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 三年级上册》教案说课稿 3页7_第1页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 三年级上册》教案说课稿 3页7_第2页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 三年级上册》教案说课稿 3页7_第3页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 三年级上册》教案说课稿 3页7_第4页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 三年级上册》教案说课稿 3页7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300167189 小学数学 说课模板一 PAGEREF _Toc300167189 h 4 HYPERLINK l _Toc300167190 小学数学 说课模板二 PAGEREF _Toc300167190 h 6 HYPERLINK l _Toc300167191 说课步骤及其几点考前须知 PAGEREF _Toc300167191 h 8 HYPERLINK l _Toc300167192 教师资格考试说课要求和主要内容 PAGEREF _Toc300167192 h 9 HYPERLINK l _Toc30016719

2、3 教师面试说课应考前须知 PAGEREF _Toc300167193 h 10 HYPERLINK l _Toc300167194 说课根本要素简短介绍 PAGEREF _Toc300167194 h 12 HYPERLINK l _Toc300167195 1 测量 PAGEREF _Toc300167195 h 14 HYPERLINK l _Toc300167196 1 测量 教案 PAGEREF _Toc300167196 h 14 HYPERLINK l _Toc300167197 1 测量:毫米的认识 说课稿 PAGEREF _Toc300167197 h 23 HYPERLIN

3、K l _Toc300167198 1 测量 :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 PAGEREF _Toc300167198 h 27 HYPERLINK l _Toc300167199 1 测量 :千米的认识 说课稿 PAGEREF _Toc300167199 h 30 HYPERLINK l _Toc300167200 1 测量 :千米的认识 说课稿二 PAGEREF _Toc300167200 h 33 HYPERLINK l _Toc300167201 1 测量 :长度的测量 说课稿 PAGEREF _Toc300167201 h 36 HYPERLINK l _Toc300167202

4、1 测量 :吨的认识 说课稿 PAGEREF _Toc300167202 h 39 HYPERLINK l _Toc300167203 2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PAGEREF _Toc300167203 h 41 HYPERLINK l _Toc300167204 2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 PAGEREF _Toc300167204 h 41 HYPERLINK l _Toc300167205 2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二 PAGEREF _Toc300167205 h 51 HYPERLINK l _Toc300167206 2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两位数连续进位加说课 PAGE

5、REF _Toc300167206 h 64 HYPERLINK l _Toc300167207 2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两位数连续进位加 说课二 PAGEREF _Toc300167207 h 65 HYPERLINK l _Toc300167208 2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三位数连续进位加 PAGEREF _Toc300167208 h 68 HYPERLINK l _Toc300167209 2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万以内连续退位减法?的说课稿 PAGEREF _Toc300167209 h 70 HYPERLINK l _Toc300167210 2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6、:万以内加减法的验算 说课 PAGEREF _Toc300167210 h 73 HYPERLINK l _Toc300167211 3 四边形 PAGEREF _Toc300167211 h 74 HYPERLINK l _Toc300167212 3 四边形 教案 PAGEREF _Toc300167212 h 74 HYPERLINK l _Toc300167213 3 四边形 :四边形 说课稿 PAGEREF _Toc300167213 h 81 HYPERLINK l _Toc300167214 3 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 说课 PAGEREF _Toc300167214 h 84 H

7、YPERLINK l _Toc300167215 3 四边形 :周长的认识 说课稿 PAGEREF _Toc300167215 h 85 HYPERLINK l _Toc300167216 3 四边形 :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说课稿 PAGEREF _Toc300167216 h 87 HYPERLINK l _Toc300167217 3 四边形 :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说课稿二 PAGEREF _Toc300167217 h 89 HYPERLINK l _Toc300167218 3 四边形 : ?长方形面积计算?说课稿 PAGEREF _Toc300167218 h 91 HY

8、PERLINK l _Toc300167219 4 有余数的除法 PAGEREF _Toc300167219 h 94 HYPERLINK l _Toc300167220 4 有余数的除法 教案 PAGEREF _Toc300167220 h 94 HYPERLINK l _Toc300167221 4 有余数的除法 教案二 PAGEREF _Toc300167221 h 100 HYPERLINK l _Toc300167222 4 有余数的除法 说课稿 PAGEREF _Toc300167222 h 106 HYPERLINK l _Toc300167223 4 有余数的除法 说课稿二 P

