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J∕T 312-2021 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技术标准_第1页
CJJ∕T 312-2021 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技术标准_第2页
CJJ∕T 312-2021 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技术标准_第3页
CJJ∕T 312-2021 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技术标准_第4页
CJJ∕T 312-2021 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技术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UDC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CJJ/T 312-2021 备案号 J 2825 -2021bzfxb. com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技术标准Technical standard for urban operation,management and services platform2021-12-06 发布2022-01-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发布bzfxb. combzfxb. com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技术标准Technical standard for urban operation,management and services platform

2、CJJ/T 312-2021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 0 2 2年1月1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1 北京bzfxb. com 编制说明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技术标准CJJ/T 312 -2021,经住 房和城乡建设部2021年12月6日以第204号公告批准、发布。本标准是在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技术标准CJJ/T 312 - 2020的基础上修订而成。上一版的主编单位是北京数字政通科 技股份有限公司,参编单位是全国市长研修学院(住房和城乡 建设部干部学院)、宁波市智慧城管中心、杭州市数字城管信息 处置中心、成都市城市管理数字化监督管理中心、北京市城市管 理委员会、四川

3、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 厅、太原市数字化城乡管理指挥中心、成都市城市管理科学研究 院、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信息中心、沈阳市数字化城市管理 监督指挥中心、青岛市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长沙市城市管理 监督指挥中心、徐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常州市城 市管理局、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烟台市数字化城 市管理监督中心、株洲市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武汉市城市管 理执法委员会,主要起草人员是王洪深、吴江寿、吴强华、陈芸 华、蒋敏、胡税喜、曾明波、庞艳平、张旭、宋宇震、王广军、 王海滨、李勇、袁斌、梁柏清、王东、任树睿、石运峰、吴海 泳、毛亮、程代国、张博涛、王志生、周志

4、峰、周欣、王春华、 王芳、时永宝、贺建岳、徐夏君、陈立坚、张建峰、胡建强。本次修订中,标准编制组对我国城市运行管理情况进行了大 量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国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试点建设和运 行的实践经验,同时参考了国外先进技术标准,对城市运行管理 服务平台设计、建设、验收、运行和维护作出了技术规定。为便于各地城市管理主管部门和广大设计、施工、科研、院 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标准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 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技术标准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 制了本标准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 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标准正 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

5、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标准规定的 参考。目 次 TOC o 1-5 h z 1 总则49 HYPERLINK l bookmark22 o Current Document 2术语50 HYPERLINK l bookmark23 o Current Document 3基本规定51 HYPERLINK l bookmark24 o Current Document 4平台功能要求524.1国家平台 524.2省级平台 534.3 市级平台 55 HYPERLINK l bookmark25 o Current Document 5数据库要求585.1国家和省级数据库585.2市级数据库58 H

6、YPERLINK l bookmark26 o Current Document 数据交换接口 61一般规定 616.2接口调用流程616.3接口安全验证61 HYPERLINK l bookmark27 o Current Document 基础环境62运行环境 627.2安全环境 62 HYPERLINK l bookmark28 o Current Document 8平台实施和验收638.1平台实施 63平台验收 63 HYPERLINK l bookmark29 o Current Document 9平台运行维护649.1日常管理 649.2运行保障 64应急预案 650.2本条阐

7、明了建设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的目的是,构建 “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工作体系,规范国 家、省级和市级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和运行,推动城市管 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和风险防 控水平,提高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促进城市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0.3本标准规定了平台的设计、建设、验收、运行和维护的 基本内容,是指导国家、省、市三级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 的基本依据。1. 0.4三级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应以需求为导向,充分 利用现有城市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建设成果。坚持因地制宜、 统筹规划、集约高效的原则,重点依

8、托城市综合管理服务系统和 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监测系统,拓展平台功能,并采用物联 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移动通信等前沿技术,提高城市智 能化管理水平。2术 语0.1规定了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的基本定义,即围绕城市 运行“安全、高效、健康”、城市管理“干净、整洁、有序”、 为民服务“精准、精细、精致”三个方面构建的城市运行管理 “一网统管”平台,分为国家、省级、市级三级平台。是以物联 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移动通信等前沿技术为支撑,具有 统筹协调、指挥调度、监测预警、监督考核和综合评价等功能的 信息化平台。2.0.5明确了评价网格的定义。评价网格是基于开展日常管理、 街面巡查、综合评价工

