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能源利用效率研究开题报告书_第1页
中国制造业能源利用效率研究开题报告书_第2页
中国制造业能源利用效率研究开题报告书_第3页
中国制造业能源利用效率研究开题报告书_第4页
中国制造业能源利用效率研究开题报告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工商管理硕士MBA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 论 文 题 目: 姓 名: 学 号: 学 科 专 业: 工商管理硕士 指 导 教 师:开题通过后最终定稿时填写. 附件1:选题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市场经济社会里,效率就意味着活力和竞争力。没有效率的社会,就没有开展的动力,在开放的世界经济中就难有其立足之地。因为效率意味着能够提供相对更多的资源进展合理配置,效率越高,所能拿出的用于分配的资源就更多。因此,经济效率高的社会能够利用其相对较多的资源用于解决贫富分化问题,进而改变收入差距大的状况,能为社会持续良好的开展提供充分的空间。能源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开展的根本物质保障,它的开发与使用程度关系到一个时

2、期、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科技开展水平,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开展水平,与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息息相关。近年来,中国的能源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这些成就根本上都是依靠能源大量消耗的粗放型开展模式得来的,这就使得原本就不平衡的能源体系面临着更大的压力,进而制约了经济的快速开展。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平衡能源体系。能源的利用效率反映既定要素组合下能够减少的要素需求量。它直接影响产品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是国民经济持续开展的重要指标。如何科学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能源资源,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己成为世界各国广泛和重点研究的课题。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西方国家始终把中国的能源问题

3、作为“中国威胁论的焦点而争论,这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如今,在能源价格持续上涨的严峻形势下,我国政府把科学开展观作为指导思想,倡导绿色开展、节约能源的理念,积极用政策引导全国改变高耗能、低产出的能源消费模式。国家“十一五2006-2010年规划期间,首次制定了严格的环境约束目标,单位GDP能耗比上个五年下降20%左右,工业废料回收利用率到达60%,以此来优化能源构造、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维持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在2010年国家“十二五规划中,为了增强危机意识,加快建立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政府再次把节能减排、资源节约作为政策重点,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来增强可持续开展能力。从我国现实的经

4、济开展来看,能源的利用存在两个突出的问题:能源供需失衡及能源效率低下。2000年以来,能源的供需问题表现得愈来愈明显。首先,煤炭的供应日趋紧,导致煤炭价格不断上升,众多煤矿企业不断开采资源,由此引发多个煤矿工地不断出现重大平安事故;加之石油储藏的急剧减少,进口的对外依存度增高,国际油价攀升,使得石油供应远满足不了需求;其次,电力资源十分短缺,从个别城市用电短缺到最近几年的用电顶峰期全国大局部省市地区大面积拉闸限电。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中期开展阶段,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在2001年后表现尤为突出。能源资源的紧缺与能源资源的大量需求之间的矛盾迫使人们更加关注能源的利用效率,因为只有提高能源的利用

5、效率才能出现相对更多的资源,从而缓解能源紧缺问题。但目前,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相对国际水平还相当之低。从能源的消耗强度来看,2004年中国单位GDP能耗是美国的4.2倍,日本的7.2倍,德国的6.6倍,世界平均水平的3.1倍。从这些数据大致可以反映出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还十分低下,能源利用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但是可以发现随着近几年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力度加大,能源利用效率问题取得了一定成效。2006年我国单位GDP能耗是美国的3.7倍,日本的5.4倍,世界平均水平的2.9倍。较2004年,能源利用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但距离世界水平仍有较大的差距。从产业构造来看,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最重要的支柱产业。20

6、08年,我国制造业的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87%,占全国GDP的42.5%,为国家提供50%以上的财政收入。可以看出,制造业在我国经济开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国民经济开展的核心和工业化的动力。而且制造业的开展水平能够表达一个国家生产力开展状况。同时,工业排放中的绝大局部污染物均来源于制造业生产过程中能源的使用。因此,制造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在可持续开展道路中非常重要。 因此,结合目前我国制造业能源利用以及其对环境污染的实际情况,必须加强对能源利用效率和统计测度方法研究,以更好地到达国家根据科学开展观所提出的政策目标。探讨中国制造业的能源利用效率问题,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平安、实施科学开展观战略、