9、AGEREF _Toc300167223 h 107 HYPERLINK l _Toc300167224 4 有余数的除法 说课稿三 PAGEREF _Toc300167224 h 108 HYPERLINK l _Toc300167225 4 有余数的除法 说课稿四 PAGEREF _Toc300167225 h 111 HYPERLINK l _Toc300167226 4 有余数的除法: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 说课稿 PAGEREF _Toc300167226 h 113 HYPERLINK l _Toc300167227 4 有余数的除法: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 说课二 PAGEREF _

10、Toc300167227 h 118 HYPERLINK l _Toc300167228 5 时、分、秒 PAGEREF _Toc300167228 h 120 HYPERLINK l _Toc300167229 5 时、分、秒 教案 PAGEREF _Toc300167229 h 120 HYPERLINK l _Toc300167230 5 时、分、秒 教案二 PAGEREF _Toc300167230 h 124 HYPERLINK l _Toc300167231 5 时、分、秒:?秒的认识?说课稿 PAGEREF _Toc300167231 h 128 HYPERLINK l _Toc

11、300167232 5 时、分、秒 : 时、分的认识 说课 PAGEREF _Toc300167232 h 132 HYPERLINK l _Toc300167233 5 时、分、秒 : 时间的计算 说课稿 PAGEREF _Toc300167233 h 135 HYPERLINK l _Toc300167234 5 时、分、秒 说课稿 PAGEREF _Toc300167234 h 138 HYPERLINK l _Toc300167235 5 时、分、秒 说课稿二 PAGEREF _Toc300167235 h 142 HYPERLINK l _Toc300167236 6 多位数乘一位数

12、 PAGEREF _Toc300167236 h 144 HYPERLINK l _Toc300167237 6 多位数乘一位数 教案 PAGEREF _Toc300167237 h 144 HYPERLINK l _Toc300167238 6 多位数乘一位数 教案二 PAGEREF _Toc300167238 h 154 HYPERLINK l _Toc300167239 6 多位数乘一位数: 口算乘法 说课 PAGEREF _Toc300167239 h 172 HYPERLINK l _Toc300167240 6 多位数乘一位数 : ?口算乘法?说课稿二 PAGEREF _Toc30

13、0167240 h 174 HYPERLINK l _Toc300167241 6 多位数乘一位数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 说课 PAGEREF _Toc300167241 h 179 HYPERLINK l _Toc300167242 6 多位数乘一位数: 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 说课 PAGEREF _Toc300167242 h 181 HYPERLINK l _Toc300167243 6 多位数乘一位数 :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 说课 PAGEREF _Toc300167243 h 183 HYPERLINK l _Toc300167244 6 多位数乘一位数 :连续进位乘

14、法 说课稿 PAGEREF _Toc300167244 h 187 HYPERLINK l _Toc300167245 6 多位数乘一位数 :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说课 PAGEREF _Toc300167245 h 189 HYPERLINK l _Toc300167246 6 多位数乘一位数 :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说课稿 PAGEREF _Toc300167246 h 195 HYPERLINK l _Toc300167247 6 多位数乘一位数 :一位数乘多位数的笔算乘法 说课稿 PAGEREF _Toc300167247 h 196 HYPERLINK l _Toc30016

15、7248 7 分数的初步认识 PAGEREF _Toc300167248 h 199 HYPERLINK l _Toc300167249 7 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案 PAGEREF _Toc300167249 h 199 HYPERLINK l _Toc300167250 7 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案二 PAGEREF _Toc300167250 h 203 HYPERLINK l _Toc300167251 7 分数的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 说课稿 PAGEREF _Toc300167251 h 205 HYPERLINK l _Toc300167252 7 分数的初步认识 :几分之几 说课稿 P

