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022年高中生物基础教案5篇_第1页
精品2022年高中生物基础教案5篇_第2页
精品2022年高中生物基础教案5篇_第3页
精品2022年高中生物基础教案5篇_第4页
精品2022年高中生物基础教案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 高中生物基础教案 5 篇生物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部分。目的在于阐明和控制生命活动,改造自然, 为农业、工业和医学等实践服务。为帮助大家学习方便,笔者收集整理了高中生物 基础教案 5 篇,希望可以帮助您,欢迎借鉴学习!高中生物基础教案 1教学重点: 1、围绕细胞不同于非生物的生命特点进行学习和讨论。2、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3、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为第二章中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奠定基础。4、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为第五章学习奠定基础。教学难点: 1、细胞的体积与相对表面积对于细胞的意义。2、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特点,理解膜的流动性。3、叶绿体、线粒体和高尔基体的结构和功能,理解细胞器间的

2、关系。4、染色质与染色体间互相转换的动态关系教学过程:问题:病毒具有生命物质中最重要的两种成分生命活动的体现者蛋白质 和遗传物质核酸。可是病毒却不能单独存活,病毒只有侵入寄主细胞后才能体现生 命的特点。上述事实说明了什么?你能分析这其中的原因吗?小结:从物质基础方面考虑,病毒成分简单不足以完成复杂的新陈代谢;从结 构基础上看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新陈代谢的结构和功能 的基本单位。因此病毒不能独立进行新陈代谢。病毒必须寄生于活的细胞生物中才 能体现生命现象。问题:根据初中知识,举例说明细胞生物可以分成哪几类?它们在结构方面的 主要区别是什么?是否有什么共同的基本结构?课件演示几种

3、植物细胞、几种人体细胞、原核细胞。小结讨论结果。第一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生物界把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单独分成一个特殊的界。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又 根据细胞是否有细胞核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明确指出:高中阶段主要学习以真核生物为中心的有关生物学问题。真核细胞的亚显微结构: (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结构)解释细胞的显微结构和亚显微结构。引发学生探究细胞亚显微结构的兴趣。在电镜下人们发现了什么?课件演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等电镜照片。指导学生读图:识记各结构名称以及各结构的形态结构特征;注意区分动物细 胞和植物细胞的异同。课件演示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模式图,辨认细胞亚显微结构。比较细

4、胞的异 同时要注意纠正错误。强调细胞共有的结构和特有结构,总结出笔记。问题:1、不同点?植物和动物组织细胞浸在清水中结局相同吗?为什么植物可以光合 作用?植物细胞都有细胞壁;有的细胞有叶绿体或大液泡。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 细胞有中心体。2、相同点?说明了什么?这些生命必不可少的结构究竟用什么作用?这些结构 是如何体现出生命特点的呢?分别学习细胞各部分结构及功能。 (重在理解生命意义)一、细胞膜细胞都有细胞膜这足说明其对生命的重要性。根据细胞膜的相对位置可以推 断细胞膜对细胞有保护作用。学生讨论:哪些实事可以说明细胞膜是有生命的?(相关内容见扩展资料)细胞膜是如何保护细胞的?细胞膜的结构和成分与一

5、般的膜存在什么根本的区 别?问题讨论:学生设计实验:(1)证明膜的存在。 (质壁分离;显微探针感受阻力;电镜观察。 )(2)研究细胞膜的结构需要得到实验的材料,选用什么样的生物提供材料?理 由?如何得到细胞膜?(培养学生在下结论或推测时要重证据、讲道理。表达观点时条理清晰的基本 素质。 )介绍细胞膜的获取方法(相关内容见扩展资料)。使学生了解科学家设计实验 的思路。(3)如何定性、定量的测定细胞膜的成分?观察法:电镜观察细胞膜:暗、明、暗三层结构。厚度约 75100 埃(见扩展 资料)。实验法:科学家通过化学分析的方法测定了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事实一:膜易被脂类溶剂溶解。容易被蛋白酶溶解。 (处

