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敷药法PPT讲稿课件_第1页
中药敷药法PPT讲稿课件_第2页
中药敷药法PPT讲稿课件_第3页
中药敷药法PPT讲稿课件_第4页
中药敷药法PPT讲稿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药敷药法课件一、学习目标 掌握中药敷药的理论,并能进行操作。二、学习内容 1、中药敷药的历史发展。 2、中药敷药的概念及优点。 3、中药敷药的操作过程。 4、中药敷药的注意事项。历 史 渊 源敷药疗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医药学宝库中的瑰宝,亦是中医外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先古人类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发现,用一些植物或加热的石块、沙土等,敷于身体某些部位,可以减轻或消除机体的一些病痛,这可能就是敷药疗法的起源。历 史 渊 源随着人类创造文字,历代医著及相关书籍中逐渐有了关于敷药疗法的记载。我国现存最早的医方书五十二病方中载有地胆等外敷治病的方法;灵枢经脉篇载有治筋急的马膏膏法;周礼天官载有外敷

2、药物治疗疮疡;肘后备急方载 有将生地黄或瓜蒌捣烂外敷治伤等。我国现存最早的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全书收方151首,其中就有6首外敷药方。其后各代,敷药疗法均有发展,历 史 渊 源清代理瀹骈文的问世,标志着外治法这一中医学分支学科的发展与成熟。其中,敷药疗法内容占有很大比重,该书外治理、法、方、药俱全,并提出了“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 的重要论断,治疗范围涉及内、外、 妇、儿、五官、皮肤科等疾病。 外治法在 近现代继续受到重视,尤其是敷药疗法。 本着继承与发展的原则,学者们以传统医 学 与现代科学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开展 了敷药疗法的理论与临床研究,使其在 临床上广泛发挥效用。一、概 念中药敷药法

3、是指将新鲜中草药切碎、捣烂,或将中药末加辅形剂调匀成糊状,敷于患处或穴位的方法称敷药法。具有舒筋活络、祛瘀生新、消肿止痛、清热解毒、拔毒等功效。二、药 理作 用敷药疗法 通过药物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直接作用就是药物本身的作用药物通过皮肤渗透和吸收,进入体内,随血液的运行到达病所,发挥药理功效而防病治病。 间接作用就是药物通过不断地刺激敷药部位的皮肤或穴位,来调节机体的神经、体液、组织、器官等的功能而防病治病。敷药疗法优点用范围广泛,包括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科等多种病证易于推广 如:药物直达病所,奏效迅速;廉便效验适 应 证 广并可弥补内治法疗效的不足。可减缓药物毒性和

4、不良反应三、操作方法 1、物品准备 (1)治疗盘、治疗碗内盛调制好的药物、油膏刀、棉垫或纱布块、棉纸、胶布、绷带。 或(2) 调制新鲜中草药需准备切刀、切板、乳调制中药末根据需要备好清水、茶水、醋、蜜、麻油、饴糖等辅形剂。2、操作方法(1)核对医嘱,评估皮肤(2) 敷药局部皮肤作清洁处理。(3)新鲜中草药须切碎、捣烂,平摊于棉垫上。药末经清水或醋、蜜等调制成糊状,平摊于棉垫或纱布上,并在药物上面加一大小相等的棉纸或纱布。(4)将药物敷于患处,用胶布或绷带固定。术前中药外敷 消肿止痛 活血化淤四、护 理(1)调制的药物须干湿适中,厚薄均匀,根据药物作用,决定敷药厚薄,如消散药膏宜厚,创面生肌药膏宜薄,一般以0.20.3cm为宜,大小须超出病变处12cm为度,对皮肤有腐蚀的药物应限于病变部位以内。(2)用水或醋调制的药物,容易干燥,干燥时可取下敷料加水或醋湿润后再敷,亦可将药物刮下, 加水或醋重新调制再敷,一般23天后更换一次,亦有敷数小时即取下,如哮喘膏。(3)饴糖调制的药物,夏天易发酵,可每日更换药物或加适量防腐剂。(4)敷药后应询问病人有无瘙痒难忍感觉,并观察局部有无皮疹、水泡等过敏现象,若有过敏反应,应停止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