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王IFIDO-微生态专家 德国国家科研机构在2001年的一份研究报告中称:“如果能治疗疾病的物质都称作-药的话,人体自身是可以产生一万多种药的!而这一万多种药有百分之七十以上是肠子中。一般的疾病靠这些-药完全就可以治愈”。 科学应用抗生素科学应用抗生素在光辉的抗生素降临以后,我们必须注意其给人类带来的阴影:扰乱正常微生物群和引起菌群失调。魏曦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消化管是一条起自口腔延续为咽、食管、胃、小肠、大肠、终于肛门的很长的肌性管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直肠)等部。 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
2、两种。小消化腺散在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三对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和胰,它们均借导管,将分泌物排入消化管内。内内 容容 微生态学概念微生态学概念 肠道菌群的形成与演替肠道菌群的形成与演替 肠道菌群的分布和及构成肠道菌群的分布和及构成 肠道菌群的生理功能肠道菌群的生理功能 肠道菌群肠道菌群的失调以及影响因素的失调以及影响因素微生态学 研究正常微生物群之间,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相互关系的生命科学分支,是生态学的微观层次。微生物的作用 微生物参与植物、动物、人类的一切生命活动,包括消化、吸收、分解、合成、生长、发育.医学观念与行为的进化 观念 行为 机械医学 治疗医学 生物医
3、学 预防医学 生态医学 保健医学人体微生态系统人体微生态系统 人体微生态系统包括口腔、皮肤、泌尿、人体微生态系统包括口腔、皮肤、泌尿、胃肠道四个微生态系统胃肠道四个微生态系统 以肠道微生态系统最为主要、最为复杂。以肠道微生态系统最为主要、最为复杂。人肠道中的细菌细胞数达人肠道中的细菌细胞数达 10101414 个,占人体个,占人体总微生物量的总微生物量的 78 。肠道菌约。肠道菌约 400 500 种种 原籍菌群和外籍菌群,原籍菌群多为肠道原籍菌群和外籍菌群,原籍菌群多为肠道正常菌群,除细菌外,人体还存在正常病正常菌群,除细菌外,人体还存在正常病毒群、正常真菌群、正常螺旋体群等,毒群、正常真菌
4、群、正常螺旋体群等, 微生态研究什么? 人体体表、体腔内存在大量并不致病的微生物群,人体体表、体腔内存在大量并不致病的微生物群,这些微生物群对其宿主非但无害,而且有益,并这些微生物群对其宿主非但无害,而且有益,并有众多的生理效应有众多的生理效应 若是内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这种平衡就要遭到若是内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这种平衡就要遭到破坏,发生微生态失调,并引起宿主各种类型的破坏,发生微生态失调,并引起宿主各种类型的疾病疾病 微生态失调引起的疾病来源于内源性和外源性两微生态失调引起的疾病来源于内源性和外源性两方面。内源性主要来源于正常微生物群的比例失方面。内源性主要来源于正常微生物群的比例失调、定位
5、转移和二重感染。外源性主要来自外袭调、定位转移和二重感染。外源性主要来自外袭菌的侵入,形成新的感染。菌的侵入,形成新的感染。感染微生态学感染微生态学 感染微生态学是一门用微生态学理论和方感染微生态学是一门用微生态学理论和方法研究感染的发生、发展、结局,引导感法研究感染的发生、发展、结局,引导感染向宿主健康方向发展的微生态学分支染向宿主健康方向发展的微生态学分支 它主要研究和探讨感染的微生态原理以及它主要研究和探讨感染的微生态原理以及防治措施。在抗生素普遍应用,微生态失防治措施。在抗生素普遍应用,微生态失调,耐药性的产生日益成为全球性公共卫调,耐药性的产生日益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的严峻形式下,
6、感染微生态理论可生问题的严峻形式下,感染微生态理论可为预防、控制感染提供一些列有效的治疗为预防、控制感染提供一些列有效的治疗手段。手段。人体消化道正常菌群肠道肠道菌菌群: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群: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胃胃 104 CFU/g 白白 色色 念念 珠珠 菌菌 幽幽 门门 螺螺 旋旋 杆杆 菌菌 乳乳 酸酸 杆杆 菌菌 链链 球球 菌菌 食食 管管 没没 有有 自自 身身 微微 生生 物物 群群 微微 生生 物物 来来 自自 食食 物物 和和 口口 腔腔 十十 二二 指指 肠肠 103-104 CFU/g 拟拟 杆杆 菌菌 白白 色色 念念 珠珠 菌菌 乳乳 酸酸 杆杆 菌菌 链链 球球
7、 菌菌 空空 肠肠 105-107 CFU/g 拟拟 杆杆 菌菌 白白 色色 念念 珠珠 菌菌 乳乳 酸酸 杆杆 菌菌 链链 球球 菌菌 回回 肠肠 107-108 CFU/g 拟拟 杆杆 菌菌 梭梭 状状 芽芽 孢孢 杆杆 菌菌 肠肠 杆杆 菌菌 肠肠 球球 菌菌 乳乳 酸酸 杆杆 菌菌 韦韦 荣荣 球球 菌菌 结结 肠肠 1010-1011 CFU/g 拟拟 杆杆 菌菌 杆杆 菌菌 双双 歧歧 杆杆 菌菌 梭梭 状状 芽芽 孢孢 杆杆 菌菌 肠肠 球球 菌菌 真真 杆杆 菌菌 梭梭 形形 杆杆 菌菌 消消 化化 链链 球球 菌菌 瘤瘤 胃胃 球球 菌菌 链链 球球 菌菌 . 内内 容容 微
