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新课程课堂教学情境创设课堂教学实验概述》_第1页
《高中历史新课程课堂教学情境创设课堂教学实验概述》_第2页
《高中历史新课程课堂教学情境创设课堂教学实验概述》_第3页
《高中历史新课程课堂教学情境创设课堂教学实验概述》_第4页
《高中历史新课程课堂教学情境创设课堂教学实验概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页高中历史新课程课堂教学情境创设课堂教学实验概述一、课堂教学实验简介本实验研究,力求解决在天津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在高中历史新课程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情境创设,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问题。本课堂教学实验,探索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的情境创设,情境创设途径、模式和方法。本实验通过调查研究、理论探讨和实验研究,围绕以课堂情境创设问题的有效性,总结应用的经验和应用效果。情境教学是长期以来国内外研究的内容之一。国外不少教育家对情境教学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美国教育家杜威主张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学改革实验中,经常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观察、体验大自

2、然的美,让他们在大自然多彩的情境中培养观察力和创造力。我国也有不少专家学者和教师对情境教学做了大量的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江苏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特级教师李吉林,从60年代起就长期致力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与研究,她的从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的探索与思考把情境教学分成“引人情境”、“分析情境”、“再现情境”、“驾驭情境”等几个步骤。综上所述,情境教学不是现代教学的产物,情境教学在中外教育史上源远流长。这几年,这种研究已经形成一种热潮,涌现出许多优秀的理论文章。但是这些文章大多数是从广义的课堂教学角度进行论述,没有针对具体的历史学科特点。针对中学历史这一学科特点来说,尽管也有一些理论文章,但是大多是从宏

3、观层面上论述情景模式如何创设,没有结合具体的生成性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因而,也不可能对情景创设是否有效做出研究和判断。尤其是在新课程刚刚开始的背景下,对如何从微观和中观层面上强化和衡量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情景创设的有效性这一问题的研究就更显得单薄。(一)课堂教学实验的意义第一,情景创设有效性是高中历史课程高标准的必然要求:我们正处在新一轮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的过程之中。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堂教学要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这就要求情景创设教学走进历史课堂,让学生进行体验、感悟。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感知历史

4、,通过身边的事物去追寻历史。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第二,历史课堂情景创设有效性是当前历史课堂教学的必然要求。只有进行课堂教学情景创设,并保证其有效性,才能真正的是学生,体验历史、感悟历史,并保证历史教学的课堂效率。(二)课堂教学实验研究的价值第一,当前,没有具体的新课程历史背景下课堂情景创设有效性的直接研究成果,可以弥补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该方面研究的空白。第二,该项研究可以诊断和纠正目前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情景创设的偏差和误区,特别是

5、天津市中学历史课程改革刚刚进行一年,时间短暂,可以为老师们提供指导。第三,可以保障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方向,提高课堂效率。(三)研究思路。理论研究与行动研究相结合,以行动研究为主;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行为相结合;过程观察与教学效果分析相结合。(四)研究方法1.实验法。通过准实验的方法,实施制定的实验计划,在实验中观察学生学习活动变化,总结规律,构建对策体系。2.个案法。围绕典型活动及学生开展系统的教学活动,对其个体开展纵深的研究,以寻求有效的教学措施。3.行动研究法。针对“创设情境”研究设计教学活动方案,进行行动实施,对研究的设想及方案进行完善。4.经验总结法。对研究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体会进行总结

6、归纳,形成研究的规律及方法。5.文献法。对其他研究成果文献进行归纳整理。(五)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问卷调查,课堂教学情况分析相关理论学习确定实验班进行课堂教学实验形成阶段性成果材料邀请专家对实验情况进行诊断评价矫正进行课堂教学观摩形成相关实验研究材料形成结题报告及相关研究成果。具体实施步骤如下。1.准备阶段(2007年12月2008年1月)成立研究小组,落实课题组成员,制订研究方案;组织学习相关理论,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实施阶段:(2008年2月2009年2月)按方案制订实验工作计划,发现问题和典型,开展研究;定期开展课题研究研讨活动,比如观摩实验课、公开课和论文、教学案例研讨,以及其

