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品德上册教学计划三年级品德与社会计划_第1页
三年级品德上册教学计划三年级品德与社会计划_第2页
三年级品德上册教学计划三年级品德与社会计划_第3页
三年级品德上册教学计划三年级品德与社会计划_第4页
三年级品德上册教学计划三年级品德与社会计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三年级品德上册教学计划三年级品德与社会计划三年级品德上册教学计划:人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宗旨在于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扎实的基础。二、教材分析: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课程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地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

2、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别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本年级有学生35人,男18,女17,大多数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这一学科很感兴趣,学生对社会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对社会常识和社会生活能力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体验”、“尝试”、“调查”、“讨论”等方面,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促进良好的品德形成和社会良好发展,特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四、教学要求:总要求:促进学生良好

3、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一)情感?态度?价值观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3、体会家庭亲情,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和他们的养育之恩,热爱家庭、尊重父母长辈,以恰当的方式孝敬长辈。4、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二)能力1、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2、能够清楚地表

4、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参与集体生活。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4、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三)知识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3、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

5、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五、具体措施: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

6、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六、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单元家庭、学校、社区10课时第一、二周我爱我的家第三、四周我们的学校第四、五周我生活的社区第二单元我在学习中长大8课时第七周我学会了第八周向“谁”学第九周做学习的主人第十一周大家都在学第三单元我和规则交朋友6课时第十二周规则在哪里第十三周规则有什么用第十四、五周我们给自己定规则第四单元我的角色与责任6课时第十六周我是谁第十七周我的责任第十八、九周我能做好三年级品德上册教学计划:三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教学计划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本学期我任教三(1)班的品德与社会课,通过了解,三(1)绝大部分学生能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

7、,但也总会有几个学生顽皮,组织纪律涣散。虽说家庭教育也十分重要,但孩子们接受的品德教育和常规教育大部分还是来自于学校,这就需要老师能耐心地指导,对他们进行自律教育和常规教育,多与学生沟通交流,督促学生改正缺点。二、教材分析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将我国小学低年级原有的思想品德、自然、劳动、手工和活动课程等进行高度整合的基础上生成的新的课程。它包括品德教育、科学教育、社会教育、生活教育、劳动教育等内容,但主导价值是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课程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的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

8、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别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三、教学目标总的来说,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

9、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3、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4、知道在中国长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初步知道影响中国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5、知道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些重要知识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2、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

10、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参与集体生活。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碰到的道德问题做出准确的判定和评价。4、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朴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老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4、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5、

11、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四、教学措施: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德育教育和环保教育。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都参与讨论和交流,大胆发言。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使用电教手段为教学服务,提高思品教学质量。进一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

12、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_三年级品德上册教学计划。五、教学进度安排:周次教学内容教学时数_三年级品德上册教学计划。第一周我的自画像2课时第二周别人眼中的我1课时第三周心中有阳光1课时第四周温馨的港湾1课时第五、六周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1课时第七周爸爸妈妈的心,我能懂1课时第七周说说我们的学校1课时第八周校园里的发现1课时第九周给学校画张“地图1课时第九周在学校工作的人们2课时第十周我能为学校做点

13、什么2课时第十一周看地图,找家乡2课时第十二周家乡的山和水2课时第十三周我的家乡变了样2课时第十三周家乡明天更美好1课时第十附近我喜欢过年1课时第十五周家乡的风味小吃2课时第十六周小城故事多2课时第十七周一起采风去2课时三年级品德上册教学计划:品德与生活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品德与生活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四黄小学张秋荣一、学生现状分析:三年级学生还处于儿童期,这一阶段是儿童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刚刚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这一册的教育内容应当是对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打基础的教育,是学生由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自然衔接。本册教材在“我在成长”教育主题统

14、领之下,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和不断扩大的认知范围,用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社会环境三条主线,贯穿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家乡)等四个不同范畴,并使四个范畴形成彼此互动的关系,使学生通过学习达到。二、指导思想:在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适当关注儿童对未来生活的需求,把道德学习建立在真实的生活背景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之上,使之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陶冶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挖掘生活中资源,将生活中的素材整合为教学资源,才能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打造出高效课堂,提升教学理念。三、教学目标:1树立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本册内容主要

15、让儿童从自己熟悉的学校生活、社区生活、家庭生活入手,来感受自己生活的环境和环境中的人,知道家庭、学校、社区各种生活环境之间的联系,以及这些环境与人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本册的教育内容让学生树立角色意识、责任意识、规则意识等。在探究一切的热情中,在享受童年的过程中初步具有公德意识。2促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关注同学,关注每一节课,关注父母,关注自己?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引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和体验,并让他们通过学习活动,提高对生活的认识,进一步提升到对周围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教材中没有理性的说教,而是对儿童生活的真实呈现。三上教材都是从儿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现象切入,