8、生态学概念微生态学概念 肠道菌群的形成与演替肠道菌群的形成与演替 肠道菌群的分布和及构成肠道菌群的分布和及构成 肠道菌群的生理功能肠道菌群的生理功能 肠道菌群肠道菌群的失调以及影响因素的失调以及影响因素肠道菌群的形成与演替肠道菌群的形成与演替 胎儿在母体子宫内处于无菌的环境中 出生以后新生儿立即暴露于产道和其周围有菌的环境中,很快被种类繁多的细菌所定植 肠道是细菌定植的主要场所,肠道定植的细菌具有数量巨大、多样化、复杂性和动态性的特点,构成了机体的肠道菌群(intestinal microfloraintestinal microflora) 肠道菌群从无到有,伴随着人的一生而变化,直至生命结
9、束,这一过程称为“演替”(successionsuccession)胃肠道菌群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胃肠道菌群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出生时:出生时:正常情况下,肠道没有细菌定植正常情况下,肠道没有细菌定植 出生后出生后4848小时内:小时内:粪便中出现细菌,数量达粪便中出现细菌,数量达10108 810109 9cfu/gcfu/g(湿便),主要为大肠杆菌、链球菌等需氧菌或(湿便),主要为大肠杆菌、链球菌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兼性厌氧菌 来源:来源:母亲的产道、皮肤和粪便母亲的产道、皮肤和粪便 影响因素:影响因素: 内源性因素:内源性因素:如肠粘膜的成熟程度、粘液、胎便中的如肠粘膜的成熟程度、粘液、胎
10、便中的生长促进或抑制因子生长促进或抑制因子 外源性因素:外源性因素:如分娩情况(自然出生或剖宫产)、母如分娩情况(自然出生或剖宫产)、母亲情况(使用抗生素)和环境中细菌数量的影响亲情况(使用抗生素)和环境中细菌数量的影响胃肠道菌群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胃肠道菌群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出生出生1 1周时周时,专性厌氧菌如类杆菌、梭菌和双歧杆菌占优势,占细菌总数的98% 可能是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首先定植造成了肠腔内氧化还原电位的降低,为后来的厌氧菌定植提供了厌氧环境所致 出生后出生后2 2周末周末,肠道菌群趋于平衡 影响因素:影响因素: 食物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单纯母乳喂养母乳喂养的婴儿,双歧杆菌占优势
11、。母乳中含有的寡糖能够促进双歧杆菌的生长 配方奶喂养配方奶喂养的婴儿,双歧杆菌波动较大,通常类杆菌和梭菌占优势, 菌群更具有多样化。胃肠道菌群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胃肠道菌群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婴儿断乳断乳后,随着食物的多样化,肠道菌群中含有的专性厌氧菌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 大约在2 2岁岁时形成以厌氧菌占绝对优势需氧菌占劣势的稳定菌群,维持至青年及中年 进入老年期老年期时,双歧杆菌数量减少,有害菌的腐败性细菌,如大肠杆菌、梭菌、肠球菌等增多,可能与肠道粘液的粘附力降低有关 出生至出生至2 2岁婴儿:岁婴儿:肠道菌群形成并达到平衡的关键时期,主要取决于两个主要因素,即出生时的细菌环境和食物的影响
12、胃肠道菌群的演替胃肠道菌群的演替 拟杆菌、优杆菌、消化球菌 双歧杆菌 大肠杆菌、链球菌 乳酸杆菌 产气夹膜芽孢杆菌 出生日 离乳期 成年期 老年期胃肠道菌群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胃肠道菌群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近年来,婴儿肠道菌群平衡发生了某些改变,主要为葡萄近年来,婴儿肠道菌群平衡发生了某些改变,主要为葡萄球菌占优势,大肠杆菌水平降低,厌氧菌定植延迟和双歧球菌占优势,大肠杆菌水平降低,厌氧菌定植延迟和双歧杆菌减少或缺乏杆菌减少或缺乏 影响因素:影响因素: 出生方式:过度无菌的环境、母亲分娩前和生产过程中出生方式:过度无菌的环境、母亲分娩前和生产过程中立即使用抗生素立即使用抗生素 喂养方式:过度无菌
13、的环境、配方奶喂养增多喂养方式:过度无菌的环境、配方奶喂养增多 使用抗生素:过度使用使用抗生素:过度使用内内 容容 微生态学概念微生态学概念 肠道菌群的形成与演替肠道菌群的形成与演替 肠道菌群的分布和及构成肠道菌群的分布和及构成 肠道菌群的生理功能肠道菌群的生理功能 肠道菌群肠道菌群的失调以及影响因素的失调以及影响因素肠道菌群的分布和及构成肠道菌群的分布和及构成肠道菌群的分布和及构成肠道菌群的分布和及构成 口腔:口腔:约约200200种固有微生物群,在牙斑有密集的菌群种固有微生物群,在牙斑有密集的菌群(10101111/g/g),而在唾液中仅有短暂的过路菌群),而在唾液中仅有短暂的过路菌群 胃
14、和小肠上部(十二指肠和空肠):胃和小肠上部(十二指肠和空肠):菌群相对较低菌群相对较低(10103 3-10-104 4/ml/ml胃与肠内容物),主要是由于胃与肠内容物),主要是由于pHpH低、蠕动低、蠕动快和消化液的快速流动所致快和消化液的快速流动所致 小肠远端(回肠):小肠远端(回肠):具有更多种类的菌群和更多的细菌具有更多种类的菌群和更多的细菌密度(密度(10107 7-10-108 8/ml/ml肠内容物),并且是上段肠道中稀菌肠内容物),并且是上段肠道中稀菌群与结肠中大量菌群的分界区群与结肠中大量菌群的分界区 结肠:结肠:消化道菌群定植的主要部位,由于该部位营养供消化道菌群定植的主