16、AGEREF _Toc300167252 h 207 HYPERLINK l _Toc300167253 7 分数的初步认识 : 几分之几 说课稿 PAGEREF _Toc300167253 h 211 HYPERLINK l _Toc300167254 7 分数的初步认识 :分数的大小比拟 说课 PAGEREF _Toc300167254 h 213 HYPERLINK l _Toc300167255 7 分数的初步认识 : 分数的简单计算 说课 PAGEREF _Toc300167255 h 216 HYPERLINK l _Toc300167256 7 分数的初步认识: 分数的简单计算

17、说课二 PAGEREF _Toc300167256 h 217 HYPERLINK l _Toc300167257 8 可能性 PAGEREF _Toc300167257 h 218 HYPERLINK l _Toc300167258 8 可能性 教案 PAGEREF _Toc300167258 h 218 HYPERLINK l _Toc300167259 8 可能性 教案二 PAGEREF _Toc300167259 h 224 HYPERLINK l _Toc300167260 8 可能性 :第一课时 说课稿 PAGEREF _Toc300167260 h 227 HYPERLINK l

18、 _Toc300167261 8 可能性: 第一课时 说课二 PAGEREF _Toc300167261 h 228 HYPERLINK l _Toc300167262 8 可能性 说课稿一 PAGEREF _Toc300167262 h 230 HYPERLINK l _Toc300167263 8 可能性 说课稿二 PAGEREF _Toc300167263 h 232 HYPERLINK l _Toc300167264 8.可能性 说课稿 四 PAGEREF _Toc300167264 h 233 HYPERLINK l _Toc300167265 8.可能性 说课稿 四 PAGEREF

19、 _Toc300167265 h 235 HYPERLINK l _Toc300167266 8.可能性:?可能性的大小?说课稿 PAGEREF _Toc300167266 h 237 HYPERLINK l _Toc300167267 8.可能性:?可能性的大小?说课稿e二 PAGEREF _Toc300167267 h 240 HYPERLINK l _Toc300167268 9 数学广角 PAGEREF _Toc300167268 h 243 HYPERLINK l _Toc300167269 9 数学广角 教案 PAGEREF _Toc300167269 h 243 HYPERLIN

20、K l _Toc300167270 9 数学广角 教案二 PAGEREF _Toc300167270 h 248 HYPERLINK l _Toc300167271 9 数学广角 教案三 PAGEREF _Toc300167271 h 251 HYPERLINK l _Toc300167272 9 数学广角 :简单的组合 说课 PAGEREF _Toc300167272 h 255 HYPERLINK l _Toc300167273 9 数学广角 :简单的排列 说课稿 PAGEREF _Toc300167273 h 257 HYPERLINK l _Toc300167274 9 数学广角 :简

21、单的排列组合 说课 PAGEREF _Toc300167274 h 258 HYPERLINK l _Toc300167275 9 数学广角 : “搭配中的学问说课 PAGEREF _Toc300167275 h 261 HYPERLINK l _Toc300167276 9 数学广角 :搭配的学问 说课、教学纪实 PAGEREF _Toc300167276 h 262 HYPERLINK l _Toc300167277 9 数学广角 :找规律 说课 PAGEREF _Toc300167277 h 267 HYPERLINK l _Toc300167278 9 数学广角 说课稿 PAGEREF

22、 _Toc300167278 h 270 HYPERLINK l _Toc300167279 9 数学广角 说课稿二 PAGEREF _Toc300167279 h 273 HYPERLINK l _Toc300167280 掷一掷 PAGEREF _Toc300167280 h 274 HYPERLINK l _Toc300167281 掷一掷 教案 PAGEREF _Toc300167281 h 274 HYPERLINK l _Toc300167282 掷一掷 教案二 PAGEREF _Toc300167282 h 276 HYPERLINK l _Toc300167283 掷一掷 课堂

23、实录 PAGEREF _Toc300167283 h 276 HYPERLINK l _Toc300167284 掷一掷 : 观察物体 说课 PAGEREF _Toc300167284 h 279 HYPERLINK l _Toc300167285 掷一掷:?猜拳游戏中的学问?说课稿 PAGEREF _Toc300167285 h 282 HYPERLINK l _Toc300167286 掷一掷:?掷骰子揭秘?说课稿 PAGEREF _Toc300167286 h 285 HYPERLINK l _Toc300167287 掷一掷 说课稿一 PAGEREF _Toc300167287 h 2

