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城市化过程的思考_基于济南都市圈七市的城市化_第1页
有关城市化过程的思考_基于济南都市圈七市的城市化_第2页
有关城市化过程的思考_基于济南都市圈七市的城市化_第3页
有关城市化过程的思考_基于济南都市圈七市的城市化_第4页
有关城市化过程的思考_基于济南都市圈七市的城市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PAGE8 / NUMPAGES8作者简介:郑元文(1989),女,山东东阿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是人地系统机理与调控与区域可持续发展。E-mail: HYPERLINK mailto:zww_0505126 zww_0505126 关于城市化过程的思考基于都市圈七市的城市化元文(师大学 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 250014)摘要:城市化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城市化过程也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本文粗浅引用新经济地理学的部分理论,分析解释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并结合都市圈七市的城市化提出了其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建议。关键词:城市化 工业化 城市化动力机制1.

2、城市化的概念和指标1.1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又称城镇化,是空间上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农村区域转变成城市区域的过程。城市化表现为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同时也表现为人口的集中和城市数量的增多。1.2城市化指标城市化是一个动态过程,它是城市形成和扩的过程,也是城市生活和生产方式向农村区域蔓延的过程。因此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进程的指标,是一个包括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指标的多维指标体系。一般认为,城市化是工业革命和商业革命共同作用的历史进程。与工业化同步发展的城市化必然带着工业化的烙印。工业化伴随着人口在不同生产部门间的角色转换,因而城市化也是人口转变的过程,即由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因此本文选

3、取城市化率,即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研究依据的衡量指标。2城市化过程城市化是空间上的人口转移过程,因此空间上就应有起点、终点这些载体。一般认为,首先应形成核心城市,其次才有了城市扩、人口集中等城市化现象的产生。2.1核心城市的形成工业化是促进城市化的原动力。工业革命以后,农业生产部门出现剩余劳动力,开始向非农业部门转移。工业生产追求规模效益,有集聚的趋势,工业集聚的结果是工业地域的形成和从业人员的大规模集中。随着人口集聚,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也相伴而生,城市景观逐渐形成。城市景观和非农业就业人口的形成和集中促生了核心城市。2.2城市化2.2.1城市化的一般阶段综观城市发展历史,可以发现城市化

4、进程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根据美国地理学家诺瑟姆的研究,城市化进程是一条拉平的“S”曲线,即在城市人口比重达一定程度(一般认为是30%)后,城市化速度加快;而到了一定程度(一般认为是70%)后,城市化速度又逐渐放慢,并趋于停滞。所以城市化阶段可以这样划分:城市化水平低于30%,属初期阶段;30%70%属加速发展阶段;高于70%属稳定发展阶段。按照这一规律,参照表1统计数据显示可知,2011年,都市圈七市都已度过初期阶段,大部分处于加速发展阶段,则已基本进入稳定发展阶段。表1:2011年都市圈七市城市化率(%)城市名济 南 市淄 博 市泰 安 市莱 芜 市德 州 市聊 城 市滨 州 市城市化率71

5、.4446.6134.6045.8130.3331.8236.73资料来源:统计年鉴20122.2.2城市化的形式城市化是一个动态过程。它不仅表现在人口的增加和集中,还表现在城市空间的扩上,即城镇数量的增多、城镇密度的加大以与城市规模的扩展、城市建设用地增加、城市用地功能分化。城市化在空间上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因而出现城市化的不同类型。其中集中型城市化和分散型城市化是城市化的两种基本形式。集中型城市化是社会活动从空间上的分散状态向集中状态发展的一种过程,又称向心型城市化,是城市化初期的基本形式。分散型城市化是指城市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向外扩散的一种过程,又称离心型城市化。由于都市圈七市都已度过

6、城市化初期阶段,因此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分散型城市化这一形式。分散型城市化按扩散方式不同,又可以分为外延性城市化和飞地型城市化。前者是指建成区连续渐次的向外推进和延伸的扩散方式,它使城市地域围不断向外延展,蚕食郊区,同时使郊区的中小城市与大城市在地域上逐渐连成一体,成为核心城市的组成部分。飞地型城市化是在城市扩展过程中,出现了在空间上与建成区断开,但职能上与中心城保持密切联系的一种扩展方式。3城市化动力机制分析按照以上分析,如果把核心城市抽象为A,把核心城市外围形成的城市部分,不论是外延型还是飞地型扩部分,抽象为B,则城市化过程就是城市要素由A向B扩散转移的过程。3.1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3.1.