6、理后消失。 )事实二:脂类物质很容易通过细胞膜。事实三:用指示剂可以确认其成分: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对于一般学生,可以通过分析上述资料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同时了解实验设 计的思路和方法。1、成分:磷脂、蛋白质2、结构:问题讨论: (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这两类物质分别隶属于亲水和疏水物质。这两类物质应该如何排布?(1)磷脂分子结构特点:磷脂分子分疏水端和亲水端。如果是一层分子排成一个平面会是什么样子?(不符合细胞膜内外均为水环境 的实际情况,使细胞不能正常进行物质交换。 )如果是两层会是如何排列?理由?(2)亲水的蛋白质与磷脂分子的关系?根据前面给出的信息判断:暗层和亮层哪层是脂类物质

7、?哪层是蛋白质类物质? 依据?理解内外两侧暗中央发亮的观察结果。由于观察技术所限,科学家对细胞膜的认识基本上是假说和推测,了解学说 和假说的区别。为形象表示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科学家根据假说设计了一些生物模型。 其中被广为接受的是:液态镶嵌模型突出液态结构(1)两层磷脂分子基本骨架(2)蛋白质覆盖、镶嵌、贯穿于“骨架”上。问题:这样的结构与一般的“膜”有什么重要区别?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对其生 理功能会产生什么影响?亲水物质可以充分接近膜,但是不能随意通过膜!磷脂分子相互之间不连接,而且分子始终处于运动中液态流动状。磷脂分子中的 2 分子脂肪酸总有一个是不饱和的链,因此脂肪酸长链在双键 处发生弯折。当

8、分子旋转时会使相邻分子发生位移,有可能制造出一个瞬间的缝隙,为物质扩散创造了机会。 (如果膜两侧存在浓度差、分子又比较小或是不被磷 脂分子排斥的脂类物质即可以发生扩散。 )离子的直径应该是比较小的,应该按照浓度差扩散。可是事实上不是这 样。原因?细胞膜上蛋白质的作用:蛋白质是两性化合物。因此带电的离子不易通过细胞膜。细胞外有些离子或 小分子有机物可能会与膜上某些蛋白质发生作用,导致相关蛋白质分子发生临时性 该变。蛋白质会出现临时“隧道”或发生穿膜运动。结果是使相应的离子或小分子 有机会通过细胞膜。膜上的这些蛋白质分子被称作载体。糖蛋白形成的糖被的生理功能:(1)保护润滑作用(2)细胞识别作用:

9、实验一、取低等多细胞动物黄海绵和红海绵各一块。分别打散并充分混合。静置培养一段时间。结果:细胞重新聚集,形成黄海绵和红海绵。没有混合色海绵。实验二、人类 ABO 血型的免疫反应。 (选择讲述)通过学习蛋白质的功能 (如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细胞的物质交换和免疫反应等 ), 有助于学生理解蛋白质的分布特点及其作用。载体: (蛋白质)分布于膜上,专一性运输特定物质的工具。学生进行归纳总结:通过以上学习,总结细胞膜的结构特点。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事实以及细胞膜的流动性对细胞的意义:(1)草履虫食物泡的形成及发展变化。(2)变形虫捕食和运动时伪足的形成;白细胞吞噬细菌;胞饮与分泌;(3)细胞分裂时膜的

10、流动性(4)细胞杂交时的细胞融合人 鼠细胞杂交实验:荧光标记膜上的蛋白质, (红色和绿色)细胞结合处 界限分明。37、 10 分钟后,界限消失,红绿荧光标记的蛋白质均匀分布已经看 不出任何界限了。学生总结:细胞膜通过流动可以完成什么生命过程?(为细胞吸收、分泌、修复、融合、运动、捕食、变形、分裂等提供了基础)3、细胞膜的特点:结构特点具有流动性。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生物膜与一般非生物膜的不同,体会生物膜的生命特点。 学生讨论:细胞膜的流动性与功能上的选择透过性之间的联系。4、各种物质通过膜的方式: (请参阅“细胞的亚显微结构.ppt”)学生讨论生物模型: (1)一碗水中滴一

11、滴红墨水,会发生什么现象?物理学上属于哪类?原理? (自由扩散的条件是:两个溶液之间存在浓度差)注意纠正:强调扩散的双向性,总结局是扩散速率不同造成的。(2)如果两个浓度不同的溶液之间存在半透膜溶剂分子可以自由通过,溶 质分子不能通过时,溶液中溶剂分子的扩散,又该是什么结果呢?(逆浓度方向发生)(3)细胞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是否都可以通过扩散作用通过细胞膜呢?哪些不 可以?为什么?扩散作用局限于哪些类型的物质?小结:扩散属于被动运输。根据是否需要载体帮助扩散分为: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 由于水分子的扩散是逆浓度差进行的,因此水分子的扩散又被称为渗透作用。问题:扩散作用是细胞依靠浓度差进行的被动吸收