24、88 HYPERLINK l _Toc300167288 掷一掷 说课稿二 PAGEREF _Toc300167288 h 290 HYPERLINK l _Toc300167289 说课根本要素简短介绍 PAGEREF _Toc300167289 h 294 HYPERLINK l _Toc300167290 教师资格面试知识(大全) PAGEREF _Toc300167290 h 296 HYPERLINK l _Toc300167291 教育教学技能测试内容 PAGEREF _Toc300167291 h 296 HYPERLINK l _Toc300167292 说课的程序 PAGER

25、EF _Toc300167292 h 296 HYPERLINK l _Toc300167293 关于对认定教师资格人员根本素质面试和试讲进行考察等有关问题的说明 PAGEREF _Toc300167293 h 298 HYPERLINK l _Toc300167294 试讲十要点 PAGEREF _Toc300167294 h 300 HYPERLINK l _Toc300167295 教师面试自我介绍范文 PAGEREF _Toc300167295 h 300 HYPERLINK l _Toc300167296 教师应聘面试考前须知 PAGEREF _Toc300167296 h 301

26、HYPERLINK l _Toc300167297 教师招聘面试题集锦班主任篇 PAGEREF _Toc300167297 h 302 HYPERLINK l _Toc300167298 特岗教师招聘面试面试题及答案 PAGEREF _Toc300167298 h 303 HYPERLINK l _Toc300167299 资格认定教育教学根本素质和能力测试表 PAGEREF _Toc300167299 h 305 HYPERLINK l _Toc300167300 教育教学技能测试内容 PAGEREF _Toc300167300 h 307 HYPERLINK l _Toc300167301

27、 教育教学技能测试评分表 PAGEREF _Toc300167301 h 3081 测量 1 测量 教案第 一 课 时认识长度单位 毫米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拟短的物体的长度。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教学过程一、引言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估 计 实际测量 数 学

28、书 的 长 数 学 书 的 宽 数 学 书 的 厚生1: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师:你是怎么想的?生1: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那么厚。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 宽、厚。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四、揭示课题:板出:毫米的认识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 米,你发现了什么?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六、认识厘米与毫米

29、之间的进率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 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板出:1厘米=10毫米七、稳固开展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八、全课小结。第 二 课 时 分 米 的 认 识教学内容:教材第4第7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拟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认识分米,建立1 分米的长度概念教学难点选用适宜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过程:一、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师:昨

30、天同学和聪聪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生: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2、全班交流。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量比拟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二、建立1分米的空间观念1、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分米。板出:1分米=10厘米2、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4、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5、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三、认识几分米1、在尺子上认识几分米。2、出示课件让学生认识几分米四、用分米量1、量绳子的长度让学生先估测,然后再测量五

31、、稳固开展1、练习一的第三题2、判断以下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1一条裤子长9分米 2一张床长5分米 3小明高14分米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3、填空:5分米= 厘米= 毫米 30毫米= 分米40毫米= 厘米= 分米 2米= 厘米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4题教和第五题。5、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六题和第七题。六、全课小结: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第 三 课 时千 米 的 认 识教学内容:教材第七页至第八页例三和例四教学目标:1、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

32、千米表示实际长度。教学准备: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教学过程:一、认识千米1、学生汇报到路边观察到什么。2、出示老师制作的第一块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从某路口到南宁市外环线6千米的含义,3、让学生看书第七页的例三,理解到叶镇21千米、灵山23千米的意义。4、小结: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二、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师:从某路口到南宁外环线6千米,那么你是否知道从某路口到那里大约是1千米,1千米又有多长呢?生:想师:从某路口到某处就是1千米,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200米,5圈就有1千米。1、让学生到运动场看一看跑道,想一想5圈约有多长。2、让学生动手测量1千米的跑道有多少米。汇报板出

