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瓷瓶欣赏(梅瓶)_第1页
古瓷瓶欣赏(梅瓶)_第2页
古瓷瓶欣赏(梅瓶)_第3页
古瓷瓶欣赏(梅瓶)_第4页
古瓷瓶欣赏(梅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专心-专注-专业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古瓷瓶欣赏梅瓶梅瓶简介:梅瓶是一种小口、短颈、丰肩 、瘦底、圈足的瓶式,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因瓶体修长,宋时称为“经瓶”,作盛酒用器,造型挺秀、俏丽,明朝以后被称为梅瓶。梅瓶最早出现于唐代,宋辽时期较为流行,并且出现了许多新品种。宋元时期各地瓷窑均有烧制,以元代景德镇青花梅瓶最为精湛。近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一书中详细地描述了梅瓶的形制、特征及名称由来:“梅瓶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抵于足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关于梅瓶的用途,磁州窑系有一

2、对为白地黑花梅瓶,瓶身一书“清沽美酒”,一书“醉乡酒海”,作盛酒的用具是明白无疑的。梅瓶既是酒器,又是一件令人爱不释手的观赏品。因此,这类器多制作精美,不但考虑到贮酒容量,还要注意造型优美。 梅瓶演变 梅瓶出现于唐代,盛行在宋代。在宋朝,民间生产了很多梅瓶,一般在大小酒铺里都能见到。宋代的梅瓶,器体一般高且偏瘦,肩部向下斜,足部长而接近于直线,底部比较小,器体的最小直径在肩部之上至口下部,处理手法多样,常有棱角分明的转折。各地瓷窑都有烧制,但以景德镇青花梅瓶最为精湛。 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到了明清,御窑厂大量制造各式各样的梅瓶,而且造型越来越优美。有的用来装酒,供皇帝使用。有的便成为了宫廷陈设品

3、。 明代的梅瓶造型,比例偏低;口部圆浑厚实,没有明显的线角转折;肩部向上抬起,线条饱满而有力;腹部之下,呈垂直状,有的微向里收;在足部的结束部分,稍向外撇。有的白釉梅瓶肩部有青花楷书“内府”二字,当属宫内用器。 清乾隆的梅瓶肩部特别丰满,几乎成一条直线,腰部以下收得较直。梅瓶讲究图案化,龙纹较死板。 清嘉庆年间的梅瓶造型多样,有的向宽短型发展,有的向瘦长型发展,胎体与乾隆时期区别不大,釉色的白度较乾隆时高,而釉的质地较乾隆时有所下降。梅瓶花纹比较多样,但艺术品位较乾隆时期差。 梅瓶如果说宋代的梅瓶造型挺秀、俏丽,富于女性的特征的话,那么明代的梅瓶则是雄健、敦厚,富于男性的特征。至于清代的梅瓶,

4、由于造型比例不当,给人以不谐调和不完整的感觉,不及明代的水平。 青花龙穿花纹梅瓶青花龙穿花纹梅瓶肩部款识青花龙穿花纹梅瓶,高43cm,口径6.7cm,足径15cm。瓶唇口外撇,短颈溜肩,肩下渐收至底。通体青花纹饰。肩部绘变形灵芝及莲花瓣纹一周。瓶身绘二龙穿缠枝花纹,近底处亦绘变形灵芝、莲瓣纹一周,瓶肩部有青花楷书“大明万历年制”横行六字款。明万历时青花瓷器器型丰富多样,且制做大型器物之风十分盛行。当时的青花梅瓶最高者可达六十多厘米。其形制多为撇口或小直口,长颈,硬折肩,腹细长渐收。纹饰亦十分多样,有云龙、缠枝花卉、人物纹等多种。此瓶器型高大规整,釉面润泽,青花色泽蓝中泛紫,是万历青花大器的代表

5、作。青花海水白龙纹八方梅瓶青花海水白龙纹八方梅瓶,高46.1cm,口径6.2cm,足径13.4cm。梅瓶胎骨厚重,小口平沿,颈细短。瓶身修长,有八棱。肩饰斜格锦纹,锦纹下一周大如意云头纹,内绘凤或麒麟穿牡丹图样,瓶身中部一周绘4条白龙,衬以青花海水和火焰纹,近足处饰一周如意云头纹,内绘牡丹花叶。佛经中说曼荼罗始转于东方,末至西北,总为八方,意即佛法遍及周围各地。元朝廷崇道信佛,此器八方,又以龙纹等为饰,寓意皇帝威加天下。此器是元代瓷器中的大型酒器,胎骨细腻洁白,釉质滋润透亮,青花色泽浓艳。元代的青花瓷器造型硕大丰满,纹饰繁密,层次丰富,构图严谨,一改唐宋以来瓷器花纹布局疏简的传统,工细的描绘加