12、方式。它的优缺点各是什 么?细胞是如何吸收离子和小分子有机物的?讲解主动运输的特点:以生活中的相似事例比喻。使学生知道主动运输的特 征。列举主动运输的事实:(1)海带细胞中的碘浓度 30 倍于海水;其他海藻有的甚至可以 200 万倍于海水;(2)红细胞中的 K 离子 30 倍于血浆。(3)不同植物吸收的元素的种类和比例不同。学生总结归纳、填表:方式通过方向载体辅助能量消耗物质形式自由扩散渗透作用协助扩散主动运输总结:膜的保护作用是一种生物保护。一旦细胞死亡此作用将消失。问题:(1)细胞膜对细胞的保护有什么重要的生物学意义?(细胞内环境稳定,害物质被屏阻。保证新陈代谢的需求原料及时供应,产物 及

13、时排除。 )(2)细胞膜不同于一般非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特点是哪些?(结构上的流动性,功能上的选择透过性。 )5、细胞的内吞和外排作用:不能透过细胞膜的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的方 式。强调:物质始终没有透过细胞膜,其原理是利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6、细胞膜的作用:生物性保护。细胞膜与细胞的物质交换、细胞识别、分泌、排泄、免疫等功能密切相关。在植物细胞膜外还有有细胞分泌的纤维素、果胶等物质构成的细胞壁。对细 胞具有机械支持和保护的作用。事实:用纤维素酶除掉细胞壁的植物细胞不再保持原来的形态。将这样的细 胞放置在清水中时,它会象红细胞一样吸水破裂。高中生物基础教案 2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细胞中的元

14、素和化合物,首先,我对本节内容进 行分析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是人教版教材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 1 节内容。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这一节,首先在节的引言中,明确指出自然界的生物体 中的元素是生物有选择地从无机自然界中获得的,没有一种元素是细胞特有的。但 细胞与非生物相比,各元素的含量又大不相同。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和差异性。这部分内容较为浅显,但是结论非常重要,对于学生了解生物的物质性 具有重要意义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 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知道为什么碳元素是构成细

15、胞的基 本元素 2、能力目标:学会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方法。(1)通过对 C 元素的分析,说明有机化合物形成的可能性及必然性,初步培养 学生跨学科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组成细胞中的元素的百分比的分析,通过对不同化合物的质量分数 的学习,培养学生理解、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同生命的物质性;认同生物界在物质组成上的统一 性三、说教学的重、难点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1.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 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 肪和蛋白质。教学难点: 1.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2.检测生物组

16、织中的糖类、 脂肪和蛋白质。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 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四、说教法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投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2、讲述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 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五、说学法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 转变,从“学会”向“

17、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 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 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六、说教学过程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1、导入新课: (35 分钟)地球上的环境千变万化,但都是有一定的物质组成,比如地壳表面的水、岩 石以及空气,那么这些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呢?生物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这些 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物质,那么这些生物又由哪些元素组成?2、讲授新课: (30 分钟)在讲授新课的

18、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 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3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 味的知识兴趣化。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 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组成细胞的元素:概述组成生命的元素。结合 P17 两个饼形,引导学生观察、 归纳。大量元素(C、H、O、N、P、S、K、Ca、Mg)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某些元素的作 用;微量元素(缺锌导致 DNA 复制和RNA 合成不能正常进行,胰岛素里有两个锌;缺 铁会贫血;

19、碘、硒甲状腺激素不可少)。提出问题:在两个统计图中显示出那些元素 的含量是的?可以简单解释一下碳在生命物质中的地位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指导学生完成讨论题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以问题引导:你的实验材料 选择了什么?你预测你的实验材料含有什么有机物比较多?你选择的试验仪器和试剂 是什么?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 (35 分钟)幻灯片展示本课的要点: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是什么(C、H、O、N);组成细胞 重要化合物(无机物、有机物);检测糖类等物质的方法(包括试剂、操作、反应结果)4、板书设计 5、布置作业。结束: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高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 采

