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篇、刑法第一章、刑法概述一、刑法的概念和任务1、概念: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的主体处以什么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广泛的刑法不仅包括狭义范畴上的刑法,还包括其他刑事法律规范。2、刑法的任务刑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二、刑法的基本原则(一)罪刑法定原则刑法第3条“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
2、定罪处刑。”(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刑法第4条“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三)罪刑相适应原则刑法第5条“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三、刑法的效力范围(一)概述是指刑法在什么时间、什么地域范围内、对什么人具有效力。(二)刑法的地域效力1、刑法第6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本法。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1)如何理解什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2)什么是法律的特
3、别规定?(3)如何认定犯罪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2、刑法第7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但是按照本法规定的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3、刑法第十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依照本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虽然经过外国审判,仍然可以依照本法追究,但在外国已经受过刑罚处罚的,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二)刑法对人的效力1、刑法对我国公民的效力(1)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内犯罪的,一律适用我国刑法;(2)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刑法规定之罪的,也适用我国刑法
4、,但是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最高刑为3年以下的,可以不予追究;(3)我国的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我国领域外犯罪的,则也应该追究刑事责任,并且不受最高刑期是否为3年以上的限制。(4)中国公民在中国领域外犯罪,依照刑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虽然经过外国审判,仍然可以依照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但是在外国已经受过刑事处罚的,则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2、刑法对外国人的效力(1)外国人在我国境内犯罪的,除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以外,一律适用我国刑法;(2)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范围?(3)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对我国或我国公民犯罪,并且依照刑法规定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
5、外。(三)刑法的时间效力1、刑法的生效时间我国现行刑法是从1997年10月1日开始生效的。2、刑法的溯及力(1)溯及力的概念:是指一部新的法律生效后,对其生效前发生的行为是否有管辖权的问题,如果适用,则有溯及力,否则就是没有溯及力的,各国法律确认的一般原则是无溯及力原则。(2)刑法的溯及力原则:从旧暨从轻原则刑法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如果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总则第四章第八节的规定应当追诉的,按照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本法。”第二章、犯罪一、犯罪的概念和特征1、概
6、念:是指刑法所规定的,严重危害社会、应当受到刑法处罚的行为。2、 特征(1)社会危害性;(2)刑事违法性;(3)应受刑罚处罚性。二、犯罪构成(一)概念:是指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的一切客观和主观要件的总和。犯罪构成包括四个方面的要素:犯罪的主体、犯罪的客体、犯罪的主观方面、犯罪的客观方面。(二)犯罪主体1、刑法的主体是否只能是自然人,是否可能是法人或非法人单位?2、刑事责任能力的构成要素:刑事责任年龄、智力要素3、刑事责任年龄:(1)已满16周岁;(2)未满14岁;(3)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4)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4、病理
7、性醉酒时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是否要承担刑事责任?5、间歇性的精神病人犯罪如何处理?6、尚未完全丧失控制或者辨认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是否要承担刑事责任?如何承担?7、精神病人犯罪是否要承担刑事责任?如何鉴定?(三)犯罪的客体1、 概念:是指犯罪行为所侵犯的而刑法保护的社会关系。2、 客体的分类:(1)一般客体;(2)同类客体;(3)直接客体。3、犯罪行为侵犯的客体与其侵犯的直接对象不一样。(第318)(四)犯罪的主观方面1、概念:是指犯罪人对自己所实施的犯罪行为及其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状态,包括罪过、犯罪的动机和目的,罪过包括故意与过失两种形式。(1)犯罪的故意l 直接故意l 间接故意(2)
8、犯罪的过失l 疏忽大意的过失;l 过于自信的过失。(3)法律后果: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过失犯罪只有在法律有明确规定时才承担刑事责任;同时在同一个罪名中,即使过失犯罪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其处罚也要比故意犯罪要轻。2、动机:犯罪动机不是犯罪的构成要件,不影响确定犯罪的性质,但是反映了犯罪人主观恶性的大小及其社会危害程度。3、刑法第16条: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四)犯罪的客观方面1、概念:是指犯罪活动的外在表现,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以及犯罪的时间、地点、方法等。2、危害行为(1)积极的作为;(2)消极的
9、不作为。3、危害结果:危害结果的发生并不是定罪处刑的必要条件,即使行为客观上没有造成明确的危害结果,也可以定罪处刑,也就是说不一定是结果犯。4、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5、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对于确定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的大小、以及相应的定罪处刑具有重要影响。三、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一)正当防卫1、概念:刑法第20条第1款“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2、构成要件:(1)目的应当具有正当性;(2)必须是对不法侵害行为实施防卫;(3)必须是正在发生的不
10、法侵害行为;(4)必须是对不法侵害人本人进行防卫;(5)正当防卫不能超过必要限度。3、防卫过当(1)刑法第20条第2款“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2)防卫过当的豁免刑法第20条第3款“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二)紧急避险1、概念:刑法第21条第1款“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2、构成要件:(1)目的具有正当性;(2)必须
11、是对正在发生的危险进行;(3)必须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4)紧急避险保护的利益必须大于所损害的利益;l 人身权利大于财产权利;l 人身权利中的生命权最大;l 财产权利的大小可以用其价值进行衡量。(5)紧急避险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3、避险过当刑法第21条第2款“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四、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一)犯罪预备1、概念:刑法第22条“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2、特征:(1)行为人已经着手开始实行犯罪的预备行为;(2)行为人在犯罪预
