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小说的“团圆”之趣与传统文化_第1页
中国古典小说的“团圆”之趣与传统文化_第2页
中国古典小说的“团圆”之趣与传统文化_第3页
中国古典小说的“团圆”之趣与传统文化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古典小说的“团聚之趣与传统文化团聚之趣是中国古典小说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学现象。所谓团聚之趣,是指小说创作追求一种大团聚的结局,又称凤尾型结局,共分为七类:梦圆式、仙化式、复仇式、再生式、冥判式、调和式。不管有多少种款式,故事最终都有一个美丽的尾巴、完美的结局。尤以婚姻爱情题材的作品最为盛行,根本摆脱不了相爱男女由于受到自然原因如生离死别或家庭、门第观念等社会原因阻碍而无法结合,历经众多苦难和艰辛最终得以长相厮守的形式。这种现象存在于小说开展的各个阶段,在宋以后的戏曲小说中大量出现。尽管?红楼梦?、?水浒传?等名著没有以大团聚结尾,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古典小说中追求团聚结尾的仍占多数,此种文学现

2、象值得深化讨论。对于团聚之趣的存在,一直以来人们的争论不休,褒贬不一。梁庭楠在?曲话?中说:?桃花扇?以余韵作结,曲终人杳,江上峰清,留有余不尽之意,于烟波缥缈间脱尽团聚俗套。鲁迅先生在?论睁开了眼看?中说:中国的文人,对于人生至少是对于社会现象,向来就没有多少正视的勇气从他们的作品上看来,有些人早已感到不满,可是一到快要显露缺陷的危机一发之际,他们总是要即刻连说并无其事,同时闭上了眼睛,便看见圆满因为凡事总要团聚正无需我们急躁。而与此相对的态度,王国维那么提出了对团聚之趣表示赞同的观点,他在?红楼梦评论?中说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故代表其精神之戏曲小说,无往而不著此乐天色彩,始于

3、悲者终于欢,始于离者终于合,始于困者终于亨。团聚之趣的形成要从历史和社会的角度找原因:从历史和社会的角度来看,社会生活并非随人心愿,圆满无憾,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而且人生在世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抽刀断水水常流等诸多的现象和哲理说明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感受与小说中的团聚的结尾并不一样,究其原因,我们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那里得到解释。一、中国哲学的宇宙观和大团聚的心理团聚之趣的现象反映了中华民族期盼大团聚的心理,这种心理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尤以中国哲学对其影响最大。中国哲学最根本的观点,即天人合一,它认为天人本来合一,人生的最高理想是就是自觉地到达天人合一的境界。因此,对外在的生存世界的理解和对

4、天人合一的追求,直接影响了人们的心理。古人对宇宙持圆形、循环的观点。?文子自然?中引老子语: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古代的宇宙观即指的是时空观,古代先民在对外在世界的感受中逐渐形成了往而复返、周而复始的循环的时空观念。人们在追求与自然、社会的相协调的过程中,形成了循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对团聚有着信仰似的追求与偏爱。对于空间的解释,宇字又同于合字,?正韵?中说:合子,盛器物。可以理解为今天的盒子,是可以存放实物的有形的详细的东西,这就抽象地概括了一般的空间具有的属性。?庄子齐物论?中有谓四方上下曰六合,这是祖先对空间方位的描绘。后来,人们对空间的理解演变为站在以自己为中心的位置,向

5、四方上下的方位观察所感受到的空间,给人一种被环绕的包围感,使人看到了空间的有限又看到了其无限性。对于时间的理解,?说文?中说舟车所极覆也,指的是舟车由此及彼,而复还此,如循环然。宙又同时,?说文?曰:四时也,从日,寺声。指的是今天的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吕氏春秋大乐?曰:天地如车轮,终那么复始,极那么复返,莫不咸当。人们由昼夜交替、日月更迭、四时往复、岁终复始中形成了循环往复的时间观念。传统哲学认为时空是互相依存的,空间的存在随时间的循环往复运动而变化,构成圆形的时空观念。空间广阔又不断伸张,时间长久又不断延续。老子曾这样描绘: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这里所指

6、的道在时空上是长远的、循环的,并强调这种循环是不会停顿的,没有极限。老子所独创的道作为一种物质存在也好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存在也罢,都表达了一种圆形反复的观念。人们认为万物及时间的变化都符合圆形循环的形式,由此产生了独特的民族心理人的生存要与自然的循环相一致。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倚,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等观点,让人们坚信事物具有循环开展的趋势。此外,传入我国的佛教对我国人民的传统民族文化心理的形成也有重大的影响。佛家宣扬的因果报应的循环理论,同样将时空、人事、生命理解为圆形的形式,使人们形成了善恶有报、否极泰来的循环观念。人们在心理上与大循环的形式保持最好的协调的方法便是将大循环中最美妙、最愉快

