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秋季课程-初二语文】第4讲-把握散文与传记中人物刻画的方法——《藤野先生》-教案_第1页
【部编版秋季课程-初二语文】第4讲-把握散文与传记中人物刻画的方法——《藤野先生》-教案_第2页
【部编版秋季课程-初二语文】第4讲-把握散文与传记中人物刻画的方法——《藤野先生》-教案_第3页
【部编版秋季课程-初二语文】第4讲-把握散文与传记中人物刻画的方法——《藤野先生》-教案_第4页
【部编版秋季课程-初二语文】第4讲-把握散文与传记中人物刻画的方法——《藤野先生》-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专心-专注-专业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第4讲 讲 把握散文与传记中人物刻画的方法藤野先生适用学科语文适用年级初二适用区域部编版课时时长(分钟)120知识点藤野先生 人物描写教学目标1把握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2学会选取典型事件,抓住主要特征,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把握课文的组织结构,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教学难点掌握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一、导入学过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我们了解到三味书屋中的老先生虽然施行的是封建书塾教育,但思想还算开明,因此,鲁迅对他“

2、很恭敬”。虽是“很恭敬”,但并不是很有感情。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一位日本医专的教授,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鲁迅对他的感情又是如何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藤野先生吧! 二、知识讲解1.作者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自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笔名。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作品有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华盖集等。鲁迅留学日本的经历:1902年4月到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以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

3、族危亡。1906年到东京开始文学活动,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作品,并写出文化偏至论等一系列论文。1908年从章太炎学说文解字,加入光复会。1909年8月,从日本回国。藤野严九郎,1874年7月11日出生于日本福井县,逝世于1945年8月11日,是日本的医生、教师,因和其学生鲁迅的交往而闻名。其家族世代为医,藤野严九郎是藤野家的第六代医生。他在读小学时,跟酒井藩校教师野坂先生学过汉学。1892年4月,从福井学校中途退学,进入爱知医学校(现名古屋大学),1896年10月毕业,并留校作解剖学教师奈良坂的助手。1897年5月,得到医生开业证明书,同年7月开始,在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医学院学习解剖学一年

4、。1901年10月,藤野应聘到仙台医科专门校任解剖学讲师,其时藤野刚刚满27岁。1911年,东北帝国大学(现日本东北大学)成立,1912年仙台医科专门校并入,成立为东北帝国大学医学部。1915年决定成立东北帝国大学医科大学,藤野因学历不够,被迫于6月底提出“请求免职”,7月1日降为临时讲师,8月9日被解除讲师职务。1919年回故乡自立诊所。1945年8月11日(日本宣布投降的4天前)在福井逝世。2.写作背景课文写于1926年,回忆了19021906年留学日本的片段。鲁迅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但后来却弃医从文了,我们在本课的学习中会认识到作者思想变化的原因。 3.文体知识回忆性散文,是对过去的人

5、和事的回忆或者回忆过去的某一段生活的散文。其特征有如下几点:(1)运用小标题条理清楚,内容分明。(2)多角度描写人物突出伟大的人格。(3)取材精炼,以小见大突出生活片段。(4)句式多变排比句,长短句。考点1 内容结构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叙述是以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为标志。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我离开仙台之后”第一部分(第13段):写认识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的见闻和心境,交代去仙台的原因。东京第二部分(第435段):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我”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别,赞扬先生的崇高品质。仙台第三部分(第3638段):写“我”离开仙

6、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以及先生的崇高精神对我的激励与鼓舞。北京结构图解:见藤野之前(在东京)往仙台、初到仙台(45)相识(610)相识、相处、离别(在仙台)相处(1123)匿名信事件看电影离别(2435)惜别对藤野的怀念(北京)课文以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以爱国主义思想为暗线,赞扬了藤野先生的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抒发了对他的真挚怀念;同时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作者怀念藤野先生的具体行动有(1)装订收藏讲义(2)悬挂先生照片(3)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的勇气和力量考点2 藤野先生人物形象分析外貌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 举

7、止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治学严谨目睹印象声调缓慢而有顿挫学者形象生活俭朴耳闻亲见从典型事例中读出人物形象:认真负责添改讲义没有民族偏见严格要求纠正解剖图没有民族偏见治学严谨正直热诚热情诚恳关心实习求实精神了解裹脚课文具体写了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考点3 刻画人物的方法1.运用外貌描写和细节描写刻画人物2.运用典型事例来突出人物品质3.叙事有详略之分4.上下文注意过渡这篇课文写得很有特点,写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写法上用白描手法,写人抓住特征,几笔勾勒,就很传神。如写藤野先生“黑瘦”“八字须”“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衣着“模糊”,冬

