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修订解读_第1页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修订解读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03年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前言部分,对化学学科的含义、特点与作用进行了明确的描述,准确定位了化学课程标准,明确了化学学科在高中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利于调动化学教师的教学积极性。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前言部分肯定了03版的作用和贡献,同时提出面对新时代社会的变化和要求以及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的新形势,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还有一些不相适应和亟待修订改进之处。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前言部分主要是对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一、修订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2基本原则(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2)坚持反映时代要求。(3)坚持科学论证。(4)坚持继承发展

2、。二、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变化1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主要变化 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针对长期以来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强调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不只是为升大学做准备,还要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和职业发展做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普通高中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 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一是保留原有学习科目,在英语、日语、俄语基础上,增加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二是将课程类别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

3、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在保证共同基础的前提下,为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提供有选择的课程。三是进一步明确各类课程的功能定位,与高考综合改革相衔接:必修课程根据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设置,全修全考;选择性必修课程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和升学考试需要设置,选修选考;选修课程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开设,学生自主选择修习,可以学而不考或学而备考,为学生就业和高校自主招生录取提供参考。四是合理确定各类课程学分比例,在毕业总学分不变的情况下,对原必修课程学分进行重构,由必修课程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学分组成,适当增加选修课程学分,既保证基础性,又兼顾选择性。 强化了课程有效实施的制度建设进一步明确课程实施环节的责任主体和要

4、求,从课程规划、课程标准、教材、教学管理以及评价、资源建设等方面,对国家、省、学校分别提出了要求。增设“条件保障”部分,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设施和经费保障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增设“管理与监督”部分,强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课程实施的责任。2学科课程标准主要变化 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的具体化、细化。为建立核心素养与课程、教学的内在联系,充分发挥各学科课程、教学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等方面的独特育人价值,各学科基于学科本质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生学习相应学科课程后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5、,并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精选、重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提出考试评价的建议,目的是切实引导各学科教学在传授学科知识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科思想、思维方式等,克服重教书轻育人的倾向。 优化了教学内容一是根据学生年龄特征与生活经验,从学科特点出发,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纲,重新梳理和安排了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的课程内容,既保证学生达到共同基础的要求,又实现有个性的发展。二是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并以活动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三是重视课程内容的与时俱进,将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提出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等,结合各学科的性质和特点,与课程内容有机融合。努力呈现政

6、治、经济、文化、科技、社会、生态等发展的新成就、新成果。例如:化学等课程要求学生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增强了指导性每一个学科课程标准的主题内容均有“内容要求”“教学提示”“学业要求”等部分组成,并依据学业质量要求细化了评价目标,大部分学科还增加了教学和评价案例,强化了对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的具体指导,帮助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的要义,增强了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一、课程性质(1)重新定义化学学科概念2017年版2003年实验版变化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其特征是从微观层次认识物质,以符号

7、形式描述物质,在不同层面创造物质。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增加了物质的“转化”,特征方面突出了从微观层次认识物质、以符号形式描述物质。(2)增加了“核心素养”这一名词,重新定位化学课程作用2017年版2003年实验版变化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义务教育化学或科学课程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必备的科学素养,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化学课程对于科学文化的传承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

8、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或科学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可供选择的课程模块,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增加“核心素养”这一名词,并两次提到,强调了它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二、基本理念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从03版的8条修改为现在的5条,并为每一条都进行了命名。2017年版2003年实验版变化1以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化学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构建全面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1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

9、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改变了课程目标体系,有机结合原来的“三维目标”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5个维度)2设置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的高中化学课程通过有层次、多样化、可选择的化学课程,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在保证学生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引导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化学,以适应学生未来发展的多样化需求。2设置多样化的化学课程模块,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生选择的空间,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增加了“有层次”“可选择”3选择体现基础性和时代性的化学课程内容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形成化学学科

10、的核心观念;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3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4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变化1 从“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变为“形成化学学科的核心观念”变化2 删去了“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4重视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倡导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开展以化学实

11、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重视教学内容的结构化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5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加了“重视教学内容的结构化设计”5倡导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依据化学学业质量标准,评价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情况,积极倡导“教、学、评”一体化,促进每个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7积极倡导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励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评价方式转

