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醉学麻醉过程、特点和案例深入分析_第1页
小儿麻醉学麻醉过程、特点和案例深入分析_第2页
小儿麻醉学麻醉过程、特点和案例深入分析_第3页
小儿麻醉学麻醉过程、特点和案例深入分析_第4页
小儿麻醉学麻醉过程、特点和案例深入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儿麻醉学麻醉过程、特点和案例深入分析小儿麻醉的历史小儿麻醉的第一个年代(1840-1940) 乙醚麻醉小儿麻醉的第二个年代(1940-1960) 新的麻醉剂:环丙烷、氟烷 新的给药方法:局部麻醉 呼吸管理方法:Ayre-T形管、气管插管 新的理论:MAC学说、Apgar评分系统小儿麻醉的第三个年代(1960-1980) 新药的发明、监护发展阶段、小儿麻醉的基础研究、小儿麻醉医师培训小儿麻醉的第四个年代(1980年-至今) 监护仪器自动化、智能化;小儿术后镇痛等 麻醉学的范畴临床麻醉学复苏学重症监测治疗学疼痛治疗学 麻醉学是一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密切结合的亚专业学科,涉及医学的各领域。小儿麻醉

2、学是麻醉学的一部分。小儿解剖生理特点呼吸系统 强制鼻呼吸,鼻孔狭窄 头大,颈短,舌体大 声门位置不同 未成熟儿C3 新生儿C3-C4 成人C5 气管最狭窄的部位在环状软骨处 肺泡少而小,顺应性低,弹性蛋白少,气道阻力高 FRC低,肺总量低,闭合容量高小儿解剖生理特点循环系统 新生儿不能通过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血量,只能通过增快心率来增加心排血量。 引起小儿心动过缓的主要原因: 低血氧、迷走刺激、挥发性麻醉药、低血容量。小儿解剖生理特点婴儿的新陈代谢率较成人为高,易发生缺氧。 婴儿的体表面积/ 体重(surface area / body weight ) 比值较成人大,体温调节中枢又不发达,

3、加以麻醉期间体表血管易于扩张,因此当暴露于低温环境时极易失热,应予密切注意监测预防。 麻醉期间体温降低,不但使麻醉过深,而且可因血管过度收缩而发生无氧代谢和酸中毒,容易诱发室顫(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小儿解剖生理特点婴儿之神经系統发育尚不健全,其知觉系统有髓鞘,但运动系统部分有髓鞘。加以其脑中水份较多,新陈代谢率高,以及中枢抑制力弱等因素,导致婴儿极易发生搐搦。 小儿解剖生理特点婴儿之体內水份随年龄而异: 新生儿之总含水量 ( total body water )约为80,一岁之内婴儿则为60-65,年龄越大便越接近成人 ( 40-50 )。 细胞外液 ( ext

4、racellular fluid ):新生儿40,18月时便已接近成人( 20)。 细胞內液 ( intracellular fluid ):新生儿至18个月40,24个月时便已接近成人 (15)。婴儿的新陈代谢高出成人三倍,故需要较多葡萄糖补充,以防止动用存储脂肪而发生酮血症 ( Ketosis )。重要功能参数年龄组体重(kg)心率(次/分)血压(mmHg)呼吸频率(次/分)尿量(ml/kg/h)出生-6月3-6180-16060-80602婴儿1216080401.5学龄前儿童1612090301青少年35100100200.5小儿麻醉方法全身麻醉:吸入麻醉 静脉麻醉 基础麻醉(非气管插

5、管的全身麻 醉)外周阻滞麻醉: 表面麻醉 局部浸润麻醉 神经阻滞麻醉 椎管内麻醉: 蛛网膜下腔麻醉 硬膜外麻醉(含骶管麻醉) 临床上多需要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麻醉方法来共同完成一例手术的麻醉,以达到最小生理影响和最佳的麻醉效果。麻醉前准备小儿麻醉之术前准备原则上和成人无异,只是儿童不太了解住院及手术治疗之重要性和必要性,加以在医院里人地生疏,所以医者应特別注意其心理状况,设法和病人亲近,以防止造成心理伤害 ( psychic trauma )。其次孩童不懂照顾自己及体会医护人員,故手术前后都必须有人经常照顾。麻醉前准备通常二岁以下的婴儿只需禁食四小時 (喂奶),并可于手术二小时前给予清水或糖水。二

