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草莓安全高效省力化栽培技术集成创新_第1页
2草莓安全高效省力化栽培技术集成创新_第2页
2草莓安全高效省力化栽培技术集成创新_第3页
2草莓安全高效省力化栽培技术集成创新_第4页
2草莓安全高效省力化栽培技术集成创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草莓安全高效省力化栽培集成创新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糜 林 研究员一、技术背景 1.劳动量大,规模经营受限 传统的草莓地面起垄栽培,田间操作时弯腰驼背才能作业,苦不堪言,一户农民最多只能管理1.5亩地,极大地限制了草莓种植的规模化经营。 2 .苗期炭疽病导致育苗无保障 红颊、章姬等优良草莓品种,在高温高湿的夏季,草莓苗极易感染炭疽病、疫病;造成母苗、子苗、匍匐茎死亡。 3.病虫害严重,草莓果实安全难以保障 田间湿度过大,造成叶部病害、果实病害严重,不仅增加了农药防治成本,果实安全性很难得到保障。 一、技术背景 4.高效安全营养架式基质栽培应运而生 架式基质栽培不仅能有效解决省力化问题,

2、而且能减轻病害发生,提高果实安全性,激发消费者观光采摘欲望,促进消费,提高种植效益。 但是,架空栽培的草莓生长环境、生产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必须要攻克与架式基质栽培相配套的一些列技术难题,才能确保高架草莓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二、主要科技创新1.创新了两连栋为单元,三层薄膜覆盖于一体,管理省工省力的节能保温、节能散热型大棚搭建模式和标准;棚宽与架台条数相配套,经济合理利用土地;棚高3.5-4米,三层薄膜覆盖于人身高以上,作业方便,保温、散热效果好,节能环保,经济适用。二、主要科技创新2.创新了不仅能满足草莓生长,而且造价合理,农民能应用得起,同时,拆装方便、应用灵活的高架床的搭建方法;1m30c

3、m24cm80cm高架架台搭建技术正式组装1m30cm24cm25cm80cm扣件、压顶簧组装加固斜撑二、主要科技创新3.创新了利用秸秆等农作物废弃物为基本原料发酵配置成栽培基质,大大降低了栽培成本;基质材料费(亩)1)砻糠:1600袋6元/袋=9600元2)鸡粪:600袋8元/袋=4800元3)醋糟:10吨250元/吨=2500元4)草炭基质:50袋150元/袋=7500元 小计:24400元;基质制作技术每立方米稻壳加米糠25斤、菜饼15斤促进发酵腐熟后的稻壳添加1/3草炭基质到腐熟稻壳中配置好的基质处理总养分氮(N)%磷(P2O5)%钾(K2O)%有机质(M)%水(H2O)%土壤0.57

4、0.130.320.122.3015.35基质0.240.080.100.0618.5134.95配置好的基质经过养分检测,不足部分用生物有机肥或单元肥料补充填装基质二、主要科技创新4.创新了一种草莓穴盘基质避雨育苗专用设施(专利号:ZL201220068628.1),使优质不抗病草莓品种红颊达到安全、无病、壮苗培育目标。单位面积繁苗数量由原来每亩3万株增加到6万株以上。定植后无缓苗期,成活率大大提高。通过苗期肥水控制,花芽提早分化,比常规育苗方法提前30-40天采收,不仅弥补了当地应时鲜果市场空缺,还能因为价格比较优势每亩增收近一万元; 1)、无病母苗培育: 根据炭疽病不会随匍匐茎传导特性,

5、利用匍匐茎子苗做母苗,安全可靠。当子苗根颈部弯曲到与匍匐茎呈90度夹角的烟斗状,即可接苗,或直接切离母体进行扦插。 2)大田避雨育苗法 (1)6米宽大棚整成2-3畦,每畦两侧各栽1行草莓,株距3050厘米; (2)尽早覆盖薄膜避雨,防治病菌感染; (3)铺设滴灌补水,杜绝水龙头喷浇; (4)药剂辅助防治; (5)及时整理诱引匍匐茎、摘老叶;红颊采用不同方式育苗在不同时期炭疽病的发病情况 从6月下旬开始,炭疽病的发病呈直线上升趋势,8月达到炭疽病的发病高峰。红颊采用连作田避雨育苗和新田避雨育苗基本能稳定病情,病情指数控制在10%以内。处理7/158/15总叶数(张)病叶数(张)病叶率%病情指数%

