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式解法---《地下建筑结构》_第1页
公式解法---《地下建筑结构》_第2页
公式解法---《地下建筑结构》_第3页
公式解法---《地下建筑结构》_第4页
公式解法---《地下建筑结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专心-专注-专业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1. 如图6-37所示一双跨对称的框架。几何尺寸即荷载见图中。底板厚度0.5m,材料的弹性模量,地基的弹性模量。设为平面变形问题。绘出框架的弯矩图。图 6-37分析:该双跨对称框架,作用荷载、几何形状、支座形式、弹性模量等均对称于对称轴线EF。在进行超静定框架结构的内力求解时,可利用对称性对其简化。对于该双跨对称结构,忽略中轴EF的轴线变形,中柱EF上端的竖向位移、水平位移及转角全为零,因此可用固定端代替原约束,得下图所示的半刚架,将一个六次超静定问题转化为三次超静定问

2、题。图 6-37-1 等值半刚架计算简图解:(1)根据分析,将该双跨对称框架等价为图6-73-1所示的半刚架结构。该框架为三次超静定结构,现取图6-37-2所示的框架作为基本结构。 (2)写出典型方程如下:图6-37-2 基本结构 (3)绘出、及图如下,用图乘法求出框架结构在单位力作用下产生的位移(不包括地基梁)图 图图 图(4)求出在单位力x1、x2、x3作用下,由于弹性地基梁的变形从而引起框架沿x1、x2、x3方向的位移bij。此时应将弹性地基梁模型选成自由端的支座形式来求解。弹性特征系数,宽度b=1.0m。由于题目给出E0=5000kN/m2,可以查出为黏性土,可设K=4104,所以。

3、eq oac(,1)考虑x1作用A、D点产生的弯矩m=4.73kNm,按照弹性地基梁计算,已知初参数MD1=4.73kNm,QD1=0,A端边界参数MA1=4.73kNm,QA1=0。其中:代入上述方程, 解方程得, 在作用下,由于弹性地基梁的变形,是框架切口处沿方向产生的线位移为:,。 同理,。考虑x2=1作用,A、D点产生的弯矩m=4.1kNm,按照弹性地基梁计算,已知初参数MD2=4.1kNm,QD2=1kN,A端边界参数MA2=4.1kNm,QA2=1kN。QF2=2kN。其中:代入上述方程,解方程得, 在x2=1作用下,由于弹性地基梁的变形,是框架切口处沿x2方向产生的线位移为:,(

4、5)考虑外荷载作用在外荷载作用下,弹性地基梁(底板)的变形使框架切口处沿x1、x2、x3方向产生位移bip。 A、D点产生的弯矩m=836.96kNm,按照弹性地基梁计算,已知初参数MDP=836.96kNm,QDP=198.03kN,A端边界参数MAP=836.96kNm,QAP=198.03kN。其中:代入上述方程,解方程得,由外荷载引起弹性地基梁的变形,导致沿x1、x2、x3方向产生的位移为:(6)将以上求出的相应数值叠加,得典型方程的系数及自由项为:(7)将所得系数和自由项带入典型方程得化简为:解方程得:(8)由公式,绘弹性地基梁上部框架弯矩图如下:(9)通过正对称,得出整个双跨框架上部弯矩图如下:(10)按弹性地基梁法,求出弹性地基梁的弯矩:弹性地基梁的受力情况如下:已知初参数D=0,yD=0;A端边界条件A=0,yA=0。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