7、为政府决策部门制定和完善能源利用效率政策系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附件2:论文的研究容和论文最终所将解决的问题。2.1 主要研究容本文通过使用非参数的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研究中国制造行业能源利用效率状况,并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对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进展了分析。通过实证研究分析环境因素在测度能源利用效率时所产生的影响,并根据所得的能源利用效率值分析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提出对策建议,为中国制造行业能源利用及社会可持续开展提供参考依据。2.2 论文最终解决的问题通过对有效测度制造业细分行业的能源利用效率的根底上,进一步探究制造业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为提高我国制造业的能源利用

8、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提供政策建议和参考,使得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对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附件3:论文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预期目标、难点及存在问题、工作方案等。3.1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使用的方法主要有:1实证研究与规研究。实证研究和规研究是被广泛应用的方法。本文既需要通过实证研究,对中国制造行业能源源消费进展测评,又需要通过规分析中国制造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进展分析。2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对中国制造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进展定性分析,还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环境约束下中国制造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进展了定量分析,然后用面板计量模型分析法对中国制造行业能源效率的主要影响因

9、素进展了定量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查阅文献、资料收集,提出研究问题能源利用效率理论阐述DEA根本理论中国制造行业能源消耗现状能源利用效率实证分析能源利用效率影响因素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及建议3.3预期目标通过本文的研究结果,为提高我国制造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提供政策建议和参考,使得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对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3.4难点及存在问题由于统计年鉴中缺乏*些年份分行业各类能源的消耗量数据,模型中所选取的指标体系不能完全反映所有与能源利用效率相关的信息量,有待进一步研究并加以改良。3.5工作方案2013年5月:查阅资料、文献收集,确定研究方向及容;2013年

10、6月:与导师讨论开题报告,并依据开题时各位教师提出的意见,进一步确定论文的写作纲要;2013年7月-12月:针对研究的容进展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确定研究模型以及研究的重点;2014年1月-3月:论文写作和修改阶段;2014年4月:论文定稿及辩论。附件4:文献综述1、能源利用效率研究综述国外对于能源效率的研究起步较早,积累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国外的研究者一般用能源密度来测量能源效率,如 Mukherjee对能源密度的定义每单位产出或活动所消耗的能源数量1,Mongia和Sathaye定义为每单位增加值所消耗的能源总量2。但是,有学者对该方法提出了质疑,因为能源生产率或能耗强度指标本身就包含了许多构造

11、性因素,如产业构造变动、能源投入构造的变化,或者能源价格的变动,它们都会影响指标值的大小,可能会对分析能源的技术效率产生严重的干扰,因此使用单位GDP或单位产出的能耗等指标难以如实反映效率的变动3,4。近年来,国许多研究者开场关注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问题。如邱灵等通过对中国能源利用效率进展地域划分,研究能源利用效率的区域差异特征,进而找出影响区域能源利用效率的因素5。楚和满洪则是运用1995-2004年数据计算省际的能源效率6。国平等学者运用中国1995-2006年数据来测算地市级地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探究了地级市能源效率的空间相关性对我国能源效率地区分布的影响7。在行业的能源效率研究中,多以工

12、业行业的能源效率研究为主,Liu Chang等搜集了中国29个工业行业的数据,用以分析影响工业行业能源强度的主要因素8。中东用能源需求收入弹性的变化来分析能源强度的变化,进而用能源强度来分析2002-2007年中国工业27个行业的能源效率9。Kong Ting等研究了24个制造业行业能源价格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发现通过促进能源消费构造的变化可以提高行业能源效率10。夏文敏利用VAR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了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之间的相关关系后,对我国省域数据采取新的划分标准研究了各地区能源利用效率的DEA分解,并对各区域能源效率通过聚类分析和脱钩指数分析研究了造成区域性差异的原因11。也有

13、一些文献涉及到了将行业进展高中低耗能行业的区别研究,但这些研究很少涉及到行业的能源效率的比拟分析。耿海清分别选取了5个典型高耗能行业和低耗能行业,比照分析两者在经济增长奉献、就业吸纳能力和环境影响等方面的差异,提醒了高耗能产业对区域城市化的影响机理41。查冬兰和周德群比拟研究了我国1994-2003年工业高中低耗能行业CO2排放影响因素的差异性,得到工业经济增长和子行业构造对两类行业CO2排放分别起到加剧和减缓的作用的结论2。一鸣和廖华系统地总结了能源效率的7类测度指标及测度方法。还指出了当前关于这些能源效率指标的认识或应用误区42部门的能源利用效率通常被定义为单位产值能耗或单位产品能耗。M.