7、它研究交流活动等。注意实验课后的调查测试,定期进行检测和阶段性小结;定期进行阶段总结,在此基础上调查、规划下阶段的课题研究工作要点,继续深入开展实验。3.总结阶段:(2009年3月2009年6月)形成完整的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研究成果报告,形成相关的论文。整理出课堂实验教学设计、课堂实录。二、本课堂教学实验研究内容1.情境在教学中的作用。情境创设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情境设计的历史本质性,情境创设的目的性、合理性,情境创设如何为历史学习内容服务。2.情境的创设方法。课堂教学设计中的情境创设方法的研究,即如何在课本中和生活中提炼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如问题情境,影音情境,角色情境,语言文字情境,

8、数据图表情境等。3.情境创设与历史教材知识的整合研究。通过研究,掌握情境创设的切入点,实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4.情境创设能力的提高。如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与情境设计的能力;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课堂生成性情境的把握能力;课程资源的整合能力。5.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情境教学,研究学生学习观念、学习态度的转变过程,学生“自主性”的培养与“创新精神”的树立,由“被动接受知识”逐渐转变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研究,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研究。6.正确评价“教”与“学”。通过对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改进教师的教学和激励学生的学习方式,评价历史的教学和学生的历史学习历程

9、,学生在历史课堂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评价等。三、本实验研究研究解决的几个问题1.情景创设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水平问题。情境的创设应注意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和对学习者学习特征的分析。2.情境创设尽可能真实性问题。只有真实才更富有感染力,才能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对学习主题的认知和意义的建构。要注重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生动的社会文化与自然情境的创设。3.情境创设多样性问题。多样性是选择性的基础。应该围绕学习主题,力图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提供多变与多样化的情境创设,由学生自己去选择符合自己经验的情境进入,以满足学生个别化学习与不同认知的需要。4.情景创设吸引力问题:情

10、境创设应该新颖、生动、有趣,富有美感和吸引力,要善于创新,富有变化,既要让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一定的联系,又要有新的信息、新的情境、新的问题。5.情境创设的整体性问题。情境创设和协作、会话、意义建构一起成为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它是整个系统中的一部分。情境创设要考虑到与其他三个环节的衔接和依托,应该有利于其他要素的展开,有助于学生顺利完成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6.情境创设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问题。对于抽象的知识体系,运用多媒体网络系统很难具体化、形象化,还需要教师的讲解,更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四、本阶段实验所形成的课堂教学成果(一)创设实物情景,引起学生的直观感受。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实验教师借

11、用实物创设情景,如演示各种历史文物、仿制文物、文物相似的物品、质地材料等,给学生创设某些重大事件的背景材料和场面,使学生形成对历史事件的感性认识和产生丰富的想象。如在学习科技文化史部分时,组织学生提前收集了蔡伦造纸用的材料,包括树皮、破鱼网、绳头、破布等,在上课的时候展示出来,经过讨论交流,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造纸所使用的原料和纸产生的过程。在学习“青铜铸鼎”内容时,展示了一个仿制的青铜器,学生虽然知道那肯定不是真正的青铜器,但也形象上的相似掩盖了学生心中的疑问,使学生比较真切地感受了青铜器的形象。在学习“文字演变”内容时,让学生在竹木简上刻字,或用木块刻一枚以自己姓名为内容的图章,来体验古人刻

12、字的情景,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当然实物的展示只有融入了精心的思考,有形的实物生动形象,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充分挖掘身边随处可见而又容易被忽视的实物资源,需要老师有精细的教育技巧。(二)开展活动营造情景,形成课堂里的多维互动。活动是情景的另一种体现,丰富的活动往往带来意想不到的情景效果,我们主要釆用了角色扮演、讨论辩论、合作学习等活动形式来创建情景。例如,在讲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课中的万隆会议时,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组。一组扮演西方国家代表,他们采取种种措施,企图破坏万隆会议。另一组扮演主办国印度尼西亚的苏加诺在大会上发言,反对殖民主义,呼吁亚非人民团结。第三组学生扮演周

