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驱遣我们的想象教案答案这是驱遣我们的想象教案答案,是优秀的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驱遣我们的想象教案答案第1篇(一)课文重读(6分)驱遣我们的想象叶圣陶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先就作者的方面说。文艺的创作决不是随便取许多文字来集合在一起。作者着手创作,必然对于人生先有所见,先有所感。他把这些所见所感写出来,不作抽象的分析,而作具体的描写,不作刻板的记载,而作想象的安排。他想做到的是:写下来的文字正好传达出他的所见所感。现在就读者的方面说,读者看到的是写在纸
2、面或者印在纸面的文字,但是看到文字并不是他们的目的。他们要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如果不识文字,那自然不必说了。即使识了文字,如果仅能按照字面解释,也接触不到作者的所见所感。王维的一首诗中有这祥两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家认为是佳句。如果单就字面解释,大漠上一缕孤烟是笔直的,长河背后一轮落日是圆圆的,这有什么意思呢?或者再提出疑问:大漠上也许有几处地方聚集着人,难道不会有几缕的炊烟吗?假伙起了风,烟不就曲折了吗?落日固然是圆的,难道朝阳就不圆吗?这样地提问,似乎是在研究,在考察,可是也领会不到这两句诗的意思。要领会这两句诗,得睁开眼睛来看。看到的只是十个文字呀。不错,我该说得清
3、楚一点儿:在想象中睁开眼睛来,看这十个文字所构成的一幅图画。这幅图画简单得很,景物只选四样,大漠、长河、孤烟、落日,传出北方旷远荒凉的印象。给“孤烟”加上个“直”字,见得没有一丝的风,当然也没有风声,于是更来了个静寂的印象。给“落日”加上个“圆”字,并不是说唯有“落日”才“圆”,而是说“落日”挂在地平线上的时候才见得“圆”。圆圆的一轮“落日”不声不响地衬托在“长河”的背后,这就是多么静寂的境界啊!一个“直”,一个“圆”,在图画方面说起来,都是简单的线条,和那旷远荒凉的大漠、长河、孤烟、落日正相配合,构成通体的一致。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同时也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读者也
4、许是到过北方的,本来觉得北方的景物旷远、荒凉、静寂,使人怅然凝望。现在读到这两句,领会着作者的意境,宛如听一个朋友说着自己也正要说的话,这是-种愉快。读者也许不曾到过北方,不知道北方的景物是怎样的。现在读到这两句,领会着作者的意境,想象中的眼界就因而扩大了,并且想想这意境多美,这也是一种愉快。假如死盯着文字而不能从文字看出一幅图画来,就感受不到这种愉快了。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目的无非是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够拘泥于文字。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选自课文,有删改)16最适合做本文论点的一项是( )(2分)A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
5、,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B鉴赏文艺作品,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通过文字进入到作品的意境中,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C按照字面解释,就难以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D理性分析并驱遣想象,才能接触作者的意境。1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文章先论述作者、读者及文字之间的关系,再以诗歌为例,深人浅出地阐述欣赏文艺作品的方法,最后得出结论。B“长河落日圆”的“圆”用得不恰当,这样落日和朝阳并没什么不同,意境缺少独特性。C作者要多观察、思考,将感情寄寓在文章中,而读者只要多做抽象分析,就可以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D作者随便地集合文字,也可以传达出他的所见所感。18第段关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
