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专心-专注-专业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比较阅读1.(2019佛山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从军行张祜少年金紫就光辉,直指边城虎翼飞。一卷旌收千骑虏,万全身出百重围。黄云断塞寻鹰去,白草连天射雁归。白首汉廷刀笔吏,丈夫功业本相依。【注】金紫:金印紫绶,唐宋的官服和佩饰,亦用以指代贵官。虎翼:古战阵名。(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金紫”暗示了少年的身份,“直指”“虎翼”既写出了少年的用兵,也衬托了少年形象。B.打败了“千骑虏”,杀出
2、了“百重围”,展现出少年的勇猛,也流露了作者对少年的赞美。C.“寻鹰去”和“射雁归”,都从侧面表现了少年的箭术高超,使得少年的形象更加丰满。D.“从军行”本为乐府旧题,格律自由、不拘对仗,但本诗对仗工整,已深得近体诗的精髓。【解析】选C。“寻鹰去”“射雁归”是对少年的正面描写,而非侧面。(2)在情感内容上,本诗末两句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6分)答:_答案:相同的是:两者都表达出了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强烈渴望。(2分)不同的是:前者是少年满怀着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1分)后者则是英雄垂暮,悲叹壮志难酬。(1分
3、)本诗尾联借少年之口,说大丈夫与建功立业本就相依,宁可在边塞从军,也不愿在朝廷中担任文职,白首无为。(1分)辛词也说想要替君主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争取生前死后都留下为国立功的勋名,但无奈“白发生”。(1分)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病后登快哉亭贺铸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故园又负黄华约,但觉秋风发上生。【注】快哉亭:位于今江苏徐州东南。本诗作于诗人任徐州宝丰监时。黄华:菊花。(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得意”二字,既写出了蝉鸣的神态,又微露出诗人的歆羡之情。此联
4、侧重于想象和联想,在眺望中透露出诗人的心事。B.第二联言近意远,字面上只写了病后,却透露出病前和病中的消息;字面上只写了梦后,实则暗示出曾有无数次的思乡梦。C.第三联由上联的回忆转入实写,说乌鸦带引斜阳之光投进古寺,草儿带引野外景色进入荒城,一“带”一“将”景色融合自然。D.第四联“秋风发上生”几字,用语新颖奇警,不落陈腐,不仅意指鬓发的斑白,而且秋风萧萧,又给人以冷的感觉。【解析】选A。A项,“想象和联想”错,诗中没有运用这两种表现手法,而是前一句写听觉,后一句写视觉。(2)同是以多病之身登高望远,本诗与杜甫的登高相比,在意境营造和章法结构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答:_【解析】意境是
5、由若干意象组成的画面,本诗写清蝉、斜阳等冷色调意象,营造出凄清萧瑟的意境。杜诗写急风、高天、落木、长江等意象,营造出雄阔苍凉的意境。本诗在章法结构上写景和抒情的内容穿插交错,首联写景,颔联抒情;颈联再次写景,尾联直抒胸臆。杜诗在章法结构上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答案:意境营造:本诗以清蝉、斜阳、暮鸦、衰草、秋风为主要意象,营造出凄清萧瑟的意境;杜诗以急风、高天、落木、长江为主要意象,营造出雄阔苍凉的意境。章法结构:本诗一、三联写景,二、四联抒情,两者穿插交错,景情转换灵动自然;杜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由景及情,层次清晰。(每点3分)3.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1)
6、、(2)题。(9分)山中王维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中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维诗的第一句,描写了天寒水浅,清澄莹澈的山溪变成蜿蜒穿行的涓涓细流,露出粼粼白石,小溪显得特别清浅可爱。B.王维诗的三、四句,写山色苍翠粼粼的特点,人行在山中,仿佛置身于一片翠绿的山雾中,似乎感觉到细雨湿衣的凉意。C.王维的这首诗与山居秋暝一样都富有诗情画意。此诗描绘了清浅可爱的小溪、鲜艳的红叶和无边的浓翠组成的山中初冬之景,色泽鲜明,富于诗情画意,营造了萧索孤寂的氛围。D.王勃诗的第一句,既写景又抒情