15、要部位,由于该部位营养供给充足、肠蠕动和消化液流动较慢、氧化还原电位较低,给充足、肠蠕动和消化液流动较慢、氧化还原电位较低,菌群的密度最高(菌群的密度最高(10101010-10-101111/ml/ml肠内容物),并且复杂肠内容物),并且复杂多样多样 肠道菌群的数量肠道菌群的数量 数量庞大,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种类繁多 估计人体肠道中有估计人体肠道中有400400余种细菌,但根据现有的培养技术,余种细菌,但根据现有的培养技术,大约大约30%-70%30%-70%的细菌尚无法培养和鉴定的细菌尚无法培养和鉴定 分子生物学技术可能弥补培养技术的不足分子生物学技术可能弥补培养技术的不足 总数量达总数量
16、达100100万亿个(万亿个(10101414),是人体体细胞的),是人体体细胞的1010倍倍 重量约重量约12711271克,相当于肝脏的体积克,相当于肝脏的体积 99.9%99.9%是以双歧杆菌和类杆菌为主的专性厌氧菌是以双歧杆菌和类杆菌为主的专性厌氧菌 0.1%0.1%是以肠杆菌科细菌为主的兼性厌氧菌是以肠杆菌科细菌为主的兼性厌氧菌肠道菌群的种类肠道菌群的种类 主要(优势)菌群(主要(优势)菌群(predominant microflorapredominant microflora):): 数量在数量在10107 7-10-108 8/g/g以上,专性厌氧菌,包括类杆菌以上,专性厌氧菌
17、,包括类杆菌属、优杆菌属、双歧杆菌属、瘤胃球菌属和梭菌属属、优杆菌属、双歧杆菌属、瘤胃球菌属和梭菌属 只有主要菌群才能对宿主发挥功能只有主要菌群才能对宿主发挥功能 次要菌群(次要菌群(subdominant microflorasubdominant microflora):): 数量在数量在10107 7-10-108 8/g/g以下,大肠杆菌和链球菌,以下,大肠杆菌和链球菌, 乳杆菌归于次要菌群乳杆菌归于次要菌群 肠道菌群的种类肠道菌群的种类 原籍菌(原籍菌(autochthonyautochthony): : 主要为优势菌群主要为优势菌群 由宿主一定时期特定的解剖部位占位密度最高、低免疫
18、由宿主一定时期特定的解剖部位占位密度最高、低免疫原性的厌氧菌构成原性的厌氧菌构成, ,又称固有菌群又称固有菌群(indigenous flora) (indigenous flora) 或或常驻菌常驻菌(resident flora); (resident flora); 双歧杆菌属及厌氧乳杆菌,优双歧杆菌属及厌氧乳杆菌,优杆菌属、类杆菌属、消化性球菌、韦荣氏球菌等杆菌属、类杆菌属、消化性球菌、韦荣氏球菌等 外籍菌(外籍菌(allochthonyallochthony): : 主要为次优势菌群主要为次优势菌群 又称过路菌又称过路菌(transient flora),(transient flo
19、ra),流动性大,有潜在致病流动性大,有潜在致病性。性。大肠杆菌和肠球菌等大肠杆菌和肠球菌等内内 容容 微生态学概念微生态学概念 肠道菌群的形成与演替肠道菌群的形成与演替 肠道菌群的分布和及构成肠道菌群的分布和及构成 肠道菌群的生理功能肠道菌群的生理功能 肠道菌群肠道菌群的失调以及影响因素的失调以及影响因素肠道菌群的生理功能肠道菌群的生理功能 肠道菌群与宿主处于共生的状态 宿主为正常菌群提供其生命活动的场所,并且对肠道菌群不引起强烈的免疫反应(免疫耐受状态) 肠道菌群对宿主发挥着必要的生理功能,主要有参与生物拮抗(防御感染)、参与营养吸收及代谢、参与免疫调节等肠道菌群的生理功能肠道菌群的生理功
20、能-生物拮抗生物拮抗 专性厌氧菌粘附定植在肠道上皮细胞表面,形成稳定的原籍菌群,能抵御外来细菌的定植和限制潜在致病菌的过度生长,形成所谓的定植抗力(colonization resistance CR),CR是肠道正常菌群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机制: 阻止致病菌及毒素粘附:占位保护作用或刺激产生粘蛋白 产生有机酸、产生抑菌物质(过氧过氢、细菌素) 营养竞争 肠道菌群的占位保护作用肠道菌群的占位保护作用肠道菌群的生理功能肠道菌群的生理功能-免疫免疫 促进出生后免疫系统的发育和成熟促进出生后免疫系统的发育和成熟 诱导免疫应答的平衡诱导免疫应答的平衡 包括肠道粘膜免疫系统和全身免疫系统包括肠道粘膜免疫系
21、统和全身免疫系统 机制涉及到菌群的识别(模式识别受体机制涉及到菌群的识别(模式识别受体TLRs,CD14TLRs,CD14等)、抗原的摄取与提呈(树突状细胞、等)、抗原的摄取与提呈(树突状细胞、肠上皮细胞等肠上皮细胞等) )、树突状细胞对、树突状细胞对T T淋巴细胞的调节淋巴细胞的调节等等 肠道菌群的建立、演替与免疫系统的发育密切相关肠道菌群的建立、演替与免疫系统的发育密切相关 肠道菌群是促进出生后免疫系统成熟和诱导免疫平衡的(原始)基本因素,作用的主要部位在肠道粘膜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可能是在与肠道菌群及某些感染病原的相互作用中得到“调整-finetune”和“塑造-shaping”,使宿主的
22、免疫应答或免疫耐受达到精细的平衡,维持宿主的健康。这一作用有年龄依赖,在生命早期尤其重要,对以后许多免疫反应的结局起决定性作用 肠道菌群与肠道粘膜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的“交叉对话(cross-talk)”机制 免疫系统的发育和成熟是通过免疫系统的发育和成熟是通过“学习及教育学习及教育”完成的完成的肠道菌群的生理功能肠道菌群的生理功能-营养及代谢营养及代谢 参与VitB1、VitB2、VitB6、VitB12、VitK、烟酸和叶酸等维生素的合成 参与钙、镁和铁的吸收 参与蛋白质、肽和氨基酸的代谢,能利用肠道内氨作为氮源,合成氨基酸 分解食物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非消化性低聚糖等不能被人体消化
