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经济学讲义12个1ch_第1页
南开-经济学讲义12个1ch_第2页
南开-经济学讲义12个1ch_第3页
南开-经济学讲义12个1ch_第4页
南开-经济学讲义12个1ch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国际贸易理论是国际经济学的微观理论部分,它以微观经济学为理论基础,解释国际贸易的起因和影响。在正式学习国际贸易理论之前,在本章,首先熟悉一下国际贸易理论的范围、方法以及所采用的一些主要分析工具。第一节国际贸易理论的对象与目的在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主要通过市场的结合,即把国内市场扩展为国际市场,形成一个国际经济社会。在这样的国际大市场上,商品的将各个经济社会联接在一起。除此之外,可移动的生产要素,如资本、劳动力,以及服务的国际也是各个经济社会之间的另一种重要。通常从狭义上讲,国际贸易系指商品(或货物)的跨国,而在广义上,国际贸易既包括商品贸易也包括要素贸易。

2、在理论体系上,国际贸易理论主要是以商品贸易作为对象,但也涉及一些国际要素问题。国际贸易理论与微观经济学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微观经济学主要的是单个经济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而国际贸易理论则两个或两个以上经济社会之间的资源配置问题,即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问题。由微观经济学可知,在单个经济体内部,经济资源是通过价格机制的运转来进行分配的,而市场价格又是由各种市场上的供求力量共同决定的。同样地,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也是通过市场的运行来进行的,各个经济社会的价格体系共同决定了国际市场的运行。因此,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是国际贸易相关问题的理论基础。既然国际贸易理论与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存在着一致性,为什么还

3、要区分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将国际贸易作为一个独立的问题来呢?这样做的理由主要有两条。第一,一般来说,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如,由于各国制度、法律、语言、文化、程度要比其在国内的程度低得多,例和等的影响,劳动力的国际性会受到诸多限制,在不同国家之间很难能像在国内一样。因此,关于要素性的假设是国际贸易理论区别于微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一国情况下,生产要素价格(或报酬)的任何差异,都会引起资源的重新配置,要素会从低的部门流向高的部门,最终导致要素价格的均等。虽然在每个国家里,要素价格都趋于一致,但由于要素在国际间不能,各国之间的要素价格可能并不一致,因此,要素价格在国际间的差异表明,对于国际间的资源

4、配置问题的,不能完全照搬微观经济学关于资源配置的理论,也就是说,国际贸易需要有一种不同于国内贸易的解释。第二,现实中,国际贸易常会受到一些人为的影响,如通过设置关税和非关1税措施限制进口,而这种主要由构筑的贸易在国内贸易中则很少见。这种内外贸易在实际生活中的差异,反映了长期以来一部分人对两种贸易的不同认识:国内贸易会给交易各方带来好处,改善人们的福利,但国际贸易并不一定会给参与贸易的各国都带来利益。例如,历史上贸易保护主义的一个典型代表“重商主义”便是持这种观点,认为在国际贸易中,一国所获得的利益是以他国的损失为代价的,因此,他们主张一国应采取限制进口或“奖入限出”的干预政策。正是因为如此,对

5、于国际贸易利益和贸易政策的经济影响和福利效应的说明和解释,是国际贸易理论中一个十分重要的不同于微观经济理论的一个重要体现。问题,也是国际贸易理论与一般经济学的方法相同,国际贸易理论在分析上也分为实证分析(itiveysis)和规范分析(normativeysis)两种。前者主要针对某一与国际贸易有关现象,提供理论分析框架,旨在解释诸如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贸易型态的决定、贸易政策措施对国内经济活动(如价格、生产、消费、收入分配)的影响等问题;后者则就某一与贸易有关的现象,进行价值判断,即说明其好坏,例如就一国贸易政策的制定(是采用法还是应采取贸易保护主义作法)提出依据。贸易的作另外,在内容上,国

6、际贸易理论又区分为国际贸易纯国际贸易政策理论两部分。国际贸易纯理论主要说明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从事贸易的利益及贸易利益的分配问题。它所探讨的主要问题包括贸易、贸易方向及贸易结构的决定;国际市场的均衡,以及贸易对各国生产、消费与福利的影响。而国际贸易政策理论则主要探讨贸易政策,如关税、区域,对各国各项经济活动与福利的影响,以及在不同条件或环境下,政府在贸易政策制定中的最佳选择(事实上,有时的决策并非是最佳的)。第二节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分析方法与模型框架一、国际贸易方法的特点国际贸易理论在个消费者和厂商为基本方法上主要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本工具。微观经济学通常是以单,之间的经济关系,经济行为主体背后

