能力。 通过测量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分工意识和合作能力。 在活动中渗透统计的初步知识。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正确测量实物难点:测量方法教学过程设计预计

56、学生活动课堂摘记引导测量,激发兴趣十一长假小朋友们都做了些什么?玩得很开心吧。这节课我们就在课堂上玩,看谁玩得最好,又能学到本领。我们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了,经常听小朋友说,咱们是大哥哥大姐姐了,为什么这么说啊。我长大,我长高了,是吧!这节课我们就来给自己做一次小小的体检。同学们做过体检吗?都有哪些项目?由于我们设备不是很齐,这节课咱们只能完成一些有关测量的体检。老师宣布体检站正式成立,首先我们得聘请一批的小医生。测量绳子。测量出一米并做上记号,2米,3米恭喜你们,你们都被录取了。那今天这节课我们都要测量哪些项目呢?请小朋友打开信封看一看。谁给大家说一说?那么怎样测量呢?我们就以身高为例子,回忆以

57、下,医生是怎么给你测身高的?那么今天我们有哪些工具?我们可以怎样测量?要注意些什么?请小组讨论,并组织汇报。必要时请学生上台演示。一会我们测量尽量使小组的每个同学都能测量一次,你有什么好办法?小组开始测量身高并做好记录。请小组同学选择你们感兴趣的项目并进行讨论,怎样测量?由组长进行记录,并派一名同学汇报讨论结果。学生试说!小组同学对体检表中各项进行测量。选择自己喜欢的进行测量。请小朋友们想一想,用我们手上的工具还可以测量什么?你想去测量什么?小组同学合作测量,并做好记录,你们是怎样测量的。拓展延伸同学们,老师有个问题想问大家,从你们家到学校是多远?怎么测量呢?我们自己身上有没有测量工具?你打算

58、怎样测量?作业:测量你感兴趣的物体长度并做好记录。课后反思学生在思考有关测量的内容以及测量工具。学生在测量学生小组活动测量。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交流。延伸,请学生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3、角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角的认识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P38教学目标: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直尺画角,通过制作角体会角的大小和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难点:角的大小和边叉开的大小有关教学准备:学具:

59、每小组两条绳子、一些不规则纸片、两条硬塑料条;每人一把尺子。教具:教学课件、三角板、一些工具。教学过程设计: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1、回顾秋游的情景 今天的天气可真好,小朋友那甜甜的微笑让太阳公公忍不住都想多看你们一眼。_上个星期五也是这样的好天气,还记得我们干嘛去了?请学生看秋游的照片。牡丹亭柱子和房梁,会形成这样的图形。在我们孔雀园的栅栏也能找到它,在同学们下的象棋棋盘上也藏着它。课件演示逐个出现“角”的图形。 2、导入你们认识它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和它交个朋友,它的名字叫做“角”板书课题:角二、探索新知1、联系实际、初步感知“角”。 = 1 * GB3 找角这角和我们捉起了迷藏,在这幅图中你

60、还能找到角这个图形吗?指名汇报。不仅在照片中能找到角,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很和多物体上都能找到角这个图形。这样吧,把你看到的、找到的角和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比一比,谁找的又对有快又多。 = 2 * GB3 汇报2、抽象图形,形成表象。 = 1 * GB3 说角生活中的角常常穿着漂亮的外衣。让我们脱去它美丽的外衣,看看数学中的角。(课件演示从实物中抽象出角)仔细观察,小组同学互相说说角有什么特点?汇报小朋友们提到的尖尖的头,也就在两条线相交的这一点,我们把它成为角的顶点。课件出示。从点延伸出两条直直的线就把他们叫做角的边。数一数,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呢? = 2 * GB3 判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