23、酶消化的食物成分,其分解后的产物(如短链脂肪酸)作为营养物质和能量物质被利用 参与胆汁酸和胆固醇的代谢 肠道菌群的生理功能肠道菌群的生理功能-延缓衰老延缓衰老 正常肠道菌群能分解腐败菌产生的胺、酚、氨、硫化氢等衰老物质,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清除自由基 肠道菌群的生理功能肠道菌群的生理功能-抗肿瘤抗肿瘤 分解肠道中腐败菌产生的前致癌物质如亚硝酸胺或亚硝基胍等 赋活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免疫监视功能 衰老从肠道开始衰老从肠道开始内内 容容 微生态学概念微生态学概念 肠道菌群的形成与演替肠道菌群的形成与演替 肠道菌群的分布和及构成肠道菌群的分布和及构成 肠道菌群的生理功能肠道菌群的生理功能 肠道菌群肠
24、道菌群的失调以及影响因素的失调以及影响因素 肠道菌群失调肠道菌群失调(intestinal dysbacteriosis,ID) 肠道菌群在体内与外部环境保持着动态平肠道菌群在体内与外部环境保持着动态平衡,并对人体的健康起着重要作用衡,并对人体的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某些情况下平衡被打破,使肠道菌群在种某些情况下平衡被打破,使肠道菌群在种类、数量、比例、定位和生物学特性上发类、数量、比例、定位和生物学特性上发生的改变生的改变 肠道菌群失调的原因和疾病很多,常互为肠道菌群失调的原因和疾病很多,常互为因果因果 临床表现为腹泻、便秘、腹胀、腹痛、消临床表现为腹泻、便秘、腹胀、腹痛、消化不良等化不良等 影
25、响肠道菌群稳定的因素影响肠道菌群稳定的因素影响肠道菌群稳定的因素(一)影响肠道菌群稳定的因素(一) 宿主因素:宿主因素: 胃酸;胆汁酸;胃酸;胆汁酸; 肠道运动和肠液分泌;肠道运动和肠液分泌; 免疫;免疫; 内分泌激素及其应激反应性差异;内分泌激素及其应激反应性差异; 年龄变化;年龄变化; 疾病:腹泻病,等疾病:腹泻病,等影响肠道菌群稳定的因素(二)影响肠道菌群稳定的因素(二)饮食因素:饮食因素: 饥饿或禁食:饥饿或禁食: 肠粘膜萎缩,粘液分泌减少,动力减弱肠粘膜萎缩,粘液分泌减少,动力减弱 食物成分:食物成分: 膳食纤维,蛋白,膳食纤维,蛋白,药物:药物: 抗生素,抗肿瘤药物(氨甲喋呤)抗生
26、素,抗肿瘤药物(氨甲喋呤)肠道菌群失调的病因 原发于肠道的疾病:如肠道的急慢性感染、原发于肠道的疾病:如肠道的急慢性感染、炎症性肠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综合征等炎症性肠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综合征等 全身性疾病:如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全身性疾病:如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代谢综合征、结缔组织病、肝肾功能受损代谢综合征、结缔组织病、肝肾功能受损等慢性消耗性疾病等慢性消耗性疾病 其他:如抗生素应用不合理、化疗、放疗其他:如抗生素应用不合理、化疗、放疗后、各种创伤、后、各种创伤、MOF、胃肠道改道手术后、胃肠道改道手术后、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等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等 肠道菌群失调诊断依据肠道菌群失调
27、诊断依据 病史中具有能引起肠道菌群失调的原发性疾病病史中具有能引起肠道菌群失调的原发性疾病 有肠道菌群失调的临床表现,如:腹泻、腹胀、腹痛、腹有肠道菌群失调的临床表现,如:腹泻、腹胀、腹痛、腹部不适等症状部不适等症状 有肠道菌群失调的实验室依据有肠道菌群失调的实验室依据 粪便镜检球杆菌比紊乱粪便镜检球杆菌比紊乱 G+G+球菌球菌/G-/G-球菌的比例紊乱球菌的比例紊乱 粪便培养中计算粪便培养中计算B /EB /E值值11, 粪便菌群涂片或培养中,非正常细菌明显增多粪便菌群涂片或培养中,非正常细菌明显增多 前2项作为临床依据,为诊断肠道菌群失调所必须条件 实验室检查中出现任何一项阳性即可基本诊断
28、本病肠道菌群失调的临床分型肠道菌群失调的临床分型 轻度:临床症状轻微,只能从细菌定量上轻度:临床症状轻微,只能从细菌定量上发现变化,为可逆性改变,去除病因后,发现变化,为可逆性改变,去除病因后,不经治疗也可能恢复。不经治疗也可能恢复。 中度:主要症状为慢性腹泻,一般不能自中度:主要症状为慢性腹泻,一般不能自然恢复,即使消除诱因,需治疗后才能然恢复,即使消除诱因,需治疗后才能纠正。纠正。 重度:肠道的原籍菌大部分被抑制,而少重度:肠道的原籍菌大部分被抑制,而少数菌种过度繁殖,如伪膜性肠炎。须及时数菌种过度繁殖,如伪膜性肠炎。须及时积极治疗积极治疗 肠道菌群失调的临床表现肠道菌群失调的临床表现 肠
29、道菌群失调的原发病的各种症状肠道菌群失调的原发病的各种症状 腹泻、腹胀、腹痛、腹部不适、少数伴发腹泻、腹胀、腹痛、腹部不适、少数伴发热、恶心、呕吐、并产生水、电解质紊乱、热、恶心、呕吐、并产生水、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低蛋白血症 重症患者可出现休克症状重症患者可出现休克症状腹泻为肠道菌群失调的主要症状腹泻为肠道菌群失调的主要症状大多发生在抗生素使用过程中,少数见于停用后 轻者每日轻者每日23次稀便,短期内可转为正常次稀便,短期内可转为正常 重者多为水样泻或带粘液。可日达数十次,且重者多为水样泻或带粘液。可日达数十次,且持续时间较长持续时间较长 大便性状大便性状 块状:大便中水分含量很少,排便吃