7、,情因景起,景又生情,“悲已滞”,化动为静,衬托诗人内心始终难解难平的悲伤。【解析】选C。C项,“营造了萧索孤寂的氛围”错误,景色欢快明丽,没有体现萧索孤寂的氛围。 (2)两首诗都写到了“叶”这一意象,二者有何不同?(6分)答:_答案:王维山中的“红叶”是静态的,王勃山中的“黄叶”是动态的;(3分)王维山中的“红叶”体现的是一种闲适之情,王勃山中的“黄叶”体现的是悲伤之情。(3分)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 乙亥岁除渔梁村黄公度年来似觉道途熟,老去空更岁月频。爆竹一声乡梦破,残灯永夜客愁新。云容山意商量雪,柳眼桃腮领略春。想得在家小儿女,地炉相对说行人。【注】乙亥年十
8、月,秦桧死后,宋高宗召回一些受秦桧打击迫害的官员,诗人即在此列,其在大年三十行经渔梁村时写下了此诗。柳眼桃腮:柳眼,初生的柳叶;桃腮,桃花。(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颔联,用“爆竹”渲染节日的气氛,用“残灯”“永夜”刻画凄凉的环境,对比之下,表现了诗人旧愁之上又添新愁的悲凉情怀。B.“云容山意商量雪”句使用比喻的手法,描绘雪意浓酣垂垂欲下的景色,进一步映衬游宦在外的艰辛和漂泊羁旅的寂苦。C.从诗歌第六句描写的景色分析,诗人对这次回朝之行充满希望,因为残冬将尽,春天将临,诗人终于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了。D.整首诗以情出景,以景寓情,虚实结合,情景相生。在时地的跨度
9、中,开拓了诗的意境,虽无大波澜,但用词鲜明,真切质朴。【解析】选B。B项,“比喻的手法”错误,应该是拟人的手法。(2)诗歌首联“年来似觉道途熟”一句,有的版本写作“年来犹觉道途熟”。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6分)答:_答案:我认为“年来似觉道途熟”更妙。(1分)“似觉”含有不确定之意。诗人多年来仕途奔波,宦海沉浮,似乎觉得谙练世情,但又感到政治风云变幻难测。“似觉”一词准确地写出了诗人对前途把握不定的心理状态,能很好地呼应下句中的“空更”一词。“犹觉” 则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5分) 5.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1)、(2)题。(9分)登泰山张养浩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生平有此观。万古齐州
10、烟九点,五更沧海日三竿。向来井处方知隘,今后巢居亦觉宽。笑拍洪崖咏新作,满空笙鹤下高寒。(1)下列对这首元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是作者青年时代写的一首七言律诗,表现了诗人初次登上泰山的欢愉心情。B.诗的颔联叙述了诗人登上南天门终于看到了“齐烟九点”的古老奇观,也目睹了“泰山日出”的壮丽美景。C.尾联写诗人拍着洪崖仙人的肩膀咏唱新歌,满天的仙乐飘然而下,与大地、泰山共鸣,表现出诗人羡慕仙人的快乐而自我感伤叹息之情。D.全诗充满一种新鲜、壮美的人生体验和昂扬进取的精神状态,与诗人入仕后的成熟、洞彻世事的老练迥然不同。【解析】选C。C项,“自我感伤叹息之情”错,这里主要表现出作者
11、乐观的情怀和达观的人生态度。(2)与杜甫的望岳相比,两诗描写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答:_【解析】抓住张诗中的关键词语“登”“到”等,知晓这首诗所写的内容是作者亲眼所见,所写之景是眼前之景,是实写;再分析杜诗中“望”“会当”等可以看出诗人并未登上山顶,所见之景为想象,是虚写。这样两首诗就区别开了。答案:杜诗是从泰山脚下远望,是诗人的想象,而本诗则是登上泰山后亲眼所见之景。(3分)杜诗标题中的“望”字、诗中的“会当”表明作者没有登上泰山;本诗标题中的“登”字、诗中的“到天关”表明是作者登上泰山之后的亲眼所见。(3分)6.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1)、(2)题。(9分)采桑子苏轼多