7、并无政治文化背景的差异,而国际贸易则涉及到国家的界限,所以,在国际贸易时,都是以国家为,既考虑的行为,又考虑国家(或)的行为。概括起来,国际贸易理论在方法上,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第一, 国际贸易理论分析不涉及货币,不考虑各国货币制度的差异与关系的影响,即在分析时假定这是一个物物交易的世界。因此,国际贸易理论实际上是一种实质面的分析(realysis)。至于货币的影响,则在国际金融理论部分专门探讨。这种处理方法,与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是一致的。其主要理由是基于这样一个假设:2经济行为主体的决策取决于所有价格,而不是仅仅依靠部分价格信息,在“实际”经济没有变动的情形下,他不会改变决策。为了更好地

8、理解这个问题,这里举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假设某一农场主在决定种植哪一种农产品时,两个选择:小麦与玉米,并且两种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完全相同。一开始,两种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假设是相同的,那么对于该农场主来说,无论种植哪一种作物,利润都是一样的,不妨假定农场主选择种植玉米。过了一段时间后,农场主发现市场上小麦价格翻了一番,那么这时农场主是否就决定下一年改种小麦呢?回答是不一定。因为农场主是否决定改种小麦,不仅依赖小麦价格的变化,而且还要视玉米价格的变化而定。如果玉米的价格也翻了一番,那么对于农场主来说,无论种植哪一种作物,利润也还都是一样的,因此农场主没有必要改种小麦;如果玉米价格未变或上涨幅度小于小

9、麦,那么种植小麦要比种植玉米收入更高,这时农场主肯定会改种小麦。在这个例子中,农场主决定将来种植哪一种作物,取决于两种作物价格的相对变化,而不是其中某一种作物的价格变化。第二个例子:假设某一消费者的货币收入(又称名义收入)提高了 10%,那么他所消费的商品数量是否也会增加 10%呢?回答也是不一定。例如若物价水平也上涨了 10%,那么消费者的名义收入虽然增加了,但其实际力并没有增加,即实际收入不变。以上两个例子说明,理性经济行为主体不会被某些货币变化所蒙蔽,能够作出正确判断。为了描述经济行为主体不受“货币幻觉”的影响这一现象,这里引入相对价格这一概念。假设 Px 和 Py 分别表示两种商品 X

10、 和 Y 的货币价格,又称为名义价格,那么 Px/Py 定义为商品 X 的相对价格。它的含义是用商品 Y 代替货币,作为商品 X 的计价,它表示用一个的商品 X 与商品 Y 进行交换,所能得到的商品 Y 的数量。如果两种商品的货币价格同比例变化,则相对价格并不改变,因此相对价格表达的是一种纯粹的物物交换关系,与货币无关。这里,经济行为主体的行为只取决于相对价格,而与名义价格无关。第二, 在分析框架上,各种贸易理论模型大都假定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两种商品(或部门)以及生产要素不超过两个。这种处理方法与所选择的经济模型形式有关。一般来说,大学本科阶段的经济学类所采用的理论模型大都以几何形式为主。这

11、种二维坐标图分析法的最大优点是不仅直观明了,便于学生理解,而且论证过程也较为严密,但缺点也较为明显,即经济模型不得不加以简化,限定在二维范围内。第三, 国际贸易理论多采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前面曾提到,及不同国家的价格体系,所以一般均衡分析方法是不可或缺的。第四, 大多数贸易理论都是一种静态或比较静态分析,时间中较少体现。国际贸易必然会涉在国际贸易理论分析经济行为主体根据部分价格信息,而不考虑其他价格信息,进行,这种现象在经济学中被称为“货币幻觉”(money illu)。经济模型作为对经济行为模式的抽象描述,有很多不同的表达方式,如它可以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文字表达(verbal s ement)

12、形式,以便于大多数人的理解,也可以采用数学表达(mathematical expres)形式,以便于严密的逻辑推理。其中数学表达形式又区分为几何形式模型(geometric m)和代数形式模型(algebraic m)两类。3二、主要分析工具人们从事国际贸易的,与其从事国内贸易的一样,都是为了自身利益的改善,具体地说就是,消费者追求个人效用的最大化,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因此,微观经济学关于消费者行为厂商理论,对于分析国际贸易的相关问题都是十分有益的工具。为了让读者在接触国际贸易理论之前,对国际贸易理论中的常用分析方法预先有个了解,以下对本书国际贸易理论部分所使用的主要分析工具作一简要介绍。熟悉

13、微观经济学的读者可以跳过这一部分。(一)产可能性边界与供给1. 生产可能性边界在微观经济学中,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sibility frontier)是一个在分析生产和供给时十分有用的工具。它表示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或劳务的最大产量。在导出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前,首先对所的经济社会作一简化处理:假设该经济社会只生产两种产品X和 Y;并且只使用两种生产要素资本(K)和劳动(L)。其他的一些基本假设如下所述:所有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所有商品的生产技术条件都是既定的,并且规模收益不变;所有生产要素的总供给都是固定不变;(4)生产要素可在间

