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蓝的制作(精品教学案)_第1页
景泰蓝的制作(精品教学案)_第2页
景泰蓝的制作(精品教学案)_第3页
景泰蓝的制作(精品教学案)_第4页
景泰蓝的制作(精品教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d.wdPAGE6 / NUMPAGES6.wd景泰蓝的制作一、教学目的:1、学习抓住生产过程的特点,按照生产程序,准确使用术语,有详有略地说明对比复杂的生产过程的写法。2、学习课文多种综合运用的说明方法,特别是诠释说明和对比说明。3、了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以景泰蓝制作工序为顺序,有详有略逐一说明。2、难点:本文的多种说明方法。三、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现在不少人都很喜欢听周杰伦一首歌,叫?青花瓷?,什么原因呢一方面歌手是一位巨星,二是歌曲本身旋律和歌词写得很美,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它和中国一种非常著名的传统工艺品

2、有关,那就是青花瓷。青花瓷产生于唐代,成熟于元代,鼎盛于明清。可是大家也许还不知道,在中国还有一种令世界惊叹的传统工艺品,那就是被誉为“东方艺术之精华的景泰蓝。请大家看一下它的美誉:景泰蓝“东方艺术之精华景泰蓝与景德镇瓷器、福州漆器,被共同誉为我国工艺美术领域的三大瑰宝。“燕京八绝:景泰蓝、玉雕、牙雕、漆雕、金漆镶嵌、花丝镶嵌、宫毯、宫绣,早在上世纪初便已蜚声世界。景德蓝、宣德炉、成化杯、万历柜1904年美国芝加哥世界博览会和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北京景泰蓝作品曾获一等奖。在1981年全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评比中,北京景泰蓝荣获金杯奖。今天,我们就跟随一名著名的导游一起,到北京去欣赏一下

3、这个举世闻名的工艺品是若何制造出来的吧!当然,这位“导游可不是一般的导演,他是我国著名的作家、编辑家和教育家叶圣陶。先来熟悉一下我们这个“导游吧。二、作者简介叶圣陶,原名叶绍钧。18941988,江苏苏州市人。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编辑家和教育家。解放前曾担任过小学、中学和大学教师,当过编辑。二十年代初与茅盾、郑振铎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解放后,曾任全国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副主席。早年曾主编?小说月报?,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散文集?小记十篇?,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一篇宣言?、?多收了三五斗?、

4、?夜?。 三、观摩录像播放?国宝档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走近景泰蓝?视频资料,让学生先对景泰蓝有一个直观的了解,提高阅读的兴趣。四、课文研析一问题引入刚刚大家欣赏了有关景泰蓝的一段录像资料,想必已对景泰蓝这种传统工艺品的 根本情况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但录像必竟还对比简单,要想详细了解景泰蓝的制作过程,还要深入研究一下这篇文章。现在我们就跟随着叶圣陶先生,走进北京,走进景泰蓝。我们都知道,这是一篇说明文。一般来说,对于一篇说明文,我们主要从哪些方面来学习呢,前段时间我们已讲过关于说明文的一般知识。提问学生,明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学习1、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有何特点2、文章是若何进展说明的具体可

5、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分析:1采用何种顺序2使用那些说明方法3说明的重点是什么训练目的通过引导学生对以前的说明文读写的知识贮备的回忆,进展阅读前的必要的理论准备,为问题式阅读打下理论根基二自读实践学生带着所提出的问题进展阅读训练目的通过本环节,训练学生在理论和问题的引导下,进展自主阅读的能力,也是任务式教学在阅读这一环节的具体表达。三课文研析教学方法本环节是本次课的主要教学环节,主要运用问题式教学法,通过教师点拨、学生自读、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来完成训练目的本环节集中训练学生对文章的综合阅读理解能力。包括整体把握文章构造的能力、在具体文章中运用说明文读写知识的能力、重要信息筛选能力、语言归纳能力等。

6、问题一:景泰蓝的制作可分为几道工序要求:用文章的专用术语来表达1、明确六大工序:制胎、掐丝、点蓝、烧蓝、打磨、镀金。2、动画演示:景泰蓝制作的工序问题二:根据内容,我们可以把文章分为几个局部明确三个局部:第一局部:简要说明写作此文的缘起和目的。(1自然段)第二局部:具体说明景泰蓝的制作方法。(2-16自然段)1、制胎。(2-3自然段)2、掐丝。(4-9自然段)3、点蓝。(10-13自然段)4、烧蓝。14自然段5、打磨15自然段6、镀金16自然段)第三局部:强调景泰蓝的手工操作的特点,突出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17自然段)问题三:在六大工序中,你认为那些局部写得对比详细,为什么明确“掐丝和“点蓝