6、岁以上的儿童則应禁食六小时,糖水四小时。pyloric stenosis,(2)T - E fistula及(3)intestinal obstruction等患者为防止胃容物误吸,可于麻醉诱导前先行插放胃管抽出胃内容物。麻醉前准备儿童麻醉的特殊问题:饱胃;贫血;上呼吸道感染等有松动之牙齿,则应先行拔除,以免于麻醉期间脫落并吸入呼吸道里发生危险是否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或其他严重先天性缺陷亦须检查了解。基础麻醉 适合一些浅表短小手术。 利氯合剂: 氯胺酮 100mg (2ml) +2%利多卡因10mg (5ml) + 东莨菪碱 0.3mg (1ml) 共8 ml ,分次静推。利氯合剂利多卡因低浓度时

7、有镇静、镇痛、抗惊厥作用,与氯胺酮合用,可增强后者的作用。东莨菪碱有抑制大脑皮层及镇静作用。可强化氯胺酮的麻醉时效,有兴奋呼吸、抑制腺体分泌的作用,可对抗氯胺酮抑制呼吸的作用及分泌物增多的现象。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使用范围一些要求特殊体位,保障上呼吸道开放的全麻手术,如侧卧位、俯卧位等。 头、面、颈、喉、某些口腔内、鼻腔内及胸腔手术(包括心血管、肺、纵隔的手术)。 一些危重患儿、饱胃、肠梗阻、呼吸功能衰竭、需良好肌松、需较长时间正压通气、辅助或控制呼吸时。 某些特殊麻醉处理时,如腔镜手术、控制性低温、控制性低血压等手术的麻醉。 吸入麻醉 吸入麻醉药安氟醚、异氟醚、地氟醚、七氟醚均可用于小儿。笑

8、气(N2O)的麻醉性能较弱,不能单纯用于吸入诱导,多用于挥发性麻醉药的辅助用药。足够的麻醉深度应能以致喉反射消失并能达到喉及咽部肌肉松弛的程度。在实施吸入诱导技术时,应严密观察患儿的皮肤颜色、通气方式、监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和血压。吸入诱导的缺点:诱导速度慢;易引起躁动、咳嗽、屏气、呃逆、呕吐等;心血管抑制;环境污染。静脉麻醉 静脉诱导的优点:简单、快速、无吸入药气味的不愉快感觉,是最常规的诱导方式。 通常在静脉诱导中,静脉麻醉药与肌松药合用,一般静脉药给予的顺序: 芬太尼2-3g/kg,或瑞芬太尼1g/kg, 或舒芬太尼0.5 g/kg 异丙酚,或咪唑安定0.2-0.4mg/kg, 维库溴胺

9、。静脉麻醉患儿意识消失,经面罩给氧去氮、肌松满意后进行气管插管。 新生儿及某些危重患儿可直接清醒插管,尽量不用肌松药。 静脉诱导可能遇到的并发症有返流、呕吐、药物误入动脉、心血管及呼吸抑制、组织胺释放和注射痛等。小儿麻醉前的准备SOAP S:Suction 吸引 O: Oxygen 氧气 A: Airway 气道 P:Pharmacy 药物麻醉过程(1)麻醉诱导: 药物-静脉 吸入 静吸 气管插管 机械通气气管插管插管固定 机械通气麻醉过程(2)麻醉维持: 全凭静脉麻醉维持,可用微泵连续静脉输注或靶控输注方式。 静吸复合麻醉维持,吸入麻醉剂为异氟醚或七氟醚及N20-O2,静脉药为异丙酚6mg/

10、kg/h及瑞芬太尼g/kg/min 椎管内麻醉维持。 麻醉机微量泵监护仪麻醉过程(3)气管拔管:深麻醉下拔管清醒状态下拔管气管插管 优点: 避免呕吐物误吸(尤其是饱胃或肠梗阻) 减少呼吸道的解剖死腔,保证气道通畅。 心胸科手术以及小儿俯卧位手术需辅助呼吸 头、面、颈部手术,麻醉师需远离手术区。 缺点: 插管可致口咽、声带及气管粘膜损伤,拔管可发生喉痉挛。气管插管导管内径(ID) 1岁 : 年龄(岁)/4 +4, 6-12月: 足月新生儿 早产儿 导管深度(cm)= 年龄(岁)/2+12喉 镜气管插管喉罩(LMA)优点: 当困难气管插管时使用。 麻醉下行放射学检查时使用。缺点: 控制呼吸容易使气

