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博物馆莫轻视小展览_第1页
大博物馆莫轻视小展览_第2页
大博物馆莫轻视小展览_第3页
大博物馆莫轻视小展览_第4页
大博物馆莫轻视小展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苏州博物馆举办的吴越青铜兵器展颇具特色华夏收藏网讯 这两年,苏州博物馆办的展览总是很火,从“明四家”的沈周、文征明到唐伯虎,每每成为媒体以及微信、微博上的热点,吸引观众从四面八方前往观展。于是有上海的观众就问,为什么上海的博物馆不能办些类似的展1览呢?苏州博物馆之成功,关键在于抓住了具有苏州特色的中国绘画史上的大名家,举办精致的小型特展,并巧加包装,广为宣传。同样以小型特展取得成功的还有澳门艺术博物馆。自2004年起,该馆精心策划举办八大、石涛、徐渭、陈淳、董其昌、吴昌硕以及“四王”等2特色专题展。吸引了很多内地观众乃至海外观众专程飞往澳门。配合画展出版的画册亦成洛阳纸贵之势。这个并没有藏品优

2、势的博物馆,大多藏品借自故宫、上博等大博物馆。应该看到, 上海博物馆曾举办过晋唐宋元大展等高大上的展览,无论学术性、观赏性、轰动性,皆非3一般展览可与伦比。即使其常规的常设展,展品之丰满、等级之高,亦非一般博物馆可望其项背。然而,它为什么不可以同时像苏州博物馆举办“明四家”系列的展览那样,再多花些心思,策划举办一些具有特色的小型展览呢?譬如,代表了中国艺术历史转型的海派绘画,其中4鼎鼎大名者如任伯年、虚谷、吴昌硕等的特展,尚未“有幸”在上博举办过,总有点遗憾。或许,在大博物馆专业人士眼里,任伯年、虚谷、吴昌硕等,不足以与晋唐宋元相提并论。然而,博物馆并非仅仅是学术机构,更是面向公众的文化普及和

3、传播的平台。晋唐宋元的宏大史5诗般的大展,与各种精彩纷呈的小型特展,应该是不可或缺的完美搭配。更何况,以历史的眼光来评价艺术家和艺术品,并非仅以年代之远近论高低贵贱,而是以对历史所起的影响大孝久远来评价的。那么海派绘画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正是值得上海博物馆加强研究和推进力6度的。如果上海自己的博物馆都不给予足够重视和推动,还寄望于谁来做呢?上海博物馆有着丰富的藏品,如今展出的仅为“冰山一角”。除了古代书画、陶瓷、青铜器、玉器等大类进行艺术史性质的常设展览外,还应该形成机制,对各种“小型品类”以及单个艺术家、艺术风7格以及某段历史演变等,不断策划出小型特展。这样才足以较完美地呈现中国艺术史之博

4、大精深、丰富多彩,并尽可能地将博物馆藏品的作用发挥出来。博物馆的办馆意识由收藏征集研究开始转向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的过程中,办展的意识也要相应改变,要更为关注社会的需求和8观众的渴望。如艺术品收藏热之兴起,博物馆办展思路不该对此视而不见。苏州博物馆的“明四家”和澳门艺术博物馆的八大、石涛、徐渭、陈淳等特展之所以受到欢迎,与收藏热不无关系,因为这些名头的画家作品在市场上时有所见,鱼龙混杂,观众渴望通过正规博物馆精心9策划的展览,提高鉴赏能力。提高公众的审美能力和品鉴眼力,应该成为博物馆策展的思路之一。最近,英国一家艺术收藏机构花了120美元从中国订制了一幅赝品,拟混入伦勃朗、鲁本斯等真迹中一起展出,让观众们自己“打假”。其实,多年前上海博物馆就曾与辽宁博物10馆合办过一个古代书画真赝对比展,极为轰动。这样的思路应该有更多后续。如让收藏界最为头痛、争论不休的元青花、红山玉器、宋汝窑等,博物馆是否可以利用其优势,举办真伪对比的特展?记者曾在美国一家大博物馆看到,馆方允许观众抚摸鉴别一件曾经瞒过了专家并入11藏的水晶骷髅赝品。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在举办那些小型特展时,拿出一些标本(如瓷片、残件或高精度印刷品等),让观众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