14、;所有生产要素都充分利用;经济活动中不存在外在性(externality)。根据假设,X 和 Y 两种产品的生产函数可表示成如下形式:X F)(1.1)Y Fy (K y ,Ly )(1.2)其中,Kx、Lx、Ky、Ly 分别表示 X 和 Y 两种产品所使用资本和劳动投入。Fx()和 Fy()表示分别代表 X 和 Y 生产技术条件,由于生产技术遵循规模收益不变规律,所以 Fx()和 Fy( )均为线性函数;假设资本和劳动的总供应量并分别为 K 和 L ,那么,充分就业意味着两个部门所使用的资本及劳动之和分别等于资本和劳动的总给量,即:K Kx K y(1.3) Lx LyL(1.4)X 和 Y

15、 两个部门的产出由两个部门的生产要素投入量决定,而生产要素在两个部门之间的配置取决于两个部门的要素之间的关系。如果一开始两个部门的生产要素不一致,那么生产要素将会从低的部门流向高的部门,直至两个部门的要素达到一致,生产要素的才会停止下来,这时,生产要素在两部门中的投入便确定下来。上述过4盒状图(Edgeworth box)来描述。通过所谓的埃在图 11 中,方框的长度表示劳动的总供应量 L ,宽度表示资本的总供应量 K ,图中曲线 X0 表示以 Ox 为原点的 X 的一条等产量曲线,Y0 表示以 Oy 为原点的 Y 的一条等产量曲线。对于一个单个生产者来说,其均衡状态(利润最大化)是由等产量曲

16、线与等成本曲线的切点决定的。也就是说,在厂商达到利润最大化时,要素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要素价格之比(或相对价格),即:wrMRTS (1.5)(1.5)式中,MRTS 表示X 部门的要素边际技术替代率,w、r 分别表示 K 和 L 的价格。在两个厂商或两种产品的情况下,上式条件仍然成立(由利润最大化定律保证!)。因此,当生产要素通过,导致两个部门的要素价格趋同时,两个部门所采用的要素投入要素组合点所对应的要素边际技术替代率应当相同。图 11 中,E 点是两个部门的等产量曲线相切的切点,在这一点,两个部门的要素边际技术替代率相同(因为两条等产量曲线在 E点拥有共同的切线),同时两个部门的生产要素投

17、入满足(1.3)式和(1.4)式两个条件,即此时生产要素得到了充分利用,因此 E 点是生产要素配置的一个均衡点。LyOyKKxKyOxLxL图 11事实上,在图 11 中,类似 E 点的均衡点,不止一个,而有无限多个,所有这些点连成一条曲线,即契约线(图中没有显示出来)。在契约线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要素得到了充分利用,并且所有生产者都实现了利润最大化。根据契约线上所有各点对应的 X、Y 的产出组合,可在图 12 中绘制出表示 X 和 Y 各种可能组合的一条曲线,这条曲线就是所谓的生产可能性边界。这条生产可能性边界线描述了一国的供给条件,它告诉在一国的技术、要素总量和某一个产品(比如 Y)的产

18、出水5EX0Y0平即定的情况下,另一产品(X)的最大产出或供应能力。YYOOXX(a)(b)图 122. 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边界包含了面基本假设下资源配置达到均衡的各项条件。给定一国的资源总数,该国的生产只能发生在这条曲线上(如图 12(a) 中的 A 点)或处于曲线内部(如 C 点)。生产可能性边界线以内的点所反映的不是资源未充分利用,就是生产无效率;对于边界线以外的点,仅就现有资源和技术而言是无法实现的;当生产处于生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以牺牲另一产品的生产为代价。这里,成本)这一概念,来表达

19、这种“替代”关系。机会成本是指为生产一放弃的其产品的生产数量。引入机会机本(或社会的某一产品所必需在图 12(a)中,假设现在该国的生产点位于生产可能性边界上 A 点,它可以通过将生产要素从 Y 部门转向 X 部门来增加 X 的生产,这样一来,生产点就会改变,比如生产点转移到 B 点,那么这时增加 X 生产的机会成本就是以 Y 的生产的减少量来衡量的,即机会成本为 Y / X 。如果 X 的生产仅增加一个微少的量,那么机会成本就可以用通过 A 点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的切线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即 dy / dx 。图 12(a) 所描述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形状是向外凸的,因此,当生产点由 A 向 B

20、方向移动时,对应的切线斜率绝对值不断上升,即随着 X 的生产增加,其机会成本是递增的。对机会成本递增原因的一种解释是两部门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不同的生产要素组合(注意,是指在任何相同的要素价格下,两个部门所使用的最佳生产要素组合)。图 12 的(b)部分描述是另外一种形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线,它对应于机会成本不变这一情形,由于生产边界线上处处切线斜率相同,所以这条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有一种情况可以导致这种结果,即如果 X 和 Y 两个部门采用的生产要素比例完全相同,那么一个部门所出的资本和劳动,正好可以被另外一个部门完全吸收,在规模收益不变的条6ABC件下,两个部门的生产减少或增加都是固定不变