16、引起儿童对生活的思考和关注总结、体验,关注身边的榜样,关注自己的学习习惯,正确引导学生的好学之心。3、富有开放性,给教师和学生都留出了拓展的空间。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学生、教师、家长、社会人士等都是本课程的重要资源。此外,本课程的资源还包括:图书(包括教材及教辅)、报刊、图片、地图、图标等文本资源;影视节目、录音、录像、VCD、网络、软件等音像资源;博物馆、教育基地、图书馆、实验室、纪念馆、文化馆、自然和人文景观、各种社会组织和政府机构等”;“有条件的地方要尽量开发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教材注意了引导教师学会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使教师能创造性

17、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教师能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四、教材分析:本册教材按照课程要求,安排了“我在家庭中幸福成长”、“我们一起长大”、“班级是我们快乐的家”我“喜欢的学校”四个主题。三年级的儿童很容易受到好奇心的驱使,产生盲目模仿、尝试、探究的心理,常常不顾后果盲目模仿,帮助儿童形成初步的是非判断能力,是三年级教育中应当强调的重点。五、教学措施:1、全面准确地把握课程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不同于以往的思品课和社会课,也不是两者的简单叠加。该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

18、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2、大胆选择、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教学中应依据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的社会参与,重视学生生活圈的逐渐扩大,注重社会性意义的发掘,如:民族文化、社会风俗伦理、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等方面的整合。随着活动形式逐渐复杂,涉猎的范围慢慢扩大,文本资源、社会信息、考察采访资料等要综合运用。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凡能促进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并且能增长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养成好习惯的一切可用教育资源,都应成为品德与社会的有效课程资源。教师

19、本身的学识、态度和价值观,也构成了影响学生学习的课程资源的一部分。3、综合组织多种活动。情感在活动中萌发,课堂在活动中生成。养成好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培养,性情的陶冶是离不开课堂内外丰富多彩的活动的。活动使一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仿佛嫩芽无声无息破土而出。教材本身提供了很多活动的范例,如编剧本,角色扮演、小记者采访等,然而教学总是处在一种流动的状态,时刻挑战教师的智慧。使活动更适合自己班级的学生,使活动更具操作性,及时调控活动进程等都是值得教者深思的。4、引导学生去进行角色转换。当前学校的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家长包办过多,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相对较弱,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家庭、学校、社会中所

20、承担的角色,更不知道自己由于角色不同所应当承担的责任。而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基础,需要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奠定初步基础。通过角色转换,让学生多进行一些生活体验,并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人们在生活中是怎样在根据不同的场合很好地进行着角色转换,履行自己的职责。教师要注意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提高学生的认识。5、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发展性教学评价关注人的发展过程,课程标准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与课程的发展融为一体。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强调评价多样化,如:主体多样化,角度多样化

21、,尺度多样化;强调质性评价,强调日常观察过程,强化专题性探究过程,建立成长记录袋,实施阶段性评价。六、学期教改研究专题:把关于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作为本学期的研究专题。七、课时安排与进度:单元单元及单元课题节次周次第一单元我在家庭中幸福成长总8节第1-4周我的一家2第1周爱的港湾2第2周爱的港湾1第3周安全地成长1第3周安全地成长2第4周第二单元我们一起成长总6节第5-7周说说我自己2第5周夸夸我的同学2第6周同学之间2第7周期中复习2第8周期中考试2第9周第三单元班级是我们快乐的家总7节第10-13周我爱我们班2第10周学习交流站2第11周大家一起玩2第12周大家一起玩1第13周第四单元我喜欢

22、我们的学校总6节第13周画画我们的学校1第13周画画我们的学校1第14周学校里工作地人们1第14周学校里工作地人们1第15学校的变化1第15周学校的变化1第16周复习整理5第16周期末复习、考试4第17-18周三年级品德上册教学计划: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2012年教学计划_小学20122013学年(上)品德与生活学科教学计划姓名:学科:品德与社会年级:三(2)2012年9月课时安排三年级品德上册教学计划:人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人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三年级学生绝大部分学生能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参加了少先队组织,班上班风好,学风

23、好。但也有几个学生,组织纪律涣散,上课时能勉强遵守课堂纪律,课余时间就不能自觉了,本学期得对他们进行自律教育。二、具体措施: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

24、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三、教学进度安排:周次教学内容教学时数第一、二周两年来的变化2课时第三、四周我的优点和不足2课时第五周我的兴趣和特长2课时第六周相信我能行3课时第七周说说我的家乡2课时第八周我是怎样长大的2课时第九、十周复习4课时第十一周爸爸妈妈真辛苦2课时第十二周不当家不知柴米贵2课时第十三周共建文明家庭2课时第十四周说说我们班2课时第十五周同学友谊要珍惜1课时第十六周我们应该这样学2课时第十七周团结合作才能赢6课时第十八周复习人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宗旨在于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