9、作需要,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网格化 城市管理中“单元网格”的延伸和拓展。评价网格的确定应坚 持精细化管理理念、运用网格地图的技术思想,充分考虑地形特 征、部件密度、管理便利等因素,因地制宜,科学划分,实现 “地上有格、格中有人、人能管事”。为了管理工作的便利,评 价网格也可叫管理网格或巡查网格。经对部分城市实地调研,对 于人口和建筑物密度较大的繁华区域,结合部件管理数量,评价 网格可以划得小一些,但最小面积不宜小于0. 5km2 ;对于其他 区域,可以划得大一些,但最大面积不宜大于3km2。评价网格 图层应纳人市级城市基础子数据库。0.6明确了评价点位的定义。由于综合评价工作中的实地考 察是

10、在评价网格中进行的,评价网格中的考察事项不足以满足评 价指标的数据要求时,再对评价点位进行随机抽查。随机抽查应 具有针对性,坚持“缺什么抽什么”的原则,对已获取评价指 标数据的指标不再进行反复评价。城市管理部门应将12种评价 点位建立全面、完整的点位清单,并和评价网格形成准确的对应 关系。评价点位清单应纳人市级城市基础子数据库。3基本规定0.2国家平台开发了业务指导系统,省级平台、市级平台幵 发时可共用国家平台业务指导系统,所需的账号和权限通过国家 平台的应用维护系统进行配置。省级和市级也可自行开发业务指 导系统,但要包含国家平台业务指导系统基本功能。0.4数据同步指的是三级平台的数据抓取、数

11、据共享和交换 等方式保持同步,包括实时和定期两种同步要求,具体采用哪种 方式根据平台间的约定进行。业务协同指的是三级平台在重点工 作任务督办、巡查发现、风险管理、监测预警、风险防控、综合 评价、数据共享和交换等方面工作的协调联动。0. 5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要按国家保密和网络信息安全规 定进行建设和运行。同时还需要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 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规定。4平台功能要求4.1国家平台4.1.1-4.1.3国家平台架构包括统一底座、业务融合和辅助决 策。统一底座包括网络层、数据层和平台层,网络层实现网络 通,数据层实现数据通,平台层实现系统通。业务融合包括业务 层和评价层,业

12、务层包含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监测系统、城市 综合管理服务系统,整合或共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内相关信息系 统,对接共享国务院有关部门与城市运行管理服务有关的数据; 评价层包含城市运行监测、城市管理监督等内容。4.1.4国家平台包括业务指导、监督检查、监测分析、综合评 价、决策建议、数据交换、数据汇聚和应用维护等8个系统,其 中业务指导、监督检查、监测分析、综合评价和决策建议等5个 系统为应用系统,数据交换、数据汇聚和应用维护等3个系统为 后台支撑系统。业务指导系统包括政策法规、行业动态、经验交流等模块。 用于汇聚、共享和展示城市管理领域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 文件、标准规范、机构设置、队伍建设、

13、执法保障、信息化应 用、改革进展、专项行动、重点任务落实情况、城市管理经验 等。省级和市级平台可共用国家平台业务指导系统。监督检查系统包括重点工作任务督办、联网监督和巡查发现 等功能模块。按照“统筹布置、按责转办、重点督办、限时反 馈”的闭环工作机制,将领导指示、重点工作布置给地方城市 管理部门,明确工作任务要求和时限,并对工作进度、质量以及 巡查发现的重点问题进行督办。监测分析系统包括风险管理、监测预警、风险防控和运行统 计分析等功能模块。围绕市政设施、房屋建筑、交通设施和人员 密集区域等方面,对各省、市城市运行进行风险管理、监测预 警、风险防控和运行统计分析。综合评价系统包括评价指标管理、

14、评价任务管理、实地考 察、评价结果生成等功能模块。可以对评价指标、权重等进行管 理;可以随机生成抽查任务,开展实地考察,回传评价结果;可 以根据省市平台上报的综合评价指标数据、实地考察结果、问卷 调查等数据对各城市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可以采用文字、图 表等方式呈现。决策建议系统通过开展业务指导、监督检查、监测分析、综 合评价,对生成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校验、加工,形成工作报 告、政策建议、决策建议等。数据交换系统应实现纵向与省级平台、市级平台互联互通, 横向与国务院有关部门信息共享。可以获取省市级平台上报数 据;可以对接共享国务院有关部门数据;可以通过相关配置,从 省级平台、市级平台获取城市