12、变,倡导“教、学、评”一体化,化学日常学习评价实实施“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的重要链条。这就要求积极探索开展化学日常学习评价,如:提问与点评、练习与作业、复习与考试等基本途径和方法。6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高中化学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8为化学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和研究提供更多的机会,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引导教师不断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17版删去这两条内容1学科核心素养(1)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概要学科基础知识是学生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载体化学学科基础知识是化学课程的主体。化学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和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确定课程

13、的主题、模块和系列,这些主题、模块和系列都依托化学基础知识将其科学、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学生在学习化学基础知识的进程中,逐步形成并发展其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例如,“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要求学生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学生通过必修“主题3:物质结构基础和化学反应规律”的学习,建立“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基本意识;在选修“物质结构与物质”模块的学习中,提升“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发展水平;在选修“有机化学基础”模块对官能团的认识中,应用“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解决实际问题。学科能力是学生发展化学核心素养的保障化学学科能力是指学生在化学课程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

14、特征。根据2017 年考试大纲对化学学习能力“三点七条”的要求,可以将化学学科能力概括为理解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其中理解能力是发展化学核心素养5个要素的基础,推理论证能力的高低决定“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发展水平,实验探究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层次决定“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的发展水平。学生在化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是学习化学基础知识,更需要提升其学习能力,促进其化学核心素养不断发展。学科思想方法是化学核心素养的实质化学学科思想是人们在认识化学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思维方法和思想意识,是对化学的本质、特征与学科价值的基本认

15、识。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其学科思想方法极为丰富,主要包括:物质运动思想,即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物质分类思想,即树状分类、交叉分类;物质守恒思想,即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得失守恒、能量守恒;动态平衡思想,即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唯物辩证思想,即对立统一、量变与质变、现象与本质、一般与特殊;绿色化学思想,即绿色发展、环境友好。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实质就落实在化学学习过程中,使用“宏观微观符号”来认识物质及其变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形成科学的方法论。认同物质世界的客观性和可认知性,是探索物质世

16、界的前提;基于证据的判断、推理和探究能力,是学习、研究化学学科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宏观现象入手,在原子、分子水平上分析研究,并运用化学符号模型表征,是化学学科的基本认知方式;掌握物质化学变化和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能运用逻辑思维对物质及其变化现象进行分析推理,是认识、创造新物质的基础和途径;在研究、利用、创造新物质的过程中,能自觉遵循科学伦理,具备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具有交流合作意识,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2)对高考试题考查化学核心素养的分析高考化学试题以

17、化学学科最新科研成果和社会热点问题为背景,创设客观、真实的试题情境,实现对化学学科主干知识、学科能力和核心素养的考查,促进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注重对思维过程的考查,强化科学探究,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出知识与能力以及能力与素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高考化学试题遵循如图所示的命题基本框架。高考化学试题基于对知识点和考查的需要,创设真实的试题情境,逐层递进地设置有价值的实际问题。“真实情境”服务于“实际问题”的提出,“化学知识”服务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考查学生在解决

18、“实际问题”过程中的理解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实现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测试。2课程目标2003年实验版:课程目标体现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2017年版:根据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对高中学生发展的具体要求,提出高中化学的课程目标。新版的课程目标更加突出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的要求,体现化学学科的特点,且更加具体和清晰明了。并且在本标准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不仅通过内涵、目标来描述,而且对5个方面的素养进一步划分出4级水平,便于在教学和评价中具体实施。1课程内容结构课程内容结构改动较大,由原来的2个必修模块和6个选修模块,修改为由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

19、类课程构成,具体变动情况如下:2学分与选课(1)学分设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03版)必修课程不划分模块,共4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包括3个模块,每个模块2学分,共6学分。选修课程包括3个系列,每修习完成9学时可获得05学分,最高可获得4学分。高中化学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分为必修、选修两类。其中,必修包括2个模块;选修包括6个模块,是必修课程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每个课程模块2学分,36学时。(2)选课要求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03版)全体高中学生必须修习4学分的必修课程。选择化学作为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