12、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撚轻拢。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润州甘露寺弹筝苏轼多景楼上弹神曲,欲断哀弦再三促。江妃出听雾雨愁,白浪翻空动浮玉【注】。唤取吾家双凤槽,遣作三峡孤猿号。与君合奏芳春调,啄木飞来霜树杪。【注】 浮玉:喻指金山。(1)下列对这两首诗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采桑子开篇从“多景楼”的“多”字获取灵感,连用三个“多”字引出“情”“感”“病”而不赘叙,令人印象深刻。B.“空”字写出“一笑”之后,“回头”来眼前的“乐事”便会消失而“空”无所有,只有“多情”“多感”“多病”依然。C.润州甘露寺弹筝一诗首句写在多景楼上弹奏一
13、首神曲,悲伤的弦音像要断裂一样再三紧促,开篇便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D.这两首诗词皆出自苏轼之手,均写多景楼中与友人相聚之事,都借用音乐抒情,但抒发的情感却一喜一忧,迥然不同。【解析】选D。D项,“一喜一忧,迥然不同”有误。(2)有人评论说苏轼采桑子中“斜照江天一抹红”一句与白居易琵琶行 并序中“唯见江心秋月白”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析。(6分)答:_答案:两句都运用了以景结情、情景交融的手法。(2分)“斜照江天一抹红”写演奏结束,四下安静下来,只看见夕阳斜照在江面,水天映着残阳的一道红光。(2分)“唯见江心秋月白”写演奏结束后,四周静悄悄的,只看见江心倒映着一轮皎洁的秋月。这两句都写出
14、了演奏结束后,演奏者和听众还沉浸在音乐的回味中,此刻出现了刹那的宁静,从侧面表现出曲调的妙绝动听,曲有尽而韵无穷,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2分)7.(2020六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感愤陆游今皇神武是周宣,谁赋南征北伐篇?四海一家天历数,两河百郡宋山川。诸公尚守和亲策,志士虚捐少壮年!京洛雪消春又动,永昌陵上草芊芊。【注】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十年冬,时年59岁的陆游已退居山阴家中。周宣:即西周周宣王,他任用贤臣仲山甫等人讨伐周边部族,使衰落的周王室权威得到恢复。京洛:指北宋都城汴京和洛阳。永昌陵:指宋太祖赵匡胤陵墓,在今河南省巩义市。(
15、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由题目可知本诗为感怀诗,诗人表达自己对国家政事的看法,抒发浓郁深沉的感慨。B.首联诗人把宋孝宗比作周宣王,赞美皇帝神武,只是遗憾当朝缺乏能征善战的贤臣。C.颔联写四海之内百郡山川皆为宋土,这是天命所在,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统一的信心与期待。D.颈联写当权的大臣们拘守“和约”、不愿北伐,有志报国之士宏愿落空、虚度年华。【解析】选B。“今皇”并不“神武”,并不主张北伐,诗人以周宣王比孝宗,实际上是对孝宗的激励、期待。“谁赋”不仅对当朝将帅寄予希望,也隐然以仲山甫等人自比,表明自己愿为国效命的热情。(2)本诗和陆游的书愤,两首诗尾联所运用的手法、抒发
16、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答:_答案:书愤尾联用典明志,既抨击现实中南宋朝廷重臣多苟且偷安,竟无一人能像诸葛亮那样倡言北伐恢复中原,又以诸葛亮自况,表达自己渴望北征复国、建功立业的决心。本诗尾联借景抒情(或以景结情),通过写当时尚在金人占领区的永昌陵上荒草芊芊、无人打理来痛斥朝臣误国,不能收复失地。(如答本诗尾联运用象征手法,以汴京、洛阳大地回春、雪消草长象征着大宋国运可以通过北伐重新获得生机,表明诗人鼓励君臣高扬斗志、恢复国家统一的期望亦可。)(每点3分,点明手法1分,情感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加固训练】1.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2)
17、题。(9分)城 东 早 春唐杨巨源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杨诗语言精练,构思巧妙,色调明快,如首句的“清”指景色清新可喜,环境清幽;高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B.杨诗第三、四句运用反衬,用芳春的艳丽景色,来反衬早春的“清景”;高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在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具有新鲜浓郁的生活气息。C.高诗首句“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天的景物写活了,使读者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比杨诗写得有韵味。D.高诗第二句 “拂”“