13、恩来,进行补充发言:“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同时,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我们还应在共同的基础上来互相了解和重视彼此的不同见解。”通过情境创设,学生激疑辩难,学生不仅明辨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风云变幻国际局势下的大是大非,而且培养了“求同存异”、“团结合作”等人生智慧,同时通过角色扮演,进一步被周恩来总理的敏锐机智、人格魅力所感染,从而培养了品质,养育了崇高的人性。这样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历

14、史,在感悟历史中生成人生智慧。根据教材需要,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扮演某些历史角色,把某一段关键的历史情节表演给学生看,以帮助他们理解教材,教师课前布置表演任务,学生做准备,为了扮好角色,使其更真观,同学各尽所能,把角色表演的活灵活现,令其他同学看到一段活生生的历史,课堂效果自然,学生能力也得到提高。(三)利用音图片、视频资料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情感。一幅精美的图片可以使人情意顿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在课堂学习中,我们充分展不一幅幅精美的历史图片,如半坡彩陶盆、巍巍长城、兵马俑、丝绸之路上的骆驼、竹简、飞天图等大幅的图片,主题鲜明,情景效果明显,通过展示促进了的思考,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音像资料

15、以直观形象的特点倍受学生欢迎,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都适当使用了图片、音像资料。在教学实践中得出感觉到,插入的音像资料不能泛泛,必须围绕课本的中心内容,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一堂课仅仅45分钟,音像资料,的使用不能占用太多的时间,素材选取要精,如果在语言描述的过程中,再借助图片、实物、多媒体、音响等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多重感知”的情景,这些教学情境更有利于学生感知历史,能让学生拥有更为真实的体验和更为深刻的感悟,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激发学生内心深层次的真实情感。比如讲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陕北开展大生产运动时,就可播放“陕北的大生产运动”的场面,再配上陕北的好江南录音歌,这就可以使学生

16、亲身感受到当时的历史场面:陕北军民热火朝天的劳动,以及他们脸上丰收的喜悦和乐观的革命精神。这样学生仿佛走进了历史,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也让学生感到胜利的希望和信念。这样学生就不难理解大生产运动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它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物质基础。多媒体演示还可以使学生充分地看到了历史事件,并以其展现的生动性,丰富性吸引学生走进历史事件,这为学生走出历史事件,认识评价历史事件作好了最好的准备。教师通过设置丰富多彩的“多重感知”情景,充当旅程的导游,引导学生在这个能穿越上下五千年的“时空之旅”当中,主动探索。正确使用图片、音像资料,必须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既不能让音像资料代替学生的活动,代替教师

17、的点拨,也不能让音像资料-成为装点课堂的“花瓶”。隐含在历史深处富有丰富情感,只有用文字才能表达透彻。(四)以问题设情景,以问题提升情景的意义,引发学生思考。高中学生的认知和情感都有了相当的发展,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较强。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要善于选择教学材料,善于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究、质疑的欲望。对历史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寻求新的发现,获得新的认识。如:关于戊戌变法的性质,我在教学中跳出教材观点的束缚,设置新的问题情境“有人认为戊戌变法是一次失败了的资产阶级革命,对此你有何看法?”新的问题激发了学生新的探究兴趣,引发了同学们对戊戌变法性质的热烈讨论。为使学

18、生对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在学完英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有人认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确立君主立宪制而结束,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相比较具有明显的保守性,请谈谈你的看法”。问题提出后,同学们围绕如何评价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使命到底是什么等问题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又如,对拿破仑的评价问题,教学中我先投映出恩格斯和列宁评价拿破仑的两段话(恩格斯认为拿破仑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而列宁认为拿破仑战争最终变成了帝国主义战争),激化学生的认知矛盾,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进而引导学生探讨恩格斯为什么肯定拿破仑而列宁为什么