20、试科目的学生,需要修习选择性必修课程全部3个模块的内容,获得6个学分。其他学生也可选择修习选择性必修课程的部分模块,获得相应的学分。选修课程供学生自有选择修习,学分为04学分。学生在高中阶段修满6学分,即学完化学1、化学2之后,再从选修课程中选学一个模块,并获得2学分,可达到高中化学课程学习的毕业要求。鼓励学生尤其是对化学感兴趣的学生在修满6个学分后,选学更多的课程模块,以拓宽知识面,提高化学素养。建议有理工类专业发展倾向的学生,可修至8个学分;有志于向化学及其相关专业方向发展的学生,可修至12个学分。化学课程标准是普通高校招生化学科考试的命题依据。化学1、化学2课程模块的内容是高校招生化学考

21、试内容的基本组成部分。普通高校招生化学科的考试内容应对报考不同专业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报考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专业的学生,最多不超过3个模块;报考理工类专业的学生,最多不超过4个模块;报考化学及其相关专业的学生,最多不超过6个模块。1必修课程必修课程是全体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是普通高中学生发展的共同基础。2017年版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这也是此次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的创新之一。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高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2017年版化

22、学课程标准从化学学科特点出发,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纲,重新梳理和安排了必修课程的内容。2017年版2003年实验版变化必修课程设置5个主题主题1:化学科学与实验探究主题2: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主题3:物质结构基础及化学反应规律主题4: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主题5:化学与社会发展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依据学习时序分成化学1、化学2两个模块,总计4学分,每个课程模块各为2学分。化学1主题1 认识化学科学主题2 化学实验基础主题3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化学2主题1 物质结构基础主题2 化学反应与能量主题3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通过高中化学必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1学习常见的化学物质,

23、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结构,知道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了解它们在生产、生活和化学科学研究中的应用。2学习必要的化学实验技能,体验和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认识实验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的重要作用。3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初步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2017年版的必修课程没有划分模块,由2003年实验版的化学1、化学2的6个主题变为了5个主题,重新整合了部分主题的内容,旨在促进全体学生在“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化学学科核心

24、素养的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发展。25个主题新的必修课程一共为5个主题:化学科学与实验探究、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物质结构基础及化学反应规律、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化学与社会发展。每个主题的内容表述更为具体准确,不再有活动与探究建议,新增了教学提示,教学提示从教学策略、学习活动建议、情境素材建议等方面分别进行了说明,并新增了每一主题对应的学业要求,侧重对化学核心素养的要求,并增强了教学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方便教学活动的开展。现将主要内容变化归纳如下:主题1:化学科学与实验探究2017年版2003年实验版变化1.1 化学科学的主要特征认识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

25、其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其特征是认识物质和创造物质;了解化学科学的发展历程及其趋势。认识化学科学研究需要实证与推理,注重宏观与微观的联系;了解实验、假说、模型、比较、分类等方法在化学科学研究中的运用。了解物质的量及其相关物理量的涵义和应用,体会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的重要作用。1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的发展趋势。2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3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将2003年实验版的该部分内

26、容要求整合为化学科学的主要特征,表述更为详细明确。体现出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1.2 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是进行科学解释和发现、创造和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了解科学探究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和假设、设计方案、实施实验、获取证据、分析解释或建构模型、形成结论及交流评价等核心要素。理解从问题和假设出发确定研究目的、依据研究目的设计方案、基于证据进行分析和推理等对于科学探究的重要性。4认识实验、假说、模型、比较、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5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强调科学探究过程的重要性,明确说明了对科学探究的认识、

27、核心要素以及科学探究过程的重要方法等。体现出了“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1.3 化学实验认识化学实验是探究和学习物质及其变化的基本方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途径。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研究物质性质,探究反应规律,进行物质分离、检验和制备等不同类型化学实验及探究活动的核心思路与基本方法。体会实验条件控制对完成科学实验及探究活动的作用。1.4 科学态度与安全意识发展对化学实验探究活动的好奇心和兴趣,养成注重实证、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增强合作探究意识,形成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树立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熟悉化学品安全使用标

28、识,知道常见废弃物的处理方法,知道实验室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2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技能。3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4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5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数据处理等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2003年实验版化学1,主题2(化学实验基础)整合到了主题1(化学科学与实验探究)中增加了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的要求。体现了“科学探究与创

