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春季直播第三场:记叙文阅读_第1页
初一春季直播第三场:记叙文阅读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一春季直播第三场:记叙文阅读主讲老师:王帆 直播时间:4月22日学习正确步骤:1、看录播学知识点2、下载直播讲义,完成讲义题目3、看直播课复习录播课所学知识点+刷题+练习录播课所讲答题公式4、直播课上准备纸质讲义 + 红笔(记录与完善答案)+ 截图工具 + 积累本温馨提示:直播讲义请到【学习中心-课程下方“讲义/资料”-资料】下载,并根据本讲义提示在直播前完成相应题目,客观题答案请在直播时认真听讲并及时记录,直播后不再分享直播题目答案。带你学习带你飞,饭团们加油吧!基础模拟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绯红() 狭隘() 津津有味()B剔透() 步骤() 即往不咎()C濒临

2、() 颈椎() 载歌载舞()D庇护() 广袤() 中流砥柱()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傅雷称王称霸苦心孤诣,一部家书,拳拳爱子之心溢于言表。B面对穷凶极恶的歹徒,他面不改色,镇定自若,真是本色当行啊!C元宵以后,节日的气氛渐渐淡了下来,周而复始,人们又开始了一年的劳作。D这场足球赛精彩纷呈,比赛双方均使出了浑身解数,比分最终还是停留在1:1。3结合语境修改画线病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现代工业社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过多燃烧,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急剧增加,二氧化碳具有吸热和隔热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了一个无形的“玻璃罩”,太阳辐射到地球的热量向外层

3、空间无法发散,造成地球表面温度升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温室效应”。A修改:外层空间无法接受到太阳辐射到地球的热量B修改:使外层空间无法接受到太阳辐射到地球的热量C修改: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太阳辐射到地球的热量D修改:使太阳辐射到地球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直击考点阅读公式之记叙文记叙文概括:1、标题拓展法2、“六要素”拓展法:人物+事件+结果(注意分清主次)3、高度概括:分段概括段意确定答题区间仿写成已知项记叙文线索:1、有时间推移的,时间为线索2、地点转移2个或2个以上,空间变换为线索(两者皆有则时空变化为线索)3、人物为线索4、以一件事的发展为线索5、以一物为线索6、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

4、,并且要注意明线和暗线情感变化题答题思路:回到原文画出表现情感、心理变化的词句;给原文分层次;挑词或概括出作者情感变化记叙顺序题:顺叙全文:事件脉络清晰,叙事详细 倒叙全文和首段:内容上制造悬念,表达强烈感情;结构上避免文章平铺直叙 插叙中间段:充实内容,衬托人物,使主题更鲜明,行文起伏多变记叙文指代题答题思路:找到该词在原文的位置结合前后文及文章主旨在代词前后找答案将答案带入句中读一读,检验是否合适。外在内在语境(事件)记叙文修辞手法:比喻作用:生动形象比拟作用:生动形象借代作用:形象具体夸张作用:极言之大/广/深/强/小/弱对偶作用:便于吟诵记忆,有音乐美排比作用:增强气势,条理清晰,利于

5、抒情反复作用:强调反问作用:加强语气设问作用:引人注意,启发思考赏析题之修辞手法:修辞+作用+内容特点+作者情感理解文章词语含义:解释本义分析这个词体现原文什么特点(注意结合修辞、人物描写、写作手法的作用)体现人物什么情感换词题:不好+原词好在哪里,反映本体什么特点、人物什么心情+换后的词不好在哪里理解文章句子含义及作用:句中关键词理解+内容理解+情感主旨人物细节描写:通过外在描写(外貌、语言、动作、事件)表现了人物内在的什么性格、品质、特点。塑造怎样的人物形象题:人物性格特点+人物身份(或形象)人物带来的启示:人物性格品质+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某句/段如何刻画人物、有何作用题:运用了xxxx