19、否定拿破仑,正确认识拿破仑战争的双重性,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高中历史教材中可质疑设问的内容很多,我们在教学中经常巧妙地将这些内容转化为新的问题学习情景,引导学生对学习材料质疑问难,帮助学生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不断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从而逐渐养成自主质疑的思维品质,最终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合作学习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的研究表明,合作能有效调动所有参与者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激发高度的求异思维,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把课堂讨论作为教学常态,以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引导学生利用多样化的学习资源,达到合作解疑的目的。

20、课堂讨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探究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教学中既可通过对教学内容重难点的善疑巧问、浅处探问、明知故问、无中生有等,组织学生进行限时性课堂小组讨论,如:讨论戊戌变法的性质、洋务运动的作用等;也应结合学生经验和生活实际,对重要的历史问题进行专场课堂讨论或辩论,如:组织“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改革开放与本地区经济的发展”、“思想解放潮流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等课堂讨论会,使学生在争辩讨论中明事理、出新意,并养成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教学实践表明,限时性课堂小组讨论是课堂讨论的主要形式,教学中几乎每堂课都可以开展类似的讨论,我们应根据教学目标巧设讨论主题,力求

21、每次讨论都有精彩的内容和独到的思考。在组织讨论的过程中,我们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讨论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表达,学会在讨论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解疑,在解疑中与他人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在讨论之后,要指导学生学会反思,总结得失,提出新的问题,开展新的探究。(五)人物再现,体验历史情景,让学生充当历史的“参与者”。历史情境教学是促进学生学好历史并促进其各方面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模拟角色情景,让学生广泛参与表演,可以更好地体现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模拟过去历史的片段,渲染课堂气氛,不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

22、增强了学生学史的兴趣。情景教学中的表演有两种:一是进入角色,二是扮演角色。由于学生自己进入角色和扮演角色,使历史角色不再是书本上的人物,而是自己或自己身边的同学,这样学生对历史角色必然会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内心体会,同时也锻炼学生的语言和表达能力。进入角色的表演,通常为:“如果你是你准备怎么办?”比如在讲到梭伦改革,当介绍完改革的背景时,就问学生:“如果你是梭伦,面对国内尖锐的平民与贵族的矛盾,你是否会去改革?”“学生就会回答说会,因为国内矛盾一触即发。”接着就问学生:“如果会,你将如何进行改革。”学生会回答说:“要调节平民与贵族之间的矛盾。”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就知道,情景教学能够很好的引导

23、学生去思考,比起传统教学中老师生硬的传授,效果更好。学生更感兴趣。(六)注重问题情境的具体性,培养学生质疑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所谓问题情境的具体性,是指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与学科具体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否则,难以实现激发学生学习该学科的兴趣,发展学生能力的目的。因此,知识在问题解决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高中学生不应再满足于“是什么”,而应要探求“为什么”。在解决“为什么”时,必然要联系古今、联系中外,这样就需要大量的基础知识。一些学生觉得历史难以学好,很大程度是因为脱离了学科知识,强调了死记硬背。必须把一般认知能力训练与学科知识学习结合起来才会更加有助于

24、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必须与具体知识结合起来,不能只注重情境而忽视问题本身与具体知识相联系的纯粹性问题情境。在对中国近现代史部分的教学中,对学生强调某一事件所处的国际大背景,这对于学生了解这一事件的发生的原因起了很大帮助作用。例如,在讲述“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内容时,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的引言部分,学生在了解了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的国际大背景是1956年苏共20大的召开,这次会议对我国自己寻找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产生重要的影响。学生在了解的基础的之上,提出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自己建设社会主义的特点有哪些?”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得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必须要自己去探索,但在探索的过程中必然会有曲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