7、1指标选取本文选取工业化率作为衡量工业化水平的指标,即非农业就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城市化进程则用城市化率衡量。3.1.2二者关系城市化是工业化的产物。工业革命结束了城市中工场手工业的生产方式,代之以机器大工业的生产方式,使城市中经济活动的社会化、生产的专业化向着更广的围发展。随着大工业生产体系的形成,原有的分散和落后的手工业生产和以农业为主体的乡村经济发生了性质上和地域上的变化,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开始不断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促进工业结构调整、推动工业化发展,为工业化提供必需的物质条件和智力、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将城市化和工业化联系起来的纽带要素是人口。从这个角度分析,城市化的必要条件是农业生产

8、力提高从而解放了农村劳动力,能够为工业发展提供剩余劳动力;城市化的充分条件是从农村转移来的劳动力能够被工业扩产生的劳动力需求所吸纳,从而在城市定居下来。因此,城市化的健康发展既需要农村有剩余劳动力,又需要工业扩来吸纳这些剩余劳动力。只有这种劳动力人口供需平衡,才能保证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协调。3.2推拉力理论由A向B的要素流动包括人口的迁移、工业的转移以与资本、技术等的流动。类比人口迁移的推拉力理论,城市化过程同样可以用推拉力理论来解释。3.2.1城市体系的空间模型(C-P模型)3.2.1.1模型简介城市体系的空间模型是由藤田昌久等新经济地理学者提出建立的。它刻画了一个既有城市的市场潜力随着城

9、市周围农业人口的增长在空间上的不断变化,这种变化导致某些产业集聚到一定程度后会被城市边界以外的农业区的某些新区位吸引而发生产业转移,于是这些新区位开始新的产业集聚过程并成长为新城市,新城市在与既有城市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变化,它们的共同作用还会进一步在更外围的农业区催生更新的城市,这个过程可以连续进行,从而城市体系得以形成并不断演化。其中的“某些新区位的吸引”即可理解为推拉力之一。3.2.1.2 C-P模型的三种效应(1)市场接近效应:又叫本地市场效应,是指垄断企业选择市场规模较大的区位进行生产并向规模较小的市场区出售其产品的行为。(2)生活成本效应:又称价格指数效应,指企业的集中对当地居

10、民生活成本的影响。在企业比较集中的地区,由于本地生产的产品种类和数量比较多,从外地输入的产品种类和数量较少,因而支付较少的运输成本,这使得该地区商品价格较低,消费者支付较低的生活成本,因此在名义收入一样的情况下,实际收入水平较高。(3)市场竞争效应:又叫市场拥挤效应,是指不完全竞争性企业趋向于选择竞争者较少的区位。3.2.2城市化的推力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工业的集聚和扩,人口迅速向城市集中。工业、商业人口的部竞争的加剧,催生了地价的飞涨;同时城市有限的资源,包括空间、水、公共设施等,不足以支持进一步的集中;而环境也不断恶化:自然环境污染严重、社会环境复杂、交通拥堵等;这些不利条件都推动着工业的

11、外迁,进而带动了人口的外迁。3.2.3城市化的拉力城市B对城市要素的吸引是城市化的拉力。这些转移的要素中首当其冲的自然是工业。工业生产和贸易追求规模效益1,因而对空间、土地和原料的需求与日俱增,尤其迫切。相对于核心城市紧的空间等资源,B市具有比较优势。由于开发利用者少,竞争较弱。根据市场拥挤效应,不完全竞争企业趋向于选择竞争者较少的区位。B市的价格相对低廉的土地、丰富的空间、富余的资源以与相对富足和廉价的劳动力共同构成了其要素禀赋,成为其吸引工业转移的重要基础。其次,交通条件的改善也为工业转移至此做好了必要铺垫。因为存在着“冰山运输成本”,交通运输对于工业生产的发展、贸易的进行都起着举足轻重的

12、作用,是贸易顺利进行的纽带。核心城市边界以外地区积极提高交通通达度,改善交通条件。因此尽管工业由A转移到B布局后运输距离增大,但相对于核心城市拥挤的道路系统却大大节省了运输的时间成本,是吸引工业布局的重要区位因素。另外,B地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相对富余且比A地区工资水平低,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劳动力保障和吸引力。加之B区优良的居住条件、丰富的资源,如水、空气、绿地等,同样吸引着人们的迁移定居。以上推力、拉力的共同作用导致城市化由A向B蔓延,B地区开始新的产业和人口集聚。各个城市也纷纷顺应这一规律制定发展战略,以求加快城市化进程,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例如的“东拓西进”战略规划,都是城市化达到一定程度