30、力,这是肠道运动衰弱的表现,经常排这种便一般预示肠内出现病变,如各种炎症,有时甚至是癌。 硬邦邦状:排这种便说明体内水分缺乏,肠道运动不太舒畅,这样的大便很容易积累在肠内,形成宿便,成为各种疾病的根源。香蕉状:如果每天排出这样的便便,恭喜!肠道很是健康。 半链状:大便中水分多,说明肠的吸收运动出现了问题,不能充分吸收水分,对营养物质也不能很好的吸收。泥状:泥状的大便告知肠内已经积满了宿便,肠道运动受到了极大的阻碍,长期下去就会营养不良,进而导致很多种疾病。 水状:这种大便是非常危险的信号,它通常是一些恶性疾病的征兆,肠道运动几乎停滞,食物和水被原封不动的排泄出来。大便性状大便性状 块状:大便中
31、水分含量很少,排便吃力,这是肠道运动衰弱的表现,经常排这种便一般预示肠内出现病变,如各种炎症,有时甚至是癌。 硬邦邦状:排这种便说明体内水分缺乏,肠道运动不太舒畅,这样的大便很容易积累在肠内,形成宿便,成为各种疾病的根源。香蕉状:如果每天排出这样的便便,恭喜!肠道很是健康。 半链状:大便中水分多,说明肠的吸收运动出现了问题,不能充分吸收水分,对营养物质也不能很好的吸收。泥状:泥状的大便告知肠内已经积满了宿便,肠道运动受到了极大的阻碍,长期下去就会营养不良,进而导致很多种疾病。 水状:这种大便是非常危险的信号,它通常是一些恶性疾病的征兆,肠道运动几乎停滞,食物和水被原封不动的排泄出来。微生态制剂
32、使用的原则微生态制剂使用的原则 提倡应用原籍菌制剂提倡应用原籍菌制剂 原则上不同时使用抗生素,特别是口服制原则上不同时使用抗生素,特别是口服制剂剂 重症患者不能停用抗生素时,可加大微生重症患者不能停用抗生素时,可加大微生态制剂的剂量和服药次数,也可加服益生态制剂的剂量和服药次数,也可加服益生元制剂元制剂病情分类与治疗病情分类与治疗 轻度:去除诱因的基础上,视病情决定是轻度:去除诱因的基础上,视病情决定是否使用微生态制剂否使用微生态制剂 中度:积极合理使用微生态制剂,加强综中度:积极合理使用微生态制剂,加强综合治疗,改善全身情况合治疗,改善全身情况 重度:使用针对二重感染的病原菌或条件重度:使用
33、针对二重感染的病原菌或条件致病菌的抗生素,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致病菌的抗生素,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低蛋白血症,加大微生态制剂用量低蛋白血症,加大微生态制剂用量微生态制剂调节肠道紊乱的作用机理微生态制剂调节肠道紊乱的作用机理 补充肠道的正常菌群或促进有益菌的增殖补充肠道的正常菌群或促进有益菌的增殖 有益菌群对病原菌有明显的生物拮抗作用有益菌群对病原菌有明显的生物拮抗作用 产生化学物质。产生化学物质。 共生菌原籍菌外籍菌环境菌群正常个体菌群异常个体菌群3、对一些反复检测无特异病原体引起腹泻(或、对一些反复检测无特异病原体引起腹泻(或由病毒感染引起腹泻)由病毒感染引起腹泻)1)使用细菌性)使用细菌性
34、BTA2)使用真菌类)使用真菌类BTA重建正常菌群,提高定植力(Colonization Resistance)生物拮抗作用空间位阻作用或抗菌物质产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少毒素产生(中和毒素或分解毒素或与毒素争夺受体位点)微生态学的核心双歧杆菌 1899年 法国 Tissier 分离到, 发现母乳喂养儿的粪便中存在大量双歧杆菌。 G+ 无芽孢、多形态、专性厌氧 分布:人和动物肠道。 50多个种和亚种 对宿主无毒、无害,具有广泛的生理效应。胃肠道菌群的演替胃肠道菌群的演替 拟杆菌、优杆菌、消化球菌 双歧杆菌 大肠杆菌、链球菌 乳酸杆菌 产气夹膜芽孢杆菌 出生日 离乳期 成年期 老年期(一)益生剂主
35、要治疗疾病(首选药)和机理(一)益生剂主要治疗疾病(首选药)和机理1、不论原因引起的菌群失调症首选微生态制剂、不论原因引起的菌群失调症首选微生态制剂抗生素不当使用严重器质性疾病如合并胃酸减少大型手术或使用抗肿瘤药物或使用大量激素扰乱内环境地理环境改变旅游者腹泻气候变化饮食结构改变或不洁食物出生时无菌出生时无菌3-4h定植儿童建立正常菌定植儿童建立正常菌群群结肠1091014CFu/g400500菌种3040菌属个体菌群介绍 个体菌群主要由原籍菌、共生菌和个体菌群主要由原籍菌、共生菌和部分外籍菌和环境菌构成,正常菌群部分外籍菌和环境菌构成,正常菌群生理功能:生物屏障、化学屏障、免生理功能:生物屏
36、障、化学屏障、免疫屏障作用、代谢和营养、免疫赋活疫屏障作用、代谢和营养、免疫赋活作用、抗种瘤、生物拮抗、抗衰老及作用、抗种瘤、生物拮抗、抗衰老及内环境平衡作用。内环境平衡作用。受影响因素:生物、化学、物理受影响因素:生物、化学、物理因素等。因素等。 抗生素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相关性腹泻(AAD)或抗生素)或抗生素相关性肠炎(相关性肠炎(AAC)1)诱因:抗生素不当使用,以青霉素、氯林)诱因:抗生素不当使用,以青霉素、氯林可霉素、头孢菌素、氨苄青霉素等抗生素最常可霉素、头孢菌素、氨苄青霉素等抗生素最常见见2)发生率:占住院病人)发生率:占住院病人29%3)最易出现异常菌群:难辨梭菌和金黄色葡)最易
37、出现异常菌群:难辨梭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萄球菌4)最严重并发症:)最严重并发症:PMC(伪膜性肠炎)死亡(伪膜性肠炎)死亡率高达率高达35-53%。对对习惯性便秘防治首选药物是益生剂习惯性便秘防治首选药物是益生剂 习惯性便秘和饮食及生活习惯不良有关(少习惯性便秘和饮食及生活习惯不良有关(少运动),体内腐败菌产生胺、酚、吲哚类有毒代运动),体内腐败菌产生胺、酚、吲哚类有毒代谢产物堆积和吸收肠麻痹。谢产物堆积和吸收肠麻痹。 使用益生剂可减少有毒代谢产物产生堆积和使用益生剂可减少有毒代谢产物产生堆积和吸收,尤其是吸收,尤其是SCFA(A:L=2.8-3.1)刺激肠道蠕刺激肠道蠕动减少水分吸收。另一方面