15、基础数据、运行数据、管理数据和 服务数据等。数据汇聚系统的功能和市级平台一致,汇聚的数据来源和内 容有所差异。平台运行后,机构、人员、权限及其他功能参数需 要进行调整时,要求平台必须具有充分的适应能力,应用维护系 统可以快速完成这些调整。业务指导系统是国家、省级、市级三 级平台共用,因此应用维护系统还需要为省级平台、市级平台配 置登录账号和权限,供省、市城市管理及相关部门登录业务指导 系统。4.2省级平台2.1省级平台基本功能和国家平台一致,包括业务指导、监 督检查、监测分析、综合评价、决策建议、数据交换、数据汇聚 和应用维护等8个系统。其中业务指导、监督检查、监测分析、 综合评价和决策建议等

16、5个系统为应用系统,数据交换、数据汇 聚和应用维护等3个系统为后台支撑系统。有条件的省(市、 区),可以结合本地区实际,另外增加建设其他应用系统。4. 2.2-4. 2.8监督检查系统包括重点工作任务督办、联网监 督、巡查发现和数据填报等功能模块。按照“统筹布置、按责 转办、重点督办、限时反馈”的闭环工作机制,将领导指示、 重点工作布置给地方城市管理部门,明确工作任务要求和时限, 并对工作进度、质量以及巡查发现的重点问题进行督办。监测分析系统包括风险管理、监测预警、风险防控和运行统 计分析等功能模块。围绕市政设施、房屋建筑、交通设施和人员 密集区域等方面,对辖区内各城市的城市运行进行风险管理、

17、监 测预警、风险防控和运行统计分析。综合评价系统包括评价任务管理、实地考察、评价结果生成 等功能模块。可以随机生成抽查任务,开展实地考察,回传评价 结果;可以根据市级平台上报的综合评价指标数据、实地考察结 果、问卷调查等数据对各城市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可以采用 文字、图表等方式呈现。决策建议系统通过开展业务指导、监督检查、监测分析、综 合评价,对生成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校验、加工,形成工作报 告、政策建议、决策建议等。数据交换系统应实现纵向与国家平台、市级平台互联互通, 横向与省级有关部门信息共享。可以获取市级平台上报数据;可 以对接共享省级有关部门的数据;可以通过相关配置,从市级平 台获取

18、城市基础数据、运行数据、管理数据和服务数据等。数据汇聚系统的功能和市级平台一致,汇聚的数据来源和内 容有所差异。平台运行后,机构、人员、权限及其他功能参数需 要进行调整时,要求平台必须具有充分的适应能力,应用维护系 统可以快速完成这些调整。国家、省级、市级三级平台共用业务 指导系统,因此应用维护系统还需要为市级平台配置登录账号和 权限,供市级城市管理及相关部门登录业务指导系统。4.3市级平台3.1市级平台应包括业务指导、指挥协调、行业应用、公众 服务、运行监测、综合评价、决策建议、数据交换、数据汇聚和 应用维护等10个基本系统。应以城市运行管理“一网统管”为 目标,综合考虑本市经济发展、人口数

19、量、城市特点等因素,结 合城市实际需要,拓展应用系统,丰富应用场景。3.2市级平台宜按市、县(县级市、区)一体化进行建设, 共管共用。对于人口规模较大、经济较发达,有意愿自主建设平 台的县(县级市、区),可借鉴市级平台建设的经验做法,自主 搭建本县(县级市、区)平台。同时,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城市 管理信息化系统基础。4.3.3实地考察以评价网格为基本对象进行,评价网格内部件 事件等不能满足指标数据时,应随机从评价点位清单中抽查考察 事项。因此需要建立评价网格专题图层和评价点位清单。评价网格专题图层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建立:1以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第1 部分:单元网格GB/T 304

20、28. 1规定划分的单元网格为基础, 集成若干单元网格为一个评价网格;2评价网格面积最小不宜小于0. 5 km2,最大不宜大于 3 km2 ;3按从西向东、由北向南的顺序对评价网格进行编码。评价点位清单类型包括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商业步行街、 公园、广场、农贸市场、公共厕所、火车站或长途汽车站、河流 湖泊、便民摊点规划区、社区、主要交通路口等12种。4. 3.4指挥协调系统应实现城市管理问题“信息采集、案件建 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置、处置反馈和核查结案”等6个阶段 的闭环管理。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第2部分: 管理部件和事件GB/T 30428. 2规定,按照综合评价工作要求

