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介绍(完整版)_第1页
汉服介绍(完整版)_第2页
汉服介绍(完整版)_第3页
汉服介绍(完整版)_第4页
汉服介绍(完整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汉服汉服概述 汉服即“汉民族”的“民族服饰”。是从“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始到明代,我们在历史传统、文化环境中,按照我们特有的生活方式、审美理想;结合经济条件和生产水平,创造出来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服饰。 简介 早在商周时代,汉服便形成了完整的服饰体系,随着礼乐制度的建立,服饰也表现出它的功用性,分为礼服、朝会服、从戎服、丧服、婚礼服等;按职业分为皇家服饰、官吏服饰、军士服饰、宗教服饰、平民服饰、乐舞服饰等。这些服饰被广泛沿用于自商周三千年来华夏民族的社会生活之中,虽然不同时代,汉服作为当时的时世装款式特色常有发展变化,但基本衣制并未有太大改变。汉服文化影响深远,除了少数民族服饰,历史上对日本、

2、朝鲜、越南等民族服饰都有较大影响。现在或多或少都能从他们的服饰中找到关于汉服的记忆。 汉服作为华夏灿烂文明史上璀璨的明珠,一直在人类文明史的天幕上散发着绚丽的光芒,直到1644年满清入关,颁发”剃发易服”,强迫令汉人脱下汉服,数千万人为保住祖先服饰不惜殒命于野蛮屠刀之下,从此,汉人的记忆里对”民族服饰“有了缺失感。 汉服就像汉字、汉语一样,这里的“汉”是汉族,并不特指历史上的汉朝,所以汉服不能理解为“汉朝的服装”。正因为汉服是汉族的民族服装,因此汉服又是一种现代服装而不等同于“古装”。 中华始祖,传说中的上古帝王轩辕氏 黄帝 统一华夏部落。黄帝的正妃嫘祖,传说中就是她首创养蚕制丝织绢,从而发明

3、了汉服。嫘祖衣被天下,丝美中华,西周以来,奉为中华母祖,尊为先蚕。 而汉服即是指汉族传统民族服装,从黄帝“垂衣裳而治天下”开始,汉民族服饰传统延续了超过3700年的时间。其间汉服随时代变迁发展出了丰富多彩的样式,但其最主要形制,“交领右衽,上衣下裳”的特点却始终没有改变。 汉服的历史汉服形制汉服主要由衣裙、裤、袍组成形制款式衣裳制:上衣下裳(裙)搭配,主要为女装各式襦裙、祭服等衣裤制:上衣下裤短褐(短打)、中衣裤衣裳连制:衣裳分裁再相连的长袍,也称深衣制曲裾袍(深衣)、直裾袍(深衣)通裁制:上下一体裁剪的长袍直裰du (道袍)、圆领袍等罩衫单衣褙子(披风)、半臂等衣制的主要特征:衣领有交领、圆

4、领、对襟直领等;衣襟为右衽(rn);衣袍用衣带、隐扣结系;衣袖长短宽窄皆有。 民族服饰发展到现代,已经没有了阶级区分,只有具体功用之别。服装氛围中衣和外衣两大类。外衣:穿在最外面的汉服(襦裙、袍服等),根据场合和礼制、服制的不同分为:礼服、便服。中衣:汉服的衬衣的统称。穿在内衣与外衣之间。具有中衣、中裤、中裙、中单(衬袍)等,起护体、保暖、整形的作用。主要为白色,也可以是其他素色。 襦裙:衣裳(裙)制,系汉服最基本传承最悠久的服制,上至商周下至当代。兼可常服及礼服穿着。根据衣领的不同分为:交领、直领(对襟)根据裙子穿着高度的不同分为:齐腰、齐胸根据长短厚薄的不同分为:长襦、短襦、单襦(衫)、复

