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复习(共11页)_第1页
变态心理学复习(共11页)_第2页
变态心理学复习(共11页)_第3页
变态心理学复习(共11页)_第4页
变态心理学复习(共11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变态(binti)(Abnormal)心理学复习资料(zlio)一、大纲(dgng)内容1 正常与异常的界定及标准、重性精神病的界定2 焦虑障碍2.1 恐怖症2.2 强迫症2.3 惊恐障碍2.4 广泛性焦虑障碍2.5 创伤后应激障碍3 心境障碍3.1 单相情感障碍3.2 双相情感障碍4 进食障碍5 人格障碍6 物质障碍7 儿童心理障碍7.1 孤独症7.2 多动症二、知识框架1 正常与异常的界定及标准、重性精神病的界定1.1 变态的定义及含义给一个(y )人是否(sh fu)有“心理变态”下一个(y )精确的界定,至少需要他(她)有一个突出的成分只在变态的人里有,而在“正常的”人里是没有的。有专

2、家罗列出七个因素,来判别一种行为或一个人是否是变态的:痛苦,不是变态的充分必要条件。痛苦发生的情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是否变态。适应不良,一种行为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达到既定目标,是决定此行为是否变态的基本元素。强烈干扰个人幸福感的行为是非适应性的。不合理性,当一个人的行为没有适当的理由时,我们倾向于认为这是变态行为,一种用于揭示变态的不合理因素就是思维紊乱。没有客观现实作为基础,想法明显是荒谬的。不可预知性和失去控制感,个体应该在不同时间里有一致性,可以从一个情境预测下一个情境,并且很好的控制自己。但是如果失去这些就是不可预测和失控的。少见的和非传统性,既少见又不受社会欢迎的行为。观察者不适

3、,依赖性过强、过分的讨好或者过分敌视的人都会使别人感到不舒服。违背标准,一个人应该按照一定的标准去行动,没有很好地照着标准去做的人就会被认为是变态(过分害羞或者过分前卫、过分好斗或者过分压抑)。1.2 非标准化的区分(李心天) 统计学角度:某种心理现象偏离了统计常模。 文化心理学角度:对某一文化习俗的偏离。社会学角度:对社会准则的破坏。精神医学角度:古怪无效的观念和行为。 认知心理学角度:个体主观上的不适体验。1.3 心理学区分原则主客观世界统一性原则。心理活动内在协调性原则。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2 焦虑障碍2.1恐怖症(恐惧症)恐惧症是一种持久的恐惧反应,它同危险的真实性是及其不成比例的(怕

4、猫的人对于完全没有攻击性的宠物猫也有恐惧)。2.1.1诊断标准对特定(tdng)情境的持久(chji)的恐惧,这种恐惧与危险的真实性不一致;暴露(bol)在真实情境下会产生极度的焦虑和惊恐;意识到这种恐惧是过度的或不合理的;对恐怖情境的回避;症状不是源于另一种障碍(APA 1994)2.1.2 CCMD-3中的定义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客体或处境为主的神经症。病人明知没有必要,但仍不能防止恐惧发作。恐惧发作时往往伴有显著的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病人极力回避令其感到害怕的客体或处境,或是带着畏惧去忍受。2.1.3 恐怖症的分类广场恐惧症:对特定场所的一种惧怕,在特定场所会表现出焦虑等生理反应

5、。关键的临床特征之一是过分担心处于上述情境时没有即刻能用的出口。广场恐惧可以用经典条件反射的原理来解释。广场作为中性刺激与第一次引起焦虑的无条件刺激结合,从而成为条件刺激。然后患者每次进入广场就会引起条件反射。社交恐惧症:害怕在公共场合和人接触,常伴有自我评价和害怕批评。社交恐惧是最为普遍的精神障碍。治疗方法除了服用抗抑郁类药品外,还有认知疗法,治疗师要求一组患者在彼此之间表演和复述社交恐惧症的情景。特定恐惧症:对于特定的事物或者情境的不合理的恐惧。分为动物、自然环境、情境、血、注射和伤口恐惧症等不同类型。原因很多都是创伤性事件引起的。分级暴露(系统脱敏法)的治疗方法有一定效果。2.2 强迫障