14、G Patterson(1996)定义能源效率是用较少的能源生产出限定数量的效劳或有用的产。史丹(2002)指出能源利用效率包括能源经济效率和能源技术进步效率,提出使用能源弹性系数与能源消费强度来反映能源利用效率的改良z。但并未提出直接测度能源利用效率的方法。Huandwang(2006)指出能源效率的两种计算方法:一是基于传统单要素能源效率,只把能源要素作为投入要素及GDP作为唯一的产出进展分析,而不考虑其他生产要素如资本存量、劳动力等;二是全要素能源效率(total一factorenergyefficiency,TFEE),即考虑能源、劳动力及资本存量等作为投入变量而GDP作为产出变量进展

15、分析3。楚等(2007)指出通过DEA方法定义的能源效率是在全要素生产框架下度量当前能源投人与最优可实现的能源投人,综合考虑了其它要素对产出的影响,是一个更能刻画“技术效率变化的指标#。王群伟等(2008)指出能源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具有相似性,一定程度上验证了能源效率的提高依赖于全要素生产率改善的分析结论I5。在Huandwang等的根底上,洪亮(2008)根据是否是单要素还是多要素对能源效率进展了界定。单要素能源效率定义为一个经济体的有效产出(usefuloutput)和能源投入(energyinPut)的比值;全要素能源效率反映了社会生产的各投入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替代,而决定最

16、终产出的并非是能源或人力等*一个生产要素,而是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同时,全要素能源效率可以使用不同的统计分析方法来确定效率前沿6。一鸣(2010)提出把能源利用效率定义为“全要素能源效率不会引起误解9。Huandwang(2006)采用多投入(能源消耗、资本存量、劳动力、播种面积),单产出(地区GDP),并用目标能源消耗与实际能源消耗之比测度中国各地区能源效率3。立成等(2008)利用相似的方法定义能源效率,并用来分析我国能源效率现状及与国外之间的差距v。世祥(2008)同样采用多投入(能源消耗、资本存量、劳动力),单产出(地区GDP),并用基于不同目标的能源消耗与实际能源消耗之比测度能源效率

17、l6。上述基于全要素定义能源效率能够反映资本存量及劳动力等对GDP的奉献及能源使用和劳动力、资本之间的替代效应,同时它也反映出一个地区在一定生产要素构造下的能源使用的综合水平。相对于单要素能源效率而言,全要素下的能源效率能够更好的反映能源与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这种定义能够更好地表达出能源效率涵,目前已被大局部学者和研究机构普遍采用。但是,这两种计算方法都忽略了污染物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高估了能源利用效率。2、能源利用效度测定研究方法(1)非参数方法能源效率测度的非参数方法中最典型的是数据包络分析。经济学家Farren于1957年提出的对单输入、单输出有效性的度量方法l。1978年,美国运筹

18、学家A.chames,w.w.cooPer和E.Rhodes将其推广到多输入、多输出,提出了第一个数据包络分析模型一ccR模型20I。从生产函数角度来看,ccR模型是一个研究具有多投入多产出的生产部门的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的方法。决策单元的有效性是DEA理论中最重要、最核心的概念。因此,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DEA有效性的问题上。对于有效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DEA有效性的含义及DEA有效决策单元的构造和特征;有效性评价指标及评价单元的变更对DEA有效性的影响;数据变换下DEA有效性分析;有效性评价的灵敏度分析以及DEA方法与其他方法的比拟研究和结合分析。传统的DEA模型只能将决策