6、上繁复的层次,形成了花团锦簇的艺术风格。器肩与近足处硕大的青花云头纹借鉴了元代丝织品披肩的图案,龙纹的出现显著增多也是这一时期瓷器装饰艺术的特点。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梅瓶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梅瓶,高26.6cm,口径5cm,足径8.5cm。瓶小口出边,溜肩,肩下渐收,内圈足。通体施青白釉,腹部刻缠枝花卉。此梅瓶造型比宋代较为典型的修长形梅瓶略显粗短。所刻花纹在匀净的青白釉面上若隐若现,青白相映,素雅恬静。景德镇窑青白釉瓷器胎质洁白,声音清脆,因此有专家认为传说中对“柴窑”的品评,所谓“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很可能是指这种青白釉而言。宋代青白瓷主要以盘、碗类居多,瓶类器物传世较少,故此梅

7、瓶愈益珍贵。定窑白釉刻花花卉纹梅瓶定窑白釉刻花花卉纹梅瓶,宋,高37.1cm,口径4.7cm,足径7.8cm 。瓶小口折沿,短颈,丰肩,肩下渐收敛,圈足,俗称“梅瓶”。通体施白釉,釉色柔和洁净,白中闪黄。肩部刻划菊瓣纹一周,腹部刻缠枝莲纹,胫部刻上仰蕉叶纹。此瓶造型挺拔,是宋代定窑梅瓶的标准式样,使用时应配有木座。釉质滋润,刻花清晰婉转,深浅不一,特别是所刻莲花,简洁典雅,线条流畅,显示出定窑刻花技术的娴熟。刻花、划花是定窑常见的装饰方法,常用于瓶、钵、碗、盘上。纹饰有云龙、莲瓣、荷叶、萱草、游鱼、游鸭纹等。磁州窑白地黑花梅瓶磁州窑白地黑花梅瓶,高46.8cm,口径4cm,足径10.3cm。瓶

8、唇口,短颈,溜肩,上部丰满,腹下渐敛,宽圈足。瓶身以白地黑花为饰。肩上绘图案形莲瓣纹一周,腹部绘缠枝花卉纹,腹下饰卷枝纹一周,每组纹饰间及瓶身下部均隔以粗细线纹数道。素底无釉。此瓶纹饰构图简练,寥寥数笔,神采飞扬,体现了磁州窑简练而生动的装饰风格。白釉梅瓶白釉梅瓶,唐,高42.5cm,口径9cm,底径17.5cm。梅瓶小口,短颈,丰肩,肩以下渐收敛,平底实足。胎质细腻。通体施白釉,釉面光洁,无任何杂质,玻璃质感较强,透明度较高,釉面上布满均匀细碎的开片纹。此种造型习惯上称为“梅瓶”,是装酒用具,亦可插花用作“花瓶”。一般认为,瓷梅瓶始烧于宋代,此件实物证明,其在唐代就已出现。吉州窑黑釉剔花梅瓶

9、,宋,高19cm,口径5cm,足径6.8cm。瓶小口,圆唇,短颈,丰肩,内凹足。通体施黑釉,器身剔折枝梅花,纹饰部分露黄色胎,花蕊用褐彩勾画,装饰效果极强。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梅瓶刻花梅瓶,宋,高31.7cm,口径4.6cm,足径9.6cm。瓶直口,短颈,溜肩,肩以下渐瘦,圈足。瓶外口凸起弦纹一道,肩及足上各刻弦纹两道,瓶身刻漩涡纹。器里外施青白釉,积釉处呈水绿色,釉面开碎片纹,素底。此瓶器形大而完整,为景德镇青白瓷中罕见的器物,颇能代表宋代湖田窑青白瓷的烧造水平。据考古资料分析,景德镇窑五代时始烧青瓷和白瓷,质地较为粗糙。宋代改烧青白瓷,以质地精良、产量巨大崭露头角。青白瓷胎薄质坚,釉色如青天