8、天穿旧外套,这一切画出了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记事很注意选用典型事例,如第二部分第二层就选用了四个典型事例来表现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考点4 语言品味(一)品味课文似褒实贬的讽刺手法:找出下列句子中明似褒义实为贬义的词语,并体会所表达的讽剌意味。 1.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赏析:爱国青年是指当时日本一些受军国主义思想影响而妄自尊大、盲目忠君、思想狭隘的青年。称他们为“爱国青年”,有讽刺意味。2.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

9、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赏析:正人君子这是反语,用来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人。(二)文中还有一种情况,借助于词,增强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试举例。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赏析:“只不过”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在东京造成恶浊气氛的强烈厌恶,失望。2.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赏析:意思为“似有此事,但不完全肯定”,与句末语气的“罢”合用,以诙谐的口气猜测在仙台受 “优待”的原因,带有弱国国民的辛酸。3.居然睡安稳了赏析:“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想不到。前面说这个客店居住条件不好,不易安睡,但出乎意料的睡安稳了,表露作者对生活环境的恶劣不以为意。“居然”一词加强了

10、句子的幽默感。4.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赏析:与“不”连用,以反诘的语气加强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的幸灾乐祸,麻木不仁,强烈的表达了作者对反动派长期统治下的人们精神麻木的痛恨。5.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上,便不是自己的成绩了。赏析:用反语表讽刺,“当然”弱国的人就应该是低能儿,这是多么谎谬的推理,作者运用反语表示强烈的愤慨之情。知识拓展:文化知识鲁迅三兄弟很多人知道鲁迅,却不知鲁迅还有两个兄弟。鲁迅三兄弟中的每一个成就都是不俗的,却是恩怨不断,在三兄弟各自的临终遗言中透露着极为复杂的纠葛感情。鲁迅是三兄弟之中的老大,同时也是如今成就最大的一位,有人曾经把鲁迅比作是

11、天上的太阳,而周作人则是夜空下璀璨夺目的月亮,而周建人便是天空中看似微弱却闪烁的星星。他们取得了不同的成就,后世对他们也褒贬不一。鲁迅与周作人在文学上面的地位都是极高的,但是在阶级立场上面却是天壤之别。两个人可以说是水火不相容的,彼此之间的往来也是惨淡的,鲁迅成了文学巨擘,而周作人因一时糊涂当了汉奸。鲁迅的三弟周建人在文学上面的才能虽不如哥哥们耀眼,但是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官是做的最高的,曾担任作协副主席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鲁迅临终遗言:鲁迅在上海病逝,他的临终遗言一共七条,典型的鲁迅风格:“一、不得因为丧事,收受一文钱但老朋友的不在此例。二、赶快收敛、埋掉、拉倒。三、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

12、四、忘掉我,管自己的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涂虫。五、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六、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七、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周作人临终遗言:周作人比鲁迅多活了近三十年,但也真体现了那句老话:多寿则辱。所以周作人在八十岁时立下了遗嘱,与他当时的心情非常相符:“余今年已整八十岁,死无遗恨,故留一言,以为身后治事之指针。吾死后即付火葬或循例留骨灰,也随便埋却。人死声消迹灭最是理想。余一生文字无足称道,唯暮年所译希腊对话是五十年来的心愿,识者当自知之。”第二年,周作人就在“红卫兵”的暴打下去世。周建人临终遗言:

13、弟弟周建人是官做的最高且寿命最长的。他的临终遗言也颇具领导人的风范:“我身后的丧事要从简,要改变繁文俗礼的旧习惯。现在大家都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资金很宝贵,时间也很宝贵,不能因为办丧事花国家的钱,不能浪费大家的时间。我死后不要开追悼会,不要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尸体交给医学院供医生做解剖。最后把骨灰撒到江河大海里去。伟大的革命导师恩格斯的骨灰就是这样处理的。我们作为马克思主义者,应当学习他的彻底革命精神。”如果将他们三人放在一个屋檐下,退回到家庭的层面,再看三人,你会发现,他们嘴上留着一样的黑硬的短髭,一样的黑眉,一样的浙江面孔,讲一样的绍兴官话,这惊人的相像后面,是他们一样的才华横溢,一样