19、单元分为有效和非有效。对于有效单元,其效率值都为1,故不能对这些单元进展有效排序。Banker等(1989)认识到超效率模型可能存在无可行解的情况,并提出用超效率DEA模型剔除具有较大误差的观测值,使得移除后效率值的估计更加准确I,。劫dersenandPetersen(1993)提出了规模收益不变的超效率DEA模型,简称AP模型22。Thrall(1996)分析指出,当一些决策单元的投入很小时,超效率DEA模型可能存在无可行解的情况23】。zhu(1999)指出,对于规模不变的SE一DEA模型,存在非可行解的充要条件是数据集中存在零值24l。Mehrabian等(1999)提出了超效率MAJ

20、模型,MAJ模型能够克制SE一DEA模型的无可行解以及排序不稳定的问题25!。Tone(2002)提出了基于对松弛变量进展评价的sE一DEA模型,简称suPer一sBM模型26。但是,当决策单元投入很小时,这个模型同样不能对单元进展有效排序。在国方面,HuandWang(2006)利用基于最小投入的规模收益不变(constant returnstoseale,CRS)、规模收益变化(variablereturnstoseale,VRS)的DEA方法并采用面板技术对中国各地区在1995一2002年间的能源效率进展了测度研究,并得到人均GDP最高的东部地区的能源效率最高,其次是人均GDP最低的西部

21、地区,人均GDP在全国处在中间位置的中部地区的能源效率最低3J。楚等(2007)运用基于投入最小的CRS、VRS条件下的DEA及面板数据模型分析省际能源效率及影响因素,得到能源效率最高的地区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其他依次为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和西部,同时,产业构造、政府影响及进出口对能源效率有较显著的影响l。世祥(2008)应用基于几个不同目标情景下的DEA方法,从省际工业行业面板数据的角度评价了中国1990一2006年的能源效率状况12710得到省际、区际之间差异能源效率差异较大,同时,技术进步、地区之间的技术扩散及能源价格的适当提高与价格机制的完善有利于能源效率的改良。立成等(2008)利用DE

22、A一Malmquist方法测度了12个国家的能源利用效率及变动指数,结论是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能源利用效率在整体上没有明显提高,能源利用技术进步增长率的下降是中国能源利用效率未得到提高的主要原因;从长期来看,能源利用效率存在趋同的收敛性,但短期这种趋势不明显171。胡鞍钢(2008)采用了以方向性距离函数的全要素生产率模型,对生产率测度中“技术效率指标考虑了环境因素的影响,将cOZ、cOD、502、废水总排量和固体废弃物总排量作为环境指标z9。(2)参数方法及其他计量分析方法红亮等(2008)利用DEA方法及SFA方法分析了2005年省际能源效率,得到全环境约束下制造业能源利用效率测度研究要素

23、方法在提醒一个地区要素察赋构造对其能效的影响方面有着传统的单要素方法替代不了的优势,而中国的总体能效水平也还很低l6。另外,史丹(2002)采用边界生产函数的计量方法、相关因素分析法等分析我国能源利用状况,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能源利用效率的改良是非常显著的,其中对外开放、产业构造和经济体制是影响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2。江泽红(2008)用LMDI两阶段分解分析模型对工业部门的能耗强度进展了分析,从强度中分解出效率效应,并得出工业部门效率的提高主要是节能的结果28。董利(2008)利用面板技术分析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得到产业构造,对外开放、市场化程度、能源消费构造对能源效率有较大的影响3O。由

24、于DEA方法能够防止参数方法中设定生产函数时的主观不确定性,且算法更为简单。假设要对决策单元进展排名比照,则可考虑超效率DEA能源测度模型。但现有文献中几乎都是采用传统的DEA模型,准确性有所欠缺。从文献中可以看出,目前已有许多关于我国总体和行业的能源效率测度研究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并且丰富了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测度。但已有文献极少从中观层面上考虑能源消耗大户一一制造业的能源效率测度,且大多数未考虑环境因素。但仅从2003年的数据来看,我国由于燃煤所产生的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159万吨,居世界第一。这让我们在测度能源的利用效率时不得不考虑能源大量使用所带来的环境影响。2目前,对单要素能源效率的

