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项目土石方填筑质量通病措施_第1页
水利项目土石方填筑质量通病措施_第2页
水利项目土石方填筑质量通病措施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PAGE15 页 共 NUMPAGES15 页水利项目土石方填筑质量通病措施现象 (1)背水的堤脚或坝脚以外地面发生散浸、渗水、沼泽化。(2)堤、坝下游因基础渗透发生管涌或流土。1.1.2 主要原因 (1)基础面未清理或清理不彻底。(2)强透水基础未采取工程措施加以处理。(3)在堤、坝上下游较近距离取土,破坏了天然相对不透水层。1.1.3 防治措施要点 (1)按照施工规范要求,清理好基础面。(2)处理好强透水基础,保证渗透稳定。(3)心墙土料区、河床和岸坡的岩石基础应全部用混凝土覆盖,覆盖范围应扩大至反滤区,封闭所有的地下水出溢点;对混凝土与回填土接触面,应将其表面涂刷粘土浆后进行土料填筑

2、;基础区内的断层破碎带应进行混凝土封闭,超过一定宽度的断层带应做混凝土塞封闭。(4)根据地质勘察成果,取土地点应远离堤、坝保护区,保证自然铺盖有足够的厚度与长度。(5)在勘察成果不能证明基础存在连续相对不透水层的条件下,应设计好堤、坝的防渗结构。现象 (1)填筑体填筑过程中或筑成以后,发生超过允许沉降幅度的不均匀沉降。(2)填筑体填筑过程中或筑成以后,发生滑动位移。主要原因 (1)海泥、河泥、淤泥等软弱基础未能进行有效的处理,基础承载力、摩擦系数均不满足设计要求。(2)基础处理的填筑体施工质量差,不满足设计要求。防治措施要点 (1)采取工程措施处理好软弱地基。(2)通过试验认证,采取控制填土速

3、率、分期加高的施工方法。(3)发现滑坡征兆后,及时采取工程措施,采取坡脚压透水盖重等办法,防止位移的发展。3、现象 防渗土料碾压试验成果达不到设计质量的要求。主要原因 试验土料不合格或试验方法不合适。防治措施要点 (1)开展土料的物理、力学性能试验,确定符合防渗要求的土料。(2)击实试验的土料应具有代表性,其试验组数应保证工程需要。(3)开工前的碾压试验应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如土料的不均匀性、含水量的差异等。2、现象 堆石料填筑施工工艺试验所用的石料与施工用料不一致,其试验成果不能用于施工质量控制。主要原因 (1)地质勘查过程中,料调查工作深度不够。(2)施工过程中,料场或石料来发生变化

4、。又未经试验和设计确认。防治措施要点 (1)做好料场的勘察及分析p ,确保试验用料与施工用料基本一致。(2)如发现问题应及时调整并做补充试验;取得试验资料后,由设计或相关部门审核批准。3、土料压实指标不符合规范要求现象 (1)粘性土填筑压实指标未采用压实度,无粘性土填筑压实指标未采用相对密度。(2)单元工程压实指标合格率未达到规范要求。(3)粘性土填筑体浸润线出逸点偏高。(4)填筑体竣工后相对沉降率大,产生裂缝、位移等现象。主要原因 (1)填筑土料不合格;土料的天然含水量偏离最优含水量。(2)卸料面未均匀上升,铺料厚度不均匀,且超过允许偏差。(3)未进行击实试验、碾压试验,凭经验确定压实干密度

5、指标。(4)施工中用的碾压机具、碾压作业参数与碾压试验不一致。(5)取样方法、取样部位、取样数量不符合规程、规范要求。防治措施要点 (1)根据设计压实指标,对土质进行物理力学性能试验,并进行击实试验和现场碾压试验,确定土质的设计压实干密度作为施工的控制指标。(2)控制粘性土料的粘粒含量、含水率、土块直径;控制砾质粘土的粗粒含量、粗粒最大粒径;控制砂砾料级配、砾石含量、含泥量,达到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3)按施工规范要求进行卸料、铺料、碾压作业。(4)根据不同土质、碾压机具及其他施工条件调整碾压遍数和施工工艺。(5)按施工质量评定规程要求,取土样及时进行质量检测,其部位应有代表性,检测方法和频次