20、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 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 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高中生物基础教案 3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生物的特征这节课是本套教材的开篇内容,它交代了什么是生物,生物 具备哪些特征,从而为本学科指出了研究的对象。本节内容的呈现从学生的生活经 验和认知水平出发,避免了从理论到理论的弊端,从而召示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 的学习方式都将发生很大的变化。由此可见,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占有举足

21、轻重的作 用。2、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 (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2)学生能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 达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热爱生命、珍爱生命的情感。3、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2)增强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4、教学难点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讨论的组织二、学情分析生物的特征生物说课稿本节的授课对象是还带着稚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的 初一新生,他们还不懂什么是生

22、物学,虽然具有一些小学自然课基础,但对生物的 特征只具朦胧的认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不强。三、说教学方法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讨论法、探究法。 把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东西拿来做教具,充分设疑,调动学生主动思考,引导学生认 识生物,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生物的特征,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培养 他们的学习能力。四、说学习方法学生以小主为单位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五、说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目前我校还没有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基于这种实际条件,我 一实物为教具,准备大量的生物和非生物实物,及一些图片。2、学生准备:学生准备实物,如蘑菇,含羞草,瓢虫,水瓶等六、说教

23、学过程1、小组竞赛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一开始上课,先进行一个小组竞赛,教师把师生课前准备的实物放在一起,要求各小组把它们分成生物和非生物两类写在纸条上,看哪组正确率,然后排列名 次。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抓住了初一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既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又增长了学生的竞争意识,而且能提高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2、充分质疑分析讨论畅所欲言从上面的竞赛内容,順理成章地提出本节课要讨论的重点问题(1)怎样区分生 物和非生物?(2)生物有哪些共同的特征?然后分小组进行讨论,讨论后全班交流,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 这样不仅有利于解决问题,还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锻炼,真正体现新课标的 面向全

24、体学生的宗旨。通过这一过程,教师收集学生的正确观点,纠正学生错误观 点,使生物的共有特征在学生头脑中渐渐清晰,以利于接下来的教学的顺利进行。3、举例和讨论突破重难点通过以下的教学过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生物的共同特征,培养和提高学生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从而突破本节的重难点。(1)小组讨论:人为什么要吃饭?动物都要吃东西吗?植物也“吃饭”吗?它们 吃什么?这些都说明了什么问题?问题一出,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纷纷亮出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还争得面 红耳赤。这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在 轻松愉快中获得了知识,最后在教师适当的讲解下各小组达成共识,得出结论:生

25、 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小组讨论:人为什么要大小便?动物都要排出体内的废物吗?动物还有哪些 排出废物的途径?植物是怎样排出废物的?这说明生物都有什么现象?通过学生的讨论,最后得出:生物都要排除体内的废物。(3)小游戏、小讨论:拿东西在小组成员眼前晃一下,他会怎样?或拿东西想 打他的头,他会怎样?为什么会这样?植物会对刺激做出反应吗?怎样证明你的说法?对这些现象的原因,学生能解释的很少,而且解释的也不够到位,特别象植 物对刺激有明显反映的例子少。这时教师做适当的解释得出结论即可。更多的疑问 作为质疑留给学生,激发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究的欲望。最后总结出:生物能对刺激 作出反应。(4)小竞赛:举例说

26、出生物繁殖的方式,看哪组举的多。谁能说出生物体是有什么组成的? 生物都能由小长大吗?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回答这些问题,比谁的知识丰富,谁为 小组作出的贡献大。由此启迪学生,平时要多用功学习,将来才有胜过别人的希望。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鼓舞”,在学生热情高涨的时候,由学生总结出: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 胞是什么样的,学生并不清楚,由此设疑,为以后的学习设下伏笔。(5)学生讨论:小猫掉到水里,长时间出不来会淹死,死亡原因是什么 ?植物也要进行呼吸吗? 由此你得到什么结论?通过学生分析讨论,让学生把所知道的告诉给其他同学。通过表

27、达和交流解 决实际问题,从而得出: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呼出二氧化 碳。因学生知识有限,只要求知道什么是呼吸,而不能对呼吸进行深入地探究。4、课堂小结课后延伸通过以上的学习,让学生总结出生物的特征,教师板书。同时提示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生物,如果你对课本中 提出的生物的特征有什么不同意见而需要补充和建议的话,课后可以进一步观察生 物,查阅相关资料。5、课堂练习小组间举出不同的例子,相互提问是生物还是非生物,教师做裁判。七、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呈现生物的六个特征第一节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