14、的著作等身,一样的个性独立,一样的勤勉奋发,一样的自信好强,一样的自我,一样的自尊。一个成为伟大的作家、一个成了“伪作协”的汉奸、一个官至副国级的干部,三个人性格不一,之间的关系时好时坏,谁也没想到三个人,一母同胞却造成这一的局面。在他们三个的临终遗言中,内容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带了各自不同时代的特点以及他们共同的对生死的达选择不一样,即“人说文如其人”。三人选择不同,其际遇与坚持,结局也完全不同,临终遗言让人唏嘘不已。三 、例题精析例题1名著阅读。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 所写的唯一一部 集。朝花夕拾善于选取富有个性的细节表现人物性格,如藤野先生中藤野先生添改作者的讲义、 等细节,表现了藤野

15、先生严谨、正直、热诚的思想性格,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参考答案】 鲁迅 散文(或“回忆散文”)示例一:纠正作者的解剖图 示例二:关注作者的解剖实习【解析】本题考查名著的相关内容,尤其是结合藤野先生的相关内容。例题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问题。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可以抄一点。”“拿来我看!”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

16、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

17、,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1)以上文字,作者用第一人称写法,记叙了藤野先生指导和关心“我”学习的三件事。【参考答案】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我的解剖实习。【解析】主要考

18、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要求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事件的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2)文中画线的句子是对“我”的心理描写,其中加点的词语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状态?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参考答案】“吃了一惊”是心里认为先生竟然给我这个弱国的学生添改讲义;“不安”是因为讲义中很多错漏让先生很费神;“感激”是因为先生对我的关爱。【解析】学生应培养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的能力,有利于把握文章的主题。例题3下面的文字选自一些研究者的评述,请阅读并完成下面题目。冯为民:藤野先生一半以上的篇幅没有直接写藤野,而是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从东京到仙台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他的优待,日

19、本“爱国青年”的寻衅和看电影事件。尤其是开篇的长段,写在东京的见闻,讽刺清国留学生的种种行状,似和文章的主题关联不大,却很能反映鲁迅先生的深沉的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怀,也是作者离东京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鲁迅抱着“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志向渡海而来,没料到东京竟也像南京那样乌烟瘴气。失望、痛苦、厌恶和急切地要求学到本领以报祖国的种种复杂心绪,都包容在“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这感触良多的一句话里面了。可见,鲁迅先生写清国留学生的醉生梦死,实质上也是与下文写藤野先生的朴素而又高尚的情怀形成鲜明的对比,也与鲁迅胸怀救国救民远大志向形成对比。开篇的长段很有深意,对深化文章的主题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从中读者能真

20、切地感受到鲁迅那种强烈的爱国情怀。祝宇红:散文的结构,是不能机械地搞总分总、分总分、铺垫升华之类公式的。读散文重要的是把握其内在的情绪结构、思想逻辑。成功的散文在此都各有特色。就拿藤野先生来说,我觉得它的内在结构就是“做戏做事做人”。A开篇的长段就是对做戏的讽刺。许多人打着救国维新的幌子到外国来留学,说起来是新派人物,其实不过是在做戏。鲁迅对中国人习惯做戏这一点可谓深恶痛绝,并把它看做是国民劣根性的重要体现之一。B鲁迅自己不想做戏,他想沉下来扎扎实实做点事。藤野先生正是一个做事的榜样,这种认真尤其体现在对于“我”这样一个来自异国的受歧视的留学生也是一视同仁。所以这种认真是无条件的,是人格层面的

21、。C后加之“幻灯片”事件的刺激,正反对比让鲁迅醒悟,要想认真做事,非有首先好好做人,启蒙人民的精神,重塑民族的人格、灵魂。D我觉得“做戏做事做人”才是这篇散文独特的情绪、思想脉络所在。(1)读藤野先生会发现开篇写的竟然不是藤野,却是清国留学生,在存疑之时,不免多加研究。请根据以上的评论概括出藤野先生写“清国留学生”的几点缘由。 【参考答案】讽刺清国留学生的种种行状,能反映鲁迅先生的深沉的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怀,也是作者离东京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写清国留学生的醉生梦死,实质上也是与下文写藤野先生的朴素而又高尚的情怀形成鲜明的对比,也与鲁迅胸怀救国救民远大志向形成对比;对做戏的讽刺。许多人打着救