6、碍2.2.1 CCMD-3中定义指一种以强迫症状为主的神经症,其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二者强烈冲突使病人感到焦虑和痛苦。病人体验到观念或者冲动来源于自我,但违反自己的意愿,虽极力抵抗,却无法控制。病人也意识到强迫症状的异常性,但无法摆脱。病程迁延者要以仪式动作为主而精神痛苦减轻,但社会功能严重受损。2.2.2 临床描述强迫症包含两个成分:强迫观念、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是持续反复的念头、影像或闯入意识的冲动。这些念头非常的讨厌,而且难以去除。强迫行为是对强迫观念的反应,包括固定仪式(洗手,检查,抹擦)或心理活动(数数、祈祷、默默的重复某个词语)患者感觉这样是为了对强迫观念作出回应,强

7、迫行为的目的是避免或者减少焦虑。2.2.3 强迫症原因的描述心理动力学观点:有特定的无意识冲动的个体。认知-行为观点:不能将注意轻易地从令人困扰的想法中转移的个体,经常与抑郁伴随发生。神经(shnjng)科学(kxu)观点(gundin):皮质-横纹区的丘脑回路过于活跃的个体。2.2.4 治疗药物:5-羟色胺。行为治疗:模仿(看着治疗师弄脏自己的手)、暴露(自己弄脏自己的手)、反应预防(忍住不洗手)。精神外科学:对于扣带回的损伤可以缓解症状。2.3 惊恐障碍2.3.1 CCMD-3中定义惊恐障碍是一种以反复的惊恐发作为主要原发症状的神经症。这种发作不局限于任何的情境,具有不可预测性。惊恐发作可

8、见于多种不同的精神障碍,如恐惧性神经症、抑郁症等,并应与某些躯体疾病鉴别,如癫痫、心脏病发作、内分泌失调等。2.3.2 症状在情绪上,个体被强烈的疑虑、恐惧或人格解体所击溃。在生理上,惊恐发作时可以表现出急性应激反应,包括呼吸急促,头昏眼花,心跳加速,发抖或胸口疼痛。在认知上,患者认为自己是心脏病发作了或认为自己疯了,失去控制了。如果在一个月内至少出现过3次惊恐发作,或者在第一次发生后持续一个月的担心会再次发作,就可以符合了CCMD-3中的定义。2.3.3 惊恐障碍的原因遗传的观点认为产生惊恐障碍必须有两个条件,首先是人遗传得到的对于生理反应的过分敏感性。其次就是可以体验到生理反应对于未来即将

9、发生的惊恐发作的预示。心理动力学的观点认为,早期的客体丧失或分离焦虑预示着个体在成年后会发展出这种障碍。2.3.4惊恐障碍的治疗药物:三环抗抑郁药物、抗焦虑药物。心理治疗:惊恐控制疗法(在经历惊恐后学会放松和呼吸再训练)2.4 广泛性焦虑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是慢性的,并可能会持续几个月,再次期间,焦虑的成分会或多或少地持续出现。DSM-IV和CCMD-3中广泛性焦虑障碍的诊断标准都是至少6个月患者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感觉到过度焦虑。2.4.1 CCMD-3的定义是指一种以缺乏(quf)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以提心吊胆(t xn dio dn)及紧张不安为主的焦虑症,并有显著(xinzh)的自主神经症

10、状、肌肉紧张及运动性不安。病人因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而感到痛苦。2.4.2 临床症状不仅会对重大事件感到担忧,而且会为生活中的每件小事都感到担忧。其核心症状是慢性的、持续以及难以控制的过度担忧。2.4.3 广泛性焦虑障碍的原因遗传,主要遗传的是焦虑的特质而非焦虑本身。广泛性焦虑症患者将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到了“威胁”的身上,由于对“威胁”的加工无法深入(威胁物太多以至于没有足够的认知资源进行加工),也就不能引起更加明显的消极情感,于是变成了长期的担忧者,并伴有肌肉紧张,四肢僵化的症状。2.4.4广泛性焦虑的治疗方法药物和心理治疗的效果是有限的,认知行为疗法中,患者开始使用认知治疗和其他的技术来对抗焦

11、虑和担心的过程。2.5 创伤后应激障碍 跟随创伤事件而发生的情绪情感障碍。2.5.1 CCMD-3的诊断标准 由于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出现并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反复发生闯入性的创伤性体验重现、梦境,或因面临与刺激相似或有关的境遇,而感到痛苦和不由自主地反复回想。持续的警觉性增高,持续的回避;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对未来失去信心。2.5.2 临床描述 这些事件中,个体会感到恐惧和无助或憎恶。之后受害者会在记忆与噩梦中再度体验那些事件。受害者会逃避能够唤起创伤事件的任何事物。创伤后是否会发展出创伤后应激障碍,关键取决于个人对“异常的应激源”的反应,是否表现出来强烈的恐惧