28、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高中生物基础教案 4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呼吸作用是生物界中所有生物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生命活动。教材首先简要 概括地介绍了呼吸作用的概念,然后重点讲述了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呼吸作用的 意义三大部分内容;它系统介绍了生物异化作用的一个重要过程,为我们了解不同 生物生命活动的过程奠定了基础 ;它与前面所学的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主动运输、 新陈代谢与 ATP、光合作用、植物对矿质离子的吸收等内容有密切的联系,也为今 后学习其他生命活动及规律奠定基础,因此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二)教学目标根据高中生物课程的指导思想和新课程标准的提高生

29、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 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四个基本理念,制定教学目标的以 下几个方面:知识目标识记呼吸作用的概念、类型、场所、生理意义、以及在生产、生活实践上 的运用。理解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总反应式、过程和图解,区别和联系、 呼吸作用意义。掌握有氧呼吸物质和能量变化的特点。能力目标设计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培养学生探究的基本能力和 探究精神。通过学生读书及与教师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自学和主动理解新知识的技 能技巧。通过学生讨论对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培养学生自我构建知识体 系的能力和对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比较的思考能力。学会用化学方程式表达有氧呼

30、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领会呼吸作用的实质。 掌握呼吸作用的物质、能量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计算能力。适当扩展认知面,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践的能力。情感目标在教学中,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 联系中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使学生逐步学会自觉地用发展 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培养学生用辩证统一的观点思考问题,能通过事物的现象 看事物的本质.在教学中,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 养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及突破策略因为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生物

31、呼吸的有关知识,对呼吸的气体交换现象、呼吸作用中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限于初中学生的化 学知识和认识水平,对呼吸作用的过程几乎未涉及。高中学习呼吸作用,重点放在 使学生认识呼吸作用的基本过程,理解呼吸作用的本质上,可使学生对生物的呼吸 作用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呼吸作用过程的知识,是学生理解其分解有机物, 释放能量,产生 ATP 的本质的基础;是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区别和联系的基础。 学生认识呼吸作用过程,有利于理解内外因素对呼吸作用的影响,有利于理解呼吸 作用的意义。教学重点: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有氧呼吸的过程、突破策略: 1、通过资料分析、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32、归纳探究酵母菌的呼吸 方式2、通过提问、读书、思考、理解反应式及图解、课堂练习来突出。3、通过简表列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栏目,简明地抓住要点。2、教学难点及突破策略因为学生的化学知识,尤其是有机化学知识不足。在呼吸作用的过程中,糖 的彻底分解,需经过一系列的氧化还原反应,这些反应所伴随的能量变化,学生理 解有一定的困难。呼吸作用的过程比较抽象,现又缺乏直观教具,是学生对其理解 困难的又一原因。教学难点: 1、实验设计过程 2、有氧呼吸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突破策略: 1、分析实验设计过程的基本原则与方法2、利用投影片形象地说明有氧呼吸过程的三个阶段和两个场所,通过引导、 思考,学会写相关反

33、应式,使学生清楚须有“能量”栏才能表达其完整性和科学性。3、利用化学方程式理解呼吸作用的实质和相关呼吸作用的运算法则课时安排: 2 课时二、说教法众所周知,在教学中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只在课堂活动中起主导、 引导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精心设计,激发学生学 习的兴趣和动机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所以本课采用比较法、直观教学法、比较 归纳法、讨论法、阅读法等教学方法,这样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 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阅读、计算能力以及合作精神。1、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增强 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启发性,使学生更

34、好地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2、通过师生互动、生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究有关酵母菌细胞呼吸的知识。3、学生参与完成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区别和联系的表格,进行教学反馈。三、说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初步理解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原则和方法,发挥 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创新性。建议同学们联系各种亲身体验,理解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概念、过程。充 分理解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物质变化和能量的过程。联系课件,并运用对比的方法 理解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讨论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指导学生在预习时以有氧呼吸为主,明确基本概念、场所、条件、产物、氧 化的程度、能量的来去等,接着以同样的方法对无氧呼吸进行列表比较