25、测度呈现出多尺度、多层次的特征,经分析归纳后,发现对单要素能源效率的研究主要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宏观层面,如:各个国家或地区单位GDP能耗;二是中观层面,如:各个行业的能源消费强度;三是微观层面,如:各个企业的单位产品能耗。Goldemberg(1996)测度研究了31个国家的能源强度,得出的结论为:开展中国家的能源利用效率普遍比兴旺国家低。Sun and Meriso(1999)基于物质化和非物质化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分解模型,对能源利用效率进展测度,计算出了经济合作与开展组织国家的平均效率和节能潜力。Tiwari(2000)对印度1983-1990年国民经济各部门的能源强度进展了投入产出分析,得

26、出的结论为:印度的煤炭强度是下降的,而石油强度和电力强度却在提高。Rawski(2001),选取我国1997-2001年的数据为样本,研究分析得出:在该时期我国的单位能源消耗呈下降趋势,降低了30%。但是,他认为这种下降是不真实的,因为我国的能源技术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Boardaman(2004)研究了英国装备制造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并就其对能源和环境开展的影响进展了分析,最后提出了能源消耗的标准。对全要素能源效率而言,对技术效率的研究是其真正的思想来源,技术效率方法对效率的解释有更好的效果。Farrell(1957)基于Koopmans(1951)和Debreu(1952)对资源最优利用

27、效率的研究,首次开展出技术效率的概念,并提出了两种确定效率前沿的方法:一是参数法,常用的方法为随机前沿分析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SFA;二是非参数法,常用方法为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Lovell(1993)对全要素能源效率进展了进一步的研究,通过测度样本点距离生产前沿的远近程度来比拟它们的相对效率。Boyd and Pang(2000)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从工厂层次上对平板玻璃与瓶罐玻璃产业的能源利用效率进展了测度,发现各个工厂之间的能源效率指标和能耗强度指标之间虽有差异,但是它们的相关系数还是非常显

28、著的。Hu and Wang(2006)在全要素生产率的框架下,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测算了从1995年到2002年中国大陆29个省、市的能源效率,得出结论为: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能源利用效率呈倒U型。Mukherjee(2007、2008)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分别分析了美国制造业和印度制造业的能源利用效率。3国对单要素能源效率的研究,主要是把中国的数据和世界兴旺国家的数据进展比照,将世界兴旺国家的能源效率水平作为基准,从而分析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情况。在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汇率法和购置力评价法。朱训2003、宣能啸2004和吴巧生2006等运用汇率法分析中国的能源利

29、用效率,并与兴旺国家进行比照,发现我国的能源消费强度是世界兴旺国家的3-11倍,从而得出了我国经济开展过程中的能源浪费现象比拟严重,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有着巨大的空间。王庆一2005认为,运用购置力平价法计算能源消费强度有可能高估了国生产总值,进而使得单位GDP能耗被低估,从而夸张了开展中国家的能源利用效率水平。耿诺和王高尚2008按照购置力平价法比拟了我国与兴旺国家的能源消费强度,结果发现其差距却是很小。虽然运用两种方法计算的结果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可以发现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与兴旺国家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在世界的排名中比拟靠后。国关于全要素能源效率的研究,是从Hu and Wang(200

30、6)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后开场的,大局部研究将中国样本数据作为研究对象。楚、满洪2007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测算了我国从1995年到2004年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分析得出:大局部省份的能源效率符合倒U型,即先上升后下降的特征,它们的转折点大都出现在2000年左右。随后又运用面板模型分析了影响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因素,发现三次产业中的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的上升有助于提高全要素能源效率。徐国泉、则渊2007运用改良后的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计算了我国从1998年到2005年30个省市的全要素能源效率指数,并将其划分成八个经济区域来进展比拟,分析得出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从东南向西北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

31、。畅2007利用规模收益变化VRS的DEA模型测算了我国从1991年到2005年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分别从总量、构造和能源类别三个方面进展了分析。世祥、成2008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测算了我国从1990年到2006年13个主要工业省区的能源利用效率水平,发现13个省区的能源利用效率水平差异较大,和的能源利用效率水平较高,而和的能源利用效率水平较低。从区域角度来看,中部与东部地区的能源利用效率水平差距较大,并得出影响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为技术进步和工业部构造。红亮、史丹2008分别用单要素方法和全要素方法对我国2005年各地区的能源利用效率进展了测度和比拟,得出结论为:全要素方法比单要素