6、防治效果%总叶数(张)病叶数(张)病叶率%病情指数%防治效果%红颊连作露地1006666.024.51008989.041.3红颊新田露地1004545.018.624.11005555.028.431.2红颊连作避雨1002020.05.179.21002929.08.479.7红颊新田避雨1001818.03.685.31002020.04.389.6设施避雨育苗对草莓苗期炭疽病的防治效果 红颊草莓发病症状及避雨育苗对比试验3)子苗扦插、基质移栽育苗法 4月份在1.52米畦两侧各栽1行母苗,用地膜覆盖,畦面铺覆稻草、锯木屑、菜籽壳等,隔绝土壤。草苺母株移植匍匐茎的発生状況匍匐茎苗切断移植到

7、15孔营养钵4) 早熟化架式穴盘基质避雨育苗法 a. 在方便人工操作高度搭建架台,省工省力; b.基质穴盘限根育苗,无土传病害,控制徒长,单位面积繁苗数高; c.创新了无纺布、滴灌带均匀给水,保障穴盘育苗取得成功; d.草莓果实提早上市30-40天,效益显著提高。搭建架台用水泥柱或镀锌管搭建成宽1.5米,高1米的水平架面填装基质腐熟稻壳、草炭基质、腐熟有机肥、无病壤土按体积比60%:30%:5%:5%的比例配置成育苗基质,装入穴盘。将穴盘平铺于水平架台上无纺布结合滴灌给水在装好基质的穴盘表面覆盖无纺布,无纺布上等间距铺设滴灌袋,将水分均匀补充到穴孔中定植母苗4月上旬将无病母苗移栽到直径30厘米

8、的花盆中,整齐排放于育苗架台中间匍匐茎诱引、接苗6月中旬将子苗均匀诱接到穴孔中接苗生根后10天,切断母苗匍匐茎,并将母苗撤离小区名称(4叶)根茎粗(cm)株高(cm)鲜重(g)上部鲜重(g)下部鲜重(g)干重(g)上部干重(g)下部干重(g)单株产量(g)土壤裸根育苗0.9623.917.7013.83.93.662.870.79304.9基质穴盘育苗0.7316.312.846.426.432.861.741.12342.74 壮苗培育效果 基质穴盘限根育苗不仅克服了土传病害威胁,单位面积产苗量也由土壤裸根育苗的每亩3万株增加到基质穴盘育苗的每亩6万株。同时有效控制了植株徒长,植株矮壮敦实,

9、地上部与地下部干重比由土壤裸根育苗的3.6下降到1.55,有利于培育出高产壮苗。无纺布结合滴灌对基质穴盘育苗的均匀给水效果基质含水量分布百分比处理 Treatment(滴管间距cm)Substrate moisture distribution %T1(10)T2(12.5)T3(17.5)T5(25)W1(含水量7.2%)0.00%12.00%13.80%45.83%W2(7.2%含水量10%)20.83%8.00%6.90%20.80%W3(10%含水量15%)8.33%17.24%12.00%4.17%W4(15%含水量25%)37.50%36.68%34.34%20.83%W5(25%

10、30%)16.67%13.79%20.00%0.00%基质平均含水量Average Substrate moisture20.24%20.07%19.34%12.01% 滴水管间距为0.100.175 m时,基质平均含水量在19.3420.24%之间,完全能满足草莓苗的生长;滴水管间距为0.25m时,基质平均含水量为12.01%,不适合草莓苗的生长。 处理繁苗系数成苗株率发病株率炭疽病病情指数TreatmentSeedling coefficientGood seedling ratioSick seedlingratioAnthrax diseaseindex土壤裸根育苗35A10%B100