12、、恐怖和无助。持续时间至少3个月。2.5.3 治疗药物和心理治疗(暴露和揭露)3 心境障碍3.1 单相情感障碍 又称为单相障碍,是指没有狂躁发作的单纯抑郁发作的情感障碍。3.2 双相情感(qnggn)障碍 双相障碍是以严重抑郁与躁狂阶段交替出现为特征的。一个经历躁狂阶段的人的行为和情感常常(chngchng)是高涨的和夸张的。3.2.1 CCMD-3的描述(mio sh) 发作符合狂躁或抑郁的标准,以前有相反的临床相或抑郁和躁狂的混合性发作。3.2.2 心境障碍的原因3.2.2.1 生物因素 基因,双相障碍患者的亲属具有患其他一般性障碍的危险,而不是患特定的双向障碍。双生子研究中发现如果有一方

13、患有双相障碍则同卵双生子中的另一个得相同障碍的几率是异卵双生子的3倍。神经递质系统,5-羟色胺对情绪反应进行调节,当它的水平很低时都会引起冲动。激素系统,单相抑郁症患者会出现甲状腺失活。男性的睾酮激素,女性的雌性激素对抑郁症的治疗都是作用的。脑区和抑郁,除了海马,脑区中还有其他相关的区域与抑郁症相关。右侧前额叶的过度活跃会导致抑郁症(经颅磁刺激技术,对特定脑区进行强大的电磁干扰,导致其暂时失去作用的技术)。3.2.2.2 心理社会因素生活事件,压力和精神创伤是导致精神障碍发病的原因之一。素质-压力模型。描述了可能的遗传和心理的易感性。心理动力学,无意识的动机和矛盾。认知学派,特殊观念。贝克的认

14、知三元说,包括:自我、当前体验以及未来的消极想法。他认为的系统的逻辑错误是抑郁症的第二个过程,臆断推理,选择性抽象,过分概括化,夸大或缩小事实,个性化。另一种解释抑郁症的认知模型是习得性无助模型,此模型认为抑郁症的基本原因是由于个体的期待。即个体预期会有不幸的事件发生,并且自己毫无办法。这个模型提供了一个悲观的归因方式,从而导致了抑郁症的患病倾向。绝望模型,消极事件的稳定性和普遍性维度会导致绝望。社会文化因素,婚姻关系(婚姻内冲突)、性别因素(女性会更容易得抑郁)、社会支持(亲密关系支持)。3.2.2.3 预防和治疗 生物学方法:药物治疗(三环抗抑郁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选择性5-羟色胺重吸收

15、抑制剂)、电休克疗法。心理治疗(社会心理学疗法):认知疗法,贝克认知疗法,试图消除患者逻辑上的消极思维和错误。四种常见的认知治疗技术:觉察自动思维、测试自动思维的现实性、再归因训练以及改变导致抑郁的生活态度。习得性无助的治疗,这个治疗的关键在于让患者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时有效的,是可以避免将来的不幸事件发生的。培养乐观的归因方式。人际关系(rn j un x)疗法(lio f):焦点(jiodin)集中在当前的社交关系上,发展社会技能、得到新的社会支持。对于抑郁症的复发的防治有很好的效果。综合治疗:心理社会疗法和药物疗法的结合,心理社会疗法可以提高患者的长期社会功能(人际关系疗法),并防止病人复发

16、(认知疗法)。而药物疗法更快。4 进食障碍主要有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贪食症、暴食症等,青春期是进食障碍的敏感时期。进食障碍的患者大部分为女性。CCMD-3中的描述是:进食障碍是一组以进食行为异常为主的精神障碍,主要包括: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贪食症以及神经性呕吐。4.1 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的食欲丧失。患者往往减肥非常成功,他们对于自己的节食行为和对进食的成功控制感感到非常自豪。4.1.1 CCMD-3中的定义 是一种多见于女性青少年的进食行为异常,特征为故意限制饮食,使体重降至明显低于正常水平的标准,为此采取过度运动、引吐、导泻等方法以减轻体重。常过分担心发胖,明显消瘦却仍认为太胖。常有营养不良