5、襦(袄)长袄直领齐胸交领齐腰对襟齐腰齐胸襦裙:在古代,一般女子的襦裙装裙子束的都不是很高,而隋唐五代时期出现的一种裙腰束的非常高的襦裙,称之为齐胸襦裙。 齐胸襦裙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对襟齐胸襦裙,一种是交领齐胸襦裙,一般来说对襟齐胸襦裙的使用范围更加广一点。 对襟襦裙:襦裙的一类,其上襦为直领,衣襟呈对称状,故称对襟襦裙。按照裙腰的高度,可分为对襟齐胸襦裙与对襟齐腰襦裙。 交领襦裙:襦裙的一类,其上襦为交领。交领襦裙在唐、宋、明皆可见,在宋代颇为常见。宋式交领襦裙的特点是裙子的高度齐腰。 襦裙发展至后来,上衣时有加白色护领,于现代多为装饰用,称呼有袄裙(上衣在裙子之外的的襦裙,是明代女装的一种

6、通称,不是固定术语。)、衫裙等。马面裙:前后共有四个裙门,两两重合,侧面打裥,中间裙门重合而成光面。深衣:上衣下裳分开裁剪再在腰部缝合的长袍,称为深衣制袍服。根据衣襟的曲直,有曲裾和直裾之分,通常为礼服穿着。曲裾:汉代曲裾深衣不仅男子可穿,同时也是女服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服式。这种服装通身紧窄,长可曳地,下摆一般呈喇叭状,行不露足。衣袖有宽窄两式,袖口大多镶边。衣领部分很有特色,通常用交领,领口很低,以便露出里衣。如穿几件衣服,每层领子必露于外,最多的达三层以上,时称“三重衣”。 直裾:深衣不绕襟,衣裾在身侧或侧后方。汉代以后,由于内衣的改进,盛行于先秦及西汉前期的绕襟曲裾已属多余,本着经济胜过美

7、观的历史发展原则,至东汉以后,直裾逐渐普及,成了深衣的主要模式。 直裰du(道袍、直身)上下一体裁剪的长袍,为明代男装的主要款式,同样为直裾长袍,却与深衣有很大不同,主要区别在直裰两边开叉,开叉部分有遮挡的暗摆。罩衫按汉服从表到里分的话可以分为罩衫:既披在汉服的外面,类似风衣披风的功能之类,分别有半臂、褙子和大袖衫等短褐(短打):原意为粗布短衣。引申为上衣下裤的百姓服饰,作为百姓方便活动、居家休闲、劳动服装或武术军服(作训服)穿着。中衣裤也为同样的形制,只是用料、颜色略有不同。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礼服袍服(深衣)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则为妇女喜爱的穿着。 配饰头饰是汉族服

8、饰的重要部分之一。古代汉族男女成年之后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上,以笄固定。 男子常常戴冠、巾、帽等,形制多样。女子发髻也可梳成各种式样,并在发髻上佩带珠花、步摇等各种饰物。鬓发两侧饰博鬓,也有戴帷帽、盖头的。 汉时的冠帽是区分等级的基本标志。配饰头饰商朝汉服 商朝是中国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根据众多的考古发现,这一时期的汉服基本样式已经完全成型。这一时期的服装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上衣和下裳(裙)。袖口较窄,没有扣子,在腰部束着一条宽边的腰带,肚围前再加一条像裙一样的“蔽膝”,用来遮蔽膝盖。颜色以暖色为多,尤其以黄红为主,间有棕色和褐色。西周汉服 周代服饰大致沿袭商代服制而略有变化。衣服的样式比

9、商代略为宽松。衣袖有大小两种样式,领子通用交领右衽。不使用钮扣,一般腰间系带,有的在腰上还挂有玉制饰物。裙或裤的长度短的及膝,长的及地 。 西周最大的贡献以及对于后世的影响就是礼服制度(也叫冠服制度)的完善。西周时期的礼服制度也是上衣下裳款式,只不过头要戴冠(那时的各种冠已发展完善,并延续后世),衣裳要有等级,要有章纹,出现敝膝,组玉等相关礼服配件,这样完善的礼服系统一直延续到明。 春秋战国汉服 春秋战国时期诞生了一种重要的汉服-深衣。 深衣是直筒式的长衫,把衣、裳连在一起包住身子,分开裁但是上下缝合,因为“被体深邃”,因而得名。深衣延续了汉服交领右衽的特点,在社会上影响很大,不论贵贱男女、文