6、圆”的赏析的论证,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A如果就大漠上炊烟的来由、风吹烟会曲折、落日圆的本来的样子来研究、考察,就不能领会诗意了。这是反面论证。B如果想象大漠、长河、孤烟、落日所构成的北方特有的旷远荒凉而静寂的画面,就能领会诗歌的意境。这是正面论证。C读者不曾到北方,却能由这两句诗想象大漠的旷远、荒凉而静寂之美,这样扩大了眼界,获得了审美愉悦。这是举例论证。D文章主要运用举例论证和反面论证来论证想象对于鉴赏文艺作品的重要作用。答案:三、现代文阅读16B【解析】从文章最后一段可以得出。17A【解析】B选项中“圆字用得不恰当”错误;C选顶太绝对;D选项“随便地”错误。18D【解析】主要运用
7、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驱遣我们的想象教案答案第2篇“驱遣我们的想象” 人的思想之所以能够凭借语言符号再造审美关照中的形象,是因为凭借了想象。叶圣陶先生指出:“作者把经验或想象所得的具体事物翻译成白纸上的黑字,我们读者都要倒翻过去,那白纸上的黑字再依旧翻译成具体事物。这工作完全要靠想象来帮助。”对于文本,作者与读者有什么异同呢?用叶圣陶先生的话说:“作者的努力即是从旨趣到符号,读者的努力自然是从符号到旨趣。”二者都同样离不开想象思维。阅读,为什么要“驱遣我们的想象”呢?从理解文本意义上说,“文艺作品往往不是倾筐倒筴地说的,说出来的只是一部分罢了,还有一部分所谓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没有说出来,必须
8、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领会它。”而“那没有说出来的一部分反而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叶圣陶语)从审美鉴赏角度说,“驱遣我们的想象”是因为“想象是鉴赏的重要条件,想象力不发达,鉴赏力也无法使之发达的。”(叶圣陶语)怎样引导学生“驱遣我们的想象”?比如学习黄河象,有一段关于老象死因的精彩“想象”:师:科学家假想黄河象失足落水的原因合理吗?为什么?生:合理。因为那时气候炎热,老象疲劳干渴,就去河边喝水,不慎落水而死。从老象化石的体态及挖掘地的地貌特征,科学家推想当时“太阳灸烤着大地”,“荒草丛似乎要燃烧起来”,“羚羊和驼鸟走来走去”,“几棵栎树呆立不动”,这些自然环境都很合理。师:你的理解很正确。生
9、:老象失足落水的原因不一定是喝水。师:噢,那是什么?生:老象可能碰上了凶猛的恐龙,它慌不择路地逃命,不幸陷进了淤泥里。生:你的想象真大胆,掌声鼓励!生:老象失足落水还有别的原因。师:请把你的想法说出来。生:这是一头生了重病的老象,它不得不离开群体,生病的动物都是这样的。它独自来到河边想找水喝,由于老眼昏花,不慎踏进淤泥里,想拔腿又没力气,被淤泥吞没了。师:你的想象真丰富,鼓掌欢迎!请同学们根据大象化石出土的情境展开想象翅膀大胆合理地想象吧!学生品文“探意”,从感悟内容与体验情感开始,经历了书本语言向自我语言的转换过程,建立了语言与事物之间的思维逻辑联系;在探究性阅读中,假想老象失足落水的原因,
10、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和不平衡,产生出创新意识,培养了逻辑思维能力。驱遣我们的想象教案答案第3篇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中的核心概念,梳理其中的关系,理解文章主要观点。2.领会作者鉴赏文学作品的思想方法,尝试进行鉴赏实践。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我们都学过朱自清先生的春,回想一下,你是如何赏析“朗润”这个词语的?屏显: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小结:“朗润”本意是明朗滋润,这里用“朗润”一词,让人似乎看到冬去春来山色逐渐明亮的画面,春天生机勃勃之感油然而生。当我们欣赏文学作品时,不仅需要理解字面意思,还要借助想