17、、代谢、内分泌紊乱的症状。女性可出现闭经,男性出现性功能不正常。伴有间歇性的暴饮暴食。4.2 神经性贪食症4.2.1 CCMD-3中的定义神经性贪食症的特征是反复发作和不可抗拒的摄食欲望及暴食行为。病人有担心发胖的恐惧心理,常采用引吐、导泻、禁食等方法消除暴食引发的发胖。可与神经性厌食症交替出现。多数病人是神经性厌食症的延续者。另外,神经性呕吐指一组以自发或故意诱发反复呕吐为特征的精神障碍,呕吐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无器质性病变为基础。4.3 暴食症男性暴食症患者多伴随物质滥用、焦虑症。女性暴食症患者多伴有焦虑、愤怒、挫折或者悲伤反应。4.4 其他进食障碍以及进食障碍形成的原因反刍障碍,可能与智

18、力因素有关,胃中的食物进入口腔进行再咀嚼。这样的病人还有可能是贪食症患者。异食癖,反复的吃一些没有(mi yu)营养的物质。4.4.1进食(jnsh)障碍的原因(yunyn)社会因素:厌食症和贪食症主要属于文化特异性的障碍。所处的社会文化价值观的要求,女性认为漂亮比健康更重要,一种崇尚苗条的强制性文化。进食障碍与家庭互动模式之间存在明显的关系。生理因素:进食障碍患者的亲属的患病率是一般人群的4到5倍。进食障碍与下丘脑之间有联系,特别是5-羟色胺的低活性和冲动性与暴食有着直接联系。心理因素:受进食障碍困扰的女性自我控制感低,缺乏自信。具有很高的社会焦虑,与进食有关的小事件都可能激活对于长胖的恐惧

19、。进食障碍的治疗主要是药物和心理社会治疗(针对不良进食行为以及与体重和体型相关的认知歪曲)。5 人格障碍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导致病人形成了一种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这种模式显著偏离了文化的背景和大众的一般认知,明显影响了个体的社会功能与职业功能,造成对社会不良影响。人格特征的偏移如果是由躯体疾病所致,或继发于各种精神障碍,应将其视为人格改变。5.1 DSM-IV划分的人格障碍5.1.1 A组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障碍:毫无根据的怀疑别人,总认为被人要害他。显著特点是猜疑和偏执。障碍始于成年早期。患有这种障碍的人高度敏感,他们通常倾向于从环境中寻找线索证明自己受到了不公正

20、待遇,喜欢寻根究底,常常是紧张的,无幽默感的,有攻击性的,好夸大,容易从别人无害的行为中找到隐藏的动机和特殊的意义,倾向于把过失归罪于被人,自己不愿承担责任。有研究认为偏执型人格受到基因的影响,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中有较高的患病率。治疗中因为偏执型人格很难信任别人,很难建立起治疗关系。治疗师经常用认知疗法来指出病人对他人所作出的错误假设。分裂样人格障碍:这种障碍的人表现出从社会关系中分离的模式,这些人缺乏感情表达,兴趣茫然。分裂样人格的特点包括观念行为和外貌装饰的奇特、情感冷漠、人际关系明显缺乏,男性略多于女性。患者常常表现出缺乏社会关系、缺失卷入社会的欲望。对表扬和批评冷漠,缺乏社会技能。极

21、端内向,感觉容易出现空白和受压抑。很可能是多巴胺(与精神分裂)导致了分裂样人格。分裂样人格和精神分裂症之间的基因可能存在联系。对其的认知-行为疗法的目的在于减少病人的社会隔离,促进病人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团体治疗为患者建立社会关系提供了机会,也提供了一个自我暴露和社会反馈的舞台;通过角色扮演和家庭作业,可以逐步学会一些社会技能)。 分裂型人格障碍:分裂型人格障碍患者在思考、认知和交流方面长期存在怪癖。许多分裂型人格障碍的特征与慢性精神分裂症相似,但实际上不同,分裂型人格障碍的患者知道自己是谁、自己在什么地方。他们把一些不相干的是经常与自己联系起来(牵连关系)。会报告一些不寻常的感知经验。分裂型

22、人格障碍受到遗传的影响并与精神分裂症的基因有联系。在认知功能上两者也有相似点,表现在颞叶区域的缩小。认知行为疗法已经被用来治疗分裂型人格障碍,主要目标是指导患者对周围环境作出客观的评估社会技能的训练是通过行为塑造来达到的。现在人们开始通过对分裂型人格的治疗来预防精神分裂症的出现。5.1.2 B组人格障碍(rn zhn i)反社会(shhu)型人格障碍,与心理变态是不同(b tn)的,变态人格的特点是:外表的魅力、不诚实、缺乏羞愧感、自我中心、错误判断、神经质或者焦虑,以及出现幻想。但两者存在相当多的重合。反社会行为的标准:首先,存在长期的反社会行为,15岁以前存在品行障碍,这些包括撒谎、早期和