29、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1.5 学生必做实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完成各主题的必做实验(见各个主题)。增加了学生必做实验主题2: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2017年版2003年实验版变化2.1 元素与物质认识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类的物质,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类;同类物质具有相似的性质,一定条件下各类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认识元素在物质中可以具有不同价态,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含有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的相互转化。认识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2.2 氧化还原反应认识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知道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2

30、.3 电离与离子反应认识酸、碱、盐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2.4 金属及其化合物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了解它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2.5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氯、氮、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这些物质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3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

31、要应用。4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5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6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元素与物质的关系进行的更为详细准确的说明,强调了物质的转化。增加了“认识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知道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删去了“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由“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调整为了“酸、碱、盐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发生电离”,表述更为准确。

32、强调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不再对铝、铜、硅及其重要化合物作要求。“元素与物质”、基于离子反应认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体现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认识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含有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的相互转化”,体现了核心素养中的“变化观念”。2.6 物质性质及物质转化的价值结合实例认识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多样性,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可以探索物质性质、实现物质转化,认识物质及其转化在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价值。2.7 学生必做实验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的杂质离子。新增内容,教学中可将2.6与2.

33、7合理融合。“物质性质及物质转化的价值”体现了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主题3:物质结构基础及化学反应规律2017年版2003年实验版变化3.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认识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以及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知道元素、核素的含义,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建构元素周期律。知道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第三周期的钠、镁、铝、硅、硫、氯,以及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为例,了解同周期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体会元素周期律(表)在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及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3.2 化学键认识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结合

34、典型实例认识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建立化学键概念。知道分子存在一定的空间结构。认识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的实质及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主题1 物质结构基础1知道元素、核素的涵义。2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3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4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5认识化学键的涵义,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6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7举例说明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以第三周期的钠、镁、铝、硅、硫、氯,以及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为例,了解同周期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对于掌握哪些

35、元素的递变规律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构建了“位-构-性”关系认识模型,体现了“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的核心素养。将“6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7举例说明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调整到了“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主题中。3.3 化学反应的限度和快慢体会从限度和快慢两个方面去认识和调控化学反应的重要性。了解可逆反应的含义,知道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知道化学反应平均速率的表示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认识化学变化是有条件的,学习运用变量控制方法研究化学反应,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3.4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认识物质具有能量,认识吸热反应与

36、放热反应,了解化学反应体系能量改变与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有关。知道化学反应可以实现化学能与其他能量形式的转化,以原电池为例认识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初步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体会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高能清洁燃料和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主题2 化学反应与能量1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2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3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4认识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高能清洁燃料和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5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化学反应的限度,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化学反应与能量转

37、化”丰富了化学变化的认识角度,发展了对化学变化的微观认识,认识到化学反应有一定限度,可以通过运用变量控制方法调控化学反应,体现了“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核心素养。明确提出了“以原电池为例认识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初步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体会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高能清洁燃料和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 体现了“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3.5 学生必做实验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增加了学生必做实验主题4: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2017年版2003年实验版变化4.1

38、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知道有机化合物分子是有空间结构的,以甲烷、乙烯、乙炔、苯为例认识碳原子的成键特点,以乙烯、乙醇、乙酸、乙酸乙酯为例认识有机化合物中的官能团。知道有机化合物存在同分异构现象。4.2 典型有机化合物的性质认识乙烯、乙醇、乙酸的结构及其主要性质与应用;结合典型实例认识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知道氧化、加成、取代、聚合等有机反应类型。知道有机化合物之间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1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了解甲烷、乙烯、苯等的主要性质,认识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2知道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了解有机化合

39、物中碳的成键特征。4举例说明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将2003年实验版的“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举例说明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调整到了该主题中,知识体系安排更为合理。降低了对甲烷、苯、糖类、油脂、蛋白质性质的要求,对认识哪些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提出了明确要求。“以甲烷、乙烯、乙炔、苯为例认识碳原子的成键特点,以乙烯、乙醇、乙酸、乙酸乙酯为例认识有机化合物中的官能团”体现了“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核心素养。4.3 有机化学研究的价值知道合成新物质是有机化学研究价值的重要体现。结合实例认识高分子、油脂、糖类、蛋白质等有机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5通过简单实例了解常见高分子

