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GHZ微带渐变阻抗变换器设计报告详解_第1页
24GHZ微带渐变阻抗变换器设计报告详解_第2页
24GHZ微带渐变阻抗变换器设计报告详解_第3页
24GHZ微带渐变阻抗变换器设计报告详解_第4页
24GHZ微带渐变阻抗变换器设计报告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4GHZ微带渐变阻抗变换器设计报告一、设计任务1.1名称:设计一个工作频率为2.4GHZ,输入阻抗为50Q,输出阻 抗为30Q的阻抗变换器。1.2 主要技术指标:S11-20dB,S21-0.7dB,re(Z0)=50 Q ,VWAR 尽量 接近于1。二、设计过程2.1原理:2.1.1阻抗匹配的概念阻抗匹配元件在微波系统中用的很多,匹配的实质是设法在终端负载 附近产生一新的反射波,使它恰好和负载引起的反射波等幅反相,彼 此抵消,从而达到匹配传输的目的。一旦匹配完善,传输线即处于行 波工作状态。在微波电路中,常用的匹配方法有:电抗补偿法:在传输线中的某些位置上加入不消耗的匹配元件, 如纯电抗

2、的膜片、销钉、螺钉调配器、短路调配器等,使这些电抗负 载产生的反射与负载产生的反射相互抵消,从而实现匹配传输,这些 电抗负载可以是容性,也可以是感性,其主要有点是匹配装置不耗能, 传输效率高。阻抗变换法:采用入/4阻抗变换器或渐变阻抗变换器使不匹配 的负载或两段特性阻抗不同的传输线实现匹配连接。发射吸收法:利用铁氧体元件的单体传输特性(如隔离器等)将不匹配负载产生的反射波吸收掉。传输线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功率传输。对一个由信号源、传输线和负载 构成的系统,希望信号源在输出最大功率的同时负载能全部吸收,以 实现高效稳定的传输。这就要求信号源内阻与传输线阻抗实现共轭匹 配,同时要求负载与传输线实现无反

3、射匹配。2.1.2阻抗匹配的方法阻抗匹配的方法是在负载与传输线之间接入匹配器,使其输入阻抗作 为等效负载与传输线的特性阻抗相等。I-1*-1农图3-1阻抗匹配匹配器是一个两端口的微波元件,要求可调以适应不同负载,其本身 不能有功率损耗,应由电抗元件构成。匹配阻抗的原理是产生一种新 的反射波来抵消实负载的反射波(二者等幅反相),即“补偿原理”。常用的匹配器有有入/4阻抗变换换器和支节匹配器。本论文主要采 用入/4阻抗变换器。2.1.3入/4阻抗变换器入/ 4阻抗变换器是特征阻抗通常与主传输线不同、长度为入/ 4的 传输线段,它可以用于负载阻抗或信号源内阻与传输线的匹配,以保 证最大功率的传输;此

4、外,在微带电路中,将两段不同特性阻抗的微 带线连接在一起是为了避免线间反射,也应在两者之间加四分之一波 长变阻器。当负载阻抗与其传输线的波阻抗不相等,或两段波阻抗不同的传输线 相连接时,在其间接入阻抗变换器可以消除或减少传输线上的反射波 以获得匹配。对某些传输线如金属波导,因其封闭性和制品的标准性, 阻抗变换器要做成准用元件;而对于微带线则可根据负载情况设计微 带阻抗变换阶段,并与微带电路一同光刻腐蚀(或真空镀膜的方法) 一次形成。阻抗变换器的最基本形式是利用四分之一波长线的阻抗变 换特性。在两个特性阻抗不同的传输线之间插入一段或多段不同特性阻抗的 传输线,余当选取其长度、特性阻抗的值和节(段

5、)数,就可以在一 定带宽内驻波比低于某个给定的值。这种变换装置成为阶梯式阻抗变 换器。入/4阻抗变换器由一段特性阻抗为Z01的入/4传输线构成。如图3-2-1所示A nl 4图3-2-1入/4阻抗变换器原理性示意图假设负载为纯电阻,即 El.则有己(3-1)7 _s 一 Rl + jZoi taiX:/? - A. ; 4)ZaiZin=Z U 1 RlZoi + tUl(Q z /4)为使-&二翥实现K胞.州必须使Za-lZRl111 F无耗线的特性阻抗为实数,故X/4阻抗变换器只能匹配纯电阻负载, 若当ZRl+jXx为复数时,根据行驻波的电压波腹和波节点处的输入阻抗为纯 at:Rnajt=

6、 P 2th Rm二kZ()可将A /4阻抗变换器接在靠近终端的电压波腹或波节点处来实现阻抗匹配.若A,4技在电压波腹点接入,EIJX/4S的特性阻抗为:Zdj = J.a 宓 o = Zo/?若X/4线在电压波节点接入,则A/4线的特性阻抗为E心 VZo.XZo - Z.欢-冬中节X/4阻抗配器的i:要:缺点是频带窄。当工作波长为|io时,比:/心 对单一工作频率坛当 为=妨万可实现匹配,即Z1 =Z0.当匚作频率f偏离垸时,qj45/L pul 翁芹ZHD, 2而是;Zin 7 口=Zfh Z oR + jZflitan 部Zqi -ZoZoi-yJ?Tan /?/务二一淬m顽-小Zoi-