6、应满足规范或设计要求。4、现象 (1)防渗体出现剪切破坏,形成弹簧土。(2)防渗体层间结合不良。(3)防渗体防渗效果未达到设计要求。主要原因 (1)填筑土料含水量控制不好,过于潮湿。(2)铺土厚度偏大,碾压遍数少,碾压后土层上部紧密而下部疏松。(3)碾压机具的压实强度、碾压遍数超过试验要求,造成土料过压。(4)光碾碾压后未进行全面刨毛等结合面处理措施。(5)填筑施工中质量检验不规范,无代表性。防治措施要点 (1)铺土前禁止在填筑面上撒入砂粒或其他杂物,禁止车辆在层面上重复碾压。(2)根据需要进行刨毛等结合面处理,刨毛深度及密度应符合设计要求。(3)控制填筑土料的含水量在最优含水量范围之内。(4

7、)铺土厚度应均匀、平整,铺土厚度应控制在允许值的范围之内。(5)控制碾压遍数,不得过压,对经常有运输车辆通过的部位应及时变换道路、及时挖坑检查,发现剪切破坏应返工处理。(6)填筑面不应长时间暴露,如遇停工等应将已填筑面用虚土覆盖。(7)发现弹簧土、起皮、脱空等现象应及时妥善处理。(8)施工质量检测应按规范跟踪进行。填筑体内或不同料区结合部裂缝 5.1.1 现象 (1)填筑体内纵横接缝处发生裂缝。(2)不同料区结合部裂缝。(3)由于裂缝导致滑坡或渗流破坏。5.1.2 主要原因 (1)防渗体内留有纵向接缝。(2)填筑体内横向接缝的结合坡度较陡,高差较大。(3)不同料区填筑未均衡上升,未跨缝碾压。(

8、4)裂缝在渗流作用下发生渗透变形,或者发生滑坡。5.1.3 防治措施要点 (1)填筑体应避免纵向接缝。(2)填筑体内横向接缝的结合坡度不应陡于 1:3,每 1520m 高度应预留不小于 15m 宽的平台,水平搭接宽度不小于 1.0m。(3)铺土前适当洒水。(4)不同料区结合部应每层放样铺料,严禁粗细颗粒料分离,特定情况下先铺粗料,后铺细料,细料铺设前应对粗料结合坡面进行整修,各料区同层铺料完成后应跨缝碾压,并检测各料区的压实质量。6、现象 (1)土质防渗体与岸坡结合部有渗透水流或渗透变形破坏。(2)土质防渗体与刚性建筑物结合部发生接触渗透破坏。主要原因 (1)土质防渗体与岸坡或刚性建筑物的接触

9、面未完全按规范要求进行清理。(2)岩面、混凝土表面洒水或刷浆不符合施工规范要求。(3)结合部未采用高塑性土料填筑。(4)结合部土料填筑的铺料厚度、压实机具、碾压方法不符合施工规范要求。(5)结合部渗径不足。(6)渗流出口未采取反滤保护措施。防治措施要点 (1)填筑施工前,应清除岩石面上的泥土、污物及松动岩石;应清除混凝土表面的乳皮、粉尘、油渍及污迹。(2)基础区的断层、破碎带及地下水溢出的区域,可使用喷射混凝土封闭或先填筑反滤料,再填过渡料找平的方法处理。(3)边坡基础面,应对坑、陡坎、反坡等不良地形进行填补混凝土,浆砌块石等方法修整,使之达到合适的坡度。(4)在岩石及混凝土附近填筑土料,应先

10、洒水湿润,边涂刷泥浆、边铺土、边夯实,严禁在泥浆干固后或水泥浆初凝后铺土碾压。(5)在岩石岸坡或混凝土附近宽度 1.52.0m 的范围内,应以较薄铺土厚度进行土料填筑,并使填筑面平衡上升,应以小型机具进行压实。(6)结合部的填筑应单独取样检测。(7)延长渗径。(8)在渗流出口处设反滤保护措施。7、反滤料填筑反滤料级配不好,铺设不均匀现象7.1.1.1 一种级配的反滤料中存在可以进入另一种级配反滤料中的颗粒。7.1.1.2 同级配的反滤料级配不均匀,不均匀系数大于 8%。7.1.1.3 反滤料中含片状、针状颗粒。7.1.1.4 反滤料中小于 0.1mm 粒径的颗粒超过 5%。7.1.1.5 结构