10、,故俗称“影青”,有一种类似青白玉的美感。青白瓷是一种胎薄质坚、釉色青中泛白、白中闪青、具有天然青白玉效果的瓷器。由于这种瓷器的透光度较好,若仰光透视,其胎上所印、刻花纹可内、外影见故俗称“影青瓷”。由于这种瓷器“光致茂美”,在宋、元时期曾行销海内外,深受人们喜爱,因此在南方地区形成了一个以景德镇湖田窑为代表的庞大的青白瓷生产体系。 磁州窑白地黑花花卉纹梅瓶花卉纹梅瓶,宋,高39.4cm,口径3cm,足径9cm。瓶小口,口下出楞,短颈,溜肩,瘦长腹。通体绘有黑彩纹饰。肩部绘双层莲瓣纹与朵花纹各一周,腹部绘主题纹饰缠枝花卉,花瓣肥大,花叶纤细卷曲。画面虽然满密,但花、叶主次分明,清晰可辨。腹下部

11、亦绘朵花与上仰莲瓣纹,与肩部纹饰相呼应。各层纹饰之间以弦纹相隔。磁州窑中白地黑花装饰的瓷器,最能体现出民窑那种粗犷豪放、雄健浑厚的艺术风格,人们习惯上将这种风格称作“磁州窑型”。它最基本的特征,是在白度不高且比较粗糙的胎体上施一层化妆土,以达到粗瓷细作的效果,然后在这层化妆土上施用各种装饰手法,因而形成了磁州窑特有的风格。白地黑花为宋、金、元时期磁州窑最具代表性的品种,装饰效果类似中国传统的水墨画,其纹饰均为民间喜闻乐见的题材,如山水、花鸟、人物、婴戏、动物、诗、词、曲、对联、警句等,内容丰富。纹饰绘画用笔简练,线条明快,图案结构自由,带有绘画性的构图则表现故事和传说的情节。所描绘的人物活动、

12、飞翔的群雁、游动自由的鱼、水中摇摆的水草,以及画中题诗等都形式自如活泼,富于生活气息。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梅瓶紫红斑,元,通高39.3cm,口径3.8cm,足径7.2cm。瓶小口,圆唇,短颈,肩以下渐敛,圈足。盖为覆杯形,盖沿及盖内壁下半部无釉。灰白色胎。通体施天蓝釉,釉层棕眼较多,釉垂流现象明显。盖及瓶腹均涂抹紫红色斑。足根及底部无釉,盖、瓶无釉处均为酱褐色。此件梅瓶在天蓝色地釉上施紫红色斑块,犹如片片彩霞,爽心悦目。这种装饰完全出自工匠施釉时的随意涂洒,烧成后却呈现出诗意的画面。作为酒具的梅瓶在流传过程中多数瓶盖已失,且钧窑瓷器中梅瓶也较为少见,因此这件带盖的钧窑梅瓶流传至今殊为难得。 景德

13、镇窑青花云龙纹梅瓶,元,高41.6cm,口径6cm,足径14cm。梅瓶折沿,细颈,丰肩,肩以下渐敛,圈足。足底无釉,泛火石红色。外壁自上而下以青花双弦线把纹样分成5层。肩部绘卷草纹和下垂云肩纹,云肩内绘缠枝菊纹,云肩纹间饰卷草纹。腹部绘云龙纹。胫(jng音径)部绘卷草纹和仰莲瓣纹。此器造型秀美,做工细腻,云龙纹描绘得形象鲜明,是元代青花瓷器中的典型器物。元代青花的装饰借鉴了一些元代丝织品图案,大量使用的垂云纹和如意云头纹便是由披肩演变而成。 宜兴窑塑贴莲花纹梅瓶莲花纹,明,高28.1cm,口径4.9cm,底径14.2cm。瓶小盘口,短颈,溜肩,鼓腹,腹下收敛,近足处外撇,平底内凹。通体施月白色

14、釉,釉质细腻而光润,釉面开细碎片纹。腹部凸起莲花纹。无款识。,高28.5cm,口径4.8cm,足径11.3cm。瓶小口圆唇,短颈,丰肩,宽圈足。通体青花装饰。肩部绘变形莲瓣纹,纹内绘朵花。瓶身绘折枝花果,大小各3枝,分别为石榴、枇杷、樱桃、葡萄、荔枝,近足处绘上仰蕉叶纹一周,素底无釉。此瓶是明永乐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的宫廷用器,这种梅瓶的传世完整器物不多,十分名贵。此梅瓶胎质洁白,做工精细,青花画工娴熟。永乐时期使用的青花钴料是一种称为“苏麻离青”的进口料,含铁量较高,呈色浓重青翠,往往出现铁锈斑疵。此瓶的青花钴料即典型的进口料,在白胎的映衬下,罩于釉下的青花青翠浓艳,花果上布满褐色的铁结晶斑