38、繁殖体芽胞体吸动减少水分吸收。另一方面繁殖体芽胞体吸收利用不少水份,可重新被肠道吸收而缓解便秘收利用不少水份,可重新被肠道吸收而缓解便秘症状。症状。对于对于旅游者腹泻最好的防治药物首选微旅游者腹泻最好的防治药物首选微生态制剂生态制剂1)有报告指出)有报告指出90%患者出现菌群失调,多般患者出现菌群失调,多般轻度即为轻度即为或 ;2)约)约40%患者可检及弱产毒的患者可检及弱产毒的EPEC3)与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性改变密切相关)与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性改变密切相关4)防治使用微生态制剂(首次加量逐渐停药)防治使用微生态制剂(首次加量逐渐停药)7、对肠易激综合症防治首选益生剂、对肠易激综合症防治首选益生
39、剂1)80%以上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及小肠细以上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及小肠细菌过生长综合症菌过生长综合症2)90%患者出现便秘与腹泻交替症状出现患者出现便秘与腹泻交替症状出现3)防治:选用微生态制剂(一般宜用原籍菌)防治:选用微生态制剂(一般宜用原籍菌制剂为主赋以共生菌制剂,症状改善后仍需要制剂为主赋以共生菌制剂,症状改善后仍需要坚持用药坚持用药7-15天)。天)。对对乳糖不耐症防治主要药物是益生剂乳糖不耐症防治主要药物是益生剂1)奶类中特有糖类乳糖()奶类中特有糖类乳糖(5g/100ml) 2)乳糖达结肠后结肠菌群酵解乳糖达结肠后结肠菌群酵解3)病因)病因水和气体积累腹胀、肠鸣、恶心、呕吐等
40、先天性乳糖酶缺乏(C、L、D)成人型乳糖酶缺乏(A、L、D)继发性乳糖酶缺乏(S、L、D)4)防治:目前最佳防治药物益生剂)防治:目前最佳防治药物益生剂原则上是以原籍菌制剂为主(含原则上是以原籍菌制剂为主(含-乳糖苷酶)乳糖苷酶)即是症状改善后仍需坚持服用一段时间药物。即是症状改善后仍需坚持服用一段时间药物。 致病性致病性大肠杆菌的防治大肠杆菌的防治目前主张首选药物是益生剂(含目前主张首选药物是益生剂(含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等)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等) H7致病性大肠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易引起出血)易引起出血性肠炎性肠炎防治争论:是否使用抗生素类药物防治争论:是否使用抗生素类药物结
41、论是:尽量不使用抗生素抑杀结论是:尽量不使用抗生素抑杀0157:H7致病性大肠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因为使用抗生素会刺激因为使用抗生素会刺激0157:H7致病致病性大肠杆菌表达志贺氏毒素基因而诱发急性性大肠杆菌表达志贺氏毒素基因而诱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率达肾功能衰竭(死亡率达90%以上)以上)使用益生剂可拮抗使用益生剂可拮抗0157:H7E.coli粘附粘附和定植,促进其排泄。和定植,促进其排泄。对对病毒性腹泻防治其选用益生剂病毒性腹泻防治其选用益生剂 益生剂可赋活机体免疫系统,增加益生剂可赋活机体免疫系统,增加IgA、IgG特异性抗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产生 益生剂可刺激机体免疫系统,通过提高益生剂
42、可刺激机体免疫系统,通过提高mRNA表达而大大地增加机体表达而大大地增加机体r 干扰素产干扰素产生,减少病毒复制,强化机体抗病毒能力生,减少病毒复制,强化机体抗病毒能力 这种防治经验主要来自防治轮状病毒性腹这种防治经验主要来自防治轮状病毒性腹泻,但我个人认为在防治泻,但我个人认为在防治SARS同样适用!同样适用!四、益生剂作为辅助性治疗药物四、益生剂作为辅助性治疗药物1、食物过敏性肠炎治疗、食物过敏性肠炎治疗 其主要机理:其主要机理:1)调整菌群结构补充原籍菌,)调整菌群结构补充原籍菌,促进免疫系统成熟;促进免疫系统成熟;2)改变肠通透性使)改变肠通透性使HRP吸吸收下降,收下降,SIgA上升
43、包裹消化过敏源减少吸收;上升包裹消化过敏源减少吸收;3)诱导诱导TC产生干扰素;产生干扰素;4)促进促进ThTh1 1细胞产生分泌细胞产生分泌TGF-TGF-和和IL-10IL-10通过通过LCLC旁路抑制过敏反应,下调肠旁路抑制过敏反应,下调肠道炎症;道炎症;5 5)调节)调节ThTh1/ 1/ ThTh2 2细胞比例减少细胞比例减少IgEIgE产生及产生及二聚体形成。二聚体形成。对对Hp的辅助性治疗的辅助性治疗 宜先用一疗程二联或三联疗法抗生素宜先用一疗程二联或三联疗法抗生素(克拉霉素、替硝唑克拉霉素、替硝唑等,再使用含嗜酸乳等,再使用含嗜酸乳杆菌的杆菌的BTA制剂。制剂。1)占位和空间位
44、阻作用)占位和空间位阻作用2)产生乳酸()产生乳酸(0.5mmol/L)即可抑制即可抑制Hp生长。生长。减少Hp的粘附降低感染Hp的血清滴度3)产生细菌素(如肽类或蛋白质类物)产生细菌素(如肽类或蛋白质类物质)质)4)抑制)抑制Hp尿素酶活性使尿素酶活性使Hp不能在胃内不能在胃内生存。生存。5)抑制)抑制Hp定植减少定植减少IL-8分泌,降低胃分泌,降低胃粘膜炎症反应,减少复发。粘膜炎症反应,减少复发。使Hp形成空包样结构破坏感染Hp细胞刷状缘即使其粘附力下降新生儿新生儿黄疽防治中益生剂的辅助治疗作用黄疽防治中益生剂的辅助治疗作用降低降低- CD- CD活性使结合葡萄醛酸胆红素活性使结合葡萄醛