23、侵犯性的性行为、偷窃、破坏他人财产以及在学校和家庭的长期暴力行为;当前的反社会行为必须包含三组行为:重复的侵犯,不考虑后果的危险行为,虚伪、缺乏自信。CCMD-3的标准是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经常违法乱纪,对人冷酷,男性多于女性,往往在童年或者少年期就出现品行问题,成年后习性不改,主要表现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甚至违法乱纪。反社会型人格存在遗传的因素,但是遗传的因素也需要环境因素的激发。神经生物的因素中有两个重要的理论:唤醒不足理论认为心理变态者的大脑皮层唤醒水平低于正常水平。根据叶克斯-多德森定律,过高或者过低的唤醒水平都会对行为产生负面影响。心理变态者需要寻求刺激来提高长期较低的唤醒水平,大脑

24、皮层发育处于初级阶段,抑制冲动的能力较弱。无畏惧假说,心理变态者的恐惧阈限更高。心理变态者对于即将出现的惩罚和危险有与常人不同的提示和信号。心理和社会因素,心理变态者一旦将注意力投向奖赏的目标,停止的可能性更小,即使他们无法达到目标。有研究表明,儿童的攻击性一部分原因是与父母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孩子的父母常对他们做出让步。对行为不当的缺乏管制和较少的关心都会使攻击行为长期存在。治疗主要是要阻止他们的反社会性行为的发生(监禁)。儿童最为普遍的治疗是家庭治疗,教会家长识别行为的问题,如何有效的利用奖励来减少问题行为并鼓励亲社会行为。 边缘型人格障碍,它与冲动型人格障碍有类似的地方。主要表现是人际关

25、系、行为、情感、和自我意象的不稳定。他们的情绪倾向于在抑郁、焦虑和容易生气间波动。他们有自杀,物质滥用,危险性行为的倾向,自我伤害,且表现强烈不稳定。 边缘型人格障碍与情感障碍有联系,有一定的遗传因素的影响。生物因素的影响是5-羟色胺的降低。大脑的异常会有一定的影响,前额叶明显偏小。可以用药物治疗(三环抗抑郁剂、锂盐)。或者进行“辩证行为治疗”,这种理论基于动机缺失模型。个别治疗集中在动机问题和能力训练上,团体训练主要是获得行为技能。 表演(bioyn)型人格障碍(rn zhn i),吸引(xyn)别人注意并对无关事件作出夸张的情感反应经历。希望在陌生人面前表演来获得赞美,一旦他们建立了某种关

26、系,他们就会变的苛刻,不为别人考虑,自我中心,并且自我专注。表演型人格障碍的认知方式是印象主义的言语虚空,缺乏细节,好夸张,以过分的感情和夸张的言语来吸引别人。理论解释主要是心理动力理论(口唇期的能量固着)。自恋型人格障碍,具有膨胀自我,且缺乏移情。受到批评时会感到羞耻。他们利用别人满足自己的欲望。自恋隐藏的根源可能是脆弱的自尊和深埋的失败恐惧.原因主要是在儿童的早期社会化时期,缺乏从父母那里习得共情,只是儿童在一个自我中心和自我夸大的情境下成长。治疗主要采用行为治疗。5.1.2 C组人格障碍回避型人格障碍,对他人的观点非常敏感,因此而回避大多数的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具有非常低的自尊,害怕被拒

27、绝,对他们认为的可信赖的人表现出极端的信任。害怕出丑,但对被接受和情感有着强烈的欲望。对社会情境的逐步暴露和社交技能训练都被认为是有效的治疗。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总要求别人替他作大部分的决定,替他做重要的事情,并且对他的生活负大部分责任。依赖的人的需要就是他的需要,生理心理往往承受巨大的侮辱。他们需要大量陪伴,往往很不自信,认为自己很愚蠢,很无助。原因多是儿童时期的依恋关系建立不当,当亲密的人离开时就会感觉到焦虑。治疗的主要目的就是让来访者学会独立和负责。强迫型人格障碍,必须按照某种规则把事情做的恰到好处,过分的细节要求导致他们不能按时完成任务,从而导致很多麻烦。对于完美的追求虽然会让他们很优秀,但是他们很少对自己满意。强迫型人格障碍源于儿童期父母的严厉惩罚,孩子很少得到父母的关心。认知疗法对于治疗强迫型人格障碍很有效果,焦点集中在来访者的认知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