6、的描写方法,通过某些词语,xxxx地表现人物xxxx的心理,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环境描写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交代具体时间、地点、社会环境真题模拟阅读下文,完成19-23题。(共21分)美国少年的精彩16秒孙建勇 2012年4月9日早晨7:25,13岁的杰瑞米和同龄的强尼与校车司机伍德叔叔打过招呼后,坐到了各自的位置上。杰瑞米是卡车司机的儿子,强尼是外科医生的儿子,他们住在美国华盛顿州弥尔顿镇的同一条街上。两人同班,又是好友,每天结伴乘坐“大鼻子”校车上学。 像往常一样,16名学生全部到齐坐好后,司机伍德缓缓启动校车,沿着马路开往学校。一路上

7、,车上16名学生很守纪律,规规矩矩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坐在第二排的杰瑞米时不时扭头欣赏窗外的景色,坐在第五排的强尼则在听音乐。伍德开车很稳,43岁的他已经有25年的驾龄,技术娴熟。 7:35,校车过了第三街区,前面不远处就是教堂,再转一个弯儿就该到学校了。然而,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意想不到的危险突然降临。如果不是杰瑞米的机警和沉着,那么,车上的1名司机和16名年仅十二三岁的学生,都将被死神拉进黑名单。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7:37,那时,杰瑞米不经意地瞟了一眼驾驶座,不禁大吃一惊。他看见伍德叔叔情况异常:头靠椅背,脸色苍白,浑身发抖,双手完全离开方向盘。而校车则向左偏离方向,冲向教堂这过程有5秒。

8、见此情景,杰瑞米惊呼一声,跳起来冲向驾驶座,抓住方向盘这过程有3秒。杰瑞米拼尽全力向右转动方向盘,一下,两下,三下车回原路。踩刹车,车停下,拔钥匙这过程有8秒。 这一切,被车载录像机记录了下来。事后,人们发现,5秒、3秒、8秒,共计16秒,杰瑞米没有丝毫慌乱,也没有丝毫犹豫,每一个动作都是那么迅捷、熟练,他表现出来的沉稳与其年纪极不相称。 千万别以为这是简单的16秒!前5秒,如果杰瑞米没有发现伍德异常,没有准确判断出校车已经失控,那么车上就没人意识到巨大的灾难即将来临,校车将以60公里的时速撞上前面的教堂。中间3秒,如果杰瑞米被吓呆了,或者只知大叫“救命”而不知如何处置,错失关键3秒,校车也会

9、撞上教堂。后面8秒,如果杰瑞米不懂驾驶、手忙脚乱,那么校车是撞墙还是翻覆,只有天知道。幸运的是,这些假设都被杰瑞米的快速反应否定了。 把时间再拉回到现场。校车停下后,车内其他学生没有慌乱,没有乱跑乱叫。杰瑞米迅速跑回自己的座位,拿出手机,拨通报警电话,报告完车上发生的情况后,又到驾驶座旁边查看伍德的情况。伍德非常槽糕,一直翻着白眼,嘴里不断发出粗重的喘气声。这时,杰瑞米的好友强尼过来说:“快给他做CPR!我懂这个,杰瑞米,你帮我。”CPR是心肺复苏术的缩写。在杰瑞米的协助下,强尼解开伍德的上衣,熟练地进行胸部按压,直到救援人员赶到。那时已经是7:51。经检查得知,伍德是心脏病突发。幸亏杰瑞米和

10、强尼一直在做CPR,为后来的成功抢救争取了宝贵时间。 人们不禁要问,两个年仅13岁的小孩儿,在紧急关头为什么能表现得如此冷静而专业呢?其实,这完全得益于他们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杰瑞米8岁时,他父亲就开始向他传授卡车驾驶技术和汽车堆修技术;9岁时,杰瑞米对他父亲的卡车已经非常了解,并学会了驾驶,只是因为法定年龄未到而没有去考驾照。至于强尼,也是很早就开始向父亲学习医护知识和技巧,CPR的动作要领他在10岁那年就已经完全掌握。美国中小学和幼儿园一直注重进行生命教育,让学生关注死亡,体悟人生,珍惜生命,促使学生成为全面、均衡发展的人。他们把生命教育渗透在死亡教育、品格教育、健康教育、个性化教育和挫