40、材料的合成反应,能举例说明高分子材料在生活等领域中的应用。有机化学研究价值重要性的认识体现了“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4.4 学生必做实验搭建球棍模型认识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特点。乙醇、乙酸的主要性质。增加了学生必做实验主题5:化学与社会发展2017年版2003年实验版变化5.1 化学促进可持续发展5.2 化学科学在材料科学、人类健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5.3 化学在自然资源和能源综合利用方面的重要价值5.4 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5.5 化学应用的安全与规则意识1以海水、金属矿物等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为例,了解化学方法在实现物质间转化中的作用。认识化学在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重要价值。2以酸

41、雨的防治和无磷洗涤剂的使用为例,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3能说明合成新物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讨论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重新调整了2003年实验版“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主题的内容,强调了化学与社会发展的重要联系,体现了“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建立依据物质性质和化学反应,综合各个方面科学合理地选择和应用物质的意识,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人体健康的影响,自主地将可持续发展、绿色化学观念应用于实验探究活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中。通过化学科学在材料科学、人类健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和化学在自然资源和能源综合利用方面的重要价值的认识,进一步体会到化学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发展可持续发展意

42、识和绿色化学观念,此外,进一步强调了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以及化学应用中的安全与规则意识。一、选择性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是学生根据个人需求与升学考试要求选择修习的课程,培养学生深入学习与探索化学的志向,引导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化学科学,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与方法,提升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选择性必修课程设置3个模块。分别是:模块1:化学反应原理;模块2: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3:有机化学基础。选择化学作为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的学生,需要修习选择性必修课程全部3个模块的内容,获得6个学分。其他学生也可选择修习选择性必修课程的部分模块,获得相应的学分。二、具体内容标准具体对比

43、如下:2017年版2003年实验版变化主题1:化学反应与能量主题2: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和速率主题3: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主题1 化学反应与能主题2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主题3 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变化1:主题2的说法有所调整,化学反应的方向判断的能力要求层次务必会提高。变化2:主题3内容增加,增加了离子反应。1.1体系与能量认识化学能可以与热能、电能等其他形式能量之间相互转化,能量的转化遵循能量守恒定律。知道内能是体系内物质的各种能量的总和,受温度、压强、物质的聚集状态的影响。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变化1:对知识进行了整合。将体系与能量作为整体进行考量

44、。变化2:强化了能量守恒定律。变化3:增加了内能的定义与影响因素。发展学生基于内能及内能的变化认识物质所具有的能量和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1.2 学生必做实验变化1:为新增内容。【教学提示】1.教学策略变化:为新增内容。【教学提示】1.3 学习活动建议(1)实验及探究活动:双液电池的构成及其工作原理;制作一个简单的燃料电池;锌锰干电池的探究;电解氯化铜溶液;电解饱和食盐水;简单的电镀实验;吸氧腐蚀;暖贴的设计。(2)调查与交流讨论:调查家庭使用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煤等的热能利用效率,提出提高能源利用的合理化建议;查阅资料,了解人类社会所面临的能源危机及未来新型能源;讨论选择燃料的依据

45、;查阅资料,了解火箭推进剂的主要成分;调查市场常见化学电池的种类,讨论这类电池的工作原理、生产工艺和回收价值;讨论防止钢铁腐蚀的方法;查阅资料,了解电解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讨论电镀工业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观看影像或讨论: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调查与交流:家庭使用煤气、液化石油气、煤等的热能利用效率,提出提高能源利用率的合理化建议。查阅资料:人类社会所面临的能源危机以及未来新型能源。讨论:太阳能储存和利用的途径。查阅资料并交流:“化学暖炉”、“热敷袋”的构造和发热原理。讨论:选择燃料的依据。查阅资料并交流:火箭推进剂的主要成分和燃烧热。实验探究:电能与化学能的相互转化。调查市场常见化学电池的种类,讨

46、论它们的工作原理、生产工艺和回收价值。查阅资料并交流:防止钢铁腐蚀的方法。变化1:对实验探究要求的更具体,要求制作简单的燃料电池和电镀的实验,对实验操作,实验设计,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有很大的提高。变化2:增加了了解电解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讨论电镀工业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教学提示】1.4 情境素材建议变化:为新增内容。1.5【学业要求】变化:新增内容,明确学业水平的要求。2.1 化学反应的方向与限度知道化学反应是有方向的,知道化学反应的方向与反应的焓变和熵变有关。认识化学平衡常数是表征反应限度的物理量,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了解浓度商和化学平衡常数的相对大小与反应方向间的联系。通过实验探究,了解