33、:1千米=1000米3、举出例子说一说在我们生活周围有1千米长的物体吗 ?三、稳固知识、动用知识: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一题和第四题。2、填上适宜的长度单位1练习二第二题2补充题略四、全课总结:第 四 课 时千 米 的 认 识教学内容教材第8页例四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千米,加深理解1千米的长度概念。2、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教学重点、难点体验1千米有多远教学过程一、复习1、让学生说说1千米有多长,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呢?2、填空:1千米= 米 1米= 厘米1米= 分米 1分米= 毫米二、学生实践 把全班学生分为10个小组进行测量1、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

34、一看100米有多远。3、汇报:1请学生说一说你走了100米你走了几步,如果你走1000米大约走了多少步。2提问;一个小组量出100米,10个小组一共量出多少个100米?是多少千米?3让学生讨论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是非曲直千米。4、体验1000米有多远。带学生校外走1千米的路程,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1千米有多远。第 五 课 时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教学内容:教材第八页的例五及练习二的第三题、第五题、第六题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长度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2、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1、出示情景图: 师:今天我们

35、一起去数学王国旅游好吗?出示小精灵和数学王国,图,小精灵说:欢送聪明同学来数学王国游玩!2、选钥匙开门先出示第一道门,再出示第二道门,然后出示第三道门第一道门:小精灵:这扇门有二把锁,二把锁分别标上:400厘米,5分米下面这里有很多把钥匙4分米、4毫米、5毫米、4米、50毫米,你会选钥匙开锁了吗?能说说为什么?第二道门:小精灵:这扇门同样有两把锁两把锁分别标上:3千米、5000米,下面这里有4把钥匙3000米、300米、5千米、50千米你会选吗?你知道为什么吗?小结把千米和米之间换算的方法。第三道门:锁上标有5千米-2000米、1000米+4千米6把钥匙分别是:3千米、5千米、 3米、5000

36、米、 5米、3000米。让学生先选后说想法。二、稳固、运用出示数学王国里的数学景象师:哗!数学王国多美呀!有树,有花,还有。1、看一看大树有多高。把教材第八页的做一做设计成填写大树的高度2、同学们来到双胞胎村,有好多小朋友来到村口迎接同学们,请同学找一找,谁跟谁是同一胞。3、摘苹果出示苹果树,树上挂有很多苹果,每个苹果写上带有长度单位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4、好客的小朋友们带同学们到数学奥宫去玩,数学奥宫距离双胞胎村200千米。他们早上8时乘汽车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5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三、全课总结让学生说说你游数学王国你的有什么收获! 第 六 课 时吨 的 认 识教学内容教材第11页至

37、第13的内容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2、学会换算质量单位。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这些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教学难点学会估计生活中的物体的质量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1、猜一猜物体 的质量1老师手里握着一枚胸花,让学生猜一猜,老师手里有什么,并估测它的质量。2、猜一猜老师约有多重。3、再猜一猜一头牛妈妈、一匹马爸爸、一头猪姐姐、一只熊哥哥约重多少千克?2、讲故事师:这些动物们都住在美丽的森林村,森林村是在一条河岸上,这条河,河水很清,在河对岸也有一个村庄,这个村庄住着白兔、小猴等动物,。3、认识吨,建立1吨

38、的质量概念。师:1牛妈妈、马爸爸、猪姐姐、熊哥哥能一起过桥吗?请同学们翻开书,翻到第十一页,看第十一页的例6。2各学习小组议一议,这四只动物能一起过桥吗?为什么?3汇报;4、小结:1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21吨=1000千克5、请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二、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例72、汇报3、总结单位名称的换算方法。三、稳固、运用新知1、让学生说一说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2、独立完成练习三的第一题和第二题。3、指导学生完成做一做的第二题和练习三中的第三题和第四题。四、全课总结:说说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第 七 课 时生活中的数学教学内

39、容:教材第一十四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牢记单位之间的进率。2、能联系生活,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这些数学知识。4、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能联系生活,说出生活中的数学。教学过程一、复习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1、复习长度单位: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2举例子说一说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的长度。2、复习质量单位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质量单位。2举例子说一说1克、1千克、1吨有多重?二、联系生活,了解生活中的数学一自学课本第一十四页的内容1、学生看书第十四页的内容。2、各学习小组交流,你看到了什么?3、全班交流