35、,最后联系 生命活动和日常生活识记呼吸作用生理意义。指导学生学会形象思维,结合投影片和第二章中“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的相关内容,形象地分析、记忆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场所、条件、原料、产物及其 反应机理。四、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生物界所有生物的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无论是人类还是细 菌,如果能量供应一旦停止,生命也将结束。那么,生物体内是通过什么方式来产 生和提供能量的呢?激起学生的兴趣后引入新课。提出课题:细胞呼吸探究新课:(一)、区分呼吸(运动)与呼吸作用(细胞呼吸);归纳呼吸作用概念(片 2)1、“呼吸(运动)”和“呼吸作用(细胞呼吸)”有什么区别?(图片)2、“呼吸(运动)

36、”和“呼吸作用(细胞呼吸)”有什么联系?(图片)3、细胞呼吸和有机物的燃烧有什么共同点和区别?4、是不是所有的呼吸作用都是在有氧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呢?能不能举几个例子?5、综合以上几个问题的分析:同学们能否归纳呼吸作用的概念?(片 3)(从“反应物、产物、场所、条件、本质、方式等多方面归纳)细胞呼吸是指糖类等有机物在细胞内通过酶的催化作用进行一系列的氧化分 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的过程。细胞呼吸分为有氧呼吸、无氧 呼吸(二)、以酵母菌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研究呼吸作用的有关特性;(片4)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依赖外来的有机物进行异养生活,以出芽生 殖的方式产生后代。在有氧、无氧的

37、环境中均能生存。 (简单介绍此片:图 1、2、 3)。(片 5)首先我们看一段小资料同学们能否从这段资料中,提取出有关酵母菌细 胞呼吸的信息?学生: (同学们可能分析出: )酵母菌产生了CO2、酒精教师: (此时教师要围绕学生的问题进行引导: )酵母菌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 的 CO2 和酒精的呢?根据酵母菌的介绍(有氧、无氧均能生存)酵母菌产物CO2 和酒 精是在有氧还是无氧的环境中产生的呢?教师:科学结论的得出,均是通过实验探究出来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的标准嘛!教师:下面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来证明或_这位同学的分析。在设计实验之前,请同学们注意几点:1、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依赖外来的有机物

38、进行异养生活,其生活方式 与动植物有一定的不同。我们就应该根据具体的生物对象,采用不同的实验技术手 段。 (可转回片4)2、科学设计实验的一般方法与原则: (讲解实验变量与无关变量)3、在检测观测指标时,应根据具体的观测指标采用具体的实验措施: CO2、 酒精可通过其化学性质来的鉴定。橙色的重铬酸钾(K2Cr2O7)溶液,在酸性条件下 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酒精的鉴定需在黑板上写出)(片 6)展示科学设计实验的一般方法:(片 7)教师:我们来分析一下完整实验步骤(与此同学的实验过程比较)(三)、归纳科学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片 11)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探究的过程,能否归纳科学探究实

39、验的一般过程?1、观察现象:面包松软,啤酒的形成均与酵母菌有关2、提出问题:酵母菌的产物 CO2 和酒精是在有氧条件下还是在无氧条件下产 生的。3、提出假说解释问题:最可能假设:4、设计实验:明确实验目的;操纵实验变量;科学检测实验的观测指标;限制 好无关变量5、实验结果预期6、实施实验,7、得出结果,对比分析,判断假说真伪、结果与预期相符,证明假说正确。8、得出结论;(四)、再探究:再探究一: (一)(二)(三)(四)(五)(五)、本节课小结:(六)、关于呼吸作用的具体过程和有关实际应用,我们下节课再继续讲解。(七)、作业:以哺乳动物(小白鼠)、植物(小麦、金鱼藻)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来研究

40、呼吸作用的有关特性。(八)、以植物种子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来研究呼吸作用的有关特性;1、操纵实验变量:活种子、死种子2、科学检测观测指标: (在黑板上写出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化学方程式,进行观测指标的分析。 )A:观测指标为消耗的有机物量(物理学方法)B:观测指标为消耗的氧气量(物理学方法、化学方法)C:观测指标为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物理化学方法结合)D:观测指标为温度变化(物理学方法)。(九)、板书:第二课时:提问:呼吸作用的概念和类型?提问:有氧呼吸怎样进行?(一)有氧呼吸全过程出示课件: (展示有氧呼吸过程图)由学生先自学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提出 问题要求分析并讨论:有氧呼吸的生成物 CO