11、%A66.1A基质穴盘育苗32A90%A10.93%B12.2B架式穴盘基质避雨育苗对炭疽病、成苗率的影响 架台式基质穴盘育苗法与露地裸根育苗相比,成苗株率增加了80%,发病株率下降了89.07%,病情指数下降了53.9。 红颊草莓通过早熟化育苗,9月下旬10月上旬开花,11月上旬成熟;比常规育苗提早3040天上市。二、主要科技创新5.创新了节能增温的草莓高架栽培方法(专利号:ZL201010125616.3),在寒冷冬季脱离地面的草莓高架床,由于没有地热补充来源,直接和棚内空气发生热价换,导致栽培基质温度过低,不能满足草莓正常生长发育,发明的利用太阳能蓄积在架台下方补充基质热量的方法,既经济

12、高效,又低碳环保。该项技术曾被第七届国际草莓大会筹委会录用,并制作成英文多媒体由镇江农科所向各国专家学者作大会报告。 集成利用自然能源增温补温技术 本试验共设2个对照和5个处理,每处理分别测量0cm、5cm、10cm、15cm、20cm深度基质的温度,在同一天中每隔3个小时测量一次,统计分析每处理在不同时间段对不同深度基质的增温效果。 各处理标记如下: CK:以大棚地面栽培为对照; CK1:高架无薄膜帘披垂; T1:外帘黑色薄膜、无内帘; T2:外帘白色薄膜、无内帘; T3:外帘白色薄膜、内帘黑色薄膜; T4 :外帘黑色薄膜、内帘白色薄膜; T5 : T3+太阳能热水;CKIT2TIT3T4T

13、5测量时间处理测量土层 Soil layer测量时间处理测量土层 Soil layerDetection timeTreatment0.05m0.10m0.15m0.20mDetectiontimeTreatment0.05m0.10m0.15m0.20mCK9.3a10.4a11.0a11.5aCK12.6b12.5b12.9b12.6a6:00T37.4b9.0c9.6b9.1c18:00T312.9b12.8b13.0b9.5aT57.6b9.9b10.8a9.8bT515.8a15.6a15.0a15.1aCK9.7a10.2a10.6a11.3aCK11.6b12.2b12.7c12

14、.8b9:00T37.8b8.5b9.0c8.8c21:00T311.4b13.0b13.3b13.0bT59.9a10.1a9.9b10.1bT514.7a15.5a15.1a14.2aCK12.5b11.2a11.0a11.2bCK10.3b11.5b12.1b12.4b12:00T310.5c8.8c8.8c10.3c24:00T39.2c11.7b12.3b11.7cT513.4a10.5b10.4b12.2aT511.8a13.8a14.2a13.2aCK13.7a12.9a12.4a12.2bCK9.4ab10.8a11.5b11.8a15:00T314.0a11.2b11.4b1

15、3.9a3:00T37.7b10.0b10.9b10.0bT513.7a11.2b11.2b12.1bT59.5a10.6a12.6a12.2a保温处理对基质温度的影响(单位:)Table3 The effect of insulation treatment on the medium temperature(unit: )不同保温处理对相同深度基质温度的影响 T3在0.05m、0.10m、0.15m、0.20m不同深度基质的温度都高于或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在0.05-0.20m的平均温度为18.4,分别比CK温度高2.2,比CK1平均温度高2.6,比T1平均温度高1.5,比T2平均温度高1

16、.8,比T4平均温度高1.5。2. T5在17:00通过滴灌输送太阳能热水后,在18:00至次日6:00的不同时间点和0.05m、0.10m、0.15m、0.20m不同深度的基质温度都明显高于其他处理。T5在0.05-0.20m的平均温度为12.3,分别比T3平均温度高1.5,比CK平均温度高0.7。结果表明,冬季低温区采用T3加输送太阳能热水处理的保温效果好。 二、主要科技创新6.创新发明了一种草莓与食用菌复合栽培专用设施(专利号:ZL201220090635.1)。冬季利用架台下方闲置空间培养耐低温型食用菌,大大增加了架台下方的热容量,菌丝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为冬季设施草莓由于CO2浓度不足