7、、最荣耀的部分调过来,在眼前制造一个大团聚,但是,这样的心理只能是一种愿望,只能在理想境界中存在,因此人们借助文学艺术实现内心的愿望和弥补现实生活中的挫折与缺乏,对将来抱有一种希望。人们对团聚结局的偏爱心理使文学艺术创作自觉或不自觉地设置了团聚的结局,满足了人们的欣赏需求,也是对人们的一种抚慰与鼓励。二、中国和谐文化与大团聚心理和谐是中国文化的精华,中国传统文化宣扬和为贵,和为美,在处理人与自然、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的时候追求和谐的境界。天人和谐是最高的境界,实现了人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在此过程中,人们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通过自己的修身养性来实现人际和谐,又通过治国来实现群体的和谐,在此根

8、底上实现世界大同的理想目的,最终实现天人和谐。人源于自然又回归自然,与其交融,这表达了一种回复的思想,也是人们的一种理想追求。和谐文化的特点表达出了中华民族一种传统的集体心理或集体无意识,即重义轻利、尚德黜力,孔子主张见利思义,孟子更是提倡舍生而取义者也,注重道德教化,回绝矛盾和冲突,追求和睦境界。人们这样的心理状态,在面对冲突和困难时,就会追求一种折中的解决方法。人们内心向往的是一种安稳、和谐的生活,对和谐的崇尚形成了倾向平稳、和谐、圆满的文化心理,文学艺术自然就成了满足人们心理需求的有效载体。文学艺术,尤其是古典戏曲小说最初是供人娱乐、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的,而团聚的结局给人们带来这样的心理

9、状态:生活终究是美妙的,所有的问题和矛盾都能解决。另外,在宗法制的社会里,人们赖以生存的根底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天人和谐,和为贵,和为美就成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团聚的心理折射出了这样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团聚抹去了现实生活中锋利的矛盾和冲突,使人心处在一种最正确的平衡的和谐状态。中国传统文化中哲学的宇宙观及和谐文化造就了人们崇尚团聚的心理,一方面,因为循环往复理论的存在,人们就试图挽留兴隆、顺境,爱好团聚、圆满,小说以团聚结尾,仿佛给人一种相对完美的结局,这正是人们期望的。另一方面,现实生活总是充满了挑战与困难,而文学作品中故事的主人公历经各种艰辛和磨难,终于获得美妙的结局,使观众得到心理上

10、的释放,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得到缓解,并在小说的世界里得到抚慰。基于这样的文化心理,古代小说常常设置一个完美的结局,或是人们乐观精神的表达,或是表达人们的美妙心愿。因此,中国古典小说的团聚之趣就有了它特殊的历史根源。古典小说主要借助以下方式来实现圆满:一是外在神力的帮助。主人公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就会感动天地,生活就会变得幸福,如董永勤劳仁慈,父亲死后他将自己卖为奴仆来葬父,感动了天上的仙女,最终与仙女结成一段姻缘。二是主人公自我努力,依靠道德和权利的帮助实现圆满的结局,如皇帝、清官、天神的成全。三是作者自觉地将冲突和矛盾调和,将矛盾淡化为误会,促使恶向善转化,强调教化的力量。如?西厢记?中张生和莺

11、莺的爱情经历了众多的挫折,最终以落难公子中状元的方式来化解矛盾,结局是圆满的。但落难公子中状元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是不存在的,这样的结局无疑是作者主观愿望决定的,其目的是为了表达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美妙心愿,给人一种寄托,符合读者的审美心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也是如此,他们在现实中阻力重重,不能结合,但死后化蝶双宿双飞,充满了梦幻色彩,成为一段佳话,历来被人传诵,也是因为满足了人们盼团聚的心理。相比之外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结局,可见中国人对团聚的完美结局的钟情和偏爱。?西游记?是典型的历经劫难、挫折而终得圆满的小说,小说中也宣扬了时空循环、生命轮回、九九归一等循环的理论。此类作品不胜枚举,足以见得我国古典小说中追求团聚的现象非常普遍。中国古典小说的团聚之趣是一种很独特又典型的文化现象,并且对现当代文学的开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