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设计_第1页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设计_第2页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设计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龙源期刊网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设计作者:陈德波来源: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2009年第12期新课改实践主阵地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中要体现新课改的理念和要求,就必须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改下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中的体会进行以下探讨.一、课堂教学设计要贯彻三个理念1.务必整合三个维度: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尽量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落实到具体的每一节课堂中,充分融合三维度来构想课堂目标、课堂内容和课堂活动.2.务必体现三个中心:在教学设计中提倡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中心.创设真

2、实的、具有挑战性并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情境,激活思维,让学生在问题引领中思考、分析、探究、研讨,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3.务必实现三个转变: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师角色转变,实现教与学方法的转变,实现教学模式的转变.让学生当“主角”,教师为“导演”,发挥学生潜能和创新精神.在教学中营造良好氛围,设计活动激发兴趣,以问题设置“困惑”,以实验展开探究,以充分互动建构课堂.把以“讲与练”为主的模式改变为新课改下的“创设情境问题质疑探究学习掌握新知识提升能力”的课堂模式.二、课堂教学设计要进行三个研究1.研究学情是课堂教学设计之源.掌握学生的已有知识储备、生活经验、能力

3、基础、兴趣爱好、个性特征、思维品质、学习习惯等方面的情况,在教学设计中,不能过高估计学生的能力,提出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让学生不能回答,以致课堂教学陷入被动;也不能低估学生水平,否则,激发不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思维活动陷入“钝化”状态.只有课堂教学设计恰好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学才最有效,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2.研究课程资源是课堂教学设计之本.课程资源包括教师、学生、教材、教学设施等与教学过程有关因素,教师在掌握学情的基础上,吃透教材,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进一步分析教材体系,把握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明确教学要求,充分整合课堂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4、重新设计课堂教学内容.3.研究教学方法以便课堂教学设计时选用.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注重体验,强调探究;注重合作,强调实践;注重情感,强调互动;注重过程,强调整合.三、课堂教学设计要明确九个要求1.有准备:备教材,备观点,备学生,备教法,备思路.2.有激情:精神饱满,充满活力,声情并茂,情境交融.3.有节奏:语言准确,精练简洁,语速适中,形象生动,讲中学练中用.4.有过程:情境诱导,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化繁为简,被动变主动.5.有互动:问题导学,问中有学,学中有问,师生互动,生生互动.6.有体验:激发热情,启发思维,学会质疑,学会释疑,学有进步.7.有力度:目

5、标明确,突出重点,讲练结合,培养能力,注重发展.8.有成效:要我学变我要学,难学变易学,苦学变乐学,死学变活学.9.有遗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有遗憾才追求完美.四、课堂教学设计要总结三个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素质提升的“催化剂”.坚持课后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成熟的一种有效途径.1.教学理念反思.教师往往只反思教学问题,笔者认为,教学反思要从根本上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是否体现新课改的要求,是否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充分利用了课程资源,是否努力提高学生的素质而不仅仅是为了分数.只有这样,教师反思才能促进自己的理念不断更新与发展,才能提升教学高度,才能明确教学方向.2.教学过程反思.在课堂教学完成后,及时回想当时的教学情境,并积极思考:预设目标是否脱离学生实际情况?内容的安排是否妥当?教学重点是否突出?教学手段、形式与内容是否配套?学生是否有兴趣?是内容本身还是教学组织的形式有偏差?学生是否积极思维?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哪些方面需要补充完善?如果经常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就更能优化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教学效果反思.如果教师在每一堂课之后,都能仔细查找教学中的亮点和失误,对教学亮点加以交流,对教学失败的原因认真剖析,多积累“病例”,同时对症下药寻找“疗法”,更能积累教学经验,增强后续发展潜力.总之,在教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