11、层数、结构层铺筑位置和厚度不符合设计要求。主要原因7.1.2.1 反滤料未经检验。7.1.2.2 运输、存储和使用过程中发生混料。7.1.2.3 反滤料铺筑未分条分块设置样板或样板间距过大。7.1.2.4 层次混杂不清。7.1.2.5 接缝处发生层间错位、折断、混杂。7.1.2.6 已铺好的反滤层未很好地进行保护。防治措施要点7.1.3.1 反滤料应经检验合格后使用。7.1.3.2 运输、存储和铺筑过程中,应防止杂物和不同规格的料混入。7.1.3.3 铺筑反滤层应分条、分块铺筑,严格控制厚度,层厚不足的部位应采用人工铺筑。7.1.3.4 已铺好的反滤层应作必要的保护。反滤料填筑大粒径颗粒集中。

12、7.2.1 现象7.2.1.1 排渗减压工程完成后,仍有浑水流出。7.2.1.2 排水减压工程完成后,仍有浑水流出。主要原因运输和卸料过程中措施不当,引起粗、细颗粒料物分离。防治措施要点7.2.3.1 按照设计级配要求生产反滤料7.2.3.2 运输和铺筑过程中应保持反滤料处于湿润状态。7.2.3.3 卸料高度不宜过大。7.2.3.4 反滤料应与两侧的土料和堆石料平行升高,并跨缝碾压,使料种间结合紧密。7.2.3.5 施工中加强检查检测,发现分离现象应及时处理。8、结合部填筑8.1 填筑体内或不同料区结合部裂缝8.1.1 现象8.1.1.1 填筑体内纵横向结合部位发生裂缝。8.1.1.2 不同料

13、区结合部裂缝。8.1.1.3 由于裂缝导致滑坡或渗流破坏。8.1.2 主要原因8.1.2.1 防渗体内留有纵向接缝。8.1.2.2 填筑体内横向接缝的结合坡度较陡,高差较大。8.1.2.3 不同料区填筑未均衡上升,未跨缝碾压。8.1.2.4 裂缝在渗流作用下发生渗透变形,或者发生滑坡。8.1.3 防治措施要点8.1.3.1 填筑体应避免纵向接缝。8.1.3.2 填筑体内横向接缝的结合坡度不应陡于 1:3,每 15-20m 高度应预留不小于 15m 宽的平台,水平搭接宽度不小于 1.0m。8.1.3.3 铺土前宜适当洒水。8.1.3.4 不同料区结合部应每层放样铺料,不应粗细颗粒分离,特定情况下

14、先铺粗料,后铺粗料,细料铺设前应对粗料结合坡面进行修整,各料区同层铺料完成后应跨缝碾压,并检测各料区的压实质量。8.2 接触渗流破坏 8.2.1 现象8.2.1.1 土质防渗体与岸坡结合部有渗流水流或渗透变形破坏。8.2.1.2 土质防渗体与刚性建筑物结合部发生接触渗透破坏。8.2.2 主要原因8.2.2.1 土质防渗体与岸坡或刚性建筑物的接触面未完成按规范要求进行清理。8.2.2.2 岩面、混凝土表面洒水或刷浆不符合施工规范要求。8.2.2.3 结合部未采用高塑性土料填筑。8.2.2.4 结合部土料填筑的铺料厚度、压实机具、碾压方法不符合施工规范要求。8.2.2.5 结合部渗径不足。8.2.2.6 渗流出口未采取反滤保护措施。8.2.3 防治措施要点8.2.3.1 填筑施工前,应清除岩石面上的泥土、污物及松土岩石;清除混凝土表面的乳皮、粉尘、油腻及污物。8.2.3.2 基础区的断面、破碎带及地下水溢出的区域,可使用喷射混凝土封闭或先填筑反滤料,再填过渡料找平的方法处理。8.2.3.3 边坡基础面,应对坑、陡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