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图的判读(第一课时)_第1页
地形图的判读(第一课时)_第2页
地形图的判读(第一课时)_第3页
地形图的判读(第一课时)_第4页
地形图的判读(第一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地理 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备课教师:李文有学校:禄丰县龙城中学第一课时我们如何才能把这些高低不平的地形准确的表示在地图上 ? 1、熟知什么是海拔高度、相对高度、等高线、等高距、等高线地形图。 2.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等常见的地形部位。会判读地形坡度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3.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学习目标一、疑问自探:什么是海拔 ?什么是相对高度 ?什么是等高线 ?什么是等高距?什么是等高线地形图?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2425页回答问题 (时间5分钟)海拔高度: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

2、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海 拔海 拔相对高度1500米500米 0米1000米学以致用100100100100100100100100200200200200200200150150150150150150150150100100100等高线:把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而成的线。单位:米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等高线地形图:这种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等高线地形图绘法示意图山特点1.同线等高特点2.同图的等高距相同特点3.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1.同一等高线上海拔有何特点?2.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有何特点?3.等高线疏密与坡度的陡缓之间存在什么联系?4.等高线能相交吗

3、?5.完整的等高线都是闭合的曲线吗?特点4.等高线一般不相交(特殊:等高线重合为陡崖)特点5.等高线都是闭合的曲线等高线的基本特征50AACCEB200150250100250300D图中E地分别属于什么地形?如何判断?思考:如何用等高线来判断地形部位?合作探究:1、小组讨论完成记录表格。 2、交流分享讨论成果 (时间6分钟)山地地形部位的判读A山顶B山脊C山谷D鞍部E陡崖 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点) 等高线弯曲部分由高处向低处凸出。 (线) 等高线弯曲部分由低处向高处凸出 (线) 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点) 等高线重合的地方(线) 山顶山脊山谷陡崖4040等高线向低处弯曲为山

4、脊等高线向高处弯曲为山谷80重点记忆过关斩将(1)甲乙甲乙哪条登山路线省力些?为什么?甲省力。因为甲路线上的等高线稀疏,是缓坡。1、写出上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形态的名称: A C D E F 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过关斩将(2)3、判断下列等高线图所代表的山地的各部分的名称。ACDE山顶山脊鞍部陡崖山谷300200100200100200100300200100400300200100200米300米B4、小明和班上的同学去秋游爬山。请你帮他们分析一下,应该从哪一条线路上山最好?为什么?AB3002001005、分别写出下列字母所在地的地形: A、 B、 C、 ; D、 E、 。山峰鞍部山脊陡崖山

5、谷(2)A点的海拔 是 米。(3)沿AB线路和沿CD线路爬到山项,坡度较 陡是 。 (4)将线段比例尺改用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 米。6、读右图,完成 下列问题。(1)甲处地形部位是 。 陡崖300AB线路800以王村为基点,丁山的相对高度是 米。已知王村气温是10,按大气温度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降低的一般规律,丁山的气温应是 。7、巩固练习:下面是一幅1:200000地形图,判读后回答: 三地所在位置的地形名称:余村: ,李村: ,气象哨: 。从王村修建公路到余村,有甲乙两种方案,你认为哪种方案好,为什么?气象哨建在王村不建在余村的理由是_。 山谷乙鞍部王村在山脊,气象哨应建在山脊,地势

6、较高,便于观测 6506.1乙方案好,因为乙通过路线的坡度平缓,施工较易。甲(海拔升高100米,温度下降0.6摄氏度) 山脊(2)在E、F两地山坡中, 坡度较陡的 是 , 其理由是 。(3)在图中字母处,最适合修水库大坝的 是 处。(4)王村在李庄的 方向,李庄距G处的图上距离是3.5厘米,则实地距离是 千米。8、读图,回答问题:(1)写出地形部位名称: B C , D I 。陡崖鞍部山顶山谷F山坡F山坡等高线密集G西南17.51:5Km山 谷 山 脊容易爆发山洪的是 (山谷或山脊)山谷山洪暴发是应选择的逃生路线 (路线)逃生要向垂直于山洪的方向,朝远离山洪发生的山坡上跑。学以致用300200100100300200山洪暴发 当下雨时,山脊部位和山谷部位的雨水怎样流淌? 实际应用 山脊是山地比较高的部分,雨水向两侧分流。因此,山脊往往成为河流之间的分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