32、方法要好;各地区的能源效率水平差距较大,地区间的技术交流、节能合作有着极大的必要性。师博、坤荣2008利用规模报酬不变的超效率DEA模型对我国从1995年到2005年的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进展了测算,并分析了影响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因素,得出的结论为:东部地区的全要素能源利用效率水平最高,而中部和西部地区却呈现出螺旋型的开展态势。袁晓玲等2009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对我国的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进展了分析,模型中包含了污染环境的非合意产出。同时又利用面板模型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进展了分析,得出的结论为:全要素能源效率同产业构造、能源消费构造、产权构造以及资源禀赋变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能源价格因

33、素呈弱正相关关系。吴琦、武春友2009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研究了我国30个行政区域的能源和环境效率,模型中的投入指标包括能源消费总量、从业人员总数和固定资产折旧,产出指标包括经济产出和环境影响。得出的结论为:、*等地为能源经济效率有效,和为能源环境效率有效。屈小娥2009运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测度了我国从1990年到2006年30个省份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分析得出:东部地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一直处于效率前沿面上,而中部和西部地区均远离效率前沿面。随后通过面板数据模型进展回归分析,得出构造调整、能源价格、技术进步提高对全国及三区能源效率改良有积极作用,工业化水平提高对全

34、国及东部和西部地区能源效率改良有促进作用,而对中部地区有抑制作用。国璋、霍宗杰2010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测度了我国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认为我国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呈现出自西向东、由北向南逐步提高的梯级分布形式。蔡晓春、肖小爱2010运用超效率DEA模型测度了我国29个省域的能源利用效率,研究结果说明,我国各区域能源利用效率的差异比拟显著,存在着较大的节能潜力。采用单要素能源效率评价法对能源利用效率进展研究,虽然计算较为简便,但却存在许多缺乏之处,单要素能源效率评价法单纯考虑了能源投入要素对经济产出的影响,而忽略其它非能源要素的影响,这种情况不能表达各投入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夸张了能源利用效

35、率水平,不能很好的对能源利用效率水平做出判断。因此,近年来众多学者开场采用全要素能源效率评价法来研究能源利用效率,研究的容主要包括两局部:一局部是对全要素能源效率定义的界定;另一局部主要是对我国各个省份进展全要素能源效率测度,并且进展能源效率比拟,有的学者又进一步对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进展了分析。我国学者对全要素能源效率评价法的研究才刚开场几年,目前所涉及的研究领域不是很广泛,大多数文献在测算全要素能源效率模型时,只是考虑了经济产出,只有少数文献考虑了环境污染因素。随着经济的开展,人们对保护环境的意识逐渐增强,环境保护的主题将会在未来的学术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环境因素会被逐步的引入到各个模型

36、中去,以便更全面的反映研究问题的真实情况。附件5:论文简要大纲全文共分为五章,各章容简单介绍如下:第一章为绪论局部,系统介绍中国制造行业能源利用及效率的了能源利用效率现状,简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阐述了本文的研究容、方法及框架,并提出了论文创新点,为本文的研究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第二章主要描述本文研究主要根本理论,包括能源效率理论以及DEA的方法模型,对其概念、容以及应用开展进展详细深入的阐述。第三章主要为模型实证分析,包括统计描述了我国制造业能源消耗及环境污染的现状,包括能源消费构造、能源消耗行业构造、制造业的产值与能耗的关系以及制造业环境污染物排放和处理的情况,并分析了制造业的科技

37、状况; 以20052010年制造业28个行业的面板数据为根底,构建 DEA模型进展能源利用效率的综合评价,得出行业的总效率得分以及排名情况。第四章为结果分析及对策建议局部,对研究结果进展分析,基于本文得到的实证结果以及影响因素的进展分析,并提出利于提高制造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政策建议。第五章为结论展望局部,该局部将对上述四章的研究结果进展总结,并对我国制造业未来的的开展及能源利用展开展望。附件6:参考文献1Mukherjee K.Energy Use Efficiency in U.S.Manufacturing:A Nonparametric AnalysisJ.Energy Economics,2008(30):7697.2Mongia P.,Sathaye J.Productivity Growth and Technical Change in Indias Energy IntensiveIndustries:A SurveyM.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1998.3Jenne C.A.,Cattell R.K.Structure Change and Energy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