45、酸胆红素不能进入肠肝循环回收降低;不能进入肠肝循环回收降低;降低局部降低局部pHpH使胆红素尿粪胆元排出;使胆红素尿粪胆元排出;产生产生SCFASCFA刺激肠蠕动,促进水盐电解质刺激肠蠕动,促进水盐电解质回收,促进排便(即胆红素)排出。回收,促进排便(即胆红素)排出。在在肿瘤防治中辅助性治疗作用肿瘤防治中辅助性治疗作用1)双歧杆菌等)双歧杆菌等BTA制剂可以结合黄曲霉制剂可以结合黄曲霉素素B1(结合率高达(结合率高达59.7%)减少其诱发肝减少其诱发肝癌(癌(peleme, 1999)。2)orrhagren(2000)双歧杆菌的双歧杆菌的LTA可以可以与亚硝酸胺、亚硝基胍(如与亚硝酸胺、亚硝
46、基胍(如MNNG)等)等诱变剂结合或掩盖其活性基因或降解其诱变剂结合或掩盖其活性基因或降解其活性基因使其失去诱发活性。活性基因使其失去诱发活性。3)实验证明双歧杆菌可与烟熏肉和油炸)实验证明双歧杆菌可与烟熏肉和油炸食品诱变有高吸附性减少这类物质引起机食品诱变有高吸附性减少这类物质引起机体细胞的诱变作用。体细胞的诱变作用。4)补充双歧杆菌的)补充双歧杆菌的BTA可改善肠道正常可改善肠道正常菌群抑制肠道内许多腐败菌生长,从而降菌群抑制肠道内许多腐败菌生长,从而降低其诱变酶活性(如偶氮还原酶、低其诱变酶活性(如偶氮还原酶、 -葡葡萄糖醛酸酶、硝酸盐还原酶等)如萄糖醛酸酶、硝酸盐还原酶等)如Badam
47、aBadama曾报告象曾报告象4-4-硝基喹啉、硝基喹啉、2-2-氨基芴和苯并芘类氨基芴和苯并芘类物质不能在体内活化、滞留,从而大大地物质不能在体内活化、滞留,从而大大地降低了消化道癌症发生率。降低了消化道癌症发生率。5)使用双歧杆菌等)使用双歧杆菌等BTA制剂可刺激机体产制剂可刺激机体产生生TNF-、INF-、NO等活性因子及巨噬细等活性因子及巨噬细胞胞LAK细胞的吞噬活性既可杀死肿瘤细胞又细胞的吞噬活性既可杀死肿瘤细胞又可破坏肿瘤组织血供使其出血坏死等。可破坏肿瘤组织血供使其出血坏死等。6)使用双歧杆菌等)使用双歧杆菌等BTA制剂可通过肿瘤制剂可通过肿瘤细胞凋亡基因表达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而达
48、细胞凋亡基因表达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作用。到抑制肿瘤生长作用。7)诱导肿瘤细胞老化和异质化,以便促进)诱导肿瘤细胞老化和异质化,以便促进机体内机体内LAK和吞噬细胞识别和抑杀。和吞噬细胞识别和抑杀。8)增加机体对放射和化学物质耐受性,改)增加机体对放射和化学物质耐受性,改善胃肠道功能减少放、化疗副作用。善胃肠道功能减少放、化疗副作用。对对溃疡性结肠炎防治中辅助治疗作用溃疡性结肠炎防治中辅助治疗作用1) 慢性或溃疡性结肠炎病人几乎100%存在菌群失调(原籍菌下降,肠球菌或链球菌上升2)慢性或溃疡性结肠炎病人免疫力下降或自身免疫性缺陷。3)约40%-50%慢性或溃汤性结肠炎病人可检及
49、弱产毒性EPEC或螺旋菌,它可能对LC产生异常刺激,释放大量细胞因子损害结产生异常刺激,释放大量细胞因子损害结肠(或乙状结肠)组织。肠(或乙状结肠)组织。因此使用益生剂是可以调整肠道菌群,因此使用益生剂是可以调整肠道菌群,促进其生态平衡,赋活机体免疫功能,提促进其生态平衡,赋活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并通过空间位阻作用拮高机体免疫功能,并通过空间位阻作用拮抗弱产毒抗弱产毒EPEC或螺旋体,以减少其刺激或螺旋体,以减少其刺激TC引起自身炎症损害。防治经验:引起自身炎症损害。防治经验: 联合用药或轮换用药(开始使用单一制剂联合用药或轮换用药(开始使用单一制剂一旦疗效不理想可以联合用药,剂量
50、适当一旦疗效不理想可以联合用药,剂量适当放大或增加口服次数放大或增加口服次数 逐渐停药一旦临床症状改善后不能立即停逐渐停药一旦临床症状改善后不能立即停药,再维持药,再维持2-4周并逐渐减少服药量或次数,周并逐渐减少服药量或次数,维持用药时间往往是治疗成功关键。维持用药时间往往是治疗成功关键。 可以先按严格内科疗法治疗一疗程后再转可以先按严格内科疗法治疗一疗程后再转用益生剂治疗,有利于提高疗效,减少复用益生剂治疗,有利于提高疗效,减少复发病例。发病例。在在肝脏疾病中的辅助性治疗作用肝脏疾病中的辅助性治疗作用 1)益生剂使用可降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益生剂使用可降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门脉性高压)合
51、并症防治,血(门脉性高压)合并症防治,Hievin,V(2000)报告含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报告含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的BTA治疗可使门脉性高压引起上消化道治疗可使门脉性高压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疗程出血(疗程1m)降低)降低30%,其可能与增加,其可能与增加肠蠕动改善门脉性高压;或改善上消化道肠蠕动改善门脉性高压;或改善上消化道微循环及肠通透性有关。微循环及肠通透性有关。2)用于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性脑病防治调整肠道菌群失调,促进肠道菌群平衡,恢复肠道屏障功能减少LPS和GNK移位;抑制肠道腐败菌生长减少有毒代谢产物减轻肝脏负担;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作为生态营养剂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及蛋白质合血HN3转成尿