40、师:请各小组代表汇报你们组发现了什么?生:我们组发现一辆汽车限载重量8吨,。二学生汇报社会调查情况师:请同学们汇报这两天来你通过什么方法,发现生活里存在我们学过的长度和质量知识。生1:我爸开摩托车的速度一般是每小时40千米,我家到学校的路程大约是2千米。三、全课总结:1 测量:毫米的认识 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量的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设计这三个方面对本节课加以说明。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毫米的认识这局部内容,从知识方面来讲有厘米的认识做根底,从经验方面来讲,学生经常用到学生尺

41、,也有用尺子进行测量的经历。这时,水到渠成的学习“毫米的认识,能让学生对长度单位有一个比拟完整的认识。这局部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此,本节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的重要根底,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二教学目标确实定根据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毫米和厘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2使学生会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目标1使学生经历毫米的含义以及1毫米长度单位观念的形成过程。2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培养学生

42、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1结合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逐步逼近的数学思想和方法。2使学生体会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念。三教学重难点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长度单位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难点是:让学生建立毫米的长度观念。二、说教法本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那么,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所采用的教法是:1、谈话引入法2、现有知识与实际需要矛盾冲突法3、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三、说学法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43、。为此,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选择如下学法:1、操作实践法2、联想类比法四、教学准备为了开展教学活动,我打算做如下教学准备。1、电教媒体2、为每小组准备一张估测记录单和一把没有毫米刻度的硬纸版做的尺子。3、教师准备一把米尺、一枚一分硬币、一张 卡等。学生自己准备常用直尺。五、教学程序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教法学法的选择,我把本节课的教学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在这一阶段里,我按照谈话引入、复习旧知实践活动、引起冲突现实需要、引入新课这一流程开展活动。2、谈话引入,复习旧知我抓住这一节课是新学期开始的第一节课这个契机,围绕“学生身高的变化这一话题展开讨论。我准备这样设计谈话

44、: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老师有个惊喜的发现,发现大家都长高啦!你知道你现在有多高吗?请大家估一估,这个同学的身高是多少?然后让学生进行实际测量。并提问:刚刚我们测量的数据中,有几个学过的长度单位,你能给大家说说这些长度单位吗?通过估测学生身高这一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唤起学生对长度单位有关知识的回忆和对经验的总结,架好了学习新知识的桥梁。3、实践活动,引起冲突接着,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刚刚通过测量,我们知道了这个同学的身高,那么测量在生活中还有什么作用呢?学生可能会说:老师我觉得测量能知道自己到底长高了没有,还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测量能知道我们到底要穿多少号的衣服,更有的同学会说:老师,

45、我觉得测量能让我们知道房子呀、树木哇都有多高,能让我们更清楚的认识周围的事物,也能使我们更好的做事情。等等我由学生身高测量这一个体事件扩展开来,引导学生放眼周围,通过对生活现象的举例,使学生对测量的重要性和生活中测量应用的广泛性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体会到掌握测量方法的必要性。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估计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并填写记录单。最后,我发给每小组一把特制的没有毫米刻度的纸尺,要求学生对数学课本的长、宽、厚进行测量。学生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互相讨论如何表述测量的结果。纸尺上只有厘米的刻度,学生精确测量非常困难。我有意制造这个矛盾,是为了使学生的现有知识和现实需要发生矛盾冲突,让

46、学生体会到:只有米和厘米两个长度单位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准确的量出物体的长度还必须寻找一个更小的长度单位,从而产生要探索新知识的强烈欲望。这就为下面新知识的探索设置了有利的悬念。3、现实需要,引入新课这时我很自然的提出问题:同学们,要想精确知道它的长度,有什么好方法吗?在小组讨论内一下。学生经过一翻思考会提出这样的设想:我们能不能把1厘米分得小一些,或找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就好了,有的学生也可能会直接说出可以用毫米做单位。这时我就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你从哪儿知道毫米的?大家都认为厘米作单位太大了,要创造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刚刚有同学说用毫米作单位,他说对了。毫米是怎么来的呢