11、折教育之中,形成了完备的体系。也就是说,从幼儿园起,杰瑞米和强尼就开始接受生命教育,至于意外事故的预防和安全知识,曾是他们接受健康教育时学的最基本的内容。对于杰瑞米和强尼的非凡举动,整个弥尔顿镇的居民都交口称赞,并联名要求华盛顿州政府嘉奖两位小英雄。比尔警官最有代表性,他自豪地说:“杰瑞米和强尼是整个弥尔顿的骄傲,是当今美国孩子的典范。(选自读者2013年4月期,有删改)19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3分) 20请说说第段中一系列加点动词的表达效果。(4分) 21第段是在叙述过程中插入的一段议论,这对表现人物形象有何作用?(4分) 22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杰瑞米是一个怎样

12、的少年。(5分) 23本文对你有何启示?请选择一个角度,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5分)山路弯弯 读高中的三年,我一直是步行家与学校之间40公里的山路上的。40公里的山路,现在连自己听起来都有些胆怯了,但上高中的第一学期,我就回了6次家。第一次出远门,太想家了。大概就是因为这种想家的心情,那几次我一点也没体会出走山路的感觉,自然也没有真正学会走山路。 高考下来,紧张的神经放松了许多,与老师同学们告别后,匆匆捆好铺盖、衣服和复习资料,背着回家等录取通知书去了。这一次不是“想回家”,而是学习告一段落回家休整;不是“轻装”走路,而是“负重”远行。 从前的感觉没有了。走了十几里,就筋疲力尽,举步维艰

13、了。我歇下来,躺在路边,想着长长的山路。什么是山路?山路不就是转不完的弯吗?翻过一条沟壑,就是转了一个向下的弯;越过一道山梁,就是转了一个向上的弯;绕着山根转,围着山腰旋,左一个弯,右一个弯,弯弯相扣。几乎同时我也捕捉到一点走山路的灵感:我是回家去,但我并不去想怎样走到家里,只是如何走过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弯”。我盯着前面那棵树,把它看作一个“弯”的终点,咬紧牙关往前走。这是个看得见的“具体”的东西,“近在眼前”,心里总觉得走到那里不会太难,于是就走到了。到了那棵树,又眼盯着前面的山崖口,把它作为另一个“弯”的终点,脑子里一点不想山崖口前头的路,一点也不考虑要给下一段路分配力气,只管拼命往山崖口

14、走。于是就走到了,于是又缩短了一截回家的路 就这样,一个“弯”一个“弯”地各个击破,太阳落下不久,我居然就回到了家里。我一下子没有了下个“终点”,身体瘫软了,精神崩溃了,再要我走一步路似乎都不可能了。母亲一再埋怨:“半路上有的是人家,咋就不知道借一宿歇歇脚。”父亲说:“这小子有点拼搏精神!”我从中似乎能听出一种隐隐约约的夸赞。 假如那一天,我想到要去借宿,那么,或许第二天可能还要在外边过一宿;假如我到陌生人的家里去借宿,那么,说不上就会遇到热心人容留我,也很可能相反碰上另一类人推我出门。但是,我走了,一直走到了家里。我没有感受到别人的温暖,更没有遭遇到别人的冷酷无情。我十分珍惜这种与别人相互对

15、视的关系。 我庆幸那一次的策略,虽然其中搀和着许多的盲目和无意,但我却得到了一种自觉的、可以永久使用的奔向最终目标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我们常说“人生之路”,如果人生真是一条路的话,那么它就肯定是一条长长的弯弯相扣的山路;如果你觉得自己已经上路的话,那么你就肯定是负重在身的。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长远目标,但是如果一心想着那个遥远的地方,那么很可能在行程中就会捻,就会泄气,甚至会躺倒不干,半途而废。 路是一步一步走的,日子是一天一天过的,事情是一件一件办的。如果按照“山路原理”,把一步路、一天日子、一件事情都看成人生的一个“弯”的话,那么,走一步看一步、过一天算一天、干一件是一件的分段前进的办法就不失为一种智慧了。只要下决心走好每一步路,踏踏实实过好每一个日子,拼死拼活干好每一件事情,才配得上有一个远大的奋斗目标,也才能走向那个寄寓自己一切心情的精神家园。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是一个走惯了山路的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