47、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1能用焓变和熵变说明化学反应的方向。2描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3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用相关理论加以解释。变化1:新增内容,明确了浓度商和化学平衡常数的相对大小与反应方向间的联系。在现行高考中已涉及对该知识的考查,算是对原课程标准的“查漏补缺”。变化2:对探究外界因素对平衡的影响的要求有所降低,不再要求进行理论解释。2.2 化学反应速率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了解测定化学反应速率的简单方法。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知道化学反

48、应是有历程的,认识基元反应活化能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通过实验测定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2知道活化能的涵义及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3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变化1:对化学反应历程进行了强化。2.3 学生必做实验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变化:为新增内容。【教学提示】2.4.教学策略变化:为新增内容。【教学提示】2.5学习活动建议(1)实验及探究活动:浓度对氯化铁与硫氰化钾反应平衡的影响;温度对二氧化氮-四氧化二氮平衡的影响;测定某化学反应的速率;浓度、温度对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速率的影响;探究影响硫酸酸

49、化的草酸溶液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速率的原因;温度对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影响。(2)调查与交流讨论:查阅工业催化剂的用途;查阅工业生产条件优化的依据;讨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理论解释;讨论影响化学平衡因素的理论解释;讨论合成氨反应条件的选择。实验探究:浓度、温度对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探究:向用硫酸酸化的草酸溶液中逐滴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测定溶液褪色所需时间,讨论溶液褪色先慢后快的可能原因。实验探究:不同催化剂对淀粉水解速率的影响。 实验探究:温度对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影响。实验:温度、浓度对溴离子与铜离子配位平衡的影响。查阅资料:奇妙的化学振荡反应。讨论:化学反应

50、的趋势和速率。讨论:合成氨反应条件选择的依据。变化1:新增浓度对氯化铁与硫氰化钾反应平衡的影响;温度对二氧化氮-四氧化二氮平衡的影响;测定某化学反应的速率。变化2:删去2003实验版中的:实验探究:不同催化剂对淀粉水解速率的影响。实验:温度、浓度对溴离子与铜离子配位平衡的影响。变化3:新增查阅工业催化剂的用途;查阅工业生产条件优化的依据;讨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理论解释;讨论影响化学平衡因素的理论解释。变化4:删去2003实验版中的:查阅资料:奇妙的化学振荡反应。讨论:化学反应的趋势和速率。【教学提示】2.6情境素材建议变化:为新增内容。2.7【学业要求】变化:新增内容,明确学业水平的要求。

51、3.1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从电离、离子反应、化学平衡的角度认识电解质水溶液的组成、性质和反应。1了解酸碱电离理论。变化:对知识进行了整合,内容要求面更广,深度更深。3.2 电离平衡认识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了解电离平衡常数的含义。认识水的电离,了解水的离子积常数,认识溶液的酸碱性及pH,掌握检测溶液pH的方法。1能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2知道水的离子积常数,能进行溶液pH的简单计算。3初步掌握测定溶液pH的方法 变化1:新增对电离平衡常数含义的理解。变化2:新增对溶液酸碱性的认识。3.3 水解平衡认识盐类水解的原理和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认识盐类水解的原理,归纳影响盐

52、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能举例说明盐类水解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变化:删去2003实验版中的:能举例说明盐类水解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3.4 沉淀溶解平衡认识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了解沉淀的生成、溶解与转化。能描述沉淀溶解平衡,知道沉淀转化的本质。变化1:新增沉淀的生成、溶解。变化2:沉淀转化的本质要求层次由“知道”变为“了解”。3.5 离子反应与平衡的应用了解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在物质检测、化学反应规律研究、物质转化中的应用。了解溶液pH的调控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知道溶液pH的调控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应用。变化1:新增了解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在物质