22、国维新的幌子到外国来留学,说起来是新派人物,其实不过是在做戏。【解析】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组织答案,内容上讽刺清国留学生的种种行状,能反映鲁迅先生的深沉的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怀,也是作者离东京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结构上为下文写到仙台,与藤野先生交往做铺垫。(2)祝宇红认为“成功的散文在此都各有特色。”请说说加点字“此”指什么?请根据这一观点说说藤野先生在“此”有何特色。【参考答案】“此”指文章内在的情绪结构、思想逻辑。藤野先生有独特的情绪、思想脉络:“做戏做事做人”。【解析】从原文中找出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要求意思正确,文句通顺。(3)下面是与祝宇红的论述相关的信息资料,请你将材料填入文

23、中ABCD中合适的一处,并说说你如此安排的理由。鲁迅先生在新的女将中即提到:日本人“做事是做事,做戏是做戏,决不混合起来”,不像中国人,把“做戏”当做“做事”。【参考答案】可以放到B处得1分,可以与上下文衔接,写出具体的内容得1分。【解析】从语意衔接,内容连贯角度理解和组织答案。四 、课堂运用基础1.下列句子中的“甲乙丙丁”是名著中的四个人物,依次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1)那邻居飞奔到集上,一地里寻不见;直寻到集东头,见【甲】抱着鸡,手里插个草标,一步一踱的,东张西望,在那里寻人买。(2)【乙】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

24、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3)【丙】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4)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丁】,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A甲:范进 乙:范爱农 丙:藤野先生 丁:韩麦尔先生B甲:胡屠户 乙:孔乙己 丙:藤野先生 丁:韩麦尔先生C甲:范进 乙:孔乙己 丙:韩麦尔先生 丁:藤野先生D甲:胡屠户 乙:范爱农 丙:韩麦尔先生 丁:藤野先生【参考答案】C【解析】对教材中,典型的人物描写要了解。C为正确选项。2.阅读藤野先生选段,完成下列各题。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

25、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我先是住在监狱旁边一个客店里的,初冬已经颇冷,蚊子却还多,后来用被盖了全身,用衣服包了头脸,只留两个鼻孔出气。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饭食也不坏。但一位先生却以为

26、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于是搬到别一家,离监狱也很远,可惜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学。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后面有几个人笑起来了。他接着便讲述解剖学在日本发达的历史,那些大大小小的书,便是从最初到现今关于这一门学问的著作。起初有几本是线装的;还有翻刻中国译本的

27、,他们的翻译和研究新的医学,并不比中国早。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他们便给新生讲演每个教授的历史。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可以抄一点。”“拿来我看!”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

28、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1)东京有许多“清国留学生”,鲁迅为什么要离开东京,独自一人去仙台学医呢?【参考答案】因为鲁迅先生去日本是为探索救国道路,而东京那些“清国留学生”的表现令人失望,所以他要独自去仙台学医。【解析】本小题重在理解文章片段的内容和结构的作用考点,这里可根据文章行文线索,理解作者离开东京的原因即是东京清国留学生的不学无术的丑态,表明作者对东京的失望

29、之情,这里重在理解文章章节内容上的作用。(2)文中写到一位日本职员先生对鲁迅住处的关心,请你说一说,鲁迅心中感受到的“好意”是什么?句中的两个“几次三番”是否可以去掉一个?【参考答案】鲁迅心中感受到的是日本职员对他人格的尊重,也感受到他对中国人的尊重(二者说出其一即可)。两个“几次三番”连用起强调意味,如果删掉一个,就难以突出和强调这位职员对鲁迅那种发自肺腑的执著的关心和尊重。【解析】这里是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及理解修辞作用考点。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要特别注意,这

30、类试题,往往不是要问词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理解反复的修辞手法的特点及作用,这里的修辞突出和强调这位职员对鲁迅那种发自肺腑的执著的关心和尊重。(3)“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加点的词语“这样”指代的内容是什么?(用15个字以内的一句话)【参考答案】先生每星期都为“我”添改讲义。【解析】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4)阅读本部分内容后,你从

31、中感受到藤野先生的哪些优秀品质?【参考答案】藤野先生具有生活俭朴、对工作认真负责、非常关心“我”这样一个中国学生(没有民族偏见)等优秀品质。【解析】这是对文章中心主题的考查。这是一种主观性较强题目。学生能谈出自己对文章内容、主旨的主观感受、领悟或情感的体验,或谈由选文引发的思考,获得人生启迪、审美情趣等。学生理解原文的内容、思想和情感,阐述自己感受,概括出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并能陈述理由。学生研读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的四件小事,总结文章中心主题。拔高3.阅读藤野先生中的几段文字,完成后面问题。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仙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

