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讲稿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安塞腰鼓_第1页
试讲稿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安塞腰鼓_第2页
试讲稿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安塞腰鼓_第3页
试讲稿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安塞腰鼓_第4页
试讲稿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安塞腰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安塞腰鼓试讲稿师:大家还记得学过的一首诗吗?朗诵其中一节,请看(出示幻灯),应该记得学这首诗的时候进行了分角色朗诵,男生领诵是谁呀?师:好,就是你,请起。师生(分角色):男领:我站在高山之巅,望滚滚,奔向东南。男合: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女合: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男合: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女合: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师:由此,感受到了磅礴的气势。同样,在这古老的流域,在这黄土高原,还有一种土生土长的、体现了生命与力量的独特的文艺方式,那就是安塞腰鼓!(多媒体投影:课题“安塞腰鼓” )师:先来欣赏几张画片,来感受一下安塞腰鼓表演时的情景。(出示四张)早读,已经通过朗读初步感知了课文内

2、容,现在翻开课文,请问读后感受如何?喜欢这篇文章吗?为什么?生 1:我觉得这篇课文写得很,有节奏感,让我身临其境。师:很、有节奏感、身临其境,回答得真准确,还有没有呢?生 2:这篇课文用了大量的排比、反复,让我似乎感受到了“隆隆隆隆”。师:你听到了“隆隆隆隆”,描述真是非常成功。有谁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有疑问吗?生 3:“好一个安塞腰鼓”你觉得重复吗?师:是不是啰嗦,说文字尽量精简不要罗嗦,在这篇文章里重复了几次?生 4:三次。师:是不是啰嗦?生 5:不是,因为这里是用了反复,它使语言有了不一般的韵律,形成了一种回环的气势,所以可以很亲切的表现安塞腰鼓的节奏感。师:回环的气势,表现了安塞腰鼓的节

3、奏感。回答得很好,还有没有人补充?生 6:我觉得还起到了直接赞美的作用,师:你觉得反复的出现,充分表达了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生 7:我觉得这三个反复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文章层次分明。师:画龙点睛。刚才你提的这个问题,这几位同学给你回答得非常好。下面,继续问。生 8:文中提到“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是打不得安塞腰鼓”,为什么在哪儿就打不得腰鼓呢?”。师:问得很好,这里写安塞腰鼓,干嘛要扯到多水的江南呢?是不是离题了?生 9:这里实写江南多水,没有空地打鼓。师:是吗?是不是实写?多水就没有地方打鼓?的礼堂里一样可以打鼓呀?到底是什么意思?你看“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生 10:经不

4、起表演。师:难道说江南的土地都是玻璃的吗?生 11:江南的水表现的是柔媚的风格,而安塞腰鼓需要承载的元素是粗犷,是生命力量的对比。师:这种理解真是很完美。我就不说了,她说得比我说得好。还有没有疑问?生 12:在书上第 124 面第 9 段,我不明白“落日照大旗,萧萧”这一句什么意思?师:第 9 段,找到没有?在读文章的时候,尤其是抒情散文,要联想、想象,问一下,你读到这句:“落日照大旗,萧萧”你想象到了什么?生 13:象到了古战场。师:古战场,古战场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呢?生 14:有些人在舞旗,有一些人在骑马。师:给人的感觉是?生 15:很多人一拥而上。师:很多人一拥而上,战死沙场,因此给感觉

5、格外的生 16:豪壮。生 17:激壮。师:悲壮。因此在读这首诗的时候,应该产生丰富的联想。你看:“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这让产生了丰富的联想,产生的联想是非常的生 18:豪壮、悲壮。师:因此它借豪壮悲壮的古战场,给人丰富的联想,来写谁?生(齐):安塞腰鼓。师:这个时候安塞腰鼓给的感觉是生 19:豪壮、悲壮。师:这就是借一种形象突出另一种形象,便于的联想和想象。因此在读文章的时候,不能仅读文字,要有丰富的生:(齐说)联想和想象。师:才能品味出文章的生(部分说):韵味。生 20:问文章第 12 段

6、,“容不得,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这段话为什么这样写?师:它写的作用是什么?有没有人来试着回答的。请没有举手的同学试着答一下。生 21:因为这一段用了排比的修辞,形容安塞腰鼓的豪迈、壮烈的情景。师:豪迈、壮烈的情景。我还想问一下“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他们想挣脱什么、冲破什么、撞开什么?生 21 :他们想撞开那种寂寞的情景。师:寂寞,黄土高原上给人感觉还有什么?生 22:贫困。生 23:压抑。师:这些生龙活虎的后生们,他们要挣脱这一切的羁绊。生 24:问文章的最后一句“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这句是什么意思?师:我还不想请别人回答,我问你:在文章前面

7、都写的什么内容?生 24:安塞腰鼓是壮烈的、豪壮的、的。师:在文章 28、29、30 段,这三有一个关键的词,请把它找出来。生(部分):戛然而止。师:再找。生(大部分):寂静。师:这 28、29、30 段整个给人的感觉是生(齐):寂静。师:前面写的是豪壮的,突然变得寂静,“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一下子让感到了一种安静的气氛。听到了鸡啼,感到了安静,这叫什么写法?生 26:反衬。师:怎么衬?以动写静。欣赏一个句子的作用,一般从两个方面。一种是形式上,还有一种是,“渺远的鸡啼”为什么不说狗叫呢?生 27:因为鸡啼代表的是,而他们安塞腰鼓是要冲破旧社会的,贫苦,这样衬托了他们打完了腰鼓中的感觉。师