11、象进入作品,去体会作品的意境。二、温故知新1.结合本单元学过的课文,说说作者在说理时,一般会有哪几种顺序?明确:一般是逻辑顺序,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在结构上,一般是“总一分总”的形式。2.结合本单元学过的课文,说说作者在说理时,一般会有哪几种说理方法?明确: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三、自主阅读组织学生进行课文自读,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引领,来提升自读学习的效率。1.速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速读时要求如下:(1)本课约2400字,按照每分钟阅读不少于400字的要求,力求在6分钟左右读完。(2)自读过程中,寻找并勾画出各段中包含作者观点的关键性词句。2.精读课文,明确作者观点。在
12、速读课文的基础上再次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为什么要“驱遣我们的想象”?文章围绕“想象”还提到了哪些核心概念?(2)叶圣陶先生是怎样阐述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关联的?(3)本文列举了两个实例,读者是怎样获得审美体验的?3.研讨交流。学生分小组进行交流,并推举代表进行汇报。教师小结:叶圣陶先生认为,之所以要“驱遣我们的想象”,是因为我们鉴赏文艺不能够拘泥于文字,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围绕“想象”,文章还提到了文艺和文字,作者和读者这些核心概念。对于文艺和文字,作者具体介绍了文艺的产生和发展、文字的桥梁作用,文艺先于文字,文字创作出来后,文艺便是文字的集合体等内容。
13、叶圣陶先生认为,作者是通过想象安排文字,表达所见所感,而读者也是需要借助想象来鉴赏文字,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在本文的两个例子中,无论经历或性格差异读者都需要通过驱遣想象,来接触作者的意境,获得审美体验。四、品读领悟叶圣陶先生认为,想象在文艺鉴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通过文字进行想象呢?我们再细细地品读文中的两个实例。1.阅读第8自然段节选,思考以下问题。屏显:这幅图画简单得很,景物只选四样,大漠、长河、孤烟、落日,传出北方旷远荒凉的印象。给“孤烟”加上个“直”字,见得没有一丝的风,当然也没有风声,于是更来了个静寂的印象。给“落日”加上个“圆”字,并不是说唯有“落日”才“圆”,而是说“落日
14、”挂在地平线上的时候才见得“圆”。圆圆的一轮“落日”不声不响地衬托在“长河”的背后,这又是多么静寂的境界啊!一个“直”,一个“圆”,在图画方面说起来,都是简单的线条,和那旷远荒凉的大漠、长河、孤烟、落日正相配合,构成通体的一致。(1)叶圣陶先生从这两句诗中感受到了什么?(2)他是如何引导我们进行想象的?学生讨论后,教师明确:从这两句诗中,叶圣陶先生感受到了北方的旷远荒凉和静寂。他是通过想象,将这十个字构成一幅图画,尤其是抓住了“直”“圆”这两个画面感十足的字,进行精细地鉴赏,从而体会到王维诗中的意境。2.阅读第12、13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1)本例和前一个例子相比有什么不同?(2)叶圣陶先生是如何引导我们进行想象的?学生讨论后,教师明确:海燕这个例子相比于王维的诗句,不仅内容更多,而且其中的形象具有象征性,并有明显的对比特点。它不是一幅画面,而是动态的情景叶圣陶先生是引领我们“生出一对翅膀”,跟着海燕经历暴风雨,并通过各种形象的对比,让读者感受到了海燕不避“生活的战斗”,“享受生活的战斗的快乐”。3.教师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精神病相关知识培训课件
- 结算协议书范文二零二五年
- 基于XXX的研究:XX领域的深入探索
- 联营合同联营协议合同书
- 委托接送子女上下学合同
- 二零二五幼儿园食堂承包经营合同样本
- 事业单位雇佣合同书
- 钢结构建造合同范例
- 复习2024年高校辅导员考试重点试题及答案
- 幼儿园班级工作计划-模板
- 国开2024年《机械设计基础》形考任务1-4答案
- 化工装置管道设置紧急切断阀的依据规范(一)
- 2023年福建省考评员考试题
- 2023年港澳台华侨生入学考试中文试卷试题真题(精校打印版)
- 保洁员安全培训教育课件
- 量子传感器技术与应用
- 鼻窦炎的术后护理
- 企业危机管理与处理总结
- 无人机航空保险
- 食堂餐厅服务方案投标方案(技术标)
- 2023e签宝-在线汽车租赁合同电子签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