32、但竟没有说。“我想去学生物学,先生教给我的学问,也还有用的。”其实我并没有决意要学生物学,因为看得他有些凄然,便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为医学而教的解剖学之类,怕于生物学也没有什么大帮助。”他叹息说。将走的前几天,他叫我到他家里去,交给我一张照相,后面写着两个字道:“惜别”,还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但我这时适值没有照相了;他便叮嘱我将来照了寄给他,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经过的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所以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这样的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

33、去之后,杳无消息了。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

34、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1)读第段划线句,根据上下文,请用藤野先生的口吻补充他“想说的话”,并分析为何他“竟没有说”。【参考答案】如:他想说:“实在舍不得你走啊,再说,放弃医学也太可惜了。”不说是因为他尊重鲁迅自己的选择。【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只要内容设计合理,表述正确,具体应符合人物的身份,职业和年龄等特点,还应注意说话的语气和口吻,内容还应围绕“对学生的关心”来组织。(2)藤野先生只是一名普通的医学教授,第段中作者为什么会用“伟大”去评价他,请结合整篇文章内容加以分析。【参考答案】从藤野先生

35、与我交往的四件事可以看出:他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治学严谨,教学认真,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且给予了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些尤其难能可贵。所以,他在鲁迅先生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解析】这是一种主观性较强题目。学生能谈出自己对文章内容、主旨的主观感受、领悟或情感的体验,或谈由选文引发的思考,获得人生启迪、审美情趣等。学生理解原文的内容、思想和情感,阐述自己感受,概括出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并能陈述理由。此处主要是总结藤野先生品质的可贵之处。(3)文章最后一句话中的“良心发现”“正人君子”分别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参考答案】“良心

36、发现”指的是作者热爱祖国、勇于斗争的思想受到触动。“正人君子”,运用了反语,讽刺的是那些为军阀政客等统治阶级服务而又自命为“正人君子”的反动御用文人;表达了作者决心以笔作武器,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解析】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这里学生应理解本文的暗线,即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五 、课堂小结1本文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记叙。这篇回忆性散文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作者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文中洋溢着

37、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2欣赏一篇优秀的作品,就像品味陈年佳酿,只有用心体悟,才能获得心灵的飞跃和思想的升华。鲁迅的文章尤为如此。走进散文藤野先生,使我们更亲近地触摸了鲁迅奋然前行的心迹,更深透理解了鲁迅感念师恩的丰富内涵。藤野先生,令鲁迅感念,更镌刻在读者的心中,愿我们在关爱的沐浴中,生活的天空更为湛蓝、亮丽。六 、课后作业基础1.阅读藤野先生 ,回答问题。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

38、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1)文段中最能表现“我”对藤野先生怀念之情的词语。(2)作者把丢失藤野先生的讲义说成是“不幸”的原因是什么?(3)划线词“良心发现”指的是什么?

39、(4)第一段中对藤野先生进行高度评价的句子是:(5)“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就文段来理解,藤野先生的“性格”指的是: 。(6)藤野先生的精神可用文中第一段中的六个字概括:【参考答案】(1)总、时时、常常、永久、至今 (2)因为讲义凝聚着藤野先生的心血,寄托着先生对我的希望与友情和我对先生的终身怀念。(3)爱国思想和斗争精神受到触动。(4)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5)热爱科学,对人没有歧视之心。(6)为中国、为学术2.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问题。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

40、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可以抄一点。”“拿来我看。”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星期要送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一惊,同时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

41、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但是我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学年实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100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

42、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段“我”和藤野先生相处的四件事。(2)“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一惊,同时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我”因何“吃了一惊?“我”又因何“感到一种不安” ?(3)本文段主要采用哪两种描写方法来表现出藤野先生的形象?(4)文中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作者为什么说藤野先生“伟大”?请结合课文谈谈你的看法。【参考答案】(1)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图;了解裹脚 (2)藤野先生竟然为一个外国留学生细心地添改讲义;“我”的讲义错误多,让先生费神 (3)语言、行动 (4)藤野先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能以公正之心对待弱国国民,而且对作者给予了极大的关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