11、体漏入胃內,造成返流误吸。儿童型号小儿全麻中易出现的问题全身麻醉后并发症以呼吸系统为主 喉梗阻 喉痉挛 支气管痉挛全麻中出现心率减慢具有重要意义,可由低氧血症、迷走神经刺激、低血容量、心肌抑制或心脏传导阻滞所致。 小儿麻醉期间心搏骤停发生率明显高于成人(0.47 vs 0.14), 3岁以下小儿发生率67.6%,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小儿全麻中易出现的问题手术时机选择不当导致麻醉危象麻醉方法选择有误静脉通路建立困难,麻醉诱导时间过长气管插管中出现的问题: 术前检查:牙齿松动 新生儿主张清醒插管 手术中气管插管位置有误、脱管或扭曲 拔管时机的选择 术后带管回病房的严重后果体温过低导致术后苏醒延迟病

12、例1患儿男,4y, 16kg, 右隐睾。手术前一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手术当日仍偶咳。麻醉予氯胺酮-咪唑安定诱导后,行硬膜外麻醉。平卧位后,患儿发生呛咳,呼吸困难,面色发绀,血氧饱和度下降,不能维持,加压给氧无明显缓解,故予肌松剂后气管插管,术中、术后充分吸痰,清醒后拔管。手术时机选择不当原因 呼吸道感染期间,氯胺酮可使咽喉部应激性增高,易发生呼吸道并发症。防范 择期手术应延期进行; 作好气管插管呼吸管理的各项准备; 直接作全麻插管。病例2患儿男,11y,右纵隔肿物待查,准备在全麻下行纵隔肿物活检术。术前患儿危重,有长期咳嗽、咳痰史。常规诱导,异丙酚+芬太尼+万可松,加压给氧,气道阻力大,气管插

13、管后,仍觉阻力大,胸廓不起,SpO2下降,怀疑插管误入食道,重新放置。气道压仍高, SpO2仍无法维持,怀疑为支气管痉挛,决定予糖皮质激素及氨茶碱,高频通气,20分钟后患儿自主呼吸恢复, SpO2正常,但气道阻力仍高,患儿已不耐管,故拔除气管插管。面罩吸氧维持。10分钟后查血气,PaCO280mmHg, 插管后10分钟再次气道压升高,痉挛发作,抢救无效,死亡。全麻期间发生支气管痉挛原因: 有支气管痉挛发作的诱因 支气管痉挛治疗不彻底,二次插管时痉挛再次发作。防范: 患儿长期肺部病变,有支气管痉挛的危险,应避免发作的诱因,诱导时加深麻醉,持续滴注氨茶碱。第一次插管后不应拔管。 病例3患儿女,4m

14、, 6kg,腰骶部巨大淋巴管瘤876厘米。入室后常规麻醉诱导,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维持。体位上侧下卧。术中切开瘤体,有120ml液体流出。完整切除瘤体,手术时间1小时45分钟。平衡液已进入20ml。在关伤口时,HR、Bp突然开始下降, HR最低到50次/分, SpO2下降,予副肾静脉推入, HR恢复170-180次/分, Bp60/40mmHg, SpO2100%,快速补液,贺斯30ml/h泵入。术中一直保温处理。术毕Bp85/40mmHg,生命体征平稳,拔管回病房。低血容量导致循环功能障碍原因: 血容量不足导致循环障碍防范: 严密监测重要体征 及时补液病例4 患儿女,2y7m,10Kg,左

15、肺囊肿,左肺无呼吸音,血色素11g,入室时生命体征尚平稳,有一条足外周静脉通路。常规麻醉诱导,全麻插管。行T8-9单次硬膜外麻醉,局麻药为0.5%布比卡因3ml+2%利多卡因2ml+生理盐水1ml。20分钟后Bp突然下降50/30mmHg, HR120次/分。快速补液,副肾静推,迅速将患儿由右侧卧位改为仰卧位,增加颈内静脉,胸外按压,多巴胺支持,但 Bp不升,HR减慢,20分钟后心脏停跳。麻醉准备不充分原因: 手术接台在晚上9点。血容量不足。 在选择硬膜外麻醉前没有建立上肢的静脉通路,不能及时补液。防范: 监测要充分;静脉通路足够;危重病儿应避免硬膜外麻醉。病例5 患儿,女,11月,11kg,