7、两道工序写得最详细。因为它最能表达出景泰蓝制作过程的“繁复精细的特点。问题四:试找出能够表达景泰蓝制作过程的“繁复精细的特点的语句。问题五:作者为了能够向读者介绍清楚景泰蓝制作过程,使用了那些说明方法学生答复,教师通过生成式板书进展归纳1、举例子:如1以花瓶(因制作最复杂,所以说得最详细)、方形、长方形器件为例,具体说明若何用手工敲打使红铜片成形与结合。2以在铜胎上粘一棵柳树为例,说明掐丝是若何回事及工人技艺高超与熟练程度。3以粘一棵柳树为例,具体说明是若何不用在铜胎上打稿而自由自在地在铜胎上粘出各种图画来的。2、作诠释:这是运用得最多的方法,因为要对一道工序的制作情况特别是有关原理作出介绍,

8、诠释是必不可少的。就拿景泰蓝这个名称来说,第10自然段作如下诠释“涂上的色料有好些种,不只是一种蓝色料,为什么单叫点蓝呢?原来这种制作方法开头的时候多用蓝色料,当时叫点蓝,就此叫开了(我们苏州管银器上涂色料叫发蓝,大概是同样的理由)。这种物品从明朝景泰年间十五世纪中叶开场流行,因而总名叫景泰蓝。由设问引出,先落实蓝字,再解释景泰含义,中间还穿插了发蓝这一旁证材料。第14自然段对“烧蓝工序,第15段对“平整的技术要求的诠释,都是既准确又明白的。3、打比方:使抽象与生疏的问题具体化。如第5自然段用画家的颜料来比喻点蓝工人的色料。4、作对比:第3自然段把“制胎工序与“铜器作里打制铜器作对比,突出一个

9、“胎字;第七段拿“掐丝和“刺绣、刻丝、象牙雕刻等手工艺品对比,异中求同地强调了这些“密集劳动“全都在细密上显能耐的特点。5、下定义:如对“掐丝下定义说:“就是拿扁铜丝(横断面是长方形)粘到铜胎外表上。四文章归纳:教学方法教师让学生进展归纳因为有以上的分析作为根基,学生具备了归纳的条件。导入语通过以上我们的分析,大家能不能对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归纳出几条来1、对景泰蓝制作过程的介绍有详有略对景泰蓝制作过程中的六道工序有详有略。掐丝“点蓝两道工序介绍很详细,其它工序那么对比简单,这是因为:1这两道工序最复杂,最精细,是决定景泰蓝质量的关键工序;2景泰蓝制件的独特风格、它的珍贵之处,是由这两道工序决定

10、的;其它工序那么不是景泰蓝所特有的而且又对比简单,所以略写。详写局部既说明了些什么,又解释为什么这样做,这就为详写提供了充分的内容,为了使读者易于承受,还综合运用了举例子、打比方、作对比、列数字等说明方法,这样对繁复的工艺过程作了深入浅出的讲解。这种写法启示了我们:顺序说明不仅可以按照事物本身的条理(课文中制作的工艺程序),而且可以按照人们的认识过程(课文中对这一制作过程及原理的了解),同时,还可以把二者结合起来。这使我们懂得了,顺序说明的内容构成并不局限于过程的繁复记录,完全可以有丰富充实的多方面材料。2、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课文运用了诠释(说明、解释)说明法、打比方、作对比、下定义、举例

11、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分析见上3、准确使用术语在介绍各道工序的时候,作者还运用“掐丝“点蓝“烧蓝“打磨等术语。这些术语的使用都是必要的和准确的。因为:1可以防止说外行话;2术语是在长期实践过程中提炼出来的,最能准确地概括某一道工序的特点和内容的语言,恰当使用术语,能够使说明的语言更精炼;3正因为术语能够准确而精当地概括那道工序的特点和内容,正确使用术语,能使文章眉目清楚,读者也容易把握这道工序的内容和特点。本文每一道工序都用一个术语加以概括,除点蓝之外,都能确切地说明这一道工序的内容和特点;即使是“点蓝虽已不能确切地反映现在涂色料的工作的全部内容,但经作者解释之后,人们还是能了解这一传统叫法过

12、去和现在的实际意义。五、知识拓展景泰蓝知多少1、景泰蓝的学名叫什么2、景泰蓝的老家在我国吗3、景泰蓝是产生在我国的明代吗4、景泰蓝都是蓝色的吗5、“景泰蓝之乡在哪里6、景泰蓝是那些人用的7、景泰是什么意思景泰蓝的学术名字应该叫铜胎掐丝珐琅,13世纪下半叶,金属胎珐琅器传入我国,因此景泰蓝技术并非原产于我国。最早的景泰蓝作品出现在元代,而非出现在明朝的景泰年间。因明朝景泰年间最为兴盛,而当时使用的釉色又多是宝石一样的蓝色,所以被称为“景泰蓝。 清代乾隆年间,“景泰蓝制作工艺到达顶峰。“景泰蓝之乡北京景泰蓝在明、清两代是皇宫中的御用品,到了清道光年间,景泰蓝制作工艺传到了民间。“景泰是明景帝朱祁钰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