12、备阶段即停止其犯罪行为,因此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危害结果的发生;(3)行为人在犯罪预备阶段停止下来,未能着手实行犯罪,但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除外。3、犯罪预备、犯意4、 对于犯罪预备分子的处罚(二)犯罪未遂1、概念:刑法第23条“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2、特征:(1)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2)犯罪没有得逞;(3)犯罪没有得逞是因为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3、对犯罪未遂分子的处罚(三)犯罪中止1、概念:刑法第24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分为
13、自动放弃的犯罪中止和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2、特征:(1)自动放弃的犯罪中止l 行为人在犯罪过程中放弃犯罪;l 行为人在犯罪过程中放弃犯罪是自觉行为;l 行为人必须彻底放弃犯罪行为。(2)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l 行为人在犯罪过程中采取措施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l 必须彻底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四)犯罪既遂五、共同犯罪(一)共同犯罪概述1、概念:刑法第25条“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 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2、构成要件:(1)必须是二人以上;(2)各犯罪人均是故意犯罪;(3)各犯罪人有共同
14、的犯罪故意;(4)客观上各个共同犯罪人有共同的犯罪行为。3、以下情况不能构成共同犯罪(1)主观上有共同的犯罪故意,但是无共同的犯罪行为;(2)客观上有共同的犯罪行为,但是无共同的犯罪故意;(3)部分主体是故意犯罪,部分主体是过失犯罪;(4)主体均是过失犯罪;(5)一方知道另一方在实施犯罪行为并且对之加以利用,从而与自己的行为共同促成犯罪结果的发生,但是对方并不知道。 (二)共同犯罪的组织形式:一般共同犯罪、犯罪集团1、一般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为实施特定犯罪而事前或临时结合的无特殊组织形式的共同犯罪。2、犯罪集团刑法第26条第2款“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
15、”(1)主体必须是3人以上;(2)具有比较稳定的组织;(3)组织存在的目的就是为犯罪为目的;(4)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三)共同犯罪人的种类1、刑法第26条第1款“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2、刑法第26条第3款“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犯罪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3、刑法第27条“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4、刑法第28条“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5、刑法第29条“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
16、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六、单位犯罪(一)概述1、概念:刑法第30条“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2、特征:(1)犯罪的主体是单位,而不是自然人;(2)单位犯罪只有在法律有明文规定为单位犯罪时才构成;(3)单位犯罪一般是为牟取非法利益;(4)单位犯罪既有故意犯罪也有过失犯罪。(二)单位犯罪的处罚双罚制。刑法第31条“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第三章、刑罚一、刑罚的概念和特征1、概念:刑罚是由刑法明文规定的,
17、人民法院依法惩罚犯罪分子的一种最为严厉的法律制裁方法。2、特征(1)刑罚的适用对象只能是犯罪分子;(2)刑罚必须由刑法明文规定;(3)刑罚是最为严厉的一种法律制裁方法;(4)刑罚只能由人民法院根据法律规定的程序决定适用。二、刑罚的种类(一)种类:刑罚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二)主刑1、性质和作用:是主要的刑罚处罚方法,对一个犯罪行为只能判处一个主刑。2、种类(1)管制:l 是最轻的一种刑罚;l 对犯罪分子限制人身自由最少的一种刑罚;l 执行机关是公安机关;l 在劳动中同工同酬;l 在主刑执行期限即被剥夺政治权利;l 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时不得超过3年;l 刑期从判决确定之日起开始计算
18、,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抵刑期两日。(2)拘役l 平均期限最短的一种刑罚;l 期限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时不得超过1年;l 短期剥夺人身自由;l 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抵刑期一日。(3)有期徒刑l 适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刑罚;l 刑期6个月以上15年以下,数罪并罚时不得超过20年;l 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抵刑期一日。(4)无期徒刑l 终身剥夺犯罪分子人身自由;l 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终身。(5)死刑l 最为严厉的刑罚方法;l 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l 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l 死刑的核准需要经过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缓期
19、执行的,可以由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或者核准;l 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的的刑期,从死刑缓期执行期满之日起计算;l 判处死亡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犯故意犯罪经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l 判处死刑的应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二)附加刑1、概念: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附加适用,一个主刑可以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附加刑。2、 种类(1)罚金罚金不同于罚款。(2)剥夺政治权利剥夺的政治权利的范围:l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l 言论、出
20、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l 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l 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应该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l 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l 故意杀人、强奸、放火、爆炸、投毒、抢劫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l 只有在刑法分则有明确规定的时候才可以独立适用该附加刑。剥夺政治权利期限的计算l 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从徒刑、拘役执行完毕之日或者从假释之日起计算;l 剥夺政治权利的效力当然施用于主刑执行期间;l 管制同时被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附加刑与主刑同时执行。(3)没收财产l 没收财产只能是犯罪分子本人的财产;l 没收财产时必须为犯罪分子本