25、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扎实的基础。二、教材分析: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课程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地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别能力

26、,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本年级有学生75人,大多数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这一学科很感兴趣,学生对社会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对社会常识和社会生活能力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体验”、“尝试”、“调查”、“讨论”等方面,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促进良好的品德形成和社会良好发展,特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四、教学要求:总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一)情感-态度-价值观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

27、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3、体会家庭亲情,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和他们的养育之恩,热爱家庭、尊重父母长辈,以恰当的方式孝敬长辈。4、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二)能力1、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2、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参与集体生活。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

28、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4、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三)知识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3、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五、具体措施: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

29、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六、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单元幸福家庭伴我成长10课时第一、二周我的家庭第三、四周幸福的家庭第四、五周我成长的故事第六周我会做的事情第二单元可爱的学校8课时第七周熟悉的学校第八周在学校工作

30、的人们第九周学校工作的秘密第三单元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人6课时第十二周在邮局工作的人第十三周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们第十六周,第十七周,一次卖报的体验三年级品德上册教学计划: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市、区各级教育工作会议的重要精神和三个理念为指导思想,探讨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以“五爱”为中心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二、目标通过本册教材的教学,使学生知道尊敬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学生懂得幸福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做事

31、要有责任心以及做人要诚实的道理;培养学生爱劳动、爱科学、爱集体的好思想,教育学生养成在学习上认真、踏实,不怕困难,在游戏、活动中守规则、讲安全,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不欺侮弱小,对外宾热情大方,有礼貌和不乱花钱等良好的行为习惯。三、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共有学生8人,其中男生2人,女生6人。本班学生活动性强,所以在纪律方面还有待加强教育。总的来说,学生荣誉感较强,对班级的事情较关心。个别同学由于家人的宠爱,遇事斤斤计较,心理素质差,动不动掉眼泪,请家长出马,还须加强教育。四、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14课,有66幅图。按德育目标分为11个教学单元:第一单元进行尊敬师长的教育;第二、三课进行爱祖国的教育;第四、

32、五课进行努力学习的教育;第六课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第七课进行遵纪守法的教育;第八课进行文明礼貌教育;第九课进行团结友爱的教育;第十课进行热爱科学的教育;第十一课进行认真负责的教育;第十二、十三课进行诚实正直的教育;第十四课进行勤俭节约的教育。本册教材是在二年级教育的基础上,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知识面的逐步扩大,道德认识水平的逐年提高的实际,进一步加强日常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使他们逐步知道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同时,加强爱祖国、爱科学、爱劳动等方面的教育。本册教材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方式及道德认识的特点,课文坚持图文并茂,以具体形象,浅显易懂的故事为主体,把思想教育寓于

33、故事之中,使学生易于理解,乐于接受。努力做到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与实践性的统一。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二一、基本情况:本级大部分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集体观念浓厚,有较好的班风、学风,学生间能相互帮助。积极参加各项有益活动,课后自觉学习,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有小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自觉性,有时放松自己的要求,违01hn.反课堂纪律,课后不复习,故学习成绩不理想。为此,本学期结合实际情况,想方设法,把学风、班风推上一个新的台阶。二、工作目标:通过各种生动有趣的教育方式,加强对学生进行集体观念、爱国主义、尊师守纪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促进良好

34、的班风、学风形式。三、教学措施:1、坚持正面教育,采取摆事实、讲道理的说服教育方法,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2、结合思想品德教材特点,渗透到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灵活学习小学生守则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3、以主题班会的活动课形式改变以往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得到思想教育。4、采用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5、以法治教,扬教育新风。认真学习素质教育基本要求,把转变教育观念真正落实到严格执行素质教育要求的实际行动中去,确立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要求的现代化评价观念。6、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不但做到补差

35、,而且勤于培优;要全面关心学生成长,不仅要重视智育,而且更重视德育;要尊重学生,不但在课堂上要关爱,而且要在课外更要体现师情;要多调查分析,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要既做学生的老师,又要做学生的朋友。7、改革课堂教学,加大素质教育力度。课堂教学理念要新。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和现代化教学观念,加强学科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让学生在“差异发展,体验成功”中学有特长,发展个性,使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贯彻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之中。课堂教学目标要明。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使每一个学生“会走进教材,能迈出课堂”。鼓励教师尝试计算机网络支持下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时时动脑,突出思维训练;让学生时时动口,认清口语表达作用;让学生时时动手,强化操作实践。把信息技术纳入学科教学,积极尝试多媒体教学实践。课堂教学策略要准。教学形式:面对全班的讲授,要启发引导;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启发,要差异发展;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和动笔练习,要自主探索。让学生在“多读、多想、多说、多写、多讨论、多交流”中学会学训练方式:轻声自读、自说、同桌互读互说,小组讨论探索、全班交流评价。教学时要增加自学环节,强化探索讨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