18、醉”,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特别是“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解析】选C。C项,“比杨诗写得有韵味”分析不当。(2)两首诗都写到了“春”,分别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答:_【解析】杨诗前两句突出诗题中的“早春”。首句是诗人在游赏时对所见早春景色的赞美,第二句紧接第一句,是对早春景色的具体描绘,表达出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之情。高诗描绘出一幅春天孩子们放风筝的图画,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读了村居这首诗,人们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美丽春景,一起分享了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19、。答案:杨诗:早春图。写出了早春清新的特点。描写了早春时柳叶新萌的美好景色,表达出诗人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之情。(3分)高诗:乐春图。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自然景象和孩子们放学后放风筝的情景,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透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赞美和对孩子们的喜爱之情。(3分)2.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2)题。(9分)都下无忧馆小楼春尽旅怀二首杨万里其一病眼逢书不敢开,春泥谢客亦无来。更无短计销长日,且绕栏干一百回。其二不关老去愿春迟,只恨春归我未归。最是杨花欺客子,向人一一作西飞。【注】杨万里是南宋诗人,时任临安府(今浙江杭州)教授。作者是江西吉州人,吉州在临安之西
20、。(1)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两首诗的题目既提示了写作的地点和时令,也暗示了诗人此时此地的心境。B.其二的前两句写诗人盼望春天走慢些,他不希望春天已逝而自己仍是客居他乡。C.两首诗抒发的都是客居京城的“旅怀”,都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D.杨万里的诗富有巧思和情趣,语言浅近鲜活,这两首诗都很好地体现了这些特点。【解析】选C。C项,“都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错误,其一表达的是寂寞无聊的情绪。(2)比较分析两首诗的三、四句不同的表达技巧。(6分)答:_答案:其一的三、四句借助行为细节描写,运用夸张手法,表达了诗人百无聊赖绕栏而走的寂寞无聊之情;
21、(3分)其二的三、四句借景抒情,采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诗人客居他乡、有家难回的怀土思乡之情。(3分)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送虢州王录事之任独孤及谓子文章达,当年羽翼高。一经俄白首,三命尚青袍。未遇须藏器,安卑莫告劳。盘根倘相值,试用发硎刀。(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颔联中的“青袍”是唐朝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借指王录事官位卑下。B.第五句运用“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的典故,劝诫王录事韬光养晦。C.诗人同情王录事长期没能升迁,但又劝他安于低位,不要诉说辛劳。D.本诗主要运用叙述和议论相结合的手法来表情达意,语言浅显直白。【解析】选D