41、2 和 H2O 分别产生于有氧呼吸的第几阶段?有氧呼吸的生成物 CO2 中的 C 和O 分别来自哪里?有氧呼吸的生成物H2O 中 的 O 从何而来?有氧呼吸过程中哪几个阶段有H产生?其去向?有氧呼吸过程中哪几个阶段有 ATP 产生?最多的是哪一个阶段?有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特点是什么?C6H12O6 能否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再请学生讲述,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处理发现的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主 体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既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 能力.教师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讲解:有氧呼吸各阶段的场所、各阶段的物质变 化和能量的释放情况及反应式,线粒体是有氧呼

42、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生命活动所需 的能量大约 95%来自线粒体的原因,以解决学生中的疑难。展示: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比较过程图;请学生分别回答,获得有效教学反馈 信息有氧呼吸场所反应物产物释放能量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讨论:总结有氧呼吸的概念和总反应式(关键词:氧气、酶、彻底、分解、大 量)通过以上处理,使得有氧呼吸呼复杂、抽象的过程变得形象、具体,既突出 了重点,解决了难点,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合作精神.(二)无氧呼吸全过程提问:苹果、香蕉储存久了,会有什么气味散发出来?(回答:酒味。 )转入无 氧呼吸的学习展示:无氧呼吸的概念及过程图;提出要求:阅读无氧呼吸的概念及过程图,

43、自学无氧呼吸过程、产物、能量的释放、概念、发酵等,教师只起组织、提示、引 导和归纳性总结的作用。(三)、有氧、无氧呼吸的比较提出问题:讨论并分析: 1、为什么无氧呼吸所放出的能量要比有氧呼吸少得 多?2、为什么不同生物无氧呼吸产物不同?无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 特点是什么?3、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有何异同?展示: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 ;请学生分别回答,获得有效教学反馈信息 .4、那细胞呼吸有什么意义呢?学生阅读;教师指导: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迁移, 联系动植物和人体的其他代谢过程加深理解(四)、巩固练习:展示:知识目标检验小结:让学生自行检验有无达到知识 目标.(五)、课后探究课题:培养

44、学生探究能力和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 兴趣农村有家庭酿制甜酒酿的技术,请同学们组成合作小组一起探究甜酒酿的酿 制过程并能提出相关问题继续探究。 (如:加酒药前为什么先要使米饭冷却?而后 为什么还要保温?加的酒药是什么?既然是酒为什么会甜?在瓷坛内的米饭中 间挖一个洞的目的是什么?酿制甜酒酿时,总是先来“水”,后来“酒”,为什 么?可用大豆制甜酒酿吗?等等问题)(六)、板书设计(略)五、效果预测:在这两节课的教学中,通过探究引入,利用多媒体等直观教 学手段,刺激学生多种感官活动,引起加强学生有意注意,通过比较归纳,让学生 在推理、判断中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教师的点评与总结

45、一方 面统一了认识,给学生一个较为正确的可供参考的观点,另一方面较好的解决了教 学中的重点与难点。能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预测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课后 的探究性课题将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问题意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 趣。高中生物基础教案 5一、说教材伴性遗传选自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第 2 章第 3 节。本节课讲述伴性遗传的 现象和特点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本节以及本章的其他两节减数 _和受精作用、 基因在染色体上都是在第一章认识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基础上,沿着科学家探究 基因在细胞中位置的脚步而设计的。本节又为人类遗传病的学习打下基础。二、说学情在之前学生已经知道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这为他们理

46、解本节课基因和性染色 体行为一致打下了基础。生活中学生知道遗传病的概念但并不了解伴性遗传病的特 点,因此适合带领学生以探究的方式学习伴性遗传。高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已经接近 成熟,而且通过之前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分析思维,可以对伴性遗传的例子红 绿色盲症遗传进行探究。三、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资料,总结出伴性遗传的规律;发展分析问题,揭示事物规律的 能力。(2)通过伴性遗传规律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学习,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症的过程,养成善于发现生活中小问题的习惯, 形成探究生活中现象的意识。(2)形成生物联系生活生产的观念,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意识。四、说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教学重点为:伴性遗传的特点。本节课主要以红绿 色盲的分析为例学习伴性遗传的特点,所以难点为:分析红绿色盲遗传。五、说教法学法本节课主要是以红绿色盲为例进行问题探究,因此我会准备足够的资料,引 导学生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对问题进行自主的探究和讨论,得出伴性遗传的特点 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