17、导致的光合能力、生产能力下降,提供了气肥保障。达到了种间互补、互作共赢的效果。扣除当年成本和设施折旧后,高架草莓鲜果亩效益为34710元,比传统栽培每亩高出10710元,套种食用菌后每亩还能再增加效益13750元。二、主要科技创新7.集成完善了高架草莓栽培技术体系,制定的草莓架式栽培技术规程(DB3211/T136-2009),已于2009年由镇江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实施。 不同品种高架栽培适应性比较选用红颊、章姬、幸香、益香、明宝和丰香作为试验品种,分别定植在架式基质和地面高垄上,每条高架和高垄栽2行,行距20cm,株距20cm,每个品种栽5m,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翌年3月12日分别对架

18、式基质和地面栽培的各品种进行株高、叶柄长、倒三叶的长和宽、花序长、花枝数、花蕾数的调查;草莓开始采收到采收结束期间,分别对架式基质和地面栽培的各品种平均单果重、最大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平均单株产量及生育期进行调查。各品种架式基质栽培和地面栽培生长势比较 架式栽培红颊和章姬的花序长分别比地面栽培长3.7cm和2.6cm,较其他品种拉长花序效果明显;花蕾数分别比地面栽培多3.8个和5.4个,较其他品种花芽分化的好。各品种架式基质和地面栽培产量、品质比较 红颊架式栽培比地面栽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了1.1%,各品种的果实硬度无明显差异。架式栽培红颊和章姬的平均亩产量分别比地面栽培高223kg和16

19、1kg;而高架基质栽培的幸香、益香、明宝和丰香的平均亩产量分别比地面栽培低158kg、139kg、196kg和180kg。红颊和章姬在架式基质上栽培,平均每亩定植的株数比地面栽培少1000株,而每亩的总产量却超过了地面栽培。 肥水管理技术肥料管理 根据栽培槽渗漏液的电导率高低来确定基质中肥料的盈亏。电导率高于标准值预示着肥料过多,反之则匮缺。各生育期标准电导率见表1。生育阶段定植前定植2周后开花期收获开始严寒期3月份以后EC值(ms/m)0.60.50.60.60.70.80.60.7PH值5.06.5不同生育阶段营养液浓度(EC 值)、PH 的目标值营养液配置 营养液有有机营养液和无机营养液

20、。有机营养液是利用菜饼、米糠或动物内脏等有机物经过充分发酵沤制而成;无机营养液是利用尿素、磷酸二氢钾、硝酸钙、硫酸镁、硼酸等直接配制而成。推荐的营养液配方见表2。组别成分A四水硝酸钙236g/t,硝酸钾303g/tB磷酸一氨57g/t,七水硫酸镁123g/tC螯合铁20g/t40g/t,硼酸2.86g/t,四水硫酸锰2.13g/t,七水硫酸锌0.22g/t,硫酸铜0.08g/t,钼酸铵0.02g/t营养液的配方水分管理 根据不同生育阶段、气温高低、蒸腾量大小来确定给水次数,给水量多少。 总的原则是:“少吃多餐”防治基质中肥料随水渗漏。 田间管理技术田间管理技术田间管理技术二、主要科技创新8.病

21、虫害绿色防控、食品安全取得新进展。利用生物农药、性引诱剂防治虫害,利用生物农药、果实醋、纳豆菌、酵母菌、乳酸菌、小苏打防治病害,利用新鲜未腐熟有机物作肥料结合夏季高温还原土壤消毒克服连作病害,使草莓果实安全性大大提高。经检测,10个国家容许限量指标中,有8项指标未检出,其余2项指标也只有国家限量值的1.6%-4.2%。 灰霉病防治处理处理方法及浓度调查株数株发病率%防治效果%果实发病率%防治效果%温水551004846.12343.9小苏打+食用油小苏打400倍+食用油100倍1003560.71465.9果醋(柿醋)200倍液1002374.2978.050%腐霉利WP1000倍液10017