15、点,有如一幅传统的水墨画,晕散自然。清雍正、乾隆时官窑曾仿造此梅瓶,造型、釉色较接近原物,唯青花的铁结晶斑点过于均匀、细洁,与永乐青花自然晕散的风格有别。 甜白釉,高24.8cm,口径4.5cm。瓶小口,肩下渐敛,足胫处略外撇,圈足,砂底无釉。通体施甜白釉,釉面暗划3组纹饰,依次为卷草纹、缠枝莲花纹、折枝花卉纹,以弦纹间隔。此梅瓶保持了宋代梅瓶器身修长挺拔的特点,适当压缩了瓶身的高度,放宽了肩部和足部,使各部位比例更趋谐调。瓶体所施甜白釉纯正洁净,色泽柔润,纹饰刻划细腻,是永乐时期甜白釉瓷器中不可多得的珍品。永乐时期甜白釉器物是宫中主要用瓷,据1989年景德镇明代御窑厂遗址发掘报告显示,在永乐

16、前期地层中98%以上的出土物为甜白釉瓷器。 青花竹石芭蕉纹梅瓶青花竹石芭蕉纹梅瓶瓶与盖青花竹石芭蕉纹梅瓶盖青花竹石芭蕉纹梅瓶纹饰竹石芭蕉纹,明永乐,高41cm,底径12.2cm。瓶小口,带盖,盖上有宝珠形纽,圆肩,肩下渐收,平底。盖纽及盖面中央饰莲瓣纹,盖之立壁上绘折枝花卉。梅瓶肩饰正反连贯的如意云纹,如意云纹内绘折枝花卉。腹部主题纹饰绘竹石芭蕉,衬以坡地、花草,宛如园中小景。足部绘莲瓣纹及卷枝纹各一周,莲瓣内绘各种折枝花卉。此梅瓶造型秀美,青花色泽浓艳而有变化,使画面具有层次感,为永乐青花瓷器中的佳品。 青花折枝瑞果纹梅瓶青花折枝瑞果纹梅瓶盖面梅瓶,明永乐,通高35.5cm,口径6.5cm,

17、足径14cm。瓶小口卷唇,短颈,丰肩,敛腹。瓶盖上有宝珠钮。通体青花纹饰,肩饰仰覆如意云头纹,如意头内饰折枝花纹,腹饰折枝果纹,近足处饰变形上仰莲瓣纹和忍冬纹。盖面饰下垂蕉叶纹,盖壁饰花叶纹。在中国梅瓶从宋代直到18世纪都很流行。梅瓶短颈小口,形体修长,颇似栏杆。梅瓶用来插花,但许多较早时期的梅瓶都带有一个截头圆锥体形状的盖,这说明梅瓶原是装盛液体的容器,而后来其主要用途则是作为装饰品和陈设用器,它的实用功能反而退居其次了。此器纹饰精细,布局疏朗,体现出永乐瓷器隽永的风格。 清雍正粉彩人鹿纹梅瓶高16.6cm,口径3.2cm,足径6.1cm瓶小口微撇,短颈,丰肩,肩以下渐敛,圈足。瓶身白釉地上

18、以粉彩描绘两组纹饰:一组为一老者肩扛铁铲,手提篮子,正扭身回首笑容可掬地望着稚嫩的小鹿;另一组为一轮红日、山石及花草。外底署青花“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楷书款。此瓶敷彩淡雅,所绘人物与动物生动传神,反映出雍正时期粉彩瓷器的高度艺术水准。明代法花釉莲池纹梅瓶耀州窑刻花梅瓶元青花加金彩带盖梅瓶元青花瓷是世界珍贵的艺术瑰宝。元青花加金彩瓷器更是凤毛麟角,十分罕见。 收藏家:谷敏家族(美籍华裔)收藏渠道:拍卖会年代:元代尺寸:高43 cm此梅瓶通高43cm,小口、丰肩,器形规整,胎质坚实,釉面白中闪青,青花色调蓝艳,有宝石蓝的感觉。带有黑褐色的斑点,微微带点锡光,手感凹凸不平。青花纹饰绘画潇洒自如,笔