52、素排出降低血氨浓度;整肠生在防治肝病中应用突出效果是减轻腹胀作用显著其可能机理3)降低肝移植手术后感染(内源性)合并症)降低肝移植手术后感染(内源性)合并症 Fernandes J (2000)报告肝移植手术时易报告肝移植手术时易发生胆道和肺部感染(发生率发生胆道和肺部感染(发生率34%),使用去),使用去污染疗法发生率约为污染疗法发生率约为48%,而使用植物乳杆菌,而使用植物乳杆菌和不消化纤维组其发生率为和不消化纤维组其发生率为13%。机理:调整肠道菌群、促进微生态平衡、减少机理:调整肠道菌群、促进微生态平衡、减少条件致病菌条件致病菌-肠球菌移位及感染。肠球菌移位及感染。高高血脂症、高胆固醇
53、血症辅助性治疗作用血脂症、高胆固醇血症辅助性治疗作用1) 益生剂一方面抑制外源性胆固醇吸益生剂一方面抑制外源性胆固醇吸收,另一方面还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收,另一方面还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尤其是胆固醇代谢使之转化成粪成,尤其是胆固醇代谢使之转化成粪甾醇排出体外。甾醇排出体外。2)Kawail, Y(1988)通过实验证明)通过实验证明益生剂既抑制外源性胆固醇吸收又抑益生剂既抑制外源性胆固醇吸收又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并增加组织中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并增加组织中胆固醇的转化和利用,从而使血胆固胆固醇的转化和利用,从而使血胆固醇下降。醇下降。3) Kawail, Y还证实不同益生剂对胆还证实不同益生
54、剂对胆固醇高血脂的利用情况有差异,一般固醇高血脂的利用情况有差异,一般来说肠球菌以降低血胆固醇,促进利来说肠球菌以降低血胆固醇,促进利用为主,而乳杆菌类益生剂以促进胃用为主,而乳杆菌类益生剂以促进胃肠道中胆固醇同化作用为主。肠道中胆固醇同化作用为主。4)对高血脂和高胆固醇血症调节可能)对高血脂和高胆固醇血症调节可能与提高肝脏与提高肝脏6-磷酸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和葡萄糖脱氢酶和NADP苯果酸酶活性有关,而外周组苯果酸酶活性有关,而外周组织这两种酶活性无影响,肝脏内这两织这两种酶活性无影响,肝脏内这两种酶的活性正好与血胆固醇和血脂浓种酶的活性正好与血胆固醇和血脂浓度呈反比。度呈反比。死菌及菌的分泌物死菌及菌的分泌物 乳酸菌素片 乐托尔 昂立一号 三株口服液肠道外籍菌和原籍菌混合制剂肠道外籍菌和原籍菌混合制剂 整肠生(地衣芽孢杆菌) 米雅BM(丁酸梭菌) 源首胶囊(腊样芽孢杆菌) 金双歧(长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肠球菌) 妈咪爱(枯草芽孢杆菌、粪肠球菌) 常乐康(酪酸梭菌、双歧杆菌) 思联康(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粪肠球菌、腊样芽孢杆菌) 美肠安(酪酸梭菌)肠道原籍菌制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东省汕头市金中南区学校2025届高三5月月考(期中)化学试题含解析
- 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中医学与中国文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安交通大学《工程识图A》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新疆政法学院《建筑结构BM》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湘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成本会计模拟实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丝网印刷》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2024-2025学年数学三下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 舟山市定嵊泗县2025年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 哈尔滨市巴彦县2024-2025学年小学六年级数学毕业检测指导卷含解析
- 黑龙江省望奎县2025年初三英语试题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含答案
- 河南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招聘笔试真题2024
- GB/T 45315-2025基于LTE-V2X直连通信的车载信息交互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3)》
- 吉林省吉林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三模试题 政治 含答案
- 五下语文期中复习知识点
- 城市轨道交通轨道设备运营维保方案终稿
-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2024-2025学年上学期九年级期末质量监测九年级数学试题 (原卷版+解析版)
- 中央2025年中国日报社及所属事业单位招聘国内高校应届生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GB/T 20972.2-2025石油天然气工业油气开采中用于含硫化氢环境的材料第2部分:抗开裂碳钢、低合金钢和铸铁
- 2022年陕西省普通高校职业教育单独招生统一考试英语试题及答案
- 大健康特色产业园项目商业计划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