21、,可以把与城市运行管理服务相关的管理对象按照部件和事件确定 规则和编码要求,列入部件和事件扩展类别。4.3.5为实现城市运行管理“一网统管”的目标,市级平台应 建设市政公用、市容环卫、园林绿化和城市管理执法“3+1” 等行业应用系统,也可增加排水排涝、停车管理等专业应用系 统。现有的市政公用、市容环卫、园林绿化、城市管理执法等行 业应用系统以及其他专业应用系统,应整合到市级平台中。4.3.6公众服务系统按照接人方式划分为电话热线、公众服务 号和公众类应用程序(APP)三类,都具有投诉、咨询、建议、 查询等服务功能。公众服务号是指通过微信、钉钉等开通的为公众提供服务的 服务号或小程序。公众诉求应

22、通过指挥协调系统的闭环管理流程进行管理,并 能够进行公众满意度回访,生成满意度评价等基础数据。4. 3.7各个专项安全运行监测系统的监测管理信息、风险管理 信息、监测报警信息、预测预警信息、巡检巡查信息、风险防控 信息、决策支持信息、隐患上报与突发事件推送信息都汇聚到监 测分析系统进行集中展示,展示的方式包括大屏、桌面PC和 APP,并以短信等方式进行提醒。4. 3.8综合评价的功能和国家平台基本一致。除应符合本标准 第4.1.4条第4款的规定外,还应对区政府、市直有关部门、专 业部门和单位等责任主体工作进行评价。4. 3.9决策建议系统包括城市运行管理服务态势感知、部件事 件监管分析研判、市

23、政公用分析研判、市容环卫分析研判、园林 绿化分析研判、城市管理执法分析研判等功能模块。各城市可以 根据实际需求拓展其他功能模块。4. 3.10数据交换系统应实现纵向与国家平台、省级平台数据交 换,横向可以对接共享市级有关部门的数据。可以通过相关配 置,向省级平台、国家平台推送城市基础数据、运行数据、管理 数据和服务数据等。4. 3.11数据汇聚系统目的是汇聚城市运行管理服务相关数据, 形成市级城市运行管理服务数据库。汇聚的数据需要按照要求进行清洗、分类和融合后,才能进 人市级城市运行管理服务数据库。城市运行管理服务数据库通过数据资源编目模块对外进行 共享。数据汇聚系统可以和已有的数据共享平台进

24、行对接,并遵循 数据共享和交换标准。4. 3.12应用维护系统可以对机构、人员、权限等进行设置,对 字典表进行定义,对查询和统计的功能进行具体配置,还可以对 地图的专题和操作参数等进行配置。5数据库要求5.1国家和省级数据库5.1.1-5.1.7对国家和省级城市运行管理服务数据库中的业 务指导数据、监督检查数据、监测分析数据、市级平台上报数 据、综合评价数据和外部汇聚数据等子数据库内容进行了具体 说明。市级平台上报数据包括市级平台推送的数据和国家平台、省 级平台直接获取的数据。综合评价数据包括城市运行监测数据和城市管理监督数据。 省级城市运行管理服务数据库可根据本省实际拓展数据库建 设相应内容

25、。国家平台数据内容及要求在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数据 标准CJ/T 545 -2021第5章进行规定。省级平台数据内容及要求在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数据 标准CJ/T 545 -2021第6章进行规定。5.2市级数据库2.1市级城市运行管理服务数据库也可根据本市实际拓展数 据库建设相应内容。数据库内容及要求在城市运行管理服务 平台数据标准CJ/T 545 -2021第7章进行规定。2.2城市基础子数据库包括地理空间数据、城市信息模型 (CIM)基础数据和统计年鉴数据。地理空间数据的具体规定见 现行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T 106。统计年鉴数据特指官方发布的统计年鉴数据。5

26、. 2.3市级平台汇聚各类城市运行监测数据,主要包括市政设 施运行监测数据、房屋建筑运行监测数据、交通设施运行监测数 据和人员密集区域运行监测数据。也可根据本城市需要,增加其 他类型运行监测数据。5. 2. 4城市部件事件监管数据主要是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运行的数据,包括监管案件数据,也包括统计类数据。统计类数 据包括部件、网格、区域、人员、部门、问题来源、问题类别和 问题状态等统计数据。城市管理行业应用数据包括市政公用、市容环卫、园林绿化 和城市管理执法等行业应用系统的数据。市政公用行业数据主要包括道路、桥梁、隧道、供水、排 水、供热、燃气、照明和管廊等数据。市容环卫行业数据主要包括市容