21、的,即-Y/X 保持不变,所以机会成本是固定不变的,这时对应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就是一条直线。在本书以下的内容里(“新贸易理论”部分除外),始终假设所的经济社会要么机会递增,要么机会成本不变,因此,生产可能性边界只能是上述两种形状态之一。3. 商品市场均衡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和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看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现在假设 X 和 Y 的价格分别为 Px 和Py。根据假设,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因此,在均衡时,商品的价格应等于其边际成本。如果用 Y 来衡量 X 的价格和成本的话,则相对价格 Px/Py 就是用 Y 衡

22、量的 X 的价格,X 的机会成本则是以 Y 衡量的 X 的边际成本,因此,当两者相等,即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若改用图示说明,则在图 13 中,当相对价格线 p0(p0=Px/Py)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相切时,切点 E 就是生产均衡点,在这一点 X 和 Y 供给分别为 Xe 和 Ye。另外,无论 X 和 Y 的名义价格是多少,X 和 Y 的供给仅取绝于相对价格水平,与名义价格无关!如果 X 的相对价格上升,如图中 p1 线所示,则生产均衡点由 E 转移到 E,X 的供给增加,Y 的供给则下降。YYeOXXe图 13(二)消费者偏好与社会无差异曲线在需求方

23、面,无差异曲线是描述单个消费者的偏好与福利的重要概念。但在国际贸易中,更关注整个国家的福利,即判断国际贸易对一国福利而言究竟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因此,在国际贸易问题时,需要一种能衡量整个社会需求与福利的分析工由于Y/X 是负数,所以将其变换为正数(前面加负号)表示机会成本。7EE p0p1具。一种很直接的想法就是,通过无差异曲线的加总,来构造一条可反映整个社会需求条件与福利的无差异曲线,即社会无差异曲线。这种思路是可取的,但会遇到很多技术上的难题。因为如果不对所有消费者的偏好加以限定的话,那么一般情况下很难得到一条有意义的社会无差异曲线。在现实生活中,不同人之间的偏好可能是各不相同的。虽

24、然对各种可能的消费组合,每个人都可根据个人的偏好加以排序,但由所有一的偏好排序。以下的例子足以说明这一点。的集体或社会则可能无法有一个统假设一个只有三个人的社会,现有三种不同的商品组合,分别记为 A、B、C,表 11给出了甲、乙、丙三人关于这些商品组合的偏好顺序(由高到低)。为简单起见,不妨假设三人通过投票,以多数票来决定集体偏好排序。表 11个人偏好排序偏好排序甲乙丙123AB CBC ACA B首先,对 A 与 B 进行排序,甲和丙都赞成 A 优于 B,只有丙集体决定 A 优于 B;同样可以断定 B 组合优 C 组合(甲、乙赞成,丙,于是两票对一票,),C 优于 A(乙、丙赞成,甲的排序。

25、)。这样一来便遇到难题,三人无法从总体上对所有商品组合给出一个完备为了避免上述难题,必须对个人的偏好有所限定,才能得到一条能反映集体偏好的社会无差异曲线。为此,假设所有的偏好都是相同的,这样一来,集体的偏好与单个的偏好保持一致。由于每个人的无差异曲线的形状都是相同的,那么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与性质与个人无差异曲线也应一致,如图 14所示。YBU0OXB在国际贸易理论中,社会无差异曲线主要有有两种用途:(1)社会无差曲线可以用来图 148确定一国的均衡消费点。在图 14 中,BB 线表示在 X 和 Y 的价格既定情况下一国的国民收入预算线,该预算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切点 C 表示整个社会消费处于

26、均衡状态,这时对 X 和 Y 的总需求也就随之确定;(2)从规范分析的角度看,社会无差曲线可以用来衡量整个社会的福利,这与无差异线衡量福利是一样的。例如若贸易的开展导致社会无差异曲线向远离坐标原点的方向移动,那么判定贸易对该国是有益的,因为它提高了该国的福利水平。但必须,社会无差异曲线由低处向高处移动,虽然表明国家的整体福利水平提高了,可并不意味着所有社会成员的福利水平也跟着同时提高。同样,消费点在同一条社会无差异曲线上移动,表示整个国家的福利水平不变,但也并不意味着所有社会成员的福利不变,这方面具体的例子及解释在本书以后的内容里会遇到,这里就不再赘述了。三、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从这一小节开始

27、,要运用前面所介绍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和社会无差异曲线,综合在一起分析在封闭和开放两种情况下,一国一般均衡价或相对格的决定。这里,首先闭条件下一国的一般均衡。前面引入的所有假设和符号在这里和以后仍然继续有效。封(一)、一般均衡条件与均衡解在封闭状况下,决定一国经济一般均衡的条件有以下三个:生产达到均衡;消费达到均衡;市场出清。以上三个条件可用如下三个表达式来分别表示:px pypxpyMRT (1.6)MRS (1.7)Xc=Xp , Yc=YP(1.8)其中,带下标 c 的变量分别表示对应商品的消费;带下标 p 的变量分别表示对应商品的产出。图 15 描述了满足上述三个条件的一般均衡状态。一般均