22、。D项,“语言浅显直白”错。(2)同为送别诗,本诗尾联与王勃的“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联,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6分)答:_答案:都有劝勉之意。(2分)独孤及诗重在表达对王录事到任后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的期许;(2分)王诗则侧重表达劝勉双方不必为离别而伤感的旷达情怀。(2分)(意对即可。从其他角度分析,言之有据,析之成理,酌情给分)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9分)梁园吟(节选)李白梁王宫阙今安在?枚马先归不相待。舞影歌声散渌池,空馀汴水东流海。宋中十首(其一) 高适梁王昔全盛,宾客复多才。悠悠一千年,陈迹唯高台。寂寞向秋草,悲风千里来。【注】枚马:指汉
23、代辞赋家枚乘和司马相如。(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诗先以反诘语气感慨一代枭雄梁孝王宫室已成陈迹,接着悲叹昔日上宾枚乘、司马相如业已作古,不见踪影。B.高诗开篇力赞昔日梁孝王门下兴盛之极,策士门客富于才智,与李诗起笔情感基调极为相似,都是在讴歌古人。C.李诗“舞影”二句将渌池、汴水等永恒的事物与易于消歇的舞影歌声相对举,将人世飘忽之意表现得十分浓足。D.高诗一“唯”字串起篇末十五个字,与诗歌首句的内容形成了今昔之间的对比,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解析】选B。B项,“与李诗起笔情感基调极为相似”错,两者情感基调不同,高诗是赞美,李诗是悲叹。(2)同为咏叹梁
24、园的怀古诗,李诗虚实结合,高诗欲抑先扬。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_答案:李诗虚实结合,以散落渌池的舞影歌声虚写逝去的繁华热闹,又以东流入海的滔滔汴水实写眼前的凄清寂寥,意蕴深厚,余韵悠长;(3分)高诗欲抑先扬,开篇极言梁王汇聚贤才的繁盛,其后急转直下,写到世殊时异,空余高台陈迹、秋风衰草,顿挫跌宕,悲慨万端。(3分)5.(2020烟台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听琴萧悫洞门凉气满,闲馆夕阴生。弦随流水急,调杂秋风清。掩映朝飞弄,凄断夜啼声。至人齐物我,持此悦高情。【注】朝飞弄:即雉朝飞曲,相传战国时齐国处士牧犊子,年老而无妻,见雉鸟双飞,触景生情,自叹命途多舛,遂寄情于
25、丝桐。夜啼声,指乌夜啼曲,传为何晏之女所创,初晏系狱,有二乌止于舍上,女曰“乌有喜声,父必免”,遂撰此曲。后人常用以上两曲表达爱情中的哀怨。(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点明听琴的环境和时间,居室高深空旷,傍晚凉满阴生,为下文表情达意蓄势。B.颔联以寻常事物“流水”“秋风”入诗,化抽象为具体,描绘出琴声音节和曲调变化。C.颈联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聆听琴乐的复杂情感,运用典故使诗歌言简意赅、辞近旨远。D.诗歌描写音乐语言流畅,层次清晰,顺理成章,渐入佳境,让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解析】选C。“委婉含蓄”表述错误,“凄断”一词属于直接抒情。(2)诗歌前三联与尾联的
26、感情氛围看似矛盾,实则高度融合。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分析。(6分)答:_答案:诗歌前三联描述了环境的阴凉、琴声的清急和感情的凄苦,氛围格调吻合一致;(2分)尾联用道家物我相齐的至高追求观照自我,说明诗人完全沉浸其中,达到物我两忘、物我合一的境界,进而生发出超然物外、高远洒脱的愉悦之情,(2分)景、乐、情、人高度融合,融为一体。(2分)6.(2019合肥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常州张卿养素堂欧阳修江左衣冠世有名,几人令复振家声。朝廷独立清冰节,闾里归来白首卿。志在言谈犹慷慨,身闲耳目益聪明。长松野水谁为伴,顾我堪羞恋宠荣。(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27、)()A.首联拈出“家声”二字,意在指出家风传承的重要性,语气上颇为沉重。B.“朝廷”与“闾里”对举,表达了诗人对张卿壮志难酬、白首归隐的同情。C.从言谈慷慨、耳目聪明等细节描写中,可以见出张卿老当益壮的风采。D.对张卿安于“长松野水”的恬淡心境,诗人表达了高山仰止的钦慕之意。【解析】选B。“朝廷”“闾里”分别是张卿退休前后的两种状态,不存在“壮志难酬”的情况,也并未表达同情。(2)这是一首酬赠诗,但从中也可以看出诗人追求的理想人格。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_答案:磊落刚正,心怀天下。在朝堂之上能够忠直敢谏,归隐田园后仍然关心国事。(2分)清廉自律,淡泊名利。在宠荣之前保持戒慎警醒,与