53、检测、化学反应规律研究、物质转化中的应用。变化2:“溶液pH的调控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要求层次由“知道”变为“了解”。3.6 学生必做实验强酸与强碱的中和滴定。盐类水解的应用。变化:为新增内容。 内容要求更加细化,更加便于服务教材的编写,便于服务教学。新增【学业要求】模块,有力的支持“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新增“学生必做实验”模块,增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特别强调了科学仪器、科学技术在测定物质结构方面的作用。新增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如物质的聚集状态对性质的影响。具体对比如下:2017年版2003年实验版变化主题1: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主题2:微粒间的

54、相互作用与物质的性质主题3:研究物质结构的方法与价值 HYPERLINK /200406/ca433846.htm t _blank 主题1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HYPERLINK /200406/ca433845.htm t _blank 主题2 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 HYPERLINK /200406/ca433844.htm t _blank 主题3 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 HYPERLINK /200406/ca433843.htm t _blank 主题4 研究物质结构的价值变化1:对知识进行了整合。03版的主题2和主题3整合到17版的主题2中。变化2:增加了研究物质结构的方法。1

55、.1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了解有关核外电子运动模型的历史发展过程,认识核外电子的运动特点。知道电子运动的能量状态具有量子化的特征(能量不连续),电子可以处于不同的能级,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激发与跃迁。知道电子的运动状态(空间分布及能量)可通过原子轨道和电子云模型来描述。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了解其简单应用。变化1:新增对核外电子运动模型的历史发展进程的了解。现行教材已有所体现。变化2:新增知道电子的运动状态(空间分布及能量)可通过原子轨道和电子云模型来描述。1.2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高低顺序,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构造原理

56、,认识基态原子中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等。知道136号元素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变化1:内容要求更加细化,对教学、教材的编写指导性更强。变化2:表述更加严谨,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说法更恰当。1.3 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表)认识元素的原子半径、第一电离能、电负性等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是导致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原因。知道元素周期表中分区、周期和族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特征,了解元素周期律(表)的应用价值。能说出

57、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价值。变化1:删除了用元素电离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教学提示】1.4教学策略变化:为新增内容。1.5学习活动建议(1)实验及探究活动:利用自制分光镜或者光谱仪查看不同元素的原子光谱;利用计算机作图,描述原子序数与原子半径、第一电离能、电负性等数据的关系,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变化的关系;根据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自主设计、绘制元素周期表。(2)调查与交流讨论:交流讨论元素周期表中区、周期、族的划分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从核外电子排布的角度解释主族元素原子半径、电离能

58、、电负性等元素性质变化规律的原因;利用电离能、电负性的数据,讨论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变化规律;查阅有关元素的电负性资料,解释元素的“对角线”规则,列举实例予以说明。讨论:元素周期表中各区、周期、 族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参观、观看影像或资料:原子吸收和发射光谱分析。阅读与交流:原子操纵技术。讨论:主族元素电离能的变化与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查阅有关元素的电负性资料,解释元素的“对角线”规则,列举实例予以说明。变化1:亲自制作仪器观测的原子光谱,提高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变化2:增加了利用计算机绘图,分析。原子序数与原子半径、第一电离能、电负性等数据的关系,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变化的关系。变

59、化3:增加自主设计、绘制元素周期表,提高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变化4:增加从核外电子排布的角度解释主族元素原子半径、电负性等元素性质变化规律的原因。变化5:利用电离能、电负性的数据,讨论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变化规律。【教学提示】1.6情境素材建议变化:为新增内容。1.7【学业要求】变化:新增内容,明确学业水平的要求。2.1 微粒间的相互作用认识物质是由原子、离子、分子等微粒构成的,微粒之间存在不同类型的相互作用。根据微粒的种类及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认识物质的性质与微观结构的关系。认识离子键、共价键的本质。结合常见的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分子的实例,认识物质的构成微粒、微粒间相互作用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60、。知道配位键的特点,认识简单的配位化合物的成键特征,了解配位化合物的存在与应用。知道金属键的特点与金属某些性质的关系。认识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知道范德华力和氢键是两种常见的分子间作用力,了解分子内氢键和分子间氢键在自然界中的广泛存在及重要作用。1能说明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2结合实例说明“等电子原理”的应用。3举例说明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的状态等方面的影响。4知道金属键的涵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5结合实例说明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6列举含有氢键的物质,知道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7.能说明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变化1:新增内容,配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