16、诊断法鲁氏四联症+直肠会阴瘘。入室时HR 128次/分,Bp85/40mmHg,SpO2 82%,患儿较胖,哭闹,建立外周静脉通路时间长,20余分钟。麻醉诱导期间SpO2不能维持、 HR持续下降,气管插管后加压给氧不能缓解,心肺复苏无效,患儿死亡。静脉通路建立困难,麻醉诱导时间过长原因:患儿脱水、哭闹,肺血管阻力增加,缺氧持续发作,抑制心肌。防范:入室后应先肌注氯胺酮后,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及时补液,提高体循环压力,防止紫绀发作。小儿部位麻醉1901年及1909年Baindridge和 Gray分别报告在婴儿及儿童实施蛛网膜下腔阻滞,之后相继出现小儿实施骶管麻醉、腰部硬膜外麻醉以及臂丛神经阻滞的

17、报告。40年代以后全身麻醉发展,80年代以后重视小儿部位麻醉。国内麻醉界始终视部位麻醉为小儿麻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硬膜外麻醉作用原理 局麻药注入硬膜外腔作用于脊神经,从而完全阻断感觉和交感神经传入纤维,部分阻断运动神经和交感神经传出纤维。 脊神经由前后根合并而成,前根由脊髓前角发出,由运动神经纤维和交感传出纤维组成,后根由脊髓后角发出,由感觉纤维与交感传入纤维组成。脊神经31对颈神经8 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尾神经1对 体表部位与脊神经支配体表部位神经支配甲状软骨部皮肤颈2锁骨部皮肤胸2乳头连线胸4剑突胸6双肋缘下连线胸8脐部胸10耻骨联合胸12硬膜外麻醉适应症 硬膜外麻醉适用于

18、下肢手术和绝大多数躯干部手术,包括胸腔、腹腔和盆腔后部位。饱胃的急诊手术。术后镇痛。硬膜外麻醉禁忌症有脊柱畸形和脊髓畸形的患儿,如脊柱裂和脑脊膜突出。穿刺部位皮肤局部感染。颅内顺应性降低和颅内压增高的患儿。凝血功能异常。非正常性低血容量。严重感染症状 。解剖硬膜外腔硬膜外间隙充满了疏松的组织、脂肪、血管和淋巴管。硬膜外脂肪在婴儿呈液态,6-8岁以后开始固化。硬膜外血管是无瓣的,直接与颅内静脉相通,因此药物或空气可直接到达脑部。新生儿与婴儿的脊髓末端位于L3椎体,1岁时到达成人的L1位置。硬膜外腔在正线最宽,硬膜外动、静脉较少,因此正中穿刺最安全。婴幼儿局麻药药理 婴儿、儿童及成人的局麻药药理不

19、同,影响因素包括 不同年龄间的体液所占体重的百分比 心排量的分布 肝肾功能状况 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及药物的蛋白结合情况、代谢及排泄婴幼儿局麻药药理酯类麻醉药 普鲁卡因、氯普鲁卡因酰胺类麻醉药 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方法多采用正中直入法:穿刺点选择与手术部位相当的棘突间隙,缓慢进针,突破黄韧带时有明显的落空感,用2ml注射器试负压,证明针尖在硬膜外腔内。将局麻药一次缓慢注入。局麻药用量:2%利多卡因与0.75%布比卡因对半混合,按计算。最大总量不超过20ml, 根据患儿的年龄大小适当稀释调整浓度。硬膜外麻醉及体位硬膜外麻醉合并症(1)突破硬脊膜 从穿刺针有脑脊液回流是最可靠的证据

20、, 必须将针退出。 立即拔针,改换一个间隙重新穿刺。硬膜外麻醉合并症(2)药物误入蛛网膜下腔(全脊髓麻醉) 通常是由于方法不正确造成的(如没做回吸试验),由于没有认识到已突破了蛛网膜而向蛛网膜间隙注入了局麻药,其症状是突发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呼吸衰竭。 立即全身治疗包括机械通气、静脉输液、注射肾上腺素等,及时行心肺复苏。 硬膜外麻醉合并症(3)药物误入血管 通常由于方法不正确造成的(如没做回吸试验),立即准备心肺复苏 。硬膜外麻醉合并症(4)局麻药过量 注入大量局麻药,可能发生全身性局麻药中毒。 硬膜外麻醉合并症(5)脊髓直接损伤 在L2以上行硬膜外麻醉,可能导致脊髓直接损伤,穿刺时出现单侧异感