19、线有力,多层次结构,紧凑调和,与金彩飞凤纹饰交相辉映,富丽堂皇,具有一种壮美之感。足底呈内凹圈足,宽厚较浅,有不规整之感,砂底,有细小的砂眼及黑糊麻点,釉斑自然,周围有浅浅的火石红色。此梅瓶造型古朴,优美俊秀,颜色艳丽,富有灵气,不见一点人工作伪痕迹,为研究元代青花加金彩瓷器提供了宝贵实物。乾隆黄地粉彩十八罗汉梅瓶清雍正黄地粉彩仙鹤花卉纹梅瓶 高44cm 此件梅瓶形体高大,端庄规整,纹饰精美,堪称清雍正时期大件器物中之精品,体现了雍正时期高度的制瓷技艺,为雍正青花瓷器中的佳品。民国粉彩老子出关图梅瓶明代青花孔雀藍開光人物梅瓶 孔雀藍釉也稱法藍、琺藍、翠藍,為銅元素低溫彩釉,多呈亮麗艷藍,故名。

20、也有少量呈色偏綠,則稱孔雀綠。青花孔雀藍始 燒於元,鈷料彩直接繪在素胎上再施孔雀藍釉入窯復燒,青花中的鈷元素與面釉中的銅元素發生反應,呈黑色,故亦稱“孔雀藍黑花 ”。明代景德鎮御器廠至宣德朝時方燒出青花呈深藍色的孔雀藍青花瓷,民窯至清中期方掌握此技術,故此前發色仍與元代的“孔雀 藍黑釉”無異。此器的造形與裝飾風格與元代同類器完全一致,唯主紋飾為煉丹方士和仙鶴,此類道教紋飾以明代最為流行。據上二 點,此對瓶的燒造年代可明確定為明代。此對瓶曾為英國倫敦佳士得拍賣行1997年12月4日拍賣會的第732號拍品,國內藏家以15萬英 鎊拍得後攜歸。 高26cm粉彩梅瓶 粉彩亦称软彩,是瓷器的釉上装饰,白清

21、康熙晚期开始,到雍止、乾隆年代,益臻完善。其制法是:先在白胎瓷器上勾出图案轮廓,再堆填色料,在摄氏七百多度的温度下烘烧而成,颜色柔和,画工细腻工整,有四画风味。又有浮雕感,画面充满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有以中国历史故事和神话为主的人物,有秀丽多彩的山水,有栩栩如生的花鸟翎毛,有工整对称的几何图案等。清乾隆蓝地粉彩九吉祥大梅瓶 这是一件乾隆早期的作品,它在督窑官唐英主持下完成,风格颇有雍正时期的遗风。蓝釉的梅瓶从元代创始以来,历朝历代都有烧造,但本次展出的器物是蓝釉上加了粉彩烧造而成,这就很少见到了。而九吉祥这样的纹饰也非常少见,与这个纹饰一样器物全球只有三件。九吉祥以九种不同事物的谐音代表了不同的

22、寓意,如瓶上绘有的包袱形象,则代表了“包福”的含义。在烧造技术上,器物上的色彩越多,工艺就越复杂,因为要考虑到不同色彩的受热温度,而这件器物上的每种颜色都稳定纯正,说明当时的烧造技术非常之高。清蓝地瑞果纹梅瓶元代釉里红开光海水暗刻龙纹八棱梅瓶 高:88.2cm 底径:21.8c 发色纯正的元代釉里红瓷器极为罕见,八棱分段拼接的技艺更是登峰造极,满地纹饰,暗刻白龙,上下各四面开光,传世收藏,器型硕大,气度非凡,便是这件举世罕见的元瓷极品,最为珍贵的藏品之一。清乾隆豆青地粉彩瓜瓞绵绵梅瓶 撇口,短颈,丰肩,收腹,圈足。器通体以豆青釉为地,口沿下饰倒垂云头纹,肩、腹部以粉彩绘有蝴蝶、瓜叶、花卉纹。蝴蝶翩翩起舞,或正或侧,在花果中穿行,寓意“瓜瓞绵绵”。胫部为变体莲瓣纹,排列紧密。底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