10、武职别,都可以穿着。裙分为曲裾和直裾两种样式,外观区别在于下身是否有围绕的线条。这一时期纺织和染色技术已经非常发达,汉服上已经出现很多繁复华丽的图案。秦汉时期汉服 汉代的男女服装样式,大致分为曲裾、直裾两种。曲裾,即为战国时期流行的深衣,汉代仍然沿用,但多见于西汉早期。到东汉,男子穿深衣者已经少见,一般多为直裾之衣,但并不能作为正式礼服,而女子则一直沿用深衣,只是这时的深衣里多会加衬裙。另外,汉代窄袖紧身的绕襟深衣。衣服几经转折,绕至臀部,然后用绸带系束,衣上还绘有精美华丽的纹样。魏晋南北朝汉服 魏晋时期,风流名士们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任诞而风流自赏。姿容飘逸的魏晋风度也反映到了汉服上,这

11、一时期的男子一般都穿大袖衫-大袖翩翩的衫子,上自王公名士,下及黎庶百姓,都以宽衫大袖,褒衣博带为尚。直到南朝时期,这种衫子仍为各阶层男子所爱好。衫和袍在样式上有明显的区别,照汉代习俗,凡称为袍的,袖端应当收敛,并装有祛口。而衫子却不需施祛,袖口宽敞。魏晋服装日趋宽博,而衫由于不受衣祛等部约束,故成为一时风俗。 魏晋衫裙 魏晋杂裾服 隋唐汉服 唐代,官吏除穿圆领窄袖袍衫之外,在一些重要场合,如祭祀典礼时仍穿礼服。礼服的样式,多承袭隋朝旧制,头戴介帻或笼冠,身穿对襟大袖衫,下着围裳、玉佩组绶等。襦裙是唐代妇女的主要服式。在隋代及初唐时期,妇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着紧身长裙,裙腰高系,一般都在腰部以上

12、,有的甚至系在腋下,并以丝带系扎,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中唐时期的襦裙的比初唐的较宽阔一些,其它无太大变化。 宋代汉服 宋朝漢民族服饰基本延续了唐朝的,没有变化。 宋代服饰总体来说可分官服与民服两大类。官服又分朝服和公服。朝服用于朝会及祭祀等重要场合,皆朱衣朱裳,佩带和衬以不同颜色和质地的衣饰,还有相应的冠冕。公服是官员的常服,式样是圆领大袖,腰间束以革带,头上戴幞头,脚上穿革履或丝麻织造的鞋子。庶民百姓只许穿白色衣服,后来又允许流外官、举人、庶人可穿黑色衣服。但实际生活中,民间服色五彩斑斓,根本不受约束。明代汉服 历经蒙古帝国元朝的野蛮统治,中国在经济,科技,文化上全面倒退。蒙元末,中国经

13、济与社会陷入彻底崩溃和混乱。为重塑礼仪与民族自尊心,明朝复国以后,十分重视整顿和恢复服饰制度,很快丢弃了蒙元少数民族服度,上采周汉,下取唐宋,全面恢复了汉族服饰的特点。明代服饰仪态端庄,气度宏美,是华夏近古服饰艺术的典范,当今中国戏曲服装的款式纹彩,多采自明代服饰。明代的章服衣冠更趋豪奢,织绣技艺迈向顶峰,文化内涵更加丰富。汉服襦裙深衣直裰罩衫短褐齐胸襦裙对襟齐腰襦裙交领齐腰襦裙袄裙直裾曲裾褙子半臂短打道袍汉服的发展日本和服中国汉服韩国韩服汉服:亚洲“汉文化圈”传统服装之母,款式丰富多样,风格大气雅逸,集中体现汉文明之精髓。和服:亦称“吴服”。系中国吴地服饰,后经长期自然演化形成具有日本民族特点的传统服装。平面剪裁,袖短至腕,交领系穿着而非剪裁效果,衣身多余部分叠于腹部用大带固定。韩服:主要受中国明朝服装影响,后上衣愈来愈短,下裙则愈系愈上,小V领,当胸结带。汉服消失的三百多年 汉族传统民族服装,从黄帝“垂衣裳而治天下”开始,汉民族服饰传统延续了超过3700年的时间。 然而,因为种种原因,汉服却在三百多年前退出了历史舞台。今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