21、,表明是经侧方进入硬膜外间隙,由此处注药或置管,可能损伤神经根。硬膜外麻醉合并症(6)出血 穿刺针刺破硬膜外静脉,可见血液经穿刺针流出。 立即拔针,改换一个间隙重新穿刺。蛛网膜下腔麻醉作用原理 将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腔,通过调节平面,作用于脊神经根而引起的局部阻滞。蛛网膜下腔麻醉禁忌症严重的全身疾病。穿刺部位异常。 颅内高压的患儿。 蛛网膜下腔麻醉方法穿刺点:L3-4,L4-5 药物:等比重 低比重 0.2%布比卡因 ml=(0.15Kg+0.5年龄)/2 高比重 蛛网膜下腔麻醉并发症(1) 躁动、恶心、呕吐原因: 麻醉平面上升过快,造成血压下降; 肋间神经部分麻痹、呼吸困难; 调整体位,至术毕

22、,换床时易发生。处理:血压下降者立即给与升压药(麻黄素静滴);吸氧;快速输液,待血压上升后减慢滴速。 脊神经损伤 穿刺及注药可直接损伤脊神经 。蛛网膜下腔麻醉并发症(2)蛛网膜下腔麻醉并发症(3)头痛及尿潴留 术后疼痛引起; 支配膀胱的骶神经恢复较慢。蛛网膜下腔麻醉并发症(4)瘙痒 骶管麻醉大多数下腹部和下肢的手术操作能在骶麻下完成。新生儿骶管容积小.脊柱生理弯曲度小,硬膜外腔组织疏松, 穿刺简便且局麻药容易扩散,能获得较广泛的阻滞范围。术中、术后血液动力学稳定,术后镇痛完善。骶管麻醉骶管麻醉局麻药用量的计算式有基于体重、年龄以及椎管长度。 1%利多卡因或0.25%布比卡因为常用。小儿骶管阻滞

23、平面随年龄增长而逐步下降。而且不同年龄小儿所需局麻药的浓度亦不同。骶麻穿刺点Caudal epidural blockade神经阻滞麻醉髂腹下神经阻滞( iliohypogastric block ) 神经阻滞麻醉臂丛神经阻滞-腋路:通常以穿刺针出现与腋动脉搏动相一致的摆动为达到正确部位的依据,适合于任何年龄。小儿术中监测儿童术中容易发生的病理改变 低氧血症 心动过缓 低血容量 低温术中应持续监测氧合、心电图、通气、循环、体温评定小儿麻醉时之生理监测,原则和成人相同。另外体温监测较为重要列入常规。以肛温和食道温度代表中心体温(core temperature ),体表面积小于2或体重不足10

24、kg之婴儿,应事先安置保温垫 (heatingpad or warming blanket )。 呼吸功能监测血气分析脉搏氧饱和度监测二氧化碳监测循环功能监测心电图无创血压有创血压中心静脉压体温麻醉深度监测BIS(脑电双频指数监测)术中特殊监测有创动脉压监测 用于需要监测血压的连续变化时 频繁监测动脉血气体张力时 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时动脉置管术位置:桡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等并发症:血栓形成、远端缺血、感染、瘘管或动脉瘤形成。术中特殊监测中心静脉压监测 位置: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颈外静脉、股 静脉 意义:可以监测血容量 中心静脉通路可给强心药 给外周循环差者提供中心通路 正常值: 2-6 mm

25、Hg 并发症: 误入动脉、气胸、心包填塞、感染、 气栓。颈内静脉穿刺颈内静脉穿刺颈内静脉穿刺颈内静脉穿刺股静脉穿刺病例6患儿,男,。主动脉缩窄+室缺+房缺。入室后麻醉诱导插管后,行右颈内静脉穿刺。低位入路,静脉回血,放置导丝顺利,扩张器扩皮较深,自双腔管回抽无血,此时心率下降至30-40次/分,SpO2下降,患儿面色苍白,气管插管内有鲜血,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外周静推副肾,心率增快,此时左腋动脉置管、左颈内静脉置管建立。保留右侧双腔管。开胸后见右肺上叶萎陷,右胸腔内有血块,拔除双腔管后修补。颈内静脉穿刺造成血气胸原因: 扩张器放置过深,穿破颈内静脉进入胸腔。防范: 动脉置管虽然困难,但是颈内静脉的建立应该在有动脉压的条件下进行; 密切观察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颈内静脉穿刺一定要在有抢救的条件下进行;双腔静脉管不要拔掉,方便术中探查。病例7患儿女,2m, 5周前曾因粘连性肠穿孔、肠坏死行肠造瘘。此次因重度营养不良入院。因为静脉建立困难,外科请麻醉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