28、衡解为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相切的切点 E,在 E 点,两条曲线拥有共同的切线,该切线斜率的绝对值等于X 的相对价格 p,也就是说,Y产及消费。这两条曲线共同决定了均衡状态下一国的相对价格水平、生EUa9pOX图 15在 E 点,生产者利润达到了最大化,因为生产可能性边界在该点的机会成本等于相对价格;消费者也同样达到效用最大化,因为社会无差异曲线在该点的边际替代率也等于相对价格。另外,图中生产点与消费点重合,所以两种商品的生产均等于消费,即市场出清。(二)、国民供给曲线与国民需求曲线以上采用生产可能性边界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说明了一国均衡价格、生产和消费是如何决定的。在此基础上,还可以

29、进一步利用上述分析工具引入另外两个有用的曲线国民供给曲线(national supply curve )与国民需求曲线( national demand curve)。这两条曲线也可从另外一个途径说明一国生产、消费和价格的决定。国民供给与需求曲线分别定义为一国某一商品对应于其相对价格的供给与需求。在图 16 的上面坐标图中, 不妨任意选取 X 的三个不同的相对价格:1/2、1 和 2,三条相对价格线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的切点分别决定了三个生产均衡点 D、E、F,对应于这三点的 X的产出分别为:S1,S2,S3。在图 16(b)中,横坐标表示 X 的供给,纵坐标表 X 的相对价格,根据(a)图,可

30、在(b)图中画出对应于各种相对价格的 X 的供给,最后得出一条NSx,表示该国 X 商品的供应曲线。该曲线斜率为正,表示随着 X 的相对价格的提可以更直观地看到 X 的供给只取决于其相对高,其供给水平也随之提高。从这条曲线价格,与绝对价格水平无关。图 17 则说明了 X 商品的国民需求曲线是如何推导出的。在图 17(a)中,通过生产点 D、E、F 的三条相对价格线同时又代表该国在三个不同相对价格水平下的国民收入预算线,为达到效用最大化目的,消费者最情愿选择的消费应是国民收入预算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相切的切点,当相对价格为 1 时,消费点在 E 点,所有国民的消费的 X 商品数量为 D2-;当相对

31、价格升为 2 时,很显然,消费者将不愿再消费 D2的 X,如果可能的话,他们宁愿选择 D3的 X;同样,当相对价格降为 1/2 时,消费者愿意接受的 X 消费为 D3。当然,在封闭情况下,消费点 H 是无法达到的,因为它超出了该国生产可能性边界线。10YYPx/Py=1Px/Py=1Px/Py=2Px/Py=1/2DPx/Py=1/2DP /P =2x yEEFFXOD3D2D1OS1S2(a)S3X(a)Px/PyPx/PyNSx22111/21/2NDsOOS1S2S3XXD3D1D2(b)(b)图 16图 17在图 17 中,根据图 17(a)中所描述的情况,将对应于 X 不同相对价格与

32、消费者希望得到的消费数量两者之间的关系绘制出来,得到一个曲线 NDx,该曲线就是 X 的国民需求曲线。,需求曲线 NDx 的斜率为负,表示 X 的消费与其相对价格成反比关系。国民供给曲线与国民需求曲线,反映的是一国供给与需求的各种潜在可能,实际发生的供给与需求只是众多潜在可能中的一种,那么究竟是哪一个呢?在图 18 中,国民供给曲线与国民需求曲线的交点决定了封闭条件下的均衡生产、消费水平以及相对价格。(三)、封闭下的相对价格差与国际贸易的发生现在引入另外一个国家,看一看两国相对价格之间的差异意味着什么。图 19 描述了11另外一个国家B国在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均衡时,B 国 X 商品的相对价

33、格为 2,大于对应于图 18 的 A 国 X 的相对价格(等于 1)。现在设想一下,如果允许商品在两国之间,那么会发生什么情况呢?一开始 A国 X 的相对价格要低于 B 国,所以B 国的消费者会发现,从 A 国生产者那里X 商品,要比从本国生产者手里X 便宜,因此 B 国会从 A 国进口 X;反过来,B 国的Y 商品的相对价格(Y 的相对价格 Py/Px1/(Px/Py)=1/2)要低于 A 国 Y 的的相对价格(Py/Px=1),同样,A 国的消费者也会发现从 B 国口 Y 商品,于是两国之间便发生了贸易。Y 要比在本国便宜,所以 A 国也会从 B 国进Px/PyPx/PyNSbx21NDb