7、jR(3-2)把源二郁代入得: (Ji + Z#) + 2 tan /?/在中心频率附近 WZ 4 Z 22则 sec(3-3)(3-4?当84,相当1=0,此时阻抗变换器不存布,最大。(3-5)R-Zo max-|7? + Zo|由(3-4)、(3-5)可画出|r|随e (或f)变化的曲线;曲线作周期 为n的变化。设允许|W|m,则其工作带宽对应于e限定的范围频率。由于e偏离n/2时|曲线急剧下降,故工作带宽很窄。图3-2-2单节入/4阻抗变换器的带宽特性当| r 1 = 1 r |i时,则通带也缘上的0值为L二孔、a z=n- a w且由式(3-3)右dI -jiiVZyR皿 有繇一 nr

8、 c os |一(3 -o;Ji- r疽侦-为)通常用分麴带宽耽表示频带宽度,览与有如卜,美系W.)Wq=左虹*=Z = 2%/d 乩 k/2 了微带线入/4阻抗变换器,一般都是保持变换段的导体带与接地板之 间的距离不变,介质材料也不变,阻抗的变换是通过改变代替带的宽 度来实现的。入/4阻抗变换器只有在中心频率或其附近很窄的频带 内,才能满足一定的匹配要求;当频率偏离中心较大时,匹配性能急 剧下降。微波阻抗变换器的作用是消除反射,提高传输效率,改善系统稳定性。 阻抗匹配元件种类很多,主要的有螺钉调配器、阶梯阻抗变换器和渐 变型阻抗变换器三种。本次主要研究的是渐变阻抗变换器,渐变线是 其特性阻抗

9、按一定规律平滑的由一条传输线的特性阻抗过渡到另一 条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从理论上讲,多级变换器的阻抗越多,其匹配频带越宽,多阶梯阻抗 变换器随着阶梯数目的增加带来了尺寸的增加和造价的增大,工程上 考虑到尺寸、成本、性能发展出了渐变阻抗变换器,因为它有更好地带宽匹配性能。图2-2给出了渐变阻抗变换器的图形:拽州太孕盹肝挫木甲坏毕业设计征文)图A2渐爽丽抗变换器潮变线的&度为1.匹配的两段糙带线的阻抗为IL Z2. Z1Z2的为渐变我中 心位检的刖抗,则0=寸2心也在设计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微带线端口设计,如下图给出了微 带线端口设计模型:网(3h坦41心-弁暇设微带线的宽度为介.顷基片的环度为1L

10、 -股I【高度为6h-10h之网;II宽度的设检, 若心,则端IJ宽度为10w,若 gjffl I喷度为5w井f 1高度为3h-4hc接着,进入特性瓯抗为50口微带线与特性阳抗为初口的微带戏的设计阶段.给定介 质基片填充的介质材料为I;R4_epoxyT也就是e 1=4 4,介质基片的厚度为H=1 一 6huil微| !r线 的叩度忽略不计,要求工作频率24GHz.根据给定的要求,首先用第 漳的公式2-4分别计算了,卜-特性阳抗为5。&微帝线和 30 微带线的宽度,算出来的结果大约为2.99mm和4.18mm:再根据公式v=狱计算山微 带线的波长为125mm(然后用HFSS软件进行设计仿真.过

11、程如J(1) 50Q微带线500微带线模型|试白.如10岬nrSMUesiflniioULO5EJ也2 5050Q微带线的特性阻抗实部由图可以看出在2.4GHz时,微带线阻抗的实部约为49.90690,接近500,此时微带线的宽度约为3.15mm与理论值2.99mm相差不大。(2) 30Q微带线30Q微带线模型|MX1. 24Dia30Q微带线的特性阻抗实部由图可以看出在2.4GHz时,微带线阻抗的实部约为29.9607Q, 接近30Q,此时微带线宽度为6.7mm和理论值4.18相差不大。所以建模型时50Q的宽度为(w1)3.15mm,长度为(l1)10mm, 50Q的宽度为(w2)6.7mm

12、,长度为(l2)15mm,渐变线长度为(l3)31.25mm.2.2关键参数优化:L3 (渐变线长度):32.2mm-32.7mm,count 5三、设计结果3.1仿真结果:3.1.1结构截图3.1.2参数列表加MuefcitIvsluatei /30nn加h淋讪3.15nir3,15mI画即111nirItoI画即涉6.Tnir1215nn知h腼1332.515nir32,而htl.Enirl.EumI画即w:基板宽度 w1:50Q微带线宽度11:50Q微带线长度W2:30Q微带线宽度12:30Q微带线长度13:阻抗变换器长度ht:基板高度3.1.3指标图|佩1 3 40。|S11 (回波损耗)图,找1:加加|S21(插入损耗)图VWSR (驻波比)图Re(Z0)(输入阻抗)图3.2测试结果:如上图所示,S11 (回波损耗)在2.4GHZ时为-50.0745dB-20dB,符 合设计要求。S21(插入损耗)在2.4GHZ时为-0.7785dB基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