27、市貌、环境卫生、建筑垃圾 管理、环卫设施(垃圾焚烧厂、垃圾填埋场、垃圾转运站、粪 便处理厂等)和户外广告等数据。园林绿化行业数据包括古树名木、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广 场用地、附属绿地、区域绿地、行道树及其他树木、绿地附属设 施以及绿线等数据。城市管理执法行业数据包括执法机构、人员、装备、案件和 案由等数据。相关行业数据包括城乡建设、市场监管、公安交管、交通运 输、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与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工作相关的 数据,数据内容为规划数据、统计数据、行政许可数据、行政处 罚数据和社会信用数据等。重点工作数据是指市级平台接收国家或省级平台布置的重点 工作后,按照闭环管理流程处理办结的过程及结果

28、数据。5.2.5公众诉求数据包括通过热线、公众服务号、公众类应用 程序(APP)等渠道收集的投诉、咨询和建议的办理过程及结果 数据。便民便企服务数据包括水、电、气、热等公共事业服务事项 的办理过程及结果数据。5. 2. 6综合评价数据包括城市运行监测数据和城市管理监督数 据等内容。城市运行监测数据以城市运行监测指标数据为基本内 容,城市管理监督数据以城市管理监督指标数据为基本内容,坞 可以根据城市工作需要,拓展其他指标数据。6数据交换接口6.1 一般规定6.1.1数据交换接口提供数据推送接口和数据查询接口应由上 级平台提供,下级平台发起调用。接口的参数约定等按照本标准 附录B执行。数据传输内容

29、要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运行管 理服务平台数据标准CJ/T 545的规定。6.1.2现阶段,市级平台、省级平台均可以直接向国家平台上 报数据。省级平台建设完成后,数据传输的流程一般是市级平台 向省级平台上报数据,省级平台向国家平台上报数据。三级平台 均应实现横向上与相关行业的数据进行共享和交换。6.1.3 -6.1. 6数据交换应确保数据传输阶段系统运行稳定可 靠,因此,要求采用实时监控和异常报警功能等,保障数据交换 在高并发状态下仍然稳定可靠。市政公用、市容环卫和园林绿化 均涉及物联网设备的监测数据,因此需要支持物联网设备数据传 输协议。6.2接口调用流程6. 2.1-6. 2.3在进行数据交

30、换之前,首先需要完成下级平台接 人配置工作。测试接口服务地址用于平台建设双方进行接口对接 调试。调试成功之后,需要切换到正式接口服务地址。6.3接口安全验证6.3.1、6.3.2按照国家对涉及政务信息系统的安全要求,三级 平台在数据交换时,必须按照信息安全规定,采用技术手段保证 数据调用的安全可靠。7基础环境7.1运行环境7.1.1-7.1.3运行环境是指支撑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运行的 软件、硬件和网络等设施,平台建设时应利用、整合和共享现有 的软硬件资源,如依托原有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运行环境等。 各级平台建设和运行宜使用云计算中心提供的运行环境,在满足 技术要求的前提下,为了提高平台运行效

31、率,也可使用其他运行 环境。应根据平台计算量、访问量、吞吐量、存储量动态拓展软 硬件资源。7.2安全环境7.2.1国家平台、省级平台、市级平台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 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和现行国家标 准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39 的规定确定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至少为第二级。在系统建设 中,要根据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要求做好系统和数据库的安全保护 工作。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运行在政务外网上。公众类应用程 序(APP)、监管信息采集设备(城管通)等都运行在移动互联 网上。因此,两网之间的数据交换需要安装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 设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和

32、现行国家标准信 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39的规定 执行。7.2.2为保证平台稳定运行,国家平台、省级平台、市级平台 建立异地或双活等备份机制。8平台实施和验收8.1平台实施8.1.1平台实施内容主要参考了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经验,规定了从建立项目建设组织体系,明确平台建设单位,到 制定项目总体方案,编制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确定平台开发单 位,开发系统功能并组织系统集成和联调,再到平台试运行,开 展项目验收,投人正式运行等基本流程。8.1.2省级和市级平台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城市运行管理 服务信息化基础,如城市信息模型系统、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 统、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系统、城市生命线监测系统、城市基 础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