22、80.9685.4清水对照1008941柿醋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效果 柿醋稀释200倍(PH4.0左右)隔7-10天喷施1次,瞬间强酸不仅能刺激叶片表面产生应激反应,同时羧酸中的羧基能消解植株体内的游离氨基合成植株的构造材料蛋白质,从而提高了草莓植株抗灰霉病能力 生物制剂对灰霉病防治效果发病率(%)防治效果(%)枯草(800倍)3.7686.71木霉(400倍)6.9375.5枯草+木霉(600倍)10.0464.51寡雄腐霉(3000倍)16.3542.21嘧霉胺(500倍)17.9236.66CK28.292011年2月25日第一次用药,间隔7天后第二次用药,用药结束后7天调查防病效果 白粉

23、病防治温水防治 :选择晴天中午喷施55温水,每隔7-10天喷一次 ;小苏打+植物油防治:用小苏打400倍加上100倍菜籽油配成悬浮液,每隔10-15天喷施1次;生物制剂防治 :枯草芽孢杆菌、武夷菌素、中生菌素、木霉菌对草莓灰霉病防效 达90%以上。处理处理方法调查株数株发病率%防治效果%果实发病率%防治效果%温水551003562.82968.1小苏打+食用油小苏打400倍+食用油100倍1003364.92275.8果醋(柿醋)200倍液1006333.05539.650%醚菌酯 WG(翠贝)3000倍液1002573.41682.4清水对照1009491温水、小苏打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24、处理发病率(%)防治效果(%)吡唑醚菌酯2.2991.26枯草1.992.75武夷菌素1.5594.08中生菌素0.5397.98木霉2.1991.64寡雄腐霉7.7870.29CK26.19生物制剂对白粉病防治效果 斜纹夜蛾防治诱杀时间(月、日)诱杀雄虫数(头)9.2716210.141010.581010.1042910.179合计1820一台性诱器诱杀斜纹夜蛾雄虫效果 选用常州宁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性诱剂,在草莓定植后诱杀雄虫取得了理想的诱杀效果药剂使用浓度(倍)药前虫量(头)药后3d药后5d药后7d活虫量(头)虫口减退 率(%)相对防效(%)活虫量(头)虫口减退 率(%)相对防效(

25、%)活虫量(头)虫口减退 率(%)相对防效(%)16000IU/mgBT WP500932770.9770.97 Bab2375.2774.99 Bab1880.6579.74 Bab0.5%苦参碱 AS400855041.1841.18 Cc4547.0646.46 Cc4151.7649.49 Cc4.5%高效氯氰菊酯 EC2000911781.3281.32 Aa1484.6284.45 Aa1089.0188.49 Aa清水对照89890.00881.12854.49不同药剂对草莓斜纹夜蛾的防治效果 蚜虫、蓟马防治 色板诱杀 用20*15cm 规格的蓝、黄两种粘虫板诱杀蚜虫、蓟马,发现

26、蓟马、蝽类对蓝色的趋向性强于黄色,而蚜虫、粉虱则相反。平均一个板子可诱集到蓟马1356头,蚜虫2737,叶蝉570,蝇类251,粉虱152,蝽类66。 生物药剂防治药剂使用浓度(倍)药前虫量(头)药后3d药后5d药后7d活虫量(头)虫口减退 率(%)相对防效(%)活虫量(头)虫口减退 率(%)相对防效(%)活虫量(头)虫口减退 率(%)相对防效(%)0.5%苦参碱 AS40043113668.4572.22 Bab12271.6977.99 Bab11972.3981.84 Bab自制果醋(柿醋)20036224931.2239.44 Cc24731.7746.96 Cc27025.4150.93 Cc10%吡虫啉 WP20004609679.1381.62 Aa7683.4887.16 Aa6885.2290.28 Aa清水对照398452-13.57512-28.64605-52.01蚜虫防治:0.5%苦参碱AS防效达到81.84%,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剂使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