34、xOOXX图8图9从这个简单的例子中可以发现国际贸易的发生是以两国相对价格存在差异为先决条件,即国际贸易是建立在相对价格差异的基础之上。由于 A 国在封闭条件下 X 商品的相对价格较低于 B 国 X 商品的相对价格,因此,我们称 A 国在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在商品上处于比较劣势 (comparative disadvantage);同样的道理,B 图则在 Y 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在商品处于比较劣势。从这个意义上讲,两国之间的贸易方向取决于比较优势,即每个国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进口其处于比较劣势的商品。四、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一)、一般均衡

35、条件与均衡解现在假定由于相对价格差的存在导致了国际贸易的发生,对于原来处于封闭状态下的国家(这里以国为例)来说,封闭状态被打破,那么,在开放的状态下,该国经济如何进12NS axNDax行调整重新达到均衡?在开放条件下,假设该国面对一个新的相对价格水平为 pw(pw=Pxw/Py )。无论是封闭状w态,还是开放状态,该国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目标都是一样的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在开放条件下,生产和消费均衡条件仍与封闭条件下一样,即生产者决定其最佳生产的条件是使机会成本等于新的相对价格,消费者确定最佳消费的条件是边际替代率等于新的相对价格。不过,原来在封闭条件的第三条均衡条件市场出清,在开放条件下

36、则不再成立了,在国际贸易存在的情况下,一国的消费与生产不必再保持一致。虽然生产与消费不再一致,但从收支平衡的角度看,一国国民花费在进口商品上的支出应等于其出口收入,即贸易应保持平衡。这样原来的市场出清条件在开放情况下被替换成了贸易平衡条件。综上所述,在开放条件下,一般均衡条件可表述为如下形式:Pw x MRT(1. 9)PwyPwMRS x (1.10)PwyPw ( X X ) Pw (Y Y )(1.11)xcpyPc(1.11)式表示贸易平衡条件,其中(Xc-XP)和(YP-Yc)分别表示 X 的过剩需求(exsdemand)和 Y 的过剩供给(expply)。上式表明,如果 XC-XP

37、0,则必定有 YP-YC0,即该国进口(国内消费超出国内生产),出口 Y,等式左右两边分别表示进口支出与出口收入;反之,如果 XC-XP0,则必定 YC-YC0,即该国出口(国内生产超出国内消费),进口 Y,等式左右两边分别表示出口收入与进口支出。总之,不论哪种情况,贸易平衡条件都可由(1.11)式来描述。对(1.11)式稍加以变换,可写成下列形式:Pw X PwY Pw X PwY(1.12)xpypxcy c上式左边表示开放条件下该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右边则表示该国在开放条件下的总支出。因此,贸易平衡条件也可转化为一国国民收入与总支出相等这一条件。开放情况下,一国经济的一般均衡如图

38、 110 所示。在图中,相对价格线 pw 与生产 可能性边界线的切点决定了生产均衡(点)。同时,这条相对价格线又表式该国的国民收入预算线,因此它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切点决定了消费均衡(点)。图 110 与图 15 相比,最大的差别是在开放条件下,生产均衡点与消费均衡点不再重合。图 110 表明,X 的生产大于其国内消费, Y 的消费大于其国内生产,因此,该国在开放条件下,出口 X 进口 Y。13YCQOX图 110(二)、国际均衡价格上面关于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分析,事实上并不完善,因为关于新的相对价格并没有说明是如何确定的,确定。只是了在新的相对价格给定情况下,该国生产和消费均衡点的在开放情况

39、下,新的均衡价格是由两国共同决定。首先,简要地描述一下在由封闭开放的过程中,两国价格的调整。当国因在封闭状态下的相对价格较低,而开始出口的时候,一方面由于国的进口,导致了对国商品的需求增加,另一方面,A 国国内市场上 X 商品供应减少,从而引起国价格的上涨;同样,国从国进口 Y 商品,也会引起国的 Y 商品价格的上升。这样一来,原来两国商品的相对价格之间所存在的差异就会不断缩小,这一趋势会一直持续一去。当两国的相对价完全趋于一致时,两国国民之间的交易就达到了新的均衡,生产与消费也达到均衡。因此,国际贸易建立在相对价格差的基础上,但反过来国际贸易又会消除相对价格差异,导致国际间商品价格的均等化。

40、也就是说,在新的均衡状态下,两国面对相同的价格水平,此时的价格称之为国际均衡价格。当两国重新达到均衡时,一国某一商品的进口(或出口)必等于另一国家的出口(或进口),而一国的进口(或出口)等于该国的过剩需求(或过剩供给),因此当一国的过剩需求(供给)等于另一国的过剩供给(需求)时,对应的相对价格就是国际均衡价格。14Px/PyPx/PyNS axA 国过剩供给曲线1NDaxOXOXp-Xc(a)(b)图 111Px/PyPx/PybNSx2NDbbB 国过剩供给曲线xxOXO(b)Xc-Xp(a)图 112图 111 与 112分别显示了如何根据一国的国民供给曲线与国民需求曲线,确定其过剩供给曲