21、人及其扶养、抚养的家属保留必要的生活费用;l 没收财产以前犯罪分子所负的正当债务,需要以没收财产偿还的,经债权人请求,应当偿还。三、刑罚的具体适用(一)量刑概念:是指人民法院依据刑法,在认定行为人构成犯罪的基础上,确定对犯罪人是否判处刑罚以及判处多重刑罚的刑事司法活动,对犯罪分子进行量刑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刑法的有关规定判处。从重处罚从轻处罚减轻处罚(二)累犯1、概念:刑法第65条“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前款规定的期限,对于被假释的犯罪分子,从假释之日
22、起计算。”2、处罚:“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除外。”3、一般累犯构成要件(1)前罪和后罪必须都是故意犯罪;(2)前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后罪也应当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解决;(3)后罪的发生必须是前罪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之日起5年内。4、特别累犯(1)前罪和后罪都是危害国家安全犯罪;(2)无论两罪之间间隔时间多长;(3)无论两罪的具体处刑是多少。(三)自首和立功1、自首(1)概念:刑法第67条“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
23、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2)构成要件:l 犯罪分子必须自动投案,必须是在犯罪分子犯罪以后,归案以前本人意志支配下自觉前往有关机关承认自己的罪行,并且自愿接受有关机关的控制之下,等待进一步交代犯罪事实,并接受人民法院的审判;l 犯罪分子必须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3)处罚2、立功(1)概念以及处罚:刑法第六十八条“犯罪分子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2)什么是立功?什么是重大立功?(四)数罪并罚1、概念:是指一人犯数罪,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在法定时间界限内所犯的各罪,分别
24、定罪处刑后,依照刑法规定的并罚原则和方法,酌情决定执行刑期的一种刑罚制度。2、法律规定:(1)刑法第69条“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一年,有期徒刑最高不得超过二十年。”(2)刑法第70条“判决宣告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发现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对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后两个判决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已经执行的刑期,应当计算在新判决决定的刑期以内。”(3)刑法第71条“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
25、前,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又犯罪的,应当对新犯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没有执行的刑罚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按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五)缓刑1、概念:是指人民法院对于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改表现,认为暂缓执行原判刑罚不致再危害社会的,规定一定的考验期,在考验期限内不再犯新罪或者符合法定的其他条件,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的刑罚制度。2、法律规定:(1)缓刑的条件:刑法第七十二条“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2)缓刑的考验期限:刑法第七十三条“拘役的缓刑
26、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3)缓刑的效力:刑法第76条“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由公安机关考察,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予以配合,如果没有本法第77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第77条“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的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69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
27、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4)特别规定:刑法第74条“对于累犯不适用缓刑。”(5)缓刑期间应遵守的规定:刑法第75条“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二)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三)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四)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六)减刑1、概念:刑法第78条“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有下列重
28、大立功表现之一的,应当减刑。”2、法律规定:l 应当减刑的重大立功表现:(1)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2)检举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的,经查证属实的;(3)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的;(4)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的;(5)在抗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现的;(6)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的。l 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十年。l 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裁定减刑之日起计算。(七)假释1、概念: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的,而附有条件地提前释放的一种刑罚制度。2、假释的条件刑法第81条“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至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对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1)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吉林大学《民族传统体育概论》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大学《机械工程测试技术》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物业管理消防安全制度
- 高处作业现场安全检查方案
- 浙江省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 历史 含解析
-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总结素材教科版
- 2024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讲物质的组成分类及性质课时作业含解析
- 统考版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文化发展历程第12单元第36讲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与文艺复兴教师用书教案新人教版
- 2024-2025学年高中英语Unit5FirstaidReading课时作业1新人教版必修5
- 2024年商标许可协议
- 物业保洁员劳务合同2篇
- 国有土地上房屋装修备案申请表
- 二年级上册音乐课件《小红帽》(人音版)
- 202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真题及答案
- 重庆建筑工程资料全套表格年
- GB/T 23221-2008烤烟栽培技术规程
- GB/T 18284-2000快速响应矩阵码
- GB/T 16900-2008图形符号表示规则总则
- 辽宁省辽南协作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答案 Word版含解析
- 中职英语统考复习讲课教案
- DB11-T 1832.10-2022建筑工程施工工艺规程 第10部分:装饰装修工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