47、?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从而进入第二阶段。第二阶段:探究体验,形成知识在这个阶段,我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了如下版块版块1、认识毫米及毫米和厘米的关系这一阶段,首先让学生独立观察直尺,然后配合学生的汇报我准备采用多媒体进行演示。这是一个放大的直尺通过动画,清晰的反映出毫米和厘米的关系,对学生的有意注意进行正确的导向,提高课堂效率,突出了“1厘米等于10毫米这个教学重点。版块2、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我准备组织学生进行如下活动1让学生回忆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1毫米。2我借助1分硬币、 卡等让学生明白这些东西的厚度大约1毫米。3让学生闭眼想象并用手势表示1毫米的长度。4让学生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

48、的长度、宽度、厚度大约1毫米。5用手势表示2毫米、5毫米、10毫米的长度。6说一说,测量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长度一般用毫米做单位。7完成p3做一做,让学生体验测量的过程。设计这一系列的活动,目的是使学生借助实物进行类比,帮助学生更好的建立毫米这一长度单位的表象,使学生对毫米的认识逐步深入,从而突破教学难点。这样不仅提高了估测的能力,而且还能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又能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效劳的思想。版块3、小结我由学生自主小结,畅谈这节课的收获。第三阶段:实践应用,拓展深化首先,我组织学生完成教材第5面练习一的第一题和第二题。然后,让学生量数学课本的厚度用毫米做单位

49、接着,要求学生估一估课本中的纸多少页的厚度是1毫米?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验证一下。设计这一实践活动的意图,是想通过估计、测量、验证的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毫米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毫米长度观念的形成,不仅培养了学生用毫米做单位进行测量的能力,而且还使学生体验了逐步逼近的数学思想,有利于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形成。其中量数学书的厚度解决了学生先前遇到的问题,也起到了前后照应的作用,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最后让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结束本节课的教学。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我采用“做数学的教育理念,主要注重新课的引入,注重学生活动的开放性、有序性和有效性。总的设计思路为:以学生身高的变化为切入

50、点展开教学;接着,在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宽、厚的活动中引起认知冲突;然后让学生用眼观察直尺、结合课件认识毫米和厘米的关系;接下来,让学生在类比联想中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最后,让学生在实际测量活动中深化拓展知识。当然这是我预设的教学程序,实际上教学流程还要随着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而变化。1 测量 :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对于毫米学生虽然没有正式学过,但他们每人的学生尺上都有毫米的刻度,可以说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分米的认识与毫米的认识在编排上类似,主要通过直观和操作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因此,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建立 1毫米、分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量出物体的

51、长度。而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在实际测量中的灵活应用又是本课的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的关键是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加学生对毫米和分米的感性认识。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制定了以下三条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向学生渗透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效劳于生活的思想。同时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2、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二、说教法教学的主体是学生,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米、厘米

52、等长度单位,三年级学生又习惯于形象思维,而毫米和分米都可以用形象思维来记忆理解,所以教学是我采用了观察法、实验法及尝试练习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三、说学法在分组实验时,指导他们学会观察、比拟、分析、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学会合作与讨论;在认识毫米和分米时,指导他们学会自学与总结。四、说教具、学具:直尺、光盘、硬币、大头针、曲别针、彩带等。五、说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中国第一个航天员是谁?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了成功,在成功的背后有多少默默无闻、刻苦钻研的科学家,花费

53、了多少心血和汗水。在研制过程中不能有一点点的失误。你认为在研制过程中要做些什么工作呢?学生可能答:飞机的性能,驾驶员的技术,准确的测量等。师:首先得经过精确的测量,丝毫误差都可能导致失败。那么我们前面学习测量物体时经常用什么做单位呢?同学们说的真好,为了鼓励同学们继续努力,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礼物。出示课件有争议的题目让学生先观察,并说出为什么不能用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光盘的厚度?学生自由发言师小结:一个光盘的厚度用米或厘米作单位都不适宜,这时我们就要用到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认识“毫米。调查研究后,汇报交流。师:关于毫米的知识,你都知道什么?看着你的直尺说给