41、线和过剩需求曲线。图中横坐标表示 X 的过剩需求或过剩供给,纵坐标表示的相对价格。A 国过剩供给曲线的形状说明其过剩供给与相对价格成正比,当相对价格大于 1时,过剩供给大于零,即国内生产大于国内消费,多出的部分靠出口他国解决;当相对价格等于 1 时,过剩供给等于零,即国内生产恰好等于国内消费,整个经济处于自给自足状态;当相对价格小于 1 时,过剩供给小于零,即国内生产小于国内消费,不足的部分靠进口弥补。B 国的过剩需求曲线的形状则刚好相反。15Px/PyA 国过剩供给曲线2Pw Pwxy1 B 国过剩需求曲线O过剩供给或需求图 113若把 A 国的过剩供给曲线与 B 国的过剩需求曲线放在同一坐

42、标图中,则可说明国际均衡价格的决定。在图 113 中,两条曲线交点对应的相对价格 Pw / Pw 即为国际均衡价格,xy从图中可以发现, 国际均衡价格一定处于两国贸易前的相对价格水平之间, 即: 1 Pw / Pw 2。xy五、贸易利益(一)、贸易利益的衡量一国是否能从国际贸易中获益,这是国际贸易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基本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对这一点持怀疑态度。从起,一代代的都在不断努力地向人们证明或灌输这样一个古老的理念:贸易是好的。前面,分别了一国在封闭与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现在,可以通过贸易图 15 和前后一国福利水平的变化来判断一下贸易利益是否存在。为了便于对比,图 110 结合在一

43、起,如图 114 所示。16U2U1pQpwOX图 114开放前,该国的生产和消费均衡点均在 E 点,相对价格水平为 p(=Px/Py); 开放后,该国面对一个新的相对价格 pw(= Pw / Pw ),生产均衡在 Q 点,消费均衡点在 C 点。该国xy在封闭状态下的福利水平,可由通过均衡点 E 的一条社会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水平(U1)来表示,开放以后,该国的消费点由原来的 E 点转移到 C 点,在这一点,社会无差异曲线与原来相比,处于更高的位置。因此,开放后,该国的福利水平(U2)要比开放前高。这表明国际贸易改善了该国的福利,即该国从国际贸易中获得了利益。另外,从图中还可看出,贸易后的国

44、际均衡价格与贸易前的价格差距越大,贸易后的社会无差异曲线的位置就越偏上,因此贸易利益也就越大。Pw / Pw 又称为该国的贸易条件(即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之比),xy故贸易条件改善意味着该国从国际贸易中可获得的利益。对于他国来说,以上的结果同样成立。因此,国际贸易是一种互利的行为,参与贸易的各国都能从中获益,至于一国从国际贸易中所获利益的多寡则取决于该国的贸易条件。贸易虽然能改善一国总体福利,但并不意味着国内每个国民都能从中受益,前面曾,社会无差异曲线的上移并不代表每个人的福利水平都提高。因此,具体到个人,并不是每个人都认为贸易是一件好事。这也是现实中为什么总存在因之一。贸易的的重要原(二)、贸

45、易利益的分解国际贸易利益包括两部分来自于交换的利益和来自于专业化的利益。交换利益系指 如果个人或国家之间拥有不同的商品禀赋或不同的偏好,那么通过互相之间的商品交易,他们均可改善各自的福利;专业化利益则指的生产来获得额外的利益。或国家之间可以通过专门从事其效率相对最高17YCFU3EU2U1QpwOX图 115为了区分这两种利益,假定一国从封闭到开放分两步走。第一步,当开放之后面对新的国际价格时,消费者可以立即作出调整,而生产者的生产不能立刻进行调整,所以生产点不变,这时,消费者面对新的国际价格发现,原来在封闭条件价格比较昂贵的新品,现在变的不那么昂贵,而原来比较廉价的新品,现在则变得比较昂贵了

46、,于是他们不会再停留在原来消费点,他们会增加对变得廉价商品的消费,减少变得昂贵的商品的消费,在图 115 中,消费点由 E 点转移到对应于更高满意程度的 F 点,F 点是由通过生产点的国际相对价格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切点。在这一阶段,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是在生产不变的情况,单从国际交换中获得的利益。第二步,生产者来得及对价格变化作出反应,进行生产调整,他们会增加相对价格上升产品的生产,减少相对价格下降产品的生产,于是生产点由 E 点向右下方转移,当到达点时,机会成本与新的相对价格水平重新达成一致,于是 Q 点成为新的生产均衡点。生产的这一变动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使国民收入由原来通过 E 和 F