8、:的到来,新的希望。答得很好。这从哪一个角度回答的呢?生 28:意境。师:意境,内容。因此欣赏一句话一般从两个角度:一种是从意境,内容;一种是从写法。刚才说到“鸡啼”代表着,给人以希望。写法上是生 29:以动写静。师:更突出了安塞腰鼓沉寂下来的安静,迎接新的希望的到来。(这是本文的第一个教学环节,老师意在创设一种和谐互动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动起来,从而培养学生敢于质疑、争论的学习的。)师:通过这样的阅读,对文章有了更深的理解。认为作者写安塞腰鼓想表达什么?能从文中找到依据吗?生 1:表达对黄土高原上生命、力量、的赞颂。师:表达对生命、力量、的赞颂,在文中哪一可以看得出来?生 2:在第 18 段。

9、“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着的躯体,那消耗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能那么磅礴的能量”我觉得在这里可以感受出作者对农民生命力的赞扬。师:请坐。在 18,她觉得歌颂了生命的力量。生 3:赞颂了民族的。比如,的民族是豪放的。师:你在哪一找到的?生 3:第 12 段:容不得,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第 16 段:“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师:问一句,这里体现的民族是什么?生 3:坚毅不屈、蓬勃向上、积极进取、而且集聚着生命力。师:回答得很好,请坐。生 4:还表现了安塞腰鼓独特的美、阳刚的美。是在第 7 自: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

10、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师:还有紧接的句子,“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这里歌颂了安塞腰鼓独特的生 5:美师:这叫做中国特有的外国没有的民间艺术。歌颂了黄土高原上这种特有的民族艺术。生 6:赞颂了对生命奔腾的感情,表达了他们要挣脱、冲破、撞开那种黄土高原的困倦寂寞。师:好像和第一个一样,表达对生命的渴望,对力量的表现。记得刚才在质疑的时候,有位同学提到第 19 段,在歌颂谁呀?生 7:黄土高原。师:要记住黄土高原是了安塞腰鼓这种艺术的沃土,所以作者也深情地赞颂了黄土高原。尽管它贫瘠、落后,但是却孕育了这么奇丽的艺术之花。这篇课文表达

11、的意思先暂时理解到这,每一个人的理解都有它的合理之处,但最后要概括起来看一看,哪一个理解更能总括全文。整篇文章让你感受到的地是哪一种理解?这篇文章既然写得这么深奥,写得这么好,一起朗诵一遍。生(齐读全文):(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一一板书:)是生命力量的体现是民族的再现是民族艺术的精髓(这是本文的第二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充分熟悉课文内容的前提下,探究文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师:好,读得很好。这篇文章写得这么大气淋漓,写得那么带劲,它运用了一种很成功的修辞手法,你感觉用得最多的是哪一种?生(部分):排比。师:集中地精读第 7 段至第 12 段,请找出你喜欢的排比句,仔细品味,试着给我们读

12、一读。生 1: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师:你喜欢这组排比句,你觉得应该怎么读?生 1:根据形容词、表达的感情和节奏来读。师:节奏,我听到了这个词。你听“骤雨/一样,旋风/一样,”句子很短,都是两个节奏,读的时候,节奏要快一些。来试着读一下,读得要节奏感要强一些,明快些。这一段写的是安塞腰鼓的鼓点变幻多姿,变得很快,语速要快还是慢?生 2:快。师:对,如果慢,鼓点就没劲。来这样读,男生一句,一句。男生先读,开始。男分读:“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

13、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师:很清脆,很好听。觉得节奏感,读出来了没有?生 3:没有。师:没有,你觉得毛病出在哪呢?生 4:我觉得读得虽然很整齐,但是读得比较相同,没有大起大落,节奏感不强。师:变化,节奏感还不够鲜明。再来读一下,注意节奏感再强一些。(指导分男再齐读)师:节奏感是强烈些,但我觉得速度还是不够快。因为鼓点是一个接一个,读得很斯文、很稳。回去再练。你还喜欢哪一句?生 5:我喜欢第 12 段:“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我觉得这一句话强调了安塞腰鼓的壮阔、豪放和,也写出了黄土高原人民的憨厚的品质。师:你觉得应该怎么读?生 5:要强劲有

14、力,突出鲜明的节奏感。师:要读得强劲有力,排山倒海。排比句语速要快,一句比一句快。生(齐读):“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生 6:我觉得 12 段,“容不得,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也很好。生 7:我欣赏第 9 至 11 段。师:刚才在欣赏第 9 至 11 段的时候,它让产生丰富的悲壮的联想,想到了古战场,想到了沙场秋点兵,读的时候,感情要生 8:豪放,悲壮。师:用重唱式,曾经给大家教过。分两大组,这一大组先读,这一大组紧跟,开始。生(两大组重唱式齐读):“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师:好,掷地有声。刚才是段与段的排比,层层扑过来,给人丰富的联想。我发现第 7自第一句是不是排比句?生(部分):是。师:三个词“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意思相近,语言整齐,了排比。这叫句内排比。读的时候要读出生:。师:一句比一句要狠。生(齐读):“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师:读得确实是没命了。不的在那儿捶鼓。师:这篇课文排比句用得非常成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