28、长松野水为伴陶冶情操。(2分)勇于自省,重视传承。敢于以人为鉴来解剖自我,能继承和发扬优良家风。(2分)7.(2019合肥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一丛花溪堂玩月作陈亮冰轮斜辗镜天长,江练隐寒光。危阑醉倚人如画,隔烟村、何处鸣榔乌鹊倦栖,鱼龙惊起,星斗挂垂杨。芦花千顷水微茫,秋色满江乡。楼台恍似游仙梦,又疑是、洛浦潇湘。风露浩然,山河影转,今古照凄凉。【注】鸣榔:象声词,渔人捕鱼时用长木板敲击船舷发岀的声音。洛浦:洛水之滨,借指洛神。潇湘:湘水之神。(1)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前两句化静为动,“银”和“隐”二字给人以动感,描写月照澄江、水映长空
29、的雄伟景象。B.“何处鸣榔”以动衬静,运用“鸣榔”之声衬托此时之寂静,表现秋江月夜的幽静之美。C.“山河影转”意境雄浑阔大,由“转”字引发对古今变迁的感慨,写出词人恢复中原的决心。D.结尾三句从前文写秋江月夜迷人的景色转到写词人对中原沦陷、江山易主而发的感慨。【解析】选C。“山河影转”含蓄地写出了中原沦陷、江山易主之感,没有体现“词人恢复中原的决心”。(2)全词是如何扣住“月”而展开的?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答:_答案:先总写照澄江、水映长空的月光、水色交相辉映的雄伟壮景;(2分)再写作者凭栏赏月的情态和秋月照耀下的江乡美景;(2分)最后写作者赏月的想象和感受,景色陡然一变,情调转入悲凉
30、,寄寓了词人的家国兴亡之感。(2分)8.(2019皖南八校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题老学庵壁陆游此生生计愈萧然,架竹苫茆只数椽。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太平民乐无愁叹,衰老形枯少睡眠。唤得南村跛童子,煎茶扫地亦随缘。【注】此诗为陆游晚年蛰居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时所作,此时金兵已占领宋朝的北方领土,宋朝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描述了老学庵的概况,由竹子搭建、茅草覆盖而成,十分简陋。B.诗人把老学庵当作自己的精神家园,可以在书斋中读书度过一整天。C.颈联写诗人虽年老退居山阴,却依然心系天下,希望百姓生活太平、无忧。D.尾联是对诗人日常生活境况的描述,照应首联中的“萧然”,充满生活气息。【解析】选C。“希望百姓生活太平、无忧”分析错误,“太平民乐无愁叹”是说国土沦丧,百姓安于现状,只有高兴而没有愁叹,诗人为此而感到愤懑。(2)诗人为什么“少睡眠”?请根据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答:_答案:从诗歌首联和尾联来看,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铁路隧道施工与维护》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万邦校园电脑租赁》课件
- 2024学校下半年工作计划范文
- 2024-2024第一学期美术教学计划
- 2024年江西省科技计划项目指南
- 前台个人工作计划024年前台个人工作计划
- 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的
- 2024年企业团委工作计划格式
- 2024年小学体育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 20某年个人年度计划
- 问题请在每个方向上重复延伸下图
- 浅谈失业保险的扩面征缴
- (完整版)西南财经大学计量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
- Thereareonlynineteencrayons教学反思
- 河钢石钢新基地RH耐材总体承包技术协议
- 酒店建筑BIM实施方案
- 员工工资条模板(indoc整理)
- 化工课程设计--夹套反应釜课程设计(2)
- 詹姆斯·斯特林1.doc1PPT
- 现代大学英语精读5lesson2课文TwoKinds
- 内控成果编制方法介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