47、点预算线所代表的水平提高到现在由通过 Q 点的预算线所代表的水平,收入水平的提高跟着又提高消费水平,从而达到更高的满意程度,图中消费点在第二步过程中由原来的点,转移到对应于更高福利水平的 C 点。社会无差异曲线由点到 C 的移动表示,在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由于生产的专业化而获得的额外利益。两种利益之和便了贸易利益。第三节国际贸易的起因前一节已经说明,在一个完全竞争的世界里,国际贸易建立在相对价格差的基础上。反过来讲,没有相对价格差的存在,就不会发生国际贸易。而相对价格取决于供需两方面,因此,要想进一步了解国际贸易发生的根源,必需要从供需两方面去探讨相对价格差产生的原因。现实世界里,能够引起国

48、际贸易发生的有许多,国际贸易之所以会发生可以说是18众多综合作用的结果。但为了更好地认清各种与国际贸易的关系,以下首先建立一个简单模型,描述一个不存在贸易基础的世界。这虽然是一个假想的例子,在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但它对认识国际贸易的起因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一、一个没有贸易的假想世界这里仍然假设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如果两个国家在封闭条件下,相对价格完全一致,那么,即使允许商品在两国之间,贸易也不会发生。什么条件可以保证两国在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一致呢?根据前一节的结果知识,如果两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和社会无差异曲线都完全相同,那么两国在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一定相同,即两个国家在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均

49、可由图 116 来表示。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的形状与位置由生产技术条件和要素禀赋共同决定。如果两国相应部门的生产函数相同,两国两种生产要素的总供应量也分别相同,那么两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也完全相同;同样,如果两国消费者偏好相同,那么两国的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也完全一致。在规模收益不变和完全竞争的情况,当上述这些条件都成立时,就会出现图 116所示的情况。上述条件是两国相对价格相同的一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事实上,两国的生产边界线即使位置不同,但只要形状相同,也可以保证两国的相对价格完全一致。图 117描述的是另外一种两国相对价格相同的情形,图中 A、两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形状

50、都相同,但与图 116 不同的是,两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的两个端点不再是重合的,其中,B 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位于 A 国的之外,生产可能性边界线 BB可看成是生产可能性边界线 AA平行外移的结果。在此情形下,两国在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水平是完全一致的,在图 117中,两条相对价格线 pa 与 pb 是平行的。YYBEApbppaOOA/B/XX图 117图 116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的端点表示所有生产要素全用于某一产品生产,所能生产出的最大19产量,因此在生产技术条件既定的情况下,生产可能性边界的端点由生产要素总量决定。另外,如果一国的资本与劳动的总供应量同比例增加,由于规模收益不变,其生产边界线的

51、两个端点也会以同样的比例延伸出去,即其生产可能性边界将平行向外移动。同样的道理,如果两国的资本与劳动总量之比(以下称相对要素)相同,在相应产品的生产技术条件相同的假设下,两国生产可能性边界线之间的差异就呈现图 117 所描述的那样。根据上面的,引入以下五个条件:两国相同商品的生产函数相同;两国相对要素禀赋相同;两国消费偏好相同;规模收益不变;两国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并且不存在外部经济性。.上述 5 个条件对应于图 117 所示的情形,它们保证了两国在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完全相同,因此,在这些条件下,国际贸易是不可能发生的。二、国际贸易的起因上述 5 个条件所描述的没有贸易的世界

52、虽然在现实中根本就不存在,但以此为起点,可以很容易地引出国际贸易的各种起因。具体方法如下:如果放松 5 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原来不存在贸易的假想状态就会被打破,贸易基础就产生了。例如,如果放松第一条件假设,保持其他四条假设不变,这时两国间的生产技术就不再是相同的了,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形状也随之不同,由于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仍是相同的,所以两国在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肯定不同,两国开展贸易的基础也就产生了,因此,在这种情形下,生产技术差异便是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起因。同样,若放松第 2 项条件,其它条件不变,这时两国生产可能性边界形状就会不相同,相对价格差就会出现,因此,相对要禀赋差异是国际贸易的另一

53、个重要起因。生产技术差异或相对要素禀赋差异反映了两国供给方面的差异。在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史上,从供给方面,即从生产技术差异和要素禀赋差异这两个方面来解释国际贸易的起因和影响的两类贸易理论,占据着极其显著的地位。如果两国的供给条件一样,需求方面的差异也同样可引起国际贸易的发生。需要的是,当放松第 4 项或第 5 项假设条件时,会遇到一些新问题。在规模收益递增或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相对价格差不再是国际贸易的唯一基础,在这种情形下,即使两国不存在相对价格差,国际贸易仍可发生,因为规模经济会导致国际分工的完全专业化,不同的国家可以选择生产不同品种的商品,然后互相交换。另外,在不完全竞争情况,前面所介绍的基于完全竞争的分析方法和模型也不再适用。因此,国际贸易理论实际上包括两类不同的理论体系:国际贸易的完全竞争国际贸易的不完全竞争理论。关于不完全理论在第 6 章专门及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在以下的各章里,依次放松前面的各项假设条件,分别来探讨国际贸易的起因及其影响。虽然现实中上述各种可能同时存在,不可分割,但从抽象层次讲,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