54、同组同学听听。合作学习,老师巡视。学生汇报:电脑演示生可能答:1厘米中间有10个小格儿,每一个小格儿的长度是1毫米长,所以1厘米=10毫米。亲身体验1毫米到底有多长?师:这是一枚一分硬币,你先估计一下,它的厚度是多少?实际测测,看估计的对不对?师:除了一分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以外,还能举出长度是毫米的物体吗?师:到底1毫米有多长呢?用手势表示一下。实际测量:考考你的眼力:你估计一下这本数学书有多厚?实际测一测,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导用毫米做单位测量的方法、电脑演示几种测量物体的长度的方法任选你喜欢的物品,测出它的长度。小组操作、互评、反响、认识分米。引入分米:下面我们做个智力小游戏。师:这是两根彩

55、带,只用尺子测出其中一根的长度,用什么方法能知道另一根的长度。请最有智慧,最先完成的小组到前边来给大家演示。师:10厘米、10厘米地测,这个方法真好,这10厘米的长度还可以说是多长?有谁知道?板书:分米这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第二个长度单位:分米。电脑演示一分米的实际长度并观察与厘米之间的关系。板书:1分米=10厘米体验1分米的长度:师:1分米有多长呢?伸出你的两指,比一比多长是1分米?这一拃的长度就是1分米渗透米和分米的关系。学生用直尺量出1米长的绳子,每一分米作一个记号,问:1米里面有几个1分米。板书:1米= 分米。10分米就是1米。三阶段小结,突出重点: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和

56、分米。现在我们一共认识了个长度单位,今后我们在测物品的长度时,有时就可以用米,分米,厘米作单位,如果测量时要求特别精确地话,还可以用毫米做单位,那么这个长度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每个小组的同学研究一下。四稳固反响,学以致用:课件出示1、读出下面图形的长度2、填上适宜的长度单位3、量一量下面图开的边长看课本4、估算一些物体的长度结论: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1 测量 :千米的认识 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千米的认识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是本学期测量中的一个主要内容,是在前面“毫米、分米的认识和二年级上学期“米的认识的根底上继续认识的长度单位

57、。通过说一说、量一量、走一走等系列活动使学生建立起数感、感知、体验“千米的距离。为以后进一步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根底。二、学生分析在二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米的认识,在三年级的第一单元中学习了“毫米、分米的认识,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一些长度的单位,形成了一定的数感,学生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本节课将和教师参与一系列的活动,认识“千米,掌握一定的度量技能,形成合作意识,并具有一定的观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乐于动手操作、思维活泼,应充分给他们动手测量和表达的空间和时间。三、设计理念1、在实际生活情景中丰富学生对千米的认识,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

58、及合作交流能力,开展度量观念和创新意识。3、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学生各小组在测量、体验千米的活动中来表达。4、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估一估学校与家之间的距离,做到学以致用。四、教学要求一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公里,知道1千米=1000米。2、使学生通过观察,明确米与千米的关系,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二教学重点能感知千米公里的长度,能进行单位换算。三教具、学具准备皮尺5把,记录的纸假设干张,记号笔假设干,图一张。五、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教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一些长度单位。我们都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毫米、厘

59、米、分米、米让学生用手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并让学生说一说现实生活中的哪些物品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注:通过让学生回忆已学过的知识,用手表示某些长度,并估计出生活中的哪些物品大约的长度或厚度是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使其到达温故而知新,并运用知识迁移为学习千米做好铺垫的目的,同时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二设置情境,出示问题教师:我们在测量物体时,比拟精确的长度用毫米作单位,课桌的长和宽用厘米作单位,教室和黑板的长和宽用米作单位,那么汽车、飞机、火车所行的路程用什么作单位呢?请同学们各抒己见。教师作小结后出示准备好的教具、图画中里程碑上标

60、有的60千米、200千米。让学生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见过里程碑。教师小结:通过图画,我们可以发现汽车所行的路程是用千米作单位。板书:千米在计量较长的路程的时候,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也叫公里,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千米的认识。注:创设开放的情景,为学生提供信息,使学生对千米有了初步的感知。三感受1千米的长度1、教师:1千米的路程有多远呢?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米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学校操场的跑道一圈是100米,跑10圈是1000米。1000米就可用较大的单位来表示,就是千米。让学生说出千米和米的关系:板书1千米=1000米。2、1千米的路程到底有多远?教师与学生拿起皮尺到操场上度量出100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