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根离子的鉴别教学案例分析_第1页
硫酸根离子的鉴别教学案例分析_第2页
硫酸根离子的鉴别教学案例分析_第3页
硫酸根离子的鉴别教学案例分析_第4页
硫酸根离子的鉴别教学案例分析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硫酸根离子的鉴别教学案例分析枣阳一中 张先炀重要离子的鉴别是中学化学知识在一个较高层次的巩固和应用,是科学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平台,是化学学科重要且独特的考试形式。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就是中学化学重要离子鉴别之一。案例:我请来了三位同学,到台上来,每个人都取出一支试管,学生甲滴加少量的稀硫酸,学生乙滴加少量的Na2SO4溶液,学生丙滴加少量的Na2CO3溶液,并且明确告诉下面的学生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加的是什么溶液,然后让他们各自再滴入几滴BaCl2溶液, 这时,三位同学的试管里均出现了白色沉淀,而且从表面上又看不出沉淀有什么不同,这时,我让同学们看好了,哪位同学手里拿的是盛有硫酸钡沉淀的试管,哪

2、位同学拿的是盛有碳酸钡沉淀的试管,也让台上这三位同学盯住我,看好自己的那支试管,这时,我把三支试管都拿过来,均放在我手里,我把三支试管换动一番,这时,我问,哪支试管是你们自己的,三位同学都很相信自己的眼力和判断力,纷纷挑出认为是自己的那支试管,下面的同学也帮着挑选,这时我逼问到:你敢说这一支一定是你的那支吗?几位同学面面相觑,会心地笑了,接着我提出,我们能不能想个方法来判断到底哪个是自己的?于是,大家积极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有的说:把沉淀高温加热看哪个分解,分解的便是碳酸钡沉淀,不分解的便是硫酸钡沉淀,还有的说,加入少量的稀盐酸,看哪支试管里的沉淀消失,消失的便是碳酸钡沉淀,

3、于是,大家展开了讨论,一致认为高温分解的方法,在现有的实验条件下不可取,而加入稀盐酸应该可行,于是,我让台上同学分别向各自所拿的试管中滴加了少量盐酸,那个自认为自己所拿的就是自己原来那一支的同学,却意外地发现试管中的沉淀在加了稀盐酸后竟然溶解了而且有气泡逸出,他知道硫酸钡是不溶于盐酸的,事实上判断错了,顿时他的脸色变得绯红,而另两个同学手里所拿的试管中盛装的白色沉淀均未溶解,可到底哪个是自己的呢?因为都是盛有硫酸钡白色沉淀,试管又一样,没有区分的标志,此时,这两位同学心里也没了底,满脸地疑惑,这时我提出一个要求而且很苛刻,不准加其他试剂,怎样区分开这两支试管到底是谁原来所拿的?同学们苦思冥想,

4、挖空心思,但还是没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时我启发他们:这两支试管中所盛装的物质有相同点即沉淀颜色相同,而且都不溶于稀盐酸,即沉淀都是同一物质硫酸钡,这只是大家看到的相同一面,这也是阻碍大家解决问题的屏障,这两支试管里还有什么其他物质呢?(建议通过书写化学方程式来判断),这些物质可否利用呢?大家想想看,这时大家的思路一下子打开了,有些同学很快想出了方法:把这两支试管里的滤液分别向碳酸钠溶液里滴加,如果有气泡逸出,则表明这支试管里的滤液是盐酸溶液,则原来的试管里盛装的是稀硫酸,同学们听后茅塞顿开,立即报以热烈掌声。趁势我又及时大家鼓励,同时,我又从化学反应的原理上进一步分析了此方法的可行性,更重要

5、的是使大家明确了为什么检验硫酸根离子必须要先加稀盐酸酸化的道理,这次实验,使我及同学们都有很多意外的收获,意外在教科书中的实验并没有提出如此有价值的问题,而此收获又巧在我把三支试管一混之刹那产生,此次教学事件之后,我在回味,在分析。分析:此次探究活动的展开是在混动试管的一刹那萌发了探究的愿望和问题。然而,问题是我们的探究式教学或探究学习,怎样才能更好地实施呢?怎样才能使之成为我们新课程的重要的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之一。于是,我想通过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来寻求分析和解答。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

6、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的课程结构中还指出“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进一步体验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认识实验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化学实验能力”。同时,在新的课程目标之“知识与技能”中指出:“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探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新的课程目标之“过程与方法”中指出:“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又指出:“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

7、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新的课程目标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指出:“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的突出特点是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其中对探究学习提供了足够的活动时间、空间和广阔的应用天地并给予了很好的实施建议。那么我们探究的目标是什么,我们从中可体会出探究的重点不在探究的结果上而是在探究的意识、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和探究的情感体验上,当然,对我们中学生来说,探究最好是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最好是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最好是能找到可行并经检验合理有效的方法途径,这对学生自

8、信心的提高很有益处,对所学知识的综合的灵活的应用也有所裨益。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探究并不神秘,探究其实就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就在我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只是对我们教师来说,新课程,我们绝不是领着学生搞一搞活动就是探究,而是对我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有效实施探究过程是值得我们不断思考的问题。启示:在新课程标准中常常出现“通过实验探究”,“通过实验了解”等等,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绝对不能为了应付考试讲实验,让学生背实验,而要将实验作为实施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工具、手段,在教学中重过程方法、重体验,而不只是重结论,重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学生来说,实验既是一种技能又是他们学化学,用化学从而了解化学的途径。探究式教与学,关键在于教师要创设探究的适宜的问题情境,而这一问题的产生既可以是教师的发现、教师的灵感,也可以是学生的疑惑甚至是学生的质疑或学生的探究欲望或冲动,这些作为我们教师,都应该及时地积极地去捕捉,而要更好地实施探究式教学,我认为,教师的问题意识是很关键的,探究的问题产生之后,我们还应该学会探究,科学的探究方法与过程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辩论等多种方式,在提出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