13、后的必然选择。3.3新城市就近产生的原因从推拉力理论角度解释的城市化存在着一种普遍现象:新城市B往往在距离A不远处形成,即就近产生。注释1 :根据克鲁格曼的规模收益递增理论3.3.1本地市场效应本地市场效应是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新经济地理学者提出的C-P模型的一近大市场的地方生产会更有利可图。应用到解释城市化就近发生,我认为可以理解为“接受核心城市辐射”。3.3.2接受核心城市辐射核心城市已基本发展成熟,具有完善的城市空间体系,集聚了大规模的市场,有很强的吸引资本能力,同时积累了大量高科技含量的生产工艺和大批高素质人才,这些要素的效用会在核心城市周围一定围辐射,或者会在就近围流动。这也正是城市群

14、形成的机制之一。因此大都市腹地的中小城市应充分利用这一点,积极接受核心城市辐射,吸引投资、技术支持和人才资本,并充分发挥本地比较优势,努力完善,提高城市化质量,加快城市自身发展。都市圈中,除之外的六市要积极接受辐射,有效利用作为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努力推动自身发展,同时充分合作、优势互补,推动都市圈建设,实现中西部地区的跨越式发展。4都市圈七市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4.1户籍问题七市城市化进程中的户籍问题有三种。(1)长期在城市工作、生活的农业户籍人员,他们从事非农业部门的工作,享受大部分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拥有城市的生活方式,实质上已经实现了城市化。然而他们不属于城市人口

15、,不被纳入城市化指标之。(2)另一种情况则相反,在一些城镇,一部分非农业就业人口依然部分从事农业活动,从生活方式、精神文化等角度看,他们无法完全实现和发展城市性格。例如,观察表2和表3中的市、市和聊城市,其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率排名出现显著错位。据本人亲身体会和口头调查,这其中就有第二种情况的影响,造成的统计数据不能反映实际。因此,如何界定这部分人口所造成的统计上的城市化也是户籍制度改革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表2: 2011年都市圈七市人均GDP情况城市名淄 博 市济 南 市莱 芜 市滨 州 市泰 安 市德 州 市聊 城 市人均GDP(百元/人)773.95726.34481.99477.4641

16、1.84338.68317.67排名1234567表3:2011年都市圈七市城市化率城市名济 南 市淄 博 市莱 芜市滨 州市泰 安 市聊 城 市德 州 市城市化率71.4446.6145.8136.7334.6031.8230.33排名1234567资料来源:统计年鉴2012年(3)第三种情况是我国所特有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在我国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产生,至今方兴未艾。它们带来的非农业就业,带动了当地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然而这部分就业人口往往是“离土不离乡”,导致了统计上的城市化滞后工业化的现象。4.2产业结构不尽合理都市圈七市大部分只要依靠第二产业,而第三产业

17、普遍发展不足。如表4。其结果是非农产业不能很好地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城市化进程受到不利影响,经济发展受限。表4:七市产业构成比例(单位:%)地 区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20102011201020112010201120102011济 南 市100.0100.09.28.854.252.936.638.3淄 博 市100.0100.03.73.661.660.234.736.2泰 安 市100.0100.09.59.353.652.236.938.5莱 芜 市100.0100.07.16.760.460.532.532.8德 州 市100.0100.012.711.854.354

18、.333.033.9聊 城 市100.0100.013.712.756.956.629.430.7滨 州 市100.0100.010.09.854.653.535.436.7资料来源:2011-2012年统计年鉴4.3区域间合作不足,缺乏整体发展优势 都市圈七市之间联系较弱,表现为产业转移与合作少、政府间沟通不强、民间交流欠缺等各个方面,没有形成抱团优势,缺乏有机的体制与经济联系,严重削弱了都市圈协作互补、共同进步的竞争优势。4.4土地利用率低目前都市圈七市的城市化普遍存在规划后土地闲置、得不到与时开发利用的现象。这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一系列社会问题,阻碍了城市化进程和质量的提高。另外郊区土

19、地利用率低也不容忽视。由于空间充足,而后期资金补充不与时,很多土地被局部废弃闲置,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比如大学城规划用地,校园面积过大,占用大量耕地,无法实现土地资源的效用最大化。5.对于提高城市化质量的建议5.1完善户籍制度 户籍制度始终是制约城市化测算的主要因素之一。完善人口迁移过程中的户籍更换、提高转非人口的生活质量、改善城市边缘人口对城市的融入环境,对于实现真正的城市化意义重大。5.2发展第三产业在保证一定比例第一二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以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创造就业机会,从而吸收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同时提高城市生活质量,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同时保证城市化质量。5.3提高土地的利用率(1)对于规划中的土地,应做到用多少取多少,规划细致到位,保证物尽其用。(2)对于农业用地应做到集约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